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之经济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之经济篇

考情分析

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荣的商业,从而为辉煌灿烂文明的萌芽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到明清时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的落后性、保守性以及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演进,最终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伍。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济思想和政策、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发展将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在复习时,还要广泛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如“三农”问题、粮食生产状况问题等,从古代商业发展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理解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必要性。

核心知识聚焦

核心知识一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脉络

(一)知识结构

民营手工业成分

日益重要。

达。

明清

传统农业达到

顶峰农业产量显著提高,明

朝时大量引进外来高产

农作物(玉米、甘薯),

清朝时,棉、桑、茶、

油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扩大;

明代的《农政全书》;

固守“农本、工商皆末”

政策。

明清时期出现彩

瓷、珐琅彩;

明中叶以后,冶

金、制瓷和纺织

等部门的民营手

工业超过官营手

工业,占据主导

地位

城镇商业繁荣;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

市场;

地域性商人群体出

现;

货币作用增大;

明清实行海禁、闭关

锁国政策。

(二)重点强调

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②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③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④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

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2.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经营形式

①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②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

③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④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到明朝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某些部门开始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3.古代商业的主要特点

①中国古代不同的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峰。宋元时期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纸币最早出现,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明清时期,一大批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徽商晋商等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等,使得明清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②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随商贸的发展呈不同的特色。秦汉至唐,在京都、郡、国

所在的大县城内,多有官府在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坊”严格分开。宋代以后坊市制度界限被打破。

③中国古代商业与商人的命运总是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有关,自战国以来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4.古代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②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③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5.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演变:始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废除。

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臣下只可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买卖。

瓦解:

①春秋时期,“公田”被大量抛荒,“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②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如鲁国实行“初税亩”,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废除: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封建土地所有制:

Ⅰ:土地私有制

①君主私有土地:是指由宫廷有关部门掌管的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②地主私有土地: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汉代以来,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宋初“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③自耕农私有土地:与地主私有土地相比,土地规模小,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地主和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直接提供者。

Ⅱ:土地国有制:均田制

①实行:北魏、隋朝、唐朝前期。

②目的: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③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土地不得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3)租佃关系普遍化

演变:战国时期产生;汉代比较普遍;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人口增加、人均占有土地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