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指导4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作文写作指导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文中的记述》 图文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文中的记述》 图文
2.抒情性文章以抒情为主,夹杂记叙、议论、 说明,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重在抒发情 感。
3 .议论性文章以议论说理为主,辅之以叙述、 说明、抒情,重在阐述道理,表明立场、观点。
4 .说明性文章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 成因、关系、功用等,要求科学准确、客观明晰。
议论中的记叙
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记叙的不同,是由 写作目的决定的。写作记叙文的目的是为了感染读 者,所以要尽量写得形象生动,而写作议论文的目 的是为了说服读者,所以议论中的记叙,常常写得 相当概括,重在把证明论点的部分叙述清楚,其他 关系不大的部分则从略。
爱的范围非常广泛,有亲情之爱、朋友 之爱、异性之爱等。不同类型的爱,性质和 表现虽然有所差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以纯真的感情去祝愿所爱的人幸福,并且自 己也参与这创造幸福的过程。让我们每一个 人都献出一颗爱心,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 美好。
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之 分。
议论文强调以理服人,这一特定目的决定了议 论成为议论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但记叙也是必不 可少的表达方式之一。议论文要“有感而发”、
“持之 有据”,这就要求议论文写作必须立足于社会、人

在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我们运用记叙这一 表达方式时应做到以下三点:
1.把握文体明差异; 2.紧扣论点叙关键; 3.情叙事例展风采。
清楚地交代了这些事迹。而在《论各尽所能》一文
中写到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事情就发生
在眼前,所以只用一句话,一笔带过。
返回
练习: 以“教养”为话题,
选择简明概括的材料。
1.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2.教育培养
事例
电影《泰坦尼克号》 留在我心底最令人震撼 的一幕,不是男女主人 公的生死离别,而是几 位乐师面对巨轮将没、 众生逃窜的混乱场面, 依然从容地拉着小提琴!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案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案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议论中的记叙特点,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记叙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议论中的记叙特点2. 爱心故事分享3. 写作练习三、教学重点1. 议论中的记叙特点及运用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四、教学难点1. 如何在议论中运用记叙表达自己的观点2. 写作练习的指导与评价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议论中的记叙特点及运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爱心故事中的记叙手法3. 实践训练法:进行写作练习4. 小组讨论法: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六、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爱的奉献的意义2. 讲解议论中的记叙特点3. 分析爱心故事中的记叙手法4. 写作练习:以记叙表达爱的奉献5. 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6.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7. 布置课后作业:修改并完善写作练习8. 教学反思与改进六、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爱的奉献的意义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爱的奉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分享一些实际的爱的奉献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

2. 讲解议论中的记叙特点解释议论中的记叙是指在表达个人观点时,通过记叙手法来支持观点。

举例说明记叙手法在议论中的作用和效果。

3. 分析爱心故事中的记叙手法选取一些爱心故事,分析其中的记叙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记叙手法如何突出故事中的爱心奉献。

4. 写作练习:以记叙表达爱的奉献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以记叙的方式表达一个爱的奉献场景。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

5. 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讨论其中的记叙手法和爱的奉献表达。

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指导学生改进写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学生在议论中运用记叙手法的准确性及自然度。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对爱的奉献的理解和表达。

3. 评价学生对爱心故事中记叙手法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爱的奉献的意义。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配教案)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配教案)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学生活动
快速阅读教材第82页“话题探讨”部分 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爱心就是将心比心! 议论文中的记叙:以理服人 概括性强 记叙 记叙文中的记叙:以情感人 具体生动
议论中的记叙要注意的问题
①扣紧论点中的关键信息作概括叙述 ②作概括叙述时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例文
议论文中的记叙
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 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 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只用了70来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事,抓住故事 发展的三个波折点:不比、假比、真比,这样的定向转 述有力地证明了“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观 点。
Hale Waihona Puke 记叙文中的记叙也正当此时,美国政府要重新武装日本,中国人 朱思俞说:“从我懂事开始,直到父亲去世,全 民群起抗议,美驻华外交官竟大肆侮辱中国人民,说 家就没有过过富裕日子。”当时年仅四五岁的朱思俞 什么“中国还在接受美援,无权对美国的行为说三道 至今记得,常被胃病折磨的父亲总披一件赶车人才穿 四”。爱国的教授们愤怒了,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的大袍子,他们几个孩子一年到头吃不上什么好饭, 有一点肉就算打牙祭了。为生活所迫,1939年,母亲 他们发表公开声明,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 的一切施舍物资,不买美援平价粮。那时,朱自清胃 不得不带着三个年幼的儿女离开父亲迁徙成都,一家 疾已重,形销骨立,加上子女多,实乃贫病交加。但 人蜗居在寺庙的草房里。抗战胜利,未及喘上一口气, 他不惜损失全家收入的五分之二,毫不迟疑地签了名。 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朱自清愤懑,他发问“何时才 在他逝世的前一天,他还告诉夫人:“有一件事得记 会出现一个小康时代”。1948年,国民党的法币一天 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 天贬值,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和广大人民一样 生活难以为继。国民党政府耍了花招,发一种配购证, (张宝敏《国强勿忘告乃翁》,2001年6月9日 《中国教育报》) 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案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案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掌握议论中的记叙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2. 议论中的记叙方法3. 爱心奉献的主题讨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议论中的记叙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表达出爱心奉献的主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议论中的记叙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理解议论中的记叙技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爱心奉献的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掌握记叙方法。

3. 讲解议论中的记叙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在议论中运用记叙,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4.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让学生体会议论中的记叙技巧。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围绕爱心奉献的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作业:让学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写作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记叙文特点和议论中记叙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创作的记叙文,检查其运用议论中记叙技巧的情况。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爱心奉献主题的表达。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学生的反馈。

2.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爱心奉献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历。

2. 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如捐款、捐物等,让学生将所学化为实际行动。

九、教学资源1. 记叙文样本:提供一些优秀记叙文作品,供学生分析和学习。

第四单元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文中的记叙(学生版)

第四单元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文中的记叙(学生版)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文中的记叙【学习目标】⒈从文体写作的目的入手,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不同。

⒉寻找写作实例,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

⒊领悟爱的力量的伟大,懂得爱的教育的重要【知识链接】1、记叙文里的记叙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2、议论文中的记叙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

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

3、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之分。

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表志,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章体裁。

也就是说,作者写作一篇文章,有其明确的目的,或为叙述事件过程,或为描写事物状貌,或为抒发感情,或为阐述道理,或为解说性状。

尽管在一篇文章中,五种表达手法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总有一种为主体,那一种为主体,就形成那一种文体。

【自主学习】1、浏览“写法借鉴”栏目中的《纪念白求恩》《德兰修女》两文段,思考:叙述的作用是什么?有何特点?《纪念白求恩》叙述部分,作用是交代了议论的由头,为后面纪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精神议论的提供依据。

《德兰修女》关于德兰修女行善的叙述,目的是交代所议人物或事件的背景。

两文段叙述都简明概括,只交代清楚了事情或人物情况,没有展开描写。

2、请看《过秦论》中的叙述,又有何特点?【附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特点:本段记叙虽然写得详细,但也只叙述了主要经过,并没有对历史事实做详尽的描述。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ppt课件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ppt课件

作文训练
• 今年2月,52岁的浙江菜贩范国梁来到北京, 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旁听生.只读过三年书 的他,想重新修订先祖古籍.事实上,在北大 清华等高校,旁听生数以千计,从二十岁出头 到年过花甲;他们倔强地坚守着自己的梦想, 在京过着窘困的生活,未来的出路更是渺茫 …中心事件
• 有人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有人认为这是不 切实际的梦想;有人认为这是体验读书的感 觉,获得读书的乐趣.议论提示语
1、从坚守梦想的角度: 追求梦想||坚守梦想||梦想引导人生||人因梦想而伟大|| 有梦就有希望||心怀梦想更要付诸行动 2、从52岁的范国梁或者年过花甲的老人求学角度: 谈勇气、毅力的重要性||追求梦想需要勇气||追求梦想
需要毅力
3、从清华北大旁听生求学角度: 向学问跪拜||生无所息,求知不止||学无止境||活到老,学
到老||体验读书的感觉,获得读书的乐趣||读书的乐趣 4、从旁听生或整个事件的角度: 享受过程,快乐在你心里||经历过,所以值得.
反对
• 从辩证角度: 放弃不切合实际的梦想,走一条适合自己
的路||成就梦想的道路有多条||学习的 途径多种多样.
观点不同,记叙的角度不同,记叙 的内容和重点也都不同.
议论中记叙的角度,甚至还
表现在语序上.不同的语序,其侧 重点也不同.
观点:勤能补拙
• 记叙事例: 年轻时代的梅兰芳学戏,师傅说他生就一双死鱼 眼,灰暗,呆滞,不灵活,拒不收留.天资的欠缺没有 使梅兰芳灰心,反而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 仰望长空,双眼紧随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 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遨游的金鱼,寻 踪觅影.后来,梅兰芳那双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水,闪 闪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为著名的京剧大师.
议论文中的记叙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表达交流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表达交流

概括为: 南宋著名画家郑思肖,在宋朝灭亡之后画 兰花时,特意不画兰花根部的泥土,以寄托自 己的亡国之痛。
练习: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他 一生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75岁的时候,一天 ,他下蹲着,专心致志地研究着画在地上的几何图形 ,忽然,残酷的罗马士兵闯进他的房内。但是,阿基 米德一点也没注意到。残酷的罗马士兵拔出宝剑,指 着阿基米德的鼻尖。这时,他才明白了产生的事情。 可是,阿基米德一点也没有惧色,他坦然地对罗马士 兵说:“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 把这条几何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一条没有证完 的定理啊。”残酷的罗马士兵狞笑了,举起手中宝剑 就向阿基米德砍去。阿基米德大叫一声“我还没有做 完”,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概括为: 科学家至死念念不忘科学研究。75岁高龄的科学巨
匠阿基米德,毕生从事科学研究,直到被罗马士兵砍下 头之前,还全神贯注地研究着画在地上的几何图形。
2.扣(定向性):紧扣论点组织语言 例:用以下材料论证观点“远大的目标要与实际行动 结合才能成功”。
勾践被困会稽山时,绝望到几乎自杀的地步,幸 有大夫文种进言劝其向夫差示弱,并以西施为饵实行 美人计。而夫差骄傲自大,不信忠臣伍子胥的谏言, 结果给了勾践喘息的机会。越王勾践俯首帖耳,取得 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国后,就确立了兴越灭吴的奋斗目 标,并坚信这个目标可以实现,他卧薪尝胆,励精图 治,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富国强兵,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公元前473年 一举灭掉吴国。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 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 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
成才当勤苦。勾践卧薪尝胆三年,发愤图强最终 打败吴国,27岁的苏洵昼夜不息的苦读,成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王冕不分昼夜的绘画,成为当时著名的画 家。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文中的记述》PPT课件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文中的记述》PPT课件

2.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涉及到的 事实,叙写时要高度概括。舍弃不必 要的细节描写,只保存与论证观点有 着密切关系的局部。
议论中的记叙应做到:
1.表达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
议论文中的记叙,要受观点的制约。 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为论点效 劳。例如?想和做?一文,为了论证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 来〞这一观点,文章就表达了学游泳 的事例:“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 靠
?想和做?的作 者——胡绳
2.对记叙的事例耍区分真伪:
议论文中所记叙的事例,要区分真 伪。所谓“真〞,就是指符合论点的 事例;所谓“伪〞,就是指不符合论 点的事例。有一位同学写的议论文? 骄者必败?,引用了很多事例,来证 明论点。诸如赵括败于秦军,曹操败 于赤壁之战,项羽自刎于乌江。巴黎 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败等 等。
《爱的奉献——学习议 论文中的记述》PPT课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文中的记述》PPT课件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文中的记述
导入新课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 才算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活着为他 人?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只 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 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 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 声。
余秋雨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 文化苦旅?中写尽了文化 深刻的内蕴,同时也将 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寄寓 其中,以警示当今的一 代要牢牢地抓住“人文 〞这根绳索,沿着它来 找寻我们前进的方向和 开展的动力。
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人是可怕 的,用毛泽东的一首诗来概括之,即“墙 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 尖皮厚腹中空。〞
3.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记叙的角度:
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 明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表达的 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像?黄生借书说? 中,作者扣紧了黄生家贫时借书不得的 心情和“通籍〞后购书而不读的情形, 通过比照,用很短的篇幅,就有力地证 明了自己的论点。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单元序列写作4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单元序列写作4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难点则主要涉及到学生对于议论性记叙文的深入理解和写作技巧的应用:
1.学生对于经典议论性记叙文中作者观点和论证方法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对于如何准确捕捉作者观点和如何分析论证方法感到困惑。例如,在分析《背影》一文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学生对于议论性记叙文写作技巧的应用。学生可能会面临如何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论据、如何进行有效的论证等困难。例如,在写作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开头引入话题,或者如何进行过渡使得文章内容连贯。
-白板和记号笔,用于板书和重点内容标注
课程平台:
-学校内部的学习管理系统(LMS),用于发布教学材料、作业和考试成绩
-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在线讨论区
信息化资源:
-教材和相关电子书籍,提供学习的文本材料
-在线文献数据库,用于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
-教育软件和应用程序,如语法检查工具和写作辅助软件,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质量
-子标题:引入话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反驳观点、总结观点
2.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左右分栏设计:左边为写作技巧,右边为论证方法
-每个技巧和论证方法下标注对应的例子或实例
3.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
-使用关键词和简短的句子来表达每个技巧和论证方法
-每个技巧和论证方法下标注重点和难点,并用不同的颜色标注
3.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难点。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以帮助他们组织思路和选择合适的论据。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过渡句子的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连接文章的不同部分。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音响系统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案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案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议论中记叙的技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议论中记叙的技巧。

(3)培养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的品质。

2. 教学难点:(1)如何在议论中运用记叙。

(2)如何将关爱他人融入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记叙文在议论中的作用。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关爱他人。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内容:1. 第一节: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1)介绍记叙文的定义。

(2)分析记叙文的特点。

(3)举例说明记叙文在议论中的作用。

2. 第二节:议论中记叙的技巧(1)掌握记叙的顺序。

(2)运用细节描写。

(3)巧妙运用修辞手法。

3. 第三节: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1)讨论关爱他人的意义。

(2)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

(3)将关爱他人融入写作中。

五、教学安排:1. 每节课时:45分钟2. 教学周期:3周3. 教学评价:通过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关爱他人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关注,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介绍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议论中记叙的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记叙文在议论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关爱他人。

5. 写作练习:让学生动手写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记叙文在议论中的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借鉴学习。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课件PPT (4)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课件PPT (4)
• 无数自强者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 在其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其有多好的环境,而在其是 否具有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决心和明确的目标。只要脚 踏实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理想迈进,便 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这是一篇得44分的考场作文。该生审 题能力较强,理解材料到位,题目拟得较 好。全文举例丰富,引用名言,多角度论 证,观点鲜明,思路清晰,颇具说服力和 感染力。此文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主要是 段落安排不合理:
三、学会材料的定向转叙
所谓“定向转叙”,不是把人物原来的 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进行改造, 服从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需要选择恰当 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 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
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一篇满分作文写道:
近年来,姚明创造了中国第一高度; 刘翔创造了中国第一速度;丁俊晖创造了 中国第一准度;而李娜创造了中国第一力 度!这一个个中国实力的体现,无不是中 国近年来在体育领域进行改革,调整运作 体制使之科学与完善的结果。包揽冠军不 是目的,而其价值在于一个个的成功实例 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 与借鉴作用。
• 自强,也是一种明智的自救。历史上凡是 能成就事业者,其间饱受的折磨非常人所能 想像。谁能踏遍坎坷,谁就能成大道!春秋 时期的勾践,身处国破家亡之时,他不是消 极面对,自寻短见,而是忍耻为奴,卧薪尝 胆,奋发图强。最终,他以暂时的屈辱换来 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胜利。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 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 可吞吴。”落第秀才蒲松龄以历史上自强者 的事迹自勉,最终使自己也成为一个彪炳史 册的自强者。
•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在校读书时,常 常衣衫褴褛,拖着一双父亲给他的破旧皮 鞋,物质上的困苦并没有让他感到自卑, 反而激发他在学业上超越他人的斗志。最 终,他在科学的道路上越攀越高。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配课件)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配课件)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案【习作目标】⒈从文体写作的目的入手,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不同。

⒉寻找写作实例,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

⒊领悟爱的力量的伟大,懂得爱的教育的重要。

一、话题探讨1、导入(多媒体)卢刚枪杀案。

1991年11月1日,一名刚刚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1位副校长和1位同样来自北京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

惨剧发生之后,当地的许多人开始对中国留学生产生了排斥心理。

然而,就在副校长安·柯莱瑞女士遇难之后的第三天,她的兄弟们发表了一封给卢刚家人的信件:我们刚经历了突发的巨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

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每一个接触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

我们一家人从远方来到爱荷华这里,不但和姐姐的众多朋友一同承担悲痛,也一起分享了姐姐在世时所留下的美好回忆。

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

因为这周末你们肯定也十分悲痛和震惊。

安生前相信爱和宽恕。

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要分担你们的哀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

在这痛苦时刻,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

我们知道,在这时会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

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

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安也会希望是这样的。

安·柯莱瑞出生在中国上海,父母是美国传教士。

这段经历使她尤其喜爱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她一定没有想到自己会丧生在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枪口之下。

然而,安的惨死并没有动摇亲人们的信仰,并没有让他们以仇恨来取代爱。

他们向杀害亲人的凶手的家人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此后,一项以“安·柯莱瑞”命名的奖学金在爱荷华大学建立起来了,前后三名获奖者都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安·柯莱瑞的兄弟们的这封信件,应当被收入我们的中学课本中。

它启示我们,爱的力量是何等的伟大,爱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作文指导(高二必修三)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作文指导(高二必修三)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作文指导(高二必修三)总体设计教材概述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要论点鲜明深刻,而且需材料丰富,吸引力强。

因此,在议论过程中列举大量的事例是学生惯用的方法。

但不少学生在列举事例时,着墨过多,叙述详细,造成文体不明。

鉴于此,学习《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是必要的。

本篇先通过短文《说爱心》阐释爱的内涵,再结合“爱”的话题来了解议论文中记叙的特点,文后的栏目“写作练习”也与“爱”有关。

显然,本篇以“爱”为话题贯穿始终,旨在阐明在议论文中的记叙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议论文中的叙述应为论点服务,叙述力求简明概括。

因而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简明概括地记叙事例的意识,培养学生把握文体规范的能力。

难点是学生真正地理解“爱”,并在议论文中发表对爱正确而有深度的看法。

思路方法本课是写作辅导课,先布置题目,通过联系实际的运用和比较学习,让学生体会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区别,学会在议论文中的记叙写作。

再探讨话题,搜集素材,最后写一篇以“爱的奉献”为话题的议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引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多思考,多比较,获取写作经验。

计划用l课时。

三维目标1.培养学生概括叙事的技能,从而掌握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

2.树立文体规范意识,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爱的可贵,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学会爱的表达,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学设计导语设计故事导入三个社会角色不同的人:一个肥得流油的大款,一个混到局级的官吏,一个挣扎熬出名的作家,不幸人到中年都得了绝症。

回光返照的最后一刻,大款对妻子说:要是还有来世,我一定天天陪你上街;那官吏对儿子说:要是还有来世,我要带你走遍世界;作家对挚友说:要是还有来世,我会更珍惜我们的缘分。

三个身份不同的人,在生命的弥留时刻都说出了与自身无关的话,但这些话都与“爱,有关。

是啊,“爱”最简单,最平凡,又最伟大,最永恒。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向取舍,高度概括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观点的。它 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所谓概括,就是将具 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比如毛泽东同志在《纪 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 忱。”这就是高度概括化了的语言。
在未来人工智能流行的年代里,我希望我们仍然能够时刻想 起《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在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们, 想起那句:“只有劳动才能使人有尊严的活着,劳动对每个人来 说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要,更是体现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任何劳动都会受人尊重。”
同学们,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回首历史,但凡伟人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黄帝建造屋宇, 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创制乐律;虞舜种田捕鱼,烧制陶器,天 下大和,百姓无事;苏秦熟读兵法,不舍昼夜,终有所成,名垂 青史。无论是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历史佳话,还是愚公移山、 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无不展现着勤劳使人杰出的真理。
不仅如此,勤劳也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原因之一。中华民 族何以屹立不倒,绵延至今?有人说是外儒内法的治国之道,有 人说是农耕文明的稳固保守,有人说是大海、大漠、大山对于外 来文明的阻隔,也有人说是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共生能力。诸如此 类的回答,不胜枚举。我想,中华民族的延续性与长期扎根于农 耕的中国人自然形成的勤劳淳朴、任劳任怨的精神特质也不无关 系。因为勤劳,我们在黄河岸边的黄土地上留下了民族的足迹; 因为勤劳,我们走过了坎坷屈辱的抵御列强的近代重生之路;因 为勤劳,我们坚定不移、从容自信地追逐着我们的复兴之梦。
【提示一】 观点鲜明,立场坚定。 开篇引用管仲的名言引出观点“勤以修身,劳可安邦”,观 点鲜明,引用贴切自然,厚重典雅,说服力强。 【提示二】 事例丰富,归类有序。 本文例证丰富典型,黄帝、虞舜、苏秦,还有囊萤映雪的孙 康车胤、移山愚公、治水的大禹等大量典型为人熟知的事例,纵 横千年,繁简相宜,充分展现着勤劳使人杰出的真理。长城、兵 马俑、莫高窟、西藏铁路气势磅礴地论证了劳动创造“国家名片”。 还列举了新时代种种拒绝劳动的现象,让读者感到事态严峻,必 须干涉。
引路前行,一个人需活得像支军队,承担起艰巨的责任。担 当是黑暗航程上闪烁的航灯,坚定而光明;担当是肆虐洪水中厚 实的堤坝,沉重而坚固;担当是百年老树中的茎干,茁壮而坚挺。 因为担当,钟期荣散尽家财育人才,引路香江教坛五十年;因为 担当,鲁迅弃医从文斥劣根,引路国人走向光明。担当是他们心 中的航标,引领着他们,也引领着他们身后的我们不断前行。
【提示四】 纵横捭阖,文采飞扬。 文章举例囊括古今,涵盖中外,议论说理旁征博引,警策深 刻。多用整句短句,工稳典雅。语言凝练,行文大气。 纵观 2019 年高考满分作文,这篇文章确实是难得的翘楚之 作。
三、辨别真伪,融入情感 议论文中所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这里所说的“真”, 就是指符合论点的事例;所说的“伪”,就是指不符合论点的事 例。 有一位同学写的议论文《骄者必败》,引用了很多事例来证 明论点,诸如赵括败于长平,曹操败于赤壁,项羽自刎于乌江, 巴黎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击败等。我们把这些事例仔 细思考一下,鉴别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事例并不是都能证明“骄 者必败”的论点的。比如,希特勒的失败是由于他发动的是违背
译成了这样,同学们一片哄笑。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请记住, 中文是最美的语言,是任何其他语言都无法替代的。文化是一个 民族的根,无论到哪儿都丢不得。”
五千年读史,中华文化不曾中断,方知其源远流长;五千年 追寻,中华文化仍历久弥新,方知其博大精深。四大文明古国如 今只剩下一个,唯我中华!
我们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闻名,却又在现代文明中淡漠 了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喜欢饺子,却对炸鸡、汉堡情有 独钟;很多人不过中秋节,却在圣诞节着急买苹果。当美国人极 力推崇我们的孝道时,我们却在和长辈顶嘴;当韩国人学习我们 的敬语时,我们却因一点儿小事与他人当街斗殴致人伤亡。我们 觉得《三国演义》《红楼梦》打死都看不进去,却对《阿凡达》《哈 利·波特》情有独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拼命学习外语却说不好 普通话,提笔忘字成了常Ⅰ)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管子》有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
者。”百姓不勤,遂有饥寒。管仲又说:“仓廪实,知礼节;衣 食足,知荣辱。”耕织不仅是衣食之源,也是礼仪文明的基础。 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劳可安邦。
请以“爱”为话题,自拟题目,运用事实论据,进行恰当的 记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议论文是大多数高中生首选的写作体裁,这是因为议论文 “引论、本论、结论”的写作结构比较规范,学生有套路可走, 有规律可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步走,既能启发他 们的思维,也能保证写作思路的清晰。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处理最关键一环——记叙和议 论的关系,要么记叙洋洋洒洒而不得要领,要么议论三言两语而 未明其意,导致记叙与议论相互独立,观点和材料相互分离。要 写好议论文,就必须准确把握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他必然失败;巴黎公社失败,是 由于缺乏经验和外部敌人过于强大;赵括败给秦军,是由于他纸 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所以这些材料是“伪”的。“真”的事 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伪”的事例,不但无助于突出 论点,而且会出现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不良作用。
同学们在叙述事实论据时,常常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面 无表情地客观叙述,显得呆板生硬,而我们倡导学生在议论文的 写作中,与事实论据应是一种对话关系,要融入自己的爱憎之情, 好恶之意,喜怒之色。事实论据的生动性:一在于事实本身的感 人,二在于作者饱含深情的引述。在饱含深情的引述中,尽展写 作者的文学才华,在别人接受你的观点的同时,一股浓浓的情韵 也扑面而来。
二、详略分明,归类有序 议论文中的记叙,总体来说,都是简略的。但相对而言,哪 些可以省略,哪些必须交代清楚,这要看阅读对象,要从环境、 时间等实际情况出发。如果这个材料读者比较熟悉,就可以略写; 读者不熟悉的内容,就要交代清楚。
事例不是多多益善,只要能达到论证的目的就行了。如果事 例比较多,就要善于选择,从不同方面来分析归类,同一类型的 留下一个典型的事例即可,其他的大可删去。这样易于集中笔墨 从不同方面来论证,使内容更紧凑,论述更深更透。写作时,最 好是古今中外分门别类,有选择性地举一些事例。而且论据的安 排要讲究一定的顺序,如由古到今,从中到外,由自然科学到社 会科学,由名人伟人到平凡人等。这样涉及范围广,言之有理, 而且言之有序,可信度更大,说服力也会更强。
【提示二】 引题自然,趣味十足。 文章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古诗的汉译英说 起,自然地引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这个观点,开篇很有趣 味,容易吸引读者,又巧妙点题,契合文章的主旨。 【提示三】 对比说理,论证有力。 文章对比的内容不一而足,有中文和其他语言表现力的对 比,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受重视程度的对比,还有物质生活与 精神文明的对比,文章通过这些对比,彰显主旨,促人反思。
(有删改)
【提示一】 举例契合主旨,高度概括。 文章第三段为论证我们“在现代文明中淡漠了传统文化” 这一观点,用现代人如何对待饺子、中秋节、孝道、敬语、古典 名著、普通话等材料,高度概括了生活中诸多“淡漠了传统文 化”的现象,贴近实际,针砭时弊,很有说服力。而且在记叙中 运用整句,概括力强,抒情性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由此 增强。
【提示三】 议论深刻,分析透彻。 本文分析说理透彻,能准确解释劳动与成功之间的因果关 系,很多地方的议论高屋建瓴,切中肯綮。例如科技飞速发展的 今天,有人说劳动依靠人工智能,作者又指出“科技也不可能完 全解决我们人类的全部需要,相反,人类需要更高级的劳动和更 高的智慧来管控科技。”分析透彻,议论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例 1】
传统文化,民族之根
有一位英语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题:“请把‘欲穷千里 目,更上一层楼’译成英文。”半晌,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又 过了好一会儿,有一个学生才站起来说:“If you want to see more,please to upstairs。”老师笑了笑说道:“把你这句英文 译成中文岂非成了‘如果你想看见更多,请上楼’了吗?”名句
在被称为物质社会的今天,我们究竟是富有了,还是贫穷 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我们的精神却越来越贫穷? 今天我们有了手机、电脑,却再也不知“遍插茱萸少一人”是怎 样一种滋味,无法体会“月下恰正逢西厢”是怎样一种意境,无 法理解“折尽长安柳”是什么样一种情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我们中华儿女号称龙的传人。谨 记我们生而为龙的模样,血脉奔腾的黄河长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 骄傲;谨记我们生而为龙的模样,我们的姓名是中华。
同学们,因为勤劳,我们也才有了闻名于世的国家名片。上 面印着苍茫山脊上的万里长城,恢弘壮丽的兵马俑,庄重神圣的 莫高窟,横跨世界屋脊的西藏铁路,深入海底的钻井平台,静默 不言的跨海大桥,呼啸而过的中国高铁。当然,仔细看去,上面 还写着一排无形的大字——勤劳的中国人。
反观当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却存在着回家葛优躺,洗衣靠 父母,吃饭等人送,扫地不积极,学习变懒散等不正之风。英国 有句谚语:“懒惰没有牙齿,但却可以吞噬人的智慧。”我想,长 此以往,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生活的自理能力,更是求知的动力。 有人说劳动的事可以交给人工智能,诚然,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科技给予了我们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是,科技也不可能完全解决 我们人类的全部需要,相反,人类需要更高级的劳动和更高的智 慧来管控科技。否则,被奴役的只会是我们自己。
【例 3】
争做引路领头羊
广东考生 你独占鳌头,引领大众;你随波逐流,参与其中;你静默旁 观,沉思利弊;你冷眼质疑,大声批评。不同的人因心态不同, 对活动的表现不同,担任的角色也不同。而我更愿意积极参与, 愿做独担大旗的领头羊,愿做引路前行的弄潮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