中医学基础(1)望神-望色共64页文档

合集下载

8诊法-1望诊。中医学基础

8诊法-1望诊。中医学基础

湿热秽浊之气上攻于口。见于成人多属重病 晚期 虚证,肺气将绝,病危 实证,肝风内动,筋脉拘急。见于痉病、惊 风、破伤风 邪正交争(正气衰而邪气盛),见于新生儿 脐风、破伤风 风痰阻络。见于中风病
口振(战栗鼓颌,口唇振摇)
口动(口频繁开合,口角掣动不止)
阳盛寒盛或邪正交争。见于伤寒欲作战汗、 疟疾发作 胃气虚弱,热极生风,脾虚生风
3、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面色:突然颧红如妆 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 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 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 饮食:突然思食、索食 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
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二、望色
• 望色,又称色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全 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 一般以望面部色泽为主
流脓涕,气腥臭 (鼻渊) 鼻腔出血(鼻衄)
(六)望口与唇 1.望口与唇的意义: 主要可诊察脾与胃的病变。 2.色泽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唇色淡白——血虚证、失血证。 (2)唇色深红——实热证。 (3)唇色青紫——血瘀证。 (4)口唇干裂——津液耗伤。
项目
内容 唇色淡白
主病与病机 血虚或失学,血少不能上充于头面
4.目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瞪目直视——脏腑精气将绝,属病危。 (2)戴眼反折一一太阳经绝证,属病危。 (3)横目斜视——肝风内动。 (4)昏睡露睛——脾气虚衰,胞脸失养。眼 诊望色
望眼之动态
动态 瞳孔缩小 瞳孔散大 两侧瞳孔散大 两侧瞳孔完全散大 一侧瞳孔逐渐散大 主病与病机 肝胆火炽;中毒(如川乌、草乌、 有机磷农药中毒) 肾精耗竭,病危 临床死亡指征之一 中风;颅脑外伤,病危 五风内障(青光眼) 瞪目直视(两目固定前视) 戴眼反折(两目上视,不能转动) 横目斜视 昏睡露睛 兼神志昏迷,为脏腑精气将绝, 病危 兼项强抽搐,角弓反张,为太阳 经绝证,病危 肝风内动(足厥阴肝经系于目系) 脾胃虚衰。为脾虚清阳不升,气 血不足,胞睑失养,启闭失司, 见于吐泻伤津和慢脾风 见于重症肌无力 先天不足, 脾肾亏虚 脾气虚衰或 外伤

望神

望神
①眼神:眼睛的神态 ②气色:人的周身皮肤(以面部为主)的色泽 ③神情:人的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 望神重点?
①目为心神之外候。所谓“神藏于心,外候在目”。
人的精神活动往往无意中流露于目光,所谓“眼能传 神”。《灵枢·大惑论》---“目者,心之使也”,“心 者,神之舍也”,同时, 目为肝之窍。
御米壳(去蒂萼蜜炒) 橘皮(各五分) 干姜(炮六分) 诃子 (煨去核七分) 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和渣空心热 服。
----------《兰室秘藏·泄痢门》
学习目标
了解全身望诊的内容,了解望神的原理和意义,掌握望神 的主要内容,神的分类和判断,了解望神的注意事项。 重点:神的分类和判断 难点:假神的病机,假神与病情好转的判别,神志错乱失 常与邪盛神乱的临床鉴别。
(四)神的分类及判断
2. 少神(神气不足)
• 临床表现
两目晦涩,目光乏神 面色少华,暗淡不荣 精神不振,思维迟钝 少气懒言,肌肉松软 动作迟缓而反应尚正确
• 临床意义
① 精气不足,多见于虚证或疾病恢复期
(四)神的分类及判断 3. 失神(无神)
精亏 神衰
邪盛 神乱
(四)神的分类及判断
3. 精亏神衰而失神(无神)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 《灵枢·本神》
一、望神
望神,是通过观察 人体生命活动的整 体表现,以判断脏 腑精气之盛衰、病 情之轻重及预后的 方法
(二) 望神的原理和意义
• 神的产生与人体精气和脏腑 功能的关系十分密切。
• 脏腑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 神是精气的外在表现。
• 脏腑精气充足,人体才能有 神
淡漠痴呆
卒然昏倒
临床表现 指患者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 不敢独处一室。

《中医学基础》第四篇 第13章诊法. 1 望诊

《中医学基础》第四篇 第13章诊法. 1 望诊

( 1 )色泽
异常
①目赤——主火热实证 ②目黄(白睛发黄)——黄疸主症 ③目眦淡白(睑内也淡)——血虚 ④睑胞暗黑——肾亏、痰饮、长期失眠。
(2)形状异常
①眼胞浮肿——水肿(先见之证) ②眼窝凹陷——亡津、脱液重症 ③眼球突出 眼胞亦肿——气逆肺胀(久咳所致) “怒目而视状”——肝郁化火与痰相 结合(肝经上络于目) ④针眼、眼丹——风热或脾胃蕴热上攻
(3)动态异常 2. 望耳(自学)

3. 望鼻(自学) 4. 望口与唇(自学)
色泽参望色,口唇属脾 “口形六态”:“张、噤、撮、 僻、振、动”
5. 望齿与龈(自学)
(1)齿:(骨之余) 正常:洁白、润泽、坚固 牙齿干燥——热伤津液。其中光燥如石为热伤胃津 ,燥如枯骨为热耗肾液 (2)龈:(肉所生) 正常:淡红、润泽、紧密 龈肿齿衄——火伤血络。其中红肿胀痛为胃经实热 ,淡而不痛为肾经虚火。
(1)善色——即面色虽暴露但仍光明润泽。属 轻病、新病、阳证,易于治疗,预后较好,称为 “气至”。
“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 黑如乌羽”《素问·五脏生成篇》
(2)恶色——即面色枯槁晦暗,没有光泽。属重 病、久病、阴证,不易治疗,预后较差,称为“ 气不至”。 “青如草兹,赤如(pei)血,黄如枳实,白如枯 骨,黑如 台。”《素问·五脏生成篇》
2、内容: (1)望神(2)望色 (3)望形态 (4)望头颈五官(5)望皮肤 (6)望二阴 (7) 望舌 (8)望小儿食指络脉(9)望排出物
一、望 神
(一)概说 1、有关概念 (1)神——指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 态的综合,是神气与神志的综合判断。 神——是对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 (2)望神——从整体生命活力的综合表现,来诊察 病情的方法。

中医考研(望诊 :望神,望色)知识点总结

中医考研(望诊 :望神,望色)知识点总结

中医考研(望诊:望神,望色)知识点总结(一)望神1.得神含蓄不露2.少神晦滞,乏神,少华,不振●精神不振,思维迟钝,面色少华,暗淡不荣;两目晦滞,目光乏神,运动迟缓;肌肉松软,倦怠懒言,语声低微3.失神●精亏神衰(虚)●精神萎靡,意识模糊,面色无华,晦暗暴露,表情淡漠或呆板,语言错乱;两目晦暗,瞳孔呆滞,动作艰难,强迫体位,反应迟钝,手撒遗尿;呼吸气微或喘促,骨枯肉脱,形体羸瘦。

●邪盛神乱(实)●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猝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4.假神●戴阳证●两颧泛红如妆●除中●久不能食,突然索食,且食量大增5.神乱●神志错乱失常●癫,狂,痴,痫,脏躁●焦虑恐惧●脏躁●猝然昏倒(口吐涎沫,醒后如常)●痫病(肝风夹痰上逆)●淡漠痴呆●癫病,痴呆(痰浊扰神、禀赋不足)●狂躁不安●狂病(暴怒,痰火)(二)望色1.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2.平人●有华无病●如白裹朱、如鹅羽、如罗裹雄黄、如苍俾之泽,如重漆色●无华将病●如赭、如盐、如黄土、如蓝、如地苍(较短)3.病人●有华主生(善色)●如鸡冠、如豚膏、如蟹腹、如翠羽、如乌羽(动物)●无华主病●如衃血、如枯骨、如枳实、如草兹、如炲4.五色主病●赤色●热证●实热●满面通红●虚热●午后两颧潮红●戴阳证●久病、重病,泛红如妆●白色●虚证(气血阳),寒症,夺气,失血●血虚、失血●淡白无华●阳虚●㿠白●阳虚水泛●㿠白而虚浮●大失血,阳气暴脱,阴寒内盛●苍白●黄色●脾虚,湿证●脾胃气虚●萎黄(淡黄,枯槁)●脾虚湿蕴●黄胖(黄而虚浮)●湿热●黄疸:阳黄(鲜明,橘皮色)●寒湿●黄疸:阴黄(晦暗,烟熏色)●青色●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青黄●肝郁脾虚●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面色淡青或青黑●寒盛、痛剧●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心阳暴脱,心血瘀阻(真心痛)●久病面色与口唇青紫●心气、心阳衰微,血行瘀阻●肺气闭塞,呼吸不利●黑色●肾虚,寒证,水饮,瘀血,剧痛●病人面色发黑●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血失温养●因剧痛,脉络拘急,血行不畅●面黑暗淡或黎黑●肾阳虚●面黑干焦●肾阴虚●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面色黎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青风寒滞痛瘀,黑肾饮寒痛瘀,赤热戴,黄脾湿,白气血失阳虚寒(三)望形体1.体强不易生病2.体弱抗病力弱,容易患病3.肥胖肥人多痰,多湿4.消瘦瘦人多火(四)望小儿食指络脉1.三关测轻重2.浮沉分表里3.红紫辨寒热●鲜红●外感表证、寒证●紫红●里热证●青色●疼痛、惊风●淡白●脾虚、疳积●紫黑●血络瘀闭,危重4.淡滞定虚实。

中医诊断 望诊1(望神的内容)

中医诊断 望诊1(望神的内容)

谢 谢
定义:垂危病人出现 精神暂时好转 的假象. 表现:多种多样 机理:阴阳即将离绝 区别:假神与病情好 转的区别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鉴别表
得神
目光 灵活明亮
精彩内含
少神
目光晦滞
失神
目无光彩 瞳神呆滞 晦暗暴露
假神
目似有光,但眼球呆滞,不 灵活 原是晦暗或苍白,忽然泛红 如状
面色 荣润含蓄
暗淡少华
临床意义

健康----------精气充盛 疾病----------精气未衰
二.少 神(Ⅰ)


临床表现
两目乏神 面色少华 精神不振 动作迟缓 思维迟钝 声低少语
二.少 神(Ⅱ)
临床意义
正气不足, 精气轻度损伤, 多见于虚证.
三.失 神(Ⅰ)
临床表现
目光 意识 面色 体态 表情 言语
思考
得神
少神 表示 ?
失神
五.神 乱

即精神错乱,神志异常,可见于癫、狂、痫病人。 癫——表情淡漠,沉默寡言,郁闷不乐,神志 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 因:痰迷心神 狂——狂躁不安,呼号怒骂,打人毁物,登高 而歌,弃衣而走,不避亲疏。 因: 痰火扰心 痫——突然昏倒,口吐涎沫,牙关紧闭,四肢 抽搐,醒后如常。 因:肝风夹痰,蒙蔽心窍所致神。
望神的重



一. 二. 三. 四. 五.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神乱
一.得 神(Ⅰ)
临床表现
目光:



面色: 表情: 意识: 言语: 体态:
灵活明亮 荣润含蓄 丰富自然 神识清楚 言语清晰 动作自如 反应灵敏
一.得 神(Ⅱ)

望神--色--形态_图文

望神--色--形态_图文

面白泛红如妆 戴阳证
阴 黄
黄 胖


(湿热) (寒湿) 青 黄(肝郁脾虚)
黄主脾虚 湿证
(脾胃气虚)
(脾虚湿盛)


白 色:主虚、寒、脱血证
面色苍白 (暴脱亡阳)
面色淡白无华 (气血不足)
面色huang白 (阳虚水泛)

黑而暗淡

肾阳虚

水饮 寒湿带下
黑主肾虚 寒证 水饮 血瘀
面黑干焦 肾阴虚 面色黧黑
“好转” 全身性 持续性 逐步变化
假神
恶化
死亡
转危为安
好转
康复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回光返照” “残灯复明” ?
死亡
神志异常的临床特点
1.烦躁不安,神昏谵妄 2.癫病---精神抑郁 3.狂病---精神狂躁 4.痫病---意识障碍
思考题
1. 望神中的神的含义是什么 神是怎样产生的
2. 望神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3.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
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4. 假神与重症转危为安的区别
二、望面色
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的变化
原颜理色::青、赤、黄、白、黑
①面部血脉丰富,五气色血诊旺盛;
②光面泽部:皮肤肤色薄的嫩荣,润色(泽有变华化)易
显露于外
枯槁(无华)
常色与病色
常色 正常生理状态时 面部的色泽
光明润泽(有神气) 含蓄不露(有胃气)
--脏腑气血充足,精神健旺,能够上荣于面
精气未衰,病轻易治,预后多良 恶色:五色晦暗枯槁、真色暴露 无气之色
--脏腑气血匮乏,精神衰败,不能上荣于面
精气已衰,病重难治,预后多差
五色善恶

中医基础-望诊

中医基础-望诊

中医基础-望诊第一章第一节全身望诊全身望诊的内容:望神、望面色、望形体、望姿态•望神1、神的概念广义——是对生命活动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的高度概括狭义——指人的意识、思维、精神、情感活动2、望神是望广义之神,指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外在表现来判断整体病情的方法。

3、神的产生及与形体的关系精气-先天(化生)/后天(滋养)-充养形体(表现与外)-神4、望神的意义:望神可以了解人体正气存亡,脏腑精血的盈亏和形体的强弱,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5、望神的要点:神情、眼神、气色和体态,其中尤应注重察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系通于脑,为肝之窍,心之使,神之舍)6、神的表现类型和意义1)得神(有神)表现:精神良好、神志清楚、表情自然、反应灵敏、面色荣润、两目灵活明亮、语言清晰、呼吸平稳 --精充、神旺病机: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正常)正气未伤、精气未衰(病轻)意义:正气未伤,病轻易治,预后较好2)少神(神气不足)表现:精神不振、面色少华、两目无神、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病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意义:素体虚弱,病情较轻,病后恢复3)失神(无神)①正虚失神(多见)表现: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无华、两目呆滞、反应迟钝、呼吸微弱、喘促无力,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精亏、神衰)病机:精气大伤,脏腑衰败意义:久病重病,预后较差②邪盛失神表现:神昏谵语、烦躁不安,或壮热神昏、呼吸气粗,或猝然昏倒、双手紧握、牙关紧闭病机:邪气亢盛,扰乱心神,或邪阻气闭,或肝风夹痰,上蒙清窍意义:急性危重病4)假神表现:久病重病者本已失神,突然精神转好、两目转亮、语音高亢、食欲大增,想见亲人病机:脏腑精气极度衰弱,正气将绝,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绝。

意义:临终,回光返照,残灯复明5)神乱①神志不宁:表现:烦躁不安,失眠惊悸,多言喜动(易于激动兴奋)病机:多由里热炽盛、阴虚火旺,心神所扰所致,常见于情志或食积化火、外感热病或久病阴亏之人②癫:表现:神情呆滞、神情淡漠,或哭笑无常,不敢独处,或喃喃自语,应答错乱,妄见妄闻病机:多由情志内伤,气郁痰凝,蒙蔽心神,或先天不足,脑神虚损,渐积而发(文痴)③狂:表现:狂躁乱动、打人毁物、言行越常、叫骂不避亲疏,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病机:多由暴怒伤肝,气郁化火生痰,痰火扰乱心神,或心肝火盛④痫:表现:猝然昏倒、四肢抽搐,目睛上视、口吐涎沫,醒后如常病机:多由脏器失调,肝风夹痰,或颅脑外伤,或胎气不足•望色1、面部色诊的原理及意义(1)气血外荣: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故面部的血脉丰盛,为脏腑气血之所荣。

中医学基础(1)望神-望色

中医学基础(1)望神-望色

⑶. 黄色――脾虚湿蕴 黄色――脾虚湿蕴 意义 虚证 淡黄无华,称为“萎黄”——脾胃气虚,气 淡黄无华,称为“萎黄”——脾胃气虚,气 血不足 湿证 淡黄虚浮,称为“黄胖”——脾虚水湿内停 淡黄虚浮,称为“黄胖”——脾虚水湿内停 面(皮肤)、目、尿皆黄,称为“黄疸” 面(皮肤)、目、尿皆黄,称为“黄疸” 黄色鲜明如橘皮,属“阳黄”——湿热内蕴 黄色鲜明如橘皮,属“阳黄”——湿热内蕴 黄色晦暗如烟薰,属“阴黄”——寒湿内困 黄色晦暗如烟薰,属“阴黄”——寒湿内困
二、望色 概述】 【概述】 1、 含义:是观察病人全身皮肤和苗窍的色 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2、内容: 色—色调变化---青、赤、黄、白、黑—属阴、 色调变化---青、赤、黄、白、黑— 血“五色诊” 五色诊” 泽(气)—明亮度变化-泽(气)—明亮度变化-- 明润 阳、气 晦暗
3.意义: ⑴ 判断气血盛衰 ⑵ 识别疾病性质 ⑶ 确定疾病的部位 (4) 预测疾病吉凶 4. 注意事项
(一)常色 1. 含义:健康人(在生理状态)的面部色 含义:健康人(在生理状态)的面部色 泽。 2. 特征:光明润泽(有神气)、含蓄不露 特征:光明润泽(有神气)、含蓄不露 (有胃气) 3. 基本表现: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基本表现: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4. 分类:
⑴主色 含义:一生不变的基本面部色泽。 ⑵ 客色 含义:受各种非疾病因素影响,面部发 生的正常范围内的色泽变化。 常见因素有:季节 气侯 昼夜 地域环 境 职业 情绪 饮酒 饥饱 剧烈运动
案例及思考问题 病案一】 【病案一】
汤××,女,7岁,学生。2003年4月5日初诊 ××, 学生。2003年 患儿三天前外出回家后出现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 患儿三天前外出回家后出现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 喷嚏连连,咽喉肿痛等症,其父母认为是感冒,自予 喷嚏连连,咽喉肿痛等症,其父母认为是感冒, 感康” 板蓝根冲剂”等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 “感康”、“板蓝根冲剂”等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 遂于今日前来就诊。症见高热不退,(体温40℃左右), ,(体温40℃左右 遂于今日前来就诊。症见高热不退,(体温40℃左右), 呼吸气粗,精神不振,纳差,口干喜饮,躯体、 呼吸气粗,精神不振,纳差,口干喜饮,躯体、四肢均 出现红色粟粒状丘疹,融合成片,无汗出,小便黄少, 出现红色粟粒状丘疹,融合成片,无汗出,小便黄少, 大便干结,几日未解,舌质鲜红,舌苔黄厚干燥,脉象 大便干结,几日未解,舌质鲜红,舌苔黄厚干燥, 洪数。西医诊断为“麻疹性肺炎” 洪数。西医诊断为“麻疹性肺炎”。 问题: 问题: 该患儿应表现哪一种面色?其临床意义为何? (1)该患儿应表现哪一种面色?其临床意义为何?

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

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

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望闻问切”四诊中我们首先学习望诊,什么叫望诊?望诊,是指医生通过视觉对人体的全身、局部及排出物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古人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叫做“望而知之谓之神”。

《扁鹊见齐桓侯》的故事家喻户晓,扁鹊初见齐桓侯时只看一眼就知道齐桓侯有病,凭的就是他望诊的功力。

俗话说的“百闻不如一见”,用眼睛去观察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没有学过中医的人,在与人接触的时候也能感觉到对方“身体很好”,“气色很好”,这实际上就是望神。

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应该有这样的基本功。

当他的目光接触到病人时,就应对病人的健康状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就是所说的“一会即觉”或“以神会神”。

具体来讲,望全身情况包括望神、色、形、态四个方面,望局部情况包括望头面、五官、颈项、躯体、四肢、二阴及皮肤等,望舌包括望舌质、舌苔两部分,望排出物包括望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等。

另外,儿科还有望食指络脉的专门诊法。

我们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解望神,望色,望形态。

用眼睛观察为什么能诊断出病情来,为什么能够认识到具体的病变。

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有诸内者形诸外,就是司外揣内的原理,体表外在的,都是内脏气血阴阳的反映,通过外在的表现,可以推测内在脏器的活动、阴阳气血的状况,所以观察外在的表现,可以测知内部的变化。

《灵枢·本脏》篇所说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神”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神气盛衰诊断病情的方法。

神是什么呢?在中医里有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的区别。

狭义的神是指的神志,指我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精神状况等。

我们在藏象学说里学到过“心主神明”,这里的神就是神志。

广义的神,我们把它叫做神气,它是整个生命活动的总体状况,一个总印象。

比如我们说一个人神采奕奕,这就是一个总的印象,神气很旺盛。

我们望神,既包括对神气,也包括对神志的考察,是一种综合判断,来了解生命的整体状况和判断病情。

望神、望色

望神、望色

精神萎靡,两目晦暗,大肉陷下
失二、望色 (一)原理
主要观察面部颜色和光泽 1、面部血脉丰富
《灵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 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2、面部皮肤薄嫩,气血盛衰易从面部 色泽显露

二、常色与病色
(一)常色 正常面色:
3、黄色
【主病】主脾虚、湿证

脾气虚——面色萎黄 脾虚湿蕴——面色黄胖 黄疸——面目一身俱黄 (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 (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
面色萎黄——脾气虚
面色黄胖——脾虚湿蕴
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
阴黄—— 黄色晦暗 如烟熏
4、白色
【主病】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 如豕膏,黑如乌羽 ——脏腑精气未衰,病轻 (2)恶色——面色晦暗枯槁 青如草兹,赤如坏血,黄如枳实,白 如枯骨,黑如炱 ——脏腑精气衰败,病重

1、青色
【主病】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寒证——淡青或青紫 痛证——淡青或青紫 瘀血——青紫、青灰 惊风——鼻柱、眉间、口周发青

血虚、失血——面白无华 阳虚—— 白 寒证——苍白
淡白无华——气血不足
面色
白,两目虚浮——阳虚
面色 白 ——阳虚
寒证——苍白
5、黑色
【主病】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肾阳虚——黑而暗淡 肾阴虚——黑而干焦 水饮、带下——眼眶黑 血瘀——面色黧黑
面色黑
臌胀。肾阳衰微, 寒水侮土(肝硬变, 腹水)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精神健旺, 气血津液和调, 脏腑功能正常
(1)主色
人的肤色、面色一生不变 (2)客色 受各种非疾病因素的影响,面色出现 正常范围内的变化 气候、昼夜、情绪、饮酒、饥饱

中医基础学--望诊

中医基础学--望诊
中医基础学--望诊
诊法是指中医收集临床资料,诊察 疾病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 诊切诊四个方面,简称四诊。
望诊的内容
• 望神 • 望色 • 望形态 • 望头颈五官 • 望皮肤 • 望舌 • 望分泌物及排泄物 • 望小儿指纹
• 望神的重点是神情、眼神、气色等,眼 神最为重要。
• 望神包括有神、少神、无神、假神。
• 排泄物及分泌物色白清稀者多为寒证、虚 证;色黄黏稠者多属热证、实证。
• 望指纹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小儿食指络第三节为命关,合称 三关。
望色主要是观察面部色泽,分病色和常色,病色 所反映的主病、病位、病性及病机如下:
•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 黄色:主虚证、湿证 • 赤色:主热证 •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 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瘀血证
• 望舌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正常的 舌象可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
• 舌尖反应心肺的病变,舌边反应肝胆的病 变,舌中反映脾胃的病变,舌根反应肾的 病变
望舌色
•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 红舌:主热证 • 绛舌:外感热病者为邪热已深入营血,内
伤杂病者多属阴虚火旺。 • 紫舌:主瘀血、热证、寒证
望舌形主要观察舌质的老、嫩、胖大、瘦 薄、裂纹、齿痕、芒刺等变化。
望舌态包括观察舌质的强硬、痿软、震颤、 歪斜、吐弄
望苔色: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 热证;灰苔主里热甚或里寒甚;黑苔主里 热极证或里寒极证。

1望神

1望神

得神,少神, 失神, 得神,少神, 失神,假神鉴别表
观察项目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神志语言
神志清楚,语 言清晰
精神不振,懒 言
精少华神萎靡, 突然神识清醒,言语不休, 语言错乱,或 想见亲人. 神昏谵语,或 卒然昏仆. 晦暗 突然目光转亮,浮光外露
两目
精彩
乏神
呼吸 面色形体
平稳 面色荣润,肌 肉不消. 动作自如,反 应灵敏.
假神 正气将绝 辨别正气盛衰 推断疾病预后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神,得神,假神? 何谓神,得神,假神? 少神与失神如何鉴别? 2,少神与失神如何鉴别? 如何判断假神? 3,如何判断假神? 何谓神乱?如何鉴别癫, 痫证? 4,何谓神乱?如何鉴别癫,狂,痫证?

神与精, (二) 神与精,形的关系 神

(先天, 后天) 先天, 后天) 物质基础 外在表现
形 神

要 合
神以先,后天精气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神与精气 关系密切.即:"精气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能力强;精亏气虚 则体习神衰,抗病力弱."
(三) 望神的意义
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精气的盛衰, 病情的轻重, 病情的轻重, 疾病的预后. 疾病的预后. 失治, 失治,误治 精足病轻) 无神(精亏病重) 有神 (精足病轻) 治疗养护得当
脏腑和调 精气充盛 虽病预后良好
得神
中医望诊图库
(2)少神 :"神气不足" 神气不足"
概念: 概念: 精气轻度损伤之象 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 精神不振 健忘困倦 面色少华 目光呆滞 动作迟缓 少气懒言 发应不灵敏 倦怠乏力 肌肉松软

中医望色、望神图集

中医望色、望神图集

2、望龈
牙龈淡红润泽——胃气充盛,气血旺盛 牙龈淡白——多是血虚 牙龈红肿疼痛——多为胃火上炎 牙龈出血且疼痛——胃热出血 牙龈出血且痛不甚——气虚,或虚火
五、望咽喉—肺、胃 咽部深红、肿痛明显:属实热。 咽部色红娇嫩,肿痛不明显:属虚证。 有黄白色脓点,甚则溃烂:肺胃热毒壅盛。
六、望斑疹
1、斑——阴斑、阳斑
意义 瘀血
病机:血行不畅 表现:青紫
舌形
1.老嫩
舌诊

含义:
老舌:舌体肌肉纹理粗糙。

嫩舌:舌体肌肉纹理细腻娇嫩。
主病:

老舌:主实证、热证
嫩舌:主虚证、寒证

老舌
嫩舌
舌诊
2.胖大舌
舌象:舌体宽大而厚。
主病:舌淡白而胖——脾肾阳虚,水湿痰饮内蕴
舌体深红而胖——心脾积热
齿痕舌:
表现: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痕迹 意义:脾虚,水湿内盛
苔质---干湿适中,有根
(六)望舌质 舌神:主要指舌的荣枯。
舌诊
舌质荣润 有神
舌质干枯 无神
舌 色
淡白
红 绛 紫 青
(一) 淡红舌
表现:舌色淡红,白中透红
意义:见于正常人 病情较轻 机理:气血调和 气血轻度损伤
(二) 淡白色
机理:舌络失充 意义: 虚证、寒证
淡白而瘦薄 淡白而胖嫩
表现:较正常 浅淡,或全无血 色
表现:斑色深红,点大成片状,平铺于皮肤下,
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病机:胃热炽盛,入于血分 2、疹——麻疹、风疹 表现:色红或紫红,点小如粟粒,高出于皮肤, 抚之碍手,压之褪色。
病机:肺部郁热,累及血分
病情
症状
病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