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辊组打滑机理及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张力辊剧烈摆动故障分析及解决

张力辊剧烈摆动故障分析及解决

张⼒辊剧烈摆动故障分析及解决印』蜃f|蒙⾛’在报纸印刷过程中,张⼒稳定是保证印刷质量的前提条件之⼀。

最近,我印务中⼼的报纸印刷机正常开机后,当A塔纸架上⾯纸卷运⾏到蓄纸浮动辊组,并已经⾃动上升到顶点位置后不久,张⼒辊发⽣剧烈摆动,使得彩报套印不准。

即使⽴刻进⾏张⼒调节也⽆济于事。

张⼒辊剧烈摆动,造成蓄纸浮动辊组也上下快速移动,导致纸带被拉断。

开始时,我们怀疑是纸卷出现质量问题,因为以前运⾏到⼩纸卷时也曾出现这种情况,当时经过张⼒调节之后就能平稳运⾏。

于是更换新纸卷继续印刷,运⾏良好。

但制动摩擦⽚当纸卷半径越来越⼩,运⾏到与之前纸卷半径⼤⼩差不多的位置时,张⼒辊⼜发⽣了剧烈摆动。

电控箱三、结论通过以上试验对⽐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AB型四层正交⽡楞纸板较AB型五层⽡楞纸板有尺⼨优势和原纸使⽤量和⽤胶量少的优势,厚度降低10%左右,定量降低25%左右;2.AB型四层正交⽡楞纸板的耐破度、戳穿强度和边压强度较多~层夹芯纸的AB型五层⽡楞纸板成68设备材料正⽐例下降,符合⼀定的线性相关性;3.AB型四层正交⽡楞纸板的平压强度相对于多⼀层夹芯纸的AB型五层⽡楞纸板反⽽优势明显,提⾼率将近25%。

综上所述,AB型四层正交⽡楞纸板具有⼀定的优势性能,⽤量少,成本低,平压强度好,但也有其他⽅⾯的不⾜。

在包装设计中,我们可以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进⾏合理性包装设计,以使其性价⽐达到最⾼。

在要求减少物流或储存的运输成本且要有较好的平压强度的包装设计中,可优先考虑四层正交型⽡楞纸板,它尤其适合于做托盘、护棱、纸类缓冲垫等。

墨作者单位:西安理⼯⼤学关键词:⽡楞纸板强度性能实验研究AB型停机检查张⼒辊紧固螺丝,没有发现松动迹象。

于是我们怀疑制动摩擦⽚可能过度磨损了,因为已经使⽤了快⼀年半时间了。

检查后发现制动摩擦⽚磨损⽐较严重,更换新的后开机印刷,但故障依旧。

因此,疑点⼜转移到张⼒控制盒上。

电⼯检查后没发现什么问题,只好更换了⼀个新的控制盒,开机后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张力辊打滑及拉矫机应用的进一步探讨

张力辊打滑及拉矫机应用的进一步探讨

状态, 打滑应发生在包角处[4], 而在压辊处
带材不打滑的条件为:
T 2- (T 1+ T 弹塑) euΑ’< u ’P
(4)
比较 (2)、(4) 两式, 两者要求相等。
21212 压辊加在入口端 (图2)
图2 发电状态下压辊加在入口端 张力辊受力图
T 3= T 2- T 弹塑
图1 发电状态下压辊加在出口端 张力辊受力图
由带材打滑条件:
T 3euΑ’- T 3< T 1- u ’P - T 3
因此有:
(T 2+ T 弹塑) euΑ’+ u ’P < T 1
(9)

F c= (T 2+ T 弹塑) euΑ’+ u ’P
则有:
F c< T 1 对于主动状态张力辊为保证有效工作
状态, 打滑应发生在压辊处, 压辊处带材打
滑的条件: T 1- (T 2+ T 弹塑) euΑ’> u ’P
L i Tongqing Chen X ian lin W ang J ianguo (Beijing U n 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Bao tou In stitu te of Iron and Steel)
ABSTRACT Strip ’s slid ing on the b rid le is alw ays a ob stacle w h ich h inder the p roduction. T he w riters app roach the w ays of p reven ting strip ’s slid ing fu rtherly and appo in t the defect of p eop le’s

张力辊组及其控制

张力辊组及其控制

张力辊组及其控制黄海生(江西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新余338001)摘要:本文通过张力辊组的受力分析与计算,张力辊组的工作状态分析,阐述张力辊组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张力辊组;计算;控制Bridle Roll and it’s controlHuang Hai sheng(Xinyu Iron&Steel Co.Ltd.,Xinyu 338001,China)Abstract :This test expatiate method of control for Bridle roll according to stress analyse and calculate of Bridle roll ,operating state analyse of Bridle roll.Key words :Bridle roll ;Calculate ;Control1前言张力辊组又叫张紧辊组,俗称S 辊,在带材的连续生产线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冷带的酸轧联机、连退、镀锌、重卷、彩涂等机组,张力辊组的作用是在带材的连续生产线上实现张力的分隔和调节。

张力辊工作原理:带钢包绕在张力辊上,在其包绕接触处(即包角处)产生摩擦力,使出口与入口产生张力差,由此改变张力辊入口或出口带钢的张力值,对机组实现张力控制。

2张力辊组的受力分析与计算2.1张力辊的受力分析张力辊组的受力如下图1图1张力辊组受力分析图带钢运动速度和方向如图1中V,以1号张力辊为例,张力辊入口所受的力为带钢的张力T1、钢带运动的离心拉力T 离,钢带弹塑拉力T 弹塑;出口所受的力是张力T、钢带弹塑拉力T 弹塑、钢带运动的离心拉力T 离,当然还有机械传动如轴承的摩擦力,在图中未画出。

图1中T 弹塑实线部分受力为张力辊处于电动状态,虚线部分受力为张力辊处于发电状态。

2号张力辊入口和出口的受力与1号张力辊相同。

2.2张力辊组的计算张力辊的计算主要包括张力辊几何尺寸计算、张力的计算、张力辊传动力矩、传动功率的计算等。

精轧支撑辊打滑分析

精轧支撑辊打滑分析

精轧支撑辊打滑分析一、事故经过28日中班和29晚班交接班,由于辊缝润滑未稳定正常使用,晚班接班后关闭辊缝润滑,使用辊缝润滑的最后一块钢为3502463202030;29日早上7:30,轧钢作业区应品种开发室要求,投入辊缝润滑,第一块使用辊缝润滑的钢为2602870204010;29日早上8:05,由于轧制花纹板,辊缝润滑停用,投入辊缝润滑的最后一块钢为3502468203030;29日早上8:05~8:15由于“H-SS400B在炉时间不够”(见调度日志),停机10分钟。

29日早上8:15,未投入辊缝润滑,待温后轧制第一块钢3502468203020;29日早上11:14,轧完最后一块钢3502324213010后停机;29日下午14:01左右,现场反应零调时支撑辊异响;29日下午14:29,现在轧制第一块钢360272420402029日晚上20:10左右,更换F1~F7,检查F3支撑辊并打磨,轧钢后确认支撑辊还是存在异响;30日早上11:00,安排更换粗轧支撑辊。

表1 现场轧制数据及辊缝润滑投入情况二、打滑原因分析经过电气作业区初步分析,判断为打滑与辊缝润滑关系不大,后续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第一次可以观测到打滑的情况发生在29日下午14:01零调起机过程中,疑与F3的新模式零调相关。

经过后续的交流,发现打滑与零调的相关性不大,可能与辊缝润滑相关。

为查清打滑原因,对7:00~15:00范围内的ODG数据进行了分析:图1 辊缝润滑投入情况(投入)图2 辊缝润滑投入情况(停用)从图1、图2可以看出,辊缝润滑在7:24’50投入使用,7:58’20停止使用。

图3 29日晚班为投入辊缝润滑前的空载轧制力波动情况从图3中未观测到轧制力周期性的异常波动情况,说明此时没有发生打滑。

图4 H-SS400待温后起机时的轧制力波动情况从图4中发生,在起机过程中,产生了异常的轧制力波动情况,并且从图4中可以看出,起机前30s,采用了1200kN的弯辊力。

张力辊组打滑机理及防范措施

张力辊组打滑机理及防范措施

张力辊组打滑机理及防范措施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通钢冷轧板有限公司硅钢连续退火机组张力辊打滑的原因,运行中所需注意的事项,防范措施等等。

关键词:张力辊组;打滑;辊面硬度;防范措施。

Keywords:tension roller group;slip;the roller surface hardness;prevention measures.前言本文介绍了通钢冷轧硅钢连续退火机组张力辊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带钢打滑现象,不仅会引起诸如带钢跑偏等生产故障,同时对生产设备的安全也构成威胁,连退的张力辊组都带有压辊,这样可以防止带钢在辊子表面打滑,同时还可以获得初始张力.本文在分析张力混打滑机理的基础上,讨论如何防止和减少带钢打滑的现象。

1.张力辊组打滑定义张力辊组又称S辊,一旦辊子两端的带钢张力之差大于辊子包角处的摩擦力时,带钢往往会在包角处发生摩擦滑动,即打滑。

2.张力辊组打滑现象分析张力辊组的张力递增是通过每根张力辊的包绕效应获得的。

包绕在一根辊子上的带钢在受到一定初始张力作用时,带钢与辊子之间的摩擦力有一最大值,当辊子的传递动力超过最大摩擦力时则辊面与带钢之间将会产生打滑。

此时带钢两端的张力比(即张力递增倍数)满足如下公式:式中——带钢的初始张力与增加后的张力;——辊面与带钢之间的摩擦系数;——带钢在辊面上的实际包角。

下面的打滑分析我们将着重讨论公式(1)中的两个参数、,首先介绍一下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如图1,在包绕辊子的带钢上截取一微段,长度为,包绕的角度为。

这一微段带材对辊子的正压力为,所产生的摩擦力为。

忽略带材运行时所受的离心力,则这一微段带材的力平衡关系如下:由以上方程组可得:将此式对整个包绕弧段积分后即可得出公式。

微段带材受力分析从上面受力分析可知:2.1.当辊面明显出现横向起棱时,其摩擦力急剧下降,基本无法受力;2.2.同样带钢厚度,同样的设计包角,张力辊组辊径越大打滑几率越高;2.3.张力辊辊面硬度越小打滑几率越小。

辊压机运行维护

辊压机运行维护

辊压机的操作
• 2辊压机的上方配有一个秤重仓,辊压机运转时 辊压机的上方配有一个秤重仓, 辊压机的上方配有一个秤重仓 秤重仓应保持稳定的料位( 左右), 秤重仓应保持稳定的料位(50%左右),通过 左右),通过 仓压和仓下一定长度下料溜子内物料自重之和 对两辊之间的物料产生稳定的料压, 对两辊之间的物料产生稳定的料压,这稳定操 作和改善辊压机挤压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作和改善辊压机挤压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 3. 注意:辊压机必须为空载启动,即保证两辊 注意:辊压机必须为空载启动, 间无任何物料及感应严格按技术性能表执行要求超过30mm小于50mm的颗粒不超过5辊压机运转时通过量的大小可由喂料装置的阀板调节但当进料粒度偏大时不应该将阀板调得过低其一是这种工况易造2辊压机的上方配有一个秤重仓辊压机运转时秤重仓应保持稳定的料位50左右通过仓压和仓下一定长度下料溜子内物料自重之和对两辊之间的物料产生稳定的料压这稳定操作和改善辊压机挤压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辊压机的操作
• 4.辊压机带负荷的开机顺序:开启辊压机系统 辊压机带负荷的开机顺序: 辊压机带负荷的开机顺序 的袋收尘→开启循环风机和系统风机 开启循环风机和系统风机→辊压机 的袋收尘 开启循环风机和系统风机 辊压机 下料口后工艺线上的所有设备→辊压机前的喂 下料口后工艺线上的所有设备 辊压机前的喂 料设备→调整喂料装置开度到中位 调整喂料装置开度到中位→开始喂料 料设备 调整喂料装置开度到中位 开始喂料 →称重仓达到启动仓位(65%~70%)→定辊减 称重仓达到启动仓位( 称重仓达到启动仓位 ) 定辊减 速机冷却循环泵→定辊主电机 定辊主电机→动辊减速机冷 速机冷却循环泵 定辊主电机 动辊减速机冷 却循环泵→动辊主电机 动辊主电机→启动喂料仓下的气动 却循环泵 动辊主电机 启动喂料仓下的气动 闸板→按程序辊压机进入自动控制状态 按程序辊压机进入自动控制状态。 闸板 按程序辊压机进入自动控制状态。

煤矿带式输送机打滑原因分析与处理办法

煤矿带式输送机打滑原因分析与处理办法

煤矿带式输送机打滑原因分析与处理办法带式输送机是煤矿作业中重要的设备,保障输送机正常使用对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和保障矿井生产安全有积极意义。

随着带式输送机使用年限的增加,以及日常管理、养护工作不到位,容易出现各种故障问题,其中输送机打滑就是一种常见的故障。

引起输送机打滑的原因有多种,例如机架磨损、启动速度过快等。

设备管理人员只有明确导致打滑的具体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确保煤矿带式输送机能够正常使用。

标签:带式输送机;打滑故障;原因分析;处理方法引言:近年来,煤矿作业中对于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带式输送机作为煤矿生产运营的重要设备,必须要通过定期开展检查,熟练掌握故障应对技术,完成对输送机的高效率管理。

本文列举了带式输送机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一些导致打滑的因素,例如托辊损坏、运输带跑偏等,就问题原因和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为加强带式输送机管理、防治打滑问题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托辊损坏引起运转失灵1、原因分析(1)托辊变形。

成损坏的原因是机尾積尘太多,没有及时检修和更换已经损坏或转动不灵活的托辊或托辊轴承,使阻力增大造成打滑;长期非均布过负荷运行,或运行中长期人为踩踏,可导致托辊变形。

(2)托辊轴承变形。

造成损坏的原因是带式输送机长久未开动,造成托辊轴承锈蚀严重或机尾积尘太多,未加以清洁和润滑而强行运行,也没有及时检修和更换已经损坏或转动不灵活的部件,使托辊轴承变形,从而导致阻力增大造成打滑。

2、处理措施如果是因为托辊变形故障导致的输送机打滑,应当检查托辊变形严重程度,如果只是轻微变形,则可以通过简单的维修,让托辊重新使用,可以降低维修成本。

如果托辊变形严重,需要及时更换。

另外,即便是正常使用的托辊,也要在日常检修中做好清理工作。

对于因为托辊轴承变形导致的打滑问题,则应当先检查轴承部位是否有明显磨损,如磨损严重则应直接更换,反之则可以加入润滑油,降低轴承转动时的阻力,可以避免打滑故障。

张力辊防滑的研究与应用

张力辊防滑的研究与应用

张力辊防滑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张力辊的打滑原因,并对现有张力辊进行了技术改进,成功解决了张力辊易打滑的技术难题。

关键词:张力辊;防滑;打滑;应用前言在不锈钢的冷退火酸洗线上张力辊通常选用的胶层材料为聚氨酯,但聚氨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磨光易打滑,钢带表面易产生缺陷,对设备运行和产品质量造成了恶劣影响。

本文主要对张力辊打滑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选用了防滑胶层材质进行了上线使用,成功解决了张力辊易打滑的技术难题,为今后项目的设计、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1. 张力辊打滑现象及影响1.1. 我司在不锈钢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反映出了一些张力辊打滑的几个共性问题:①张力辊辊径越大越容易打滑;②钢带在高速运行时打滑几率明显增高;③钢带越薄越容易打滑。

1.2.打滑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张力辊的打滑都将对带钢表面造成划伤,轻的会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重的则会使钢卷报废。

所以,张力辊的打滑对生产是危害极大。

1.3.打滑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张力辊的打滑首先会对张力辊本身造成直接影响,使钢灰大量残留在辊面上,并使辊面越来越光滑,摩擦系数迅速下降,不得不进行辊面重磨或重新包胶,从而缩短了辊子寿命。

另外,张力辊打滑会使电机输出力矩处于一种波动状态,对传动减速机造成冲击,加速齿轮失效,造成减速机损坏。

2.张力辊打滑现象分析张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带钢包绕在张力辊上,在包绕接触处(即包角处)产生摩擦力,使出口张力与人口张力按某种规律变化,借此改变张力值,对机组实现张力控制。

如果进入张力辊1#辊之前的带钢张力为T1,1#、2#辊之间的张力为T2,2#辊出口的张力为T3,如果两辊包角相同则:T2=T1*λT3=T2*λ如果每个辊子的包角不同,则分别使用不同的λ1和λ2进行计算。

λ:张力辊传动带钢,保证带钢不打滑可能产生的张力放大倍数。

λ=eμαe=2.718281828459μ:带钢与张力辊之间的摩擦系数;采用钢辊时取0.1~0.15;采用衬胶辊时取0.18~0.25α:带钢在张力辊上的包角。

带材拉弯矫直过程中张力波动及打滑探讨

带材拉弯矫直过程中张力波动及打滑探讨

第19卷第4期V o l .19№41998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Jou rnal of Q ingdao In stitu te of A rch itectu re and Engineering带材拉弯矫直过程中张力波动及打滑探讨Ξ肖 林 杨成仁 刘琨明 苏逢荃(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青岛266033)摘 要 对拉矫开始时带材延伸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延伸率过渡阶段和延伸率稳定阶段的概念,并指出在过渡阶段带材延伸率是变化的.根据过渡阶段带材延伸率变化的事实,分析了采用延伸率直接控制方式的拉矫机在起、制动阶段带材张力波动以及带材和张力辊之间打滑的原因,并提出了延伸率控制应遵循的原则.关键词 拉伸弯曲矫直机,拉伸弯曲矫直,控制,带材中图法分类号 T G 333.23在带钢的连续拉伸弯曲矫直中拉伸和弯曲是两个缺一不可的基本因素,带钢的拉伸弯曲矫直效果之所以比普通的辊式矫直要好其原因就在于对带钢施加了张力.从目前情况看,张应力的取值一般为(1 10~1 3)Ρs .在拉弯过程中带钢的张力应保持在某一值而且不变从而建立稳定的拉矫过程.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带钢的张力会产生波动,张力波动使张力辊传动装置承受动载荷而过早损坏.张力波动过大会使带钢在张力辊上打滑,带钢在张力辊上打滑会产生延伸率损失[1],带钢得不到应有的延伸.因此对带钢的张力波动进行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图1 连续拉伸弯曲矫直机1,2,3,4为张力辊5,6,7为弯曲辊1 张力波动和打滑图1为一连续拉弯矫直机的示意图,1#辊和2#辊组成入口张力辊组,3#和4#组成出口张力辊组,bc 为弯曲段.带钢在张力辊上的打滑可分为弹性打滑(或隐性打滑)和整体打滑(显性打滑或摩擦滑动).弹性打滑是由于缠绕在张力辊上的带钢的不均匀弹性变形引起的.其特点是与张力辊接触的带钢上的不同的点相对于张力辊表面具有不同的相对速度,例如:在入口张力辊组中,a 点处带钢与张力辊表面之间的相对速度就大于f 点的相对速度.弹性打滑是不可避免的,它将使张力辊表面产生磨损.关于弹性打滑的情况和原因已有明确的阐述[1].本文主要对整体打滑进行讨论.Ξ冶金部有偿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1998-05-28由于多种原因,带钢的张力会产生变化,称为张力波动.张力的波动使张力辊传动装置过载或承受动载荷而提前损坏,某冷轧厂酸洗机组拉矫机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点.设备的损坏会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当带钢两端的张力差大于带钢和辊子之间的摩擦力时,带钢和张力辊之间将产生打滑,如果不考虑带钢本身的弹性变形,整个带钢将以相同的相对速度相对于张力辊打滑,因此称为整体打滑.带钢的整体打滑将会产生延伸率损失,使带钢达不到理想的矫直效果.可见张力波动和带钢的整体打滑都是极其有害的.带钢的整体打滑是张力波动引起的,因而下面重点对张力波动进行分析2 延伸率的直接控制方式与张力波动2.1 延伸率和延伸率控制方式拉弯矫直机中最主要的工艺参数是带材的延伸率.可以把延伸率分为带材延伸率和设备延伸率.带材的实际延伸率称为带材延伸率.弯曲辊的压下量和张力的大小决定了带材延伸率.对于某一规格的金属带材只要控制了弯曲辊的压下量和带材张力就控制了延伸率,这种方式可称为延伸率间接控制方式.反之,也可以通过直接控制前后张力辊组的转速差来控制带材延伸率,可称之为延伸率直接控制方式.前后张力辊的相对转速差为∆e =(v 2-v 1) v 1×100◊.把∆e 称为设备延伸率,带材的实际延伸率用∆表示.应当注意的是:设备延伸率和带材延伸率这两者并不总是相等.如果带材在张力辊上打滑,带材延伸率将小于设备延伸率.2.2 带材延伸率的变化与张力辊转速调整在拉矫开始一小段时间内带材延伸率实际上是从小到大变化的(如图2所示),这一阶段为延伸率过渡阶段.过渡阶段后延伸率达到所希望的带材延伸率∆x ,为延伸率稳定阶段.图2 带钢上的应变分布假设带材所受张力为T ,并暂不考虑张力沿带材长度的变化,T 一般取值为1 10~1 3T s ,T s 是与屈服应力对应的张力.相应的张应力和应变分别为ΡT (一般为(1 10~1 3)Ρs )和ΕT ((1 10~1 3)Εs ),ΕT =ΡT E ,E 为带材的弹性模量.在图2中bc 段表示弯曲辊组的长度,带材在be 段经过拉伸和弯曲的联合作用后会产生弹塑性延伸,其纵向应变将从纯弹性应变ΕT 增加到所需要的带材延伸率∆x (可达到3◊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带材上的某一物质单元在拉弯过程中从b 点走到e 点,那么它的纵向应变将从ΕT 增加到∆x .这一物质单元从e 点走到d 点其纵向应变保持∆x 不变.其应变变化情况见图2中的实线曲线.显然,只有当拉矫前原始位置在b 点的带材物质单元经历了从b 点到e 点的过程之后,带材延伸率才能达到所需要的带材延伸率∆x .此后的阶段为延伸率稳定阶段.此前的阶段为延伸率过渡阶段.延伸率过渡阶段时间t g 就是带材上的一物质单元从b 点走到e 点所用的时间.实际上图2中的实线曲线既是延伸率稳定阶段ad 之间带材上各点的纵向应变分布又是带材上一物质点从a 点走到d 点时此物质点处的带材应变变化情况.图2中的虚线曲线是带材刚开始拉矫时的情况,此时带材的张力刚建立起来.在刚开始拉矫时,除弯曲辊处小段长度外带材的绝大部分都没有经历塑性变形.24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第19卷从图2可以看到:在刚开始拉矫时和在延伸率稳定阶段,ad 之间各点的纵向应变只是位置的函数,Ε=Ε(x ).但是,在延伸率过渡阶段,ad 之间不同的点具有不同的变形历史,例如:如果带材上的一个点在拉矫开始时处于m 点的位置,那么在过渡阶段其应变将沿曲线12345变化.所以在过渡阶段带材的纵向应变也与变形过程有关,即:Ε=Ε(x ,t ).在此用时间t 表示变形过程中的某一状态点而不是纯粹的时间.t 时刻ad 之间Ε(x ,t )的平均值就是此时刻的带材延伸率∆(t ).即:∆(t )=∫ ad Ε(x ,t )d x (1)图3 带钢延伸率的变化 图3是带材延伸率∆(t )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在过渡阶段带材延伸率∆(t )从ΕT 到∆x 在延伸率稳定阶段(t ≥t g )∆(t )=∆x.了解带材延伸率的变化情况可以正确地控制设备延伸率∆e (前后张力辊组的转速差).在忽略弹性打滑的前提下,如果转速差∆e <∆(t )就达不到希望的矫直效果;如果∆e >∆(t )就会在带材中产生太大的张力,造成带材打滑或设备损坏.显然,应该有:∆e =∆(t )(2) 这一关系不仅应在带材延伸率稳定阶段满足,也应在过渡阶段满足.如果出口张力辊组的转速为n out ,入口张力辊组的转速为n in ,转速与带材延伸率之间应满足以下关系:n out -n in n out =∆(t )(3)式(3)整理后得:n in n out =1-∆(t )(4)式(3)或(4)对于所有的拉弯矫直机都是适用的.显然,应该按照公式(3)或(4)对前后张力辊组的转速进行调整以保证所需要的带材延伸率及正常的工作张力.在拉矫机的稳定运转阶段前后张力辊的转速一般满足公式(4).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在拉矫机的加速和减速阶段前后张力辊的转速一般不满足公式(4).这将给带材矫直质量和设备带来严重的问题.2.3 延伸率直接控制方式与张力波动连续拉弯矫直机张力辊的驱动方式有以下几种:直流电机单独驱动、液压马达单独驱动、集体驱动、带差动机构的集体驱动、混合驱动等.对应于延伸率的2种控制方式,上述张力辊的5种驱动方式可归为2类:液压马达单独驱动是属于延伸率间接控制方式;直流电机单独驱动可以采用转速控制(即延伸率直接控制)也可以采用力矩控制(延伸率间接控制);其他都属于延伸率直接控制方式.对于延伸率间接控制方式,不存在设备延伸率和带材延伸率不相等的问题.在此主要对延伸率直接控制方式进行分析.2.3.1 集体驱动方式 在张力辊采用集体驱动方式的连续拉弯矫直机上,前后2个张力辊组之间采用变速齿轮箱连接以保证所需要的前后张力辊组之间的转速差,从而实现所需要的带材延伸率∆x .也就是说,一旦开始拉矫,前后张力辊组的速度差就想迫使带材的延伸率为∆x ,且∆x 的值远远大于正常情况下刚开始拉矫时的延伸率值ΕT .显然,在开始拉矫时如此大的速34第4期 肖 林等:带材拉弯矫直过程中张力波动及打滑探讨 度差必将在带材内引起很大的张力,按照∆x与ΕT的比例推算,此张力将达到正常工作张力的十几倍以上.当然,在张力还没有达到如此之大之前带材已经在张力辊上打滑.也可以如下表述:开始拉矫时前后张力辊组的速度差给带材施加了一个很大的载荷,此张力载荷大的足以使带材在张力辊上打滑.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对于前后张力辊组采用集中驱动的拉弯矫直机,在延伸率过渡阶段必定会产生过大的带材张力,此张力会引起张力波动和带材在张力辊上打滑,使矫直机的运行状态不稳定.显然,前后张力辊组采用集中驱动的拉弯矫直机存在明显的先天缺陷.2.3.2 带差动机构的集体驱动方式 对于前后张力辊组采用差动装置的拉弯矫直机,前后张力辊组的转速差是由延伸率控制电机控制的.按照传动关系,有:n out=n i,n out-n in=n y i y(5)式中 n,i分别是主传动电机的转速和主传动电机到出口张力辊的速比;n y,i y分别是延伸率控制电机的转速和延伸率控制电机到入口张力辊的速比把公式(4)代入公式(5)并整理可得:n y n =i yi∆(t)(6) 在采用带差动机构的集体驱动方式的连续拉弯矫直机上,只要延伸率电机的转速与主传动电机转速保持公式(6)所确定的相互关系,就可以保证所需要的带材延伸率∆及正常的带材张力T.如果两个转速之间不保持上述关系(例如:延伸率电机的转速过小或过大)就不能保证所需要的带材延伸率或产生过大的张力.两者不协调的问题最可能发生在加速和减速阶段,在此阶段延伸率电机的转速和主传动电机的转速都处于变速过程,两者很难保持公式(6)所确定的相互关系.某冷轧厂酸洗机组拉弯矫直机的实际情况证明了这一点.“1#~4#辊传动系统中的悬臂齿轮箱,在升降速过程中,发现无规律不定期的抖动,抖动时,整个减速箱剧烈摇晃,且发出极大的撞击声,抖动的时间不长,一般在半分钟之内,至10秒种左右,有时抖动并不明显,但却能听到发自主减速箱内的齿轮撞击声。

辊压机的操作及常见故障及分析处理

辊压机的操作及常见故障及分析处理

辊压机操作控制首先从稳压仓料位控制回料量等方面入手调节辊压机的运行,确保辊压机系统运行平衡。

辊压机运行调节参数主要是挤压粉碎力(压力),磨辊转速,料饼厚度(辊缝尺寸)和控制辊压机电机电流。

a. 在确保系统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适当地提高辊压机的压力,合理调节系统运行保护的延时程序,既有利提高辊压机作功能力,又有利于系统正常纠偏。

b. 一般规律是辊压机两主辊电流越高,说明辊压机作功越多,系统产量越高。

要求达到电机功率的60% 以上。

c. 根据挤压物料特性和磨机生产不同品种水泥时,确定辊压机垫片厚度和辊缝尺寸大小。

d. 重视辊压机下料点的位置,喂料要注意料仓物料离析导致偏辊,偏载。

因细料难以施压和形成“粒向破碎”。

所以,细粉越多,辊缝越小,功率越低。

e. 导料板插入深度越深,辊缝越小,功率越低,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辊压机进料口到稳压仓下料点之间柱壁面上粘结细粉后,也影响辊压机产量。

f. 加强辊压机侧挡板的维护, 间隙控制在2 -5mm 之间较为合适, 经常检查侧挡板磨损状况, 防止磨损严重漏料。

g.定期检查辊压机辊面, 若出现剥落与较大磨损要及时补焊处理。

h. 防止辊压机振动而跳停的故障。

辊压机常见故障及分析处理1、辊压机是利用高压料层粉碎的机理,采用单颗粒粉碎群体化的工作方式进行连续工作。

常见故障有:①辊压机气动阀板阀刚开启时常造成辊缝过大跳停;②辊缝偏差大跳停;③辊轴温差大跳停;④干油给油器故障跳停;⑤两辊异常振动,动、静辊电流不稳,挤压效果不佳等。

我们主要从辊压机的操作参数、以及入辊压机物料的性质等方面进行研究并采取措施。

具体如下:(1)辊压机气动闸板阀刚开启时料柱对辊子冲力大,液压系统来不及纠偏造成辊缝过大跳停。

对此从两方面进行调整:一是在气动闸板阀汽缸的排气孔处加装球型阀门,把球型阀门开口在1/4处.使气动闸板阀缓慢开启减小对辊子的冲击力;二是从PLC程序控制上将卸荷阀线路短接,使卸荷阀只在停机排料时工作,在辊压机运行情况下卸荷时只通过比例方向阀卸荷,保证系统压力缓慢下降,避免开阀时压力过大瞬时快速卸荷而造成辊压机跳停。

张力辊组及其控制

张力辊组及其控制
nRef
FRef
F
Favt
Fx A
+
n
_
navt
T (Fact)
v d strip
图 4 张力自适应控制框图 4.3 张力辊组的传动控制
在钢带连续生产线中, 一部分张力辊组工 作在电动状态, 一部分工作在发电状态, 电机 发电状态的能量可直接供给电动状态电机用。 所以, 张力辊组合理搭配, 采用公共直流母线 的集中整流和独立逆变的变频调速方案最为经 济合理, 因减少了从电网获取的能量, 可减少 整流逆变装置、 整理变压器及上级电网设备装 机容量, 同时可减少线损和电缆投资。
Abstract Working status of tension roller unit was analyzed by performing the stressed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and the controlling method for it was elaborated.
直接张力控制是张力闭环控制, 一般用于 对张力要求较高的情况, 使用张力计反馈实际 张力, 变频器工作在转矩或速度都可以, 区别 只是张力控制器的输出送给不同的调节器而已。 图 2 为变频器工作在速度状态时的直接张力控 制方式, 张力辊负荷平衡仍采用转矩等比例控 制法, 负荷平衡控制具体方法与主令速度张力 辊组负荷平衡控制相同。
5结语
在钢带连续生产线中, 为满足生产工艺要 求并确保不断带, 需将全线分成多个不同的张 力分区, 因此张力辊组的设置和张力辊组的控 制显得非常重要。 为保证全线稳定高速运行, 目前张力辊组更多采用直接张力闭环控制, 同 时为减少投资和节能, 张力辊组采用公共直流 母线的集中整流和独立逆变的变频调速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力辊组打滑机理及防范措施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通钢冷轧板有限公司硅钢连续退火机组张力辊打滑的原因,运行中所需注意的事项,防范措施等等。

关键词:张力辊组;打滑;辊面硬度;防范措施。

Keywords:tension roller group;slip;the roller surface hardness;prevention measures.
前言
本文介绍了通钢冷轧硅钢连续退火机组张力辊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带钢打滑现象,不仅会引起诸如带钢跑偏等生产故障,同时对生产设备的安全也构成威胁,连退的张力辊组都带有压辊,这样可以防止带钢在辊子表面打滑,同时还可以获得初始张力.本文在分析张力混打滑机理的基础上,讨论如何防止和减少带钢打滑的现象。

1.张力辊组打滑定义
张力辊组又称S辊,一旦辊子两端的带钢张力之差大于辊子包角处的摩擦力时,带钢往往会在包角处发生摩擦滑动,即打滑。

2.张力辊组打滑现象分析
张力辊组的张力递增是通过每根张力辊的包绕效应获得的。

包绕在一根辊子上的带钢在受到一定初始张力作用时,带钢与辊子之间的摩擦力有一最大值,当辊子的传递动力超过最大摩擦力时则辊面与带钢之间将会产生打滑。

此时带钢两端的张力比(即张力递增倍数)满足如下公式:
式中——带钢的初始张力与增加后的张力;
——辊面与带钢之间的摩擦系数;
——带钢在辊面上的实际包角。

下面的打滑分析我们将着重讨论公式(1)中的两个参数、,首先介绍一下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如图1,在包绕辊子的带钢上截取一微段,长度为,包绕的角度为。

这一微段带材对辊子的正压力为,所产生的摩擦力为。

忽略带材运行时所受的离心力,则这一微段带材的力平衡关系如下:
由以上方程组可得:
将此式对整个包绕弧段积分后即可得出公式。

微段带材受力分析
从上面受力分析可知:
2.1.当辊面明显出现横向起棱时,其摩擦力急剧下降,基本无法受力;
2.2.同样带钢厚度,同样的设计包角,张力辊组辊径越大打滑几率越高;
2.3.张力辊辊面硬度越小打滑几率越小。

另一方面,带钢的运行速度也会对带钢与辊面的总摩擦力产生影响。

当硅钢板在较高速度下运行时,由于带钢对辊面的正压力较小,在入口窜人带钢与辊面之间的气体不能迅速赶出,并且随着速度的增高而不断增加。

这样,一方面带钢与辊面的实际包角减小了,另一方面带钢与辊面的摩擦系数也减小了,最终导致总体摩擦力下降。

这一点在来料板形较差时表现得较为明显:在张力辊组初始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小的人口张力辊组反而比受力大的出口张力辊组打滑几率高。

此外,打滑经常发生在传动功率较小的张力辊上,也是这一影响因素的反映。

3.打滑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3.1.打滑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任一张力辊组的打滑都将对带钢表面造成划伤,在冷轧硅钢连退机组,轻的会使产品质量降级,重的则会使带钢报废。

所以,张力辊组的打滑对生产是极为有害的。

3.2打滑对机械设备的影响
张力辊组的打滑首先会对张力辊本身造成直接影响,使辊面越来越光滑,摩擦系数迅速下降,不得不进行辊面重磨,从而缩短了辊子寿命。

另外,张力辊组打滑会使电机输出力矩处于一种波动状态,对传动减速机造成冲击,导致齿轮失效,造成减速机损坏。

4.防范措施
4.1.给张力辊增加压辊
增加压辊是防止带钢打滑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压辊压力来控制带钢在包角处的打滑。

4.2.张力辊辊径方面
张力辊辊径的选择是以带钢经过张力辊后不产生塑性变形为原则。

由公式可知,带钢最大厚度是决定张力辊最大直径的主要因素。

鉴由前面可知,冷轧薄带钢在大张力辊辊径下打滑几率显著升高的现象,对于带钢的适应范围应有一定限制,张力辊径并非越大越好。

对于目前大量生产的厚度0.5mm左右的硅钢板,采用500mm直径的张力辊是比较合适。

4.3.表面硬度方面
张力辊子表面是采用挂胶技术粘了一层约为30mm厚的聚胺脂。

硬度要求为50±4(邵式硬度)。

张力辊的表面硬度是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决定着张力辊是否打滑的重要因素,
4.4.张力辊的加工方面
为尽可能增加张力辊辊面的摩擦系数,在加工张力辊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4.4.1.张力辊辊面聚胺脂的加工应采用粗化磨削工艺,提高表面粗糙度;或采用精车工艺,增加压扁变形量;
4.4.2.辊子加工应保证辊面的圆柱度和同轴度以及辊子的动平衡精度。

以减小运行当中的力矩波动或速度波动。

4.5.电气控制方面
虽然改进张力辊组的电气控制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根除张力辊打滑现象,但较为完善合理的电气控制方式,采用电机分别驱动,有助于减小张力辊打滑的程度,从而减小张力辊的磨损,并对生产中及早发现与纠正打滑现象有很大帮助。

5.结束语
冷轧硅钢连退机组张力辊组满足生产要求,但在生产过程中也出现过掉张,断带现象,我们也分析了各种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法:在压辊方面,我们通过尝试,压辊气缸压力为5bar时效果不错;在张力辊备件方面,我们严格把关,测量出每个辊面聚氨酯的硬度,表面加工粗糙度,选择合格的备件产品进行更换;在维护方面,我们定期给轴承注油,保证轴承润滑良好;在日常点检方面,我们每日由专人进行点检,时刻跟踪辊子的使用情况,对有划伤的辊子及时更换。

参考文献
[1] 许将宝钢技术上海2003
[2] 濮量贵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徐灏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