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现状

合集下载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博学笃行自强不息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是中国第一个城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总面积达约1.36万亩,其中红树林面积约为9000亩。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不仅是深圳市的生态绿肺,还是中国南海独一无二的城市红树林湿地自然景观。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保护区内生物物种种类繁多,包括红树林、鸟类、鱼类、软体动物等。

这里是候鸟的栖息地和迁徙中途站,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和觅食。

保护区内还有湿地公园、游步道等设施,可以供游客观赏红树林的美景、了解并体验湿地生态。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整体生态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也成为了深圳市培育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同时,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也是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和学习保护环境知识。

1。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植物群落,分布在海岸带的浅水区,包括海水淹没的沿海沼泽、沟渠、干滩、沙丘等地。

红树林在维持海岸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环境和防止海岸侵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红树林还是一种重要的渔业和林业资源。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污染,红树林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人类活动对红树林植物造成的破坏严重。

人类活动对红树林植物造成的破坏主要包括开垦农田、养殖业、河流填埋、海岸填筑、采矿、旅游业等。

这些活动造成的影响包括超过潮汐范围的垃圾堆放、废水直接倾倒等,这会导致植物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甚至面临灭绝的威胁。

二、气候变化对红树林植物造成的影响日益显著。

气候变化给红树林植物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不仅会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受到淹没,而且会改变红树林的微气候、水文环境等。

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红树林植物的生长率、光合作用效率等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部分物种灭绝。

三、非法采伐和滥砍滥伐问题严重。

为了获得木材和其他植物资源,一些人非法采伐和滥砍滥伐红树林植物。

这种采伐行为不仅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而且给当地居民和渔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红树林植物资源,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包括以下:一、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保护红树林植物的栖息地。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红树林植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这些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红树林植物的栖息地,还可以对红树林的破坏和非法采伐等行为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红树林植物能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二、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教育普及和宣传力度。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对于保护红树林植物资源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教育普及和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让公众了解红树林植物的重要性,引导公众改变消费习惯,少用木材,减少浪费和污染。

红树林资源保护调研报告

红树林资源保护调研报告

红树林资源保护调研报告红树林资源保护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红树林是我国沿海地区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它是沿岸带地区的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对于维护海岸线稳定、净化水体等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红树林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树林资源,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红树林资源保护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民众对红树林资源保护的认知和态度,并根据调查结果选择了若干个调查点进行实地考察,以了解红树林资源的实际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 资源现状:经过实地考察,发现红树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

部分地区存在乱砍滥伐和不合理开发利用的现象,导致红树林面积减少,物种数量减少。

2. 缺乏保护意识: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民众对红树林资源保护的认知较低,缺乏相应的保护意识。

很多人对红树林的重要性和保护价值了解不够,存在对红树林开发利用的过度追求。

3. 法律法规不完善:红树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法律对违法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开发商和个人逃避法律制裁,继续破坏红树林资源。

四、问题分析1. 缺乏保护意识问题:民众对红树林资源保护的认知较低,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民众的保护意识。

2. 管理不善问题:红树林资源保护管理部门存在管理不善、监管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力度,完善保护措施。

3. 法律法规不完善问题: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高对违法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加强监督执法工作。

五、解决方案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民众对红树林资源保护的认识,加强保护意识。

2. 加强管理力度:加大管理部门的投入,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红树林资源保护的管理机制,确保保护措施落地。

3.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红树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高对违法破坏行为的法律惩处力度,加强执法和监督工作。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是深圳市宝安区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南部珍贵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绚丽的风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深圳湾湿地红树林面临着有害生物的侵袭和破坏。

本文将对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的有害生物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保护这一宝贵的生态资源。

一、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分析1. 海螺海螺是深圳湾湿地红树林中的一种有害生物,它们以红树林树干和根系为食,严重危害红树林的健康。

海螺的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红树林的生长和恢复。

2. 杂草湿地中的杂草也是一种有害生物,它们能够抢夺红树林植物的养分和水分资源,导致红树林植被稀疏和凋零。

3. 病虫害红树林植被遭受来自虫害和病菌的侵袭,如红树林蚜虫、红树林炭疽病等,使得红树林的生长状况不佳。

4. 污染生物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湿地红树林还面临着一些污染生物的威胁,如废弃物、油污等,使红树林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二、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综合防控措施1. 生物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海螺数量的增长,例如引入天敌和天敌复合生物防治等技术手段,减少有害生物的危害。

2. 生态修复通过人工手段对湿地红树林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植被覆盖,减少有害生物的生存空间,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清理杂草定期对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的杂草进行清理,保持植被的密度和健康状况,有效控制杂草对红树林的侵害。

4. 定期监测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对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的有害生物进行定期调查和监测,及时了解有害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为防控提供依据。

5.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有害生物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减少人为破坏,共同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6. 加强管理加强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的管理力度,加强巡逻监管,严格遵守有关湿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三、结语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是一处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自然湿地,也是国家级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红树林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质、保护海岸线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有害生物的存在给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来保护这一生态环境。

一、现状分析1.黑风铃虫黑风铃虫是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以红树林的树叶为食,导致红树林的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在幼苗期和嫩叶期,黑风铃虫对红树林的伤害尤为严重,造成了红树林的大面积死亡和凋萎。

2. 红树蟹红树蟹是深圳湾湿地红树林中的一种有害生物,它通过啃食红树林的树根和树皮来获取营养,对红树林的生长造成了影响。

尤其是在红树林的幼苗期,红树蟹的啃食行为会导致红树林的生长受阻,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红树林寄生植物一些寄生植物如海桑寄生、红树寄生等,会寄生在红树林上,影响红树林的生长和健康。

这些寄生植物会竞争红树林的养分和水分,导致红树林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给红树林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二、综合防控措施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天敌复合、寄生生物等自然天敌对有害生物进行有效防治。

比如引入天敌昆虫,控制黑风铃虫的数量,减轻对红树林的危害;对红树蟹进行有效的防治,可以引入天敌动物来控制其数量;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红树林寄生植物进行有效的防控,保持红树林的生长健康。

2. 养护管理加大对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的养护管理力度,加强对红树林的监测和防治,及时发现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进行定期的营养补给,加强红树林的管理和保护,维持其生态平衡。

3. 环境保护加强对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环境的保护,减少人为活动对红树林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红树林的生态平衡和健康发展。

4. 科学研究加大对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的科学研究力度,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水平。

三、结语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保护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发展现状及对策

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发展现状及对策

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我国科技水平和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加大红树林植被恢复力度,保护候鸟,并且利用生态资源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营造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

但是,就在此前,沿岸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具体表现为红树林面积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缺失,使得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严重失调,台风、雷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生态环境愈发脆弱,自我修复能力比较差。

基于此,经党委政府大力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所谓湿地生态恢复主要就是指通过生态工程或者是生物技术对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或者是重建。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恢复引言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产环境之一,但又是比较脆弱的生态敏感区。

因此,在修复目标的设置时,从关键生态组分、关键环境因子以及关键生态过程的生态系统服务角度,构建多目标修复模式,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一些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为了追求利润,过度强调单一目标的修复(如植被修复),采用单一品种(秋茄纯林)进行造林,忽视了纯林对生物多样性、对周边物种带来的病虫害灾难,限制了生态修复的实际效果。

1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存在的问题1.1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尚不完善顶层设计是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

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相关标准涉及内容包括育苗、造林、植物控制、病虫害防治以及监测与评估,其中已经包含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关键技术环节。

但是,由于缺乏顶层设计,现行标准间的内容关联性不强,衔接较差,各标准间相互独立,无法成为指导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全链条的标准体系。

由于编制单位不同,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容易造成混乱。

部分地方标准会增加外来物种入侵风险,需进行修订。

红树林生态修复效果的监测与评估是评价修复成果的关键指标,但现有的标准中均未进行详细的规定,缺乏相关的规范。

同时,针对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已发行相关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但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国家标准尚缺,标准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得不到保障。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深圳湾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红树林湿地之一,其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深圳湾湿地红树林也面临着一些有害生物的威胁和侵害。

为保护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有必要深入了解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的现状,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1. 蚊虫类:在深圳湾湿地红树林中,存在大量的蚊虫类有害生物,它们是传播疾病的媒介,给当地居民和游客带来了不小的卫生隐患。

2. 有害植物:一些外来的有害植物不但占据了湿地红树林的生存空间,还极大地影响了当地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

3. 有害动物:部分有害动物如鼠类、鸟类等,对湿地红树林的植被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威胁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二、综合防控措施1. 加强生态监测:通过科学的生态监测手段,加强对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的调查和监测,及早发现有害生物的蔓延趋势和危害程度。

2. 生物防治:运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推行生态平衡理念,增加天敌种群,抑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减少对红树林的危害。

3. 化学防治: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采用化学防治手段,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减轻其对红树林的破坏程度,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4. 生态修复:通过对湿地红树林进行生态修复,增加当地植被的多样性,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有害生物的栖息和繁殖条件。

5. 社会宣传:加强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宣传,增强大家对湿地环境的保护意识,共同参与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1. 配备专业人员:建立专门的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组织,配备专业的人员和设备,制定详细的防控计划和措施。

2. 加强协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协作,组织实施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在防控工作中的应用。

3. 拓展合作渠道:与国际相关机构合作,借鉴其他国家湿地红树林的防控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湿地红树林生态环境。

红树林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计划

红树林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计划

红树林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计划红树林是一种生长在潮湿盐碱地带的珍贵湿地植物,拥有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红树林及其生态环境,各国纷纷设立自然保护区并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

本文将介绍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保护计划的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取得的成果。

一、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特定珍稀植物或动物种群而设立的特定区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则针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而设。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红树林在海岸线上起到了重要的护岸作用,可有效减少海浪侵蚀和风暴潮的影响,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

因此,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其生物多样性以及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二、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内容(一)建立保护区网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保护区网络。

这个网络应覆盖红树林的分布区域,包括海岸线和河口湿地。

通过划定保护区边界、划分保护区等级,并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有效覆盖和管理。

(二)加强法律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红树林,各国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红树林的监管与管理。

这包括明确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以及管理职责、制定行之有效的处罚措施等。

同时,加大对非法捕猎、乱伐乱种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确保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效果。

(三)开展科学研究与监测科学研究与监测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红树林物种的分布、数量、种群动态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和演变过程,并为保护措施的制定与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建立长期稳定的监测机制,实时监测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成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保护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通过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保护计划的实施,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摘要】红树林是珍贵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红树林植物资源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本文首先对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探讨了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现状,提出了需要改进的方面。

然后,分析了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策略和管理措施,重点强调了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

从保护的重要性、前景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保护策略、管理措施、监测与评估、重要性、前景、建议。

1. 引言1.1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概述红树林是海陆交界处特有的生态系统,它以其独特的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红树林植物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日益恶化,许多植物种群面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有效保护红树林植物资源,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的保护策略和管理措施。

需要加强对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监测与评估工作,了解其种群数量、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为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建立完善的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体系,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更关乎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保护红树林植物资源,为后代留下一个绿色、美丽的地球家园。

希望未来的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让红树林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2. 正文2.1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植物组成,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红树林植物资源包括各种红树植物和与之相关的动植物。

目前,全球范围内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深圳大鹏半岛七娘山红树林植被实地考察报告

深圳大鹏半岛七娘山红树林植被实地考察报告

深圳大鹏半岛七娘山红树林植被实地考察报告
报告内容:
1. 概述:红树林位于深圳大鹏半岛七娘山附近,是中国南方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本次考察对红树林的植被进行了实地调查。

2. 调查方法:通过随机取样的方式,在不同的区域内进行了植被调查。

使用植物学手
册和测量工具,记录并测量了各种植物的物种、数量、高度、覆盖度等参数。

3. 植被分布:根据调查结果,红树林主要分布在七娘山附近的河口湿地和沿海地区。

各种植物以红树为主,还有一些湿地植物,如葫芦藤、芦苇等。

4. 物种多样性:红树林拥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主要包括红树、海葵、石韦等。

红树
的种类较多,包括红树林、白红树、黄红树等。

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呈现出一定的
差异,需进一步研究。

5. 植被生态功能:红树林的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它们能够保护海岸线,固定沙丘,减少风沙侵蚀。

红树还可为鱼类和其他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6. 环境问题:红树林面临着人类活动带来的威胁,如填海造地、水污染、乱砍滥伐等。

这对红树林的生态系统稳定和物种多样性保护造成了危害。

7.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红树林,应加强对其的管理和监测。

控制填海造地的规模,加
强水污染治理,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并加大对红树林保护宣传的力度。

结论:深圳大鹏半岛七娘山红树林的植被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由
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红树林正面临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红树林,需要加强管理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正式)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正式)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深圳市农林渔业局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5年7月6日前言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

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

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

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

西部为滨海平原。

境内最高山峰梧桐山,海拔最高点943.7米。

深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

年平均气温为23.7℃,最高气温为36.6℃,最低气温为1.4℃,无霜期为355天。

年日照时数1975.0个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2.3%。

每年5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1毫米。

夏秋两季偶有台风。

深圳海岸线长257.96公里,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东部从沙头角、大鹏湾到大亚湾约160公里,中部从深圳河口沿深圳湾至蛇口约15公里,再往西沿珠江口约80公里的海岸线形态以海湾为主。

目前为止,港口、机场、城市发展及工业项目、渔业养殖已用去部分海岸线。

深圳南亚热带的气候、绵延的海湾、海岸地貌及土壤等自然条件都比较适合红树林的生长。

目前仍然保存着169.7多公顷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86公顷的红树林湿地在生态保护、发展、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城市海岸防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去年以来,印度洋海啸后突显的滨海生态问题日益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可减少海啸和暴风雨破坏的沿海绿色带(红树林和沿海森林)的生态恢复、保护和发展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沿海森林(包括红树林、海岸森林等)在保护沿海社区、帮助人类恢复生态中所起的作用日渐被人们所认识,充分维护和提高红树林抵御海洋灾害的生态功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生长在潮湿的沿海地区,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对维护沿海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红树林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其保护迫在眉睫。

本文将就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以期为红树林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一、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现状1. 植物物种多样性丧失红树林作为特殊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包括红树、海桑、秋茄、象鼻树等多种树种。

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红树林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正逐渐丧失,一些珍稀濒危的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2. 栖息地破坏红树林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它们主要生长在潮湿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栖息地的破坏成为了红树林植物资源面临的重要问题。

沿海湿地的填海造地、围填海岸、河口开发等行为,严重地干扰了红树林植物的生长环境,导致红树林植物资源减少,栖息地面临严重威胁。

3. 过度开发利用由于红树林植物具有丰富的生态经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

红树林木材的采伐、红树林海带的养殖等行为,不仅损害了红树林的生态系统,也对植物资源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而一些非法的开发行为更是导致了植物资源的大规模破坏。

1. 加强生态保护为了保护红树林植物资源,首先应加强红树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立健全的沿海湿地保护体系,加强对红树林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限制填海造地、围填海岸等破坏行为,促进沿海湿地的恢复和重建。

应积极推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大对红树林生态环境的投入,推动红树林植物资源的保护。

2. 严格控制开发利用为了遏制红树林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应加强监管,严格控制红树林木材的采伐、红树林海带的养殖等行为。

建立健全的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制度,促进红树林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对非法开发利用行为的打击,惩罚违法者,维护红树林植物资源的合法权益。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姜刘志;李常诚;杨道运;梅立永【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管理》【年(卷),期】2017(042)011【摘要】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通过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015年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得到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分类结果,主要由红树林、基围塘、陆域林地和海域等部分组成,其中红树林面积为82.4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38%,并总结了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自然资源现状,最后对红树林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治理的对策建议.【总页数】4页(P152-155)【作者】姜刘志;李常诚;杨道运;梅立永【作者单位】深港产学研基地,广东深圳518057;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5;深港产学研基地,广东深圳518057;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5;深港产学研基地,广东深圳518057;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5;深港产学研基地,广东深圳518057;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相关文献】1.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一体化动态监测模型 [J], 张伟科2.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水禽生态环境的建议 [J], 王勇军;陈桂珠3.广东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哺乳动物多样性 [J], 卢学理;王新财;黄志荣;徐华林4.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与应用实例研究 [J], 刘洪池5.深圳市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J], 毕忠野;党二莎;包吉明;宫云飞;兰冬东;鲍晨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圳现存红树林群落的生境及保护对策

深圳现存红树林群落的生境及保护对策

深圳现存红树林群落的生境及保护对策张倬纶;侯霄霖;梁文钊;章莹颖;黄腾龙;彭逸生【摘要】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植物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社会价值.由于人口增加和城市扩张的缘故,城镇边缘的红树林面临着较大的环境压力.深圳市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重点区域,也是华南沿海红树林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深圳现有红树林面积169.7 hm2,占深圳国土总面积的0.08%,集中分布在东部龙岗区的坝光盐灶村、东西涌,中部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西部宝安区的西乡、福永、沙井及海上田园等地.随着深圳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地的红树林面积增长受到阻碍,功能退化.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深圳主要的红树林群落的地理位置、生境状况、种类组成、发展前景和所面临的威胁作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为深圳红树林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Mangroves are vegetations distributed along the intertidal zones in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coasts with significant ecological and social values. Due to population increase and urban extension, those mangroves close to urban areas were facing tremendous evironmental pressure. Shenzhen City was highlight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also one of the hotspots of mangrov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south China coast. Currently, the area of mangroves is 169.7 ha, representing 0.08% of the total area of Shenzhen. They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Yanzao Village, Dongchong and Xichong Villages, Futian Mangrove Nature Reserve, and Xixiang, Fuyong, Shajing, Waterlands Resort. With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enzhen, the increase of mangrove area was hindered, and their function was degraded.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mangrove forest communities inShenzhen were briefed by location, habitat quality, floral composition, perspective and threats.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groves in Shenzhen were provided.【期刊名称】《湿地科学与管理》【年(卷),期】2012(008)004【总页数】4页(P49-52)【关键词】深圳;红树林;现状;评价【作者】张倬纶;侯霄霖;梁文钊;章莹颖;黄腾龙;彭逸生【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湿地研究中心/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深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市接壤;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海岸线长257.96 km,为红树林的生长及分布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74%
30000
下面将对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特 点、保护价值、管理措施和未来
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特点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特点
A
红树林是一种 特殊的生态系 统,它生长在 潮汐环境中, 周期性受到海
水淹没
B
因此,红树 林具有许多 独特的生物 和生态特点
C
以下是红树 林生态系统 的几个主要
红树林自然保护 区
-
1 2 3 4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特点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
未来发展与挑战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3,658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一种独特的 生态系统,它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的海岸线上
红树林生态系统对于维持生态平 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2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平衡的维护:红树林是维持海岸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海洋 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珍稀物种的栖息地:红树林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如中华白海豚、中华鲎 等。这些物种的保护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4
未来发展与挑战
未来发展与挑战
尽管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识,但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应对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对 红树林生态系统 产生重要影响, 如海平面上升、 极端气候事件等 。需要采取应对 措施,减少气候 变化对红树林的 负面影响
34%
潮汐变化的影响
由于红树林生长在潮汐环境中,海水周期性地淹没地 面,对红树林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潮汐变化对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建设对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资源的破坏及保护对策_徐友根

城市建设对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资源的破坏及保护对策_徐友根

表$ 年份 $%%. $%%% 昆虫 种数 %1#
福田红树林昆虫及蜘蛛种数情况比较 蜘蛛 种数 0 1 !% 6’78898 : ;<=8=> 多样性指数 ? ! & .0 $ & -. #1 均匀性 指数 @ " & 1. " & .! !! 丰富度 指数 A $- & $ % & #0 .+
昆虫天 敌种数 #0 $# -1
!"#$%!&" ’"(")$*+",- .,’ "&$)$/0 *!$-"&-1$,
!# $
鸟类的数量显著减少,活动区 福 田红 树林 湿 地中 生存 着 种类
的敏感性十分明 显。据保护区管 理局与香港自然 图 !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核心区近年冬季水鸟最高数量 林 虫害 日趋 严 重, 桐 花树 、 秋 茄和 白 骨壤 这 # 个 主要 树 种都 受 到 不同 程 度的 危害 , 特别 是 白骨 壤 受 害情 况 更为 显著 。 每年 入 春以 来 , 白骨 壤出现大面积虫害,植株成片枯 死 ,由 于害 虫 危害 期 长, 几 乎 所有 的 白骨 壤都 不 能开 花 结果 , 因 此, 无 法繁 殖下 一 代幼 苗 ,使 白 骨 壤种 群正常的生长和繁衍受到严重影 响 ,白 骨壤 面 临从 福 田红 树 林 中消 失 的危 险。 究 其原 因 ,是 因 为 物种 减 少, 害虫 的 捕食 性 和寄 生 性 天敌 昆 虫种 类和 种 群密 度 都大 大 降 低, 加 上食 虫的 陆 鸟大 量 减少 , 使 一种 专 食白 骨壤 的 害虫 ( 广州 小 斑 螟)
作者简介:徐友根 6 %-(% 7 8 ,男,江西省吉 安市人,长期从事环境保护监测、评价及科 学研究工作。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摘要:随着城市发展,生态环境破坏,大量有害生物侵入,给深圳湾红树林湿地造成严重威胁。

综述了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的危害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有“海上森林”之美称,为世界珍稀植物。

红树林是生长在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对于维持海岸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因其抵制风浪、保护海岸的能力,也被称为“海岸卫士”。

深圳湾(N22° 24’18”~N22°32’12”,E113° 53’06”~E114°02’30”)位于珠江口的东部,为一开口向西南的半封闭性小海湾,面积约100 hm2,兼具河口和海湾的性质,跨越深圳香港2个国际大都市。

在深圳湾生长着世界珍稀植物红树林,其东南侧为受拉姆萨尔湿地公约保护的香港米埔红树林,北面为深圳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者共同构成了国际知名的后海湾红树林湿地。

该区域有红树植物9科16种,主要红树植物包括本地红树种白骨壤、秋茄、木榄、桐花树、老鼠筋以及外来红树海桑、无瓣海桑等。

深圳湾也是东亚——澳大利亚国际候鸟迁徙的越冬地、中转站和加油站,此地记录的鸟类超过380种,每年有60多种、近lO万只鸟类在此越冬、栖息,其中,世界极度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的数量占全球总量10%以上,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近年来,由于气候环境变化以及深港两地经济高速发展,湾内水质较差,氮磷等含量超标使得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加上填海造地、城市建设占用湿地等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导致红树林及周边环境遭受破坏,改变了海洋生态平衡,致使害虫天敌种类和数量以及群落生物多样性大幅减少,从而造成近年来磷翅目食叶害虫如海榄雌瘤斑螟、螟蛾、夜蛾等有害生物的侵入。

它们危害嫩梢、嫩枝、果实、花蕾和叶片,严重时会造成红树林成片干枯,对红树林的开花繁殖影响很大,威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正式)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正式)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深圳市农林渔业局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5年7月6日前言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

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

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

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

西部为滨海平原。

境内最高山峰梧桐山,海拔最高点943.7米。

深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

年平均气温为23.7℃,最高气温为36.6℃,最低气温为1.4℃,无霜期为355天。

年日照时数1975.0个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2.3%。

每年5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1毫米。

夏秋两季偶有台风。

深圳海岸线长257.96公里,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东部从沙头角、大鹏湾到大亚湾约160公里,中部从深圳河口沿深圳湾至蛇口约15公里,再往西沿珠江口约80公里的海岸线形态以海湾为主。

目前为止,港口、机场、城市发展及工业项目、渔业养殖已用去部分海岸线。

深圳南亚热带的气候、绵延的海湾、海岸地貌及土壤等自然条件都比较适合红树林的生长。

目前仍然保存着169.7多公顷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86公顷的红树林湿地在生态保护、发展、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城市海岸防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去年以来,印度洋海啸后突显的滨海生态问题日益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可减少海啸和暴风雨破坏的沿海绿色带(红树林和沿海森林)的生态恢复、保护和发展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沿海森林(包括红树林、海岸森林等)在保护沿海社区、帮助人类恢复生态中所起的作用日渐被人们所认识,充分维护和提高红树林抵御海洋灾害的生态功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3个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功能区划存在的主要问题21核心区直接与外界接壤核心区是一个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其典型性多样性脆弱性自然性和稀有性是不可替代的必须尽力减少人为的直接干扰但在3个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功能区划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保护区的核心区与外界直接接壤的情况有的保护区只是在核心区外象征性地设立缓冲带
分发挥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的三大效益。 1 当前全省红树林湿地 自然保护区现状 近年来 , 福建省的湿地 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 现有国家级湿地 自然保护区3 , 个 省级 7 , 个 保 护面积共计 6 8m , 9 6 h 2其中红树林湿地类型 自 8 然保护区有 3 , 个 即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龙海九龙江 口红树林省级 自 保护 区、 然 泉州湾河 口红树林湿地省级 自然保护 区, 个保护 区保护面积达 3
9 5 9 h , 占全省湿地类 型保护区面积的 1 .%。全省有各类市、 9 m2 37 县级湿地 自然保护 区
l , 然保护 7个 自
小区 2 个 , 0 保护面积 l. 万 h 3 1 m 。目前市县级湿地 自然保护区、 然保护小区没有进行功能区划。 自 2 当前 3 个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功能区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核心区直接与外界接壤 . 核心区是一个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 其典型性 、 多样性、 脆弱性、 自然性和稀有性是不可替
保护区均存在交通航运等部 门船只频繁进出核心区的情况, 已给核心 区资源保护造成严重威胁。如九龙 江 口红树林省级 自 然保护区的红树林就因遭受快艇的冲击破坏严重 , 每天往返于龙海和厦 门之间的快艇 达 9 班次 , 2 快艇掀起的巨浪剧烈冲刷两岸的红树林湿地滩涂 , 造成许多红树林倾倒、 死亡。
维普资讯

深圳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问题及对策分析大学论文

深圳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问题及对策分析大学论文

目录一、全球及全国有关红树林资源的现状 (3)二、深圳红树林资源情况和在城市环境所发挥的作用 (4)三、深圳市红树林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 (8)1. 红树林湿地面积大幅减少,红树林周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9)2. 诸多红树林湿地被严重污染,,生态功能急剧下降 (9)3. 外来生物入侵和虫害,挤占红树林生长空间 (10)四、红树林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11)1.建立监测体系 (11)2.建设和管理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 (11)3.控制各种污染,加强湿地周边管理 (12)4.加大对外来入侵种和虫害的防治力度 (12)5.加大恢复红树林 (12)6.提高宣传力度,增加人群中对红树林的认识 (13)7.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13)深圳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

是一种自持的和可更新的生物资源,是生物海岸的一个基本组成类型。

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深圳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红树林面积不断减少,生态功能退化,阻碍了深圳市市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红树林保护和恢复工作,对改善深圳市的生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本文通过深圳市各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从现状、问题、对策三方面探讨了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和发展的难题。

关键词:深圳;红树林;现状;问题;对策“红树林”这一名称的由来在于红树科植物通常富含单宁,其在空气中氧化后呈红褐色,因而这类植物的树皮和木材被割破或砍伐后经常呈现红褐色,由此得名“红树”,由红树组成的森林,自然地就称为“红树林”。

红树林是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惟一的木本植物,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依赖于海水周期性浸淹的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属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淤泥深厚的海湾或河口盐渍土壤上,被誉为“海底森林”、“水上绿洲”。

因为“红树林保护和发展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改善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抵御海潮、风浪等自然灾害和防治海洋污染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的生态、旅游、经济和社会价值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认识,并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全球及全国有关红树林资源的现状 (3)二、深圳红树林资源情况和在城市环境所发挥的作用 (4)三、深圳市红树林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 (8)1. 红树林湿地面积大幅减少,红树林周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9)2. 诸多红树林湿地被严重污染,,生态功能急剧下降 (9)3. 外来生物入侵和虫害,挤占红树林生长空间 (10)四、红树林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11)1.建立监测体系 (11)2.建设和管理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 (11)3.控制各种污染,加强湿地周边管理 (12)4.加大对外来入侵种和虫害的防治力度 (12)5.加大恢复红树林 (12)6.提高宣传力度,增加人群中对红树林的认识 (13)7.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13)深圳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

是一种自持的和可更新的生物资源,是生物海岸的一个基本组成类型。

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深圳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红树林面积不断减少,生态功能退化,阻碍了深圳市市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红树林保护和恢复工作,对改善深圳市的生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本文通过深圳市各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从现状、问题、对策三方面探讨了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和发展的难题。

关键词:深圳;红树林;现状;问题;对策“红树林”这一名称的由来在于红树科植物通常富含单宁,其在空气中氧化后呈红褐色,因而这类植物的树皮和木材被割破或砍伐后经常呈现红褐色,由此得名“红树”,由红树组成的森林,自然地就称为“红树林”。

红树林是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惟一的木本植物,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依赖于海水周期性浸淹的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属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淤泥深厚的海湾或河口盐渍土壤上,被誉为“海底森林”、“水上绿洲”。

因为“红树林保护和发展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改善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抵御海潮、风浪等自然灾害和防治海洋污染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的生态、旅游、经济和社会价值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认识,并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然而由于人为的滥砍滥伐,以及逐年加剧的环境污染等,使得这样自然异常以惊人的速度减少,降低了对自然灾害的抵御程度。

2004年印度洋海啸后突显的滨海生态问题,日益引起沿海国家当局的高度重视。

深圳市是我国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地区,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防护城市的作用,因此做好红树林保护和恢复工作,对改善深圳市的生态和城市建设,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本文的旨意是在对全球及全国有关红树林资源的现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考察深圳红树林资源情况及其在城市环境所发挥的作用,反观深化红树林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全球及全国有关红树林资源的现状红树林在地球的分布并不广泛,它属于热带、亚热带被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面积约世界森林总面积的十万分之一。

据了解,世界上的红树林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内,共有两个分布中心,一个在东亚,一个在中南美洲,但以马来半岛及邻近岛屿的生长最繁茂。

全球红树林植物种类有24科38种。

然而,从全球的红树林资源现状来看,形势并不能让人们感到轻松。

东南亚可谓热带红树林的重灾区。

印度尼西亚原有红树林250万公顷,1969年后的短短10年就有70万公顷的红树林变成了稻田和养虾塘,到2000年又有50万公顷红树林被农田取代。

在马来西亚57万公顷的红树林海岸线中,已消失2万公顷,预计今后几年将有10万公顷被砍伐。

菲律宾已有29万公顷的红树林消失,还有10万公顷岌岌可危。

泰国也有1/4的红树林荡然无存。

另外,加勒比海地区的红树林同样命运不佳。

据报道,1920年前这里的红树林覆盖率达50%,如今只有15%。

波多黎各已有3/4的红树林不复存在。

墨西哥塔瓦斯科州为了开采石油不惜大片毁坏红树林。

全球红树林资源正在日益减少,海岸生态正遭受空前的破坏。

我国的红树林与东亚的红树林是同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香港及海南的沿海,种类有16科34种。

由于人为经济活动影响较为严重,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红树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造成红树林面积不断减少,发育成熟的红树林存留不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膨胀,人们对土地的迫切需求及土地开发能产生的较高的经济利益,导致了许多地方人们对滩涂、红树林沼泽等湿地进行大面积围垦,用于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城镇和工业设施建设。

许多地方的围垦和改造缺乏科学论证,或者只顾短期的、局部的利益,造成对沿海湿地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导致其原有的生境受到严重破坏。

例如,由于追求经济利益,许多房地产开发商、旅游项目开发商等对滩涂资源肆意开发,滥采沙石,滥伐林木,造成了滩涂海岸遭受严重侵蚀的现象。

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水未经有效处理便直接排入河口、海湾等,造成海岸湿地的有机污染物、营养盐、重金属等严重超标,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工业污水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则更低,而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的现象更为普遍;同时,农田排水将部分化肥、农药携入江河和海域,加重了河口和沿岸海域的氮、磷负荷量;另外,近年来许多地方的人们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发展水产养殖,密度过大且布局不合理,大大超过了所在海域的养殖容量,加剧了海水富营养化,频频引发赤潮灾害。

这些污染远远超出了沿海湿地系统的自净能力,不仅破坏了湿地的降解功能,还对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害,使湿地的其它各项功能也出现退化或丧失。

有数据表明,南部沿海地区由于海水污染而产生赤潮的频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次均能造成上百种经济鱼类、虾类等死亡。

可见污染已对本地区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深圳红树林资源情况和在城市环境所发挥的作用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海岸线长257.96km,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每年5至9月为雨季,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 1 mm;夏秋两季偶有台风。

适宜的气候、绵延的海湾、海岸地貌及土壤等自然条件都比较适合红树林生长。

李海生等人(2007)在《深圳市红树林的保护剂其恢复》一文中描述了深圳市红树林资源的具体现状:深圳市市红树林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龙岗区的葵涌、南澳,中部的福田区、南山区,西部宝安区的西乡、沙井及福永等地;红树林林地面积为169.7HM2,其中成熟的天然林地面积为66.7HM2,成熟的人工造林林地面积100HM2,人工幼林为3HM2;人工造林中以本地种源秋茄、桐花树、木榄造林面积为90HM2;以外来种源,如海桑、无瓣海桑、红海榄等树种造林面积约10 hm2 ,主要种植在宝安沙井、福永、西乡、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等地。

海桑、无瓣海桑已经发展成明显高于本地红树林群落的成熟林。

以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力,它是全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的自然保护区,是位于深圳湾东北岸深圳河口的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369公顷,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也被国外生态专家称为“袖珍型的保护区”。

它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点保护区之一,又是国际湿地《拉萨姆公约》的典型成员。

深圳大鹏湾畔有一片面积只有几公顷的红树林,虽没有被划为保护区,但当地的百姓却已充分认识到它存在的重要性,被封为“风水林”、“防风林”而生存下来。

该保护区有高等植物41科98种,其中红树林植物12科22种:鸟类18目44科189种,列入我国重点保护的鸟类有23种;两栖爬行动物31种;哺乳动物15种;大型底栖动物86种;昆虫96种;藻类117种。

该保护区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国际重点保护区。

目前已知深圳市自然分布的红树植物有6科7属7种,分别是红树科的秋茄、木榄,马鞭草科的白骨壤,紫金牛科的桐花树,爵床科的老鼠,梧桐科的银叶树,大戟科的海漆等。

从海南等地引种的红树植物3 科4 属8 种,它们分别是海桑科的海桑、无瓣海桑,红树科的海莲、尖瓣海莲、小花木榄、红树、红海榄,棕榈科的水椰等。

在深圳市,红树林群落类型较为贫乏,天然群落主要是由乡土树种桐花树、秋茄、白骨壤、海漆、银叶树为优势种的群落,主要群落类型有: 桐花树群落、白骨壤+ 秋茄+ 桐花树群落、秋茄+ 桐花树+ 老鼠群落、白骨壤+ 桐花树群落、海漆+ 桐花树+ 老鼠群落、桐花树+ 老鼠群落、海漆+ 桐花树群落、银叶树群落等。

深圳市的人工林群落类型有秋茄+ 桐花树群落、无瓣海桑+ 海桑群落等类型。

可以看出深圳市市红树林湿地总体情况从20世纪以后就遭到严重破坏,不管是在面积还是群落种类上都要处在一个很糟糕的状态。

沧海桑田,环境变化,物种变迁,红树林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它在城市环境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红树林常年郁郁葱葱,退潮时是海边上的绿地,涨潮时是海上浮起的绿岛,因此它有助于美化城市环境。

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的城市。

现有11座污水处理厂,在建5座污水处理厂。

市政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6222公里,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1.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0%,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96.7%。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1分贝,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值69.2分贝。

2004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6.7%。

河流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河流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水质Ⅴ类标准。

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微污染水平。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提高。

环境辐射处于安全状态。

2、深圳红树林可为城市提供人类所需的氧气。

红树林的叶子吸入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下制造供人类及动物生存所需的氧气。

据专家计算,一天之中,每10 M2的树林可为1个人提供氧气需求量,同时又吸收了二氧化碳,红树林工给人类氧气量与吸收二氧化碳量之比为1:1.37;也就是说,红树林与人类两者的需求与共给正好是互补形式。

3、红树林能防风消浪,调节城市的风力,尤其是缓冲海风对海岸边的破坏力。

深圳作为沿海城市,处在台风飓风盛行的地理位置,红树林主要通过消浪、缓流、促淤三大功能起到缓冲飓风队城市的破坏程度。

飓风浪是海岸及堤防遭受破坏的动因,红树林可使波浪破碎而强度衰减;水流是使海岸及地方受破坏的另一动因,红树林对水流的阻碍作用使林区流速仅为潮构流速的1/10,使得水流漫溢流速与排泄流速都很小,且憩流时间延长;进而红树林可倚通过网络碎屑的方式促进土壤沉积物的形成而起到保滩的作用,使堤岸更难以被破坏。

4、红树林能调节城市气候的温度和湿度。

众所周知,大树底下好乘凉,因为大树吸收地下水后从叶子蒸腾到空气中,从而带走热量,温度降低,适度也提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