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的两篇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的三项任务(节选)
16岁到26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人在16岁开始独立,26岁以后就要考虑结婚家庭的问题。这十年是人生最独立的岁月,最没有负担。如何度过这个独立的岁月,这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问题。
进入大学有三项任务:知识、友谊、爱情。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但遇到了就千万别失去。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追求人生最美好的东西,这是年轻人的权利,要大张旗鼓的去做。
再谈谈怎么读书的问题。我认为,好玩是一切研究的真谛,所有的学生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都要有语言的知识基础;中文和外语。哲学和数学对大学生很重要,数学是在训练人的思维,哲学帮助你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专业基础知识方面要读经典著作、要博览群书。最好读原文、原著,反复读,实在读不懂的地方看看注释类的书。北大鼓励学生听讲座,不求其深、开卷有益。文采是熏陶出来的,不是故意培养出来的。
在中国什么人吃得开?我以为,一是家里有背景;二是没道德原则;三是有真本领的人。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你是一个没背景、有良心的人,那只有一条路可走——学习本领吧。沉潜十年,这是我对我的学生的要求,也是我对大家的诚恳希望。不要急于表现自己,要有长远的功利,做十年之后发表自己意见的人。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
钱理群:用最自由的方式享受学习(节选)
钱教授讲到他终生最难忘的三堂课:一是在西南联大时,听刘文典教授在农历十五的晚上,皓月当头,在月光下的在草地上,学生围成一圈,他老人家端坐其间,大讲《月赋》,俨如《世说新语》里的魏晋人物,美妙一绝。二是上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的考试课。蒙教授的考试非常独特。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学生出题考先生,你提问题他就知道你的学识程度怎样,当场断定你本学期的成绩是多少分。有趣的是,他是在川大旁望江楼公园竹林中的茶铺里考试,由学生向老师提问。你问得好,他猛吸一口叶子烟,请你坐下陪他喝茶,然后对你提的问题详加评论;问得不好当场走人。学生是又紧张又感兴趣,思忖cun着自己能不能留下来陪先生喝茶。
这两堂课,绝就绝在他不拘一格、随心所欲,表现的是大学教授的真性情,是一种自由不羁的做学问的方式,蕴含着一种自由不拘的生命存在形态。因此,它给予学生的就不只是知识,更是生命的感染、熏陶。这种生命化教育的背后,是一种生命承担意识,教会他们享受上课、享受学习、享受考试。
把这种意识提升到理论高度的,是聆听林庚先生的最后一堂课。那天上课,他缓缓的朗声说道:“什么是诗?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取发现世界的新的美。”顿时,全场肃然,大家陷入了沉思。先生旁征博引,足足讲了两个小时还意犹未尽,学生们也听得如痴如醉,全然忘记了时间。但刚走下讲台,先生就站不住了,回到家就病倒了。他是拼着生命的全力上完这最后一堂课的,这真是“天鹅的绝唱”。
林先生讲课的关键词是“好奇”和“发现”:首先要保持婴儿那样第一次看世界的好奇心,用初次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你将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大学者大在哪儿?就大在他们始终有赤子般的纯真和无邪,面对世界和社会永远有好奇心与新鲜感,所以他们心里有可以无限扩展的空间,这就是沈从文说的“星斗其文,赤子之心”。
20世纪初,费孝通先生这样评价他的老师潘光旦:“我们这一代人很看重别人怎样看自己,潘先生比我们更深一层,就是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自己上。”这活颇值得琢磨,“看重别人怎样看自己”,在意的是身外的评价、地位,那其实都是虚名;“心思用在自己怎样看自己”,在意的是自己对不对得住自己,是自我生命能不能不断创造与更新,从而获得真价值、真意义。
当代很多大学生的问题,也恰恰在这里:许多人好像很看重自己,其实看重的只是一时之名利,对自己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反而是不关心、不负责任的,因而也就无法享受到人所特有的生命的真正欢乐。“自己对不起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