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逍遥的庄子及其思想
《庄子·逍遥游》中的人生哲学思考
![《庄子·逍遥游》中的人生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ee21434f90f76c661371afb.png)
《庄子·逍遥游》中的人生哲学思考庄子,生活在战国中叶。
此时,诸侯割据,战乱四起,生于乱世的庄子看透了人民命运的凄惨、看透了暴君的杀戮、也看透了战争的血腥与暴力。
庄子大彻大悟,生命在这个动乱的时代犹如鸿毛一般,只有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才是人生真谛。
(一)道与人生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是由“道”派生出来的。
道这个哲学范畴的提出最早源于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开篇就提到了“道”,可见“道”在老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由此便开创了道家学说。
庄子继老子之后,对道家学说进行了极大的弘扬与发展,在《庄子》一书中,“道”字出现320余次。
作为哲学范畴,道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根所在,是万事万物的源头;另一方面,道更象征着一种自然无为的境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认为这个物质世界最初源自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道”。
在老子看来,人活在世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应做到“抱朴守真”,坚守住生命的淳朴,如果人沉溺于世俗的功名利禄之中,那么与“道”就渐行渐远了。
老子有“抱朴守真”。
庄子有他的“保身全生”。
怎样才能“保身全生”呢?在庄子看来,就应那些顺天地、忘物我而获得绝对自由的得道的人一样,做到“无功”、“无名”与“无己”。
“无功”、“无名”,指不求有功有名。
相对于“宾”这个“主”来,“名”只是“实”即名声是实体所派生之物。
道德之所以沦丧,是由于追求好的名声所致,因而名声也就成了人们互相倾轧的祸根。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胠箧》)。
庄子认为大盗的产生源自圣人的标榜,圣人把万事万物都分出了好坏。
有孝、就对应着出现了不孝;有忠,就就会有不忠;所以庄子认为圣人才是社会争端的源头,没有了圣人,太平盛世就出现了。
所以,对富贵、功名与利禄等物欲应持自然无为的态度,适可而止,绝不宜过分追求。
如果不加节制,任其膨胀横流,就会为其所役使,势必伤身残性,甚至丧失生命。
浅谈《庄子》的“逍遥”之道研究
![浅谈《庄子》的“逍遥”之道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4c62b1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0.png)
《庄子》的“逍遥”之道研究《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逍遥”之道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逍遥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哲学思想,涉及到人的自由、幸福、道德等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逍遥的概念、意义、特点及其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提高人们对逍遥思想的认识水平。
一、逍遥的概念及其意义逍遥,指的是心灵和身体都处于自由自在的状态,追求自身的愉悦和快乐。
在《庄子》中,逍遥被视为一种解脱,是指通过精神的超越和反思达到对世界的超脱。
具体而言,逍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常规的束缚,摆脱一切无谓的苦恼和烦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宽容。
而逍遥所表现出的特质,也主要是指人在内心有着自我满足的快乐感、自在的状态和愉悦的情感体验等。
那么,逍遥的意义在哪里呢?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人性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是道家强调的“不出昼夜,长而自用”的真正境界。
逍遥之道不仅是一种解脱和超越,同时也是一种修行和自我发展,它有助于人们培养自己的人格和精神修养,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完善,以此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价值。
逍遥之道也是一种宽容和智慧的表现,注重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警示人们切勿陷入一定的主观迷误,让自己深陷于愤怒、烦躁和愉悦等情绪中,而是要保持一种冷静、平和和客观的态度,处理一切事情。
二、逍遥的特点逍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无为而治。
道家的逍遥之道强调无为而治,讲求尽力而为,尽人事,听天命,反对过度干涉和控制。
逍遥之道认为,只有在“无为而治”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2.强调自由自在。
逍遥主张摒除一切无意义的束缚和限制,让人们心灵和身体都处于自由自在的状态中。
因此,逍遥之道崇尚“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无所不为而有为”的境界,认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和完善。
3.注重内在的修炼。
逍遥的内涵并不在于追求物质和外在的优越,而是强调内心的修炼和自我完善。
浅谈逍遥游内涵及启示
![浅谈逍遥游内涵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b412117f90f76c660371a7d.png)
试论庄子逍遥游的内涵及其启示摘要:《逍遥游》是《庄子》一书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目,为庄子思想纲领之篇,是庄子哲学思想的灵魂,集中表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逍遥的人生境界。
庄子在《逍遥游》中抒发了对自由的炽热渴望,他追求的自由不仅是精神上的自由,还是不断超越的自由,是在“厚积”过后达到大境界的“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的精神特质和哲学思想对现实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本文以庄子内篇课堂学习为基础,浅谈个人对庄子《逍遥游》内涵的理解以及从中收获的启示。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自由,现实意义正文一.何谓“逍遥游”许多人将逍遥游理解为纯粹的自由自在、肆意洒脱、甚至是不近人世的无为,但这是对庄子思想理解的极大谬误。
随心所欲、无所事事而产生的空虚的“自由”只是懒汉的温床,这样的思想行为是人格精神的退化,是社会发展的阻碍,怎能屹立于中华文化之林,几千年来被人传唱不息呢?从庄子着重刻画的大鹏形象来看,肆意翱翔,自由自在只是表象而已,实质在于它有实力飞的更高、更远,有居高临下、俯瞰众生的超高能力,这种超能力怎能仅仅通过简单的无所事事来获得呢?水之积不厚无法负大舟,风之积不厚无法负大翼,无三月之聚粮无以适千里——不断的积累是实现逍遥游的先决条件。
怒而飞起,击水三千里方能获得展翅翱翔的动力——适时地爆发是实现逍遥游的必要因素。
而三月聚粮与六月之行是对其意志力的极大考验——顽强的精神品质是实现逍遥游的内在要求。
对南冥的向往是其前进的动力——对光明与美好的追求是实现逍遥游的精神支柱。
若没有上述因素作为基础,自由便成了空虚,逍遥便成了懒散。
真正的逍遥是内心境界的逍遥,是超越了世俗的浮躁而获得精神愉悦的逍遥,是摆脱重重枷锁而冲向美好希望的逍遥,是在灵魂深处消除杂念而忘乎其所依的逍遥,是智者的逍遥,是在无为中有为者的逍遥,是为理想奋斗而不失其本心者的逍遥。
所以,逍遥游是建立在厚积之上的,通过对自身的不断超越、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达到大境界、大志向的潇洒、自在。
试论庄子“逍遥游”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庄子“逍遥游”的内涵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11dfe9283d049649b665826.png)
试论庄子“逍遥游”的内涵及其启示摘要:本文先总述逍遥游所体现的庄子所追求的大自由,然后通过对“逍遥”、“游”的阐述来表明对逍遥游的内涵的理解,即是一种建立在厚积功夫基础上的高远逍遥、无己无待、乘正御变游无穷的真正自由。
之后阐述庄子“逍遥游”思想中积极的部分对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人生思想的启示以及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启示,即我们要开阔视野,充分张扬个性,培养不为物累、真正自由的人格。
以逍遥姿态、理性的意识去思考问题,以独立的心态寻求创新与进步。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人生观;内涵;启示正文:一逍遥游的内涵通过阅读《庄子》, 我们很容易了解到,“逍遥游”思想是庄子哲学的中心内容。
要想了解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我们就要认真研读《庄子内篇》,特别是《逍遥游》一篇。
《逍遥游》集中表达了庄子的人生志向。
庄子一生真本领、大追求,尽在“逍遥游”三字。
说到庄子的逍遥游的内涵,我认为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
陈怡老师在《庄子内篇·精读》一书中说到:他(庄子)的大追求就是用大智慧通过大功夫争取大自由,追求建立在厚积功夫基础上的高远逍遥、无己无待、乘正御变游无穷的真正自由。
也就是说,只有符合大道的无待者才能达到真正高远的大自由,即逍遥游。
我认为“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
“游”并不是指形体之游,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游,是形体上的束缚被消解后的自然的游。
让我们先来看看“逍遥”。
很多学者认为,庄子追求的逍遥游只是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我认为,庄子追求的真正自由绝对不只是精神上的自由,而是一种相对的、不断超越的自由。
我们心里不禁问到大鹏自由吗?实际上,在《逍遥游》一篇中,庄子对大鹏是肯定的态度,在庄子看来,大鹏是自由的,但是是一种有限制的自由,依旧需要借助自然的力量。
庄子是借大鹏绝云气的极限性翱翔,隐喻他所追求的人的最高的自由和超越的境界。
庄子逍遥游思想解读
![庄子逍遥游思想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6fa2e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b.png)
庄子逍遥游思想解读庄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其中,《庄子·逍遥游》一篇,从多个方面解读了庄子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与人生态度。
本文将对《庄子·逍遥游》进行思想解读,从庄子的人生观、自由观、虚无观等方面进行阐述。
庄子的人生观体现在其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上。
逍遥游一词,意指放松自我,活得自在舒适。
庄子认为人生本没有固定的意义,而是各自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所处的环境去创造意义。
他以身体的自由为基础,认为人应该像鱼游于水中、鸟飞于天空般尽情畅快地生活。
庄子以游为喻,强调人应该摆脱世俗的束缚,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内心的所向。
这种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也是庄子的人生观的重要体现。
庄子的自由观则表现在他对于社会规范与价值观的审视上。
他认为人为了追求自由,不能受到外界的拘束,也不应被既定的传统和规范所束缚。
他以大树为喻,认为大树虽粗犷有力,但在风雨中却易折断。
而草本虽柔弱,却能随风自由舞动。
庄子以此来比喻人的自由之道,认为人应该像草一样不受拘束,自由自在地生长。
他反对各种规矩制度对人的约束,主张人应该按照自己内心的本真追求自由,这也是庄子自由观在逍遥游中的显著特点。
庄子的虚无观主要体现在对于名利功业的质疑上。
他认为人们在一味追求名利功业的过程中,会陷入无尽的烦恼与纷扰之中,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他以大鹏鸟为喻,形容那些追求名利权势的人“苦于求水而得河,苦于求鱼而得鳖,苦于求鳖而得蛇,苦于求蛇而得龙”。
这种质疑名利追求的态度,体现了庄子虚无观的思想内涵。
他认为人应该超越对于外在物质、地位的追逐,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安宁和自由。
只有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与逍遥。
综上所述,《庄子·逍遥游》一篇通过对于逍遥游的描述,展示了庄子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与人生态度。
他的人生观强调人应该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限于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束缚;自由观则强调个体的自由追求,摆脱传统的限制;虚无观则质疑了对于名利功业的追求,主张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逍遥游》思想
![《逍遥游》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578460ade80d4d8d15a4f34.png)
浅谈庄子的“逍遥游”思想“逍遥游”可以说是《庄子》一书的总纲,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庄子,作为一个伟大的先哲,他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为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庄子的哲学中,“逍遥游”是其一生宝贵思想的至高境界。
“逍遥游”作为一种大智慧,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而且是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庄子有机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指引着人们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时刻保持逍遥自在。
“逍遥游”听起来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洒脱境界,往往是一般人对于庄子最深刻的印象。
说到“逍遥游”的人生智慧,我们要先来说一下庄子的传世名篇《逍遥游》。
这篇作品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代表了庄子一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最能表现他的人生态度和处事风格。
“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追求绝对自由地翱翔于精神世界。
庄子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表达其寄托和深远意义,在深入浅出的论述中,阐述深奥的“逍遥游”思想。
通过对《逍遥游》这篇作品的学习,让我们更好地体悟到了“逍遥游”思想。
庄子借《逍遥游》为人们开辟了一个自由广阔的天地,不仅表现出他的洒脱,同时也寄予了他对社会人生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对历史和现实未来的思考,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的总纲,是庄子对人生的理想的追求,对精神自由地向往,是精神从主观形体和客观现实环境中的提炼。
在现实生活无限的苦痛与凄楚中,就要不懈地追求个体生命的超脱卓然,拥有自由快乐的处世心态,徜徉无限和谐的广博的精神世界。
同时,还要不断地认清自我,在积极追求人生自我的过程中,逍遥自在,神游物外,从而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要想逍遥而游,绝不能止步不前,绝不能局限于对眼前的一切感到满足、自我陶醉,而应该不断向前,即使面对困难,面的挫折,也要永远保持一颗自由快乐的心,这样就不会自怨自艾,才能获得强大的力量,才不会自乱阵脚,才有勇气向前奋进,绝不退缩,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追求自己的理想。
庄子是一个愤世嫉俗的,非常有个性的人。
庄子“逍遥”思想研究
![庄子“逍遥”思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2c3350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7.png)
庄子“逍遥”思想研究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之一。
他的“逍遥”思想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引起了广泛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通过阐述庄子的“逍遥”思想的内涵、特点和实现方式,进一步探究这一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一、庄子“逍遥”思想的内涵和特点“逍遥”是庄子哲学思想中极具特色和内涵的一个概念,其含义不仅仅是指人对物质财富和地位的追求或者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在庄子看来,“逍遥”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自由和完美状态,是一个人的人间境遇中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
庄子的“逍遥”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和特点:1、超越人性的自由和完美庄子认为,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一种微观和宏观的和谐,每个人都应该超越纷扰的人间和世俗的束缚,追求人性中自由和完美的境界。
对于庄子而言,自由并不是指人的无所束缚或放任自己,而是指一个人超越人性的束缚和限制,走向生命本质的境界。
这种自由,不是人为的,而是与天地自然相通的。
2、对人性本质的认知和理解庄子的“逍遥”思想基于对人性本质的认知和理解。
庄子认为,人的存在依附于天地之间的制衡和协调,人应该秉持“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天地之间的和谐和平衡。
这种和谐,不仅仅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还包含了对于生命本质的理解和领悟。
庄子认为,生命本质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绝对存在,而人只有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逍遥。
3、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庄子的“逍遥”思想追求的是一个人生活的本真、意义和价值。
庄子认为,人的生存离不开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和把握,而这种价值的实现必须追求超越自我、超越世俗的自由。
人应该通过对生命本质的掌握,最终实现自我解放和完美。
这种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更是庄子“逍遥”思想的基石。
4、哲学上的反思和探讨庄子的“逍遥”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哲学上的反思和探讨。
对于庄子来说,哲学不只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生存方式和境界。
庄子认为,获得逍遥的境界需要哲学的、精神的、知性的把握,追求超越人性的自在,透过哲学的深思和反思,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完美。
庄子的逍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庄子的逍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481b1c7f18583d048645989.png)
庄子的逍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庄子的逍遥思想是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他的人生哲学的主要特色和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
庄子逍遥游思想表达了他对人格独立的追求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庄子的逍遥思想对我们现代人实现个体独立和自我超越、摆脱名利和营造万物和谐的逍遥境界都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庄子;逍遥思想;现实意义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尤以逍遥思想最为典型。
他的“逍遥”是指闲放不拘、怡适自得,旨在倡导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
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完全的逍遥思想并不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但它更多的是给我们一种生命的启示,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它有益的面使之转化为我们今天的正确的生活态度。
、庄子的逍遥思想的内容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自己奇特的想象,将人生理想驰骋于辽阔的宇宙,用文字寄寓他对自由精神的无限向往。
庄子的逍遥是要达到彻底的解放而不受任何束缚,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他的思想,即追求个性自由、养成“三无”人格以摆脱功名利禄和“逍遥”中的和谐。
(一)追求个性自由。
有学者认为《庄子》的中心思想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即“自由”种精神和心灵的自由。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当时新旧秩序新旧观念急剧更替,人们对功名利禄权势进行争夺,导致人世间无穷无尽的罪恶与痛苦,因此他极力追求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自由的发挥,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的自由境界,就要做到心灵上的自由,并通过不断提高心灵上的修养来真正实现这种自由,达到种修养至德的境界。
正如《逍遥游》中所描绘的一样,庄子希望自己能象鲲一样畅游于天地,转化为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不局限于眼前,追求更广阔的空间,追求个性自由发挥,彰显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和自我。
(二)养成“三无”人格,摆脱功名利禄。
庄子在《逍遥游》曾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己就是超越自我、物我两忘;“无功”就是不讲功名利禄,不味的追求外物,不觉得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 “无名”就是忘记荣辱,褒贬由人。
赏析《逍遥游》
![赏析《逍遥游》](https://img.taocdn.com/s3/m/c2124d6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5.png)
赏析《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道家哲学的经典文献。
在赏析《逍遥游》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主题思想:《逍遥游》主要探讨了道家哲学中的自由、无为和顺应自然的思想。
庄子认为,只有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通过对鲲鹏展翅高飞的描绘,庄子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2. 寓言故事:《逍遥游》采用了大量寓言故事,如鲲鹏展翅、蜩与学鸠、朝菌不知晦朔等。
这些寓言故事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刻,有助于传达庄子的哲学思想。
3. 文学风格:《逍遥游》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文字,展现了庄子独特的文学风格。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寓言,使得文章充满了神秘色彩和哲学韵味。
4. 道家哲学:《逍遥游》是道家哲学的经典文献,它强调了道家的无为、顺应自然和自由等思想。
通过对鲲鹏展翅高飞的描绘,庄子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5. 影响:《逍遥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一。
后世很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启发,将其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同时,《逍遥游》也对中国哲学、文化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91bb7f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9.png)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庄子的思想主张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的自由境界——真逍遥。
他认为,人生并非追逐权势、财富和名声的过程,而是要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这种自由境界可以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深刻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思想提醒了现代大学生重要的价值取向。
在当今社会,很多大学生追求的是金钱、权力和地位,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才华出众、成功出人头地。
庄子认为这些追求只会让人们的心灵被世俗束缚,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
相反,应当追求心灵的自由,这是一个更加持久和宝贵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们应该重拾内心的纯真和快乐,不受现实条件的限制,追求真实的自我,摆脱物质追求的困扰。
庄子的真逍遥思想教导了当代大学生应对困境的心态。
现代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困扰,他们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
在这个时候,庄子的思想给予了他们一种正确的心态。
庄子认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变和不确定的,我们不能控制一切,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当遇到挫折和困境时,大学生们应该学会释放自己,接受生活的变化,并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力量。
只有放下,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快乐。
庄子的真逍遥思想呼吁当代大学生关注内心的成长。
如今,大学生们常常忙于追逐物质的满足和社会的认同,而忽视了内心的成长和修养。
庄子认为,人的内心是一个有无限潜能的世界,它可以超越现实的局限,实现真正的逍遥和自由。
大学生们应该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世界,培养自己的精神力量。
通过思考、修身养性、探索智慧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维、情感和人格素养。
庄子的真逍遥思想也提醒当代大学生要关注自然界的和谐。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与自然世界的联系,将自己与自然对立起来。
庄子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皆有用,每一样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大学生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反思自己对自然界的过度侵占和破坏,思考如何与自然界建立起更加和谐的联系。
庄 子逍遥自由思想在个人修养中的阐释
![庄 子逍遥自由思想在个人修养中的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a6c9e67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c.png)
庄子逍遥自由思想在个人修养中的阐释《庄子逍遥自由思想在个人修养中的阐释》在浩渺的中国古代哲学星空中,庄子的思想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其逍遥自由的理念,对于个人修养的塑造具有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庄子所倡导的逍遥自由,并非是一种随心所欲、毫无约束的放纵,而是一种超越世俗观念和物质束缚的精神境界。
在这个快节奏、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禄所驱使,忙碌奔波却迷失了自我。
庄子的逍遥自由思想,恰如一阵清风,唤醒我们重新审视内心的真正需求。
逍遥自由意味着摆脱功名利禄的诱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将功成名就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为了追求这些外在的荣耀,不惜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快乐。
然而,庄子告诉我们,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它们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就如同那些在官场中争斗的人们,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内心疲惫不堪。
相反,当我们放下对功名利禄的执着,才能回归内心的平静,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逍遥自由还体现在对生死的坦然态度上。
生死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大事,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和焦虑。
庄子却认为,生死是自然的循环,就像春夏秋冬的更替一样平常。
他用“鼓盆而歌”的故事,表达了对生死的豁达。
当我们能够以这样的心态看待生死,便能珍惜当下的每一刻,不再为生命的短暂而烦恼,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度过有限的人生。
在个人修养中,要达到庄子所主张的逍遥自由,需要培养一颗宽容的心。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和与他人的冲突。
如果我们总是心怀怨恨,耿耿于怀,那么内心将永远被痛苦所占据。
庄子教导我们要学会宽容和包容,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的过错。
就像大海容纳百川一样,拥有广阔的胸怀,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解脱。
庄子的逍遥自由思想也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
现代社会中,人类常常试图征服自然,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生态环境。
然而,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最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的节奏和规律。
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读庄子《逍遥游》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a78292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5.png)
读庄子《逍遥游》有感读庄子《逍遥游》有感1《庄子》是道教的一部名著,《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
逍遥,顾名思义,是指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
庄子应该是想人们通过这种逍遥的思想,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地。
开篇先用鲲鹏来写,写他们的自由自在的境界。
然后用一个事实,“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说明了厚积薄发的重要性。
最后庄子以“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句结尾,体现了“逍遥”的道理。
世人往往一味的追求欲念而迷失本性,这就是“观浊水而迷于清渊。
”当然欲念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满足总是有限的,这样通常会导致悲惨的后果。
但这个观点,现代人却很难接受,因为现代人往往沉湎物欲,然后深深陷入物欲的沼泽。
那么,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人们每天行事匆匆,却好像都是在徘徊,找不到尽头。
生活工作方面的压力使人们无所适从。
总是抱怨太苦太累,从来不想去放松一下,逍遥一下,就这样让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悲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却日渐增加。
于是大好生活就在叹息中悄然流逝。
人们总是不愿意忘记该忘的烦恼,没有人正真试过把自己放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尽情地去放松,尽情地去享受人生的快乐。
其实,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将自己故意压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
因此,人生应当多一点逍遥,让自己生活在一个快乐的世界中。
在庄子的人生哲学中,“顺物”与“游心”是相互依托的。
这种轻视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在当今,仍有学习的价值。
读庄子《逍遥游》有感2他负手而立,已是知天命之年,容貌虽有些衰老,却并非一派衰败。
颌下蓄两三长须,长发作髻,已见稀疏银丝。
双目炯炯,依稀见得眉目舒朗,似是远望天边。
一身灰黄长衫,清风盈袖,袍子猎猎作响。
宛若无拘无束之游龙,逍遥洒脱于天地之间。
远方像是有一只极大的鱼儿,迷迷瞪瞪看不清晰,在湖海里翻腾上下,吞吐山河;忽而幻化作同等巨大的鸟儿,翅膀巨大,好像一挥舞就可使天地异位。
他揉揉眼睛,定了定神又继续看,却找不到它的踪影了。
老者扯开嘴角笑了笑,眉间的皱纹舒展开来,双目又带上流溢的光彩。
庄子之《逍遥游》鉴赏与思辨
![庄子之《逍遥游》鉴赏与思辨](https://img.taocdn.com/s3/m/f1cd5c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4.png)
庄子之《逍遥游》鉴赏与思辨序言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一个伟大而独特的思想家。
他的著作《庄子》对于后世的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庄子以《逍遥游》为代表的篇章是他思想的精华,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对庄子的《逍遥游》进行鉴赏与思辨,探讨其思想内涵、艺术特色以及对人生的启示。
1. 引言《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一篇篇章,旨在描述人类如何追求自由和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篇篇章结构独特,语言诗意,充满了哲学的智慧和审美的特色。
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庄子寻找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给予人们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启示。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庄子的《逍遥游》的世界,一同探索其中的奥秘。
2. 逍遥游的思想内涵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的行为来表达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见解。
他认为人类应该追求心灵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境界,而不是被物质的欲望所束缚。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自由与无忧无虑庄子认为,人应该放弃对于物质和外界环境的执着追求,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和无忧无虑。
他说:“世人皆以为我好,是以谅我有好。
我独异于人也哉?我好心善寡欲,人谅之以为好,岂特尔哉?”庄子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人性的看法,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不是追逐外界的名利和财富。
2.2 真实与虚幻庄子在《逍遥游》中经常使用自然景物和虚幻的形象来表达人生中真实与虚幻的关系。
他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则万世不竭。
”他通过这个形象比喻人们不应该追求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应该接受变化和虚幻的世界。
只有在对于虚幻的世界有所认识和接受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和无忧无虑。
2.3 自然与人心的关系庄子认为,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他说:“盘石之间或有丹者,车行之间或有佞者。
”庄子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应该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从自然中获取智慧和启示。
只有与自然相互交融,才能够达到逍遥自在的境界。
庄子逍遥的名词解释
![庄子逍遥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c8dbd0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4.png)
庄子逍遥的名词解释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又称庄子逍遥,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的主要著作为《庄子》,是一部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作。
他以其独特的思想和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而著称。
本文将对庄子的逍遥进行名词解释。
一、什么是逍遥?逍遥,是庄子道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来源于《庄子》一书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北冥有鱼。
寓言讲述了一条鱼在北冥大海中自由畅游的快乐。
庄子将这种自由自在的状态比喻为逍遥。
逍遥即无拘无束,心如止水,无欲无求,融入宇宙的自然规律中。
二、逍遥的境界庄子在《逍遥游》一篇中进一步阐述了逍遥的境界。
他认为逍遥的境界不仅是身体的自由,更是心灵的解脱。
在庄子的眼中,人类的苦恼来源于对外在世界的执着和欲望,而逍遥的境界则是摆脱这种束缚,超越尘世的境地。
逍遥的境界是清醒、平静和超然的,不受世俗的喜怒哀乐所干扰。
三、逍遥的实现途径庄子认为逍遥的实现途径在于追求道。
道是宇宙的规律,是超越个体的普遍法则。
庄子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相信自然的无穷智慧,通过修身养性、净化心灵,达到彻悟于道的境界。
通过修炼自己的身心,人们能够从欲望的困扰中解脱出来,达到逍遥的境地。
四、逍遥的内涵逍遥并不是一种放纵自我的状态,而是一种自律和自得其乐的境界。
庄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修炼自己的道德品质、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提升自己的修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逍遥。
逍遥的内涵还包括对内在平衡的追求,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五、逍遥的价值庄子认为逍遥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它能够让人们超脱物欲的羁绊,摆脱尘世的烦恼。
逍遥的境界能让人们看透虚妄的现象,洞悉事物的本质。
在逍遥的境界中,人们能够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逍遥有助于人们找到内心的坚守和尊严,并引领人们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与价值。
综上所述,庄子逍遥是一种超越尘世束缚的境地,一种追求内心自在与宁静的生活方式。
它通过修炼自己的身心,顺应自然的规律,实现心灵的解脱和超然的境地。
庄子逍遥哲学探讨
![庄子逍遥哲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7654d0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9.png)
庄子逍遥哲学探讨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以“逍遥”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心灵自由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逍遥哲学,包括其思想核心、逍遥的含义以及对人生的启示。
一、庄子的逍遥思想核心庄子的逍遥思想核心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另一个是心灵自由的追求。
1. 人与自然的和谐:庄子认为,人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其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们应该追求与自然相融合的状态,摆脱功利与压力的困扰,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2. 心灵自由的追求:庄子提倡人们解放内心,追求“逍遥”的境界。
他认为人们应该超越一切的束缚,包括社会的规范和期望,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宽广。
只有摆脱了功利的追求,人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自在和逍遥。
二、逍遥的含义逍遥在庄子的哲学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它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尘嚣的境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 心境自由:逍遥意味着摆脱烦恼和困扰,心境宁静自在。
人们应该以宽广的心胸对待一切变故,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苦难时也能泰然处之,坦然接受。
2. 自然追求:逍遥也意味着追求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们应该顺应天道,放眼大千世界,超越生活的琐碎和困扰,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3. 自我的超越:逍遥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它也涵盖了对于自我的超越。
人们应该超越自我利益的追求,关注他人,去感悟他人的痛苦与乐趣,以一颗平等和关怀的心对待他人。
三、庄子逍遥哲学对人生的启示庄子逍遥哲学对人生有着深远的启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1. 返璞归真:庄子的逍遥哲学呼吁人们回归真实的本性,摆脱社会的束缚和压力,返璞归真。
只有返璞归真,回归到最本真的自己,才能获得内心的真正满足和和谐。
2. 心灵自由:逍遥哲学教导人们追求心灵的自由,超越功利,超越物欲的追求。
只有内心自由,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与逍遥。
3. 平和宽容:庄子逍遥哲学强调了平和的态度和对他人的关怀。
逍遥游心得体会(精品5篇)
![逍遥游心得体会(精品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dcf4c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b.png)
逍遥游心得体会(精品5篇)逍遥游心得体会篇1《逍遥游》是庄子所写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它表达了庄子的无为、无拘、自由的哲学思想,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阅读《逍遥游》,让我对自由、无为、自然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我认识到自由的重要性。
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描述大鹏的飞翔和列子的自由飞行,表达了人的精神自由和身体自由的追求。
精神自由指的是人的内心不受世俗束缚,能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身体自由则是指人能够自由行动,不受限制。
在我的理解中,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己的自由,同时也尊重他人的自由。
其次,我体会到无为的价值。
在《逍遥游》中,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反对过度欲望和过分追求。
无为并不是不做事,而是不做过度的事,不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和名利。
在我的理解中,无为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过度欲望和过分追求,从而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提倡无为的思想,减少过度的欲望和追求,追求真正的自由和自由精神。
最后,我感受到自然的亲近。
在《逍遥游》中,庄子主张回归自然,反对过度人工化和商业化。
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它提供了我们的生活所需,同时也是我们精神寄托。
在我的理解中,自然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同时也享受自然的美好。
总之,阅读《逍遥游》让我对自由、无为、自然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己的自由,同时也提倡无为的思想,保护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
逍遥游心得体会篇2《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它强调个体的精神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以下是我对《逍遥游》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分享。
1.个体精神自由:庄子的逍遥游哲学主张超越现实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这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现代人的心理状态下,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渴望不受束缚,这是《逍遥游》给我的最大感受。
2.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庄子的逍遥游哲学还强调了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解析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e9dad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8.png)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体系中最为著名的部分就是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对于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探索和表达,它包含了对自由、无拘无束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本文将对庄子的逍遥游思想进行解析,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一、逍遥游的概念逍遥游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的《逍遥游》篇中,它是庄子对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的表达。
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境地,摆脱对外界事物的依赖和束缚,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升华。
逍遥游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心境和境界。
二、逍遥游的内涵1. 自由超越逍遥游的核心是自由超越,即超越世俗的束缚和限制,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升华。
庄子认为,人应该超越功利、名利等世俗的追求,摆脱对外在事物的依赖,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只有当人们不再被外在的因素所困扰,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2. 自然合一逍遥游还包含了自然合一的思想,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庄子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相融合,而不是与之对抗。
只有当人们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逍遥。
3. 心境转化逍遥游也强调了心境的转化。
庄子认为,人应该通过调整自己的内心,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升华。
在逍遥游的境界中,人们能够超越一切烦恼和困扰,达到心境的平和和宁静。
三、逍遥游的意义1. 追求内心的自由逍遥游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和束缚,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内心追求。
逍遥游提醒人们要摆脱这些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2. 呼唤人们回归自然逍遥游呼唤人们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了自然的重要性,追逐物质的繁华和功利。
逍遥游提醒人们要重新认识和尊重自然,与之和谐相处,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逍遥。
3. 提倡心灵的升华逍遥游强调了心灵的升华和境界的提升。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陷入各种烦恼和困扰之中,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711ff3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c.png)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论庄子的游世思想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思想和观点。
其中,游世思想是其一大亮点。
庄子认为人应该像游鱼游水般自然,不受外界的干扰,随遇而安。
这种游世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游世思想是一种超越现实生活的境界。
他认为,人们在世间活动和处事之时,应该放下功名利禄的束缚,摆脱社会压力,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他把这种境界比作“逍遥游”,主张人们应当像游鱼一样自由自在地畅游大海,摆脱世俗之累。
这种游世境界不同于肤浅的逍遥主义,而是通过超越世俗的追求,体验和理解生命的真谛。
在庄子看来,达到游世的境界需要超脱名利、权势和金钱的追逐。
只有舍弃欲望和纷扰,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他用极富启发性的寓言故事表达了这一思想。
例如,他讲述了一个名为“桃花源”的故事,故事中的人们远离尘嚣,过着宁静简朴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有摆脱外界干扰,追求内心真实的欢乐和幸福,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除了舍弃欲望和纷扰,庄子还主张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在。
他认为,人们应该多与自然亲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只有在与自然的联系中,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他用“鹤发童颜”来形容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表示其心态年轻,毫无压力和负担。
庄子通过自然的比喻,告诉人们要敦促保持一颗宁静平和的心态,随遇而安。
庄子的游世思想对于现代人们的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如今,人们面临着繁忙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和各种压力。
庄子的游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困扰。
首先,我们应该舍弃功名利禄的追求,不被物质的诱惑所束缚。
庄子认为人们往往因为名利的追求而感到烦恼和困扰,只有舍弃这些外在的欲望,才能体验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其次,我们应该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在。
庄子告诉我们,与自然亲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接触大自然,避开喧嚣的都市,保持一颗内心宁静的态度,从而减轻内心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逍遥的庄子及其思想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哲学家,字子休,宋国蒙邑人,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为《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的思想是起源于老子的,“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是他的主张。
与孟子同一个时代的庄子,其文学成就一点也不低于孟子,在《庄子》中,他飘逸的文风,恢宏且华丽的笔法,都让人叹为观止,眼花缭乱。
如果说要论想象力的话,庄子可以说胜过了千千万万的名家。
《逍遥游》就是一篇十分典型的文章。
《逍遥游》与《秋水》都是庄子的经典之作,从中可以看出庄子的编造力之强大,寓言故事在其中大量使用,比如井底之蛙,河伯的望洋兴叹等等,令读者心驰神往,意乱神迷,陶醉其中。
庄子的语言是十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他在《逍遥游》中说道:“鹏之徙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由此可见一斑,极尽语言之修饰与华美,丰富而又形象。
在秋水中也谈到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这样来把“秋水时至”的盛况描绘的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庄子的品性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
楚国请他去做丞相,他却宁愿想泥淖里的乌龟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见庄子渴望的是自由,信奉的是“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以至于梦到自己化为蝴蝶,都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子本人了。
这算是很严重的走火入魔了。
而庄子的这种性格大概是一半天生,一半后天养成的。
但凡人,十之八九还是希望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
古语说的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大概这是庄子的真实写照吧!庄子原乃贵族,本是身世显贵,但在战国时期是贵族没落,士族兴起的时期,庄子无奈,只有归于平民生活,而后接触到了道家老子的思想:无为。
这仿佛是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心灵的寄托据,就如同干柴烈火般撩起了庄子那不羁的灵魂的火花。
从《庄子》中不难看出,庄子追求的是一种绝对的自由,“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状态才是庄子想要的。
“逍遥”二字就饱含了他的那一份殷切希冀。
所以庄子的思想无处不渗透着一种“逍遥”精神,其文风也是飘逸洒脱,造语奇特,创造力和想象力无限。
而《庄子》的思想也应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时处战国,战争频繁,庄子本身的生活也是极其贫苦的,这就说明《庄子》的思想其实并不绝对是超脱物外,也是依据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
庄子思想其实飘逸、逍遥,这直接影响了他的文风。
试想一个思想丰富,天马行空的人,其行文也必然是洒脱自然。
而且庄子的思想中还有一种元素,便是对权贵的藐视与不屑,于是在文章中便采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其中大有讽刺的意味。
庄子的思想虽然在今日看来是比较消极且虚幻的,并不太符合于世事,但其中也有可取之处。
比如“彼其于世,未数数然”这一类修身养性,不争名夺利的思想,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一个充满的功利心的人往往会活得很累,那么何不学学庄子,养好自己的心性,这样便会活的自在许多。
所以《庄子》中多处看到庄子不束缚与名利的事件。
《庄子》的思想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庄子继承老子辨证思想中的相对性加以强调、夸大并绝对化,成为相对主义,最终陷入不可知论,走向了虚无主义。
庄周梦蝶中也极度地表现了他的思想的绝对化,属于不可知论。
有很多地方又表现了他的返璞归真的寓意。
《逍遥游》中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
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这样的散文文风是很夸张而又华美的,让人看了难免会心潮澎湃,而他的言语又十分的新奇,带有一种排山倒海之势,这在《逍遥游》中的另一句“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也表现了他的散文风格是气势恢宏,铺排大气的。
这样想象奇特,意境深远的散文,也当属庄子的专利了。
逍遥游中有一段: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这是表明了庄子思想中的淡泊名利,同时也兼具了讽刺意味,在庄子思想中,这样的人应该便是真君子了。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的状况,体现了其行为细腻,注重人物的刻画描写,生动传神,人物便活了起来了。
里面还提到了斥鷃,蜩,学鸠等鸟,认为自己飞翔的高度就算很遥远了,这未尝不是庄子的一种幽默而又辛辣的讽刺。
庄子本身清高自洁,而又有自己的傲气,所以对权贵不屑,里面的斥鷃就如同那些上位者一般,自以为是,而庄子就像大鹏鸟一样,对此不屑一顾。
庄子散文还有个特色便是“游”。
庄子用"游"来确定这种"至乐至美"的境界,如"以游无穷","游乎四海之外","游无何有之乡","游心于淡"等等。
鹏徙于南冥,列子御风而行,都有一种超越了自我,超越了自我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飘渺神奇的美学品质。
纯然的"游"的境界是超脱物欲与功利的,它不会滞于物,为物所累,为世所累,为名所累,庄子的思想便是这样,所以文章亦飘忽不定,及其游离,天马行空一般的想象。
因此,庄子的思想其实用“逍遥游”三个字都可很好的表现出来,渴望自由逍遥的生活,游与宇宙之间,所以散文中处处都有着一种飘逸的风格,这便是逍遥的庄子,如同蝴蝶般自在,鱼儿般出游从容的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