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通信系统规范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华迈纸业有限公司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光传输通信系统
技术规范书
买方:
卖方:
2018.06
1总则
1.1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山东华迈纸业110KV变电站电力光传输通信系统设备的供货。
它列出了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检测和技术服务等方面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基本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投标的设备必须满足潍坊地调与昌乐县调相关设备技术规范、对品牌的要求,如不满足应免费更换。
1.4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有偏差时,按高标准执行。
卖方为本工程提供的设备应是按最新工艺制造的、全新的、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以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5卖方所提供的设备应保证是最新生产的设备,并应对涉及专利、知识产权等法律条款承担义务,买方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1.6第三方产品的技术、性能参数、测试数据应由产品生产厂商直接提供和确认,并由卖方对系统整体性能负责。
1.7本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定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8本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卖方应对整个系统的整体性能负责,而不是只对个别设备负责。
在系统调测和试运行期间,如果发现由于卖方设计或配置不合理或缺少设备(含部件)而造成整个系统功能不能满足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卖方应负全部责任。
1.9系统投入运行后,如果买方为了符合信息产业部新版的相关技术体制和技术规范,需修改或增加系统的功能,卖方有义务提供性能的修改和增加,同时免费升级软件版本。
1.10卖方据本技术规范书提供设备、备品备件、工程服务、培训等以及卖方认为必须配备的设备,应在技术建议书提出。
1.11 本技术规范书仅对设备的组成和设备性能提出基本要求,卖方可结合自己设备的特点提出技术建议书并提供该设备性能的详细资料及说明,以供买方参考。
1.12根据本技术规范书,卖方应在投标应答书中对其中的条款逐项回答,确认满足本技术规范的要求和与本技术规范书的差异,对偏差部分单列成偏差表作详细描述。
所有技术应答除书面文件外,应提供电子文档光盘或软盘一份,软件平台为Office200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款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满足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1.13本工程为交钥匙工程,卖方负责所有设备的供货、安装、调试以及验收等工作(包括与供电部门的协调及有关对接手续的批复等工作),所有费用都包含在总价里面。
1.14卖方所供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供电部门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对其所供光输传输通信系统设备进行评估,若存在硬件和软件缺陷由卖方免费提供并完善,直到能满足要求。
1.15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潍坊昌乐市,设置 63MVA 双绕组变压器二台,本期一台,110kV采用单母线分段,户内 GIS 布置,户内 GIS 本期建设一段110kV 母线。
本工程110KV华迈变电站配置的SDH、PTN和调度软交换设备满足供电公司的要求,与电网侧保持一致。
2.1本工程光缆架设从220KV桂河站到华迈纸业110KV变电站
2.2设备配置要求:
(1)110KV华迈纸业变电站配置1套STM-4光传输设备及附件;220kV桂河站现运行设备增加2块622M 光卡。
开通华迈纸业站~桂河站的2路622M光传输通道。
(2)110kV华迈纸业站配置1套潍坊地区接入层PTN数据承载网设备及附件; 220kV桂河站现运行设备
增加2块GE光卡,开通华迈纸业站~桂河站的2路GE光传输通道,接入潍坊地区电力数据承载网。
(3)调度及行政电话:110kV华迈纸业站配置1套调度软交换接入终端(包含IP电话1部或多口IAD综合接入网关1套),通过调度数据网同时注册至地调和备调已运行的调度软交换系统。
(4)110kV华迈纸业站配置1套配线设备,220kV桂河站配置1套ODF,用于光缆配线。
3 设备使用安装环境
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最高气温:40℃
最低气温:-15℃
平均湿度(25℃时)不高于90%
地震烈度:7度
室内接地电阻:不大于4
供电电压:DC -48V±25%
地板负重:400kg/m2
装置温度特性:
环境温度在-15℃~+40℃时,装置应能满足规范书所规定的指标。
环境温度在-15℃~+45℃时,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供电电源:买方只提供220v交流/直流电源,其他电压等级的电源由卖方负责
输入电压:-48V DC -15%~+20%,正极接地。
脉动电压:允许100mV(峰-峰值,正弦波0—150Hz)
宽带干扰信号(10MHz)有效值小于 10mv
话带干扰信号小于-68.5 dBmp
能在满足下述清洁度的机房工作:
直径大于5 m灰尘时的浓度≤3×104粒/m3 。
灰尘粒子为非导电,非导磁性和非腐蚀性的。
设备的防护等级:室内IP45 室外IP56
3.1设备机械结构
机架采用优质钢板制作,机架和安装件的结构,应能经受里氏震级基本烈度为8度,设备按8度设防。
机架(盘)的外观应色彩协调,色调柔和,色泽一致。
表面涂敷处理
(1)设备的表面涂敷应满足防腐的要求,颜色满足电力部门的要求。
(2)所有喷漆(塑)零件的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一致,不允许有划痕、斑疵、流挂、脱落和破损。
电镀零件的表面应有金属光泽,不允许有裂纹、斑点、毛刺和缺陷。
(3)柜体应设有保护接地,接地处应有防锈措施和明显标志。
每面机柜应装有不小于 120mm2 截面的铜接地母线,该接地母线应连接到机柜主框架的前面、侧面和后面,接地母线末端应预装可靠的压接式端子,以备接到通信机房的环形接地体上。
所有机柜的接地线与接地母线的接线应至少用两个螺栓。
3.2设备保护及人身安全
(1)每一个供电单元必须由一个切断电路部件给予足够的保护,当发生故障时断路器给出一个可见的指示,设备对瞬时过电压应有保护措施。
(2)设备本身应有接地端子。
(3)卖方应说明设备保护及人身安全的措施。
3.3设备的表面处理
设备应有良好的表面处理以长期抗腐蚀、防生锈。
表面处理层应牢固的,易锈、易氧化的部件应进行特殊表面处理。
镀锌、油漆和防锈要满足以下要求:
(1)按照本规范提供的任何设备的所有表面部分,在起运前的短时间内,除了非铁金属件,镀锌铁件,加工过的表面外,均应根据钢结构涂漆委员会规范SSPC—6“商业喷砂清理”进行一次最低要求的表面处理。
所有金属表面部件优先考虑铝制或热浸镀锌。
(2)喷砂清理后八小时内,应涂上一层金属底漆。
(3)涂底漆应按SSPC—PAL和制造厂的书面说明进行,若两者有矛盾时,则按制造厂的进行。
(4)底漆应由染色的以醇酸为载体的酪酸锌一氧化铁组成,以起到防腐抗潮的作用。
底漆必须涂到干漆层厚不小于0.04mm。
最后一道漆必须用与底漆融合的,色泽相当的,以醇酸树脂为载体的氧化钛漆。
以能很好防止户外各种自然力的侵蚀。
(5)所有外表面均应涂一道底漆和两道面瓷漆。
涂完后的底漆和面瓷漆的干漆层厚不小于0.125mm,其中至少50%为瓷漆层。
并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一切温度变化,防止剥落,并保持颜色不退。
(6)卖方应供给相当数量的原先使用过的漆,以便安装完毕时现场补漆之用。
3.4设备的使用寿命和MTBF
(1)卖方应明确所供设备及单元的MTBF值及计算方法。
(2)设备的使用寿命应不少于20年。
3.5设备的维护管理
提供的设备满足无人值守的要求,卖方应说明并列出设备的本地和远方告警项目,本地和远方监示项目,本地和远方测量项目,本地和远方控制项目及本地表计显示项目。
满足潍坊电网网管要求。
4 SDH光传输设备技术要求
4.1配置要求
1)传输系统备用方式:各设备公共部分均要求1+1配置,光口按单配置。
2)光纤类型与工作波长:本工程光纤选用G.652光纤,单模,工作波长为1310/1550nm。
光纤类型为符合ITU-T G.652建议的光纤。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310nm衰耗系数≤0.35dB/km
最大色散系数≤3.5ps/nm.km
4)光接口配置:光接口技术指标应符合光传输设备技术性能要求部分。
5)电接口配置:本期新上的155M输设备各设含32个2M接口的电支路板1块及保护用板。
6)网管系统配置:本工程新上设备加入XX电力通信网相应网管系统,设备配置网管单元。
本工程在用户电站侧配置一套本地维护终端。
7)公务系统配置:配置公务联络系统。
8)辅助设备和材料的配置及要求:本工程所配设备应满足现场安装、调试、开通要求,各种接口需提供接线电(光)缆,电(光)缆长度为20米/根,与设备连接的电缆头在工厂做好。
4.2光传输设备技术特性
4.2.1 假想参考连接
假设参考数字段(HRDS)长度为50km。
假设参考数字通道(HRP)长度为6900km,其中长途网部分为6500km。
4.2.2 误码性能指标
4.2.2.1 参考ITU-T G.826建议,50km假设参考数字段(HRDS)的误码性能指标应不劣于表4.2-1所示(测试时间不少于1个月):
注:*值由卖方提供;
4.2.2.2 工程设计的实际数字段长度的误码指标,可按线性比例进行折算和测试。
4.2.2.3 6500km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应不劣于表4.2-2的指标(测试时间不少于1个月)。
注:*值由卖方提供;
4.2.3 系统可用性
4.2.3.1 可用性定义
(1)不可用时间
系统任一传输方向的数字信号连续10秒期间内每秒的误码率均劣于1×10-3时,从这10秒的第1秒起认为进入了不可用时间。
(2)可用时间
当数字信号连续10秒期间内每秒的误码率均优于1×10-3时,从这10秒期间的第1秒起就进入可用时间。
(3)可用性
可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百分比称为可用性。
4.2.3.2 可用性目标
假设参考数字段的可用性目标如下表4.2-3所示:可用性目标具体要求应满足运营商的要求。
4.2.3.3 不可用时间的分配
传输系统的不可用时间的分配如下表4.2-4所示:
表4.2-4 不可用时间分配
4.2.4 抖动指标要求
4.2.4.1 网络接口所容许的最大输出抖动
网络接口的最大容许输出抖动不应超过表4.2-5中所规定的数值。
滤波器频响按20dB/10倍频程滚降,低频部分按60dB/10倍频程滚降,测量时间为60s。
括号中数值为数字段要求。
表4.2-5 SDH网络输出口最大允许输出抖动
4.2.4.2 光缆线路系统输入口的抖动和漂移容限
1)STM-1光接口容许的正弦调制输入抖动,应符合表4.2-6和图4.2-1规定的容限。
STM-1电接口容许的正弦调制输入抖动,应符合表4.2-7和图4.2-2规定的容限。
图4.2-1 STM-1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图4.2-2 STM-1电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4.2.4.3 PDH 网络接口最大允许输出抖动
PDH 网络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应不超过表4.2-8中所规定的数值。
高通测量滤波器具有一阶特性,并按20dB/10倍频程滚降,低通测量滤波器具有最平坦蝶形特性,并按-60dB/10倍频程滚降,测试时间为60s 。
4.2.4.4 SDH 设备PDH 支路输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
由SDH 网络传输的PDH 信号在SDH/PDH 网络边界,应符合原有PDH 网络的抖动性能要求。
1)SDH 设备2048kbit/s 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特性容限应符合图4.2-3及表4.2-9规定容限。
测试序列采用O.150建议的长度为215-1的伪随机码(PRBS )。
注1:在运营商网络内的2048kbit/s接口可以被规范为93Hz(代替2.4kHz)或700Hz(代替18kHz)。
但是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接口应采用该表规定的参数,除非经过双方协商认可。
注2:1UI=488ns。
图4.2-3 2048kbit/s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2)SDH设备34.368Mbit/s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特性容限应符合图4.2-4及表4.2-10规定容限。
测试序列采用O.150建议的长度为223-1的伪随机码(PRBS)。
图4.2-4 34.368Mbit/s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3)SDH 设备44.736Mbit/s 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特性容限应符合图3.2-5及表4.2-14规定容限。
测试序列采用O.171建议的长度为220-1的伪随机码(PRBS )。
图4.2-5 44.736Mbit/s 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4)SDH 设备139.264Mbit/s 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特性容限应符合图4.2-6及表3.2-12
规定容限。
测试序列采用O.150建议的长度为223-1的伪随机码(PRBS )。
注:
图4.2-6 139.264Mbit/s 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4.2.4.5 传输链路的最大允许漂移
系统的漂移性能应满足我国《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最新版本的要求: (1)系统作为网同步定时基准传输链路的最大允许漂移量不超过6 s 。
(2)系统作为节点间信息传输链路的最大允许漂移量不超过4μs。
(3)在节点输入处,信息信号和定时信号的最大相对相位偏移不超过18μs。
4.2.5 比特率和帧结构
4.2.
5.1 比特率:STM-1的比特率是155 520kbps。
4.2.
5.2 STM-1信号的帧结构应符合ITU-T建议G.707。
4.2.
5.3 卖方应列表说明所供设备各开销字节(SOH和POH)的应用情况,如J,D,K,S等字节,并说明哪些字节可以通过网管系统进行修改或再编号。
4.2.
5.4 对于今后ITU-T新建议的开销字节应用,卖方的设备应能用软件修改和升级的方法来实现。
4.2.
5.5 开销通路接入
所供设备应能提供开销(SOH和POH)的外部和内部接入能力,并能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提供所需开销通路应用。
4.2.6.3 各种TU的时隙安排和各支路的编号应符合表4.2-16
4.3 光传输设备通路要求
4.3.1 电力系统通信业务有电力调度电话、电力系统实时监测数据、输电线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信号、计算机数据、电力生产管理电话等。
4.3.2 通路要求和设备配置
各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业务、实时监测数据及图像、电力调度电话、电力生产管理电话、输电线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信号等业务均应利用2M通道或宽带业务通道。
4.4 ADM设备及光放大器技术指标及要求
4.4.1 ADM设备应符合ITU-T建议G.782,G.783,G.784,G.707,G.957,G.958,G.703,G.825,G.826,
G.813。
4.4.2 STM-N分插复用设备(ADM)
4.4.2.1 该设备可提供无需分接和终结STM-N信号而直接接入STM-N信号内的任何STM-1支路信号或140Mbit/s支路信号的能力。
4.4.2.2 该设备群路侧为STM-N的光接口,支路侧为140Mbit/s接口、STM-1的光接口或电接口和STM -4的光接口。
4.4.2.3 该设备应有高阶VC交叉连接能力,即HPC功能。
交叉连接方向应不少于群路到支路,支路到群路,群路到群路,支路到支路。
连接类型为单向,双向,广播式。
4.4.2.4 该设备应提供配置成终端复用设备的能力,当线路侧仅有一个方向的光接口工作时,支路侧应能将STM-N信号内的全部支路以STM-1信号和/或140Mbps信号终结。
4.4.2.5 支路接口在支路侧应能进行任意配置,在增加和改变支路口时不应对其它支路的业务产生任何影响。
4.4.3 性能要求
4.4.3.1 设备的抖动和漂移规范
(1)STM-N接口
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应满足本规范书 4.2.4.2的规定。
在输入无抖动的情况下,以60秒时间间隔观察STM-16输出接口的固有抖动,其值应不大于表4.4-1所示的范围
注:STM-1 1UI=6.43ns,STM-4 1UI=1.61ns,STM-16 1UI=0.402ns。
(2)PDH支路接口
2048kbps系列信号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应满足本规范3.2.4.3的规定。
4.4.3.2 设备的误码性能
单个设备在规定条件范围内工作时,自环连续测试24小时应无误码。
4.4.4 关键参数检验准则
信号丢失(LOS)、帧丢失(LOF)、指针丢失(LOP)及帧失步(OOF)状态的检测准则,由卖方提供。
4.4.5 设备的告警功能
4.4.
5.1 设备的告警功能至少应符合ITU-T建议G.782、G.783、G.784的要求。
4.4.
5.2 设备应至少具有4个外部告警接入功能。
卖方应说明外部告警接口的电气性能。
4.4.6 同步时钟要求
4.4.6.1 分插复用设备时钟的定时要求
分插复用设备(ADM)时钟的定时要求应不劣于ITU-T建议G.813的要求。
1)频率准确度
设备时钟自由振荡时的输出频率准确度应优于4.6ppm(测试时间不少于1个月)。
2)保持工作方式
设备时钟应具有保持工作方式,其性能应符合ITU-T G.813建议的要求。
3)时钟带宽
设备时钟带宽应处于1-10Hz范围。
4)频率牵引和失步范围
最小频率牵引范围和失步范围均为 4.6ppm。
4.4.6.2 同步时钟来源和时钟输出
设备的定时基准可以从三种类型的输入中获得:
1)2048kbps或2048kHz外同步时钟输入,优先采用2048kbps。
2)从STM-N信号中恢复定时,并根据NE的配置情况,采用“线路定时”或“环路定时”的同步工作方式。
3)2048kbps成帧信号。
2048kbps的帧结构和同步状态信息(SSM)格式应符合最新版的ITU-T G.704。
设备应至少分别提供两个同步时钟输入、一个输出接口,各接口特性应符合ITU-T建议G.703。
设备的外同步输入口用于设备内部时钟接收外同步信号,其外同步输出口供出的同步信号应是不经过设备内部时钟而直接从STM-N线路码导出。
暂无SSM功能的设备外同步口,则应在外同步输出的定时质量超越门限时切断该输出信号,或是送出AIS告警。
4.4.6.3 中继器的定时要求
正常工作时中继器可以从接收的信号中恢复定时,并同步输出信号。
当上游方向发生故障,中继器发送再生段告警(RS-AIS)时,其内部振荡器为输出STM-N信号提供定时。
内部振荡器在自由运行方式下的长期频率稳定度不得劣于±20ppm。
4.4.6.4 定时基准的转换
当网络单元具有一个以上的定时基准时,当所选定的定时基准丢失后,设备应能自动地转换到另一定时基准输入。
判断转换的准则采用基准设备失效准则,即定时基准接口信号丢失或定时接口出现AIS后直至10秒内。
设备应具备定时基准的自动恢复能力或手动恢复能力。
在有效定时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应在1020秒范围内切回。
4.4.7 线路保护倒换要求
4.4.7.1 保护方式
光缆线路系统具备保护倒换功能,对链路型能提供1+1保护方式。
1+1保护方式的保护系统和工作系统在发送端两路信号是永久相连的,接收端则对收到的两路信号择优选取。
保护倒换的工作方式有双向倒换、单向倒换及恢复方式和非恢复方式。
4.4.7.2 保护倒换准则
光缆线路系统的保护倒换准则为: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倒换
1)信号丢失(LOS)
2)帧丢失(LOF)
3)告警指示信号(AIS)
4)超过门限的误码缺陷
5)指针丢失(LOP)
4.4.7.3 保护倒换时间
保护倒换的检测时间如表4.4-2所示。
一旦检测到符合开始倒换的条件后,保护倒换应在50ms内完成。
完成倒换动作后应向同步设备管理功能报告倒换事件。
在恢复方式下,当失效工作系统已经从故障状态恢复时,必须至少等待5~12分钟才能重新使用。
4.5 系统接口及再生段距离计算
4.5.1 光接口参数
4.5.1.1 光接口位置如图4.5-1所示。
发送连接器接收连接器
图4.5-1 光接口位置
图中S点是刚好在发信机(TX)光活动连接器(CTX)之后光纤上的参考点。
R点是刚好在收信机(RX)光活动连接器(CRX)之前光纤上的参考点。
4.5.1.2 光接口的线路码型为加扰NRZ码,应符合ITU-T建议G.707。
4.5.1.3 各级光接口的参数范围应不劣于ITU-T建议G.957的要求。
4.5.1.4 卖方应根据所供设备的光接口性能,给出表4.5-1中所要求的各项数值,所给出的值都应是最坏值,即在系统设计寿命终了,并处于所允许的最坏工作条件下仍能满足的数值。
4.5.1.5 卖方应根据所供设备的光接口性能,给出S点最小平均发送功率和R点最差接收灵敏度(BER≤10-12),并给出厂验和工程验收时S点和R点的最差值,见表4.5-2。
接收机在设计寿命期间的老化余度(Me)应优于3dB,即在系统设计寿命开始且处于规定温度范围下的灵敏度与系统寿命终了且处于最坏条件下的灵敏度之差不小于3dB。
发送机设计寿命期间的老化余度(ML)应优于1.5dB,即在系统寿命开始且处于规定温度范围下的最小平均发送功率与系统寿命终了且处于最坏条件下的最小平均发送功率之差不小于1.5dB。
4.5.1.6 衰减限制的再生段距离计算
再生段距离计算采用ITU-T建议G.957的最坏值计算法,即卖方根据所供设备的性能,按下式计算:L=(Ps -Pr –Pp -∑Ac- Mc)/(Af +As)(km) L<75km或L>125km
本公式引自YD/T5095-2000标准(3.3.3)。
式中:
L—衰减受限再生段长度(km);
Ps —S(MPI-S)点寿命终了时的光发送功率(dBm);
Pr —R(MPI-R)点寿命终了时的光接收灵敏度(dBm),BER≤10-12;
Pp —最大光通道代价(dB);
Mc—光缆富余度(dB/km);0.04dB/km
∑Ac —S(MPI-s)、R(MPI-R)点间连接器损耗之和(dB);0.5dB/个
Af —光纤平均衰减系数(dB/km);
As —光缆固定熔接接头平均损耗(dB/km);0.02dB/km
4.5.1.7 色散限制的再生段距离计算
卖方应根据所供设备的光接口性能,给出色散限制的再生段距离计算的实例。
4.5.1.8 卖方应根据所供设备的发送机,提供其激光器性能,要求使用寿命≥30万小时。
4.5.1.9 光发送器应具有激光器寿命预告警功能,卖方应说明激光器寿命预告警的工作原理。
4.5.1.10 光接口处的光连接器应为FC/PC型。
4.5.2电接口参数
2048kbps、34368kbps和STM-1的电接口参数应符合ITU-T建议G.703中的各项要求。
2048kbps电接口应具有75Ω不平衡和120Ω平衡两种阻抗供选择。
4.5.3 公务和使用者通道接口
每个系统使用RSOH的E1字节提供一条中继段公务联络信道,供中继器间或中继器与终端间通话。
使用MSOH 的E2字节提供一条终端间通话的复用段公务联络通道,系统用F1字节提供一条使用者通道。
4.5.4开销通道接口
开销通道接口应不少于三路,接口特性为G.703建议的64kbps同向型接口或V11接口。
4.5.5 管理接口
4.5.5.1 TMN(电信管理网)接口
光缆线路系统至少在每一端提供符合ITU-T建议M.3010及G.773要求的Q接口,以便与TMN相连。
光缆线路系统与站内网络单元系统之间的Q接口,采用ITU-T建议Q.811和Q.812规定的CLNS1无连接模式协议栈,与远端网络单元管理系统之间的Q接口,采用CLNS2无连接模式协议栈。
网络单元管理系统与上级网络管理系统的接口采用Q3或CORBA接口。
4.5.5.2 工作站接口
光缆线路系统的终端站应配置与工作站的通信接口,接口特性应符合F接口的特性,目前可采用ITU-T 建议V.10/V.11或V.28/V.24的规定。
4.6 网络单元管理系统设备技术指标及要求
网络单元管理系统承担本工程配置的所有网络单元的管理工作,并提供网络管理功能。
卖方必须在技术建议书中给出本工程网管系统的通道连接方案。
4.6.1 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网络的结构、ECC功能以及协议栈等均一符合ITU-T建议G.784、Q.811、Q.812。
管理信息模型应符合建议G.774系列。
4.6.2 网络单元管理系统要求
4.6.2.1 被管理的整个网络中的各网元均应由一个管理软件平台进行管理。
在工作站的一个窗口上应能监视被管理的整个网络。
通过WIMP(窗口、图标、菜单、光标)方式的人机接口,监视和控制整个被管理网
络中的每一网元。
告警和事件记录追踪至每一块电路板/端口。
4.6.2.2 被管理的整个传输网络,若由两个或多个EM进行分区域管理时,至少有一个EM能监视整个传输网络。
卖方应说明当一个EM发生故障时,EM的保护方案和EM切换方式、时间等。
4.6.2.3 被管理的整个工程传输网络若由两个或多个EM或X终端进行管理时,EM的管理软件应具有灵活的划分其管理区域的功能。
功能区域的划分应包括被管理网元的划分、管理功能和权限的划分。
4.6.2.4 网络单元管理系统(EM)应同时具有Qx和CORBA接口。
EM与网元的连接通过“网关”的Qx接口,EM与上级管理系统的连接通过CORBA接口。
传输系统的网元间互联应通过DCC通道的Qecc接口。
DCC通道的D1~D3字节用于再生段数据通信,D4~D12字节用于复用段数据通信。
4.6.2.5 网络单元管理系统(EM)应具有自身的管理功能,若系统启动、关闭、备份等;数据库和运行情况记录等功能;打印功能;在线帮助功能,以帮助工作人员对各功能和命令的正常操作。
4.6.2.6 卖方有责任将所提供的网管系统与买方的TMN的用户接口互通。
在合同有效期内,若买方提出用户的TMN接口规范,卖方应免费提供能与买方TMN互通的接口。
4.6.3 网络单元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管理功能
4.6.3.1 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应能对传输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故障定位、故障隔离、故障记录储存、故障改正及路径测试功能。
(1)告警
网元管理系统至少应该能支持下列告警功能:
(a)可利用内部诊断程序识别所有故障并能将故障定位至单块插板;
(b)能自动报告所有告警信号及其记录的细节,如时间、来源、属性及告警等级等;
(c)应具有可闻、可视告警指示;
(d)应便于查看和统计告警历史记录;
(e)具有告警过滤和遮蔽功能;
(f)激光器寿命预告警。
(2)监视参数
在物理接口监视的主要参数有:
(a)发送信号状态;
(b)输入信号丢失(LOS);
(c)激光器偏置(激光器预告警);
卖方应说明EM所能监视的主要参数中哪些是模拟告警量,如发送光功能等。
在中继段终端监视的主要参数有:
(a)帧失步(OOF);
(b)帧丢失(LOF);
(c)B1字节错误数;
(d)误块秒(ES)、严重误块秒(SES)和不可用时间。
在复用段监视的主要参数有:
(a)B2字节错误数;
(b)误块秒(ES)、严重误块秒(SES)和不可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