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教材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科普小品文。
文章通过描写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的一次惊险“旅行”,最后在朋友“青头”的指点帮助下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牛有四个胃,有反刍现象”的科学道理。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通过活泼、童趣的语言,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同时文章有机地渗透了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可读性强,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也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内涵,并且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的友谊,渗透“友爱、互相帮助”等德育思想。
本课介绍的有关牛胃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对牛胃形成直观、感性的认识,再结合课文介绍,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咱、偷”等本课生字,正确书写“旅、咱”等生字。
掌握相关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青头和红头朋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青头和红头朋友间的真挚情感。
【课前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查阅有关牛胃的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身穿褐色衣,头顶长触角,草丛堆里把歌唱,小孩用它来斗仗。
(1)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
(2)【出示蟋蟀图片】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
有一天,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课题:蟋蟀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结果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动画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将课文读通读顺。
(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词语:
蟋蟀咱们答应卷入一骨碌牙齿细嚼慢咽
吞进去牛胃悲哀几乎阿嚏(ātì)流泪笑眯眯
①开火车读。
②重点指导下列字的读音:
蟋蟀:xī sh uài
咱:zán平舌音
一骨碌:“碌”在这儿读轻声。
几:多音字,在“几乎”中读“jī”;另一个读音是“jǐ”,几个、几只。
阿嚏:读作“ātì”。
多音字“答、应、骨、几”的读音:
答:dā答应;dá回答
应:yìng答应;yīng应该
骨:gū一骨碌;gǔ骨头
几:jī几乎;jǐ几个、几只
③全班齐读。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
旅咱怜救命拼扫胃管刚流泪算
①指名读。
给生字组词。
②识记字形。
③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旅、胃”:
旅,右边部分共六笔,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将这两笔合为一笔。
胃:上下结构,下部“月”的第一笔写成“竖”。
(3)理解词语。
(检查学生理解情况)
蟋蟀: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等。
(结合图片理解)
细嚼慢咽:文中指慢慢吃东西。
贮藏:储藏。
悲哀:哀伤痛苦。
4.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根据提示,试着将课文分为三大部分。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红头不小心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第二部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三部分:红头感谢青头。
2.小组合作,交流。
3.小组汇报,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9、20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
2.谁能主动站起来给大家讲讲故事大意?
二、深入学习,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1~7自然段)
1.分角色读第1~7自然段。
通过朗读,大家都知道了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说说你是从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发现的?(第7自然段)
2.小声读读第7自然段,根据提示简练地说说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
课件出示提示:
红头和草一起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3.学生反馈。
4.引导填空:
红头和青头(高兴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红头(悄悄地躲在草堆里),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青头)。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去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引导学生从“做梦也没有想到、没有来得及”等词中体会红头的猝不及防。
提醒“藏”字的读音)
(5)指导朗读第1~7自然段。
特别是第7自然段要读出情况危急的感觉。
(二)学习第二部分(8~18自然段)
1.找出红头的旅行路线:默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用笔画出描写红头的句子,简要说说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1)学生默读、小组交流。
(2)反馈。
描写红头的句子: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红头哭起来。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红头又看到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红头的旅行路线:
牛嘴
第一个胃第二个胃
2.体会红头在旅行中的心情。
(1)读读红头的话,体会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心情。
(2)交流反馈,教师点拨。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点拨:从“拼命”这个词看出红头此时的心情怎样?(紧张、害怕)谁能把红头紧张的心情读出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点拨: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断断续续)从红头断断续续地话语中,你有什么体会?(形势十分危急,红头很危险)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红头哭起来。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绝望)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悲哀)
“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感激)
3.体会青头的机智勇敢、对朋友的关爱及知识丰富。
(1)轻声读课文第8~18自然段,找出描写青头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反馈: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着急、担心)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
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安慰红头)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用来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知识丰富)“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机智、对红头的鼓励)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机智、勇敢)
(3)指导朗读: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关爱,从加点字“急忙、一下子、不顾、一骨碌”感受青头的着急、担心、为救朋友奋不顾身;体会“!”表达的情感,读出相应的语气。
(4)从青头的话中我们知道了它知识丰富并懂得如何运用。
通过搜集资料,我们也了
解了一些有关牛胃的知识。
谁能说说一说?
【课件出示牛胃的图片】及简单介绍:
牛为反刍动物,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为牛食道的变异,即瘤胃、网胃、瓣胃,最后一个为真胃又称皱胃。
反刍动物采食一般比较匆忙,特别是粗饲料,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经过再咀嚼,再次混入唾液并再吞咽进入瘤胃。
(三)学习第三部分(19~20自然段)
1.想象说话:终于从牛肚子里出来了,红头特别高兴。
看见自己的朋友青头,他流下了眼泪,他激动地只说了三个字;谢谢你!想一想:你觉得红头在心中还会对青头说什么呢?
课件出示:
红头流着眼泪说:“谢谢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青头,多亏你的帮助,我才能从牛肚子里出来。
)
2.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啊!正是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及灵活应用了所学知识解救了自己的朋友!
三、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读出相应的语气。
(男生读青头的话,女生读红头的话,教师读旁白)
四、拓展延伸
1.播放音频《大拇指汤姆》,学生听故事,谈感想。
2.试讲故事:你能试着也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
(1)小组内交流。
(2)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3)评议、表扬。
五、布置作业
红头的旅行惊险极了,请画出它在牛肚里旅行的路线,并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小伙伴听一听。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误入
红头青头
关爱、用知识巧救
《花的学校》教案
【教材分析】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诗歌围绕“花的学校”,以灵动的语言、明快的格调和瑰丽的联想,描绘出儿童种种动人情态和奇思妙想,令人叹为观止,赞美了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两样东西:童真和母爱,整首诗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优美,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想象,较易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真正品味诗句的美并不容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感受,进行情境性、发现性学习。
继而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对课文的学习走向对大自然的感知,去进一步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5个生字,正确读写13个字。
掌握多音字“假”。
2.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3.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品读文中优美的句子。
【教学难点】
了解花的学校,理解诗句意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学过《大青树下的小学》,谁能说说这所小学是什么样的?
2.你们知道吗?不但我们小朋友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做——《花的学校》。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交流课前搜集的泰戈尔的资料。
自由阅读资料袋中泰戈尔的介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动画课文《花的学校》,学生认真倾听、观看,注意生字的读音,整体了解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课内拼音、字典,或者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认读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师巡视,指导点拨)
3.课件依次出示生字: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教师依次展示生字,学生迅速找出生字在文中所在位置进行认读、组词,以形象记忆字形。
注意多音字“假”:jiǎ真假;jià放假。
4.要想读好这首散文诗,还一定要把诗中的每一个词语读准确。
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
轰响荒野口笛跳舞罚站放假簌簌地衣裳急急忙忙
(1)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2)理解词义。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簌簌地”。
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工具书包括字典和书下注释)。
三、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读好长句子,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A.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B.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C.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D.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1)师范读,生练读,注意停顿,后两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A.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B.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C.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D.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2)自己再把这几个长句读一读。
指名读,纠正。
2.分小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3.小结:诗人写了花孩子的开心和幸福,希望我们这些孩子也能像花孩子一样永远开心幸福。
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感情,和着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生配乐齐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任选一个字进行组词。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2.分小节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小节。
1.学生轻声朗读第1、2小节。
2.交流这两个小节写了什么,画出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们的原因。
(主要写了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3.反复吟诵,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精妙。
课件出示句子一: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读一读,找一找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
(2)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拟人句。
这是多么美妙的声音,是大自然对花儿发出的最亲切的呼唤。
)
课件出示句子二: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3)想一想: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体会出花之多。
)
(4)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
(5)什么是“狂欢”?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吗?
(6)播放花开的视频,学生欣赏。
(7)有感情朗读第1、2小节。
(指导语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轻重,节奏的快慢等。
)(二)学习第3~5小节
1.指名读这三个小节。
2.想想这三个小节讲了什么?(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3.小组合作,思考:
(1)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2)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4.交流反馈。
(点拨:原来没有开放的花儿全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课呢,他们渴望着下雨,因为下雨
了,他们就可以不做功课跑出来游戏了,他们就放假了,雨给他们带来的是一个迷人的假期。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6小节
课件出示: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男女生合作来读这一小节。
男生读前一句,女生读后一句,读出外面世界的热闹和花孩子的急切和快乐。
2.这一小节又讲了什么?(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
3.思考问题,交流反馈。
(1)理解“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雷云拍着大手”。
(点拨:让树枝互相触碰,让雷云拍着大手,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我们带到人与自然狂欢的时刻,营造出了一个欢乐的氛围。
)
(4)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花儿五颜六色)【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5)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4.指导朗读。
读出花孩子的开心。
(四)学习第7~9小节
1.学生齐声朗读。
2.这三个小节讲了什么?(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妈妈扬起了双臂。
)3.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1)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第8小节中的“那儿”是指哪儿?(天上)
(2)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3)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找妈妈)
4.(播放歌曲《妈妈怀里的歌》)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快乐啊!让我们深情地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吧。
三、品味语言,拓展探究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每人朗读一小节。
(2)评选“朗读明星小组”。
(3)各组轮读,在读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感情。
2.再次播放动画课文《花的学校》,学生仔细欣赏,静静聆听。
3.指生谈论感想。
4.这篇课文语言灵动,富有童趣,充满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大家在以后写植物时也可以学习运用拟人的手法,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练写生字。
2.照样子,写句子: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清风一吹,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一来,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