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对自己: 克己复礼
③评价:
A、有利于抑制暴政,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B、仁爱有等差,这是局限性
问题探究
仁与礼的关系如何?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社会对立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界线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 安定和谐的统治秩序。
“互为表里”
C.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 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③对越南: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
越南儒、释、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国浓 厚得多,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源”。
柏应理与《中国的哲学家孔子》
孔子思想对欧洲启蒙思 想家有哪些启发?
伏尔泰在孔夫子石像下写下了如 下的四行字,以表达他对这位圣 贤的尊敬心情。
阅读下列材料:
(1)春秋时期,出现了“臣杀君、子杀父、少陵长、庶废嫡” 等行为,孔子对此十分愤怒。
——《中国哲学史通览—秦哲学》
(2)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64人跳的舞,天
子专用)于庭”,孔子对此举动极为愤慨,叹曰:“是可忍
孰不可忍也”。
——《论语•季氏》
请回答:
(1)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状况?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教学内容 编订六经
二、孔子的历史活动
(二)古代大教育家
1、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 断教育的局面
2、教学目的: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 成“君子”
3、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 六经(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 五经在我国两千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 学和私学的基本的教材。)
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 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 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 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 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 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 利益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 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孔子的历史活动
(一)开创儒家思想——承礼启仁道中庸
(2)伦理思想——“仁”
①含义:“爱人”
人—人
包括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 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②表现: A、对别人: ①爱亲人②爱他人 B、对统治者: 仁政、德治 C、对自己: 克己复礼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2)伦理思想——“仁”
①含义:“爱人”
人—人
②表现:
A、对别人: ①爱亲人②爱他人
B、对统治者: 仁政、德治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 《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 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经》 《周礼》书影
《诗经》书影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 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这段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品质?
“中庸” 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 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 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 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
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 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
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 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 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
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孔 子创立私学,改变了奴隶主贵族 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私学的形 式,使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 影响而连续发展。
孔子开创的儒学对 周边的亚洲国家产 生了什么影响?
儒学成为亚洲一 些国家传统文化 的组成部分
“韩国释奠大祭” 纪念孔子诞辰
①对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
A.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 民主之路的桥梁
B.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的道德支柱
C.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 D.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
②对韩国: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
A.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每年都举行 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
B.韩国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在20多所 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80%的人信奉儒 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
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③评价: A、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B、强调等级,体现保守性。
材料二: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二中孔子强调了什么伦理思想?
什么是仁?人际关系中如何体现仁?
3、核心内容:礼、仁、中庸
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
什么是礼?如何实现礼?
二、孔子的历史活动
(一)开创儒家思想——承礼启仁道中庸
3、核心内容:礼、仁、中庸
(1)政治思想——“礼” ①含义:“周礼”——指西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 ②礼的实范现方法: 克己复礼
一、孔子生平
自学礼乐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 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 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 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
女病孔,,子无叔子梁说。 纥:又很“娶不吾妾满少,意生 ,也一于贱子是,,又取娶故名颜多伯征能尼在,。鄙又当事称时。孟 叔皮梁”。纥孟已皮66脚岁有,毛颜 征山在东还曲不阜到 城东20南岁)。。公因元父前母5曾51为年生,--子孔-而子--祷生-于于《尼鲁论丘国语山陬,邑·故昌子名平罕丘乡,(》字今
材料一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
材料二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语》
材料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
材料四 苛政猛于虎。
—— 《礼记》
材料五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颜渊》
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仁”的含义。
对别人—— ①爱亲人②爱他人 对统治者——仁政、德治 对自己——克己复礼
2、对世界: 对亚洲甚至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观点争鸣
千变李万贽化:的咸孔以孔子子形之象是康非有为为是:非孔,子故是未托尝古有改是制非的耳祖师爷
优秀教师
公爵王侯 谎言家
改革家 “毒品”贩子
康北熙大:教于万授结丹世:合:师考必论表证武修语出则和中孔天选其丘封实先修之教生课为给身知隆我高道识们2公2,很1,.你7多唐6处厘怎玄世米么宗的,看晋办与升待法球吴之孔星虞为子姚:文?明打宣身倒王高孔相家似店
(2)孔子的态度是什么?他准备怎么做?
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道义
二、孔子的历史活动
(一)开创儒家思想——承礼启仁道中庸
1、背景: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 满着新与旧的矛盾。(政治、经济、阶级)
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的社会道义。
让人通体舒畅; 品万物枯荣; 养浩然正气。 人生充满希望;
孔子究竟有哪些思想?如此风靡世界说明了什么?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 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 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生平
孔子
春秋晚期鲁国人,名丘, 字仲尼。他是中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 始人。被尊称“万世师表”“至 圣”。
人际关系大师 招商财神爷 网络名人 国际孔子文化节:孔子搭台,经济唱戏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 子那里寻找智慧。”
——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 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
孔子智慧有助于解决当 今世界的哪些问题?
和平与发展问题、环境气候 问题、精神信仰危机问题等
总结: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仁礼中庸闪耀着人文光辉超越了时代;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体现教育的平等; 孔子是文化的传承者,编订的六经使中国古典文化绵绵不绝;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开放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孔子是读书人的典范,坚定的信念展现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 孔子的思想泽被东方,融合成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孔子的思想惠及世界,和谐有序的理念凸显儒学的当代价值。
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主线展现了 “乐礼善学,尚中贵和”的儒学精髓 。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礼之用,和为贵”
三千孔门弟子齐诵《论语》
整理编撰“六经” 孔子不仕,退休诗书(图)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三、孔子的评价——儒学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是无冕皇帝”
——英国李约瑟
为什么把孔子像塑造成 帝王的形象?
孔子虽非帝王,但历代 帝王皆以孔子的思想治 国,故敬奉为先帝,特 做帝王像。
帝王形象的孔子像
孔子对中国政治有何 影响?
孔子对中国古代教 育有什么影响?
课前检测
1、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意义? 2、收复台湾的意义? 3、康熙巩固统一措施的历史影响?
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说:一年有四季,
一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 读书也要配合生命和季节的阶段。
那我们应该怎样随着季节而读书?
夏天读庄子, 秋天看老子, 冬天读孟子, 春天读孔子,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 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 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人生难免有些无可奈何的命定条件,但是只要立定 志向就可以从自我认识,走向自我成长的路途,亦即 随着岁月而登上人生的更高境界。
二、孔子的历史活动
(一)开创儒家思想——承礼启仁道中庸
1、背景:
——开办教育
3、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阅读教材P23-24, 归纳他的教育思想包括哪几个方面?
情景探究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教育目标 成人君子
贵 贤族 明子 :弟 颜:回孟懿子、司马牛 贫 善穷 辩卑 :微 端:木赐颜回、闵子骞、子路 家 愚境 笨富 :裕 高:柴子贡、冉有 天 迟资 钝聪 :颖 曾:参颜回、子游、子夏 相 偏对 激愚 :钝 颛:孙师曾参、子路 鲁莽:仲由
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 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 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 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一、孔子生平
自学礼乐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问题探究
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为什么他的 主张却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自谓“六 十而耳顺”。 60岁的孔子过郑国到陈国,在 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 寻找, 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 狗”。孔子欣孔然子笑周曰游:列“国然,哉推,行然儒哉家!学”说
孔子的德治礼治主张不能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
一、孔子生平
自学礼乐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如何协调仁与礼的关系呢?
(3)哲学思想——“中庸”(协调礼和仁关系的方法)
①含义: 凡事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 分”。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
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
②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问题探究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它 是不讲原则吗?是墙头草两边倒吗?
1、背景: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 满着新与旧的矛盾。(政治、经济、阶级)
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的社会道义。
3、核心内容:礼、仁、中庸 (1)政治思想——“礼”
(2)伦理思想——“仁”
(3)哲学思想——“中庸”
1、孔子的政治思想在当时实现了没有? 2、孔子想了什么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 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 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 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 甚至在全国也如此。” ——[法]安田朴:《中国文化 西 传欧洲史》
三、孔子的评价——儒学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 (1)奠定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2)成为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奠定古代教育传统 (3)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