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野外数据采集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f22c1431804d2b160b4ec076.png)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1:500标准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第一章概述1. 1 任务来源2012年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毕业设计。
1.2 测区范围测区位于长安县黄良镇下北良村,测区包括南北两个校区,形状规则,约一千亩地(以最终成图面积为准)。
1.3 测区概况下北良村地处长安县的南面,沿子午大道可以直达村口,村口向西500米到达学校。
测区道路较发达,交通尚属方便。
测区地形平坦,通视条件良好。
2.已有资料3.基本技术要求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1) GB/T 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以下简称《图式》(2) 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 CH/T 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4)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5) GB/T 50288-96《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6) 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7) GB 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8) GB/T 18315-2001《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9) 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10)《CASS5.1测绘软件用户手册》(1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第三章使用仪器和采用的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3.1 使用中纬5秒级全站仪,中海达双频GPS 接收机进行测绘。
3.2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3.3 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0.5米。
第四章? 成图方法、比例尺和采用的软件系统4.1成图方法:采用全解析数字化方法成图;4.2测图比例尺:1:500;4.3 采用的软件系统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7.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软件2005版本。
地理信息系统第三四章作业
![地理信息系统第三四章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cc983a8d804d2b160a4ec086.png)
1 、试分析 GIS 的几种主要的数据模型各自的优缺点。
答:GIS主要的数据模型有:矢量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模型、镶嵌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矢量数据模型:优点:1.便于面向现象(土壤类、土地利用单元等);2.数据结构紧凑、冗余度低;3.有利于网络分析;4.图形显示质量好、精度高。
缺点:1.数据结构复杂;2.软件与硬件的技术要求比较高;3.多边形叠合等分析比较困难;4.显示与绘图成本比较高。
栅格数据模型:优点:1.数据结构简单;2.空间分析和地理现象的模拟均比较容易;3.有利于与遥感数据的匹配应用和分析;4.输出方法快速,成本比较低廉。
缺点:1.图形数据量大;2.投影转换比较困难;3.栅格地图的图形质量相对较低;4.现象识别的效果不如矢量方法。
2 、简述栅格数据压缩编码的几种方式和各自优缺点。
答:1.游程长度编码结构优缺点:对于游程长度编码,区域越大,数据的相关性越强,则压缩越大,适用于类型区域面积较大的专题图,而不适合于类型连续变化或类别区域分散的分类图(压缩比与图的复杂程度成反比)。
这种编码在栅格加密时,数据量不会明显增加,压缩率高,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栅格结构,编码解码运算简单,且易于检索,叠加,合并等操作,这种编码应用广泛。
2. 块码结构优缺点:具有可变分辨率,即当属性变化小时图块大,对于大块图斑记录单元大,分辨率低,压缩比高。
小块图斑记录单元小,分辨率高,压缩比低。
所以,与行程编码类似,随图形复杂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分辨率。
3. 链式编码(弗里曼编码或边界链码)优缺点:可以有效的压缩栅格数据,特别是对计算面积、长度、转折方向和凹凸度等运算十分方便。
缺点是对边界做合并和插入等修改,编辑比较困难。
这种结构有些类似矢量结构,但不具有区域的性质,因此对区域空间分析运算比较困难。
4. 四叉树编码优缺点:对于团块图像,四叉树表示法占用空间要少得多,四叉树表示法基本上是一种非冗余表示法。
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章数据采集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5a137a852458fb770b56c6.png)
疏林地 733
未成林林地 734
迹地 735
针叶树疏林地 7331
阔叶树疏林地 7332
标志编号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分类
1
属性数据的编码——编码方法 2
平原河
3
过渡河
山地河
• 多源分类编码法: 1
2 3
常年河
对于一个特定的分类时目令河标,根据诸多不同的
消失河
分类依据分别进行12 编码,各位数字代码之间并没有隶属通不航通关河 航河系。
地理数据库四种方式: 1.全部采用文件管理 2.文件结合关系数据库管理 3.全部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 4.重新设计具有空间数据和属 性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的数 据库系统(OO-DBMS)
6.地理数据库建立
第三节 地图数字化
一、手扶跟踪数字化 数字化仪组成、数字化方式、操作步骤
二、扫描矢量化 扫描仪原理、处理流程、操作方式
地图投影变换
正解变换 反解变换 数值变换
根据两种投影在变 换区内若干同名的 坐标点,采用插值 法、有限差分法、 待定系数法等,实 现不同投影之间的 转换
空间数据处理的方法-压缩处理
数据压缩的目的
节省存贮空间 节省处理时间
空间数据处理的方法-压缩处理
数据压缩途径
压缩软件:原数据信息基本不丢失而且可以大大 节省存贮空间,缺点是压缩后的文件必须在解 压缩后才能使用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树状河 平行河 筛状河 辐射河 扇形河 迷宫河
主〔要河〕流∶一级 支 流∶二级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de38d630242a8956aece46c.png)
第一章1、信息(Information)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的特点:信息的客观性信息的实用性信息的传输性信息的共享性:2、数据:(Data)数据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
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3、地理信息的概念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或者定义为: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4、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域特征三部分。
5、地理信息的特点:空间分布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时序特征十分明显具有丰富的信息6、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
7、GIS的概念GIS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8、GIS的发展概况国际GIS发展简史–60年代,探索时期1963年,加拿大托林森提出地理信息系统,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
–70年代,巩固时期发展研究的重点是空间数据处理的算法,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管理这三个方面。
–80年代,实破阶段–90年代,全面应用我国GIS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分为以下几个阶段:70年代,准备阶段:80年代,试验起步阶段:90年代,我国GIS发展阶段:96年以来,是我国GIS产业化阶段。
第四章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
![第四章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75e5f37027284b73f24250dc.png)
2
试验工作
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因为它受野外的 地质条件、地下构造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进行实际 的试验来选取最适合本工区的野外采集技术,了解这一 地区的地持构造特点和干扰波的情况。试验工作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干扰波的调查,了解工区内干扰波的类型和特性; 2.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低速带、潜水面、地质构造 特性等;(低速带--在地表附近一定深度范围内,其地 震波的传播速度往往要比它下面的地层地震波速度低得 多的地层。) 3.选择激发的最佳条件,浅层岩性、激发方式和炸药 量; 4.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观测系统、检 波器放置和仪器参数。
6m
9m
12m
15m
18m
21m
井深试验 (药量4kg) 40-80Hz分频记录
14
组合井试验工作
组合井对比试验
井 数 单井 9 / 4 3井 6 10 1*3 3井 9 10 1*3 3井 12 10 1*3 3井 15 10 1*3 3井 18 10 1*3 2井 15 10 2*2 4井 15 10 1*4 5井 15 10 1*5
4
2、干扰波的调查方法
主要是调查工区内的干扰波类型和特点。 观测干扰波的几种方法: 1.小排列-土坑炸药,短道距(3-5米),单个检波器;使务种规 则的干扰波被追踪出来。 2.直角排列-查明干扰方向,确定沿地表面传播的波。 3.方位观测-确定三维方向和振动方向,如识别面波中乐夫波和瑞 利波。 4.三分量观测-在井中用VSP(垂直地震剖面)。
26
3、卫星导航系统
27
第三节
1、观测系统概念
数据采集观测系统
在具体施工中,每条测线都分成若干观测段,逐段进行观测,每次 激发时所安置的多道检波器的观测地段称为地震排列。 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或激发点 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 为了了解地下构造形态,必须连续追踪各界面的地震波,就要沿测 线要许多个激发点分别激发进行连续多次接收。 观测系统的选择决定于地震勘探任务,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和采用的 方法。
第四章 数据采集和控制
![第四章 数据采集和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ee3f4f3267ec102de2bd896f.png)
第四章数据采集和控制4.1概述在控制系统中,现场的原始数据,如温度、压力、设备状态等,是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无法获取这些数据,所有针对它们进行的计算和操作就都是错误的,离开了这些数据系统就象人没有了视觉和触觉一样,自动化就是一句空话。
同样地,建立在控制系统基础之上的监控系统,及时准确地采集和控制数据也是组态软件的基础。
不过作为更高层次的系统,监控系统在实时性等方面比控制系统的要求要低。
例如,控制系统是通过电缆连接现场的每个信号/数据的,数据的采集,运算处理和控制动作很快,而监控系统一般通过通信线路从控制系统中取得现场数据,实时性就低很多,运算处理一般都是和监控相关的,并不参与过程控制,即使数据连接通信断开了,对过程控制也没有大的影响。
4.2 控制网络数据传输介绍要想了解组态软件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的方式,就要了解控制系统的网络构成,对于大多数控制系统来说,一般的网络构成主要有三部分:现场层,控制层,监控层。
图4.1 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现场层:这一层包括现场的各种设备,是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在数据传输方面主要提供数据的传输接口,这些接口包括串口,以太网等控制层:这一层包括各种对现场层设备的控制元件,是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在数据传输方面主要是把现场来的各类电信号转换为数据信号。
监控层:这一层包括各类监控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是控制系统的控制中心,在数据传输方面主要是对控制层来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
上面说了数据传输的三层网络,那么数据是怎么在这三层之间传输呢?这就需要了解数据传输的介质,这些介质就包括传输的硬件和传输的协议。
4.2.1 设备硬件1、RS-232 接口在串行通讯时,要求通讯双方都采用一个标准接口,使不同的设备可以方便地连接起来进行通讯。
RS-232接口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
在RS-232 中任何一条信号线的电压均为负逻辑关系。
即:逻辑"1"为-3 到-15V;逻辑"0"为+3 到+15V 。
实习报告四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实习报告四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e0e3d39269eae009591becc0.png)
实习报告四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实习报告四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实习报告四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平面图)测绘专业11-1班2组姓名:黄家虎学号:311105010113日期:成绩:实习报告四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平面图)实习学时数:4学时实习的目的与要求:练习使用全站仪野外操作方式使用全站仪和上传棱镜进行野外数据采集下载野外采集数据,并用cass成图软件绘图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护仪器,避免损坏仪器。
超时完成实验任务二实习设备:全站仪台棱镜两台标杆个钢卷尺个三实习方法与步骤:①在测站点安置全站仪,并对全站仪进行对中整平。
②在另个测定站点架设棱镜,并对进行对中整平。
③设置测量参数④在全站仪测量程序功能中建立项目名,野外采集的数据全部储存在该件下⑤在建立的项目件中输入测站点名,测站点坐标,高程,仪器高。
⑥定向,在全站仪中键入后视点坐标,仪器高。
照准后视点棱镜,仪器会显示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对照准确后需要进行测量。
⑦将棱镜放在标杆上能,找到个碎部点,在全站仪中键入标杆和棱镜高,和碎部点本人号,仪器显示结果后确认,同时画出草图。
⑧移动棱镜至下个碎部点,重复照准,测量过程同上,自上个碎部点起,后续碎部点的本人号按流水自动本人排,且棱镜高不变,⑨当换到下个测站点时,在上个项目件中重复此类⑤⑧过程。
⑩完成数据采集后,将仪器立即收起,归还仪器并下载数据。
四实习体会与收获(附打印平面图):掌握了全站仪的使用和数据采集方法,明白怎样合理的测量碎部点,画草图点间时应正确的表明点号,仪器的调整应做到确,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有些必测得碎部点北地物遮挡,测可以改变棱镜高或例外建立量度站点进行测量。
测量过程中应保护仪器。
本人心使用扩展阅读:实习报告五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地形图)实习报告五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地形图)测绘专业11-1班2组姓名:黄家虎学号:311105010113日期:成绩:实习学时数:4学时实习的最终目标与要求练习使用全站仪进行野外地形数据采集掌握野外地形的布控方法下载数据并运用cass绘制地形图二实习设备:⑴全站仪台⑵棱镜两台⑶标杆个⑷钢卷尺个三实习方法与步骤:⑴在测站点安置全站仪,并对全站仪需要进行对中整平。
第四章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及相关技术.doc
![第四章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及相关技术.doc](https://img.taocdn.com/s3/m/c408060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b.png)
第四章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及相关技术第一节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地震勘探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共同推动了地震数据采集仪器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共经历了模拟光点地震仪、模拟磁带地震仪、集中式数字地震仪和分布式遥测地震仪。
一、 集中式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数字地震仪的出现,把地震勘探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出现了以DFS -V 和SN338为代表的集中式数字地震仪。
集中式地震数据采集仪器成功用于野外地震勘探约20年。
集中式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系统的最大特点是:采用IFP 与14位逐次逼近型A/D 转换器,IFP 采用3~4位增益码,A/D 转换器采用15位(1位符号位,14位尾数)逐次逼近型,集中式数字地震仪动态范围理论上可达168dB ,但实际考虑仪器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仪器的系统动态范围一般不超过120dB 。
()20log DR =⨯记录的最大不失真电平理论(dB )最小有效电平()max min ()20log 6DR G n =⨯+⨯理论()20logDR =⨯记录的最大不失真电平系统(dB )仪器系统等效输入噪声电平其中:min max ~G G 为IFP 放大器的增益范围,n 为模数转换器的位数。
二、分布式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把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放大器、滤波器、A/D转换器、数据传输控制逻辑以及整个控制用CPU做在一个小箱体内,称为“采集站”,将采集站放置在检波点上,每个采集站用小线与1~8道检波器连接,各采集站用数字大线或以无线方式与中央控制主机相连,构成分布式(Distributed)数据采集系统。
⒈由于受到采样间隔和大线重量的限制,集中式地震仪生产道数一般不超过120道,适应不了三维地震勘探对道数的要求。
而分布式遥测地震仪的道数可达到上千道甚至上万道,完全能够满足三维地震勘探的需要。
⒉集中式数字地震仪的检波器通过大线与采集系统连接,由于大线上传输的是模拟信号,传输的距离又比较远,因此,信号易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
gis自考习题-整理单选+多选学生用
![gis自考习题-整理单选+多选学生用](https://img.taocdn.com/s3/m/aeff6871f524ccbff02184ba.png)
第一章绪论1、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于20 世纪____ ?A.50 年代B.60 年代C.70 年代D.80 年代2、地理信息区别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 ___ ?A.属于属性信息B.属于共享信息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D.属于空间信息3、“3S”技术指的是?A.GIS 、RS、GPSB.GIS 、DSS、GPSC.GIS 、GPS、OSD.GIS 、DSS、RS4、下列属于GIS 输入设备的是___ ?A.主机B.绘图机C.扫描仪D.显示器5、把GIS分为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是按___ ?A.数据容量B.用户类型C.内容D.用途6、从历史发展看,GIS脱胎于?A.地图学B.地理学C.计算机科学D.测量学7、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___ ?A.美国地理信息系统B.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日本地理信息系统D.奥地利地理信息系统8、有关地理系统的论述错误的是 __ ?A.地理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巨系统B.地理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依据C.地理系统就是统一地图学D.地理系统是以哲学思维和高度现代化的技术为支撑的科学体系9、GIS 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是20 世纪?A.60 年代B.70 年代C.80 年代D.90 年代10、GIS 的主要工作方式是?A.批处理方式B.人机对话的交互方式C.模拟方式D.增量方式11、GIS 与机助制图的差异在于?A.是地理信息的载体B.具有存储地理信息的功能C.具有显示地理信息的功能D.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12、有关信息的论述错误的是 ___ ?A.信息具有传输性B.信息具有共享性C.信息具有适用性D.信息具有主观性13、下列哪些属于GIS产品的输出设备?A.键盘B.硬盘C.主机D.显示器14、下列GIS软件中哪一个不是ESRI公司的产品?A.ArcViewB.ArcSEDC.MapXtremeD.MapObject15、地理信息区别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 ___ ?A.属于属性信息B.属于共享信息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D.属于空间信息16、以下不属于GIS输出设备的是?A.绘图仪B.打印机C.图形显示终端D.图形数字化仪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1、对一幅地图而言,要保持同样的精度,栅格数据量要比矢量数据量A.大B.小C.相当D.无法比较2、有一点实体其矢量坐标为P(,),若网格的宽与高都是2,则P__ ?A.P (5,8)B.P (8,5)C.P (4,7)D.P (7,4)3、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___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C.扫描数字化法D.人工读取坐标法4、矢量结构的特点是___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点栅格化的行列坐标为 __ ?5、下列栅格结构编码方法中,具有可变分辨率和区域性质的是___A. 直接栅格编码B. 链码C. 游程编码D. 四叉树编码6、用数字化仪数字化一条折线,合适的操作方式为___ ?A.点方式B.开关流方式C.连续流方式D.增量方式7、描述地理实体本身位置、形状和大小等的数据为___ ?A.属性数据B.几何数据C.关系数据D.统计数据8、在GIS数据中,把非空间数据称为?A.几何数据B.关系数据C.属性数据D.统计数据9、地理数据一般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是___ ?A.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B.空间特征、地理特征和时间特征C.地理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D.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拓扑特征10、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是___ ?A.拓扑邻接B.拓扑关联C.拓扑包含D.以上三者11、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表示点、线、面地理实体的数据结构是?A.矢量结构B.栅格结构C.拓扑结构D.多边形结构12、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C.改变栅格形状D.减少栅格总数13、对同一幅地图而言,矢量结构与栅格结构相比___ ?A.图形精度高B.图形精度低C.图形精度相当D.无法比14、下列能进行地图数字化的设备是 ___ ?A.打印机B.手扶跟踪数字化仪C.主机D.硬盘15、GIS 所包含的数据均与___ ?A.地理空间位置相联系B.非空间属性相联系C.地理事物的质量特征相联系D.地理事物的类别相联系16、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属于____ ?A.拓扑邻接B.拓扑包含C.拓扑关联D.以上都不是17、栅格结构的特点是___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18、下列既是获取矢量数据的方法,又是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是 ___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扫描仪法C.数据结构转换法D.分类影象输入法19、矢量数据量与表示地物精度之间的关系是___ ?A.数据量越大,精度越高B.数据量越小,精度越高C.数据量越大,精度越低D.以上三者都有可能20、栅格结构与矢量结构相比____ ?A.数据结构复杂,冗余度小B.数据结构复杂,冗余度大C.数据结构简单,冗余度小D.数据结构简单,冗余度大21、下列栅格数据编码方法中,接近矢量结构,不具有区域性质的编码方法是____ ?A.四插树编码B.块码C.游程编码D.链码22、矢量结构与栅格结构相比____ ?A.结构紧凑,冗余度小B.结构紧凑,冗余度大C.结构松散,冗余度小D.结构松散,冗余度大23、在GIS中,明确定义空间结构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A.邻接关系B.关联关系C.包含关系D.拓扑关系24、下列给出的方法中,哪种可获取矢量数据___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扫描法C.遥感信息提取D.手工网格法25、在多边形矢量编码方法中,由点索引与边界线号相联系,以线索引与各多边形相联系的编码方法是__ ?A.多边形环路法B.树状索引编码法C.拓扑结构编码法D.四叉树编码法26、决定了栅格数据的精度A.网格边长B.网格数C.顶点数D.像元27、以下哪种不属于数据采集的方式___ ?A.手工方式B.扫描方式C.投影方式D.数据通讯方式28、在GIS数据中,把非空间数据称为?A.几何数据B.关系数据C.属性数据D.统计数据29、在地理数据采集中,手工方式主要是用于录入___ ?A.属性数据B.地图数据C.影象数据D.DTM 数据30、栅格数据表示地物的精度取决于___ ?A.栅格尺寸的大小B.编码方法C.地物的大小D.数字化方法31、为了唯一标示每个记录,必须有记录的标识符,这个标识符是___ ?A.代码B.主关键字C.辅关键字D.记号32、对于游程长度编码而言,图形程是度与压缩比的关系式 __ ?A.图形越简单,压缩比越高B.图形越简单,压缩比越低C.图形越复杂,压缩比越高D.二者间无关系33、__ 是数据组织的基本对象。
智慧树答案地图制图学基础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地图制图学基础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https://img.taocdn.com/s3/m/d26a932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0.png)
第一章1.地图由于采用特殊的数学法则而产生了()。
答案:可量测性2.比例尺为1:50万的地图属于哪种比例尺地图()。
答案:中比例尺地图3.以下哪项不属于专题地图()。
答案:地形图4.下列哪项不属于自然地理要素()。
答案:居民地5.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地图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更加强调制图对象的空间联系和随时间的变化;地图不再单纯地描绘地球表面;地图正在由“纸质”地图向“无纸”地图转变6.地图的构成要素包括()。
答案:辅助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7.现代地图学的现状和发展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
答案:地图学新概念与新理论的不断探索;专题制图进一步拓宽领域并向纵深发展;计算机制图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地图生产;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研究技术体系8.由于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制图综合手段,使地图具有一览性。
()答案:对9.航空像片能够保证所描绘的范围内各处的比例尺一致。
()答案:错10.地图可以应用于地方病与流行疾病的分析与防治。
()答案:对第二章1.图上1 cm等于实地1 km,属于哪种比例尺()。
答案:文字式比例尺2.地图比例尺的主要作用()。
答案:其他选项都是3.下列哪种比例尺不使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答案:1:100万4.以下哪些为分州分国地图常用投影()。
答案:彭纳投影;斜轴等积方位投影;正轴等角圆锥投影5.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的长度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纬线长度赤道最长,纬度越高,纬线越短,极地的纬线长度为零。
;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差相同的经线弧长相等,椭球体面上,从低纬向高纬稍有加长。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在同一条纬线上,经差相同的纬线弧长相等。
6.下列哪些图号是正确的()。
答案:J50B001001;J-50-A7.地图投影的实质是建立地球椭球面上点的经纬度和它在平面上的直角坐标之间的解析关系。
()答案:对8.大地水准面可以用数学公式进行表达。
()答案:错9.大地控制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期末复习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2dc17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6.png)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期末复习重点一、客观题部分1、下列不是输入设备的是(D)A数字化仪B扫描仪C键盘D电脑桌面2、GIS有与其它信息系统的重要区别是GIS具有(C)A数据输入功能B数据管理功能C 空间分析功能D数据输出功能3、GIS硬件系统不包括(A)A操作系统B输入设备C处理设备D存储设备4、GIS支撑软件不包括(D)A Windows操作系统B数据库管理系统C图形处理系统D ARGIS5、GIS平台软件不包括(C)A ARGISB SupermapC ENVI6、点太密集时,采用数据压缩的方法7、面状实体的表示方法(x1,x2)……(xn,yn)(x1,y1)8、(1,5)代表行列数9、栅格结构与矢量数据结构相比,数据复杂,冗余度大。
10、数据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原始记录,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
11、地理对象或地理现象的数据描述一般包括空间位置、属性数据、时域数据。
12、地理信息系统:既是跨越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又是一项工程应用技术,它是以地学原理为依托,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研究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分析、建模、显示和传播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以解决复杂的管理、规划和决策等问题。
13、地学模型:根据具体的地学目标和问题,以GIS已有的操作和方法为基础,构建能够表达或模拟特定现象的计算机模型。
14、GIS的组成:硬件系统(包括输入设备、管理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软件系统(GIS支撑软件、GIS平台软件、GIS应用软件)、空间数据、地学模型和应用人员。
15、地理空间数据: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件、数字和表格等。
16、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机助地图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
17、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野外地形数据采集规范(工程测量)
![野外地形数据采集规范(工程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2372d92e7375a417866f8f4d.png)
地形图测量规范(资料来自工程测量规范中)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4.1.1选用。
第4.1.2条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4.1.2选用。
第4.1.3条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报告书中注明。
第4.1.4条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
第4.1.5条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第4.1.6条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第4.1.7条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第4.1.8条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
第4.1.9条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第4.1.10条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
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
第4.1.11条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4.1.5和表4.1.6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
第4.1.12条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
第二节图根控制测量第4.2.1条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第4.2.2条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
当在等级点下加密时,图根控制不宜超过2次附合。
第2章_野外数据采集
![第2章_野外数据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d6fa68f1700abb68a882fb03.png)
(2)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 可采用图根导线、图根三角、交会方法和
GPS RTK等方法。还可采用“辐射法”和“一步
测量法”
辐射法就是在某一通视良好的等级控制上,
用极坐标测量方法,按全圆方向观测方式,一次
测定周围几个图根点。
“一步测量法”就是将图根导线与碎部测量 同时作业。
“一步测量法”示意图
§2.2 测记法野外数据采集方式概述
坐标数据输入
放样点的坐标数 据可以直接有键盘输 入,并可存入内存中 的一个文件内。
数据通讯
发送数据
数据通讯
接收数据
数据传输示例
棱镜常数设定
T-COM简介
快捷按钮区
数据文本显示区
下载数据
下载数据
上传数据
上传数据
测站点信息输入
设置测站点坐标有以下两种方法: 1. 利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 2. 直接键入坐标数据
测站点信息输入
直 接 键 入 坐 标 数 据
后视点信息输入
后视点定向角可按以下 三种方法设定 1. 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设定 2. 直接由键盘键入 3. 直接键入设置定向角
放样步骤
实施放样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1. 通过点号调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
2.“数据采集”菜单操作流程 3.数据采集的操作步骤 (1)整置仪器 (2) 键入控制点坐标 (3) 输入数据采集文件名 (4) 输入测站点数据 (5) 输入后视点(定向点)数据 (6) 定向 (7) 碎部点测量
2.3 全站仪及其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一、全站仪结构
1.电子测角系统
主要装置 具有对光栅信号进行光电计数功能的光栅读数头。
测记法数据采集,每作业组一般需:
仪器观测员(兼记录员)1名
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35b270659ec3d5bbfc0a745e.png)
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测图作业通常分为野外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编辑两大部分。
野外数据采集通常利用全站仪或RTK 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在野外直接测定地形特征点的位置,并记录地物的连接关系及其属性,为内业成图提供必要的信息,它是数字测图的基础工作,直接决定成图质量与效率。
数据编码野外数据采集仅仅采集碎部点的位置(点的坐标信息)是不能满足计算机自动成图要求的,还必须将地物点的连接关系和地物诚性信息(地物类别)记录下来。
通常是用按一定规则构成的符号串来表示地物属性和连接关系等信息,这种有一定规则的符号串称为数据编码。
数据编码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物要素编码(或称地物特征码、地物属性码、地物代码)、连接关系码(或连接点号、连接序号、连接线型)、面状地物填充码等。
一、国家标准地形要索分类与编码按照《1:500 1:1OOO 1:2000外业数字测图规程》(GB/T 14912—2005)的规定,野外数据采集编码的总形式为:地形码+信息码。
地形码是表示地形图形要素的代码。
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中对比例尺为1 : 500、1 : 1000、1 : 2 000的代码位数的规定是6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数字顺序排列的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码,具体代码结构如图8-16所示。
左起第一位为大类码;第二位为中类码,是在大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码;第三、第四位为小类码,是在中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码;第五、第六位为子类码,是在小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码。
代码的每一位均用0〜9表示,例如对于大类:1为定位基础(含测量控制点和数学基础);2为水系;3为居民地及设施;4为交通;5为管线;6为境界与政区;7为地貌;8为植被与土质。
表8-1为8个大类中大比例尺成图中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部分代码的示例。
图8-16 碎部点编码规则表8-1 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部分代码Xmap数字测图系统的编码是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 : 500 1 :1 000 1:2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B/T —2007)7位编码方式的基础上,扩展了一位的编码,这扩展用来表示要素的表示方法。
第4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ppt课件
![第4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91fad2804d2b160a4ec042.png)
K为系数
对于这种开平方的非线性关系常用牛顿迭代 公式进行线性化处理。其迭代公式为:
yn1 2(yn 1yn x 1)yn 11 2(yn x 1yn 1 )
常用的牛顿迭代初值是y0=(1+x)/2,当yn和 x 之间的误差随着迭代次数减小到规定值时,就停止 运算。
2) 查表法 有些非线性参数不能用一般算术运算计算出
对 分 查 表 法 的 最 高 搜 索 次 数 Log2N-1。 和 顺 序 查表法相比,对分法可以大大减少查表次数,提高 检索效率。
3) 折线法(线性插值法)
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非线性关系只能通过一 条曲线来表示,对于这种场合可用折线法及非线性 插值逼近法来解决。
曲线斜率变化越小,替代直线越逼近特性曲线, 则折线法带来的误差就越小。因此,折线法适用于 斜率变化不大的特性曲线的线性化。
称为滤波系数,
T为采样周期;Tf为滤波器时间常数;
xk为本次采样输入;yk、yk-1为本次和上次滤波
输出。
(5)复合滤波
为了进一步提高滤波效果,可以把两种不同 的数字滤波器组合起来,构成复合数字滤波器。 如把算术平均滤波和中值滤波组合起来。即先找 出N个采样值的最大值xmax和最小值xmin,使得
1. 线性化处理程序设计
1)计算法
计算法就是在已测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各种 运算程序计算出需要的参数。用计算法处理数据 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a. 根据物理和工程实际求出被测参数的数学表达 式; b. 根据要求的精度,确定A/D转换器的位数,并设 计出相应的硬件电路; c. 根据被测参数的数学表达式,进行相应的数据 处理。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精度,但插值点的选 取比较麻烦。
2. 工程量标度变换
地理信息系统gis第4章 GIS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概要
![地理信息系统gis第4章 GIS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d0085065168884868762d62b.png)
4.3 GIS数据采集和输入
地理数据采集主要指实地调查和采样,包括野外考查、 GPS定位等。所选择的数据源资料一般要经过预处理(对 空间数据分幅、分层和分专题要素)才能借助数字化或其 它途径转换成空间数据库可用的数据。 空间地理数据无论是来源于数字数据,还是来源于模拟数 据,都需要与所使用的GIS软、硬件相兼容。模拟数据, 需经过数字化才能输入到GIS中;常用的模拟数据输入方 法有:手工数字化、自动数字化(包括扫描)和键盘输入 等。计算机虽可阅读和存储数字数据,但输入的数字数据 格式与所用的GIS软件不一致时,要经过数据格式转换后 才能输录入。 GIS数据采集与输入的同时,还实现数据编辑功能。数据 录入和编辑就是各图层实体的地物要素按顺序转化为x、y 坐标及对应的代码输入到计算机中。
目前,有关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体系的中国国 家标准主要包括1992年发表的“国土基础信息数 据分类与代码”(标准编号:GB-T13923)、 1993年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 要素分类与代码”(标准编号:GB-T14804)、 1995年的“1:5000,1:10000,1:25000, 1:500000,1:100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标准编号:GB-T15660)和2001年颁布的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编号:GBT18317)。不同的专业部门也有相应的分类系 统。例如1984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根据土地 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 将土地划分为八个一级类型、46个二级类型,表 4.2描述了其中八个一级类型。
5.原有系统的数据 GIS还可以从其它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 数据。由于规范化、标准化的推广,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 享和可交换性越来越强。这样就拓展了数据的可用性,增 加了数据的潜在价值。
数据清洗课件-第4章 数据采集与抽取
![数据清洗课件-第4章 数据采集与抽取](https://img.taocdn.com/s3/m/f9fadcdd27d3240c8547ef4d.png)
火车采集器是一款功能强大且易于上手的专业采集软件,也是一个可以供各大 主流文章系统,论坛系统等使用的多线程内容采集发布程序。该软件可以由用 户自定义规则以抓取网页中的数据。对于数据的采集其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 采集数据,二是发布数据。
网页数据采集与实现
网络爬虫(Web Spider)又称之为网络机器人、网络蜘蛛,是一种通过既定规 则,能够自动提取网页信息的程序。爬虫的目地在于将目标网页数据下载至本 地,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爬虫技术的兴起源于海量网络数据的可用性, 通过爬虫技术使我们能够较为容易的获取网络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 有价值的结论。
在大数据体系中,数据主要包含以下五类:
1)业务数据:消费者数据、客户关系数据、库存数据、账目数据等。 2)行业数据:车流量数据、能耗数据、PM2.5数据等。 3)内容数据:应用日志、电子文档、机器数据、语音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 4)线上行为数据:页面数据、交互数据、表单数据、会话数据、反馈数据等。 5)线下行为数据:车辆位置和轨迹、用户位置和轨迹、动物位置和轨迹等。
日志数据采集常见方法 在大数据采集中,特别是在互联网应用中,不管是采用哪一种采集方式,其
基本的数据来源大都是日志数据。 目前常见的日志数据采集方法包含两类:浏览器日志采集和客户端数据采集
。
日志数据处理常见方法 目前,在企业中对日志的处理可分为在线处理和离线处理两大类。
数据采集平台
Flume是Cloudera提供的一个高可用的,高可靠的,分布式的海量日志采集、 聚合和传输的系统,Flume支持在日志系统中定制各类数据发送方,用于收集数 据;同时,Flume提供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并写到各种数据接受方的能力。
Requests库 Requests 是用Python语言编写,基于urllib,采用 Apache2 Licensed 开源协议的 HTTP 库。它比urllib更加方便,可以节约开发者大量的工作,完全满足 HTTP 测 试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独立符号码
七、其他编码
(1) 块结构编码方案
• 块结构编码将整个编码分成几大部分,如分为:点号、地形编码、 连接点和连接线型四部分,分别输入。
• 1. 点号表示测量的先后顺序,用四位数字表示; • 2.. 地形编码 • EPSW电子平板系统用3位数来表示每大类中的地形元素,第一位为
类别号,代表上述十大类;第二、第三位为顺序号,即地物符号在每 大类中的序号。 • 例如,编码为105的地物,1为大类,即控制点类;05为图式符号中顺 序为5的控制点,即导线点;106为埋石图根点。这样每个地物符号都 对应一个3位地形编码(简称编码)。 • 采用“无记亿编码”输入法,
采用了“无记忆编码输入法”。 • 块结构编码方案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编码连接信息明确,
对野外草图要求较低,但其编码较为难于记忆,进行编码查 询时无疑要消耗一定的外业时间,特别是不得不每一个点 每一个点的明确编码连接信息,也不方便在交叉作业。
(2)二维编码方案(亦称主附编码)
• 广州开思测绘软件有限公司的SCS成图软件就采用了典型的二维编码 方案。
第四章 野外数据采集
第四章 野外数据采集
主要内容: • 4.1 数据编码 • 4.2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 4.3 碎部点测算原理与方法 • 4.4 测记法野外数据采集 • 4.5 电子平板法野外数据采集 • 4.6 数据通讯
4.1 数据编码
地形特征点的位置
野外数据采集 地物的连接关系
数字测图作业
—竖直角。
i=(L+R-360°)/2
二、仪器器材、资料准备
仪器器材: 全站仪、对讲机、充电器、备用电池、通讯电缆 、反光棱镜、皮尺、草图本、工作底图。
控制成果 技术资料
注意:绘制草图采取现场绘制,也可以在工作底图上进 行,底图可以用旧地形图、晒蓝图或航片放大影像图。
3、连接信息
连接信息可分解为连接点和连接线型
当测点是独立地物时,只用地形编码来表明 它的属性。
如果测的是一个线状或面状地物,这时需要 明确本测点与哪个点相连,以什么线型相连,才 能形成一个地物。连接点是记录与碎部点相连接 的点号。相邻测点若点号连续则与前一点连线, 否则为不连线。
所谓线型是指直线、曲线或圆弧线等。
辐射法就是在某一通视良好的等级控制上,用极坐标 测量方法,按全圆方向观测方式,一次测定周围几个图根 点。
“一步测量法”就是将图根导线与碎部测量同时作业。
“一步测量法”示意图
清华山维公司的测图软件“EPSW”中具有相应的功能, 但“EPSW”中只考虑了比较简单的情况:加密图根点都参 加平差。实际工作中,在加密图根点上往往还要再加密测站 点(不构成附合或闭合条件的通常称为支点) ,作为支点的测 站点是不参与平差的。
为了便于计算机的自动识别和输入,在EPSW 中规定:1为直线;2为曲线;3为圆弧;空为独 立点。
块结构编码方案特点
• 使用块结构编码方案的主流软件是清华山维的EPSW电子
平板系统,武汉中地MAPSUV数字测图系统。
• 它分块输入,操作简单。 • 但作业人员很难记住3位地形编码,因此EPSW系统不得不
式中 L′、R′—盘左、盘右水平方向读数;
—竖直角。
2C=L- (R±180°) =-30″≥±20″,需校正。
(3)指标差对竖直角的改正
设指标差为x,则一般垂直度盘竖直角的
计算公式为:
=90 ( L x ) 或 ( R x ) 270
式中 L、R—盘左、盘右天顶距读数;
目前.国内开发的测图软件已经有很多,一般都是 根据各自的需要、作业习惯、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 法等设计自己的数据编码方案,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标 准。数据编码从结构和输入有全要素编码、块结构编 码、简编码和二维编码。
五、全要素编码方案
• 全要素编码要求对每个碎部点都要进行详细的说明。全要素编码 通常是由五位,有的采用六位、七位、八位,甚至十一位编码的 都有。其中每一位数字都按层次分,都具有特定的含义。
3、测站点的测定 数字测图时应尽量利用各级控制点作为测 站点。 增设测站点是在控制点或图根点上,采用 极坐标法、支导线法、辐射法等方法测定测站 点的坐标和高程。数字测图时,测站点的点位 精度,相对于附近图根点的中误差不应大于图 上0.2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 距的1/6。
测图精度分析
数据分类代码) • 地形要素代码,不足4位的,用“0”补齐为整形码; • 无细分类时用“0”补齐。 • 二维编码没有包含连接信息,连接信息码由绘图操作顺序反映。二维
编码的缺点是编码记忆相当困难,且不能适应多人跑尺、交叉观测不 同地物等复杂情况的需要。
§4.2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控制测量、仪器器材与资 料准备、测区划分、人员配备等。 一 、图根控制测量
110103
图根点
310600
棚房
110202
水准点
311002
地下窑洞
110300 卫星定位控制点
340503
邮局
……
……
380201
围墙
300000
居民地及设施
380403
凉台
四、 地形编码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 (1) 符合国标图式分类,符合地形图绘图规则; • (2) 简练,便于操作和记忆,比较符合测量员的习惯; • (3) 便于计算机处理; • (4) 便于GIS等软件的使用。
•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和《城市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中对比例尺为1:500、1:1000、 1:2000的代码位数的规定是6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数字顺序排列 的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码,
× × ×× ×× 大类 中类 小类 子类
图 碎部点编码规则
• 代码的每一位均用0~9表示。 大类:1为定位基础(含测量控制点和数学基础);2为水系;3为居民地
及设施;4为交通;5为管线;6为境界与政区;7为地貌;8为植被与土质。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一93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规范》(CJJ100-2004)代码 位数规定是6位十进制数字 码。
1、 图根控制点(包括已知高级点)的个数 应根据地形复杂、破碎程度或隐蔽情况而决定其数 量。一般平坦而开阔地区每平方千米图根点的密度, 对于1/2000比例尺测图不少于4个,对于1/
2、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 数字测图既可采用传统的先控制测量后碎部测图、从整 体到局部的作业方法,也可采用“一步测量法”。可采用 图根导线、图根三角、交会方法和GPS RTK等方法。还可 采用“辐射法”和“一步测量法”
• 为了满足GIS图形分析的需要,对GB14804-93所规定的地形要素代码 进行了扩充,以反映图形的框架线、轴线、骨架线、标识点(Label点) 等的一种编码方案。
• 二维编码对地形要素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一般由6~7位代码组成。 • 由5位主编码和2位附编码组成。 • 主编码(前4位为地形要素代码+ 1位细分类代码)+附编码(景观、图形
• 如;1代表测量控制点;2代表居民地;3代表独立地物…… , • 如居民地又分为:01代表一般房屋;02代表简单房屋;03代表特种
房屋……等等。另外,再加上类序号(测区内同类地物的序号)、特 征点序号(同一地物中特征点连接序号)。 • 如某一碎部点的编码为20101503,各位数字的含义如下: – 第一位数字(2)表示:地形要素分类; – 第二、第三位数字(01)表示:地形要素次分类; – 第四、第五、第六位数字(015)表示:类序号; – 第七、第八位数字(03)表示:特征点序号。
如:依比例尺的水井编号为185101,不依比例尺的水井编号为185102
•对于有辅助符号位的编码,在其骨架线编码后加“-顺序号”,如围墙 辅助符号位的边线编码为144301-1,围墙辅助符号位的短线编码为 144301-2。
全要素编码特点: 全要素编码是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刚开始出现时的一
种理论数据编码方式,其优点是各点编码具有惟一性,计算 机易识别与处理,缺点是外业编码记忆困难,目前实践测图 应用中很少使用。
× × ×× ××
大类 中类 小类 子类
图 碎部点编码规则
表 1:500 1:1000 1:2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部分代码
分类代码
要素名称
分类代码
要素名称
100000
定位基础
310000
居民地
110000
测量控制点
310100
城镇、村庄
110101
大地原点
310300
普通房屋
……
……
310500
高层房屋
CASS数字测图系统全编码
•CASS数字测图系统编码统一为6位数字,其规则是
“1(或2、3)+图式序号+顺序号+次类号”。
•其中3~9章的内容第一位数字为1,10~12章的内容第一位数字为2, 对于地籍测量的内容第一位数字为3; • “图式序号”指GB/T 7929-1995版中符号的章节号 •“顺序号”为此类符号顺序号,从零开始; •“次类号”指同一图式章节号中不同图式符号,从零开始。
1.类别码(地物代码或野外操作码)。
2.关系码(亦称连接关系码)
符号 + n+ np np
+A$ -A$
连接关系码的符号及含义
含义 本点与上一点相连,连线依测点顺序进行 本点与下一点相连,连线依测点顺序相反方向进行 本点与上n点相连,连线依测点顺序进行 本点与下n点相连,连线依测点顺序相反方向进行 本点与上一点所在地物平行 本点与上n点所在地物平行 断点标识符,本点与上点连 断点标识符,本点与下点连
规范规定:1. 数字测图时,规范规定测距最大长度:1:500为300m, 1:1 000为500 m,1:2 000为800 m,所以测距最大长度要求仍有很大余地, 根据实际情况,仍可适当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