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23T12:53:25.6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作者:王晨
[导读] 摘要:通过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天津财经大学 12010419870916XXXX
摘要:通过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由应急工作组织系统、预测预警系统、信息报送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和后期处置系统组成,同时彰明建立、推广一套科学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以实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安全。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创建安全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实验室管理与校园管理相结合、创新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等的安全管理理念,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方法与对策,但是对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机制研究较少。
因此,构建并完善实验室应急救援机制,将实验室的应急管理纳入到全校的安全管理体系中来,是高校当前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工作任务。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与事故特点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
据2016-2017学年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我国744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中,有实验室24731个,实验室面积为228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1054.4万台件,总值约1082.01亿元。普遍的情况是,各高校的管理层对教学和科研抓得很紧,却往往忽视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以至于不时发生安全事故。
主要问题有:(1)高校对实验设备设施的投入大而实验室管理制度却不健全、不规范;(2)实验室用房与配套相对落后;(3)实验室人员队伍素质不高;(4)安全教育薄弱、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笔者对浙江省10所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进行电话询问,结果只有2所高校正在建立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可见,在现有的实验室安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应尽快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二)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特点与原因
高校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是危险化学品的不当使用和储存、接触有害物质和易燃易爆化学品引发的事故。
1.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特点
(1)突发性强。
实验室的专业性,决定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特殊性。一些事故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生。
(2)波及面广。
在高校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实验室中,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多,突发事故后,毒害气体会迅速扩散,波及面广,在短时间内可覆盖整个校园甚至周边地区。
(3)救援困难。
实验室涉及专业多,但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一般也未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一旦事故发生后,救援行动很难及时有效地展开,救援的难度大,如救援不及时,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2.主要伤害的性质
(1)多途径伤害。
火灾中,火焰高温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对人体的烧灼伤害;爆炸事故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物理机械性伤害。
(2)毒性伤害。
由于各种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不同,能造成不同的伤害。氯气、二氧化硫、氨气、硫化氢等毒物经呼吸系统而导致人员中毒;一氧化碳、苯胺、硝基苯、氢氰酸吸入人体后会造成血液系统毒害。其中,有的中毒较快,有的则系慢性中毒。
(3)流动性伤害。
有些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有毒物质形成白云团,会从事故发生区域向四周尤其是下风方向扩散,造成大范围空间的污染,使伤害后果扩大。严重时会形成污染源,对空气、地面、水体造成污染,且这种污染能持续较长时间,甚至数月。
(三)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成因
(1)基础设施存在缺陷。
高校扩招后,实验仪器设备投入大幅度增加,而对实验室场所原有的设施,如供电线路等尚未进行有效改造,形成不少安全隐患。
(2)操作空间小。
由于实验室用房紧张,有些实验物品不能按规定分类存放,设备的安全操作空间不能满足人-机-环境相匹配的要求。一些实验室未留有安全通道,未建立临时避难所等安全设施。
(3)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
未能严格执行实验室各项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一些师生的安全意识差、麻痹大意、违章操作,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居多。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以实验室管理规定代替应急预案。
虽然各高校已根据安全管理的要求,制定了许多实验室的管理规定,但由于管理者缺乏对安全知识的系统掌握,普遍停留在管理规定的层面上。管理规定是一种操作规范,一些师生面临安全事故时就不知如何采取救援措施,不能有效减少事故危害。
2.应急预案的建设不规范且缺乏演练。
有些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应急预案,但应急预案过于简单,甚至所做的预案以电话号码为主,目的是发生事故后能呼叫到相关职能部
门的负责人到位。一些学校建立了应急救援预案且进行了宣传和培训工作,但主要的演练项目局限于火灾事故的演练,而对危险化学品中有毒害的物质未能开展有效的演练。
3.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校实验室、各部门之间信息流不畅,对实验室潜在的危险掌握不够,对于危险品相对集中的实验室,这种潜在性就更加突出。
4.对应急管理宣传不够。
高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常以治安方面的教育为主,较少从安全事故预防的角度进行宣传教育和有效的应急演练,以至于师生缺少详细、全面的应急救援知识,对事故应急能力差。这样,当安全事故发生时,救援效率和信息传递的速度低,对危险事故的监控自动化程度低,发生事故后所造成的损失就更大。
三、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结合实际,我校制定了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该体系由应急工作组织系统、预测预警系统、信息报送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和后期处置系统构成。
(一)应急工作组织系统
学校实验室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是学校处理实验室安全事故(事件)的最高指挥机构。由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组成,职能部门包括学校办公室、保卫处、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公共事务管理处、学工部、研工部、宣传部、后勤集团等。
(二)预防预警系统的建立
预防预警主要是做好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确定危险源的种类和危险等级,查清危险源的空间和地域分布,依据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强化管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及扩大。
(三)信息报送系统的建立
1.信息报送原则
实验室值班人员、安全员及其他实验室成员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有义务在第一时间内向学院报告或直接向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校办、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或保卫处)报告,各学院得到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向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核实后,立即向校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2.信息报送机制
(1)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安全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电话报领导小组组长,并根据领导指示,进一步电话报省教育厅。同时核实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后,应立即书面报告领导小组,并报送浙江省教育厅。重大信息,根据校领导意见,编辑信息专报,向上级部门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3.应急信息的主要内容
应急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严重程度、涉及人员以及有无人员伤亡等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学校已开展的应急救援工作及采取的措施;校内外及媒体对事故的反应;事态发展状况、处置过程和结果;对事故影响的预测;需要报送的其他事项等。
(四)应急响应系统的建立
事故应急响应要遵循分级、分类响应的原则。发生一般事故和险情(Ⅳ级)时,由所属学院启动院级应急预案并向学校汇报。如事故和险情未能得到快速有效控制时,应提高响应级别。发生较大事故和险情(Ⅲ级)时,应启动校级应急预案,学院全力配合学校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学校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事故和救援情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郭万喜,苏建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思考[C]//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182-185.
[2]李如兰,戴四发.浅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21(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