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内容分类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的题材分类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的题材分类课件
23
咏怀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24
八、咏怀讽喻诗
所谓咏怀讽喻诗就是以吟咏抒发诗人怀 抱情志、反应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它所 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 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 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 咏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题材,形象地揭示了建筑在剥
削和奴役人民的基础上的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生活的 残酷本质。
6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参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
二、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 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 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如: 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等七言长篇歌行体边塞诗,李白的《关山月》、 《塞下曲》六首、《战城南》,杜甫的《兵车 行》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 如王昌龄有《出塞》、《参军行》七首,王之 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
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
一、咏史怀古诗
咏史诗是指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 慨或有所感悟而作的诗歌。如:
咏史(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赏析】 虽有用世心,报国却无门,愤激之情发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
描写了海水、山岛及山岛上的草木。 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壮观景象。
观沧海
“观”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 登山的所见所思。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字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观沧海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 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 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 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 效果。


曹海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
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常识:绝句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 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 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 句。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杨花、子规 叙事——左迁 抒情——愁心
同情 关切
次 北 固 王山 湾下
走近作者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 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 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 登终南山》。

古诗文分类(优秀课件)-PPT

古诗文分类(优秀课件)-PPT
通过写宴席上燃 烧的蜡烛垂泪伤心, 借物抒情,表现自己 留恋惜别之情。
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是‘丝’,作 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二是‘柳’,耐人寻 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 情。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远诗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 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 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 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 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理想?
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竹成林、 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 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
枫桥夜泊 张继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 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 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 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 说“怀古”。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 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 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 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失败的必然:“江东 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共38张ppt)

4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共38张ppt)

活动
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感受诗 歌的音韵美。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活动
结合诗歌题目,整体推测诗 歌内容。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活动
观看北固山相关照片任选一 点感受诗人对北固山景象的精 妙描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潮水涨满,与两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 阔;江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4 古代诗歌四首
第 1 课时
新课导入
你知道吗? 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诗是哪首诗?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是哪一联诗句? 王昌龄因为什么“左迁龙标”? 哪首作品被誉为“秋思之祖”?
新知探究
活动
自主诵读四首诗歌,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这四首诗分别描绘 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活动 给诗歌题目添加要素,扩写题 目,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示例 (秋天,曹操登上碣石山)观沧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活动
圈画诗人观沧海时的所见与 所思,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笔下 沧海景象的特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4.古代诗歌四首 (共50张PPT)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4.古代诗歌四首 (共50张PPT)

方法指导: 从作者情感和诗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入手。 自学时间:10分钟
诗的各句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句:点出闻讯的时节——暮春。“杨 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而子规的啼声“不 如归去”,二者合听起来便有了伤感的气氛。 第二句:点题,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传 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 第三四句:两句意思关联很紧:“我寄愁心 与明月”是诗人的奇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想 呢?尾联便是回答。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 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这两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 无关。
合作探究
自学内容: 品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诗句。 方法指导: 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写作背景入手。 自学时间: 5分钟
写作手法:
情景结合,借景抒情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 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把眼前的海上景 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诗人, 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锦州昌隆(今 四川江油)。
自学内容:
1、请根据诗歌所出现的景物特征和地名变化说说 诗歌的内容? 2、诗人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题材分类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常见主题 常用手法 代表作家
1
1 羁旅思乡诗
内容:多写流浪他乡的作者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 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思念等。
常用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主客移位。 方法点拨:说自己思乡怀人,有的是从对方入笔,以想 象、主客移位的方式抒发感情。
思乡诗注意积累意象。
情感术语:日暮思归、望月怀远、羁旅愁思、
久戍思乡、孤寂落寞等。
2
2 爱情闺怨诗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情感术语:后悔怨恨、思念牵挂、渴望团聚、怨战厌
战、寂寞哀怨、无聊冷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王
朝兴衰之感、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一般
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李清照《绝句》
3.要领悟感情。
情感术语:①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
非、盛衰无常、孤独惆怅等。②借古讽今——昏庸
腐朽、奢侈、淫逸、缅怀英雄、功业无成、失意绝
望等。③借古抒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
未酬、志不得伸、壮士暮年等。
8
4 咏物言志诗
以下诗歌属于什么题材的诗歌?
咏物抒怀、托物寓意、借物寓情、借物讽喻等
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
是一一对应的:1.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2.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3.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4.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控诉封建社会嫔妃制度的罪恶等。
3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3 咏史怀古诗
1.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 "孤",;其"诗
骨"是"飞鸣声念群"。
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
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
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
悟、闲情逸趣等等。
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 了作者的思绪;
②“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 “事”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 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孤雁 杜甫
咏 物 言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借物言理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爱好、 愿望)。 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拟人、比喻、正 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越中览古 李白
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
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
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
尽致。
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
高考复习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1、写景抒情诗 3、咏物言志诗 5、边塞征战诗 7、思乡怀远诗
2、即事感怀诗 4、怀古咏史诗 6、惜别送别诗 8、山水田园诗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抒 情 诗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 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景物:月落、乌啼、霜、江边的 枫树、渔火、寒山寺等。特征:秋
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
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
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
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
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
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
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
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
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
怀 古 咏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2..请请从谈两谈个这方两面首谈诗谈艺这术两手首法诗的共主同要
的不特同点之。处。
要《点越中:览两古首》诗着都重是渲染怀越古宫之昔作日,的主繁华题, 结相句同聚焦,在题今材日相荒似凉;的遗都址运,用以了强对烈比的反的差 抒描手写绘法姑姑苏苏。台台今今日日的的荒荒凉凉;,以《今苏古台常览新古的》自着然重
志 诗
1.事物特征:孤独;失群;哀伤; 无人理解。
2.诗人情感:以孤雁自喻。体现
了诗人孤独;失落;人生不得意、
无人理解的哀伤之情。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 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他
怀
期待、失望、无聊、惆怅相

互交织的情绪 2.后两句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
的余地,请加以说明。
由对客人的等待让读者想象客人 不来的种种原因,或者由作者“闲敲棋 子”的细节描写想象作者内心的期望与 失望交织的情感。
2、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
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
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
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
夜幽寂清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
满怀的情感。
1、写景抒情诗
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 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 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爱国、爱情、乡愁、惜 春、伤春等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 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要注意从四方面入手:
①要概括诗中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②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③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爱国、爱情、乡
愁、惜春、伤春等;
④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和语言特色。
3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事 感
1.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 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
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
7
3、咏物言志诗
内容:描绘某一物象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以抒发思想感
情,表达诗人的精 神、品质或理想。
手法:1。托物言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石灰吟(于谦 明朝)
千凿万锤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 的感受。
李白《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赏

作者:佚名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
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