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跟踪算法简介

合集下载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车辆数量的迅速增长,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

为此,各地政府和企业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交通建设,其中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ITS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将道路、车辆、驾驶员等各个方面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交通动态信息的实时监测、分析、评估和决策,进一步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而在ITS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则是系统实现的重要一环。

一、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定义多目标跟踪(Multi-Object Tracking,MOT)算法是指在视频序列中对多个目标同时进行追踪的算法。

跟踪目标可以是人、车、自行车等,算法需要在每帧图像中识别目标并进行跟踪。

多目标跟踪算法一般包括目标检测、特征提取和跟踪三个步骤。

目标检测是指在图像中识别出待跟踪目标的位置,通常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等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

特征提取是指从目标的图像中提取出描述目标区域的特征,例如目标大小、形状、颜色等信息。

跟踪则是根据特征信息将目标在不同图像帧中进行关联,确保目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多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现状随着计算机性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提升,多目标跟踪算法也获得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常见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主要包括基于滤波器的算法(如卡尔曼滤波)、基于图模型的算法(如条件随机场)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如YOLO、Faster R-CNN等)。

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在多目标跟踪领域表现出了非常优越的性能。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学者提出的DeepSORT算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和复合网络结构,能够高效、准确地实现多目标跟踪。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的MMT算法结合目标检测和交互学习方法,在复杂的场景中也能实现高效的多目标跟踪。

雷达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性能评估

雷达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性能评估

雷达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性能评估引言在雷达系统中,多目标跟踪算法对于有效的目标检测和跟踪至关重要。

随着雷达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目标跟踪算法也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本文将深入探讨雷达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技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更好地评估和改进算法的性能。

1. 多目标跟踪算法的概述多目标跟踪算法是指通过使用雷达系统的输入数据,对多个目标进行检测、跟踪和预测的算法。

该算法通常有三个主要步骤:目标检测、数据关联和状态估计。

目标检测的目的是识别并定位出所有存在的目标,数据关联则是通过匹配目标在连续帧之间的轨迹,以确定目标的运动轨迹,最后通过状态估计来预测目标的位置。

2. 多目标跟踪算法性能评估的指标为了评估多目标跟踪算法的性能,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指标:2.1 检测精度检测精度是指算法能够准确识别和定位目标的能力。

常用的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等。

2.2 跟踪精度跟踪精度是指算法能够正确跟踪目标并预测其位置的能力。

常用的指标包括平均跟踪误差、重叠率和重叠跟踪成功率等。

2.3 多目标处理能力多目标处理能力是指算法在同时处理多个目标时的效率和稳定性。

常用的指标包括处理速度、目标数量和系统稳定性等。

3. 多目标跟踪算法性能评估的方法为了评估多目标跟踪算法的性能,常用的方法包括仿真实验和实际测试。

3.1 仿真实验仿真实验是一种通过模拟雷达系统输入数据来评估算法性能的方法。

通过使用已知的真实轨迹和合成的雷达数据,可以对算法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进行评估。

在仿真实验中,可以根据需要对算法的参数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性能。

3.2 实际测试实际测试是指在真实环境中使用实际雷达系统进行算法性能评估的方法。

通过收集真实场景下的雷达数据并使用算法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可以评估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这种方法更接近实际应用,但受到数据获取的困难和成本的限制。

4. 多目标跟踪算法性能评估的挑战在评估多目标跟踪算法的性能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基于检测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综述

基于检测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综述

基于检测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目标跟踪(Multi-Object Tracking,MOT)算法在视频监控、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多目标跟踪算法旨在从视频序列中准确地识别并持续跟踪多个目标对象,为上层应用提供稳定、连续的目标状态信息。

本文旨在对基于检测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进行全面的综述,分析各类算法的优势与不足,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多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基于检测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进行详细的分类和介绍,包括基于滤波的方法、基于数据关联的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等。

对于每类算法,本文将分析其基本原理、实现步骤以及优缺点,并通过实验数据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本文还将讨论多目标跟踪算法面临的挑战,如目标遮挡、目标丢失、场景变化等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展望多目标跟踪算法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基于检测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基于检测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基本原理基于检测的多目标跟踪算法(Detection-Based Multi-Object Tracking,DBT)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其主要原理是将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两个任务结合起来,通过利用目标检测算法提供的目标位置信息,实现多目标在连续视频帧中的持续跟踪。

目标检测:通过目标检测算法(如Faster R-CNN、YOLO等)在每一帧图像中检测出所有感兴趣的目标,并获取它们的位置信息(如边界框)。

特征提取:对于每个检测到的目标,提取其视觉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或运动特征(如速度、加速度等),以便在后续的跟踪过程中进行匹配和识别。

数据关联:在连续的视频帧中,通过数据关联算法(如匈牙利算法、Joint 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等)将当前帧中的目标与前一帧中的目标进行匹配,形成目标的轨迹。

Matlab中的多目标追踪算法

Matlab中的多目标追踪算法

Matlab中的多目标追踪算法1. 引言多目标追踪是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在一系列图像帧中同时跟踪多个目标的位置和行为。

在实际应用中,多目标追踪算法被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

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科学计算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工具箱,可用于开发和实现多目标追踪算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Matlab中的多目标追踪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目标检测与跟踪在多目标追踪中,首先需要进行目标的检测,即在图像帧中找到感兴趣的目标区域。

常用的目标检测算法包括基于颜色、纹理、形状和深度等特征的方法。

在Matlab中,可以利用图像处理工具箱中的函数实现目标检测,如使用颜色滤波和边缘检测等操作。

当检测到目标后,接下来需要进行目标的跟踪,即在连续的图像帧中更新目标的位置和运动。

传统的目标跟踪算法包括基于模板匹配、卡尔曼滤波和粒子滤波等方法。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计算机视觉工具箱中的函数,如CamShift跟踪算法和Kalman滤波器等实现目标跟踪。

3. 多目标跟踪算法传统的目标跟踪算法往往只能追踪一个目标,而多目标追踪算法则要求同时追踪多个目标。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基于随机有限集(RFS)的多目标追踪算法实现此目的。

RFS是一种用于建模多目标追踪问题的数学框架,它可以描述目标之间的关系和动态变化。

常用的RFS模型包括基于贝叶斯滤波的多目标追踪算法和基于粒子滤波的多目标追踪算法。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多目标跟踪工具箱(MOT)实现RFS模型的建模和求解,实现多目标的同时跟踪和预测。

4. 多目标追踪的应用多目标追踪算法在各种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视频监控为例,通过多目标追踪算法可以实现对场景中多个目标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在自动驾驶领域,多目标追踪算法可以用于识别和跟踪车辆、行人等交通参与者,实现智能辅助驾驶和避免事故。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多目标追踪算法可以用于车流量统计和拥堵检测,优化交通信号和路况管理。

多目标跟踪算法及实现研究

多目标跟踪算法及实现研究

多目标跟踪算法及实现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目标跟踪算法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多目标跟踪旨在从视频序列中识别并持续跟踪多个目标对象,是许多实际应用如智能监控、人机交互、自动驾驶等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原理、发展现状以及实际应用。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vision technology, multi-objective tracking algorithm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is field. Multi object tracking aims to identify and continuously track multiple target objects from video sequences, and is an indispensable key technology in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intelligent monitoring,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autonomous driving. This article aims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principles,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multi-objective tracking algorithms.本文将对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基本框架和关键技术进行概述,包括目标检测、数据关联、轨迹预测等核心组件。

文章将重点介绍当前主流的多目标跟踪算法,如基于滤波的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等,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雷达信号处理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目标识别、导航、探测和跟踪等领域。

而多目标跟踪算法则是其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定义、算法种类、应用以及研究进展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定义多目标跟踪算法是指利用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对多个目标进行跟踪、定位、预测和识别的算法。

多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多个目标的特征提取、多个目标的数据关联和多个目标的运动轨迹预测等关键问题。

二、多目标跟踪算法的种类现在多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多,聚类跟踪算法、批处理跟踪算法、传统滤波跟踪算法、无滤波跟踪算法、模型预测跟踪算法等多种算法已经被提出。

其中,聚类跟踪算法和批处理跟踪算法是较为常用的算法。

聚类跟踪算法是指在雷达扫描范围内针对所有目标的特征信息进行空间聚类,并确定目标数目。

这种算法将时间和空间信息相结合,能够获得非常准确的结果,但是难以实现实时性。

而批处理跟踪算法则是通过信息提取、特征关联、轨迹预测等步骤来实现目标跟踪。

该算法主要通过运用卡尔曼滤波和粒子滤波的方法,来对目标进行跟踪和预测,以期提高目标跟踪的精度和实时性。

三、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应用多目标跟踪算法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航空航天、交通管制、环境监测、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

例如军事领域中,雷达系统需要对附近的各类目标进行跟踪,通过多目标跟踪算法,能够快速确定目标位置、类型等重要信息,并对敌方目标进行监测。

在航空航天领域,多目标跟踪算法能够将飞行器上的雷达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实现对众多空中目标的探测和追踪。

在交通管制中,多目标跟踪算法则可以用于市场调研和广告投放等领域,以及城市交通流量的监测与分析等方面。

四、多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多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

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以及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算法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卡尔曼滤波理论在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中应用广泛,同时,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的精度和速度也得到了精细化的提升。

多目标跟踪算法

多目标跟踪算法

多目标跟踪算法多目标跟踪算法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它的目标是在视频序列中同时跟踪多个目标。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跟踪算法。

该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1.目标检测:首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视频帧进行目标检测。

CNN可以提取图像特征,识别图像中的目标物体。

常用的CNN架构有Faster R-CNN、YOLO等。

2.目标特征提取:对于每一个被检测到的目标,通过CNN提取其特征表示。

这些特征可以包括目标的外观、形状、运动等信息。

3.目标关联:根据目标的特征,使用关联算法来建立当前帧和前一帧之间的目标关联。

常用的关联算法有卡尔曼滤波、匈牙利算法等。

如果一个目标在两帧中都被检测到且满足一定的相似度阈值,则认为它们是同一个目标。

4.目标轨迹估计:根据目标的关联关系,使用轨迹估计算法来预测目标在未来的位置。

常用的轨迹估计算法有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

通过预测目标的轨迹,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跟踪。

5.目标更新:在每一帧中,根据新检测到的目标和通过轨迹估计算法预测的目标位置,更新目标的状态。

这种多目标跟踪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和特征提取实现了对视频序列中多个目标的准确跟踪。

同时,通过目标关联和轨迹估计算法,可以解决目标在视频中的跳跃和遮挡等问题。

这种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视频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多目标跟踪算法仍然存在许多挑战,例如目标遮挡、目标外观变化等。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提升目标检测和特征提取的准确性,改进目标关联和轨迹估计算法的效果,以及开发更加高效的实时多目标跟踪算法。

多目标追踪算法

多目标追踪算法

多目标追踪算法多目标追踪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目标是利用视频流中的信息,对其中的多个目标进行实时的跟踪和定位。

多目标追踪算法的研究有助于实现一些实际应用,如视频监控、人体行为分析等。

常见的多目标追踪算法可以分为两类:基于外观特征和基于运动特征。

基于外观特征的算法使用目标的外观信息(如颜色、纹理等)来进行跟踪。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目标形状和尺寸的变化较为鲁棒,但对于目标之间外观相似或遮挡情况下的区分较为困难。

基于运动特征的算法则利用目标在视频帧中的运动信息进行跟踪。

这种方法对目标之间的外观相似问题较为鲁棒,但对目标形状和尺寸的变化比较敏感。

一种常见的多目标追踪算法是卡尔曼滤波器。

卡尔曼滤波器通过建立目标运动模型和观测模型,并利用观测信息进行目标状态估计和预测。

该算法最初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其优点是速度快、精度高,适用于目标运动模型线性且噪声满足高斯分布的情况。

另一种常见的多目标追踪算法是粒子滤波器。

粒子滤波器利用一组粒子来表示目标的位置状态,通过不断更新和重采样来准确估计目标位置。

粒子滤波器对目标的形状和尺寸变化比较敏感,适用于非线性运动模型和非高斯噪声的情况。

目前,多目标追踪算法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目标跟踪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法是结合多个特征进行目标跟踪,如外观特征、运动特征、深度特征等。

利用多个特征可以提高目标的鉴别度,提高跟踪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使用多种滤波器进行目标跟踪,如卡尔曼滤波器、粒子滤波器等,将它们进行融合,提高跟踪的实时性。

在未来,多目标追踪算法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方向。

例如,如何提高目标跟踪算法对于目标尺寸和形状变化的适应能力,如何对目标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如何提高算法的鲁棒性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进一步推动多目标追踪算法的发展,并有助于解决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计算机视觉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计算机视觉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计算机视觉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一、简介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分支之一,其研究方向是使计算机具备对图像、视频等视觉信号的理解能力,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场景分类、动态跟踪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多目标跟踪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核心是通过对图像或视频中的多个目标进行处理,确定每个目标在不同帧中的位置和状态,从而实现跟踪,并对目标进行各种应用与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视觉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包括其基本概念、主要应用、研究方法等。

二、多目标跟踪的基本概念多目标跟踪是指通过最小化跟踪误差,对图像或视频中的多个目标进行连续跟踪的技术。

其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目标检测:对图像或视频进行处理,寻找其中的目标,一般使用目标检测算法实现。

2.目标定位:在目标检测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在当前帧中的位置,通常使用目标定位算法实现。

3.目标识别:确定当前目标与已经跟踪的目标是否相同,或是新出现的目标。

4.目标匹配:将跟踪到的目标与新的目标进行匹配,以确定跟踪结果的正确性。

5.状态更新:根据新的测量结果,更新目标的状态信息,以提高跟踪精度。

三、多目标跟踪的主要应用多目标跟踪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的应用场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监控:交通监控系统中的车辆识别、行人跟踪等都是多目标跟踪技术的应用。

2.智能视频监控: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采用多目标跟踪技术,可以对场景中的目标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事件。

3.运动分析:多目标跟踪技术可以对运动中的目标进行轨迹分析,以掌握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4.目标跟踪:多目标跟踪技术可以应用于目标跟踪,如人脸跟踪、目标跟踪等。

四、多目标跟踪的研究方法多目标跟踪技术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基于特征的跟踪算法:该方法通过对目标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进行提取和匹配,确定目标在下一帧中的位置和状态。

2.基于运动的跟踪算法:该方法利用目标的运动信息进行跟踪,通过对目标的速度、加速度等运动信息的分析,确定目标位置与状态。

多摄像头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比较分析

多摄像头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比较分析

多摄像头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比较分析摄像头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摄像头系统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监控、安防、交通管理等场景中,多摄像头系统被用于实时跟踪和监测多个目标。

多目标跟踪算法的性能对多摄像头系统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常用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包括基于传统视觉的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

1. 基于传统视觉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传统视觉算法主要依靠对目标的外观和运动的建模来进行跟踪。

其中,常见的算法包括卡尔曼滤波器、粒子滤波器、相关滤波器等。

- 卡尔曼滤波器(Kalman Filter):卡尔曼滤波器是一种递归估计滤波器,通过不断的迭代来估计目标的状态。

它能够准确地预测目标的位置和速度,并且对运动模型有良好的适应性。

然而,卡尔曼滤波器对目标的外观变化和遮挡敏感,对于复杂环境下的多目标跟踪效果不佳。

- 粒子滤波器(Particle Filter):粒子滤波器通过对目标周围的特征进行随机采样,根据采样结果来估计目标的状态和位置。

它可以处理非线性的运动模型和观测模型,并且对目标的外观变化和遮挡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然而,粒子滤波器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对于大规模的多目标跟踪问题难以实时处理。

- 相关滤波器(Correlation Filter):相关滤波器是一种基于目标外观模板的跟踪算法。

它通过计算目标模板与图像中的候选区域之间的相关性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相关滤波器具有较快的运行速度和较好的鲁棒性,但对于目标的姿态变化和遮挡仍然较为敏感。

2.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深度学习能够通过大规模数据的学习和训练,自动学习到目标的特征和运动模式,从而提高多目标跟踪的效果。

-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CNN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和目标检测等任务中。

在多目标跟踪中,CNN可以用来提取目标的特征,并通过分类或回归的方式来预测目标的位置和状态。

计算机视觉中的多目标跟踪与鲁棒算法分析

计算机视觉中的多目标跟踪与鲁棒算法分析

计算机视觉中的多目标跟踪与鲁棒算法分析引言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使用计算机和摄像头等设备,使得计算机能够理解和解析图像或视频中的信息。

多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到识别和跟踪图像或视频中的多个目标。

为了保证多目标跟踪算法的鲁棒性和准确性,需要采用一些鲁棒算法来处理不同场景和条件下的挑战。

一、多目标跟踪的概述多目标跟踪是指在图像或视频序列中同时跟踪多个目标,目标可以是人、车辆、动物等各种不同类别的物体。

多目标跟踪的目标是从目标的初始位置开始,在接下来的图像或视频帧中准确地预测和定位目标位置,从而实现目标的连续跟踪。

多目标跟踪在许多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视频监控、智能交通系统和机器人导航等领域。

二、多目标跟踪的挑战在实际应用中,多目标跟踪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外观和形状,这导致跟踪算法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性。

其次,目标可能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姿态变换、遮挡或者尺度变化等情况,这会对跟踪算法的准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外,光照变化、噪声干扰和背景混杂等问题也会影响跟踪算法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三、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分类针对多目标跟踪问题,研究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算法。

根据使用的方法,多目标跟踪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关联的方法和基于检测的方法。

基于关联的方法,通过将多个目标的位置信息进行关联,确定目标在不同帧之间的运动轨迹。

这类方法的步骤通常包括目标检测、特征提取、目标关联和目标跟踪等。

其中,目标关联是关键步骤之一,它通过测量目标之间的相似度来确定目标之间的联系。

基于检测的方法,直接在每一帧中对目标进行检测和定位,而不需要进行目标的关联。

这类算法通常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深度学习方法进行目标检测,然后使用跟踪器跟踪检测到的目标。

四、常见的多目标跟踪算法1. 多尺度跟踪算法多尺度跟踪算法能够在目标发生尺度变化时保持鲁棒性,实现对目标的准确跟踪。

其中,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多尺度跟踪算法常用于预测目标的位置和尺度。

非线性系统的多扩展目标跟踪算法

非线性系统的多扩展目标跟踪算法

非线性系统的多扩展目标跟踪算法非线性系统的多目标跟踪算法是指在非线性系统中同时跟踪多个目标的算法。

随着现代工业中对自动控制的需求越来越高,多目标跟踪算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多目标跟踪算法包括目标检测、目标识别和目标跟踪三个主要环节。

目标检测是在图像或视频中寻找和定位感兴趣目标的过程。

由于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目标检测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挑战,如目标形状和尺寸的变化、目标遮挡和背景干扰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如Faster R-CNN、YOLO和SSD等。

这些算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提取图像特征,并将目标检测任务转化为一个回归问题或分类问题,从而实现目标的准确检测和定位。

目标识别是在已检测到的目标中确定目标类别的过程。

非线性系统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中,目标识别主要通过提取目标的特征来进行。

常用的目标识别算法有SIFT、SURF和HOG 等。

这些算法通过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或全局特征,将目标与其他干扰物进行区分。

目标跟踪是在视频序列中进行目标位置估计和预测的过程。

非线性系统的多目标跟踪算法需要考虑到目标的运动模型、目标的外观模型以及观测误差等因素。

常用的目标跟踪算法有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算法、基于粒子滤波器的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对目标状态的预测和观测进行融合,实现对目标的连续跟踪。

为了提高非线性系统的多目标跟踪性能,研究者们还提出了一些扩展目标跟踪算法。

这些算法利用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上下文信息,提高了目标的识别和跟踪准确性。

多目标跟踪中的目标之间往往存在互动和相互遮挡的情况,传统的目标跟踪算法往往难以处理这种情况。

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基于图模型的扩展目标跟踪算法,如条件随机场(CRF)和马尔可夫随机场(MRF)等。

这些算法通过对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模,实现了对目标的准确跟踪。

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设计

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设计

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设计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视频监控的效果,多目标跟踪算法成为了一个关键的技术。

这篇文章将介绍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引言多目标跟踪算法是指识别和跟踪视频中多个目标的过程。

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目标可以是行人、车辆、物体等等。

多目标跟踪的目的是在视频中对目标进行标识和跟踪,并提供实时的位置信息。

这个技术在公共安全、交通管理、人流统计和行为分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基本原理1. 目标检测多目标跟踪算法的第一步是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的目的是在视频中识别出可能的目标。

常用的目标检测算法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方法,如Faster R-CNN和YOLO,以及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如Haar特征或HOG+SVM。

2. 目标匹配目标匹配是多目标跟踪算法的核心部分。

它的目的是将在不同帧中检测到的目标进行匹配,建立目标的轨迹。

常用的目标匹配方法有基于关联图的方法、卡尔曼滤波器和粒子滤波器等。

3. 轨迹更新在多目标跟踪的过程中,目标会出现遮挡、消失或新目标的出现。

因此,目标的轨迹需要根据新的观测进行更新。

常用的轨迹更新方法包括运动模型、外观模型和时空一致性模型等。

三、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具体方法1. 基于关联图的多目标跟踪算法基于关联图的多目标跟踪算法将目标匹配问题转化为图匹配问题。

首先,根据目标检测结果建立一个图,其中图的节点表示目标,边表示目标之间的关联。

然后,通过最大化图的总权重来选择最优的目标匹配。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处理目标的匹配问题,但随着目标数量的增加,计算量会变得很大。

2. 卡尔曼滤波器卡尔曼滤波器是一种递归估计滤波器,广泛用于目标追踪领域。

它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观测模型,通过不断更新状态来预测和跟踪目标。

卡尔曼滤波器对于线性动态系统的跟踪效果很好,但在目标运动具有非线性特性时效果较差。

多目标跟踪综述

多目标跟踪综述

多目标跟踪综述本文对多目标跟踪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概括性的介绍了所有的多目标跟踪的基本方法。

多目标跟踪,也称为MOT,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方法,用它们在视频中跟踪未知数量的目标,这些目标随时间变化。

大部分多目标跟踪方法都是基于分而治之的原则,一般分为两个主要步骤:目标检测以及目标跟踪。

目标检测任务是根据输入图像,检测出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目标跟踪任务则是根据检测结果和输入的帧去跟踪目标在时间上的位置变化。

大多数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病采用Deep learning相关的算法来完成这两个主要任务。

这些算法实际上是将单目标检测和单目标跟踪的技术拓展到多目标的情况。

特别的,利用CNN的网络来完成多目标检测,然后在具体的单目标跟踪算法中使用Kalman滤波或者KCF 等技术实现多目标跟踪。

此外,还有一些算法直接以多框回归的方式,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直接训练框和分数而不使用行对象。

多目标跟踪任务还可以通过聚类和分类技术实现,常用的聚类算法有诸如高斯混合模型(GMM),K-Means,DBSCAN等,而常用的分类算法有 AdaBoost,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

最后,为了得到更好的跟踪性能,近年来许多算法采用Re-identification技术,以提高对目标的识别度。

研究表明,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多目标跟踪算法的性能。

综上所述,多目标跟踪算法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中一个有趣的话题,自从CNN的出现以来,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许多新的技术也被开发出来用来提高多目标跟踪算法的性能。

本文总结了目前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使得读者能够更好的了解这种技术的知识,帮助读者找到更好的多目标跟踪解决方案。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多目标跟踪作为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应用场景涵盖了视频监控、智能交通、行为分析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进行研究,旨在提高跟踪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二、多目标跟踪算法概述多目标跟踪是指对视频序列中的多个目标进行实时检测、跟踪和管理。

传统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主要依赖于目标检测、特征提取和匹配等技术。

然而,这些算法在处理复杂场景时,往往存在跟踪不准确、实时性差等问题。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跟踪算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提取目标的特征信息,实现了更准确的跟踪。

三、深度学习在多目标跟踪中的应用深度学习在多目标跟踪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特征提取和目标匹配两个方面。

首先,深度神经网络可以自动学习目标的特征信息,提高了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其次,深度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学习目标的运动轨迹和交互信息,实现更准确的目标匹配。

四、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该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目标检测: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视频帧进行目标检测,提取出感兴趣区域。

2. 特征提取:将检测到的目标区域输入到深度神经网络中,提取出目标的特征信息。

3. 目标匹配:通过计算不同帧之间目标的特征相似度,实现目标的匹配和跟踪。

4. 轨迹管理:对匹配到的目标进行轨迹管理,包括目标的轨迹预测、轨迹更新和轨迹丢失恢复等操作。

在特征提取和目标匹配的过程中,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孪生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

该模型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目标,实现了多目标跟踪的实时性要求。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一些优化策略,如数据增强、模型蒸馏等,以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上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多目标跟踪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

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

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1. 简介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频段进行探测和测距的雷达系统。

由于其具有高分辨率、强穿透能力和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系统、安防监控等领域。

而多目标跟踪算法则是在毫米波雷达系统中实现对多个目标进行准确跟踪的关键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实际场景中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2. 算法原理2.1 毫米波雷达工作原理毫米波雷达通过发射连续或脉冲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测距。

其工作频段通常为30 GHz到300 GHz之间,相比于传统的微波雷达,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精度。

2.2 多目标跟踪算法基本原理多目标跟踪算法主要包括目标检测和目标关联两个步骤。

目标检测用于在雷达数据中识别出可能存在的目标,而目标关联则是将连续的雷达帧之间的目标进行匹配,实现对目标轨迹的跟踪。

通常,多目标跟踪算法可以分为基于滤波器的方法和基于数据关联的方法。

滤波器方法通过状态估计器(如卡尔曼滤波器或粒子滤波器)对每个目标进行预测和更新,从而实现对目标轨迹的跟踪。

而数据关联方法则通过将当前帧中的目标与上一帧中已知的目标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更新或创建新的轨迹。

3. 算法方法3.1 目标检测在毫米波雷达数据中进行目标检测是多目标跟踪算法的第一步。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阈值、基于模型和基于深度学习等。

•基于阈值:通过设定一个合适的阈值来判断雷达数据中是否存在可能的目标。

该方法简单快速,但容易受到噪声和杂散回波的影响。

•基于模型:利用目标在雷达数据中的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如目标的形状、尺寸和速度等。

该方法对目标的形状和尺寸有一定要求,但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目标检测结果。

•基于深度学习: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雷达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目标分类。

该方法需要大量标注数据进行训练,但在目标检测准确率上通常能够超过传统方法。

3.2 目标关联目标关联是多目标跟踪算法的核心部分。

多目标追踪算法综述

多目标追踪算法综述

多目标追踪算法综述多目标追踪算法,这可真是个挺有趣的事儿呢。

就好比你在一个热闹的集市里,周围有好多人走来走去,你要同时盯着好几个朋友,不让他们走丢了。

这和多目标追踪算法有点像,它就是要在复杂的环境里,把好几个目标都给找出来,还得一直跟踪着它们的动向。

咱们先说说这多目标追踪算法是怎么来的吧。

在以前啊,人们可能就只关注一个东西,就像你看舞台上的表演,只盯着主角看。

可是后来呢,发现只看一个不行啊,周围的配角也很重要,而且他们之间还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呢。

这就像是从只看主角变成了要关注整个舞台上所有人的情况。

于是,多目标追踪算法就慢慢发展起来了。

那这个算法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这就像是一场捉迷藏游戏。

目标就像是那些躲起来的小伙伴。

算法呢,首先得有一双“好眼睛”,能够在一大片场景里把可能是目标的东西给找出来。

这就像是你在一堆草丛里找那些躲起来的小伙伴,你得知道他们大概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这样才能把他们和周围的环境区分开。

然后呢,找到目标之后,还得给每个目标做个标记,就像给每个小伙伴取个名字一样,这样就不会搞混了。

而且啊,这个目标可不会乖乖地待在一个地方不动,他们会跑来跑去,就像小伙伴们在捉迷藏的时候会到处换位置。

这时候,算法就得跟着他们的动作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追踪方向,就像你得跟着小伙伴们的移动脚步去找他们一样。

多目标追踪算法在好多地方都能用呢。

比如说交通监控,马路上那么多车,就像是一群乱跑的小蚂蚁。

多目标追踪算法就能把每辆车都给识别出来,看看它们有没有违规啊,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之类的。

再比如说在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里,场上那么多运动员,要知道每个运动员的位置和动作,这时候多目标追踪算法就派上用场了。

这就好比是教练的小助手,能时刻告诉他每个队员的情况。

不过呢,多目标追踪算法也不是那么完美的。

有时候啊,就像你在雾天找小伙伴一样,环境太复杂了,目标可能就会被认错或者跟丢了。

比如说在光线不好的地方,或者是目标之间距离太近的时候,算法可能就会晕头转向了。

视频监控系统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与研究

视频监控系统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与研究

视频监控系统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与研究随着摄像头的普及,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系统可以在商业、政府和家庭等各种场合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例如监控公共场所的安全,中国大陆现在的城市里到处都有监控摄像头。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系统的作用,人们开始研究如何让这些系统更加智能化,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多目标跟踪。

本文将介绍视频监控系统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基本原理、挑战与解决方案。

一、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基本原理多目标跟踪,顾名思义就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同时跟踪多个目标,例如人、车、动物等。

在跟踪的过程中,系统需要不断地准确地识别不同的目标,并记录它们的运动轨迹和状态等信息,使得用户可以随时了解监控区域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多目标跟踪算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目标检测:通过对监控视频帧中的像素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其中可能存在的目标。

2. 目标识别:对于每个检测到的目标,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以确定其类别。

3. 目标跟踪:将相邻的帧中的目标进行匹配,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从而可以得到目标的轨迹。

4. 目标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和物理模型等信息,对未来的目标位置进行预测,从而增强算法的鲁棒性。

二、多目标跟踪算法的挑战尽管现在存在许多功能强大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例如:1. 目标漂移:由于各种错误的因素,例如摄像头的抖动、光线变化等,会导致目标位置的误判,从而引起跟踪的偏移和漂移。

2. 目标遮挡:在监控场景中,目标之间会相互遮挡,这就使得算法难以正确地跟踪目标的位置和方向。

3. 目标复杂性:有些目标可能比其他目标更复杂,例如动态目标和目标形状的变化等,这就使得算法更难以直接应用。

4. 实时性要求:由于大多数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实时运行,因此多目标跟踪算法必须保证高性能和低延迟,以免影响系统性能。

三、多目标跟踪算法的解决方案为了克服上述各种挑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1.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和识别算法:深度学习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因为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目标检测和识别问题。

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综述与总结

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综述与总结

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综述与总结1. 引言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是目标跟踪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在机器视觉、自动驾驶和智能监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进行综述与总结,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重要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2. 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基本原理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是一种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多目标跟踪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目标的运动模型和观测信息,通过状态估计和目标关联的方法,实现对多个目标的跟踪和预测。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目标跟踪中的应用。

3. 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的技术细节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涉及到许多技术细节,如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观测模型的选择、目标关联的方法等。

在本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的技术细节,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案。

4. 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进展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领域。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回顾,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智能监控和人机交互等领域。

通过对其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和推广这一算法,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对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进行了综述与总结,全面探讨了其基本原理、技术细节和研究进展。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并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重要领域的关注和研究。

以上是对您提供的主题“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进行的一篇综述与总结,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如有其他要求或需要进一步完善,欢迎随时联系我。

马尔科夫多目标跟踪算法(MOT)是目标跟踪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在机器视觉、自动驾驶和智能监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k ) 101 (k ) 201 (k ) 301 (k )
1 0 0 ˆ ( 5 (k )) 0 1 0 1 0 0 1 0 0 ˆ ( 6 (k )) 0 1 0 0 0 1
5 (k ) 10 5 (k ) 215 (k ) 30 5 (k )
原理 概率数据互联(PDAF)通过计算相关波门 内所有候选回波的概率,利用这些概率对候选 回波加权,各个候选回波的加权和即为等效回 波,并利用候选回波来对目标的状态进行更新。

特点 主要用于解决杂波环境下的单目标跟踪问题。 优点是误跟和丢失目标的概率较小,而且计算 量相对较小。

2.3联合概率数据互联算法
ˆ(k 1 / k )]' S 1 (k 1)[ z z ˆ(k 1 / k )] d 2 (k ) [ z z

最小,就用于对目标状态的更新。 特点 计算简单,但在多目标环境下离目标预测位置最近 的候选回波并不一定就是目标的真实回波,即有可 能出现误跟和丢跟目标的现象
2.2概率数据互联算法
多目标跟踪主要 算法简介
报告人:肖雪露 时间:2009-9-4
主要内容
多目标跟踪处理流程简介 数据关联算法简介 联合概率数据互联算法简介

一、多目标跟踪处理流程简介
雷达多目标跟踪即是将检测得到的实测数 据进行互联、滤波、跟踪、平滑等运算后, 最终得到各个目标的航迹。 其处理流程图如下:
个 一 据 何 数 任 测 不在 的量 内 门 踪
Z 3 (k )
jt

1 1 0 1 1 1 1 0 1
联合事件 联合事件是由确认矩阵拆分得到,它表示 个量测与不同目标匹配的一种可能。拆分时必 须依据两个基本准则: (1)互联矩阵每一行只有一个为0,即任意量测 不源于某一目标,则必源于杂波。 (2)互联矩阵中,除第一列外,每列最多只能 有一个非零元素。即每个目标最多有一个量测 以其为源
i (k ) 表示第 i 个联合事件, n k 表示联合事件的个数,而
1 若 i jt i ( k ) ˆ jt ( i ( k )) 0 其他
i
表示在第 i 个联合实践中, 量测 j 是否源于目标t ,在 量测j 源于目标t 时为1,否 则为0。
jt (k ) P jt (k ) / Z k

1 0 0
0 1 0
jt

1 1 0 1 1 1 1 0 1
1 0 0
0 1 0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0 1
1 0 0
1 0 0 ˆ ( (k )) 1 0 0 1 1 0 0 0 1 0 ˆ ( (k )) 1 0 0 2 1 0 0 0 1 0 ˆ ( 3 (k )) 1 0 1 1 0 0 0 1 0 ˆ ( 4 (k )) 1 0 0 0 0 1
量测 数据 跟踪门 判定 关联数据
跟踪起始 新 的
轨迹 ( 新目 状态 标点 )数 据
新目标轨迹 文件
数据关联 跟踪维持
目标新状态
迹 轨
跟 量测 踪门 数据 内没 的轨 有 迹
跟踪终结

标 目 终结 数据 状态
状 态
数 据

目标轨迹 文件
结果输 出
多目标跟踪处理流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多目标跟踪主要可以分为三 种数据、四个模块。 即:实测目标数据、目标状态数据、轨迹数据 跟踪门判定模块、跟踪起始模块、跟踪终 结模块、跟踪维持模块 其中跟踪维持模块是多目标跟踪处理中的重 点,下面重点介绍。
二、数据关联算法简介
数据关联是跟踪维持的第一步,其过程可以 理解为:从相关波门内的候选回波中得到等效 回波。以此对状态进行更新。包括最近邻域法、 概率数据互联算法、联合概率数据互联算法等。
2.1最近邻域法

原理 若相关波门内的量测值只有1个,则该量测值直可 被用于航迹更新;但若有多个候选回波,则统计距 离最小的候选回波作为目标回波,即
1 0 0 ˆ ( 6 (k )) 0 1 0 0 0 1
1 0 0 ˆ ( 7 (k )) 0 0 1 1 0 0
1 0 0 ˆ ( 8 (k )) 1 0 0 0 0 1
11 (k ) P 11 (k ) / Z
联合概率数据互联算法(JPDA)是BarShalom和他的学生在仅适合单目标跟踪的概率 数据互联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方法是杂 波环境下对多目标跟踪进行数据互联的一种良 好的算法。
基本概念

确认矩阵
jt
jt 是二进制变量, 其中: jt 1 表示量测

j ( j 1,2,, mk ) 落入目标 10 1T t (t 1,2,, T )的确认门内, m 0 m T k k 而 jt 0表示量测 j
没有落入目标 t 的确认门内,t=0表示没 有目标,此时 对应的元素 全是1,因 为每个量测都可能源于杂波或者虚警
例:设两个目标航迹,以这两个航迹的量测预 测为中心建立波门,并设下一时刻扫描得到 三个回波,这三个回波和相关波门的位置如 图所示,写出其确认矩阵。
Z 2 (k )
Z1 (k )
V1
V2
jt (k ) P jt (k ) / Z
k

nk nk i k ˆ i jt ( i (k )) P i (k ) / Z k P jt (k ) / Z i 1 i 1


表示第 j 个量测与目标 t 互联的概率,其中
i jt (k ) 表示量测 j 在第 i 个联合事件中源于目标 t(0≤t ≤T)的事件
1 0 0 ˆ (1 (k )) 1 0 0 1 0 0
nk nk i k ˆ i jt ( i (k )) P i (k ) / Z k P jt (k ) / Z i 1 i 1


0 1 0 ˆ ( (k )) 1 0 0 2 1 0 0
0 1 0 ˆ ( (k )) 1 0 1 3 1 0 0
0 1 0 ˆ ( (k )) 1 0 0 4 0 0 1
1 0 0 ˆ ( 5 (k )) 0 1 0 1 0 0
7 (k ) 10 7 (k ) 22 7 (k ) 30 7 (k )
4 (k ) 11 (k ) 20 (k ) 32 (k )
4 4 4
8 (k ) 10 8 (k ) 20 8 (k ) 32 8 (k )

关联概率
由此可以得到联合概率数据互联算法的单次仿真循环图
在10倍
A v 内产生杂波
k时刻目标所有量测
落入目标t 确认域
产生确认矩阵
拆成互联矩阵
联合事件概率
互联概率
得出组合新息
k

8 4 8 i k i k ˆ 11 ( i (k ))P i (k ) / Z P i (k ) / Z k P 11 (k ) / Z Leabharlann 2 i 1 i 1



可以看出计算第 j 个量测与目标互联的概率的关键是 计算联合事件 i (k )(i 1,2,, nk ) 的概率
2 (k ) 11 (k ) 20 (k ) 30 (k )
2 2 2
6 (k ) 10 6 (k ) 216 (k ) 32 6 (k )
3 (k ) 113 (k ) 22 3 (k ) 30 3 (k )
1 0 0 ˆ ( 7 (k )) 0 0 1 1 0 0 1 0 0 ˆ ( (k )) 1 0 0 8 0 0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