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托尔曼一贯坚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立场。他吸收了格式塔心 理学、麦独孤策动心理学、武德沃斯动力心理学等各家的思想, 从而提出了自己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尤其在他的学术生涯的后 期,他深受勒温场论的影响,并将行为场等勒温特色的概念引入 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最终使得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 系具有浓郁的现象学味道。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10
白鼠的位置学习实验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11
继续证明
• 为了进一步证明位置学习的优越性,托尔曼和杭齐克共同设计了著名的“阻 塞”实验。迷津结构及设计如图。在预备实验中.实验者先安排白鼠熟悉全 部三条长短不一的迷津通道。正式实验中,实验者先在甲处实施阻塞,结果 白鼠立即选择途径二通过迷津。此后,阻塞点移向乙处,结果白鼠不是尝试 途径二,而是径直奔向途径三。看来.白鼠通过预备实验形成了对所处环境 各刺激物的意义以及它们与目的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也就是说在它的脑中 似乎形成所谓的“认知地图”,正是有了这张认知地图,使得白鼠能有效选择 达到目的物的方式和手段。这也是位置学习的优点。在本次实验中,白鼠的 认知地图发挥了作用,使得白民能认识到当乙处被阻塞时,途径一和途径二 同时被阻塞,因而选择了途径三。可见,位置学习的过程也是形成认知地图 的过程。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7
白鼠的期待学习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8
实验证明:感知性期待
• 丁科巴的一个实验说明了感知性期待学习。他以猴子为被试,目 的是测验猴子的“延缓反应”能力。丁科巴先安排猴子看着实验者 将香蕉放进两个容器中的一个,延缓一段时间后,再让猴子走进 实验室,看它是否选择刚才“亲眼所见”的那个容器里的食物。精 彩之处在于,在其后的实验中,实验者每次在猴子和容器之间设 置屏障,并在某一次以其它食物如卷心菜等替代香蕉(因屏障的阻 隔,猴子看不见),结果猴子表现出“令人惊讶的搜索行为”。可见, 猴子形成了对食物的感知性期待,当这种未被证实时,猴子“疑惑” 不已。(寻找香蕉)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2
(一)托尔曼心理学的基本立场:心理学应该 研究整体行为
• 他反对华生对行为所作的分子性定义,即以简单的刺激——反应 联结的概念来描述行为,托尔曼大声呼吁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 为。
• 在阐释了研究整体行为及其特征之后,托尔曼还考察和研究了影 响Biblioteka Baidu为的机体内部因素,并修改了传统的行为公式,即在刺激— —反应两个变量之间嵌入了中介变量。这也是他的理论最具特色 的部分之一。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3
(二)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
• 托尔曼认为华生所提出的关于行为的刺激——反应公式过于简单, 无助于说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尤其不能说明为什么相同的刺激 引发了不同的反应。
• 于是提出中介变量 • 所谓中介变量不是一种客观事实,而是介于刺激变量和反应变量
之间的、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但可以根据引起行为的先行条件及 最终的行为结果本身推断出来的中介因素,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 定因子。 • 他认为,中介变量的产生源于环境变量和个体差异量之间的相互 作用。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 一、托尔曼传略 《心理学原理》受此影响,决定放弃电子化学,进人哈佛大学读心
理学研究生。霍尔特的学生。读书期间曾去德国向考夫卡学习格 式塔心理学。 1922年首次提出自己的心理学观点,1932年正式提出目的性行为 主义理论体系。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1
二、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9
2.位置学习
• 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学习是获得关于目的物和刺激情境的意义的过程,即 位置学习。为了证明这一点,托尔曼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该实验设置了 一个十字形高架迷津(如图),将白鼠分成两组。甲组或从S1出发,或从S2出发, 但都得在c处往右转才能找到食物(F1或F2),此为反应学习组。乙组或从S1出 发,或从S2出发,但得视情况不同而在c处分别往右转或往左转才能获得食 物(F1),此为位置学习组。结果显示,乙组八只白鼠仅尝试八次就能准确通 过迷津,而且连续几次均无错误;甲组八只白鼠没有一只能像乙组学得那么 快.而且其中有五只经过72次尝试仍然不能成功。这一实验结果证明了学习 的实质是习得目的符号及其意义而不是对刺激物的简单反应。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4
(三)托尔曼的学习理论:符号学习论
• 托尔曼从其目的性行为主义的立场出发,反对传统的刺激——反 应联结的学习观点,提出了学习的符号理论,亦称学习的符号— —格式塔模式。其主要观点是:有机体通过学习而获得关于周围 环境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的知识,也就是说犹如获得了一 幅“认知地图”,在这里,周围环境即符号,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 径即是认识符号及其意义。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6
实验证明:记忆性期待
• 埃利厄特的一个实验证实了记忆性期待学习。他以白鼠为实验对 象,安排白鼠走迷津。在实验的前九天,安排白鼠渴着而非饿着 走迷律,同时以水为目标一对象。此时,白鼠的学习与一般动物 的学习行为没有二样。到第十天,安排它们饿着而非渴着走迷津, 同时在出口处将水换为食物,此时白鼠走迷津的错误和花费的时 间都显著上升,次日才恢复了先前的水平(如图)。这表明,前九 天的学习使白鼠形成了对“水”的记忆性期待,当第十天的食物与 之不符时,白鼠的行为发生紊乱。第十天开始形成的新的对食物 的记忆性期待,又使白鼠的行为步上“正轨”。
• 为了证明自己关于学习的符号理论,他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来说明符号学习的具体表现和特征。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5
1.期待
• 期待是指有机体对未来事件的假设或信念。托尔曼认为,动物通 过学习会形成对目标构的意义认识,表现出对目标物的预先认知 或推测。这种学习可以由三类不同的情境或条件引起,因而也就 形成了三种类型的期待。例如.由于过去对某一特定对象有过经 验而产生的期待,称为记忆性期待;由当前目标物的直接刺激而 引起的期待,称之为感知性期待(自由的鸡);由以往经验和目 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起作用而产生的期待,称之为推理性期待。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10
白鼠的位置学习实验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11
继续证明
• 为了进一步证明位置学习的优越性,托尔曼和杭齐克共同设计了著名的“阻 塞”实验。迷津结构及设计如图。在预备实验中.实验者先安排白鼠熟悉全 部三条长短不一的迷津通道。正式实验中,实验者先在甲处实施阻塞,结果 白鼠立即选择途径二通过迷津。此后,阻塞点移向乙处,结果白鼠不是尝试 途径二,而是径直奔向途径三。看来.白鼠通过预备实验形成了对所处环境 各刺激物的意义以及它们与目的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也就是说在它的脑中 似乎形成所谓的“认知地图”,正是有了这张认知地图,使得白鼠能有效选择 达到目的物的方式和手段。这也是位置学习的优点。在本次实验中,白鼠的 认知地图发挥了作用,使得白民能认识到当乙处被阻塞时,途径一和途径二 同时被阻塞,因而选择了途径三。可见,位置学习的过程也是形成认知地图 的过程。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7
白鼠的期待学习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8
实验证明:感知性期待
• 丁科巴的一个实验说明了感知性期待学习。他以猴子为被试,目 的是测验猴子的“延缓反应”能力。丁科巴先安排猴子看着实验者 将香蕉放进两个容器中的一个,延缓一段时间后,再让猴子走进 实验室,看它是否选择刚才“亲眼所见”的那个容器里的食物。精 彩之处在于,在其后的实验中,实验者每次在猴子和容器之间设 置屏障,并在某一次以其它食物如卷心菜等替代香蕉(因屏障的阻 隔,猴子看不见),结果猴子表现出“令人惊讶的搜索行为”。可见, 猴子形成了对食物的感知性期待,当这种未被证实时,猴子“疑惑” 不已。(寻找香蕉)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2
(一)托尔曼心理学的基本立场:心理学应该 研究整体行为
• 他反对华生对行为所作的分子性定义,即以简单的刺激——反应 联结的概念来描述行为,托尔曼大声呼吁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 为。
• 在阐释了研究整体行为及其特征之后,托尔曼还考察和研究了影 响Biblioteka Baidu为的机体内部因素,并修改了传统的行为公式,即在刺激— —反应两个变量之间嵌入了中介变量。这也是他的理论最具特色 的部分之一。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3
(二)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
• 托尔曼认为华生所提出的关于行为的刺激——反应公式过于简单, 无助于说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尤其不能说明为什么相同的刺激 引发了不同的反应。
• 于是提出中介变量 • 所谓中介变量不是一种客观事实,而是介于刺激变量和反应变量
之间的、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但可以根据引起行为的先行条件及 最终的行为结果本身推断出来的中介因素,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 定因子。 • 他认为,中介变量的产生源于环境变量和个体差异量之间的相互 作用。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 一、托尔曼传略 《心理学原理》受此影响,决定放弃电子化学,进人哈佛大学读心
理学研究生。霍尔特的学生。读书期间曾去德国向考夫卡学习格 式塔心理学。 1922年首次提出自己的心理学观点,1932年正式提出目的性行为 主义理论体系。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1
二、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9
2.位置学习
• 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学习是获得关于目的物和刺激情境的意义的过程,即 位置学习。为了证明这一点,托尔曼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该实验设置了 一个十字形高架迷津(如图),将白鼠分成两组。甲组或从S1出发,或从S2出发, 但都得在c处往右转才能找到食物(F1或F2),此为反应学习组。乙组或从S1出 发,或从S2出发,但得视情况不同而在c处分别往右转或往左转才能获得食 物(F1),此为位置学习组。结果显示,乙组八只白鼠仅尝试八次就能准确通 过迷津,而且连续几次均无错误;甲组八只白鼠没有一只能像乙组学得那么 快.而且其中有五只经过72次尝试仍然不能成功。这一实验结果证明了学习 的实质是习得目的符号及其意义而不是对刺激物的简单反应。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4
(三)托尔曼的学习理论:符号学习论
• 托尔曼从其目的性行为主义的立场出发,反对传统的刺激——反 应联结的学习观点,提出了学习的符号理论,亦称学习的符号— —格式塔模式。其主要观点是:有机体通过学习而获得关于周围 环境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的知识,也就是说犹如获得了一 幅“认知地图”,在这里,周围环境即符号,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 径即是认识符号及其意义。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6
实验证明:记忆性期待
• 埃利厄特的一个实验证实了记忆性期待学习。他以白鼠为实验对 象,安排白鼠走迷津。在实验的前九天,安排白鼠渴着而非饿着 走迷律,同时以水为目标一对象。此时,白鼠的学习与一般动物 的学习行为没有二样。到第十天,安排它们饿着而非渴着走迷津, 同时在出口处将水换为食物,此时白鼠走迷津的错误和花费的时 间都显著上升,次日才恢复了先前的水平(如图)。这表明,前九 天的学习使白鼠形成了对“水”的记忆性期待,当第十天的食物与 之不符时,白鼠的行为发生紊乱。第十天开始形成的新的对食物 的记忆性期待,又使白鼠的行为步上“正轨”。
• 为了证明自己关于学习的符号理论,他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来说明符号学习的具体表现和特征。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5
1.期待
• 期待是指有机体对未来事件的假设或信念。托尔曼认为,动物通 过学习会形成对目标构的意义认识,表现出对目标物的预先认知 或推测。这种学习可以由三类不同的情境或条件引起,因而也就 形成了三种类型的期待。例如.由于过去对某一特定对象有过经 验而产生的期待,称为记忆性期待;由当前目标物的直接刺激而 引起的期待,称之为感知性期待(自由的鸡);由以往经验和目 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起作用而产生的期待,称之为推理性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