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新教育的理念与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创新教育的理念与模式
[摘要]本文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与时代发展,与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机联系的分析入手,提出了大学创新教育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重点、以成才为目标”的理念,建立“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与课外并重、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大学创新教育模式。
[关键词] 大学创新教育理念模式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大学的创新教育,是新世纪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
一、何为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素质教育要通过创新教育得以充分的体现。
创新教育是和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又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为此,我国确立的科教兴国的战略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旨在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教育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就必须大力推进创新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这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
创新教育是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相一致的。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坚持创新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规模得到迅速发展,就高等教育而言,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9%,到 2002年已达到15%。创新教育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创新教育是和培养人才的素质相关联的。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曾提出入发展的四大支柱,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个“学会”,是对新世纪教育的要求,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而在本质上是对个人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环境,发展事业。因此,创新教育在人才素质的培养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大学创新教育的理念
大学创新教育的理念应该围绕“新世纪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创新人才?大学怎样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展开。对新世纪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创新人才这一问题,要从新世纪科技、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来认识,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来领悟。对大学怎样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传统的教育理念许多方面都不能适应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如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了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等等。因此,树立正确的大学创新教育的理念,是推进大学创新教育的先导。大学创新教育应确立以下几个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作为主体是体现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性;学生作为主体是体现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的“传道、授业、解惑”式的教育理念,确立了教师的权威,强调“师道尊严”,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突出了教师的主体,让学生的学被动地围绕着教师的教,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使得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学问的继承,而不是发展。创新教育从本质上说是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主动发展的启发式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既有利于学生个体,也有利于整个学科的发展。
2.以实践为重点的理念
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创新”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在把科学技术引入生产体系时提出的,之后,虽然创新的含义不断扩展和深化,但创新的基石依然是实践。大学的创新教育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传统的象牙塔式的教育带有封闭性,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理念反映到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上,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的标准,而学习成绩主要是以考试成绩确定的,
因而常常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这不仅反映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的不合理性,更说明了教育与实践的脱节。大学的教育理念正在发生变化,评价学生不是单一地看考试成绩,更主要的是要看学生运用知识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实践能力。以实践为重点,就要求大学教育及时反映社会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求大学教育加强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大学教育与大学的科研、社会服务功能相渗透,产学研相结合。从而在大学作为知识创新重要基地,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
3.以成才为目标的理念
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成才是教育的目的,教师的责任,学校的任务。以成才为目标,就要求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任务展开学校的各项工作,需要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这段话说明了最好的教育就是以成才为目标的教育。以成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不能理解为是一个教育环节,而是应贯穿在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成才体现在有较丰厚的知识积累,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较高的“情商”,以及适应就业、成就事业等诸多方面,以成才为目标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缺乏以成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会导致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的不相协调,导致整个教育过程的脱节。因此,以成才为目标的理念对大学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推进创新教育在于营造进行创新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也就是说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创新。
三、大学创新教育的模式
大学的创新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推进大学创新教育要做到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与课外并重;校内与校外结合,形成大学创新教育的新模式。
1.教师与学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发挥主导性,创造性地教;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学。教师的主导性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学,学生的主动性在于促进教师创造性地教。教师发挥主导性,创造性地教应该体现在:一是在教育思想上,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以学生成才为出发点和归宿,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而选择和设计教育,使学生能主动地、创造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二是在教育内容上,教师要善于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社会科技经济发展信息和教育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教育内容中去。三是在教育方法上,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艺术,进行启发式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气和探索精神。四是在教育手段上,教师要尽可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等,使学生在感受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五是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改变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既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又要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