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德胜在《论爱与教育爱》中这样写到:“从广义说,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爱和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爱都属于教育爱,但这里所研究的是狭义的教育爱,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爱。”这样的概念界定是较为客观的描述,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爱,即学生对教师的爱同属于教育爱的范围之内,但并不是本研究所要探索的对象,笔者在文中所提及的教育爱是属于狭义的教育爱,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爱。

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唯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做乐趣来从事,它使教师感觉到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和担心。”[2]这种植根于教育的爱就是教育爱。

赵汀阳先生在’论可能生活(中谈到"%教育爱不是单纯地满足于对受教育者知识记忆!操作技能等功利性目的的追求"教育爱所关注的是受教育者对生活意义的发现和对生活美的感受和体验"带给学生的是追求意义与美之后的畅快"是达到真和善之后的恬淡"是包含人性情感光辉与理想追求的充实和坦然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言“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

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1]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如今社会处于现代性的影响之下,教育爱的价值观念也被现代性工具理性所取代。教师把教育教学当成是获得自己所需的方法,把对学生的爱当做是换取自己所需的工具,教师的爱完全成为了一种理性工具,完全失去其植根于心灵的爱。“不可否认, 现时代人都拥有理性, 但理性仅仅是工具和手段而不是德性和目的, 教师也相应地变成了不仅自身追求欲望满足而且通过传授工具性的理性知识教会学生追逐欲望的教书匠。”在现代社会中,利己主义盛行,倡导雷锋式只想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是毫无作用的,但是在处于风口浪尖上的教育问题上,教师不求回报的付出应当是被提倡的。从教师对待学生的爱看来,教师更爱或者偏爱的是那些对自己的利益会有帮助的学生,如此,教师不仅偏爱学生,还把爱学生当做是追求其外在利益的手段,希望借此达到自己所希望的目标,这样带有功利主义的爱,不是教育爱。在这样工具理性的思维下带给学生的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负面的作用,令他们对教育爱的理解产生偏差,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2、教育爱的偏失问题是教师行业共同的显著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态度和意识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都有着密切关联,教师无法将自己给予学生的爱建立平等的基础上,这样的教育爱不再是真正的教育爱,这样的爱必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不仅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更不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

3、“教育冷暴力”对学生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首先,学生良好性格的塑造会由于遭受“冷暴力”而受到阻碍,同时对学生的心灵健康也会有不利影响。教师的“冷暴力”是一种非理性的惩罚方式,该行为对学生的精神造成负面情绪,同时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阻碍了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与此同时还会也在学生的心里残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疤,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学生的自闭心理。其次,会破坏师生之间的感情与沟通。或许教师是以对学生好的角度出发才会对学生实施“冷暴力”,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过失,从而把教师的这种作为当做是进步和努力地动力。但是,教师这样行为的结果往往都是截然相反的,学生不仅不会产生任何的内疚和自我反省意识,反而会对老师产生怨恨和对抗的心理。最后,“教育冷暴力”会对素质教育产生消极影响。当前我国的教育理念从“以人为本”出发,注重发展人的主体性,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则应当是扩展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内容。而“冷暴力”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举动不当,缺少关爱造成的,这与“以人为本”和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导致“教育冷暴力”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者教育爱淡

漠而导致,教师的心里对学生的爱渐趋淡化了。苏霍姆林斯基说:“生硬的话、

粗暴的行为、强制的办法,这一切都是蹂躏人的心灵,是人对周围世界和自己采

取了冷漠的态度”。当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冷漠、淡然,全无爱的因素存在,教

育活动的目标也就再无实现的可能。

4、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建立起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社会,但似乎并未因此而解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技术在人们无休止地向外部世界进取和开掘的同时,使人忘却了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意义的探寻。技术强大的征服力量使人也变成它征服和奴役的对

象,人在强大的技术力量面前似乎已成为无足轻重的存在物”。工具理性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当中,教师首当其冲成为被影响的对象,影响主要表现在消解对意义的追求和渐趋物化两个方面。工具理性消解了教师对于意义的追求。教育爱是人性之爱, 事随着科学技术价值的发展,利益和所得日益成为世人的关注点,科学技术在人们价值观念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而关心意义与价值的哲学则渐渐地不再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一名教师来讲,教学就是他们的任务和职责所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教师也利用科学技术,开始了现代性的教学模式。在科学技术的帮助指导下,教师的教学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当教师追求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时,作为一名教师的意义和价值,却常常被教师抛诸脑后。所谓的教育目的就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指标,对于作为一名教师的意义和价值已无从考究。工具理性使教师渐趋物化。在工具理性的驱动下,人们走向了世俗的生活,人们的选择完全是为了追求外在的物质利益,同样作为社会公民的教师也不做例外。现代人们将追求世俗生活看作是生活的终极目的,认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对世俗生活的获得以及物质利益的获取。如果作为教师将自己的职业看作是一种为自己谋利的方式,或者说,是可以借以追求世俗生活的手段时,那么,工具理性就已经完全的主导了教师价值观念,那么教师的教育爱也就随之成为了教师可以利用的一种理性的工具,在教师的掌控下,为教师带来他们所追求和想要的一切。如此工具化的教育爱,就完全的沦为了工具的范畴,与爱毫无相关。应试教育对教师带来的最大影响,就在于左右教师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学生需要教师的爱护和尊重,才能健康成长,而教师和学生一样,也需要得到他人的重视与尊重,才能更好地爱岗敬业,发挥自己最大的职业潜能。但是在教师管理和教师评价方面,教育科学管理各种标准和规范成为对教师进行量化管理和考核的主要标准,在强调对学生评价方式多元的同时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却仍趋向单一,而对教师评价考核的另一重要指标就是所教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成绩优秀与否直接影响着该教师在学校该课程领域的地位,对该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评定也有着一定的关联,而教师可能会收获的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物质奖励就更毋庸置疑了。教师是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职业的群体,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有所建树,获得他人的尊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一个人对自己获得的尊重需求,是仅次于对最高层次自我实现需求的追求的,也就说明,对于教师来讲,只有当获得了自己所属的领域和工作所在处的认可和尊重,他们会有动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教师自我实现的最终目的,就是成为一名优秀完美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就必然会是一名懂得如何爱学生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教师能够成为教师的基础,又是教师在实现最高层次追求时才能够完成的目标,那么,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爱就必然会有偏失出现,教师为了尊重需要层次的追求,就会注重学习成绩优秀以及那些听话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才可以帮助教师获得他们的尊重需要,只有当教师已经拥有了充足的业内尊敬与认可,部分学生不尽人意的成绩已经完全不足以影响对该教师的评价和考核时,教师才能够真正平等完全的付出他们的爱,所有的学生们也才能够一起体会到教育爱的温暖。近年来我国有关于社会冷漠的新闻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这些新闻无疑是在向人们的道德底线进行挑战,无论是引起人们广泛同情和愤怒的“小悦悦”事件,还是被人们广为讨论和无奈的彭宇案件,在社会群众的眼里,所看到的是社会的冷漠,在人们的心里,所感慨的是道德的滑坡,当探究其本质,这些事情所体现的是爱的淡漠。导致社会冷漠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社会不公、道德无力和诚信危机三个方面。首先,社会不公的已然是我国社会当前所面临的严峻现状,从改革开放至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弱势群体所接受的社会保护愈加稀薄。尤其是当今维权维钱的社会风气更是使的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严重扭曲。“价值的多元化,导致人们在价值取向上产生无所适从,也可能选择错误的”。在当今多元化的价值观里面,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一度被宣扬的良好品质早已淡化出人们的观念,权利和金钱至上的观点导致人们在主观情绪上出现了失衡、焦躁甚至茫然无措,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当中,社会中对待非亲非故的爱已经沦为毫无价值的摆设品,被人们搁置一旁。其次,道德的无力感尽显无疑。道德与法制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然而,法律是作为社会公民做必须遵守的义务,道德却是需要人们自觉履行的职责,缺乏强制性也就毫无保障可言。同时,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律也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之处,当人们以冷漠的态度面对社会,对待同样是社会公民的他人也完全不违背任何法律法规时,这样的情况就会越演越烈,道德早已无力指导人们去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利己主义已经压过道德成为了社会主流。最后,诚信出现危机。随着道德标尺的丢失,现代人们逐渐的不愿意再信任身边的人,又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