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内三点共线的向量表示
三点共线计算公式
三点共线计算公式
三点共线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斜率法:假设三个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 (x2,y2), (x3,y3),如果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它们的坐标满足如下公式:
(y2 - y1) / (x2 - x1) = (y3 - y1) / (x3 - x1)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线段的斜率相等,那么这三个点就在同一条直线上。
向量法:设三点为A、B、C,利用向量证明:λAB = AC(其中λ 为非零实数)。
如果向量AB 和AC 成比例,那么这三个点就在同一条直线上。
叉乘法:设给定三个点为A(x1, y1), B(x2, y2), C(x3, y3)。
首先计算向量AB 和AC 的叉乘,即(AB) × (AC),结果为0 时则说明三点共线。
向量AB 和AC 可以表示为(x2 - x1, y2 - y1) 和(x3 - x1, y3 - y1),那么(AB) × (AC) 的计算公式为:(x2 - x1)(y3 - y1) - (y2 - y1)(x3 - x1)。
如果结果为0,则三点共线。
以上是三种常用的三点共线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计算。
向量三点共线结论
向量三点共线结论
向量三点共线是线性代数中一个重要且基础的概念,其结论是指
在三维空间中,若存在三个点A(x1, y1, z1)、B(x2, y2, z2)、C(x3, y3, z3),如果向量AB和向量AC共线,则这三个点共线。
这个结论也可以表示为向量AB和向量AC的向量积为零,即(AB)×(AC) = 0。
这个结论是由向量叉积的定义推得的,向量叉积定
义为向量的乘积,垂直于两个向量的平面。
利用向量三点共线结论,我们可以快速求解一些与平面相关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三点共线结论来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
形或者等边三角形,或者计算平面几何中的面积等问题。
此外,向量三点共线结论还能应用到其他一些数学问题中。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结论来解决某些最优化问题,或者优化回归模型、
分类问题等数学问题。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通过测量三个点
的坐标并不总是完全准确的,误差往往是存在的。
因此,在应用向量
三点共线结论时,我们需要注意误差的来源,并进行充分的数据处理
和调整,以保证结论的准确性。
总之,向量三点共线结论是线性代数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结论,
具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结论来解决许多数学和几何问题,是我们学习和应用线性代数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向量中三点共线常用结论
向量中三点共线常用结论向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几何学、物理学、力学等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当三个点的向量共线时,有一些常用的结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向量的概念。
首先,我们来谈谈共线的定义。
当三个点的向量可以通过放缩得到相等的向量时,它们就是共线的。
也就是说,三个点的向量可以表示为k倍于另一个向量的形式,其中k为一个实数。
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可以将共线的三个点的向量表示为OA = a,OB = b,OC = c。
其中,O为坐标原点,A、B、C为三个点。
常用的共线判定方法有两种,即向量共线定理和点共线定理。
首先是向量共线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b和c共线,那么存在一个实数k,使得c = ka + (1-k)b。
我们可以将这个公式理解为,c可以由a和b经过一定的比例缩放得到。
其次是点共线定理。
如果三个点A、B、C共线,那么它们的向量OA、OB和OC是共线的。
反之亦成立,即如果OA、OB和OC共线,那么点A、B、C也是共线的。
这个定理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问题中通过向量的共线性判断点的共线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与共线性相关的问题。
例如,在几何学中,我们希望判断三个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可以通过计算它们的向量是否共线来得出结论。
如果计算出的向量共线,则可以判断三个点是共线的;反之,如果向量不共线,则可以判断三个点不共线。
另一个应用是在物理学中,我们常常用向量来描述力的作用。
如果有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我们可以通过判断这些力的向量是否共线来判断它们是否可以合成为一个力。
如果力的向量共线,则可以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力;反之,如果力的向量不共线,则无法合成为一个力。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这些常用的共线结论。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向量是否共线来确定点的共线性。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向量的共线性来确定力的合成。
最后,我们还可以利用共线性来解决其他几何学、物理学和力学等问题。
总之,向量的共线性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点共线的证明方法
三点共线的证明方法
已知三点坐标的情况下,方法一:取两点确立一条直线,计算该直线的解析式,代入
第三点坐标,看是否满足该解析式。
方法二:设三点为A、B、C,利用向量证明:a倍AB
向量=AC向量(其中a为非零实数)。
利用点差法求出ab斜率和ac斜率相等即三点共线;证三次两点一线;用梅涅劳斯定理;利用几何中的公理“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
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可知:如果三点同属于两个相交的平面则三点共线;
运用公(的定)理“过直线外一点存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未知直线平行(横向)”,其实就是同一法;证明其夹角为° ;设a b c,证明△abc面积为0。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三点共线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三点共线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指:对于平面上任意两个不重合的向量,它们的和向量与它们的差向量所组成的两条直线互相平分,且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这两个向量的起点和终点的中点。
由此可得,如果三个点共线,则它们所代表的向量必须满足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中的条件,即它们的和向量与它们的差向量所组成的两条直线必须互相平分,且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这三个点的中点。
因此可以得到结论:如果三个点共线,则它们所代表的向量必须满足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中的条件。
- 1 -。
三点共线满足的向量条件
三点共线满足的向量条件
三点共线是指三个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在向量的语境中,三点共线满足的向量条件可以通过向量的线性组合来描述。
假设有三个点A、B和C,它们共线,那么可以通过向量AB和向量AC来判断它们是否共线。
1. 向量共线条件:
如果三个点A、B和C共线,那么向量AB和向量AC必须共线。
这意味着向量AB和向量AC的夹角必须为0度或180度,即它们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
2. 向量共线的线性组合:
另一个判断三点共线的方法是通过向量的线性组合。
如果存在实数k,使得向量AC=k向量AB,那么点A、B和C就共线。
这意味着向量AC可以通过对向量AB进行缩放(放大或缩小)得到。
3. 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如果点A的坐标为(x1, y1),点B的坐标为(x2, y2),点C 的坐标为(x3, y3),那么向量AB可以表示为(x2-x1, y2-y1),向量AC可以表示为(x3-x1, y3-y1)。
如果存在实数k,使得(x3-x1, y3-y1)=k(x2-x1, y2-y1),那么点A、B和C就共线。
总之,通过向量的线性组合和坐标表示,我们可以判断三点是否共线。
这些向量条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检验三点共线的几何关系。
第2节 共线向量之三点共线
第2节共线向量之三点共线知识梳理1、三点共线的等价关系A ,P ,B 三点共线⇔AP →=λAB →(λ≠0)⇔OP →=(1-t)·OA →+tOB →(O 为平面内异于A ,P ,B 的任一点,t ∈R )⇔OP →=xOA →+yOB →(O 为平面内异于A ,P ,B 的任一点,x ∈R ,y ∈R ,x +y =1). 2.结论(1)P 为线段AB 的中点⇔ OP =12( OA +OB );(2)G 为△ABC 的重心⇔ GA + GB +GC =0.(3)若|a +b |=|a -b |,以a ,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是矩形 3.三角形三心:内心(三条角平分线交点)、外心(三条垂直平分线交点)、重心(三边中线的交点)、垂心(三条高的交点)。
1.已知O 是△ABC 所在平面上的一点,若)(31++=(其中P 为平面上任意一点), 则O 点是△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2.已知O 是△ABC 所在平面上的一点,若OA OC OC OB OB OA ⋅=⋅=⋅,则O 点是△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 3.已知O 是△ABC 所在平面上的一点,若⋅+)(=⋅+)(=⋅+)(= 0,则O 点是△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4.已知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λ, ),0(+∞∈λ. 则P 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 5.三个不共线的向量,,满足+⋅=+⋅)=+⋅ 0,则O 点是△ABC 的( )A. 垂心B. 重心C. 内心D. 外心6.已知O 是△ABC 所在平面上的一点,若++= 0, 则O 点是△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做一做1.设a 、b 是两个不共线向量,AB →=2a +p b ,BC →=a +b ,CD →=a -2b ,若A 、B 、D 三点共线,则实数p 的值为________.2.已知非零向量e 1,e 2不共线.(1)如果AB →=e 1+e 2,BC →=2e 1+8e 2,CD →=3(e 1-e 2),求证:A 、B 、D 三点共线;(2)欲使k e 1+e 2和e 1+k e 2共线,试确定实数k 的值.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O ,E 是线段OD 的中点,AE 的延长线与CD 交于点F ,若AC →=a ,BD →=b ,则AF →等于( )A.14a +12bB.23a +13bC.12a +14bD.13a +23b 4.已知AB →=a +2b ,BC →=-5a +6b ,CD →=7a -2b ,则下列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A .A 、B 、C B .A 、B 、D C .B 、C 、DD .A 、C 、D5.已知△ABC 和点M 满足MA →+MB →+MC →=0,若存在实数m 使得AB →+AC →=mAM →成立,则m 等于( )A .2B .3C .4D .56.已知点O 为△ABC 外接圆的圆心,且OA →+OB →+OC →=0,则△ABC 的内角A 等于( )A .30°B .60°C .90°D .120°7、在△ABC 中,D 为AB 边上的一点,AD=2DB,CD =13CA+x AC,则x =_______ 8.在△ABC 中,AN=12NC,P 为BN 上一点, AP=29AC+x AB,则x =_______9.10.作业:1.设O 在△ABC 的内部,D 为AB 的中点,且OA →+OB →+2OC →=0,则△ABC 的面积与△AOC的面积的比值为 ( )A .3B .4C .5D .6[答案] B2.M 为△ABC 变BC 上任意一点,N 为AM 的中点, AN=x AB+y AC,则x +y =_______3.4.第2节共线向量之三点共线答案答案:做一做1.[答案]-12.[答案]k=±1.3.B4.B5.B6.B7.238.1 39.10.作业:1.B2.123. 4.。
平面向量的应用—三点共线专题课件
巩固练习1
不同的三点A, B, C在同一直线l上,O为直线l
外一点,若pOA qOB rOC 0 ( p, q, r R),
则p q r
。
巩固练习2
如图所示,M是 ABC内一点,且满足条件
AM 2BM 3CM 0,延长CM交AB于N,
若CN CM,则
。
C
M
A
N
B
平面向量的应用 ——三点共线
复习旧知:
非零向量a与b平行
存在唯一非零实数,使b a;
问题重现:
如图,已知OA,OB是不平行的两个向量, 且AP k AB ( k R ),用OA,OB表示OP。
P B A
O
结论:
若平面向量OA,OB,OC满足
OC OA OB ( , R ),且
点O不在直线AB上,则A, B, C三点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1。
定理热身:
三角形的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
三角形重心的性质:重心到顶点的距离 与其到对边中点距离之比为2:1。
结论:GA GB GC 0
例题讲解1:
例1. 过 OAB的重心G的直线与边OA,OB
分别交于P,Q,设OP h OA,OQ k OB,
求证:1 1 3。
O
hk
P A
Q
G
M
B
例题讲解2:
如图,在 OAB中,OC 1 OA,OD 1 OB,
4OB
表示OM。
B
DM
O
C
A
例题讲解3:
已知O是 ABC的外心,AB 2,AC 3, 若AO x AB y AC ( 其中x, y均不为零), 且x 2 y 1,求cos BAC。
向量三点共线定理的证明
向量三点共线定理的证明
向量三点共线定理(Collinear Points Theorem)是指如果有三个点A、B 和C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向量AB和向量BC是共线的。
下面是向量三点共线定理的证明:
假设有三个点A、B和C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需要证明向量AB和向量BC 是共线的。
根据向量的定义,向量AB可以表示为点B的坐标减去点A的坐标,即AB = B - A。
同样,向量BC可以表示为点C的坐标减去点B的坐标,即BC = C - B。
我们将向量AB和向量BC展开:
AB = B - A = (xb - xa) i + (yb - ya) j + (zb - za) k
BC = C - B = (xc - xb) i + (yc - yb) j + (zc - zb) k
要证明向量AB和向量BC共线,我们需要证明它们的比例相等。
我们可以计算向量AB的每个分量与向量BC的相应分量的比值:
(AB/BC)x = (xb - xa) / (xc - xb)
(AB/BC)y = (yb - ya) / (yc - yb)
(AB/BC)z = (zb - za) / (zc - zb)
由于点A、B和C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得出以下比值等式:
(xb - xa) / (xc - xb) = (yb - ya) / (yc - yb) = (zb - za) / (zc - zb)
因此,向量AB和向量BC的比例相等,证明了向量三点共线定理。
这个证明过程基于向量的定义和比值的性质,通过比较向量的分量和坐标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向量AB和向量BC的比例相等,从而证明了它们的共线性。
向量求三点共线的方法
向量求三点共线的方法
向量求三点共线的方法是通过计算三个点所形成的向量的线性关系,来判断它们是否共线。
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三个点的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C(x3,y3)。
2. 计算向量AB:AB = (x2 - x1, y2 - y1)
3. 计算向量AC:AC = (x3 - x1, y3 - y1)
4. 判断向量AB和向量AC的线性关系,如果它们成比例,则说明三点共线。
具体来说,如果存在一个数k,使得AB = k·AC,则说明三个点共线。
这个数k即为向量AB与向量AC的比值,也被称为向量AB在向量AC方向上的投影长度。
通过向量的方法求三点共线,可以避免误差积累和精度问题,是一种精确可靠的方法。
- 1 -。
三点共线的向量表示方法
三点共线的向量表示方法
向量法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掌握了向量法就可以将平面几何问题和空间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通过向量运算得出几何结论,实现几何问题的代数化.本文将针对平面几何中三点共线问题探讨向量法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1.
三点共线的向量表示方法 A
如右图,我们知道平面内三点A、B、C共线
可以用向量表示为(其中O为平面内任意一点)
B
1.
;
2.
; C
3.
O
针对上面三种表示方法,在不同的题目中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应用,使题目简单易做。
1.
典例剖析
例1 是不共线的非零向量,,判断A、B、C 三点的位置关系.
【分析】判断A、B、C三点是否共线,只需看A、B、C三点是否满足向量关系(或)即可。
【解析】根据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则有,,,显然,故A、B、C三点共线。
说明:此题用第一种表示方式简洁明了。
例2在ΔOAB中, ,,AD与BC交于点M,设试用表示 .
【分析】此题的解决需注意到点B、M、C三点共线,以及点A、M、D三点共线,故一方面我们将用表示,另一方面,将用表示出来,然后在转化成即可。
【解析】设,又
,于是有:
解之得:
故: .
说明:以上解法运用了第三种表示方式。
另一方面: ,又
,于是有:
解之得:
故: .
说明:以上解法运用了第二种表示方式。
向量几何问题是试卷中常见的考题,在高考中也经常考察,只要能够将几何问题合理地转化为向量问题,掌握三点共线的向量表示方法,并能理解三种表示方法的联系,恰当应用,就可以使此类问题迎刃而解。
向量的三点共线定理
向量的三点共线定理一、概念向量的三点共线定理,又称之为向量的共线定理,是向量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定理。
它描述了在三维空间中,如果三个点A、B、C由向量OA、OB、OC表示,并且存在实数λ和μ,使得OC = λOA + μOB,且λ+ μ= 1,则这三个点A、B、C是共线的。
二、定义定义1:共线向量,也称为平行向量,是指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在平面或空间中,如果两个向量有相同的方向或相反的方向,则这两个向量被称为共线向量。
定义2:如果三个点A、B、C满足OC = λOA + μOB,其中λ和μ是实数,并且λ+ μ= 1,则称这三个点A、B、C是共线的。
三、性质性质1:若三点A、B、C共线,则它们的位置向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OC = λOA + μOB,且λ+ μ= 1。
性质2:若向量a与向量b共线,则存在唯一实数k,使得a = kb。
特别地,当k = 1时,a与b方向相同;当k = -1时,a与b方向相反。
性质3:共线向量的模长之比等于它们对应分量之比,即若a = kb,则|a|/|b| = |k|。
四、特点特点1:向量的三点共线定理是向量线性组合的一个特殊情况,它揭示了向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与点的几何位置之间的关系。
特点2:该定理提供了一种通过向量运算判断三点是否共线的方法,为向量在空间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
特点3:向量的三点共线定理与平面几何中的三点共线定理具有类似的性质,但向量的表达方式更具一般性,可以推广到三维空间乃至更高维的向量空间。
五、规律规律1:如果三点A、B、C共线,那么它们的位置向量OA、OB、OC之间存在唯一的线性关系,使得OC = λOA + μOB,且λ+ μ= 1。
这个线性关系中的λ和μ是唯一的,除非A、B、C三点重合。
规律2:在三维空间中,如果三个向量a、b、c满足a = λb + μc,且λ+ μ= 1,则这三个向量是共面的。
特别地,当这三个向量是三个点的位置向量时,这三个点共线。
平面向量中三点共线
知识梳理(一)、对平面内任意的两个向量b a b b a//),0(,≠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b aλ=由该定理可以得到平面内三点共线定理:(二)、三点共线定理:在平面中A 、B 、P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对于该平面内任意一点的O ,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x,y 使得:OP xOA yOB =+且OP xOA yOB =+。
特别地有: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0,0x y >>当点P 在线段AB 之外时,0xy <典例剖析例1、 已知P 是ABC ∆的边BC 上的任一点,且满足R y x AC y AB x AP ∈+=.,,则yx 41+ 的最小值是 分析:点P 落在ABC 的边BC 上 ∴B ,P,C 三点共线AP xAB yAC =+ 1x y ∴+= 且x>0,y>014141444()1()()145y x y x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0,y>040,0y xx y ∴>> 由基本不等式可知:44y x x y +≥=,取等号时4y xx y=224y x ∴=2y x ∴=±0,0x y >>2y x∴=1x y +=12,33x y ∴==,符合所以yx 41+的最小值为9 点评:本题把平面三点共线问题与二元函数求最值、基本不等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较综合考查了学生基本功.例2、在△ABC 中,13AN NC =,点P 是BC 上的一点,若211AP mAB AC =+,则实数m 的值为( ) A .911 B. 511 C. 311 D. 211分析:,,B P N三点共线,又2284111111AP mAB AC mAB AN mAB AN =+=+⨯=+8111m ∴+=311m ∴=,故选C例3、在△ABC 中,点O 是B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不同的两点M 、N ,若AB = m AM ,AC =n AN ,则m +n 的值为 .:因为O 是BC 的中点,故连接AO ,如图4,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1()2AO AB AC ∴=+m AB AM =,AC nAN =1()2AO mAM nAN ∴=+22m nAO AM AN ∴=+ 又,,M O N 三点共线,∴由平面内三点共线定理可得:122m n+= 2m n ∴+=变式、直线l 过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O ,与AD 边交于点N,与AB 的延长线交于点M 。
平面向量中三点共线的证明及其应用
平面向量中三点共线的证明及其应用作者:高永亮来源:《考试·高考数学版》2012年第12期利用平面向量证明三点共线是一种常见的较为简单的方法(相对于用斜率、距离、直线、定比分点等的证明方法),但学生对三点共线的应用大都不太熟练,在这里做一个整理,共广大师生参考.定理1:向量a(a≠0)与b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λa.定理2:设a=(x1,y1),b=(x2,y2),其中b≠0,当且仅当x1y2-x2y1=0时,向量a与b(b≠0)共线.推论1:设: c与d为不共线向量,若向量a=x1c+y1d(x1,y1∈R)与b=x2c+y2d(x2,y2∈R)共线,则有x1y2=x2y1=0推论2:已知不共线向量OA,O B,O C,且OC=λO A+μO B,则A,B,C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为:λ+μ=1(λ,μ∈R)一、证明三点共线例1 已知三点A(-1,-1),B(1,3),C(2,5),证明A,B,C三点共线.证明:∵A(-1,1),B(1,3),C(2,5)得A B=(2,4),A C=(3,6)又2×6=4×3 ∴ A B∥A C(由定理2),又直线AB,与直线AC有公共点A,故A,B,C三点共线例2 设A B=a+5b,B C=-2a+8b,C=3(a-b)求证:A,B,D三点共线证明:由A B=a+5b,B C=-2a+8b, C D=3(a-b)得A D=A B+BC+C D=2a+10b=2A B,故A D∥A B(由定理1)又直线AB,与直线AD有公共点A,故A,B,D三点共线二、三点共线的应用(一)题中共线条件明显,学生较为容易入手.例3 若a,b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与b起点相同,则当t为何值时,a,t b,13(a+b)三个向量的终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解设:O A=a,O B=t b,O C=13(a+b)则A C=O C-O A=-23a+13b,A B=O B-O A=-a+t b由于A,B,C三点共线,有-23t=-13(由推论1),即t=12因此,当t=12时,a,t b,13(a+b)三个向量的终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例4 设O A=(1,-2),O B=(a,-1),O C=(-b,0),(a>0,b>0),O 为坐标原点,若A,B,C三点共线,则1a+2b最小值为解由O A=(1,-2),O B=(a,-1),O C=(-b,0),得A B=(a-1,1),A C=(-b,-1,2),由A,B,C三点共线,得2(a-1)=-b-1(由定理2),即2a+b=1,又a>0,b>0故1a+2b=1a+2b(2a+b)=ba+4ab+4≥24+4=8,当且仅当ba=4ab,即a=14,b=12时取等号.∴1a+2b最小值为8.(二)题中共线条件不明显,学生较难入手.例5 如图,在△ABC中,A N=13N C,P是BN上的一点,若A P=m A B+211A C,则实数m的值为例5图解法1:设:A B=a,A C=b,则B P=A P-A B=(m-1)a+211b,B N=A N-A B=14A C-A B=-a+14b,由B,N,P三点共线,得14(m-1)=-211(由推论1),即m=311解法2:由A P=m A B+211A C,A N=13NC,得A P=m A B+211A C=m A B+811A N由B,N,P三点共线,得m+811=1(由推论2),即m=311说明:图中B,N,P三点共线是关键.例6 如图所示,在△ABC中,点O是BC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AC于不同两点M,N,若A B=m A M,AC=n A N,则m+n=例6图解法1:令A B=a,A C=b,则A O=12(A B+A C)=12(a+b)M O=A O-A M=12(a+b)-1m a=12-1m a+12bM N=A N-A M=-1m a+1n b由M,Q,N三点共线,得12-1m1n=12-1m(由推论1),化简得12m+12n=1mn,即m+n=2说明:图中M,O,N三点共线是关键.解法2:∵O是BC的中点,∴A O=12(A B+A C)由题意A B=m A M,A C=n A N,得A O=m2A M+n2A N又∵M,O,N三点共线,∴m2+n2=1(由推论2)即m+n=2说明:巧妙灵活地使用三点共线的结论,在解题的过程中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例5,例6的解法2)。
三点共线向量表示形式的应用举例
三点共线向量表示形式的应用举例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已知o、a、b是不共线的三点,且存在实数x,v使得op=xoa+yob,则a、b、p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x+y=1。
这是三点共线的一个充要条件,主要以向量形式表述,用其来解决一些与三点共线有关的问题,显得非常简便和巧妙。
举例如下:一、解决与三点共线有关的求值问题如图中△abc,an=13ac,p是bn上的一点,若ap=mab+211ac,则m的值为.解:∵an=13ac,∴ap=mab+211ac=mab+611an又b、p、n三点共线,∵m+611=1∴m=511本题直接利用三点共线的向量式中x+y=1来解决.2.△abc中,o点是bc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ac 于不同的两点m、n。
若ab=mam,ac=nan,则m+n=.解:∵ao=12ab+12ac又ab=mam,ac=nan∴ao=m2am+n2an又o、m、n三点共线,∴m2+n2=1即m+n=23.变式:△abc中,点o是bc的中点,k为ao上一点,且ao=2ak.过点k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ac于不同的两点m、n。
若ab=mam,ac=nan,则m+n=.解:∵ao=12ab+12acab=mam,ac=nan∴ao=m2am+n2an,又ao=2ak∴2ak=m2am+n2an∴ak=m4am+n4an又k、m、n三点共线,∴m4+n4=1即m+n=4以上两题实质都是以ao为桥梁,利用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整体求值,体现了三点共线的向量式x+y=1中在求值问题(尤其是整体求值)中的重要作用.二、在向量的表示中的应用4.△abc中,点e在ab边上,f在边ac上,且ae=2eb,af=13fc,bf与ce交于点m,设am=xae+yaf,则x+y=.解法一:∵e、m、c三点共线,∴设am=mae+(1-m)ac又ac=4af∴am=mae+4(1-m)af①∵b、m、f三点共线∴设am=nab+(1-n)af又ab=32ae∴am=32nae=(1-n)af②又ae,af又不共线,∴32n=m1-n=4(1-m)解得m=910n=35,∴am=910ae+410af∴x+y=1310此种解法主要通过两组三点共线的向量式设定系数,用同一组基底来表示向量am,再结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求解系数。
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专题 平面向量的表示、三点共线研究 讲义 (解析版)
高三第一轮复习专题 平面向量表示、三点共线研究 一、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设12,e e 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a 是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12,,OA e OB e OC a ===,过C 作OB 的平行线,交直线OA 于M ;过C 作OA 的平行线,交直线OB 于N 。
因OM 与OA 共线,则存在实数1λ,使得:11OM e λ=;因ON 与OB 共线,则存在实数2λ,使得:22ON e λ=; OC OM ON =+1122a e e λλ∴=+也即,任一向量a 都可表示成1122e e λλ+的形式。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若12,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则对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λλ,使得:1122a e e λλ∴=+。
(也可称为a 用12,e e 表示出来)不共线向量12,e e 称为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12,e e 称为基向量。
例1。
ABCD 两条对角线交于O ,AB a =,AD b =,用a 、b 表示OA 、OB 、OC 、OD 。
2e2ea解:AC AB AD a b =+=+,DB AB AD a b =-=-O ABCD 为两条对角线的交点()1122OA AC a b ∴=-=-+,()1122OC AC a b ==+()1122OB DB a b ==-, ()1122OD DB a b =-=--。
故在一个图形中,任意两个不共线向量都可以作为一组基底,其余向量都可用这一组基向量表示出来。
在具体问题中,基向量的选择十分重要,它决定了是否容易表示。
二、向量的表示:★★★★★在研究向量间关系时,常先取两个基向量作为一组基底,其余向量用这两个基向量表示出来,这样能够更清晰地找出所研究向量间的关系。
1.,其余向量用这两个基向量表示出来。
例。
在ABC 中,2BD DC =,设,AB a AC b ==,用,a b 表示AD 。
如何证明三点共线高中数学
如何证明三点共线高中数学
证明三点共线有多种方法,下面给出几种常见的证明方法:
方法一:向量法
设三个点为A(x1, y1),B(x2, y2),C(x3, y3),则向量AB为
(Δx1, Δy1),向量AC为(Δx2, Δy2)。
如果向量AB和向量AC
共线,则它们的夹角为0或π,即(Δx1 * Δx2 + Δy1 * Δy2) = 0。
如果这个等式成立,证明三点共线。
方法二:斜率法
如果三个点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共线。
设A(x1, y1),B(x2, y2),C(x3, y3),则斜率AB为(k1 = (y2 - y1) / (x2 - x1)),斜率AC
为(k2 = (y3 - y1) / (x3 - x1))。
如果k1 = k2,证明三点共线。
方法三:面积法
设三个点为A(x1, y1),B(x2, y2),C(x3, y3),计算三角形
ABC的面积,如果面积等于0,则三点共线。
三角形ABC的
面积可计算为:Area = 0.5 * |x1(y2 - y3) + x2(y3 - y1) + x3(y1 -
y2)|。
方法四:数学归纳法
如果已知三点A1, A2, A3共线,并且已知点A4也在同一直线上,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所有的点都在同一直线上。
即假设已知点A1, A2, ..., An已经共线,并且点An+1也在同
一直线上,证明所有的点都在同一直线上。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并非是证明三点共线的充分必要条件,
只是常用的一些证明方法。
在实际证明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证明三点共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平面内三点共线的向量表示
描述平面内三点共线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的向量表示,有以下两种,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结论来应用.
【结论1】点A 、B 、C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 ,使得t =.
【结论2】设O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点A 、B 、C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μ,使得 μλ+=,其中1=+μλ.
【结论1】很容易理解,下面我们利用【结论1】来证明【结论2】. 先证明充分性:
如果存在实数λ、μ,使得OB OA OC
μλ+=,其中1=+μλ,则
)1(λλ-+=,将这个式子变形后可得)(-=-λ,即
AB BC λ=,所以A 、B 、C 三点共线。
再来证明必要性:
如果A 、B 、C 三点共线,则存在实数t ,使得t =.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则有)(OA OB t OA OC -=-,即OB t OA t OC +-=)1(
令t -=1λ,t =μ,则存在实数λ、μ,使得μλ+=,其中1=+μλ.
故结论2成立。
【说明】(1)由于结论1和结论2中A 、B 、C 三点地位平等,所以结论可以作相应的改变。
(2)由结论2的证明可以理解,三点共线的这两种向量形式可以互化。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题谈一谈三点共线的这两种向量形式的应用。
【例1】如图,已知34=,31=,用,表示OP ,则=( )
O
.A OB OA 3431+ .B OB OA 3
4
31+-
.C 3
4
31-- .D 3431-
【解析】本题根据结论2,不用计算,就能确定答案是.B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 ()1,3,B ()3,1-,若点
C 满足βα+=,且1=+βα,则点C 的轨迹方程为( )
.A 01023=-+y x .B 4)1()1(22=-+-y x .C
052=-+y x .D 052=-+y x
【解析】本题根据结论2,易知A 、B 、C 三点共线,故点C 的轨迹是直线AB ,选.D 【例3】如图,已知点G 是ABC ∆的重心,点M 是边AB 的中点。
(1)求GC GB GA ++;
(2)若PQ 过ABC ∆的重心G ,且=,=,
m =,n =,求证:.311=+n m
【解析】(1)Θ 已知点G 是ABC ∆的重心,点M 是边AB 的中点,
.02=+=++∴GC GM GC GB GA
(2)本题既可以利用结论1解决,也可以利用结论2解决。
解法1:)(3
1
)(3132b a CB CA CM CG +=+==,
设PQ PG λ=,则CQ CP CP CQ CP PG CP CG λλλ+-=-+=+=)1()(
=b n a m λλ+-)1(,∴b n a m λλ+-)1()(3
1
+=
又Θ、不共线,⎪⎩⎪⎨
⎧
=
=-∴3
131)1(n m λλ,消去λ,得.311=+n m 解法2:)(3
1
)(3132+=+==,由Q G P 、、三点共线,可设
P Q
B
A
G A Q
P M
C
B
)1(λλ-+=,n m )1(λλ-+=∴,∴n m λλ+-)1()(3
1
b a +=
又a Θ、b 不共线,⎪⎩⎪⎨⎧
=
=-∴3
131)1(m n λλ,消去λ,得.311=+n m
【例4】如图所示,A ,B ,C 是圆O 上的三点,CO 的延长线与线段BA 的延长线交于圆O 外一点D ,若n m +=,则n m +
.A )1,0( .B ),1(∞+ .C )1,(--∞ 【解析】设t =,)0,1(-∈t ,由A 、B 、D 可设)1(λλ-+=,所以t t )1(λλ-+=根据题意,=+n m t t t =-+)1(λλ).0,1(-∈ 选.D 【例5】如图所示,在OAB ∆中,OA OC 41
=,
OB OD 21
=,AD 和BC 交于点M ,设=,
b OB =,以a 、b 为基底表示OM .
【解析】
b a OB OA OB OC OM )1(4
1
)1(41)1(λλλλλλ-+=-+=-+=,
b a OB OA OD OA OM )1(2
1
)1(21)1(μμμμμμ-+=-+=-+=,
.7
174)1(21141⎪⎩⎪⎨⎧=
=⇒⎪⎩⎪⎨⎧
-=-=∴μλμλμλ 故
.7371b a OM += 【练习】
1、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a a 1001+=,O 为坐标原点,且点B A P 、、三点共线,则=100S ________.
A
2、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O 是B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 分别交直线AC AB 、于不同的两点N M 、,若则n m +=______.
3、在ABC ∆中,︒=∠60A ,A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D ,已知3=AB 且)(3
1
R ∈+=λλ,则
AD 的长为( )
.A 1 .B 3 .C 32
.D
3
【解析】易知3
2
=λ,确定点D 的位置,选.C
4、在ABC ∆中,边1=AC ,2=AB ,32π
=
∠A ,过A 作BC AP ⊥于P ,且= AC AB μλ+,则=λμ____________________.
49
10 5、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56
2sin =A ,75cos =C ,7=BC ,若动点P 满足
)()1(2
R AC AB AP ∈-+=
λλλ
,则点P 的轨迹与直线AB 、AC 所围成的封闭区域的面积是
______.63
63
O C
B
N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