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领域的知识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领域的知识分类
张福学(烟台大学图书馆烟台264005)
[摘要]本文在详细分析已有的知识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知识管理领域的知识分类体系。
[关键词] 知识管理知识分类
The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a new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existed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Key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classifiction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对知识价值的重新认识,使各行各业都将知识管理提到了自己的议事日程。
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管理模式,对知识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本文在详细分析已有的知识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知识管理领域的知识分类体系。
1 战略层次上的知识管理含义
关于知识管理的确切定义仍然没有一个通用的得到人们一致认可的理解。
然而关于将组织成员头脑中的知识看作是对组织有巨大价值的组织资源这一点确实人们的共识。
组织的这种知识财富,人们有不同的称呼,如知识资本、知识资产、无形资产、智力资本等等。
认为知识应换算成组织的股份的观点通常也包括象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智力财富。
尽管有最近兴起的外购和尽量缩小规模的行为,我们仍可以看到组织正变得越来越重视人脑中的知识的价值。
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更强调创造和保持组织的知识资产的技能。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正试图将组织的这种无形资产转化为可以用货币计量的能够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批露的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地判断决定企业的“真实价值”。
我对知识管理的看法趋向于赞成战略层次的观点。
我认为,知识管理是组织在不断地持续变化的环境中,为适应组织变革、生存和能力的需要。
从根本上说,它具体应包含将数据资源与信息技术的信息处理能力结合起来的组织处理过程和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这些方面。
首先,知识管理变得日益重要是因为从可以预期的世界向一个不断持续变化的世界的转变。
其次,知识创造是任何组织的核心能力,因此知识管理是组织长期存在的基本。
这些知识如何能和新的产品或服务、对新产品服务的定义、对新的组织/产业定义以及新的分配方法有关。
第三,它不是由独立的知识管理部门或组织程序来单独实现的,而是渗透到组织的商业处理的整个过程中。
第四,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可以促进这个过程,如在信息的传送渠道、搜集、分发等方面,但是最终要看人们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控的建立在对它们的商业环境敏锐理解和把握基础上知识。
仅有最好的技术往往不一定能确保创造和创新,而这些对组织能力来说是必要的。
有效利用技术是有必要的,同时,还得能有效利用人们得创造和创新能力。
用这样的一个观点来看,知识管理并不仅仅局限于从各个不同的领域里的专家那里搜集信息从而创建由组织内部网支持的数据库。
也并不是简单地先决定了解组织每个不同成员的知识需求,然后,尽力搜集、提供哪些被认为和每个成员的需求相关的知识。
2.已有的知识分类体系
2.1.1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的知识是由其自身知识和市场知识两大部分组成的。
企业自身知识主要包括企业的宗旨、结构、生产方式、人员情况、雇员间的各种非正式联系、学习方式以及组织知识的建立方式等。
这些知识对于协调企业的各项主要经营活动至关重要,例如,一个销售人员必须掌握生产流程方面的知识,才能计划现实的产品传递日期;当生产过程出现问题时,当事人必须知道尽快通知那些人来解决问题……企业的新雇员通常拥有足够的正式知识,但却缺乏这种企业特有的知识。
市场知识包括现实和潜在的市场、用户档案、用户特点、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可能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外部进展(如立法和规则方面的变动、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等),市场知识对于企业的营销活动特别重要,也有助于确定企业的战略决策。
2.1.2 知识生命圈
在一个企业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各种知识对企业的战略重要性程度、发展的潜力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将企业知识分成四种类型,即发展中知识(Promising Knowledge)、核心知识(Core Knowledge)、基本知识(Basic Knowledge)和过期知识(Outdated Knowledge)。
发展中知识是指那些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却无疑会引发企业重大经营变革的知识;核心知识是一个企业之所以不同于其它企业的标志,它们对企业的独特地位有重大影响,所以也有人将之称为“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s)”;基本知识是指完成企业各种活动所必须和最基本的知识,这类知识在所有相似的企业中都是可以获得的;那些几乎不再被应用于经营过程的知识就是所谓的过期知识。
企业在不同的形式中发展着各种各样的新思想,一些新思想进而发展成为发展中知识,在适当的条件下,一部分发展中知识又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知识,通过扩散和传播,这些知识被逐渐地广泛应用到企业的某一个部门,在应用过程中,建立在这些知识基础上的企业独特能力将不断下降,最后,这些知识就会过时,不再被人们应用到经营过程中。
企业知识的这种发展过程又被称为“企业知识生命圈”.
2.1.3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在知识管理领域,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知识正被另一种提法所取代,这就是显性知识和隐性隐性知识是指隐含经验类知识,它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或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中,无法用语言或书面材料进行准确描述,因此不易被他人获知,也不易被编码。
正如知识连线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荣·杨(Ron Yang)所说:“显性知识可以说是‘冰山的尖端’,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上底部的大部分。
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的果实”。
隐性知识通常物化在机器设备上、体现于企业价值文化之中、存在于员工的头脑里面,总而言之是一种无形之物,让人难以明确把握,更不容易对其进行编码化处理。
但是由于隐性知识在企业知识中的比重比较大,而且通常价值含量也非常高,对于企业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和做好隐性知识显性化和编码化工作
隐性知识显性化和编码化也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管理程序的操作而得以逐步加强的。
一整套
ISO9000的质量认证就可以将大量隐性知识提升到程序性与操作性文件中来,管理文件亦可能提高管理水平。
适时地进行企业管理定型化工作,例如CI设计、编制职务说明书、编制业务指南和员工手册等,都可以提高隐性知识显性化水平。
对大部分中国企业而言,完善和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工作就是提高企业知识化水平;而对一些新兴的民营企业和高技术企业来说,则需要提出一些更高水平的知识共享计划。
2.1.4 OECD的知识分类
OECD从知识经济的应用角度把知识分为四类。
我认为这四类知识包含了所有知识的内容,这对我们理解知识管理是有益的。
Know-what知识即关于事实与现象的知识。
这类知识包括我们传统上所说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比如历史学知识、人口学知识等。
Know-why知识即知道为什么的知识,主要指科学理论与规律方面的知识。
这类知识同经济活动的联系较为间接.但正在发挥着概括程序较高、普适空间较广的作用。
OECD认为此类知识在多数产业中支撑技术的发展及严品和工艺的进步。
此类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由专门机构(如实验室和大学)来完成。
为了获得此类知识.商家必须补充经过科学训练的劳动力,或直接地与他们交往和联合工作来与这些机构建立联系。
Know-how知识即知道怎样做的知识.是关于技能和诀窍方面的知识。
商人判定一个新产品的市场前景或一个人事经理选择和培训员工都必须使用此类知识。
对于操作复杂机器的熟练工人也是如此。
典型的Know-how是各个发展和保存于其范围内的一类专门技术或诀窍。
产业网络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间有分享和组合Know-how要素的要求。
Know-who 知识即知道是谁的知识,也就是关于人力资源、人际关系及管理方面的知识。
这类知识包含特定社会关系的形成,即有可能接触有关专家并有效地利用他们的知识。
对现代管理者和企业而言.重要的是要利用此类知识对变化率的加速变化做出响应。
Know-who类知识对于其他类型的知识来说,属于企业内部知识的程度要高。
在以上四类知识中,Know-what和Know-why知识是客观知识,可以转化为信息并进行编码;而Know-how和Know-who知识属于隐含类经验知识,不容易度量和编码。
人们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学习以上四类知识,如通过读书、听演讲等获得客观类知识,通过实践学习隐含类知识。
3 我的知识分类观
上述对企业知识类型的划分大都依赖于知识的内容和发展过程,其实还可以从许多与知识内容无关的角度来进行划分,如知识的接受者(哪些人可能需要利用这些知识?)、知识的可应用范围(是区域性的还是全球性的?)、知识的可传递性(是否容易传递给其他人?这些人在利用知识时存在多大困难?)、知识的新颖性(知识存在的时间以及对时间的敏感度)和知识的可信度(是否容易测试?来源是否可靠?)等。
国外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表明,内容角度的知识划分对于知识管理的指导作用并不是很大,而知识的可应用范围和可传递性却可以给企业带来真正的真知灼见。
因此,从管理的最终目的出发,以知识的可应用范围和可传递性为标准,我们可以将企业知识划分为四个类型:快速存取型知识(quick knowledge)、宽泛型知识(broad-based knowledge)、个化型知识(one-off knowledge)和复杂知识(complex knowledge)。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简单地表示出来。
图1 四种类型知识之间的关系(略)
快速存取型知识是指那些容易传递(甚至可以程序化)但却无法广泛应用的知识,对这类知识的最好管理方法是放在一个可以存取的地方(最好是一个数据库),以便在需要时加以利用,不应主动将这类知识传递给所有员工,只有在他们需要的情况下才可以访问这些知识;宽泛型知识是指那些传递起来非
常容易,又可以进行广泛应用的知识,对这类知识进行包装并在企业中主动进行传播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类知识是企业员工感觉“信息超载”的源泉,因此,企业知识管理人员应传播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而不是传播这些知识本身;复杂知识是可以广泛应用但却不易传递的一类知识,企业中的大部分员工都需要这类知识,因此其最好的传递方法是结构化的企业员工培训;个化型知识是既不易传递又不可能广泛应用的一类知识,对这类知识进行正规知识管理意义不是很大,因此,企业可以鼓励员工之间进行非正式的交流以从这类知识中获益。
参考文献
1 /bsti-kmchina/platform/
2 Michael H. Zack. 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 Califorina Management Review, 1993(3): 125-145.
3 Thomas H. Daveport. Building Successful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jects.
URL: /mko/PDF/KROJE.PDF
4 Jr. J. Badaracco. The Knowledge Link: How Firms Compete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 Boston, Mas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1.
5 I. Nonaka.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Creation,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4(1): 14~37.
作者简介:张福学,男,1966年生,管理学博士,副研究馆员,发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