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漂亮黑板报设计

植树节漂亮黑板报设计
植树节漂亮黑板报设计

植树节漂亮黑板报设计

植树节漂亮黑板报设计

植树节漂亮黑板报设计1

植树节漂亮黑板报设计2

植树节漂亮黑板报设计3

植树节黑板报资料:节日趣闻

几百年前,南斯拉夫就制定了一项法律,规定每对新婚夫妇,必须先种植油橄榄树70株。日本鹿儿岛等一些地区也有新婚夫妇要植

树的规定,树旁立碑写明姓名和婚期,植后50年方能砍伐,届时植

树夫妇可举行结婚50周年庆祝活动。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法令条文规定,第一次结婚要种树2棵,离婚的要种5棵;第二次结婚必须种树3棵,否则不予登记。

添车种树,在日本有一项特殊的规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辆汽车,必须植一棵树。这是因为,每辆汽车每年要排出大量有毒的碳氢化

合物,还要发出噪音,而树木则是天然的“消毒员”和“除音器”,所以必须种树。

添丁种树,在非洲坦桑尼亚的许多地方,有一种“添丁植树”的风俗,即谁家生了孩子,便把胎盘埋在门外的土地里,并在那里种

上一棵树,表示希望孩子像树一样茁壮成长。

家庭树,波兰的一些地方规定:凡是生了小孩子的家庭均要植树

3株,称之为“家庭树”。

树木银行,为了防止建筑工程毁坏树木,日本开办了“树木银行”。凡施工单位,必须把清理场地挖出来的带根树木及时存入

“树木银行”,在工程结束后,该单位必须及时把树木取出来栽上,以保持原有的绿化面积。

求爱树,在德国的波恩市,每年的植树季节,小伙子要送给姑娘一棵精心挑选的白桦树苗,亲手把它栽好,以表达爱慕之情,人们称之为“求爱树”。

【植树节】3月12日植树节主题黑板报

3月12日植树节主题黑板报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通过做制作黑板报可以了解更多植树节的小知识。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推荐植树节黑板报,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我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而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20xx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20xx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20xx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早上,风和日丽,暖风拂面。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有的像在草地上吃草的马儿,有的像在花丛里翩翩起舞的蝴蝶。老师带领我们去山坡上植树。我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到山坡上。

一到山坡上,同学们有的搬树苗,有的拿着锄头挖坑,有的拿着铁锹铲土,还有的拿着水桶到河边打水。他们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满面也顾不上擦。 我和玲玲,班长一组。瞧,班长干得多卖力呀!只见她两脚微微张开,摆成了一个“八”字,双手紧紧扶着小树苗,生怕树苗倒了。玲玲弓着腰,弯着脚,手里拿着小锹,正在一锹一锹地给小树苗填土呢!填呀填,树坑里的土填满了,树苗已经稳稳当当地站住了。班长松开手,先用脚把土踩紧,我再把水慢慢地倒进土里,树苗“喝”饱了水,好像在说:“谢谢你们,我一定会长成苍天大树。为你们遮风挡雨!” 只要我们人人都植棵树,那我们的地球妈妈将变得更加美丽!

植树节的英语手抄报素材.doc

植树节的英语手抄报素材 Planting Trees Day comes on March 12 every year. Do you know what can we do to help on the day? In China, Planting Trees Day is on March 12. This special day began in 1979. On that day, people can plant many trees. And if we plant trees more, we must also take care of the trees by watering them until they grow up to be strong. In different countries, Planting Trees Days are on different days. Like in India, Planting Trees Day is on July 1. Why do the people plant trees? It is very easy. Because they wan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want to earn the money form only cutting down trees. So more and more trees are cut by them. But kind people wan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make the air clean. So they plant trees as many as they can. All these actions show that peopl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We want to make it better, don’t we? So we must plant more tre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o, everyone, if you want to make the air clean, please try your bes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plant more trees.

植树节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

植树节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 植树节,为世界多抹一分绿 阳春三月,草长莺鸣,依稀还记得小时候这个季节,老师常常带着我们到村外的小河国去种树,那时的植树节似乎特别有意思,呵呵,如今长大了却淡忘了植树的乐趣,生活在城市里,快的节奏忘记了儿时的那份乐趣,如今又到植树节,和几个朋友郊外种几棵小树,寻找一份儿时的乐趣与纯真,也为大自然多抹一缕绿色! “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也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五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中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即3月12日。后来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国政府颁布了植树令:以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几年植树式。”民国政府之所以颁布这道令,是因为孙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如果要以一种独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有一种单纯

植树节黑板报资料

植树节黑板报资料 一颗树的生态价值 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 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 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 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 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 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 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植树节由来 近代植树节最早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满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我国植树造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XX年前。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战略任务,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而成为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则始于改革开放之初。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绿化建设。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就曾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我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提议,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决定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崇尚植树造林趣闻佳话 治病种杏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从此,“杏林”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思乡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一年级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一年级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也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植树周活动。如: 中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日本:每年春季开展植树节和绿化周等活动。绿化周包括街道绿化日、宅旁绿化日、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学校绿化日、绿化树木保护日等; 朝鲜:每年3月2日为植树节; 蒙古:每年5月和10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印度:在每年7月第一周开展全国植树节活动; 斯里兰卡:从1977年开始,每年的9月17日为植树节; 泰国:每年的国庆节(12月5日)为植树节; 菲律宾: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植树节; 约旦:1月15日是植树节; 巴勒斯坦:1月6日是植树节;

埃及: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 美国:各州都有植树节,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全国无统一日期; 巴西:每年9月21日为植树节; 墨西哥: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里开展植树节活动; 哥伦比亚:每年10月12日为植树节; 萨尔瓦多:植树节和教师节合在一起,在每年的6月21日举行; 法国:每年3月为法定的绿化月,3月31日为植树日; 英国:每年1月6日至12日为全国植树周; 意大利:每年1月21日为植树节; 保加利亚:每年的4月2日至8日举行传统的森林周活动; 瑞典:每年3月举行森林周活动; 芬兰:6月24日是植树节。 在上述国家中,美国的植树节最早,已有130多年的历史。1872年4月10日,由内布拉斯加州一新闻记者发起美国第一个植树节。当天,内布拉斯加州全境种树超过100万棵。 【植树的好处】 1.树木能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新鲜。一亩树林放出的氧气够65人呼吸一辈子。 2.树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能吸收各种粉尘,一亩树林一年

关于植树节黑板报

关于植树节黑板报 导语:招一抹乡愁,撷一颗相思豆。打开朋友的心房,种植我的思念。浇灌浓情蜜意,施以才华横溢,愿这棵相思树,根深叶茂,青春不老。可以让家乡绿水青山环绕,处处环保。植树节到了,祝福朋友身体健康,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关于植树节黑板报,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植树节黑板报 植树节黑板报

植树节黑板报 植树节的倡议书 亲爱的小朋友们、家长们: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有清爽、新鲜的空气;有了树,才会有高楼、房屋。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即将来临,让我们共同携手,在我们美丽的家园播下绿色的种子。2020年3月9日我园在市森林公园举办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大型亲子植树活动。 在此我们呼吁: 1、多走几步路,不要穿越绿化带,践踏绿地。 2、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每一张纸。 3、爱护每一棵树,劝阻身边不文明行为。 4、关心认养的树,定时浇水。 5、选择一些成活率高的植物养殖,知道部分植物的名字。 6、将自己的家园和班级变成一个绿色家园。 我们倡仪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播种绿色,播撒文明,我们相信有了道德的阳光,绿树才会常青,让我们齐努力让天空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注意事项及安全要求: 1、家长和孩子尽量穿便于爬山宽松的衣裤、运动鞋。 2、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保护好您的孩子的安全,不乱独自走动,和团队同行听从老师的安排。不点明火。 3、身体状况欠佳的老人避免参加。 4、此活动之前,请家长们可以先给孩子们灌输一些相关知识。植树的意义、户外安全小常识。本次活动以体验、交流、环保、团结协作为主题。 5、注意言行文明,爱护公物,不随地乱扔垃圾。 6、班级教师对幼儿进行亲子植树活动安全教育,增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幼儿不拥挤、不追跑、不打闹。 7、需要准备的工具:铁锹,水桶、手套(由于是花椒树苗,有刺,需要家长准备手套)、宝宝们可以带一些迷你的小型工具。

三年级植树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三年级植树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一: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内容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内容 【我国植树节的由来】 为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特定每年的3月12日中国的植树节,鼓励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参与到绿化祖国,改善环境的队伍中来。同学们也要积极投身到植树的活动中,争取每位小朋友每年都能够亲手种一棵树! 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民国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

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植树节标语口号】 如果你在今天植了一棵树,两年后的今天它可实现你一个愿望还按什么按?难道用一只拇指也能植树? 爱林、造林,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植树节快乐!植树节,给地球一点色彩,一起动起来哦!植树节,你也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地球长出美丽的头发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让地球变的更年青。 (:三年级植树节手抄报文字内容)大力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

中秋节手抄报一等奖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的月亮——正大光明 每年农 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 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 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 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 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 ,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 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 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 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佳节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 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 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 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 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 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 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习俗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步上青云, 俯瞰长安皇城。在此 1)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 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 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 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 1.中秋节赏桂花————花好月圆2.中秋节的月亮————光明正大3.中秋过了闰八月————团圆过了又团圆 4.中秋的天气————不冷不热5.望江亭上度中秋————近水楼台先得月 6.过了中秋栽早稻————迟了季节八月十五过年 ——差了节气歇后语 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内容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内容 【我国植树节的由来】 为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特定每年的3月12日中国的植树节,鼓励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参与到绿化祖国,改善环境的队伍中来。 同学们也要积极投身到植树的活动中,争取每位小朋友每年都能够亲手种一棵树! 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 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辛亥革命后, 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 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 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民国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 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

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植树节标语口号】 如果你在今天植了一棵树,两年后的今天它可实现你一个愿望还按什么按?难道用一只拇指也能植树? 爱林、造林,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植树节快乐! 植树节,给地球一点色彩,一起动起来哦!植树节,你也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地球长出美丽的头发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让地球变的更年青。 大力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 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爱我长沙山水洲城,维护优良生态环境。 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 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小学生植树节手抄报资料

小学生植树节手抄报资料 一、植树节的由来 “植树节”英文译为:arbor day。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植树节的起源 植树节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植树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并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以后美国各州以至世界各国均有响应。 三、中国的植树节 中国古代虽有劝民植树的说法,但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则是现代的事。1915年7月31日中国政府规定每年农历清明节时为植树节,届时全国各地举行植树典礼,组织造林活动。1928年4月国民党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忌日,将原植树节改在每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届第六次会议于1979年2月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1984年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我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四、植树节对联 治山常留春色; 植树造福后人。 绿化中华大地; 装点祖国江山。

中秋节的手抄报资料,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的手抄报资料,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佳节,每到这一天,就是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日子。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秋节手抄报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一、中秋节来源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

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中秋节古代习俗 1、民间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

植树节黑板报内容

植树节黑板报内容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植树节黑板报资料、内容 植树节的来源: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28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之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 植树节节徽意义 1.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2.“中国植树节”和“”,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3.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转载自苗苗黑板报,请保留此标记。) 植树节诗歌两篇 ■两朵花 两朵花被贴在风里,我被 贴在谁的耳朵上 轱辘、水车、大房子在风里旋转 似阿花的帽沿、许多放着光的水粒子

中秋节手抄报设计图

中秋节手抄报设计图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设计图,内容如下:中秋节手抄报设计图一 中秋节手抄报设计图二 中秋节手抄报设计图三 1.在这个中秋之夜,我们的家庭是最温馨的,月亮也在这夜晚,放射出温柔的光芒。 2.在这个夜晚,月亮显得异常明亮,我们,在饭后赏月,看着这月亮,我不禁联想到了嫦娥,她为了自己的丈夫,不惜自己飞向遥远而寒冷的月球,真令人感动啊! 3.在赏月之际,家中的亲人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身在异乡的亲人,而异乡的人也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家中的亲人。因此,中秋节有“团圆节”之称,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4.在尽情赏月之际,家中的亲人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异乡的游子,异乡的游子也总会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其家中的亲人。 5.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塑造了今天的中秋节而又因为

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所以又称为团圆节。 6.我愿随明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浪漫的古老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感受月亮带给我的美。 7.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8.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人皆知的中秋节。大街上,小巷里,都洋溢着欢声的笑语,充满着喜气洋洋。 9.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红红的灯笼,使大街小巷充满着光明。在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一股“红流”向东南西北流去。在大街上,人们提着灯笼,那一个个漂亮的灯笼,代表着人们心中的那份喜悦。不久,天空“开放”了五彩缤纷的鲜花——烟花。夜晚变成了白天,那一支支烟花给夜空披上了一件五颜六色的衣裳,也映衬着寂寞的月光姐姐。走进小巷,家家户户都在那说说笑笑,让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感觉。 10.在那一条条宽阔的大街上,人们正在行走哩!可爱的

中秋电子小报中秋节手抄报大全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 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 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班级: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小朋友们,我们自己可以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月饼哦,下面我就告诉大家怎么做冰皮月饼。 原料: 糯米粉45克、粘米粉35克、澄面(小麦淀粉)20克、牛奶185克、白糖50克、色拉油20ML 、豆沙馅适量、手粉也称糕粉适量(炒熟的糯米粉或者是微波炉高火2分钟)。 做法: 1、原料:糯米粉45克,粘米粉35克,澄面(小麦淀粉)20克,牛奶185克,白糖50克,色拉油20ML ,豆沙馅适量,手粉也称糕粉适量(炒熟的糯米粉或者是微波炉高火2分钟) 2、在盆里倒入牛奶、白糖、色拉油搅拌均匀。 3、倒入糯米粉、粘米粉、澄面。充分搅拌均匀,成为稀面糊。 4、搅拌好的稀面糊静置30分钟,然后入蒸锅,大火蒸15-20分钟即可蒸熟。蒸熟的面糊,用筷子使劲的搅拌至顺滑。然后等待其冷却,就是冰皮了。 5、把冰皮分成40克一个,豆沙馅分成30克一个。在手上拍点糕粉防粘,然后将冰皮放在手心压扁,放上事先揉圆的豆沙球,用冰皮把豆沙包起来。 6、在模具里撒点糕粉,让糕粉均匀粘在模具壁上,然后把多余的糕粉倒出来。这样可以方便脱模。然后把包好的冰皮面团放进模具。用手掌压实了。按压月饼模,月饼就出来了,冰皮月饼就做好了。 7、做好的月饼放进冰箱,冷藏一晚,就可以吃了。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摘抄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摘抄 每一年的植树节日期为阳历的“3月12号”,是一年一度植树造林的好日子,下面来看看由为您收集的植树节资料吧! 植树节来由: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长着一棵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只有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手栽种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成材。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一次演讲中强调:我们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断植树造林,而且要造大规模的森林。此外,他还在许多著作和演讲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亲自植树。 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我国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纪念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植树节节徽: 植树节节徽是寓意概括的标志。 1. 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三至五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2. “中国植树节”和“ 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3. 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植树节标语: 1.要得聚宝盆,荒山变绿林。 2.保树盖荒山,不愁吃和穿。 3.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最新中秋节手抄报素材大全

【篇一】中秋节手抄报素材大全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中秋节的传说: 1、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

植树节黑板报资料及内容

植树节黑板报资料及内容 一、植树节的由来 为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特定每年的3月12日中国的植树节,鼓励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参与到绿化祖国,改善环境的队伍中来。同学们也要积极投身到植树的活动中,争取每位小朋友每年都能够亲手种一棵树! 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XX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民国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

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二、植树节口号 如果你在今天植了一棵树,两年后的今天它可实现你一个愿望还按什么按?难道用一只拇指也能植树? 爱林、造林,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植树节快乐! 植树节,给地球一点色彩,一起动起来哦!植树节,你也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地球长出美丽的头发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

三年级小学生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三年级小学生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篇一】三年级小学生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少数民族如何过中秋: 壮族在八月十五这天,除了要赏月和吃月饼外,一项重要习俗活动就是“闹哥孩”,因为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女性,闹的对象是男性,所以叫“闹哥孩”,其实就是对歌,内容一般不涉及爱情,多是有关史实、社会一类的,尽兴方散。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畲族把这天视为走亲访友的好日子,而陪客唱歌又是畲族的独特习俗。中秋歌节不但要陪客唱,还要集中到县城去对歌。对歌的时候,男女各站一边,女的还特别喜欢挤在一起,不参加唱歌的’妇女,也要和歌者挤在一起,以壮声势。 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到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对歌,未婚青年趁机寻找未来的伴侣。 每到中秋之夜,苗族全家团聚后,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男女青年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吐露爱慕之情。 台湾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丽的民族服

饰,齐聚在日月潭边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戏。 瑶族在中秋之日举行“舞火狗节”,舞火狗意在驱邪避邪。是日,姑娘们叩拜完祖先,然后舞蹈,青年男子则在一旁燃放鞭炮。待姑娘们玩够后,男女开始对歌。按照当地习俗,姑娘必须参加三次以上的舞火狗活动,才能结婚。 虽然各民族的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向往,都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篇二】三年级小学生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的晚上,我们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提着灯笼下楼去玩。我提的是妈妈买的宫廷灯笼,爸爸提的是用柚子皮做的灯笼。 这时候,天色已昏暗,天上还飘着一点零星的毛毛细雨。我们的灯笼在黑暗中像二只忽上忽下的莹火虫。渐渐的,雨没了,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了。很多人都赞美我们的灯笼。爸爸说:“你看,他们是在赞美我的灯笼呢。”为了不让爸爸的柚子灯笼露面。我决定,用我的宫延灯笼挡住爸爸手上的柚子灯笼。为个办法可真有用,我的宫延灯笼是最漂亮的了。 我们走到会所门口,小朋友在玩莹光棒,大哥哥在跳街舞,叔叔阿姨在赏月。我买了几条莹光棒和旋旋姐姐一起玩。我们把五颜六色的莹光棒连成一个大圆圈。把它放在手腕上,手腕转起来,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 多么快乐的中秋夜啊!我真希望下一个中秋夜快点来

小学生植树节手抄报内容

小学生植树节手抄报内容 篇一: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内容?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内容?【我国植树节的由来】?为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特定每年的3月12日中国的植树节,鼓励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参与到绿化祖国,改善环境的队伍中来。同学们也要积极投身到植树的活动中,争取每位小朋友每年都能够亲手种一棵树!?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民国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

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 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植树节标语口号】?如果你在今天植了一棵树,两年后的今天它可实现你一个愿望还按什么按?难道用一只拇指也能植树? 爱林、造林,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植树节快乐!植树节,给地球一点色彩,一起动起来哦!植树节,你也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地球长出美丽的头发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地球变的更年青。?大力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 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爱我长沙山水洲城,维护优良生态环境。 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篇二:关于植树节手抄报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