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研究_郭荣朝
青岛灵山湾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空间结构演化及机制
青岛灵山湾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空间结构演化及机制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4)1.3 数据来源与处理 (5)二、文献综述 (6)2.1 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的概念与特征 (8)2.2 空间结构演化的理论框架 (9)2.3 青岛灵山湾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的发展概况 (11)三、理论分析 (12)3.1 空间结构演化的模型构建 (13)3.2 青岛灵山湾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的空间结构演化过程 (15)3.3 影响空间结构演化的因素分析 (16)四、实证分析 (17)4.1 数据描述与处理 (18)4.2 青岛灵山湾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的空间结构演化实证分析194.3 结果解读与讨论 (21)五、结果展示与讨论 (22)5.1 青岛灵山湾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的空间结构演化结果展示245.2 结果解释与讨论 (25)5.3 对青岛灵山湾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的启示和建议 (26)六、结论与展望 (27)6.1 主要研究发现总结 (29)6.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30)6.3 对实践与管理的启示 (30)一、内容描述青岛灵山湾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作为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发展领域的璀璨之星,其独特的空间结构与强大的旅游吸引力令人瞩目。
这一综合体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融合了自然风光与现代都市的多元元素,构建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在空间结构上,灵山湾展现出了非凡的演进力。
从最初的海滨观光地带,逐步发展成为包含主题公园、休闲社区、度假酒店等多个功能区的综合性旅游区。
每个功能区都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旅游生态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灵山湾不断对内部空间进行优化重组,以适应游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
近年来,该区域通过引入先进的旅游开发理念,打造了一系列独具匠心的旅游产品,如海上游船、空中观光、主题民宿等,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体验。
鄂豫陕毗邻生态脆弱区城镇空间结构研究
A Study on Town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Abutting Eco - crisis Regions of Hubei, Henan and Shanxi 作者: 郭荣朝 [1] 张艳 [2] 孙小舟 [1]
作者机构: 襄樊学院地理学系,湖北,襄樊,441053[1] 南阳师范学院地理系,河南,南
阳,473061[2]
出版物刊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页码: 60-64页
主题词: 鄂豫陕 生态脆弱区 城镇空间结构 重组
摘要:城镇建成区面积的变化真实地反映城镇化进程,同时也反映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状况和演进趋势.该文采用1986年、2000年两期TM图像解译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鄂豫陕毗邻生态脆弱区城镇建成区及其空间结构演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自然环境、交通等因素对城镇空间分布和演变的影响;结合宏观背景,阐述鄂豫陕毗邻生态脆弱区城镇空间结构重组趋势,并提出重组对策.。
城市群的生态研究方向:城市群落学解析
The Ec l i s ar h Die ton o ba gIm e a i ns:Ur an Co n og oog c Re e c r c i fUr n Ag ] o r to b e ol y.DUAN Zu—l n i g,ZHANG a a Xio
摘要 : 市群 落是 若干城 市在共 同的 生境条件 下通 过竞争、 生等生 态行 为所形成 , 与环 境相互作 用的城 市群体 , 城 共 并 是具 有协 同
进化 、 演替等 生态功 能的有机 体。运用群 落生态学的理论 、 法对群 落 中城 市种 群间的关 系、 市群 落的结构特征及城 市群 落演 方 城 替 等方面进 行研究 , 图探 求促进城 市群 落持 续发展 的规律。 首先界 定城 市群落 、 市群 落 学等相关概 念 , 建城 市群 落 学理 试 城 构 论框 架; 其次对 比分析 了生物群落与城 市群 落的特征和 生态功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 最后 阐述 了有关城市群落的种群组 成、 种 间关联 、 落结构及群 落演替的研 究内容 , 群 并提 出了相应 的城 市群 落研 究方法。从生 态学 角度 来看城市 问题 , 借鉴群 落生 态学的
it n c lg n t n b t e it o si a d e o o f ci ewe n b o i c mmu i n r a o c y u o c n t a d u b n c mmu i ;t i l y n t h r y,ea o ae e e r h n o t ns o y d l b r t sr s ac i g c n e t f
原理和研究方 法来认识城 市群的发展 , “ 是 回归 自然” 的城 市发 展观 点 , 利 于促 进城 市群 落功 能的发挥 , 动城 市群 落 向特 定 有 推
基于生态城市的襄樊市空间结构优化组合研究
基于生态城市的襄樊市空间结构优化组合研究
郭荣朝;曾尊固;张韬;姜华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4(028)002
【摘要】1980年代以来生态城市研究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概括起来说,生态城市,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的建设与自然的建设高效统一的人居形态的总和[1]。
【总页数】5页(P89-92,96)
【作者】郭荣朝;曾尊固;张韬;姜华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方向与趋势 [J], 刘超
2.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国内外研究进展 [J], 王珞珈;董晓峰;刘星光;尹辉
3.马鞍山市生态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J], 王虹
4.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之管窥 [J], 宋福娟;刘海霞
5.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J], 邓清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空间结构评估与政策优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空间结构评估与政策优化
安树伟;黄艳
【期刊名称】《河北学刊》
【年(卷),期】2024(44)1
【摘要】“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空间支撑。
2014年以来,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形态结构初步形成,“一核”中心性短期上升,“双城”融合趋势明显,京津发展轴逐渐向“菱形”城市化区域拓展。
但从功能结构来看,北京的核心辐射带动能力还有待提升,北京与天津差距持续拉大,“三轴”的产业与人口集聚力尚需增强,“四区”的协调度和多节点综合承载力也有待完善。
整体
来看,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尚停留在形态建设层面,空间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未来,应形成“一主两副、三圈耦合、四轴四区、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把石家庄建
设成为京津冀的副中心,促进京津冀三大都市圈耦合协同,将“三轴”拓展为“四轴”,大力培育具有“二传手”功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
期目标的实现。
【总页数】10页(P70-79)
【作者】安树伟;黄艳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政策协同评估研究——基于省级“十三五”专项规划文本的分析
2.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人才政策评估与反思\r——基于2013—2018年政策文本分析
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效果中期评估
4.基于断点回归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临界效应评估及政策建议
5.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区域科技创新效应分析——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评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群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_以中原城市群为例_郭荣朝
城市群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乃 至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1 ~ 4]。城 市群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有利于凸现城市群比较 优势,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带动经济社会环境健康 协调发展。
1 城市群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的理 论依据
1. 1 城市群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界定 城市群结构优化包括经济结构( 主要为产业
郑州 开封 洛阳 平顶山 新乡 焦作 许昌 漯河
1993 年
1998 年
2004 年
城市密度 建成区面积
城市密度 建成区面积
城市密度 建成区面积
( 座/10000 km2 ) ( km2 /100 km2 ) ( 座/10000 km2 ) ( km2 /100 km2 ) ( 座/10000 km2 ) ( km2 /100 km2 )
7. 36
20
7. 36
23
7. 36
36
3. 81
24
3. 82
24
3. 82
38. 84
2km2 /100 km2 ) ( km2 /100 km2 )
8. 06
321
1. 55
86
1. 31
145
3. 41
61
3. 41
91
7. 36
78
7. 36
63
3. 82
2 中原城市群的提出与建设
中原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 我国城市的最早诞生地。早在 4 000 ~ 4 500 a 前 夏朝之初中原地区就已形成城市雏形。秦汉时期 基本形成都城、郡治、县城和小城邑四级城镇体系,
洛阳、郑州、开封已成为核心城市。隋唐特别是唐 朝时期,洛 阳 和 开 封 两 个 国 都 级 城 市 进 入 全 盛 时 期,以洛阳、开封为中心的城市体系渐趋成熟。解 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原地区成为国家 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城市化进程加速,城镇数量不 断增多、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间联系进一步 增强,城市群雏形开始显现。1990 年代以来,中原 地区已进入城市群组建阶段。1994 年中国新亚欧 大陆桥研究会联络处将中原城市群建设规划作为 “十大”建设课题之一; 1996 年中原城市群建设被 列入河南省“九五”规划和 2010 年远景建设规划。 2001 年的《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 年计划》及 2003 年的《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若干年河南省经济空间 结构布局和 调 整 的 重 心 是 构 建“中 原 城 市 群 经 济 隆起带”。2005 年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编制 的《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标志着中原城市群进入 实质性建设阶段。2007 年中原城市群 8 地市的城镇 化水 平 达42. 4% ,高 于 全 省 城 镇 化 水 平 ( 34. 3% ) 8. 1 个百分点。8 个地级市的建成区面积也由 1993 年的 369 km2 扩张到 2007 年的 896 km2 ,增加 527 km2 ( 表 1、表 2) 。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建成区 面积的快速扩展、交通线路的快速建设,迫切要求 中原城市群必须及时对其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结构 以及空间结构进行优化,最终达到中原城市群功能 升级之目的。
城市圈层结构的“郊区化”与“回归都心”研究
城市圈层结构的“郊区化”与“回归都心”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圈层结构也日益复杂。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郊区化与都心回归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对于城市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圈层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郊区化与都心回归现象,分析其影响和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城市圈层结构的形成与演变城市圈层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区域之间的空间结构和关系,主要包括中心城区、郊区和远郊区。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这些区域之间的关系会不断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圈层结构。
一般来说,随着城市发展,中心城区的功能会不断扩大,郊区会逐渐向外延伸,形成城市的新郊区,而远郊区则成为城市的外围。
二、郊区化现象的原因与影响1. 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住房和商业用地。
由于中心城区的土地资源有限,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因此城市向外扩张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
这种扩张往往会导致郊区化现象的出现,即原本的郊区逐渐被城市所吞噬,成为城市的新区域。
2. 经济发展与产业转移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产业逐渐向城市外围迁移,导致原本的郊区逐渐成为了工业区或商业区。
这种转移使得原本的郊区产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形成了郊区化的现象。
郊区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资源配置的变化郊区化加速了城市资源向城市外围的转移,例如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资源都会向新的郊区集中,导致中心城区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2. 城市环境的变化郊区化使得原本的郊区逐渐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城市化进程给原本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包括森林消失、水源受到污染等问题。
3. 社会结构的变化郊区化使得原本的郊区人口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农村逐渐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 经济活力的回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心城区的功能和经济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吸引了更多的人口和资金向中心城区集中。
基于顶点城市的三角洲双核型空间结构形成演化研究
基于顶点城市的三角洲双核型空间结构形成演化研究李平华【期刊名称】《人文地理》【年(卷),期】2008(23)5【摘要】三角洲顶点城市是基于城市区位和三角洲自然环境演变特征而提出的经济地理概念,此类城市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在多个三角洲,此类城市与门户港城之间由多种运输方式连接,形成了三角洲顶点城市-门户城市这样一种新型的双核型空间结构空间组合类型,并且,该双核结构沿线经济要素密集,是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轴线。
基于对我国多个三角洲的实证分析,提出了此类双核型空间结构的广泛存在性,认为其形成伴随着海岸线变迁等三角洲自然环境要素的演化,并且,在这一双核型空间结构形成演化进程中,部分三角洲顶点城市经历了区域功能和地位的转化,现代开放经济条件下,作为三角洲门户的港口城市往往在短时间内超越了顶点城市。
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索了三角洲双核型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对其形成演化的进程进行了归纳总结。
【总页数】6页(P47-52)【关键词】三角洲顶点城市;双核型空间结构;形成演化【作者】李平华【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9.9【相关文献】1.基于主体选择的城市功能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深圳30年城市发展为例 [J], 章平;曾华翔2.府际关系视角下社会智库参与城市群治理的决策问题研究——基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A组织与成渝城市群B组织的双案例比较研究 [J], 王念祖3.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研究——对比分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京圈 [J], 舒倩;周国华;谭卫红4.产业空间结构与地区产业增长研究——基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制造业的研究 [J], 朱英明5.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产业机理——基于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视角 [J], 卞显红;沙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群功能结构升级路径探析
A Study on the Upgrade Paths of Function and
Strcture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Region 作者: 郭荣朝[1];宋双华[1];刘合拴[2]
作者机构: [1]河南财经学院城市与乡村发展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0
出版物刊名: 科学.经济.社会
页码: 35-37页
主题词: 城市群;结构功能;升级路径
摘要:城市群功能结构有序升级是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论文从核心城市自主创新、生产性服务中心培育、城乡统筹发展、城市群内部的紧密配合协作、与国家级城市群乃至世界级城市群有效对接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城市群功能结构升级路径。
最后结论为:自主创新是关键,生产性服务业是前提,城乡统筹是保障,配合协作是基础,有效对接是根本。
只有同时处理协调好上述五方面关系,才能推动城市群结构功能有序升级。
资源型城市群生态规划框架探讨——以晋北中部城市群为例
E c o b o  ̄ P I a n n F r a me w o r k F o r R e s o u r c e - d r i v e n U r b a n A g g l o me r a t i o n : S h a n x i Mi d - n o r t h U ma n A g g b me m m o n C a s e N V a n g Y a n a n , Y a n g Y o n g c h u n , Qi J u n , Wa n gJ u a n
显著成效。中国的生态规划起步于 2 0 世纪8 0 年代,虽
然起步较晚,但仍取得了一定 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方
面,城市生态网络理论[ 4 _ 5 ] 、城市景观生态模式理论[ 6 - 8 ]
要的地位,但资源型城市群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环境污
染、生态破坏和物种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2 l ,社会经济 的健康发展与有限的资源承载力、脆弱的生态环境间的
e c o l o g i al c p l a n n i n g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z o n i n g a t mi c r o l e v e 1 . T h e f r a me wo r k p r o v i d e s 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r e s o u oe r - d n v e n u ba r n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e ol c o g i al c p l a n n i n g .
璩m由删
R e s o u r c e - d r i v en c i t i e s a r e e x p e r i e n c i n g s e v e r e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b l e ms . An e c o l o g i c a l u r b a n p l a n n i n g
城市群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研究
发展 的首要 问题。实现城 市群结构优 化升级要及 时进 行城 市群 产业 转型升级 、 合理优 化城 市群 生态环境 、 有序 推 进城市群空间结构 整合 ; 实现城市群功 能升级要培 养核 心城 市 自主创 新 能力, 育 生产性服 务 中心 , 筹城 乡发 培 统 展, 实现城 市群 内部配合协作共赢和外部有效对接。 关键词 : 城市群 ; 结构优化 ; 功能升级; 对策 ; 路径 中图分类号 :22 F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7 1 2 1 )4 0 6 4 10 -O 5 (0 0 0 —0 5 —0 -
内根 据 比较 优势 和外 部 环 境 条 件 , 各 层 次 产业 进 对
次 的联 系紧密 的特 色产业 簇群 。通过 构建 不 同类 型 “ 源一 生产一 产 品( 资 尤其 是 个性 产 品 ) 消 费一 废 一 弃物 资源化 ” 产业 链 、 业 环 的有 效链 接 模 式 , 产 以尽 可能少 的资 源消耗 、 可 能小 的环 境代 价 实 现最 大 尽 的经济 和社 会效 益 ,力求把 经济社 会活 动对 自然资
(7 J0 5 ; 0 BL 5 ) 中国博 士后科 学基金项 目《中原城 市群 生态空间结构研 究》 2 00 18 3 ; (0 74 0 7 ) 河南省政府 决策招标课 题《 南县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B 8 ) 河 (01。 作者简介: 郭荣朝 , , 男 河南财经政 法大学城 市与乡村发展研 究所所长 , 授, 教 博士( 。 后)
城 市群结 构优 化包 括 城 市群 经 济结 构 ( 主要 为 产业 结构 ) 社会 结 构 、 、 生态 环 境结 构 以及 其 空 间 响 应 而形成 的空 间结构 等各方 面 的结构优 化 。城市 群
基于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模式探究
基于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模式探究摘要:文章详细介绍了生态城市空间结构设计的技术特点,并且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在设计以及使用当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出一些先进的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关键词:生态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模式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ecological city spac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bined with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ll ecological city space structure in design and use of common problems are discussed, summarizes some advanced ecological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model.Keywords: ecological city; Spac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model一、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内涵城市是人类生活极其重要的载体,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且对于生活环境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认识。
因此如何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现代化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的关键性问题。
生态城市主要是在现有城市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理论以及先进的技术以及手段进行优化升级,在现代文明时代形成的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可以说生态城市是生态系统与居住环境相互融合的产物,是时代赋予现代城市的一种全新功能。
我国在20世纪开始着手研究生态城市的建设等问题,发展至今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成的指导方针与和方法体系,即建立以社会、经济、自然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城市理论。
城市网络结构韧性评估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城市网络结构韧性是国际上区域韧性(regional resilience,也译作区域韧性)研 究领域正在兴起的概念,着眼于城市网络结构对区域应对冲击并恢复、保持或改善 原有系统特征和关键功能的影响力,对区域空间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随 着《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陆续出台,长江中游城 市群迎来了前所未来的发展机遇。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区域韧性 的领域出发构建经济、信息、交通三类联系网络,在此基础上运用城市流和复杂网 络理论,借助于 ArcGIS 空间分析和 Gephi 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尝试评估城市群网络 的结构韧性能力及其空间特征,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城市群空间优化策略。
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思路的构建部分,主要是绪论和相关研 究进展综述,包括研究背景、目标、方法、框架、国内外研究综述等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部分。包括城市群网络结构韧性评估体系构建 (第三章)、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韧性评估结果分析(第四章)和长江中游城市 群网络结构韧性空间优化策略(第五章)。上述三章是论文的主体内容,其逻辑主线 是首先基于理论研究形成并构建城市网络结构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四方面性质六大 指标),其次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依据区域韧性的领域分类和相关方法分别构建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信息和交通联系网络,接着将运用评估指标具体对城市群层 级性、匹配性、传输性和集聚性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具 有一定韧性能力,结构韧性的层级性和匹配性差异较大,传输性和集聚性差距不明 显;在空间上呈现出总体形态模式差异化、分区形态模式错位化、网络联系特征多 样化的特征。最终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结构韧性在总体结构、片区结构和要素流 动三方面的空间优化提出建议。
城市群地区城乡生态空间保护与利用研究_以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为例_吕贤军
城市群地区城乡生态空间保护与利用研究——以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为例吕贤军【摘要】城乡生态空间是维护城乡生态安全和保障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生态环境受到巨大威胁,如何做到一方面保护乡村景观、生态空间,另一方面仍然服务于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是新时期的城乡生态空间规划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借鉴国内外城乡生态保护与利用的经验,以长株潭绿心为例,从城乡生态空间的识别与重构、保护与利用、推进机理等方面对城乡生态空间规划进行探索,解决了绿心地区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农村发展空间格局、自然生态安全格局和设施生态空间格局的重构问题,兼顾了“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以期对类似地区城乡生态空间保护与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乡生态空间;识别与重构;保护与利用;城市群;长株潭绿心1.引言城乡绿色生态空间是城市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
随着快速城市化的到来,使得大城市人口和建成区规模快速膨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城乡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安全、生态服务质量已面临严峻考验和挑战。
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因此关于城乡生态环境安全的规划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中,城市区域化与区域城市化都非常迅速,迅猛的开发建设吞噬了大量的生态空间。
作为三市“绿肺”的绿心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如何保护绿心生态环境,阻止城市空间蔓延,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2.国内外生态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2.1基本概念2.1.1生态空间空间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存在的基础。
生态空间与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密切相关,它既具有普通物理空间的一般规律,又有自己特殊的性质与规律。
我国小城镇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小城镇发展研究综述作者:郭荣朝康洋鸣来源:《创新科技》2017年第03期[摘要]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城镇的地位、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模式、趋势与策略。
国外研究侧重于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小城镇发展特色培育、机制创新、质效提升以及政策设计建议将成为研究趋势。
[关键词] 小城镇;发展;综述[中图分类号] F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3-17-2Research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Guo Rongchao1, 2 Kang Yangming2(1. 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1400;2.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Zhengzhou Henan 450046)Abstract: Domestic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developmental models, and trends and strategies of small towns. Foreign studies focus on the problem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policy design recommendations of small town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research trends.Key words: small town; development; review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
生态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与规划研究
生态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与规划研究一、前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张,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愈发严峻。
为应对气候变化、垃圾污染、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等问题,生态城市群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如何构建合理的空间结构与规划,将是未来城市规划及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生态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与规划进行研究: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构建生态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区域内城市间的联系和交互是城市群发展的基础。
如何在区域范围内构建合理的空间结构是生态城市群规划的核心问题。
(一)传统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问题传统城市群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一核一带多极”,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存在着竞争和矛盾,城市间资源配置不平衡,导致经济增长方式单一,环境破坏严重,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引入区域空间规划思想以区域空间规划为导向,从整体上进行生态城市群的空间构建,有效解决城市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同时也将带动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实现城市协同发展。
(三)空间结构构建的途径和方法构建生态城市群的途径和方法一般包括重点区域选址、交通枢纽建设、产业集聚等方法。
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城市群”规划就是利用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等发展模式,实现区域特色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三、生态城市群规划的路径选择生态城市群的规划内容需要考虑人民群众利益,合理布局,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城市间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共享。
(一)宜居环境的构建生态城市群主要考虑城市中人居环境的改善,如加强城市公共用地的建设、改善交通环境、建立河流景观带等,以提高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的品质。
例如,深圳的“海湾城市群”规划中,注重建设海岸线公园和滨海步行街,使人们能够更好的享受生活。
(二)生态资源保护生态城市群的建设必须重视自然环境保护,推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开展资源和环境评估,制定物种保护和生态恢复计划。
例如,昆明市规划的“昆明都市新区”中,采用了生态农业和景观式建筑的模式,加强了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终稿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终稿12020年5月29日研究生毕业论文(申请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作者姓名黄瑛学科、专业名称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指导教师顾朝林教授二零零三年四月十四日学号:论文答辩日期: 年月日指导教师: (签字)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以南昌城市空间结构为例硕士研究生:黄瑛M.D Candidate: Huang Ying指导教师:顾朝林教授Supervisor: Prof. GU Chaolin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Dept. of Urban & Resources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4/12毕业论文题目: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级硕士研究生姓名:黄瑛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顾朝林教授摘要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表征,它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过程。
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入分析是把握城市发展实质的基础,同时也是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
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研究以历史演变过程、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条件、远景结构设想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一定程度满足了传统背景下城市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发展背景的变化,城市将置身于与以往相比更为开放、更为市场化的新城市网络体系中,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只有引入新思想、新方法,并对新条件下呈现出的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才能满足现代背景下城市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新要求。
I2020年5月29日本文在对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研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新发展:构建区域群体城镇空间、规划城市生态空间、适应城市新交通发展模式的引导、引入城市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研究。
文章的第四至第七章以南昌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南昌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及现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第五章指出南昌未来应从区域角度构建以市区为中心的都市区结构模式,并对都市区规模、空间结构、功能组织和都市区的整合发展做了相应研究与规划;第六章针对南昌现状城市生态空间的特点,文章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城市生态斑块的保护和生态廊道的规划进行了研究,并对规划所产生的预期生态效应做了分析;第七章,文章经过对南昌城市居住空间、公共空间现状的分析,对南昌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昌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已初步形成,城市社会区空间呈现出”同心圆”与”扇形”复合的结构模式。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格局优化的有益探索——评《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测评与预警研究》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格局优化的有益探索——评《京津冀城市
群综合承载力测评与预警研究》
陈尊厚
【期刊名称】《金融理论探索》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由于独特的区位和政治特征,它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打造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无疑对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的结构和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跨越行政藩篱,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紊乱、交通拥堵、城市无序扩张、
生态恶化等城市群功能空间“失衡”问题,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
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热议的共同话题。
【总页数】1页(P80-80)
【作者】陈尊厚
【作者单位】[1]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071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1
【相关文献】
1.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研究的有益探索——评《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测评与预警研究》
2.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格局优化的有益探索r——评《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测评与预警研究》
3.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4.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探索
——评《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布:动态测评与相对平衡》5.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探索——评《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布:动态测评与相对平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演变机理研究
产业 簇群 等动 力 因素而发 生作 用 ; 时整 合 各种 动 力 因素 , 及 最终 才 能使城 市群 生 态空 间结构逐 步 趋
向合 理 , 市群 经 济社 会 环境 才 能可持 续发展 , 人 与 自然 ” 城 “ 和谐 相处 。
关 键 词 : 市群 ; 态 空间结构 ; 变机理 城 生 演
城 市 群 生 态 空 间 结 构 演 变 机 理 研 究
郭 荣朝 , 长虹 顾 朝 林 张 永 民 苗 , ,
(. 1河南财经学 院 资源 与环 境 科学 系 , 南 郑 州 河 4 5 0 ;. 7 0 13 清华大学 城市 规划 系 , 北京 10 8 ) 00 4 40 0 ;. 5 0 2 2 河南 大 学 黄 河文 明与 可 持续 发 展 研 究 中心 , 河南 开 封
维普资讯
西北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20 0 8年 8月 , 3 第 8卷第 4期 , u .20 , o.8 N . A g ,0 8 V 13 , o4 Ju a o otw s U ie i N t a SineE io ) orl f r et nvr t n N h sy( a rl cec dt n u i
摘要: 目的 为 中 国城 市群 生 态空 间结构优 化 重组提 供 决 策和 理 论 依 据 。方 法 以 国 内外 文献 的
综合 分析 为主 。结 果 其动 力机 制为 自然 生 态环 境 、 交通道 路 建设 、 业簇群 、 会历 史 文化 、 经 产 社 新
济环 境 等方 面 , 分析 了这 些 因素 变化 对城 市群 生态 空 间结构 优 化 重 组 的影 响 。结 论 并
然 环境 容量 ) 有 一 定 限 度 , 类 社 会 经 济 发 展所 具 人 需 要 的资 源 以及 所 排 放 的废 物 必 须 控 制 在 这 一 限 度 , 能维 持生 态 、 济 、 才 经 社会 的可 持续发 展 。 “ 与 乡 , 能截 然 分 开 ; 与 乡 , 城 不 城 同等 重要 ; 城 与 乡 , 当有 机 结合 在一起 , 应 如果 问城市 与 乡村 哪 一 个更 重 要 的 话 , 当说 自然 环 境 比人 工 环 境 更 重 应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