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儿科影像学7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呼吸系统
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二、呼吸道异物
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又 称为肺透明膜病( HMD) , 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呼气后不能有效地保持肺 的残余气,导致进行性呼 气性肺泡委陷,引起的呼 吸窘迫。多见于早产儿, 于生后数小时出现进行性 呼吸困难、发绀和呼吸衰 竭,是新生 儿尤其是早产 婴主要死因之一。 HMD典型肺部X射线 表现为肺泡充气不良和各 级支气管过度充气扩张。
影像诊断学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放射科 李燕
第十章 儿科影像学
第一节 儿科影像学检查技术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 第三节头颈部 第四节呼吸系统 第五节循环系统 第六节消化系统与腹膜腔 第七节泌尿生殖系统与腹膜后间隙 第八节骨关节与软组织
第一节 儿科影像学检查技术
小儿影像学检查的特点:个体从新生儿到青春期各器官 、系统不 断发育;体格、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在各阶段均明显不同。小儿放 射学与成年人放射学相 比有其特殊之处。小儿不论是影像检查方 法 、诊断思维逻辑,以及疾病预后判断,还是学科发展方向等均 有其特殊性。熟悉小儿的体格 、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 ,对儿科 疾病早 、快、准认识和诊断是儿科临床医师和小儿放射工作者必 须遵循的影像诊断原则 。 婴幼儿影像检查时,应注意动作轻柔 、保暖、减少外界不 良刺 激,取得陪检家长的合作 ;对年龄较大的儿 童需掌握其心理特 征 ,将放射科检查室进行童话式装 修,打消患儿对诊疗环境 的 恐惧感 ,增加对检查的依从 性。摄片时 ,要求曝光时间短、电 流大、电压相对稍高,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影像检查 ,小儿对 X射线相对敏感,应考虑对患儿性腺 、甲状腺等进行有效防护。
腺样体肥大
二、早产儿视网膜病
早产儿视网膜病:好发于出生时胎龄< 32周、体重<1500g、并在出生后10天 内接受高浓度氧治疗的早产儿。 病因及病理: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 完善,高浓度氧引起血管收缩,致血管 生长因子高表达,进而导致新生血管形 成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牵拉引起视网膜 下渗出、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并想成小 眼畸形。 影像学表现: CT:视网膜脱离,眼球后方低密度液体 或高密度出血影;双眼发病,但常不对 称;病变严重眼球变小。 MRI:视网膜脱离和出血,T1出血呈均 匀高信号,T2依据时间可呈低或高信号。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双眼病变结合病史。 鉴别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早产儿视 网膜病病变眼球变小,钙化少见。
三、视网膜母细胞瘤
【临床与病理】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为神经外胚层肿 瘤,起源于视网膜的神经元细胞或神经节细胞。是婴 幼儿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病理特征为瘤细胞菊 花团形成,95%瘤组织中可发现钙质。早期症状为 “猫眼”,即瞳孔区黄光反射,表现为“白瞳症”。 【影像学表现】 CT显示眼球内不规则形肿块,常见钙化,可呈团块 状、片状或斑点状,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MRI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具有明显强化,对 显示钙化不敏感。CT有较好的密度对比,易发现钙化, 是该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强调薄层(2mm)并行横断 及冠状位扫描。MR观察视神经转移及颅内侵犯更敏感, 可作为CT的补充。当疑有转移时可行增强扫描。 影像学分期:I期:眼球内期,病变局限于眼球内; II期:青光眼期,病变局限于眼球内,同时伴有眼球 增大;III期:眶内期,病变局限于眶内;IV期:眶外 期,病变同时累及颅内或远处转移。分期对选择治疗 方法及估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与鉴别诊断】 婴幼儿眼球内发现钙化性肿块,应首先考虑视网膜 母细胞瘤。鉴别诊断有:原始永存玻璃体增生症:表 现为眼球小,钙化少见,整个玻璃体腔密度增高, MRI可发现玻璃体管存在。Coats病:常为单侧,发病 年龄一般为4~8岁,MRI显示为视网膜下积液信号, 增强后脱离的视网膜明显强化。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足月儿HIE:主要病理改 变,矢状旁区脑损伤、基底 节和丘脑损伤、颅内出血及 脑梗死。 影像学表现: 矢状旁区脑损伤:大脑镰旁 脑皮质密度或信号异常,常 对称,多见于顶枕叶。 基底节和(或)丘脑损伤: 双侧基底节和(或)丘脑对 称性异常密度或信号强度。 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梗死和脑沟裂出血密度改变。
二、胚胎脑病
胚胎脑病(embryonic cerebropathy):为病原体通 过胎盘感染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 临床常用先天性“TORCH”感染来归纳胚胎期感染 常见病因,以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常见。感染发 生越早,脑损伤程度越重。 临床表现:小头畸形、智力低下、癫痫、听力丧失 和肌张力异常等。 影像学表现: 1:超声:经颅超声胃新生儿期首选检查方法,表现: 室管膜下和皮层下白质内钙化呈强回声,部分可有 基底节丘脑区线样或分枝样强回声,即豆纹血管病 变。
一、腺样体肥大 二、早产儿视网膜病 三、视网膜母细胞瘤
一、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咽扁桃体或增殖体):是位于鼻咽顶后壁交界区的淋巴组织, 在儿童期可呈生理性肥大,10岁以后逐渐缩小至成人状态。可因多次炎 症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称为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可引起呼吸 道不畅或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主要表现有鼻塞、张口呼吸、打鼾、听力减退和耳鸣。 影像学表现: 侧位平片可见鼻咽顶后壁局限性软组织增厚,突人鼻咽腔使相应气道狭 窄。 CT表现为顶壁、后壁软组织对称性增厚,表面可不光滑,增强后均匀强 化,两侧咽隐窝受压狭窄,咽旁间隙、颈长肌等结构形态密度正常,颅 底无骨质破坏。 MRI多方位检查有利于显示肥大的腺样体,呈等T1、长T2信号。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临床症状、内镜检查结合影像表现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咽部脓肿、鼻咽血管纤维瘤。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是由于新生儿窒息,引起脑供血 和代谢异常所致的一种全脑性损 伤。 1、早产儿HIE:主要病理改变, 生发基质出血、脑室旁出血性梗 死、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及脑梗死。 影像学表现: 生发基质出血:分4级,I级室管 膜下出血,II级血肿破入脑室内, III级血肿破入脑室伴脑室扩张, IV级脑室旁出血性脑梗死。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周围多 个小囊状病灶,形成“瑞士奶酪” 样表现。 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梗死 和脑沟裂出血密度改变。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TGA):解剖上的右心室与主动脉连接,而左心室与肺动脉连接,胃新生儿期 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分型: 1、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 2、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型: 3、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型: 影像学表现: 1、X线:正位胸片:纵膈血管影狭小为典型表现,系由于主、肺动脉干常呈前后位排列所致;出生 时心影大小可正常,肺血改变不明显;生后数日,心影逐步增大,肺血逐渐增多;无肺动脉狭窄或 狭窄轻者,心脏呈中度至重度增大,以向左增大为主,肺动脉段不凸出,但肺门血管扩张,呈明显 肺充血改变;合并明显肺动脉狭窄者,表现较不典型,肺血减少。 2、超声:剑突下切面可同时显示两侧心室的流出道及大动脉。表现:主动脉与肺动脉呈平行关系; 胸骨旁长轴切面可同时显示位于前方的主动脉和位于后方的肺动脉,但主动脉瓣的位置高于肺动脉 瓣;可观察心内分流方向、大小及合并的畸形。 3、CT或MRI:对诊断有一定帮助:T1上可清楚显示心肌小梁的粗糙程度,据此可判断心室位置;同 时还可观察左、右心室大小,室间隔缺损的有无及大小、部位及有无肺动脉狭窄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新生儿可疑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若X线胸片表现为肺充血,应首先考虑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心室与 大动脉连接不一致是本病诊断的直接依据。
第一节 儿科影ຫໍສະໝຸດ Baidu学检查技术
检查前准备: 儿童行影像学检查尤为CT或MRI检查常 需镇静。以自然睡眠最为理想,药物镇 静一般适用于6月-4岁患儿。 常用镇静药物: 10%水合氯醛,口服或保留灌肠,剂量: 0.5ml/kg。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二、胚胎脑病
第一节 儿科影像学检查技术
在儿科疾病影像检查中,各种成像技术与检查方法的使用范围与成人有 所不同,应用时更需合理选择。 1:X线检查:儿童期的器官处于发育成熟过程中,对X线辐射损伤比成 人更加敏感。应尽可能选择非X线检查。 平片:胸部、骨关节和胃肠道先天性发育畸形的首选检查。 透视:可以支气管异物的初步评估及胃肠道造影检查。 造影:消化道和泌尿系先天性发育畸形。 2:超声检查:具有实时、边界、无辐射、安全性高等优势,宜作为儿科 首选检查。先天性心脏病和腹盆腔肿块的首选检查方法。 3:CT检查: 因辐射剂量较大,作为X线平片和超声的重要补充。纵膈肿 瘤及颅脑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4:MRI检查:因组织分辨率高,无X线辐射,主要用于颅脑、腹部肿块 的首选检查方法。 原则:首选超声和MRI检查,呼吸系统、骨关节系统和一些胃肠道疾病 选用X线或CT检查应注意防护。
第五节 循环系统
一、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一、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C):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肺静脉发育异常所致,全部肺静脉开口均与 左心房不相通,而引流入右心,使右心容量负荷增加,造成右心房扩大和右心室肥厚扩张。左心房 通常缩小,左心室也常发育不良。存在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这是患儿存活的基本条件。 分型: 1、心上型:最多见,肺静脉经垂直静脉引流至左无名静脉,再经上腔静脉汇入右心房。 2、心内型:肺静脉直接或经冠状静脉引流进入右心房。 3、心下型:两侧肺静脉汇合成一条下行静脉在心脏后方与下腔静脉、门静脉连接,再汇入右心房。 4、混合型:肺静脉与腔静脉间存在两个以上异常连通部位。 影像学表现: 1、X线:心上型:垂直静脉、无名静脉和右上腔静脉扩张,心影增大,形成特征性的“雪人”征; 心内型:与房间隔缺损相似;心下型:肺静脉高压。 2、超声:超声心动图为首选检查方法,对心下型显示有局限性。右心房扩大及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无肺静脉引流入左心房,四支肺静脉汇合成共同静脉直接开口于右心房,或通过引流静脉汇入右心 房。 3、CT或MRI:增强检查可清楚显示肺静脉引流异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与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鉴别,心内型引流入冠状静脉窦,冠状静脉窦明显扩张并入口扩大。
二、呼吸道异物
呼吸道异物( a i r wa y f o r e i g n b o d i e s ) 为 儿科常见 急诊 , 5岁 以下小儿多见 ( 9 7 ) , 1 ~ 3岁最多见。 临床表现:刺激性咳嗽、喘鸣、反复肺炎,症状与气 道阻塞部位、程度和病程长短有关。 病理改变: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和肺感染等。 影像学表现: 1、X线:取决于异物大小、 形态、 位置、 病程长短、 异物性质及并发症。 直接征象: 不透 X光异 物, 如金属等, 半透 X光异 物, 如塑料帽等, 在胸部正 侧位 x射线平片或胸部 透视下, 可以清楚的显示其位 置、 大小、 形态、 伴或不伴支气管通气异常; 间接征象:右侧多见, 左右之比为 1 : 1 . 5 , 主 要表现为吸气性或呼 气性活瓣性支气管阻塞, 透视 下纵隔反相运动, X射线 胸片可见相应部位的阻塞性 肺炎、 肺气肿或肺不张。 2、CT:可直接显示气管、支气管腔内异物。 诊断与鉴别诊断: X线平片是首选检查方法,必要时再行CT检查。需要 与非异物引起的支气管疾病鉴别,如浓痰、肿瘤引起 的支气管阻塞。
二、胚胎脑病
CT:特征表现:室管膜下 和皮层下白质内多发斑点 样钙化。 MRI:白质内长T1、长T2 信号。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室管膜下和皮层下 白质内钙化合并脑先天发 育畸形,母子两代血清学 检查具有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结节性硬化, 不伴有皮质发育畸形。
第三节 头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