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论文
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范文
![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2f0c5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3.png)
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范文《中国近现代纲要》是一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课程,这门课程就是要通过教师对近现代阶段中,我国所经历的一系列历史经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范文篇一《浅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摘要:纵观国内外社会风云,那展用先辈们鲜血染红的“五四”运动大旗,现在急需我们高高举起!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所开创的中国革命事业现在需要我们青年用热血去继承!冲锋陷阵,前仆后继!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人民的呼唤!“五四”让历史和现实证明:我们青年的血是一腔革命的热血!关键词: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五四精神一、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向了新的阶段五四运动表现出的反帝彻底性,是以前历次斗争所不具备的。
在此以前,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过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这些斗争要么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要么缺乏必要的反帝斗争的策略,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盲目排外。
五四时期,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中国人一度对帝国主义抱有的幻想破灭了。
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彻底反封建性,首先体现在将斗争目标指向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北洋军阀政府,指向那些出卖民族利益的卖国贼。
广大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及部分资产阶级,联合行动,不畏反动政府的威胁和镇压,表现了一种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决心。
其次还表现在对封建主义的猛烈抨击和对民主科学精神的追求上。
在封建主义根深蒂固的国度里,能够以无畏的革命气概,大声呼喊“民主、自由、平等”的口号,真是破天荒的壮举。
二、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人类思想的每一次解放,必然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568d5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1.png)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论文纵观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是在革命与近代化两种话语模式中展开。
各个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规定其研究方式,左右其话语权。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论文范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论文全文如下: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可以说,这段历史既是中华民族的受侵略和压迫的屈辱史,又是华夏大地的劳动人民通过智慧与勤劳摆脱压迫,走向光明的探索史。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尽显衰相,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鸦片战争前夕,鸦片在中国从贵族之间的炫耀的奢侈品变为普通百姓用来解脱贫穷与饥饿的工具时。
就注定造成贫穷与诱惑的恶性循环。
而曾想借此缓解财政危机的清政府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弊病,却没有像其他国家抵制鸦片那样和平介入,而是直接武力封锁烟局,这直接加快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当清朝落后的战斗器械面对列强的洋枪洋炮时,结局就注定是失败。
清廷震惊,天朝形象随之垮台。
之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随着外国资本注意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然,中国人民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中国这么一步步的沦陷,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英法要求按照合约内容修约时,清政府再次显示出封建国家的局限性。
不仅未予以许可,还无缘无故的对外国船队进行袭击。
这一不仅认真考虑的决定的直接后果就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不仅差点遭遇灭国危险,还导致圆明园这一人类文明的结晶遭到无情的焚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文物外流。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a37c2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d.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使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范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篇1:《勿忘国耻--南京大屠杀》摘要:近日,对钓鱼岛归属问题的争议使得本来就紧张的中日关系更加白热化。
追根究底,历史问题才是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死穴,而在所有历史问题中,最敏感、最富有争议的就是南京大屠杀。
关键词: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杀人比赛,残暴兽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普遍被现在的物欲横流的生活蒙蔽,渐渐淡化了对国民过去所遭受的不齿的回忆。
但是,那些沉痛的记忆是永不能被磨灭的。
在中国,南京大屠杀往往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关注点;;。
而在日本,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存在着广泛不同的情绪及观点,尤其是日本部分极右份子,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被夸大、甚至是凭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认为否认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修正主义、否认主义的表现。
南京大屠杀70周年,日本也没有忘记这一天。
数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也在各地举行,但是性质却大不相同,有的主张反省历史,有的则是否认历史。
日本出版了大量的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书籍,有的主张反思日本的战争责任,有的则是赤裸裸地否定日本的战争罪行。
右翼学者阿罗健一出版《再验证,南京发生了什么》,书中说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战时宣传”,虚构了“南京大屠杀”,中国从80年代开始接着大为宣传“南京大屠杀”。
日本在东京审判以后20年,没有人提过“南京大屠杀”。
由于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意见着广泛的分歧,因此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是中日外交及人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当时,日军经过数月连续作战,几乎没有后勤支持。
日军军官称:“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3cd82d5901020206409c0a.png)
南开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伯苓班)考试试卷 [开卷,考查]学院:化学学院专业:化学(伯苓班)学号:1311219 姓名:孙明康分数:请谈谈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收获体会,可结合对课上所讲某段历史时期、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看法来谈(2500-3000字)(5号字A4纸双面打印)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爱国运动,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步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不仅从一个没有主权,没有话语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并且飞速发展的世界强国,并且经历了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的脱胎换骨的进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就沿着时间线把这段历史跌宕起伏地讲了出来。
然而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显然不只是要讲述这段历史的艰难险巇,还在于要告诉我们历史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重要的历史问题。
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的真相,正确地认识历史,还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历史的发展阐明社会的进程,进而给我们个人的努力和发展指明方向。
在四个伯苓班开设这种“专题讲座”的形式,通过不同研究领域的老师们各自的讲解,更容易把历史的细节讲清楚,也更容易讲得具有说服力。
而本学期在各位任课老师的指导下,我也学会了不少分析以及评判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能力。
老师们的观点和论述,对我的影响看起来虽然很微不足道,但是却是十分深远的。
下面我就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这一部分着手,简要阐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给我的历史观带来了什么样的新观点和新思路。
困难重重的革命道路1927年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的革命道路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内有国民党政府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外有帝国主义愈加强烈的侵略以及对国民党的操控利用。
国民党在帝国主义的操控下大批捕杀共产党人。
这样艰难的时期,是否应该坚持革命,以及怎样继续革命是每一个共产党人面临的严峻的问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3000字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140a63c80eb6294dc886c47.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3000字篇一:中国近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习中国近代史,所学何用?当然要祭奠那些无辜丧命于外敌枪炮下的万千同胞,要追忆三元里人民的拼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要缅怀“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
然而,最重要的意义是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振奋自强,做好今天的事,写好中国的未来史。
中国近代史以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发端,意义不寻常。
如果说此前的中国仍沉湎于“威加四方、万邦慑服”的天朝大国的幻境之中,那么此后的中国则被列强的铁甲舰拖进了世界舞台之中。
不可能有与世隔绝的安宁,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除被迫一战,别无选择。
此后,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压迫与反压迫、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绵延不绝。
18世纪,工业革命过后的英国在与闭关锁国的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时,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人向中国销售鸦片。
林则徐禁烟之后,英国政府以此为由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在于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由封闭到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
但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中国最大的后果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be9758168884868762d6cc.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论文题目:反思近代中国人们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学生姓名:何孟凡学号:12514010所在院系:医药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所在年级:2012级任课老师:李忠萍完成时间:2012、11、12反思近代中国人们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内容提要:鸦片战争无情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让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日益受到人们的反抗!面对严重的国家危机,从平民到有为青年甚至是政府大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探索!但是,古老的国家并未因此而有所改变!侵略依旧进行,百姓的生活仍是水深火热!我们不得不对此有所反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我们当代社会的一些变革,以及我们个人在处理事情上提供借鉴之处!关键词:农民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教训经验一、一炮轰开了国门,惊醒了熟睡的雄狮!古代中国的文明,让世界人所敬仰,也让中国人感到骄傲!也许正是这种敬仰让西方人不断的追逐更远的目标,让他们变得更强。
而这种与生俱来的自豪让我们的王朝统治者沉浸在满足中而不能突破!于是在历史变迁中世界的格局正悄然的改变着!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在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当工业文明来到大清王朝时,人们只是将他当做玩具一般,也许谁也没有想到这些东西会给这个王朝带来的灾难!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的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鸦片战争使得封建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地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转变。
面对英国的长炮洋枪,清政府表现软出弱无力,事实上清政府的反抗也是无力的!日益腐朽的制度,封建王朝在西方工业文明的面前显得无力!在抵抗英国的入侵中,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在抵抗英国的鸦片走私中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
【精品作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精品作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2abe47f46527d3240ce0fc.png)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篇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 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xxxxxxxxxxxxx
中国近代史现代化艰难曲折的原因探析
摘 要: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性的潮流,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组成部分,中国
关键词:合作、分裂、民族利益、阶级利益。
一、 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条件
(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背景
1. 北洋军阀腐朽的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极其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中国大地并没有像资产阶级革命派预想的一样实行民主和共和。相反,新旧利益的交织,新旧势力的冲突,使得满目创痍的中国大地异常黑暗。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政府分裂,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混战不断,闹得民不聊生。
3 从政治学视角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的原因
3.1政治衰败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原因
篇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查课
专业论文
论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学生
学 院: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1442班
专业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战期间,及其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段时间,有过短暂的飞速发展外,更多的时间 是处于被压抑和苦苦挣扎之中,它们不但没有逐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且本身存在也因独裁政权、帝国 主义列强和大小军阀的压制而变得岌岌可危。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现代化工业仍然集中在城市,集中了 全国绝大部分先进的生产力。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广大农村,虽然实行了互助组、合作化,但基本上还 是手工工具劳作,物资装备基础薄弱,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自给半自给的消 费结构模式基本上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刚刚开始发育和发展,面广量大的小农经济格局尚未改观。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77544f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6.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含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内容,是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生动教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篇一《浅析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女性的爱国运动》【摘要】五四运动史一场全民族的反帝爱国运动。
本文从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女性的爱国运动为背景,探讨那个时期青年女性爱国运动的方式、特点、及对妇女解放的贡献。
青年女性的这种意识不仅关系到自身,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五四运动;青年女性;男女社交公开;男女教育平等;女子经济独立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女性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是一场全民族的反帝爱国运动。
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中国民众普遍投身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当中。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女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和坚定地斗争勇气。
对绝大多数的青年女性来讲,猛促她们觉醒的是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
爱国主义的传统在受到异族凌辱时就变得格外的有力量。
因此当山东归属问题在巴黎和会上由于美英法等国操纵而划归日本,中国外交彻底失败的消息传来时,当北京学生在1919年5月4日齐集天安门广场,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掀起惊心动魄的反帝爱国运动时,各地女学生便冲破了封建伦理纲常的羁绊,战胜了自轻自贱的心理障碍,昂首挺胸投入到群众运动的洪流,显示出新女性的战斗英姿。
她们提出,“救国不能后人”、“爱国不分男女”的新口号,率先投入战斗。
这些口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辛亥女知识分子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女子岂能无责”的口号。
不仅意味着女子同男子是平等的人,而且意味着女子要与男子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在反帝反封建精神的感召下,男性与女性的利益与国家的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将爱国主义精神升华为一种神圣的理想。
这个政治口号的提出,不是某个人瞬间之际提出来的,而是有着艰辛的斗争历程和痛苦的认识过程,表明青年女性觉悟的进一步提高。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结课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3522f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b.png)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论文篇1:《论辛亥革命》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既是一场革命运动,又是一场政治革新运动,同时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是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是的花,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充分的暴露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虽然它失败了但它开历史之先河,指明了中国今后应该走的道路。
关键词:辛亥革命运动意义道路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社会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3)新式学堂的兴起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4)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是思想武器;(5)上海和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6)民主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7)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宣传背景: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各地次第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出刊机关报《民报》,确定了革命纲领。
毛泽东曾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2)孙中山先生揭开中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面纱,这面纱后面的革命又怎样呢?“革命可以‘救人救世’”,“无革命,则亦无和平,腐败而已,苦痛而已。
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字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字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00c33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1.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字结课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是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大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的一门的公开课。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字论文篇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等院校新开的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
要搞好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方法:一是于叙事中寓论断;二是注重多媒体教学;三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四是课堂讨论和演讲;五是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社政教〔2005〕5号)中规定,在一年级本科大学生中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门新课。
该课程的开设是在新形势下对历史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精神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这门课呢?我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请各位同行指教。
一、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工作必须围绕教学目的展开。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不仅会导致教学工作紊乱,而且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从这种意义上讲,确定教学目的是组织和实施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社政教〔2005〕9号)规定,《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根据这个规定,进行《纲要》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充分认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必要性和进步性,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
通过教学,学生了解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使中国社会长期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大学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
![大学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f4eb62b84ae45c3b358cf5.png)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们中国人民最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
关键字:近现代史屈辱战争历史使命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舞台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富民强国的探索史。
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国力所限,中国的百年外交史几乎变成了一部订约、修约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条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一根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多次遭到列强的侵略,而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抗争,书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争之歌。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价值,提出了人的个性解放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轨道。
救亡唤起启蒙,启蒙为了救亡,民主与科学精神贯穿各个方面,影响整个时代,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中国的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的近代史纲要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9ba2ca58f5f61fb736667b.png)
中国近现代史的探索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始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9世纪60-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9世纪末,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一些开明地主阶级拥护戊戌变法;20世纪初,以张謇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立宪派推动清政府预备立宪。
农民阶级的探索:1851-1864年,洪秀全以求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定,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成为无法实现的空想;1859年,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19世纪末,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帝爱国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特别尖锐的现实,触及到救亡的时代主题,但未认清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19世纪60年代以后,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提出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学习西方;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激烈论战,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进行论战,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作为反封建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弱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886c0f4a7302768e993987.png)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 运动。
1840鸦片战争爆发,1842《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至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华,美俄帮凶,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侵华,火烧圆明园,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双十二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落后的原因:简要论点:政治: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与政治腐败经济:经济形态上自然经济与重农抑商的政策与时代潮流相逆。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纲要3000字大学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纲要3000字大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1a2dec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d.png)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纲要3000字大学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课程历史教育功能的实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篇一《浅析“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摘要:随着五四运动的到来,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指导思想的确定,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及国际社会的影响,促得五四时期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的重要价值和转折意义。
从此,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妇女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关键词:五四运动妇女解放马克思主义一、五四时期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迅速发展的原因及背景(一)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妇女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封建经济的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许多小生产者成为自由劳动力,妇女也走出个体家庭的小圈子成为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像无产男子一样卖力地独立生活。
由此,妇女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地位得以提高。
作为半封建本殖民地社会的女劳动力,深受三重大山的压迫,又是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机器生产密切联系,是构成无产阶级的重要成分,(二) 思想的启蒙与传播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使得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重新又一次掀起了反封建的浪潮,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猛烈抨击“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号召人们勇敢挣脱封建枷锁获得自由解放,这些都对深受压迫、歧视和剥削的妇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主义思想,冲击了旧中国传统封建主义,对广大妇女的思想产生了颠覆传统腐朽的作用。
这样就解决了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思想基础。
(三) 国际社会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发展很快。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c6bb46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7.png)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是课程教学的两个主要目标。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篇一《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摘要:民族主义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从“反满”到“五族共和”再到“反帝”这样几个阶段。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民族问题仍然严峻的今天,同样有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孙中山;民族思想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日。
这场20世纪初的伟大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通向光明的大门。
孙中山先生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对革命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的思想和业绩是中国近代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走向,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孙中山所创立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方案。
其中民族主义不仅是第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今天,研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处理国内外的民族关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家、民族和谐发展仍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在其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提炼而最终形成的。
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反满”到“五族共和”、建立统一多民族的独立民主国家的过程。
受少年时代生活环境的熏陶、帝国主义入侵以及西方近代文明的共同影响,孙中山早在香港读书期间就开始为革命做准备。
他经常往来于香港和澳门之间,鼓吹革命,与陈少白、尤少纨、杨鹤龄等还有革命理想的人交往密切。
离开香港去澳门、广州从医后,孙中山一方面与郑士良等人联络会党,争取和发展革命力量,另一方面深入京津等地正式开展他的革命行动。
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
![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dd9a4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6.png)
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过程中,文、理科学生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这就需要教师认清专业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因材施教,同时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尝试必要的教学改革,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范文:邓小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全文如下:【内容摘要】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就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其中有曲折也有成就。
其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一员,邓小平同志指挥参与了多场关键性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而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通过不断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历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等重要时期,使中国人民在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有了坚实的一步。
本文将深入剖析邓小平同志以及邓小平理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我们今后如何更好的去发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理论成果,来面对当今国际社会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民族复兴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启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书写了不朽的民族赞歌。
在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揭开了中华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虽然经历了之后的波折,但随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的各项工作又恢复到了正常的轨道上来,经过改革开放,中国更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飞速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而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在这些党的重要发展历程中,都少不了一个人的参与,他就是——邓小平。
1 邓小平生平简介(1904 ——1997)邓小平原名邓先圣,生于1904年8月22日,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邓村人。
1911年接受私塾教育并进入新式小学读书,学名邓希贤。
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范文
![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a7c33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49.png)
近代史纲要期末论⽂范⽂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学⽣学习的必修课,对于⾮历史专业的学⽣来说,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还能够帮助⼤学⽣了解中国的国情。
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近代史纲要期末论⽂范⽂,希望⼤家喜欢! 近代史纲要期末论⽂范⽂篇⼀ 《晚清维新思想家的经济新闻主张》 摘要:思想家们忧国忧民,顺应时势,呼吁兴办综合类⽇报和专门商报,重视经济新闻的传播、译栽外国经济新闻和兴办外⽂报刊,强调经济新闻时发展民族⼯商业和富国强兵的突出作⽤。
关键词:晚清 维新思想家 经济新闻主张 ⼀、关于综合类⽇报的经济新闻主张 鸦⽚战争后,外国⼈陆续在中国的⾹港和上海等地创办了为数众多的近代新式中外⽂报刊,⽽中国⼈⾃办的不仅数量少,⽽且⽣存艰难,旋办旋停。
甲午战争之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和战后的维新派⼈⼠对民族报业的前景忧⼼忡忡,⼤声疾呼,把发展近代新式报刊的意义上升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度。
他们最初提出的办报主张较多涉及的是综合类的⽇报。
1875年,在⾹港主持中⽂《循环⽇报》的王韬发表了《论⽇报渐⾏于中⼟》,介绍了外国⼈在华办报情况,并以欣喜的⼼情对刚刚在中国⼟地上萌⽣的民族近代新式报刊予以充分肯定。
1878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虽然他所论证的兴办新式报刊的好处(“知地⽅之机宜”、“知诉讼之曲直”、“辅教化之不及”)同经济信息并不直接相关,但若真正付诸实施还是会对国计民⽣产⽣积极的间接影响。
早年先后就读于⾹港、英国并回到⾹港担任律师的何启,在其《新政论议》中⽐较全⾯地阐述了兴办综合类新式⽇报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
他说:“⽇报之设,上则裨于军国,下则益于编氓”,“若⽇报⼀⾏,则民之识见必加数倍,民之志量必⾼数筹;以此愈进愈深,愈求愈上,吾知其必⽆⽌境也。
”也就是说,办报带来便捷信息,使社会的⽅⽅⾯⾯都可以受益。
经济⽣活的各⽅⾯信息,⼈们在⽇报上尽可以详尽地了解。
包括“物价之⾏情,市道之旺弱。
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期末结课论文
![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期末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47ef6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7.png)
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期末结课论文近现代史是研究20世纪以来历史的一门学科,包括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近现代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进行研究:对近现代史的概述和重要事件的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与反思。
通过这篇论文的探讨,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近现代史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启示。
一、对近现代史的概述和重要事件的介绍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的历史。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变革,例如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等重要事件。
这些事件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未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毛泽东等人的革命思想独辟蹊径,引领了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的时期,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封闭和动荡的时期,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走狗。
第二个阶段是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期,这段时间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三个阶段从1949年到现今,这期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的大国。
中国近现代史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不断地体现出来。
当下中国面临的一些问题,如社会不稳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都要求我们对近现代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反思。
人们发现,旧中国面对外国列强的入侵,在资产阶级改革领袖孙中山的呼吁下发起了辛亥革命,成功的推翻了清朝政府,第一次民主共和国的诞生,这对当今的民主事业还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再比如在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也深刻影响了当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与反思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斗争,这对现代中国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55a5e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1.png)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2007年在各高校普遍开设以来,有关课程建设的课题倍受学界关注,几年来关于课程建设具体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全文如下:摘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
近代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一次次民族危机,遭受着巨大的民族灾难。
然而,中华民族历尽战乱而未分裂,屡遭侵略而终未亡国,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近代中国爱国主义基本特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正文:一、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祖国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
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使中华民族能够经受住无数自然的、社会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
当然,爱国主义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封建社会阶段,总的说来,爱国主义主要是同反对分裂、反对民族压迫、反对统治阶级内部昏庸腐败和封建专制的斗争相联系的。
1840年以后 ,长达百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也是一部从中世纪走入近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社会转型史。
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形成的爱国主义,既承继了古典爱国主义精髓,又吸取了近现代反侵略、学西方、走向现代过程中的时代精华,因而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一〉反侵略与学西方的辩证统一,即反对外国侵略与学习外国长处相结合。
近代爱国主义高扬了古典爱国主义的反侵略的传统,从鸦片战争到全民动员的抗日战争,反抗侵略、抵御外侮构成了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47e5e2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1.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关于如何看待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指导教师:班级:姓名:从接触中国近现代历史开始,我就一直被灌输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学了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思考,现记录下来,权作心得。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一、落后一定就要挨打?严复《天演论》中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质是以自然科学模型来解释社会科学。
我觉得这个很可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有其特点,真理从来都是有条件的,自然科学的真理未必就可以套用到社会科学上。
再说了,到底什么是落后?是文化落后?意识形态落后?抑或是经济落后?我看大明汉族再怎么闭关怎么落后都比女真族先进,怎么一样挨打?落后就一定要挨打吗?我看未必,落后是相对的。
英国相比于我们先进,但相比于美国就落后,怎么先进的美国没有去打落后的英国?二、关于永不称霸如果按照“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那么先进的话就要打人了?那是否意味着中国就可以随意欺负周边落后小国?肯定不行,而且中国承诺过,“永不称霸。
”但要我说,这个承诺就是一张白纸。
如果中国的国际地位达到足够称霸的高度,称不称霸都是一样的,不称霸一样对别国具有威慑力,一样能达到称霸的目的。
现在的情况是,国人开始幻想性地口头称霸。
可能是近现代被欺负惯了,老想欺负别人。
经济发展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开始沾沾自喜,“泱泱大国”之类的词语充斥着各类媒体,但实际上我们的国民素质还配不上“泱泱大国”这四个字。
更要命的是,因为我们的快速发展加上体制上的原因,中国已成为众矢之的,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不断地被抛出,在国际舞台上也遇到了种种新的麻烦,发展依然高速但阻力也是空前。
我想,这与国民的称霸心理有很大关系,而这种隐性的称霸思想根源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论文题目:周恩来与觉悟社专业:计算机系软件工程班级:2班姓名:黄雪飞学号(课堂讲解)姓名:袁兰兰学号1008054206姓名:宁贵学号1008054223姓名:金辉学号10080542151919年9月,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周恩来再入南开,成为南开大学第一届文科学生。
进校后,周恩来全力投入到“五四”爱国运动之中,更加积极地从事革命活动。
然而严酷的斗争现实,使周恩来深切地感受到,要革命,就必须有一个坚强的组织作为领导核心,应尽快组织一个属于天津青年学生自己的爱国进步团体,来领导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
而当时,经过“五四”运动的锻炼,天津形成了两大队伍。
一是以南开学校、官立中学、高等工业学校等男校为主的“天津学生联合会”;一是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为主的“女界爱国同志会”。
作为天津学生运动的核心,他们在斗争中目标一致,互相声援。
但由于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这两个组织从未在一起共同联合行动过,更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
怎样把这两支队伍集结起来?应该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组织?这个组织的宗旨、任务又该怎样?周恩来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9月2日下午,周恩来同赴京请愿的代表一同乘火车回津。
在车厢里,这些共患难、同战斗的战友热烈地讨论起“五四”运动的经验教训。
周恩来沉静地靠在椅背上,听着大家的谈话。
他们从天安门前的斗争,谈到今后的打算。
在认真地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周恩来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应该尽快把两会的骨干分子先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比学联会更坚强有力的团体,作为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
这样不仅有利于当前的斗争,而且这种做法本身又是对封建传统观念的一次挑战。
他还建议出版一个刊物,发表意见,指导运动的发展,同时还可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宣传。
他的话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最后大家相互约定:事不宜迟,回去马上动手准备。
为了让这个设想早日成为现实,周恩来又利用课余时间与大家协商,逐个找同学谈话,征求意见,起草章程,求大同,存小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多少个辛苦筹划的日日夜夜终于换来了成果。
一个星期后,两会分别提出了初步名单。
女界爱国同志会最初提出了8人,学联会提出了10人,为了体现男女平等,又请女界同志会补充了两名。
9月16日,是天津学生运动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天津爱国学生的进步团体———觉悟社,在南马路草厂庵天津学联办公室成立了。
并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
出席会议的共20人,男女各10人,他们随即成为觉悟社最初的成员。
男社员为周恩来、马骏、谌志笃、李震瀛、谌小岑、关锡斌、胡维宪、潘世纶、赵光宸、薛撼岳;女社员为刘清扬、郭隆真、邓颖超、张若名、李毅韬、郑季清、吴瑞燕、周之廉、李锡锦、张嗣婧。
作为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的周恩来,面对满腔豪情的同学们,他当即登上讲台,发表了自己在觉悟社的第一次讲话:“今天到会的,都是受了20世纪新思潮的启发,觉悟到对中国社会要从根本上解放……我们要组成团体,出版刊物,以改造学生的思想,进而唤起劳动民众的觉悟,来共求社会的改造。
”周恩来的讲话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热烈掌声,会议的气氛也随着周恩来的这番话而逐渐达到高潮,大家都为觉悟社的发展献计献策。
经过全体成员讨论,决定由周恩来执笔写成《“觉悟”的宣言》,明确提出反帝反封“灌输世界新思潮”的任务,“本‘革心’、‘革新’的精神,求大家的‘自觉’、‘自决’”。
为着实现这个宗旨,采取的方法有四:“一、取公同研究的态度,发表一切主张;二、对社会一切应用生活,取评论的态度;三、介绍社外人的言论——著作同讲演;四、灌输世界新思潮。
”[1]“觉悟社”把天津学生联合会与女界爱国同志会两个团体合并在一起,积极吸收女社员,并与男社员享受平等的地位。
同时,为了应付斗争的需要,他们决定用抽签的办法,以号取名,作为通信和写文章的笔名。
邓颖超是“一号”,即叫“逸号”。
周恩来是“五号”,即叫“伍豪”。
这个代号在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以及后来的革命年代,与友人通信中还常常使用。
11月15日,周恩来主持特别会议,决定把觉悟社建成“引导社会的先锋”和“作战的大本营”。
[2]9月21日,就在觉悟社成立后的第六天,李大钊来到觉悟社为全体社员演讲。
周恩来向李大钊介绍了觉悟社的情况,李大钊充分肯定了觉悟社创建的意义,并提出了许多建议。
在与社员的座谈中,他对进步男女学生打破封建传统观念,共同组成觉悟社表示钦佩,同时要求他们好好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
随后,觉悟社社员开始认真学习李大钊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使马克思主义在他们中得到了初步传播。
随后,觉悟社社员把研究新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经常性的活动内容加以不断坚持和深化。
在此期间,周恩来写出的《觉悟的宣言》和《觉悟》两篇文章,发表在1920年1月20日的《觉悟》第一期上,为学生运动的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
觉悟社的诞生把天津的学生运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周恩来规定觉悟社的任务指出:参加觉悟社,就要本着“觉悟”的精神去实行,作引导社会的先锋。
觉悟社成为领导天津学生运动的核心,成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之一。
觉悟社的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北京的一家报纸赞它是“天津的小明星”,夸奖觉悟社的成员“抱了时时觉悟,刻刻觉悟的决心”,“是天津学界中最优秀、纯洁、奋斗、觉悟的青年”[3]。
觉悟社作为一个崭新的组织,自认是“引导社会的先锋”[4],肩负救国重任,它领导天津爱国学生向中外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不妥协的斗争。
正如《觉悟社社歌》中所歌唱的:“世界潮流,汹涌澎湃,来到中华地。
社会革命,阶级战争,青年齐努力。
二十几个同志们,大家携手作先驱。
奋斗牺牲是精神,推翻旧势力!”[5]觉悟社成立后,在紧接着的第三次赴京请愿、“双十节”游行示威和1920年“一·二九”的斗争中,都起了核心作用和先锋作用。
觉悟社在当时天津反帝爱国运动中,起到了组织和推动运动的核心作用。
当然,在这些作用中,周恩来一直是处在领导地位。
五四运动彻底揭露了中国的社会黑暗,使周恩来等进步青年,完全抛弃了在现存社会制度下改造中国的幻想,明确提出了打倒军阀官僚和对社会进行彻底改造的革命主张。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惊醒了当时正在向西方学习民主和科学的中国人民,先进的知识分子从中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倏然一变而倾向社会主义”[6]。
中国人民处在新的觉悟之中。
觉悟社正是在这新的“觉悟”的浪潮中成立的。
觉悟社社员们,对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制度、旧思想、旧道德,作出了断然的否定。
出处自周恩来之手的《“觉悟”的宣言》,明确宣布:“‘觉悟’的声浪,在二十世纪新潮流中,蓬勃得很厉害。
我们中国自从去年受欧战媾和影响,一般稍具普通常识的人,也随着生了一种很深刻的‘觉悟’。
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他为应该铲除应该改革的。
”[7]现在的社会,是一种“万恶的社会”,劳动者终日辛劳,但是他们创造的财富却被不劳而获的统治者所攫取。
真是“活人的劳动,死人的享福!” [8]要“解决中国现在的问题,非从根本上着手不可。
” [9]铲除旧制度、旧思想以后,觉悟社的大目标、永远的宗旨是:“本着‘反省’、‘实行’、‘持久’、‘奋斗’、‘活泼’、‘愉快’、‘牺牲’、‘创造’、‘批评’、‘互助’的精神,求适于‘人’的生活。
” [10]为求适于“人”生活,“社会要改造,平民势力要增加,人类要平等”11,“人是平等的,是互助的” 12。
这说明觉悟社成员对社会主义方向的选择已经明确,正如刘清扬在回忆觉悟社时说,“我们常在一起开会,谈论和研究一些新思潮”13,虽然“大家都还没有一定的信仰,但多数社员是向往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14。
觉悟社的成员们在实际斗争中深感知识、能力、思想水平不足以应付斗争的需要,“每当事态发展迅速和斗争特别紧张的时候,就越觉得头脑空虚”,深深感到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运动,宣传民众。
于是他们采取了邀请北京进步学者、教授来津讲演的办法作为补救。
李大钊就是他们邀请的第一个演讲人。
从此,周恩来领导的觉悟社就同李大钊保持着密切联系。
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著名文章,是周恩来和觉悟社认真学习的材料。
在李大钊等人的引导下,周恩来直到去法国之前,就已经读过了《共产党宣言》,以及考茨基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阶级斗争》等书的译本。
周恩来把向觉悟社社员和广大民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
他执笔的《〈觉悟〉的宣言》就明确宣布要“灌输世界新思潮”。
他本人还经常向觉悟社的社员们讲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
他说:列宁是俄国革命的导师;俄国革命的任务是要解放被压迫者,实现马克思学说的那种没有阶级,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我们的指南针等等。
在“一·二九”惨案被捕之后,他在狱中分五个晚上给被捕的代表们作了介绍马克思学说的讲演。
所讲的内容,据周恩来当时编写的《检厅日录》记载,有:历史上经济组织的变迁,马克思传记,唯物史观的总论和阶级竞争史、经济论中的余工余值说(即剩余价值学说)、《资本论》和资产集中说,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5。
救国济世的远大抱负,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学习,使周恩来逐渐懂得了工农劳苦大众是革命的伟大力量。
他号召青年学生深入到工人群众和其它劳动群众中去,组织“各种工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工作,“让国人知道国事真相”,从而“用全国的实力”去反对军阀政府。
只有这样,斗争才能获得胜利。
周恩来在北洋军阀的狱中,专门连续两晚与被捕的学生代表开会讨论开展天津平民运动问题。
据《检厅日录》记载,讨论结果认为“今后的目的,注重在社会的根本改造。
”“社会应组织灌输平民知识的小报”;学生应成立讲演团,“向城市乡村间出发演讲合于平民的、有系统的知识”;此外还应该组织平民教育团并利用课余时间,“加入各界的组织,灌输各种知识”,以及组织小学校等。
出狱后,在觉悟社总结一年来工作的年会上,周恩来回顾了一年来天津青年学生和各界救国斗争的经验教训,指出今后救国道路。
强调青年时代要努力学习革命知识和经验,充实自己。
并要深入劳工群众,依靠劳动阶级,团结各地的爱国团体,采取共同行动,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
随后,在周恩来的倡导下,觉悟社社员11人到北京,邀集少年中国学会、工读互助团、曙光社、人道社等四个团体代表20余人在陶然亭开茶话会,商讨今后救国运动的方向,经过讨论议决五团体合组一个“改造联合”,并制定了《改造联合宣言》和《改造联合约章》,提出:集合在“改造”赤旗下的青年,必须本着团结互助的精神,组织一个打破一切界限的联合,“到民间去”,进行“宣传事业之联络”,“社会实况之调查”,“平民教育之普及”,“农工组织之运动”,“妇女独立之促进”,“以实行社会改造”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