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战场设计分析报告范文模板

战场设计分析报告范文模板

战场设计分析报告范文模板一、设计目标战场设计的目标是为了提供一个能够让参战方在战斗中发挥优势的环境,增加自身的战斗力,并尽可能降低战斗中的风险和损失。

一个优秀的战场设计应该考虑到战斗方面的各种要素,包括地理环境、战略布局、资源配置等等。

二、地理环境分析在战场设计中,地理环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合理利用地理环境可以给参战方带来很大的优势。

在地理环境分析中,有几个关键的因素需要考虑:1. 地形特点地形特点是战场设计的基础,对参战方的行动和部署有直接影响。

草地、山地、水域等地形特点都会对战斗战术产生不同的影响。

2. 交通便利度交通便利度在战场设计中非常重要。

优秀的战场设计应该考虑到交通便利度,使得参战方能够迅速地调动军力,提高作战效率。

3. 自然屏障自然屏障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所提供的天然障碍物。

如山脉、河流等,可以被用来作为战略要地,起到阻挡敌人进攻的目的。

4. 可补给性战斗过程中的补给是保证士兵生存和作战能力的重要因素。

参战方应该合理配置资源,确保自身能够获得充足的补给。

三、战略布局分析战略布局是指战场设计中的防御和进攻的战斗部署。

优秀的战场设计应该考虑到各个方向的防御,做到全方位的防御。

1. 重要据点的布置重要据点的布置是战略部署的核心。

优秀的战场设计应该将重要据点合理地分布在整个战场上,确保攻守两方都能够平衡地进攻和防守。

2. 防御体系的构建防御体系是指为了保护自己的中心地带而设置的一系列防御设施。

包括壕沟、壁垒、掩体等。

优秀的战场设计应该考虑到防御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 进攻路线的选择进攻路线是指参战方选择的攻击方向和策略。

优秀的战场设计应该考虑到进攻路线的多样性,给予参战方更多的选择。

四、资源配置分析资源配置是指在战斗中,合理调配和利用军力、财力等资源,以实现战略目标。

资源配置分析是衡量一个战场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1. 军力调配参战方应该合理调配军力,保证各个方向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军力支持。

判断敌情我情战场环境的其他方法

判断敌情我情战场环境的其他方法

判断敌情我情战场环境的其他方法判断敌情我情战场环境的其他方法在现代战争中,准确地判断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全面而准确地了解敌方、我方以及战场环境的情况,我们才能制定出有效的作战策略和决策。

除了常规的情报搜集和分析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

本文将探讨几种判断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的其他方法。

一、地勘与侦查地勘和侦查是判断战场环境和敌情的重要手段。

地勘是指对战场地形、地貌和地理要素等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通过摸清地形地貌特点、地面交通和交通要道等信息,可以为作战计划提供重要参考。

侦查则是指对敌方的情报和动态信息进行搜集和探测。

通过派遣侦察员或利用无人侦察机等技术手段,我们可以了解敌方的兵力部署、装备情况、行动意图等关键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作战计划和部署。

二、电子侦察与雷达监测现代战争中,电子战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战争方式。

通过运用各类电子侦察设备和雷达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获得敌方通信、雷达、无线电等电磁信息,进而判断敌情和敌方意图。

电子侦察和雷达监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敌方的通信网络结构、雷达系统布署、无线电频率使用等情报信息,为我们提供战争决策的参考依据。

三、情报分析与战争模拟情报分析是判断敌情和我情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各类情报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敌方的意图、行动趋势和决策层面的判断。

情报分析可以通过对历史情报数据的研究、情报收集手段的创新以及情报搜集人员的培训提高情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借助战争模拟的方法,我们可以模拟推演各种战争情景和作战方案,从而更好地了解敌情和我情,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交流与情报共享信息交流和情报共享是判断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的重要环节。

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掌握各方面的情报信息,从而做出更准确和高效的判断。

在军事联合作战中,各军兵种的情报信息共享和军民融合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建立情报信息交流的机制,可以提高判断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的效率和准确性。

马岛之战

马岛之战

《战场空间环境概论》课程论文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单位:专业:学号:姓名:二○一二年十一月马岛战争及其对南海问题的一些启示九院四大队三队王浩摘要:对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的简要说明,对其电磁空间、渡海登岛、后勤保障等战场环境的分析,以及马岛战争对我南海问题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马岛;电磁空间;渡海登岛;后勤保障;南海现代战场是陆、海、空、天、信息、网络和心理等各种战场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

其特点可概括为战场信息透明、体系和网络对抗、战场多维、快速精确、战场纵深不断扩展、战争时间大大缩短、消耗巨大和不断创新。

可以说战场环境是衡量战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武器装备和作战行动的影响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下面由我分析一下马岛战争的战场环境及其影响,以及这场战争对我国南海问题的一些启示和经验。

战争过程马岛战争于1982年4月2日阿军占领马岛起,至6月14日英军重占马岛,历时74天,实战一个半月,最终以守岛阿军的投降结束。

英军阵亡255人,伤777人,被俘210余人,损失舰船16艘,飞机34架,飞机和舰船损失数占参战总数的15%以上,耗资12亿美元以上。

阿军的损失更惨重,阵亡1000余人,伤1300人左右,失踪数百人,被俘11800余人;参战的地面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被英军击毁或缴获,损失相当于陆军装备的1/4;损失舰船18艘,占海军舰船总数的13%;飞机117架,占飞机总数的15%;耗资10亿美元以上,间接损失20多亿美元。

马尔维纳斯群岛基本概况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东到西经57°40’,西到西经62°,南到南纬53°,北到南纬52°15’之间的海面上。

该群岛由346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5800平方公里,,马岛距麦哲伦海峡250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76海里(511公里),距英国本土7000海里(13000公里)。

属寒带气候,气候湿寒,年平均气温5.6℃,年均降水量为625毫米,一年中雨雪天气多达250天左右,岛上多沼泽,生物资源贫乏,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仅位于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而且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

《战场环境概论》论文 1

《战场环境概论》论文 1

《战场空间环境概论》课程论文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二○一三年十月论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对战场环境的分析与利用摘要:诺曼底战役发生在1944年,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为“霸王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地一场大规模攻势行动。

站在21世纪现代化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征程中回眸这场世界最大海上登陆作战,战场环境在战争中产生的重要影响给予我们良多启示,盟军对于战场环境的分析预测与建设保障对于我们今天的信息化战争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本篇论文将着重从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天气、地形与潮汐三个要素切入,分析战场环境对于战争的重要影响,总结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对战场环境的分析利用给予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诺曼底登陆;战场环境;天气;地形;潮汐;“H”时;“D”日1诺曼底登陆战场环境简介诺曼底海岸几乎都是悬崖峭壁,盟军的登陆地点选在比较平缓的5个滩头分别是奥马哈海滩、犹他海滩、金海滩、朱诺海滩和剑海滩。

犹他海滩是坡度不大的黄沙坡,被几道障碍物隔开,障碍物的纵深在低潮时约为270-370米。

障碍物的后面是很窄的一段干沙滩,然后是90-180米宽的低沙丘地带。

德军在靠着沙丘朝海的一面,筑起了一道低矮的混凝土壁垒。

海滩的后面是淹没了的牧场,大约有1.5-3公里宽,有若干通路经过这片泛区。

奥马哈海滩位于科汤坦半岛东南端维尔河口到贝辛港之间,是长6.4公里的凹进去的海滩,两端是30多米高的悬崖。

悬崖之间的海岸逐渐上升,形成一片高地,向内陆延伸到0.8公里时,高地的高度已达45米。

海岸潮间带的宽度大约为270米,由硬沙构成。

金海滩紧挨奥马哈海滩,这里海滩低平,基本上是高度不超过15米的沙质陡坡。

朱诺海滩在金海滩以东,与之相距7.2公里,位于塞尔河河口两侧,附近的海面有一段很长的礁脉,背后是沙丘。

剑海滩位于奥恩河和卡昂运河流入塞纳湾的入海口的两侧。

朱诺区的礁脉一直延伸到这里,所以区内各滩都比较狭窄。

2盟军对天气要素的分析与利用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各种大气现象的综合。

新体制下要地联合防空作战战场环境大数据需求分析

新体制下要地联合防空作战战场环境大数据需求分析

收稿日期:2018-10-25修回日期:2018-12-11作者简介:肖慧鑫(1981-),男,内蒙古通辽人,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联合作战指挥、军事装备等。

摘要:战场环境历来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战场环境保障能力,对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了新体制下要地联合防空作战的基本特点及战场环境数据资源现状,从数据管理、数据关系、数据融合等方面,提出了要地联合防空作战战场环境大数据的应用需求。

关键词:新体制,要地联合防空,战场环境,大数据,需求中图分类号:TJ01;E992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2-0640.2019.12.030引用格式:肖慧鑫.新体制下要地联合防空作战战场环境大数据需求分析[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9,44(12):153-157.新体制下要地联合防空作战战场环境大数据需求分析肖慧鑫(国防大学,北京100091)Analysis of Big Data Demand for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ofJoint Air Defense Operations under the New SystemXIAO Hui-xin(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 :The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determine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a ing big data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battlefieldenvironmental security,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win the local wa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joint air defense operations under the new system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battlefield environmental data.From the aspects of data management ,data relationship ,data fus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requirements of big data in the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of joint air defense operations.Key words :new system ,joint air defense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big data ,demand Citation format :XIAO H X.Analysis of big data demand for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of joint air defense operations under the new system [J ].Fire Control &Command Control ,2019,44(12):153-157.0引言《孙子兵法》在地形篇开篇讲道:“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战场环境分析

战场环境分析

战场环境分析讲义战场环境是指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和作战效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统称。

战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电磁环境及战场建设情况。

根据《司令部条例》第六章第二节第二十八条第3款规定:战场环境情况,主要搜集地形特点,部队机动、伪装、防护和工程构筑的条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气象水文特点,电磁环境,可供利用的资源等情况。

《孙子兵法》地形篇有这样一名话:“知天知地,胜乃无穷”。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第356页也有这样一名话:环境同军事行动有着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不论是对战斗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有决定性影响”。

美军认为“凡是能正确判断与利用气象和地形条件的指挥官,即可享有对其对手的决定性优势”。

1943年11月,美军在进攻贝提澳岛作战中,由于对登陆海区潮汐判断错误,结果部队在低潮位登陆,登陆艇无法直接抵滩,陆战队员必须涉过数百米的浅水区才能上陆,在敌火的猛烈打击下,美军死伤官兵3000多人,损失履带登陆车90余辆。

作战实践证明,指挥员能否正确分析战场环境,并根据战场环境条件去指挥作战,直接影响作战成败。

今天,我们学习三个内容: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要求、战场环境分析报告拟制。

一、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战场环境是军事行动的舞台,把舞台搞清楚了,才能把战争的这场戏演好。

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提示战场环境的作战价值,研究其对敌我双方作战行动的影响,为指挥员定下正确决心提供依据,保证在作战行动中“趋利避害”,赢得作战的胜利。

战场环境分析一般按“五先五后”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敌方后我方、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先前沿后纵深、先概略分析后精确分析),采取整体分析、分区分析、要素分析、重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今天,我重点结合团机动防卫作战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一)通观全貌整体分析。

这是战场环境分析的首要环节。

就是总体审视、把握大势。

比如分析我省地区地形,其总体特点就是“广、要、密、远、难”。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联合作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联合作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联合作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

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采取了联合作战的策略,不同军种之间紧密合作,以战胜侵略者。

联合作战的成功为中国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本文将着重分析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联合作战,并探讨其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一、联合作战的背景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的军队面对侵略日本军队的人数和装备都存在明显的劣势。

为了能够有效对抗日军,中国军队意识到单一分散的战斗形式无法抵御日本侵略,因此采取了联合作战的策略。

这种策略强调不同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以发挥各军种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取得战争的胜利。

二、陆军与空军的联合作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陆军和空军发挥了重要的联合作战作用。

陆军主要负责实际的地面作战,而空军则提供空中掩护和支援。

通过空中侦察和空袭,中国空军有效地摧毁了日军的军事设施和交通线,减弱了日本军队的实力,为中国军队创造了有利的地面条件。

三、海军与陆军的联合作战海军与陆军之间的联合作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海军在战争初期规模较小,但通过与陆军的合作,有效地封锁了日本海军的行动,阻止其增援和补给。

同时,海军还承担了运输和登陆任务,为陆军提供了宝贵的战斗支持。

海陆配合的成功,为中国战胜日本侵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地方军队与中央军队的联合作战中国抗日战争中,地方军队与中央军队之间的联合作战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地方,地方军队是中国反抗日军的主力。

然而,地方军队的装备和训练相对较弱,仅依靠自身力量无法与日本军队抗衡。

因此,地方军队与中央军队形成联合作战,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地方军队提供了人员优势和地理优势,中央军队则通过装备和指挥协助地方军队,形成了合力。

五、联合作战的重要性联合作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联合作战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不同军种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充分调度。

其次,联合作战加强了部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提高了战斗的效果和战场的灵活性。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仁川登陆战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仁川登陆战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仁川登陆战******学号:************单位:9-2-2-5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仁川登陆战内容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战,麦克阿瑟将军如何巧用战场环境攻敌所不备,占领仁川市,给朝鲜战争带来了巨变。

首先,分析了仁川地区的战略价值以及仁川地区的占有权对整个朝鲜战局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仁川地理环境对两栖作战的影响;又讲了美军如何克服不利环境,借助水文条件,成功地完成了在仁川的登陆,出其不意,攻占仁川。

关键字:仁川登陆战;战场环境;两栖作战;出其不意说起仁川登陆,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诺曼底登陆这个类似的登陆战,但其实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首先是对手的不同,一个是能与英法匹敌的纳粹德国,而仁川是当时无法与美国匹敌的朝鲜;二是美国在二战结束后积累了大量登陆作战的经验而诺曼底登陆时美国没有多少登陆作战的经验;三是兵力分布,纳粹在诺曼底建立了大西洋防线是有所戒备的而朝鲜只备有几个连,兵力严重不足也未做好准备。

仁川登陆战,这场让麦克阿瑟将军一战成名的战役,经典地展现出了巧夺天时地利,攻敌所不备,出敌所不意的军事谋略。

现在我们就仁川一役的战场环境对仁川登陆进行分析与探索。

一、战役背景(一)朝鲜战争的爆发1.地理背景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西、南、东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

2.历史背景17世纪以来,统治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一直是清朝的册封国,即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

1895年,清朝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

1896年,高宗在俄国支持下称帝登基,成立大韩帝国。

1910年8月,日本迫使韩国政府签订《日朝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

1945年8月9日,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即三八线,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癿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癿认可。

3.民族背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都认为朝鲜半岛上只存在一个国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国家统一是双方努力追求的目标。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复杂电磁环境分析【关键词】电磁环境武器装备指挥体系作战效能后勤保障【引言】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战场环境是敌对双方作战的共同基础,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虽然是独立于交战双方并与交战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无关的客观存在,但只要运用得当,它就可以发挥巨大的能量。

历史上既有郑成功利用大海的潮汐规律在台湾成功登陆的经典战例,也有忽必烈两次派舰队东征日本都因为遭遇台风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

核、化学武器的出现,尤其是信息技术广泛的运用于现代武器装备系统,使得武器装备更加信息化、精确化、高速化、智能化、隐身化、束能化,战争形态也由机械化逐步转向信息化、联合化。

战场环境由平面式转向由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战场纵深不断扩展,战争时间大大缩短,战场空间全球化、一体化,并不断向外太空和网络扩展。

随着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电磁空间成为夺取现代战争主动权的关键,电磁环境成为战场环境新的构成要素。

它预示着战场空间不再限于由平面向立体,而且发展为从单维到多维、从有形到无形。

无疑电磁环境已经成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因素。

此处,我就电磁环境对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

【正文】一、电磁环境的概述㈠、电磁环境的组成及产生原因电磁环境由空间、时间和频谱三要素组成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电磁感应,干扰现象。

在现代多维一体信息化战争中,构成复杂电磁环境的主要因素由敌我双方的电子对抗,各种武器装备所释放的电磁波,民用电磁设备的辐射以及自然界产生的电磁现象和中立方电磁辐射源发出的电磁波。

再加上高能微波武器等定向能武器和电磁脉冲弹及超带宽、强电磁辐射干扰机的出现,使战场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

1、人工电磁辐射指由于人类对电磁频谱或电子设备的利用而产生的各种电磁活动,这是影响导弹安全的主要电磁辐射源。

包括附带电磁辐射、应用电磁辐射、恶意电磁辐射(指主要用于军事目的的电磁辐射,如电磁武器等)等。

2、自然电磁辐射指自然界产生的、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电磁活动。

战场环境分析之太空未来战争

战场环境分析之太空未来战争
无论是美军的太空战演习,还是俄罗斯组建的“天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保证获取太空信息优势和防止敌方利用太空取得信息优势。要想取得战场制信息权,就必须综合利用军事航天力量(主要是卫星系统)和电子战系统,获取各种信息,为联合作战指挥及各种作战行动提供实时或近实时的情报,同时对敌实施进攻性和防御性信息作战,全面剥夺敌方获取信息的能力。
(4)动能武器
所谓动能武器,就是能发射出超高速运动的弹头(或称动能拦截器——KKV),利用弹头的巨大动能,通过直接碰撞的方式摧毁目标的武器。强调说明的是,动能武器不是靠爆炸、辐射等其他物理和化学能量去杀伤目标,而是靠自身巨大的动能,在与目标短暂而剧烈的碰撞中杀伤目标。所以,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常规弹头或核弹头的全新概念的新式武器。其最大特点就是“零脱靶”,就是必须做到精确探测、精确制导、精确杀伤。这种在空间平台上部署的小型动能拦截器,由星载计算机和红外探测器装置进行控制和制导,来撞伤敌方的卫星和飞行中的弹道导弹。
美国着眼未来发展,提出“谁能控制空间,谁就能控制世界”。俄罗斯则称“优先发展空间信息支援系统,确保有效地支持部队行动,是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战略稳定所必须的”。可见,美、俄等国视空间为当今维护国家利益所必须关注和占据的战略“制高点”。当今,战场空间已从陆、海、空进一步延伸到外层空间,未来战争将是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战
争。没有强大的航天力量,就没有制天权,还将严重削弱制空权和制海权,最终丧失战争的主动权。正是因为这样,美国为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迫切需要保护其在太空的既得利益,在其公布的一系列航天政策中,明确提出了要发展控制空间能力,声称必要时要从空间使用武力,攻击敌方陆、海、空、天的重要目标,优先保卫美国的“太空资产”。
2001年1月26日,美国举行了代号为“施里弗——2001”的首次太空作战模拟演习,探索在未来太空战中有效夺取太空权的方法,该演习的主要特点:一是用电脑发动攻击,破坏对方的计算机系统;二是劫持对方卫星,让其成为己方所用,并尽力阻止对方利用他国的商业卫星。演习表明,太空军备竞赛已经拉开帷幕。针对该演习,俄罗斯作出强烈反应,首先通过了俄罗斯2001——2010年的“国家航天计划”,并决定在未来一年之内把军事航天部和导弹航天防御部队从战略火箭军中分离出来,组建一支新的军种———“天军”。

战争中的战场环境分析

战争中的战场环境分析

战争中的战场环境分析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而战场环境作为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战争的进行和结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人文因素等多个方面对战争中的战场环境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战争行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战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理环境对于军事行动有着不同的影响。

丘陵地区地势曲折,林木茂密,可以为军队提供良好的掩护,并使敌人的侦察和进攻变得更加困难。

山地地区地势险要,山峰连绵起伏,往往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可以有效地限制战术行动的展开。

河流和湖泊是战场中常见的水域,水系的存在不仅可以提供给军队补给和运输的便利,同时也给对方的进攻带来很大的困扰。

气候条件也是影响战场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温和湿度高的热带地区,军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暑和防疾病措施才能保证战斗力的发挥。

而在寒冷的极地或高寒地区,则需要特殊的装备和训练,以应对低温和冰雪条件。

此外,季节的变化也会对作战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在雨季和雪季,地面行动将变得困难,同时也会影响武器装备的性能。

地形地貌对战争行动具有显著的影响。

平原地区地势开阔,容易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也方便机械化部队的机动和战术的发挥。

山地和丘陵地区地势复杂,对军队的机动性和火力威力都有限制,需要采取适当的战术来克服地形的限制。

城市和建筑群作为人类聚居区域,战斗的进行将更加复杂,需要控制人口和保护文化遗产等特殊要求。

除了地理和气候条件外,人文因素也对战争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战术和战略选择。

同时,当地的文化、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也会影响到战斗的动力和士气。

此外,当地民众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对战场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有时甚至成为军事行动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战争中的战场环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人文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对于参与作战的军队而言,了解和适应战场环境是保证作战决策和执行的基础。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从古至今,战场环境一直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虽然是独立于交战双方并且与交战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无关的客观存在,但只要运用得当,它也可以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战局。

诸葛亮“巧借东风”,助周瑜火烧赤壁。

抗日战争中,我一二九师充分利用平型关的有利地形,取得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阻止以色列的坦克进攻。

而现代战场是陆、海、空、天、信息、网络和心理七维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

其特点可概括为战场信息透明、体系和网络对抗、战场多维、快速精确、战场纵深不断扩展、战争时间大大缩短、消耗巨大和不断创新。

新军事变革加快了向信息化战场的转化。

未来的战场环境将是战场信息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战场空间全球化、一体化,并向太空和网络空间扩展;武器装备信息化、精确化、高速化、智能化、隐身化、束能化;核生化大规模杀伤武器正从威慑转入实用;攻防对抗更激烈。

抛开传统环境,电磁环境已经跃升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因素。

此处,我重点就电磁环境分析。

电磁环境跃升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元素人类活动的空间延伸到哪里,角逐便追随到哪里。

从陆战场到海战场,再从海战场到空战场,战争方式发生了由平面到立体的巨变。

当信息资源成为兵家争夺的焦点之后,情况又在悄然变化——由电磁活动构成的隐形电磁空间的形成,是战场空间发生巨变的最显著标志,它预示着战场空间不再限于由平面向立体,而且发展为从单维到多维、从有形到无形。

当代战场,电磁波已经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媒介和最佳载体,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武器装备的支柱: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在飞机中已达50%(在B-2飞机中高达60%);在舰船中达25-30%;在火炮和坦克中达30%;在空间武器中甚至高达65%至70%。

联合作战、体系对抗、精确打击所依赖的信息获取、传递、控制、干扰等,绝大部分要通过电磁波这个媒介完成。

作战行动对电磁活动的依赖性越强,制电磁权的较量便越激烈,电磁活动空间在战场构成中的地位也越突出。

【9A文】战场环境分析

【9A文】战场环境分析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地形地貌地形摘要:将军的优劣常体现于他的战术,而地形是战术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所以地形对于战争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是将军如何运用地形的问题.地形不仅是作战布阵的考虑因素,也是扎营、行军、进攻方式和时机的考虑因素。

关键词:战场环境、地形、作用影响、特点特征众所周知,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们可以不受舟车劳顿之苦而与大洋彼岸的人说话,不必亲临现场也能看一场NBA比赛,甚至我们已经有能力飞上天去观察我们美丽的星球,所以,某些人就认为现代战争中,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地形地貌就不重要了!当然,这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我认为,地形地貌在现代战争中依然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1.地形地貌对作战防守的重要影响首先,地形地貌对防守有重要意义。

如果战争一方拥有山地,丘陵等有利地形,即使对方能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探知敌人的位置,也难以摧毁敌军,现代战争无外乎卫星与导弹的较量,但山区地形复杂,容易挖洞穴藏身,故导弹虽威力无穷,却也要做无用功,即使有最先进的飞机,坦克,也不能完全摧毁敌军。

本.拉登的恐怖组织之所以迟迟未被拥有先进的卫星导弹的美国所击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占据了有利的山区地形地貌,因此,有利的地形地貌易守难功。

美国虽然击败了萨达姆政权,但在伊拉克仍然陆续有很多美军死亡,就是因为其不熟悉伊拉克的地形,被恐怖分子依托有利地形地貌牵着鼻子打。

所以有利的地形地貌能够发起有效的反击,从而击退敌人。

依托有利的地形地貌,防守一方肯定不会轻易出击,而进攻一方则想尽办法尽快干掉对手,于是几番狂轰烂炸过后,便萌生了大举进攻,近距离作战的念头,此时正是防守一方奋起反击的时候,从而有效的打击敌人。

当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让日本人望而生畏,靠的就是山区的有利地形,采取游击战,虽然武器不如对手,但还是给对手以有力打击,从而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说现代战争武器威力之大足可以将大山夷为平地,真实展现中国古代的愚公移山!我认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负担起这么昂贵的军费,也没有哪个国家想来一场核战争,去自取灭亡,所以这一点没有必要去过分担心。

战场环境分析之气象

战场环境分析之气象

战场环境分析之气象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气象武器气象武器摘要:自古以来,能否及时了解并利用战场环境,都是决定战争胜利不可忽视的因素。

然而对于高科技时代的现代战争来说,单纯地获取战场环境信息,利用现有条件已远远满足不了要求。

基于对环境的改造,一种新概念武器——气象武器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宠儿。

本文着重介绍了气象武器的原理、种类、特点及研发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战场环境、气象武器、原理、种类、特点、现状前景所谓“气象武器”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暴雨、山洪、雪崩、热高温、气雾等自然灾害,改造战场环境,以实现军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总称。

随着科学和气象科学的飞速发展,利用人造自然灾害的“地球物理环境”武器技术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必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气象武器的原理采用人工手段影响天气,主要是用飞机、火箭、火炮等手段向敌某些地区低空大气层播撒催雨物质进行降雨、播撒其他化学物质进行消雾和造雾,或通过其他手段改变敌方上空的臭氧含量等方法,以制造恶劣天候,对敌方造成各种危害。

采用人工手段之所以能够使天气产生变化,这是因为大气层中所包含的水汽、水滴、冰晶和各种悬浮物质,时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只要人们掌握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变化规律,就可以使用较少的能量去引发和催化它们,即形成一种使天气产生变化的触发机制,天气中的不稳定因素就会产生较大的能量转换。

而大气层中这种能量转换的结果,就会导致某些地区、某些空间天气、气候的变化。

气象武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按照一定的军事目的给大气施加某种能量,使天气按照有利于自己,不利于敌人的方向发展,以制造恶劣的天气和气候去直接攻击敌人,或为间接攻击敌人创造有利的战场环境。

二、气象武器的主要种类(一)温压炸弹温压炸弹是美国国防部降低防务威胁局在2002年10月组织海军、空军、能源部和工业界专家,利用两个月时间突击研制的,并成功应用于阿富汗战场。

温压炸弹爆炸时能产生持续的高温、高压,并大量消耗目标周围空气中的氧,打击洞穴和坑道目标效果显著。

[doc]现代战争的战场环境分析

[doc]现代战争的战场环境分析

现代战争的战场环境分析蠢情报交流摘要简要分析了现代和未来的战场环境.现代战场是陆,海,空,天,信息,网络和心理七维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其特点可概括为战场信息透明,体系和网络对抗,战场多维,快速精确,消耗巨大和不断创新.新军事变革加快了向信息化战场的转化.未来的战场环境将是战场信息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战场空间全球化,一体化,并向太空和网络空间扩展;武器装备信息化,精确化,高速化,智能化,隐身化,束能化;核生化大规模杀伤武器正从威慑转入实用;攻防对抗更激烈.关键词现代战争战场环境信息化战场军事变革联合作战现代战争大都是在核生化武器威胁下的,以高技术兵器为主的常规战争.从1991年海湾战争起,现代战争已进入从机械化作战向信息化作战转变的时代. 现代战争的战场正在从机械化战场向信息化战场快速转变.自2O 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 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以信息化为王基祥核心的”新军事变革”.这一变革大大加快了转向信息化战场的进程.1现代战争的战场环境1.1信息化战场日益透明现代战争都是在单方战场透明的情况下进行的.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部署了以下五个层次的传感器网.1)太空层:分为电子侦察卫星,光学与雷达成像侦察卫星,通信与中继卫星,气象卫星,测地遥感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和预警卫星,共计165颗.2)高空层:主要有U-2侦察机,全球鹰无人侦察机,E一2鹰眼预警机,E.3B/C预警和控制机,E一8C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飞机,RC一135侦察机等.3)中空层:包括捕食者无人侦察机,F/A一18C/D大黄蜂, F/A一18E/F超级大黄蜂,F一16, 海军的P-3和EP-3侦察机等. 4)低空层:有龙眼,阴影200,猎人,指针,先锋等无人侦察机,快速初始部署浮空器(RAID)的侦察飞艇系统和阿帕奇攻击直升机.5)地面层:部署有特种作战部队人员,无人值守传感系统,车载传感器和单兵用的夜视仪,激光测距仪,GPS接收机等.美军的多层次,全方位和立体化的战场信息体系,实现了近实时的信息保障.在夜间,沙尘暴和烟雾等恶劣气候环境中仍能实施精确作战.1.2一体化联合作战与体系对抗和网络对抗现代战争是在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化战场环境下,以信息为主导的战争.网络与数据链系统,使信息多路分发和平行共享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真正意义的三军联合.作战力量趋向体系化网络化,强调各种力量要素的有机结合和一体化使用.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试验了特种兵+实时战术信息网+攻击机的联合作战模式.采用Link.16数据链技术,把地面侦本文2008-06-02收到,作者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飞航导弹2008年第lO期?29?察兵,空中的无人机和空中的指挥控制机以及空中待命的作战飞机连为一个整体,取得了较好效果.美军特种部队的士兵,骑着马为精确打击系统指示目标,拉姆斯菲尔德曾得意地宣称:这是21世纪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典范.1.3战场空间趋向多维和扩展现代战争的战场空间更加立体,多维和扩展,并呈现非线性,非接触,非对称的特性.陆, 海,空,天,信息,网络,心理等各种复杂的战场空间相互联结, 重叠,形成了全方位,大立体,全领域,多层次的战场空间.战争将在战区的全纵深,宽正面展开,没有明显的战线和前后方之分.战场扩展到无边无际:卫星在天空,潜艇在深海,弹道导弹和远程轰炸机可打击地球任何地方,电子战在电磁空间进行,心理战深人人的内心世界.现代战争中的天战,空战,陆战,海战,信息战(含指挥控制战,情报战,心理战,舆论战,电子战),特种作战,气象战,核生化战,网络战和网络中心战,都在一体化联合作战理论的指导下,相互支持和增强,协调并行地快速发展.1.4快速高强度远距离精确作战,使战争时间大大缩短快速体现在侦察决策指挥快,打击速度快,部队推进速度快,战争持续时间短.1.4.1侦察决策指挥快高速数字化网络系统使美军能对战场瞬息变化作出更快,更灵敏的反应,及时高效地指挥,控制与协调各军兵种的行动,大大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美军完30?成发现一定位-瞄准一攻击.评估战果这样一个”打击链”所需的时间,海湾战争时是100min,科索沃战争时为40min,阿富汗战争时为19min,而伊拉克战争只有10min.在海湾战争期间,特别详细的作战命令只能用飞机送到航母上,而同样详细的作战命令在伊拉克战争中,却可由通信卫星在1min之内送达.1.4.2打击速度快,强度高1943年,美国空军在整整一年内仅打击50个战略目标.在海湾战争最初24h内,盟国空中力量打击150个战略目标,与1943年相比提高1095倍.伊拉克战争”震慑”行动的第一天(3 月21Et)打击1500个目标,与1943年相比提高11000倍.1.4.3部队推进速度快,作战间歇时间短二战时,部队平均日推进速度不过十几公里,海湾战争地面作战开始不到两天,美军就推进至伊纵深200km的幼发拉底河地区,伊拉克战争更达日推进170km以上的速度.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由于信息网络的链接,各作战单元的整体联动性大大增强,实时,精确的情报,持续不断的后勤保障,使得作战一旦开始,便少有甚至没有间歇或转换期,而是一鼓作气地将作战行动持续下去.1.4.4战争持续时间缩短伊拉克战争于2003年3月20Et开始,开战之后的第21天, 十万余美英联军就快速占领了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战争的第27 天,美国就宣告战争结束.朝鲜战争中美国动用了5O万左右的军队,打了3年,无功而退;越南战争美国也动用了50万军队, 打了12年,最后撤出.1.5物资消耗巨大,后勤任务艰巨,经济负担巨大在高技术战争中,物资消耗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地面部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200kg以上,航母编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1.1t一1.38t,美军共消耗各类物资1.7万余种三千多万吨.多国部队在战争中总共花掉611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连美国也无力独自支付这笔费用,而不得不四处化缘,向盟国伸手要钱.至2008财年结束,预计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将花掉美国8450亿美元.高技术战争的昂贵费用,使任何一个大国都难以承受,这也迫使它们与多国合作.1.6不断创新作战新理论,新方式和新武器美国四次战争试验了四种军事理论: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使用了空地一体战理论.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实施非对称作战理论和平行作战理论. 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美国人采用了网络中心战和特种作战理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人又采取了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震慑理论.美国在每一次新的战争中,都试用新研制的武器装备.如隐身战斗轰炸机F一117A,GPS制导战斧巡航导弹,A TACMS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爱国者PAC-3导弹,B.2隐身战略轰炸机,GPS飞航导弹2008年第10期制导炸弹,GBU~8型钻地炸弹, BLU.118B温压炸弹,捕食者无人机和电磁脉冲弹等.2未来战争的战场环境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速,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战场环境的变化也在加速.下一场战争的战场环境,肯定不是前一场战争战场环境的重复,而是它的发展.未来战争战场环境的发展趋势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2.1战场信息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未来信息化战争将是信息,网络和火力的战争,网络环境将是信息化作战指挥环境极为重要的因素.对战场目标进行精确侦察,定位,控制并实施全程,全域,全时空的近实时精确打击,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突出特征.美国正在构建以网络中心战为核心的多层次,立体的战场侦察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低空无人侦察机,高空侦察机,近太空浮空器和近地轨道战术侦察卫星,而其顶层是目前正在发展的“空间雷达”系统,”天基红外系统”和”转型通信卫星”等系统. 21世纪,美,俄和欧洲都将建成新一代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各类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天基侦察监视,导航,通信,气象,预警信息.这可提高空战,海战,陆战和天战的作战效能.全球信息管理系统(GIMS)将作为一个”全球信息总管”,形成情报收集,处理,分析和咨询的遍布全球的网络.它收集,存飞航导弹2008年第10期储,分析,综合和管理来自地面/空中/空间传感器的信息及所有来源的情报.美国各军种将在20l0—2020年间全面实现数字化.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是实现以网络为中心的联合作战的核心,美军将进一步在世界上率先建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个人数字辅助装置(PDA),使未来士兵与全球信息系统相连,可取代蜂窝式电话,无线电,个人计算机以及几乎全部的个人信息管理装置. 2.2战场空间全球化,多维一体化,并向太空和网络空间扩展随着各种空间攻防武器装备的部署和天军的建立,空间对抗将越来越激烈,空间将成为未来联合作战的主战场.谋求空间优势的步骤是:对地面作战提供空间支援;控制空间;部署天基武器,实施全球攻击.军事强国正研究能够夺取空间优势的途径和方法,如破坏卫星通信链,用电子或其它方式攻击卫星等.2004年11月,美空军已部署了具备实战能力的新型太空武器——”反通信系统”.这是一种通过射频干扰暂时阻塞敌人卫星通信的地基可机动部署装置,现已部署4套.另一种反监视侦察系统(CSRS)是采用非破坏性的,可逆的手段损害侦察卫星的地基系统,用来干扰敌方监视和侦察系统的正常工作.预计2008年部署.正在研制微小卫星用作杀伤卫星,卫士卫星,轨道维护.它们具有检查,交会对接,再定位和靠近轨道设施的机动等能力.2010年后可投入作战使用美国正在部署的三种导弹防御系统都有反卫星能力,这三种导弹防御系统分别是陆基中程导弹防御系统,舰基宙斯盾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机载激光反导弹系统,而且美国还在研发天基导弹防御系统的反卫星能力.美国舰基宙斯盾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有效拦截距离为1000km~2000km.美国空军2007年9月18日成立临时”网络司令部”,为备战网络战争,争夺”制网权”迈出重要一步.在未来的战争中,网络是一个战区,计算机本身就是武器.如果无法在网络空间占据主导地位,就不能在空中和太空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空军早已把实施网络战当作与其在空中及太空执行使命一样重要的作战任务. 针对未来的微波武器,计算机病毒武器等的打击,俄空军建立了信息战部队,专门负责研究信息攻击和信息防护,使用信息战武器破坏敌指挥控制系统.俄空军已组建了首支无线电对抗营.该营主要装备电子干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干扰器等新型电子战装备.2.3作战武器装备信息化,精确化,束能化,隐身化,智能化2.3.1信息化通过”武器智能化”,”战场网络化”和”指挥自动化”,实现超视距作战,远程精确打击和作战过程全程监控,取得更大的战场优势.信息不对称正成为现代战场上最大的不对称.它给一支军队带来的杀伤,远远超过传统的火力或兵力不对称.进一步信息化是精确制导武3】?器发展的大趋势,如:采用中段GPS制导+末段光电(或毫米波)制导,导引头趋于复合化和智能化;以及采用数据链,飞行中瞄准目标技术等.未来战场上布满各种可快速部署的传感器,组成灵巧传感器网络.这些传感器将收集并报告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再利用网络技术把作战环境的可视化图像传送给指战员.2.3.2精确化为快速攻击时间紧急目标和活动目标,美国正努力缩短杀伤链,实现下述指标:在接到命令后,10min内摧毁目标.新型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是一种速度能达到Ma=4—6,可从水面舰只,潜艇和飞机上发射的武器.美国空军正研制x.51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预期2009年能正式试射.X-51头部扁平,采用乘波体外形.弹体由镍合金制成,长约3.5m,质量和体积都与一般的导弹差不多,可搭载到轰炸机或战斗机上发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一旦服役,将给世界军事带来巨大冲击.2.3.3束能化束能技术的发展将使激光,粒子束,微波束,电子束成为新一代新概念武器装备.高能激光系统可用于多种作战模式,攻击空中,空间和地面目标.它还有目标跟踪和指示,小空间碎片(10mm~100mm)清除以及卫星能源补给等用途.高功率微波武器可产生辐射频率300MHz~30GHz,峰值功率达GW以上的电磁脉冲,可通过电子设备的天线和电磁屏蔽.32.“缝隙”,干扰或摧毁敌方电子设备和CISR系统.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都曾使用携带高功率微波弹药的战斧巡航导弹和制导炸弹,攻击伊拉克和南联盟的指挥,通信和防空体系.目前美国正在研制携带微波弹头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和360kg的AGM一154C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天基高能微波武器(HPM),由部署在低轨道的卫星星群构成,可把超宽带微波能导向地面,空中和空间目标,在目标区几十米到上百米范围内产生高电场,摧毁或损坏电子部件.2.3.4隐身化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精确打击的能力越来越强,被发现往往意味着被摧毁.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在竞相发展隐身武器装备.其研发重点为:更好的隐身特性,特殊环境下的隐身技术及针对特殊对象的隐身研究等.另外,还包括对各种技术装备设施和人员自身的应用研究,如红外隐身照明弹,隐身通信系统,人体隐身器,隐身军用机场等.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优越性在于:几乎不用改变武器装备的结构和性能,只通过等离子体层对雷达波的吸收和折射,就可达到武器装备的隐身目的.隐身技术除限制外形之外,采用能吸收或透射雷达波的材料是隐身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隐身技术不仅针对电磁波,还可避开所有各种类型的探测器,如反红外线探测,反电子探测,反可见光探测,反声波探测等.2005年圣诞节前夕,美国空军绰号为猛禽的F.22正式服役. 从此开始,标志着世界进入”隐身空军”时代.F-22A集雷达,红外,光学隐身,超声速巡航,大载弹量,远航程,高机动性,空战和轰炸性能于一身.美国驻亚太地区的空军主力战机,最迟在2010年前将全面换装F-22A. 2.3.5智能化未来高技术战场将主要使用计算机和无人驾驶的飞机,火炮,坦克,导弹等智能武器,各种智能弹药和智能机器人.无人作战飞机,无人作战潜航器,无人作战车辆等无人作战平台和攻击型微型机器人,传感器微型机器人等,具有智能化优势以及全方位,全天候作战能力,生存能力,较低作战费用和绝对服从命令的优势.无人机编队可像杀人蜂那样蜂拥至敌阵地上空发射导弹,像螃蟹一样的机器人会爬到敌指挥作战控制中心,突然实施硬摧毁.采用先进的纳米技术研制出的超微型机器人像蚂蚁般大小, 能飞,能爬,能潜水,具有很强的破坏能力.到2l世纪中叶,与蝴蝶,蜻蜓,苍蝇,蝗虫等昆虫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可能会大批问世.智能武器的微型化将引发起一场军事革命.一支由快速,隐身,无人驾驶的攻击/侦察飞机组成的,可自主实施战斗的机队,可以摧毁敌人的防空系统和弹道导弹发射车或移动指挥控制平台等快速移动目标.美空军正在致力于发展大型无人驾驶战斗机,使其具有更大的武器装载能力,能够打击飞航导弹2008年第10期更多随时出现的移动目标.2.4核生化大规模杀伤武器正从威慑转入实用传统核武器已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制造了大量百万吨级当量的核弹.如今美国面临完全不同的任务,那就是试图用小威力核弹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清除诸如生化武器工厂等敌方的战略设施. 核大国正在研制新型核武器,期望打破纯威慑的局限,实现由纯威慑向实战威慑的转化.美国未来将主要部署四种新型核弹,包括中子炸弹,掩体炸弹(增强型核钻地弹),小型核战场武器以及旨在把炭疽杆菌或神经毒气烧成灰的”战剂失效武器”.爆炸当量根据需要可以调节,成为新核弹最突出的特点.核炮弹是美军小型战术核武器中最普遍的一种,主要有W33,W48,W54,W75,W79和W79改进型等型号.引人注目的是W54核炮弹的外形与橄榄球相似,可通过迫击炮发射.美国共装备3500多门能发射核炮弹的火炮,约配备5000发核炮弹. 核地雷也是美陆军常备的小型战术核武器,其中特种核地雷爆炸威力为10t一1000tTNT当量,由特种部队潜入敌后埋设.美海军的战术核武器主要包括核导弹,核鱼雷,核航弹,核深水炸弹等.比如1枚万吨TNT当量的核深水炸弹在水下爆炸,可将飞航导弹2008年第l0期1000m内的潜艇击沉或造成严重毁坏.美军大约有320枚装备W80核弹头的战斧巡航导弹,分别储存于美海军的6个核武库中.用精确制导技术和可控当量技术改造这些小型核武器,使其在未来实战中发挥效用.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美军已经配备一系列生化武器防护装备.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已经装备了对抗芥子气和沙林等化学武器的新装备,可以实现即时报警,士兵在毒剂逼近之前,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防护措施. 2.5攻防对抗更加激烈未来战争中的攻防对抗将更全面,快速,激烈,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攻防对抗将在全时空,全层次(战略,战术,战役),全频谱,全体系,全网络,全过程中不间断地,无缝隙地迅速展开.新的因素在不断涌现,不确定因素和未知变数在增多, 更增加了预测未来战场的难度和复杂性,但导弹,空间,信息,网络等攻防对抗,肯定将上升到新的高度.3结束语在人类战争史中,制陆权,制海权和制空权曾经成为一段时期的制胜权.在信息化时代,战争的制胜权不再是单维的线性延伸.未来战争将成为体系对体系,网络对网络的全维对抗.仅仅拥有单维优势已不足以克敌制胜,真正的制胜权在于集网络优势,太空优势,信息优势于一身的制全维权.全维优势是陆,海,空,天,信息,网络及心理等优势有效融合的结果.现代战争大都是中小国家与超级大国为首的多国联盟之间的战争,未来大国之间或大国集团之间的战争,战场将更广阔,对抗更激烈,作战理论和模式更创新.先发制人,快速决战的战略将占取先机,天战,海战,空战,陆战,信息战,网络战,心理战等全维联合作战和体系对抗将快速展开.密切跟踪国外军事变革和武器装备发展动向,动态地准确地预测未来战争的战场环境, 并快速做出相应的周密对策和应战准备,高效地发展和集成各方面的力量,是一项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大事.参考文献[1]薛国安.美国四种理论”打赢”四场战争.北京青年报,2007—09.19[2]黄书科.从速度,精度和跨度看信息化战争.现代防御技术, 2007(2):7一l0[3]张艳茹,王秀春.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战及启示.现代雷达, 2004(5):1~4[4]马占魁,李万顺.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军信息化发展趋势.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4(3):58~6】33?。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
战争时期,由于电子对抗手段的大量应用,电磁环境呈 复杂多变的状态,各种电子对抗行动,都要通过电磁环境为 媒介来实施和达成,必然促使电磁环境更加复杂。
(三)信本上是建立在电磁活动之上的,电磁空 间是信息活动的主体空间,电磁活动是信息活动的主体表现 形式,当今社会和军队的信息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加剧了战场 电磁环境复杂化。
(二)战场建设
平时,就应根据武器装备电磁辐射的特征与地形条件, 合理配置电磁资源,使其工作方向、使用时机、频谱分配及 辐射源组网等,依次有序地展开,提高己方电子防御能力。 同时,持续更新战场电磁环境资料,不间断地监测战场范围 内电磁信号变化,经过反复验证,发现对方电磁活动的使用 特征与变化规律,判明利弊,发掘高价值情报。此外,还应 加强辐射源阵地的反侦察和抗摧毁建设,尤其是电子伪装、 电子诱饵以及严格的电磁管控。
二、战场电磁环境的形成
(一)电磁应用活动是电磁环境形成的基础 电磁应用活动是以电磁波辐射接收为基础的各类使用电
磁波的军用、民用活动,以及科学实验与研究行为。 无线电波主要用于通信,是人类电磁应用活动最早涉足
的领域。1904年日俄战争双方都使用了无线电。 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电
(二)影响作战指挥的稳定性
在掌握战场态势的基础上,在高度灵活、机动的作战行 动过程中,各种作战平台之间,以及作战平台与指挥机构之 间都需要依靠无线电通信来传输情报数据、作战指令与协同 信息。作战力量体系的指挥控制脉络是由短波、超短波组网 通信、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散射通信组成的。在复杂战场 电磁环境影响干扰下,这些通信系统必然在传递数据中断、 差错率提高、协同效率下降三个方面严重影响着指挥控制活 动的稳定性。
(三)影响作战行动的实效性
现代化的战争背景下,武器装备和作战行动既依赖于电 磁信号,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复杂电磁环境的影响。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

(二)影响作战指挥的稳定性 在掌握战场态势的基础上,在高度灵活、机动的作战行 动过程中,各种作战平台之间,以及作战平台与指挥机构之 间都需要依靠无线电通信来传输情报数据、作战指令与协同 信息。作战力量体系的指挥控制脉络是由短波、超短波组网 通信、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散射通信组成的。在复杂战场 电磁环境影响干扰下,这些通信系统必然在传递数据中断、 差错率提高、协同效率下降三个方面严重影响着指挥控制活 动的稳定性。
三、战场电磁环境对作战指挥的影响
(一)影响战场感知的真实性 雷达探测、光电探测和电子侦察是现代战争中人们感知 战场目标的三种基本电磁手段,它们也构成了军用感知探测 的主体。观测与感知战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从复杂的电磁环 境中筛选出有用的电磁信号的过程。一旦由于己方管控措施 不力,或者敌方电子干扰强烈,引起战场电磁环境混乱不堪 的现象,则将极有可能陷入传感器迷茫、战场感知失真的被 动境地,进而全面影响着各级指挥员和作战人员判断决策的 准确性。
(三)军事训练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军事训练,一般应形成三层训练体系 。第一层以高仿真技术,模拟逼真的战场电磁环境,形成模 拟化专业训练中心,满足专业兵种的基础训练与合同战术训 练需求,提高战术训练的适应能力。第二层是借助分布交互 式仿真技术,把分散的软硬件设备及参训者联起来,构建网 络化作战实验室,使作战指挥控制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第三 层以训练基地为依托,在近似未来战场的地理空间,建立专 业化模拟部队与研究机构,形成稳定的组合式电磁环境训练 模式,以基地化实兵实装联合训练,逼真地反映电子对抗与 电磁环境,全面提升联合作战行动对电磁环境的适应能力。
未来联合作战战场环境
——战场电磁环境
一、战场电磁环境的定义
战场电磁环境是指一定的战场空间内对作战有影响的电 磁活动和现象的总和,即在一定的战场空间内, 由空域、时 域、频域、能量上分布的数量繁多、样式复杂、密集重叠、 形态交迭的电磁信号构成的电磁环境。和战场其它诸多环境 相比,电磁环境是战场环境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战场电 磁环境不仅是战场上通信、雷达、计算机、光电设备的信号 环境,而且也是电子对抗的信号环境。由于电子信息化设备 的普及和使用,现代战场上电磁辐射源及电磁信号变得高度 密集,电磁辐射源多样,电磁辐射信号种类繁多,导致电磁 环境趋于复杂。 针对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到今天,信息化依赖于电磁场 的程度也越来越深。所以把握好电磁环境,也就是把握好了 未来的联合作战的第一步。

联合作战_精品文档

联合作战_精品文档

联合作战联合作战是指多个军种、多个国家间协同行动以共同达成军事目标的战术战略行动。

在现代战争中,联合作战已成为提升作战效能和战胜敌人的重要手段。

通过整合各种兵种和兵种间的优势,联合作战可以弥补各种单一兵种的不足,以更加高效和全面的方式展开作战,发挥集体智慧和合力,提高作战效能。

联合作战是现代战争中的一种必要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战争形态的变化,单一兵种独自进行作战已经不能满足战争胜利的要求。

作战环境的复杂性和敌人的变幻莫测性使得只依靠某一兵种进行作战难以取得胜利。

而通过联合作战,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兵种的优势,形成相互补充、协同作战的力量。

联合作战能够发挥多个军种的优势。

不同兵种有着各自独特的能力和战斗方式,在联合作战中能够发挥各自的长处。

例如,陆军可以提供火力支援和控制地面战场,海军可以提供海上封锁和登陆支援,空军可以提供空中侦察和空中打击能力。

多个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可以互相补充,形成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联合作战还可以增强作战的战略灵活性。

通过整合不同兵种和不同部队的力量,可以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战场环境和敌对方的战术决策。

在战场上,敌对方可能会采取各种隐蔽伪装手段,通过联合作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情报、侦察和侦察手段,及时获取并分析敌人的动态,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联合作战还可以提高作战效能。

通过充分利用不同兵种的特长,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兵种的作战能力,提高作战力量的整体效能。

兵种间的信息共享和指挥配合可以更好地协调作战行动,提高打击力度和减少损失。

同时,联合作战还可以大幅度降低战斗任务的完成时间,提高作战效率。

然而,实施联合作战并非易事。

不同军种和国家间存在着不同的作战标准、作战文化和作战理念,不同兵种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良好的沟通和协商。

此外,联合作战还需要充分考虑各军种装备和武器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以确保各元素之间的顺利配合。

为了实施有效的联合作战,需要进行充分的训练和演练。

军队需要进行联合作战演习,模拟实际战场环境,在实际操作中摸索协同作战的默契和配合。

【7A版】《战场环境概论》论文

【7A版】《战场环境概论》论文

《战场空间环境概论》课程论文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二○一三年十一月传统战场因素——地理环境对作战的影响摘要: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孙子.地形篇第十》一般来讲,参战时参谋部在制定战略、战役计划和临战时,都会充分注意和考虑地理地形的,尤其现代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整个作战环境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涉及陆海空天电等,但往往高科技又受制于气象、海洋水文、地理地形的影响,所以重视和研究传统战场因素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军事地理;战场环境;决策;如今,信息化条件下,战场环境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是高度综合的,陆海空天战场环境形成一个高度复杂紧密的有机整体,所以21世纪以来各国军事研究以及指挥人才培养大都瞄准复杂环境下的联合作战模式,却往往忽略了在电磁环境对抗失败后的通信致盲时间段作战的研究。

传统的战场环境,主要指作战地区的地理地貌和气象水文,以及相对简单的社会条件和军事条件。

我们要适当调整完全依赖电磁通信和空天对抗的作战模式,自觉改变习惯于利用高级科学技术辅助决策,更准确、快速地根据地理地形、水文气象作出正确的决策。

本文从地理地形、气象以及海洋三个主要的传统战场环境结合战例分析,努力发掘一些当我军在对抗美军失利时如何减少损失或反败为胜的理论依据。

1气象战场环境1.1气象战场环境的概念气象是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气温、湿度、风力等)以及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现象(风、云、雨、雾等)的总称。

气象学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层内各层大气运动的规律、对流层内发生的天气现象和地面上的旱涝冷暖的分布等。

气象学涉及的问题很多,在气象学上用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差异很大,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气象学有很多分支,例如天气学和气象学等。

天气是指某区域内每一段时间内各种大气现象的综合,通常用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以及发生在大气中的云、雨、雷电、雾等现象描述。

而某地区的气候是指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大气综合,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也包括某些年份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战场环境概论论文

战场环境概论论文

战场环境概论论文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从科索沃战争中浅谈战场环境对联合作战的影响从古至今,战场环境一直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虽然是独立于交战双方并且与交战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无关的客观存在,但只要运用得当,它也可以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战局。

诸葛亮“巧借东风”,助周瑜火烧赤壁;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一二九师充分利用平型关的有利地形,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阻止以色列的坦克进攻。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战争逐渐演变为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化战场环境下,以信息为主导的战争。

网络与数据链系统,使信息多路分发和平行共享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军联合。

作战力量趋向体系化网络化,强调各种力量要素的有机结合和一体化使用。

现代战场是陆、海、空、天、信息、网络和心理七维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其特点可概括为战场信息透明、体系和网络对抗、战场多维、快速精确、战场纵深不断扩展、战争时间大大缩短、消耗巨大和不断创新。

新军事变革加快了向信息化战场的转化,未来的战争将是战场信息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战场空间全球化、一体化,并向太空和网络空间拓展;武器装备信息化、精确化、高速化、智能化、隐身化、束能化。

因此,许多人认为现代战争乃至以后的战争受传统环境尤其是气象环境的影响将越来越小,甚至没有影响,网络电磁环境跃升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因素。

可果真如此么?下面,我就以科索沃战争为例,分析一下传统环境对现代战争尤其是对联合作战的影响。

科索沃战争于1999年3月24日爆发,6月10日结束,是一场主要由空中力量进行的高强度局部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北约依靠绝对的空中力量和技术优势,对南斯拉夫联盟实施了长达78天的空中打击。

北约共投入作战飞机1000多架,投掷各种炸弹20000多吨,发射巡航导弹2000多枚,战争造成1800多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百万人沦为难民,给南联盟造成经济损失达6000多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复杂电磁环境分析【关键词】电磁环境武器装备指挥体系作战效能后勤保障【引言】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战场环境是敌对双方作战的共同基础,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虽然是独立于交战双方并与交战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无关的客观存在,但只要运用得当,它就可以发挥巨大的能量。

历史上既有郑成功利用大海的潮汐规律在台湾成功登陆的经典战例,也有忽必烈两次派舰队东征日本都因为遭遇台风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

核、化学武器的出现,尤其是信息技术广泛的运用于现代武器装备系统,使得武器装备更加信息化、精确化、高速化、智能化、隐身化、束能化,战争形态也由机械化逐步转向信息化、联合化。

战场环境由平面式转向由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战场纵深不断扩展,战争时间大大缩短,战场空间全球化、一体化,并不断向外太空和网络扩展。

随着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电磁空间成为夺取现代战争主动权的关键,电磁环境成为战场环境新的构成要素。

它预示着战场空间不再限于由平面向立体,而且发展为从单维到多维、从有形到无形。

无疑电磁环境已经成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因素。

此处,我就电磁环境对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

【正文】一、电磁环境的概述㈠、电磁环境的组成及产生原因电磁环境由空间、时间和频谱三要素组成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电磁感应,干扰现象。

在现代多维一体信息化战争中,构成复杂电磁环境的主要因素由敌我双方的电子对抗,各种武器装备所释放的电磁波,民用电磁设备的辐射以及自然界产生的电磁现象和中立方电磁辐射源发出的电磁波。

再加上高能微波武器等定向能武器和电磁脉冲弹及超带宽、强电磁辐射干扰机的出现,使战场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

1、人工电磁辐射指由于人类对电磁频谱或电子设备的利用而产生的各种电磁活动,这是影响导弹安全的主要电磁辐射源。

包括附带电磁辐射、应用电磁辐射、恶意电磁辐射(指主要用于军事目的的电磁辐射,如电磁武器等)等。

2、自然电磁辐射指自然界产生的、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电磁活动。

包括太阳及星际活动产生的电磁辐射、地球和大气层的电磁场、雷电产生的电磁辐射以及静电电磁辐射等。

(二)、电磁环境的特征1、广泛性在空天战场环境中,交战双方为消弱对方电子战能力、降低或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同时保障己方设备效能的正常发挥,将会采取各种措施,在空天战场展开争夺电磁频谱主导权的斗争,对象涉及无线电通信、雷达、制导、导航、对抗和电信、广播、电视等各种电子设备,范围编辑整个电磁频谱空间。

2、密集性在一定的空域、时域、频域上,军地大量电子设备同时集中使用,电磁波十分密集,工作频率非常集中,导致作战区域内的电磁环境十分复杂。

据相关资料统计,在1000km2的范围内,每个频段的发射源数目分别为:0—500MHz范围内485个,8—40GHz范围内40—50个,500—2000MHz范围内6个,一个航母战斗群至少装备由200部不同类型的雷达。

3、动态性在信息化战场上,交战双方为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和作战指挥的不间断,必将不断使用新体制雷达、电台和新的通信频率,致使战场电磁频谱环境随双方在电磁频谱领域斗争态势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时而持续连贯,时而集中突发。

4、对抗性在未来战争中,为准确掌握敌方的作战行动,交战双方将加强对电子设备的侦察监视,并对指挥、通信、雷达等系统实施软硬打击,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压制与反压制、摧毁与反摧毁的斗争将十分激烈,电子信息系统将工作在激烈对抗的电磁环境中。

5、可控性虽然任何一个战场所处的电磁环境构成复杂,但在要统筹好电磁频谱的使用,实施科学、规范、严格管理,就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自扰,能够对复杂电磁环境实施有效控制。

6、相对性复杂电磁环境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电磁频谱管控能力及电子设备抗干扰能力强的一方而言,这种复杂性也许并不存在,但对于管控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较弱的一方,可能稍有情况就变得十分复杂。

二、电磁环境对联合作战的影响电磁波是联系陆海空天各个战场的信息纽带,在作战过程中,雷达探测、光电探测和电子侦察等电子信息系统,无不依靠电磁活动来实现其功能。

指挥员对战场的感知,实质上是从复杂的电磁活动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电磁信号,然后加以判断。

(一)、复杂电磁环境对武器装备性能的影响信息化战争是在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中进行的,战场的电磁环境效应作用于武器装备系统,会影响以电磁波为工作媒介的电子装备的作战效能,决定着战场的生存能力。

一般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电磁辐射的强度和密集度,诸如背景噪声的强与弱、频谱占用度的大与小以及辐射源的多与少。

从作用机理上看,复杂的电磁环境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影响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1、热效应静电放电和高功率电磁脉冲产生的热效应一般是在纳秒或微秒量级完成的,是一种绝热过程。

这种效应可作为点火源和引爆源,瞬时引起易燃、易爆气体燃烧爆炸;也可以使武器装备中的微电子器件、电磁敏感电路过热,造成局部热损伤,导致电路性能失效。

2、射频干扰和“浪涌”效应电磁辐射引起的射频干扰,可对信息化设备造成电噪声、电磁干扰,使其产生误动作或功能失效。

强电磁脉冲及其“浪涌”效应,还会对武器装备造成硬损伤。

3、强电场效应电磁辐射源形成的强电场不仅可以致使武器装备的电路失效,而且还可能对武器装备的自检仪器和敏感器件的工作可靠性造成影响。

4、磁效应电磁脉冲引起的强电流可以产生强磁场,使电磁能量直接耦合到武器系统内部,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二)、复杂电磁环境对指挥控制效能的影响复杂电磁环境作为信息化战场的标志性特征,将充满未来战场的各个角落,这将使作战的难度与复杂性随之陡增,指挥控制的效率也受到影响。

因为各种作战平台之间都需要通过电磁环境传递数据、指令。

比如,美军1个师就有2300多部电台,如此多的通信系统应用于相对有限的战场空间内,使得通信频段的战场环境日益复杂化。

因此,无线电通信在参与形成战场电磁环境的同时也将受到电磁环境的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指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表现在:1、使传递数据的连续性受到影响现代条件下作战,战场通信通常为传统的短波、超短波组网通信,这种数据传输的方式很容易受到电磁环境的影响。

当受到来自敌方或我方的电磁环境干扰时,容易出现数据中断的情况。

2、传递数据的正确性受到影响无线电通信活动受战场电磁环境的影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并不能完全中断通信联系,但常常带来另一个问题:误码率的增加,进而造成传递信息的失真。

未来作战中,一旦敌方使用虚假的信息来“顶替”传输中的“误码”,将导致决策者对战场情况的误判,进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整个作战的进程。

3、使协同的效率受到影响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行动需要参战一方的各种力量能够协调一致的行动,其关键就是数据链的高效动作,如在LINK16数据链的支持下的防空预警系统,可将预警机、侦察卫星所获取的情报实时传输到地面指挥所、空军基地、海军舰艇、作战飞机等各个作战单位或武器平台,但作战行动同步协调能力完全建立在数据链的无线电通信基础之上,一旦其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则整体的协同作战能力将面临崩溃。

(三)、复杂电磁环境对作战效能发挥的影响随着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信息化作战平台将被投入战场。

一方面,信息化战场上各种作战平台通过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形成了一体化的作战体系,其整体作战能力将得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信息化作战平台在其作战过程中离不开复杂的电磁环境,并在作战地理空间范围内和频谱范围内受到电磁环境的多重影响,如,以空中预警机为核心的空中作战体系,使用预警飞机的机载预警雷达担负整个战场空间的警戒引导任务,并具有将地面雷达的情报数据融合功能。

其情报融合与发放的重要途径就是数据链系统,该系统将作战区域的各种作战平台,如战斗机、军舰、地空导弹阵地等联成一体,使之共享战场态势图像;各作战平台也通过这个数据链将自己的GPS导航定位信息和敌我识别信息,以及自身雷达系统的目标探测情报信息转发回去,与其它作战平台共享,以此实现了武器平台在链路中运行,作战行动同步的目标。

然而,机载预警雷达、数据链、敌我识别器、GPS导航,这些信息系统的电磁活动无时不受到电磁环境的影响,任何一个系统的工作效能受到影响,必将影响到整体作战效能的形成与发挥,这些影响往往也制约了作战效果的达成。

英阿马岛战争中,由于英军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的整体作战效能已经严重依赖于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活动,而其自身电磁兼容问题没有有效解决,电磁环境的影响没能消除,结果造成其防空体系的失效,在战争中被“飞鱼”导弹击沉。

(四)、复杂电磁环境对作战保障的影响与机械化条件下的战场保障相比,复杂电磁环境使得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保障工作更加艰巨、更加复杂。

1、电子器材与技术保障更加复杂对于电子信息系统而言,具有种类繁多、型号各异、分布散乱、需求多样的特点。

因此,在进行电子器材与技术保障时,不仅需要准备大量高技术电子器材和专业人员,同时还需要使用各种简便器材,以满足制造烟幕、角反射体等电子伪装与消极干扰行动需要,这都为战场准备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2、情报保障难度加大侦察情报保障的及时与否对作战行动的成败至关重要。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受电磁干扰的影响,要获取基础性和预警性情报,还要获取部队行动的态势情报将变得十分困难。

战场范围内各种电磁活动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对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将产生严重影响,情报保障的及时性、准确性很难保证,对指挥决策和作战行动将产生许多迷雾和阻力。

同时,掌握有关电磁活动的规律,为各种作战行动提供支持也将十分困难。

因为各种电磁活动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为了获取战场电磁环境的全面情报,必须在时间上保持连续监测的同时,还要严密监视全频段电磁活动情况。

这些,无疑增加了有关电磁环境情报保障的困难。

三、应对复杂电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一)、采取有效电磁防护措施,切实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一切作战行动的最终目标在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在大功率、高密度的电磁环境下,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作战人员的安全,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空天战场上“藏得严,防得住”的需要。

(二)、提高设备电磁兼容性能,增强战场适应能力首先,严格电磁安全防护标准、搞好电磁设备的功能融合,提升空天战场适应能力。

其次,改善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提升防自扰能力。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参战部队电子装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如果电磁兼容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势必相互影响和互相干扰,使自己陷于“电磁陷阱”之中。

再次,增强设备的电磁防护性能,提升抗干扰能力。

(三)、加强战场电磁资源管控,营造有利电磁环境战场电磁资源控制作为掌控空间电磁火力的主要手段,对于实时调整电磁波在空域、频域、时域和能域中的分布,努力营造和维持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战场电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