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外科围手术期心脏评估流程
围手术期心血管功能的评估与处理
![围手术期心血管功能的评估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ceba7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a.png)
2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可能有心血管 并发症,需特别关注。
3 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
年龄和健康状况可能影响 手术后的康复过程。
心血管功能处理的常用策略
1
血流动力学监测
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水平,及时调整治疗。
2
液体管理
根据患者的体液状态和需要,调整液体管理。
3
药物治疗
使用血压调节药物、抗凝剂等,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常用的心血管功能评估指标
心电图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和心律。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通过超声波检查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心肌酶
血液中心肌酶的水平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动脉血气分析
检测血氧饱和度和酸碱平衡,以评估心血管功能。
影响手术后心血管功能的因素
1 血控制
高血压或低血压可能会影 响手术后的心血管功能。
围手术期心血管功能的评 估与处理
在围手术期,评估和处理心血管功能至关重要。了解常用的评估指标,影响 因素以及处理策略和药物治疗,以及心血管康复措施。
围手术期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性
在手术期间和术后,评估和处理心血管功能对患者的康复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全面的评估和有效的处理策略,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心血管保护的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降低心率和血压,保护心脏 免受损伤。
ACE抑制剂
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担。
阿司匹林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心血管康复措施
1
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适当的运动方案,促进心血管功能恢复。
2
饮食管理
通过控制饮食摄入量和选择健康食物,维持心血管健康。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cdb3aa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5.png)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护理处理的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其目的是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安全、顺利地完成手术,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下面将对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2.病史采集: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饮食禁忌等各种病史的详细询问和记录。
3.身体检查: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身体状况、病灶部位等。
4.心电图和胸片检查: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心电图和胸片检查,以明确患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状况。
5.临床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6.心理评估和心理支持:针对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7.术前准备: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消毒、穿刺术前标识等。
1.监护仪的连接和相关监测:将患者与监护仪相连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2.麻醉评估和处理:根据麻醉医生的指示,对患者的麻醉深度、心脏功能、呼吸功能等进行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手术操作区域清洁和消毒:对手术操作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环境的无菌。
4.手术器械的准备和核对:确保手术器械和药品的准备齐全,并与手术医生核对无误。
5.护理过程的记录: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术中出血量、输液量、用药量等。
6.术中配合手术医生:根据手术医生的要求进行配合,如提供手术器械、换药、放置引流管等。
1.术后恢复室护理:将手术完成的患者转入术后恢复室进行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恢复情况等。
2.术后疼痛评估和处理:对患者的术后疼痛进行评估,并根据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
3.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及治疗指南》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及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becb61c7c1cfad6195fa7eb.png)
▪ 心血管疾病流行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估计
美国65岁以上人口数在未来30年将增加 25%~35%,相应地该年龄组是外科手术 数量最大的人群。因此在年龄较大者中, 非心脏手术将从现在的每年6百万增加到1 千2百万,其中近1/4患者(主要是需要进 行腹腔、胸腔、血管和骨科手术者)与围 手术期心血管致残和致死明显有关。
第四步
▪ 患者功能状态好否?有无症状?功能状态可用代
谢当量(METs)来判断。例如一名40岁,体重 70公斤的男性在休息状态下基础性氧耗量是 3.5ml/kg.min,即为1MET。功能状态分为优秀 (>10METs),良好(7~10METs),中等 (4~7METs)和差(<4METs)。如果患者 MET≥4,且无症状,可按计划手术(IB)。在 大多数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无法达到4METs的患 者,其围手期术期心脏和长期风险增加,如果状 态功能不好或不明确,则进入下一步。
疗,要尽可能继续应用阿司匹林,并在外科手术后尽早恢复双重抗
血小板治疗,以防止晚期血栓形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 小板治疗与单用阿司匹林比较,增大出血绝对风险为0.4%~1.0%。 有些手术出血风险低,例如牙科手术,不必停止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选择性非心脏手术,如单用阿司匹林或单用氯吡格雷不必停用。
▪ 某些心律失常,尽管相对良性,但可能掩
盖潜在的心脏问题,例如房颤和室上性心 律失常可以引起冠脉疾病患者心肌需氧量 的增加,导致心肌缺血。伴有旁路的房颤 其快速心律可能恶化为室颤。室性心律失 常无论是单个室早、复杂性异位室早或非 持续性室速,通常不需要治疗,除非危及 患者血流动力学。尽管频发室早和非持续 室速被认为是术中和术后长期随访有发展 为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但并不增加围手术期非致命性心梗或心脏 性死亡的危险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PPT培训课件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PPT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66e3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f.png)
手术风险评估
准确评估患者心血管状态,预测 手术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识别高危患者,采取相应措施降 低手术风险。
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手术 前评估,增强手术安全性。
预防和治疗心血管并发症
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降 低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潜在的心血管问题。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 期心血管评估ppt培 训课件
目录
• 引言 •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的重要性 •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的方法 •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的实践应
用 •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的挑战和
展望 • 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引言
培训目标
提高医护人员对非心 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 管评估的认识和技能 。
其他相关检查
总结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 其他相关检查以全面评估心血管状况 。
详细描述
这些检查包括血液生化检查(如血糖 、血脂、肾功能等)、凝血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等,有助于了解患者整 体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
04
CATALOGUE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的实践应 用
术前评估和准备
案例三:重症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
总结词
重症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需综合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详细描述
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身体虚弱,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除了心功能 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外,还需评估患者的呼吸、肝肾功能等其他脏器功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评估准确性和可靠性
推广应用新技术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评估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e50d424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4.png)
他汀的治疗
目前正在服用他汀并且计划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应当 继续服用他汀。( Ⅰ类 证据级别:B)
接受血管手术的患者无论有无临床危险因素,应用 他汀是合理的。( Ⅱ类 证据级别:B)
Page 30
小结
对接受非心脏手术的高危心脏病患者进行成功的围手术 期评估和治疗需要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责任护士和 会诊医师之间的细心协作与沟通。
Page 11
危险分层
非心脏外科手术的心脏危险﹡分层
手术举例
血管(报告的心脏危险通常大于5%)
主动脉和其他大血管手术
外周血管手术
中危(报告的心脏危险1%~5%)
腹腔和胸腔手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头、颈部手术
整形外科手术
前列腺手术
低危§(报告的心脏风险通常<1%)
内镜检查
表浅组织手术 白内障手术 乳腺手术 门诊手术
﹡心脏性死亡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联合发生率
§此类手术不需要过多的术前心脏检查
Page 12
术前心脏评估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是否需要急诊非 心脏手术?
否否
活动性 心脏病
否否
是 (Ⅰ类 LOEC)
进手 术室
是
(Ⅰ类 LOEB)
按照ACC/AHA指南 评估和治疗
围手术期监测、术后风险分层和 危险因素处理
考虑进手术室
6、室内传导阻滞甚至左或右束支但是无高度传导阻 滞病史或症状的患者,很少在围手术期进展为高度房 室传导阻滞。
Page 21
植入的起搏器和ICD
电灼时产生的电流可导致植入装置的多种反应: 1、暂时性或永久性返回备用脉冲、复位或噪音反转起
搏模式; 2、起搏器输出的暂时或永久性抑制;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术前评估与术中管理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术前评估与术中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83296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1.png)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风险评估
心脏病状况
评估患者的心脏病类型、严重程度和稳定性。
手术类型
评估手术的创伤性和时间长度对心脏的影响。
患者整体情况
评估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和手术耐受性。
术前检查项目
1
心脏超声
2
检查心脏结构和心功能,评估瓣膜功能、
心室功能等。
3
心电图
评估心脏的电活动,检查是否存在心律 失常。
胸部X射线
检查心脏和肺部情况,寻找肺部疾病和 心脏扩大的征象。
术பைடு நூலகம்风险评估工具
心脏风险指数
根据患者年龄、心功能、病史等 信息,评估手术风险。
Detsky评分
综合评估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 判断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ASA分级系统
根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将患 者分级为不同手术风险等级。
术中风险管理
1
术中心脏监测
定期测量血压,监测心脏的负荷和稳定性。
术中药物治疗
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用 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荷。 减慢心率,保护心肌。 控制心律失常,维持正常心律。
3 预防性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如心脏病治疗、药物管理等。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术中管理
1 术中心脏监测
监测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脏问题。
2 术中药物治疗
根据术中监测结果和患者病情,合理使用药物维持心脏稳定。
3 团队合作
在手术中,心脏病专家、麻醉师和外科医生紧密合作,确保手术安全。
定期监测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及时发现心脏问题。
2
术中药物管理
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维持心脏稳定。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评估与治疗指南_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评估与治疗指南_](https://img.taocdn.com/s3/m/5f73650d0740be1e650e9a84.png)
流行病学
美国未来 30 年内,年龄 >65 岁人口将增加 25 %~ 30
%,相应该年龄段也是外科手术数量最大的人群
非心脏手术将从 600 万 / 年增加到 1200 万 / 年,其中
1/4 为大型腹部、胸部、血管和骨科手术者,这些 手术显著增加了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
Worldwide, non-cardiac surgery is associated with an averag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of 7–11% and a mortality rate of 0.8–1.5%, depending on safety precautions. Up to 42% of these are caused by cardiac complications. When applied to the popula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 member states, these figures translate into at least 167 000 cardiac complications annually due to non-cardiac surgical procedures, of which 19 000 are life-threatening.
对患者情况和手术风险的评估
无创性检测——心电图(ECG) 无创性检测——心脏超声 影像学应激试验 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
降CVD风险率的措施
β受体阻滞剂
若患者近期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推荐术前继续服用。(Ⅰ,B) 若患者存在两个以上风险因素或ASA评分≥3,可考虑术前β受体阻滞 剂治疗。(Ⅱb,B) 若患者诊断有IHD或心肌缺血,可考虑术前β受体阻滞剂治疗。 (Ⅱb,B) 可考虑阿替洛尔或比索洛尔作为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前口服用药。 (Ⅱb,B) 不推荐术前使用不加滴定的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Ⅲ,C) 不推荐接受低危手术的患者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Ⅲ,C)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实习课件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实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03077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b.png)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手术风险 ,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 和治疗。
术中密切监测心电图和心肌 酶变化,合理使用心肌保护 措施。术后加强护理和监测 ,及时处理并发症,如心绞 痛、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 。
心力衰竭患者的手术风险及应对策略
01
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非心脏 手术时,面临的主要风险是 心功能不全和急性心血心电图的解读
心电图解读
掌握心电图的基本波形和各导联 的意义,能够识别常见的心电图 异常表现,如心律失常、心肌缺 血等。
心电图判读技巧
学习如何结合患者病史和心电图 表现,综合判断患者的心血管状 况,为手术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实践操作二:血压的测量和解读
血压计的选择和使用
02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受 损,容易在围手术期出现心 功能不全、低心排综合征或 心律失常。为降低风险,术 前应进行充分评估和准备, 包括改善心功能、稳定病情 和调整药物治疗等。
03
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手术风 险,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 防和治疗。
04
术中密切监测心功能和血流 动力学变化,合理使用强心 、利尿和血管活性药物。术 后加强护理和监测,及时处 理并发症,如肺部感染、下 肢静脉血栓形成或肾功能不 全等。
01
02
03
降低手术风险
准确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 况,有助于预测手术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 提前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优化治疗方案
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状况, 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 信息,有助于制定更合适 的治疗方案。
提高手术效果
通过评估,可以更好地了 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助 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 康复速度。
术中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合理使用麻醉和镇痛药 物,避免过度应激和血流动力学波动。术后加强 护理和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度 过围手术期。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危险评估和管理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危险评估和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b2cde4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02.png)
心血管病患者在施行非心脏手术时,常常要 考虑到基础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这些心血管 病患者施行非心脏外科手术及麻醉时,可能 产生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体温、血压、血 容量的波动和自主神经的失调均可增加应激, 手术及麻醉的并发症如出血、发热、感染和 肺不张等可加重心脏负担,易出现心肌缺血 或心力衰竭?
5.术后发生的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手术刺激 引起的交感张力增高所致,有50%与心脏疾病有关,其他 如感染、贫血、代谢异常等亦可能有关。处理上与一般内 科心律失常相同,仅在心排出量下降或出现心肌缺血时需 要药物处理或电复律。
伴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快速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 常者应考虑采取电复律以尽快纠正休克等异常。
室上性早搏不需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型房产 患者,如果心脏功能较差,可给予静脉应用毛花苷 C(西地兰)、胺碘酮等复律或控制心室率;如果心脏 功能尚好,可给予心律平复律或控制心室率。
4· 术中管理
1. 术后立即返回ICU,进行心电图、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监护,密切观察血 压、心律、心率、呼吸、脉搏和心电图变化等;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行 有创血压监测;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观察双肺呼吸音、心音及末梢循环状态。
2·6肺源性心脏病
并发肺炎、肺不张及右心衰竭为肺源性心脏病手术的主要危险, 术前2周应予戒烟。心肺功能代偿较好(上数层楼梯无呼吸困难 者),一般可较好的接受手术。心肺功能较差者,应进行肺功 能检查。下列检查异常者,提示手术危险性大:①最大通气量 小于预测值的50%;②动脉血氧分压小于55mmHg;③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异常增高;④用力肺活量比值小于0·50;⑤最大 中段呼吸流速小于0·6l/min;⑥最大呼吸流速小于100l/min; ⑦肺活量小于1l;⑧ECG异常;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上述指标 无明显改变;⑩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异常。
围手术期心脏评估法
![围手术期心脏评估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ab48daad51f01dc281f1d4.png)
围手术期心脏评估法第1步紧急手术者应行围手术期监护、术后风险分层及处理危险因素(I,C)。
第2步不稳定心绞痛、30天内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失代偿心衰、严重心律失常或瓣膜病者推迟或取消手术(I,C);有必要行冠脉造影评估;对计划手术的患者给予最大限度药物治疗。
第3步低风险手术者确定危险因素、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后择期手术。
第4步中高危外科手术者运动耐量评定,METs≥4且无症状者按计划手术(I,B);运动耐量好且有冠心病或明显危险因素者,给予低剂量他汀滴定治疗后择期手术。
第5步有1~2个临床危险因素者拟行中危手术,β受体阻滞剂、他汀、ACEI治疗后按计划手术(Ⅱa,B)或非侵入性检查(Ⅱb,B)。
第6步高危外科手术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心绞痛、心梗、心衰、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卒中,≤2个危险因素者β受体阻滞剂、他汀、ACEI治疗后按计划手术。
第7步围手术期心脏测试,多个危险因素者术前行心脏负荷试验,未诱发心肌缺血或仅轻中度缺血者予β受体阻滞剂、他汀、ACEI治疗后按计划手术,诱发严重心肌缺血者冠脉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治疗术前冠脉血运重建严重左主干狭窄的稳定性心绞痛;三支血管病变的稳定性心绞痛,LVEF<50%;两支血管病变的稳定性心绞痛;高风险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NSTEMI;STEMI(I,A)。
植入支架前讨论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能耐受12个月噻酚吡啶者避免DES,可能在PCI后12个月内行外科手术者考虑植入BMS或仅球囊扩张。
β受体阻滞剂接受β受体阻滞剂的心绞痛、有症状心律失常、高血压或其他ACC/AHA指南I类推荐指征者行外科手术继续(Ⅰ,C);术前有缺血证据的高危心脏风险者行血管外科手术给予β受体阻滞剂(Ⅰ,B)。
他汀类服用他汀并计划行非心脏手术者继续(I,B),拟行血管手术者可用他汀(Ⅱa,B。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fdf870fafad6195f312ba6f1.png)
由外科和麻醉科医师会同内科(心脏科)医师协同进行。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于1996年首次发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 血管评估及处理指南? 。2002、2007、2021年三次对指南进行更新。
推荐分类
Ⅰ:有证据和/或一致意见认为特定的操作/治疗有效。 Ⅱa:证据/意见有分歧,但支持有用/有效。 Ⅱb:证据/意见有用/有效的证据/意见未明确。 Ⅲ:有证据和/或一致意见认为操作/治疗无用/无效,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有害。
非心脏手术患者心功能评估与管理指南
![非心脏手术患者心功能评估与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4af223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2.png)
非心脏手术患者心功能评估与管理指南一、前言心功能评估与管理是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手术安全、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非心脏手术患者心功能评估与管理指南,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二、非心脏手术患者心功能评估1.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层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麻醉学会的指南,将非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类。
其中,低风险包括年龄<65岁、无高血压、无糖尿病、无冠心病和无其他危险因素;中风险包括年龄>65岁或有高血压或有糖尿病或有轻度冠心病或有其他危险因素;高风险包括年龄>75岁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进行性稳定型心绞痛或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严重主动脉瓣反流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或肺动脉高压或严重心律失常等。
2. 心功能评估指标(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最常用指标,正常值为≥50%。
若LVEF<40%,则提示存在心功能不全。
(2)运动耐量:是评价患者运动耐受能力的指标,可通过进行步行测试、六分钟步行试验等进行评估。
(3)B型钠尿肽(BNP):可反映心室负荷和心肌重构,是评价患者心功能的一个辅助指标。
正常值为<100 pg/mL。
(4)超声心动图:可直观地观察左右心室大小、壁厚度、收缩功能等多个参数,是评价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工具。
三、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应针对不同风险层次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对于低风险患者,建议进行简单的体格检查和基本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对于中、高风险患者,则需要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BNP等。
2. 麻醉管理在麻醉管理方面,应根据患者的风险层次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对于低风险患者,可采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对于中风险患者,应采用全身麻醉,并注意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于高风险患者,则需要在手术前进行心血管系统的评估和处理,并且应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危险评估和管理ppt课件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危险评估和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10458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e.png)
未来展望
制定统一评估标准
深入研究患者个体差异
未来需要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提高心血 管危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深入研究个体差异对 心血管危险评估的影响。
创新管理方法
加强长期追踪研究
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非心脏手 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危险的管理效果。
05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危险评估
和管理的挑战与展望
面临的挑战
评估标准不一
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导致心血 管危险评估存在差异。
患者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之间的身体状况、年龄、性 别等因素影响心血管危险评估的准确 性。
手术类型与风险
不同手术类型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不 同,评估和管理难度较大。
缺乏长期追踪研究
术前管理
评估心血管风险
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评估,确定患者的心血 管风险等级。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患者的高血压、糖尿 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 进行积极治疗和控制,降 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优化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 整和优化心血管相关药物 的剂量和种类,确保患者 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03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危险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高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增加
了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
吸烟
吸烟可引起血管痉挛、动脉粥 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增加围 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高血压
高血压可导致心脏和血管重构 ,增加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和心 律失常的风险。
糖尿病
最新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67页)
![最新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67页)](https://img.taocdn.com/s3/m/969e56ba284ac850ad024271.png)
对于没有临床危险因素的患者,可按计划手术(IB)。
如果有1~2个临床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当用β-受体阻 滞剂控制心率后可继续按计划行择期手术; 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将要进行手术的危 险分层,进一步确定采取哪些措施。
术前心脏评估步骤流程图
第一步 是否需要急诊 非心脏手术? 否 第二步 活动性心脏病 否 第三步 低危手术 是 进行择期 外科手术 是 按照ACC/AHA 指南评估和治疗 考虑进 手术室 是 进手 术室 围手术期监测、术后风 险分层和危险因素处理
2007年ACC/AHA关于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的指南
主要内容
一、流行病学
二、患者一般评估
六、麻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七、手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三、急诊外科手术的评估
四、术前心脏评估 五、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的评估
八、围手术期心脏功能的管理
九、术后管理 十、总结
一、流行病学
一、流行病学
血流动力学状态 容量状态 红细胞压积 电解质 尿液分析 心电图等。
一般来讲,可以在外科手术后进行更全面的心血管疾病相 关的评估。
四、术前心脏评估
第一步 判断非心脏手术的紧急性。
紧急手术应立即送入手术室,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电监护
及术后风险分层,并处理危险因素(IC类推荐)*;
择期手术的术后危险分层常在患者恢复健康后进行,以 避免失血、机体失调和其他术后并发症影响检查结果的 判断 。
术的术前病史和体检目的是要明确 :
心肌缺血的范围 发生心肌缺血的运动负荷量 患者的心室泵功能如何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莫氏II型房室传导阻滞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率难以控制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心 房颤动)(静息HR>100bpm) 症状性心动过缓 新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口面积<1cm2 或有症状) 有症状的二尖瓣狭窄(进展性劳力性呼吸困 难、劳累性先兆晕厥或心力衰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能状态评估
1MET 1.照顾自己 2.吃饭、穿衣或者上厕所 3.以2-3m/h平地步行1-2街区 4.在家里做轻体力家务,如除尘或者洗碗 5.爬一层楼或者攀登一座小山 6.以4m/h在平地步行 7.跑一小段距离 8.在住宅周围做重体力劳动,如刷地板、提起或者挪动重家 具 9参加适度的娱乐活动,如打高尔夫球、跳舞 10参加紧张的运动,比如游泳、网球等 体能差 4METS 体能良好
冠状动脉造影
低危因素
>4METS (包含) <4METS 低、中危手术 高危手术
手术室 无创检查
(-) 手术室 (+)冠状动脉造影
1.急症手术 2.CABG<5年, 武症状在发作3. 两年内做心脏 评估,至今无 变化
手术室
临床危险因素评估
高危因素 1.近期心肌梗死病 史(<1月),伴严 重或不稳定性心绞 痛 2.充血性心力衰竭 失代偿 3.严重心律失常 4.严重瓣膜病变 5.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危因素 1.轻度心绞痛 2.有心肌梗死病史 3.曾有充血性心力 衰竭,或者存在代 偿性充血性心力衰 竭 4.需要治疗的糖尿 病 低危因素 1.老年人 2.心电图异常(左 室肥厚、束支传导 阻滞、ST-T异常等) 3.非窦性节律 4.高血压未控制
非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指南
1.主要针对择期手术评估 2.评估的是心脏风险,而非“审批” 3.评估内容:围手术期风险评估 相关治疗有无改变的必要性 明确需要手术期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素
非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流程
1.判断是否为急诊手术 2.判断患者有无活动性心脏病 3.判断外科手术风险高低 4.评估患者体能状态 5.结合临床危险因素评估
项目 病史 体检 心电图
心脏危险评估 内容
1.心肌梗死病史<6月
2.年龄大于70岁
1.第三心音、颈静脉怒张等心衰症状 2.主动脉狭窄 1.非窦性节律、术前有房性早搏 2.持续室性早搏
一般内科 PaO2<8KPa,PaCO2>6.7KPa,K<3mmol/L,BUN>18mmol/L 情况 Cr>260mmol/L,AST升高
非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流程
手术性质 择期手术 临床评估(病史、 查体、辅助检查) 高危因素 体能状态 手术级别 评估结论 建议:冠状动脉造影/其他无创检查 取消或者推迟手术 内科治疗 >4METS (包含) 低、中危手术 手术室
S
(-)
无创检查 (+) 手术室
手术室
评分 10 5 11 3 7 7 3 3 4
胸、腹外科手术 急诊手术
>10METS
优秀
手术风险级别
高危手术 心脏危险>5% 1.急诊大手术 2.主动脉及其他大血管手术、周围血管手术 3.长时间手术,伴随大量体液/或者血液丢失
中危手术 心脏危险1-5%
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2.头颈部手术 3.胸、腹腔手术 4.矫形、前列腺手术
低危手术 心脏危险<5%
1.内镜检查、表浅组织手术 2.白内障手术、乳腺手术、门诊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