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音学
一、填空
⒈宽式双声指:准双声、旁纽、准旁纽、邻纽。

⒉宽式叠韵指:对转、旁转、通转、对旁转。

⒊上古音三十二声母中的次清声母有:滂、透、昌、初、清、溪六个。

⒋上谷三十韵部中的阴声韵有:之、支、鱼、侯、宵、幽、微、脂、歌九部。

⒌上古舌音声母有:端、透、定、泥、来和章、昌、船、日、书、禅、喻。

⒍上古三十韵部中以塞音【-k】收尾的韵有:职、锡、铎、屋、药、觉。

⒎音韵学上根据韵尾来区分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

⒏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声母系统。

⒐上古全浊唇音声母是:並
⒑上古全清舌面声母是:章、书。

⒒上古牙音声母是:见、溪、群、疑。

⒓从声母通变规律看,端母与庄母属:邻纽关系。

⒔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的几个声母是旁纽关系。

⒕准双声是指发音方法相同,而发音部位大致相同的几个声母。

⒖发音部位大致相同,发音方法不同的几个声母,是准旁纽关系。

⒗上古韵部收-k韵尾的是:职、锡、铎、屋、药、觉六个韵部。

⒘上古韵部收双唇鼻音韵尾的是:侵、谈两个韵部。

⒙与文、真、元三个阳声韵相对应的入声韵依次是:微、脂、歌。

⒚考查上古韵部的转化,同类同直行相互转化为对转,旁转是指:同类同横行者相互转化⒛不同类直行者相互转化成为通转,旁转后又对转的称为旁对转。

二、名词解释
音韵学:音韵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中的一门学科,他研究的是我国各个时代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古音学:它以先秦韵语和谐声字为主要材料,以归纳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周秦两汉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

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发音器官形成气流通道阻碍的部位。

发音方法:是指发音时发音器官(喉头、口腔和鼻腔)构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

五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七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

清音: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从隋唐时期起,就已经使用“清浊”的概念,所谓“清”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

浊: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从隋唐时期起,就已经使用“清浊”的概念,所谓“浊”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韵母:一个音节除去声母以后,剩下的全部称作“韵母”。

韵部:韵母去掉韵头(如果有韵头的话)以后的部分。

联绵词:联绵词是双音节的单纯词,语音上最大的特点是两个音节结合起来共同表示一个意义,即具有双音节单语素的特点。

同源词:同源词指的是从一个语源派生出来的,在读音上相同或相近,在意义上相同或相通的一组词。

“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


清:指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谐声:谐声偏旁是指形声字的声符,声符与形声字之间具有谐声关系,即声旁相同相近的关系。

三、判断
⒈凡具有叠韵关系的两个字,都可视为音近。

(×)
⒉所谓对转,就是在主要元音不变的情况下阴阳入三者的转化。

(√)
⒊意义相关、声音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同源词,字形上不一定都有联系。

(√)
⒋明代陈弟在其所著《毛诗古音考》中使用了“叶音”的方法来注明押韵字的读音。

(×)
⒌清代语言学者对古音研究用力最勤,不但使音韵逐渐成熟,也把训诂的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
⒍上古三十韵部主要是以《诗经》用韵为依据而整理出来的。

(√)
四、问答
1、现代汉语的声母是否等于辅音,韵母是否等于元音?请谈谈谈他们之间的关系。

答:现代汉语的声母不等于辅音,①声母一般是由辅音充当的,但是声母和辅音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②声母是从音节的构成的角度说的。

③声母并非全由辅音充当,如yan/an两个音节就没有辅音声母。

我们可以把这种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称作“零声母”音节,却绝对没有辅音存在。

此外,汉语韵母的韵尾部分也由辅音构成的,韵母不等于元音,韵母是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成分。

只有一个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如:αοе等;由两个或三个构成的韵母叫复韵母,如:ia、ua、uo等;有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叫鼻韵母,如:en、in、uen等。

韵母是由元音组成,但元音不等于韵母。

2、普通话中的塞音声母和塞擦音声母是哪些?说明他们的发音特点。

答:塞音: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双唇、送气、清、塞音;
【d】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g】舌根、不送气、清、塞音;【k】舌根、送气、清、塞音
塞擦音:
【j】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q】舌面、送气、清、塞擦音
【zh】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c】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3、从送气与否区别,普通话声母共有几对相应的声母?
答:【b】—【p】;【d】—【t】;【g】—【k】;【j】—【q】;【zh】—【ch】;【z】—【c】。

共有6对相对应的声母。

①.舌面、送气、清、塞擦音【q】
②.双唇、浊、鼻音【m】
③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d】
④.舌尖后、浊、擦音【r】
⑤.唇齿、清、擦音【f】
⑥舌根、清、擦音【h】
5、写出下列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①[k] 舌根、送气、清、塞音
②[p] 双唇、送气、清、塞音
③. [z]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④[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⑤[q] 舌面、送气、清、塞擦音
⑥[I] 双唇、浊、边音
6、清音、浊音根据什么条件来区分?普通话声母有哪些浊音声母?
答:清音、浊音根据声带是否颤动的条件来区分,有这些声母:m、n、r、l。

7、普通话韵母的结构可以从哪三个角度来具体分析?
答:①韵母是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成分,其中只有一个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有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叫复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的韵母叫鼻韵母。

②普通话的韵母可以分析成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③韵母按发第一个元音时嘴唇的形状分为四类,即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撮口呼。

8、什么是声调?普通话的声调有什么作用?
答:声调也叫“字调”“声”“调”是音节的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作用:区别意义的作用。

9、古人为何把汉语的声母称作“纽”或“母”?
答:我国古代没有记录音素的符号,古人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声母,称为“字母”。

这些用来代表声母的“字母”,又简称作“母”,或“声纽”“纽”。

10、五音、七音、清、浊各指什么?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对声母进行分类?
答:五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七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

清音: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从隋唐时期起,就已经使用“清浊”的概念,所谓“清”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

浊: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从隋唐时期起,就已经使用“清浊”的概念,所谓
“浊”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五音”“七音”是从发音部位的角度对声母进行分类;“清”“浊”是从发音方法的角度对声母进行分类。

11、韵母、韵部、韵有何区别?举例说明。

答:韵母:一个音节除去声母以后,剩下的全部称作“韵母”。

韵部:韵母去掉韵头(如果有韵头的话)以后的部分。

区别:①“韵”不考虑韵头(如果有韵头的话)的同异,而只看韵腹和韵尾是否相同,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就是同一个韵。

如: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难【an】,闲【ian】,
丸【uan】,暖【uan】,寒【an】,颜【ian】它们押的同一个韵【an】;②“韵母”则是一个音节除去声母以后的全部,它包括韵头(如果有韵头的话)部分,如:难【an】,闲【ian】,丸【uan】的【an】【ian】【uan】就是这几个字的韵母。

12.简述钱大昕在上古声母研究上的贡献。

答:①轻唇归重唇;②舌上归舌头。

13.举例说明,上古声母通变有哪些规律?
答:准双声:声母改变后,发音方法仍然相同,而发音部位变为大致相同。

如:“致”,端母;“至”,章母。

端母为舌头音,章母为舌面音,因此“致”“至”是准双声关系。

旁纽:声母改变后,发音方法不同了,但发音部位仍然相同。

如:“走”,精母;“趋”,清母。

精母为齿头音全清声母,清母为齿头音次清声母,“走”与“趋”是旁纽关系。

准旁纽:声母改变后,发音声母不同了,发音部位也变为大致相同。

如:“它”,透母;“蛇”,船母。

它们是准旁纽关系。

邻纽:牙龈与喉音的声母发音部位相近,舌音与齿音的声母发音部位相近,成为邻纽。

如:“影”,影母,“景”,见母,“影”与“景”的声母分别属牙音与喉音,是邻纽关系;“顺”,船母,“驯”邪母。

“顺”与“驯”的声母分别属于舌音与齿音,是邻纽关系。

14.判断上古音声母相同的条件是什么,相近条件是什么?
答:相同条件:两字的上古声母完全相同。

相近条件:判断两个或几个字的声母是否相近,是否是宽式的双声,就可以看看它们的声母是否具有准双声,旁纽,准旁纽,邻纽的关系。

15、根据“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规律分析下列几条语言资料。

①《论语·季氏》:“且在邦域之中矣。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邦,或作封。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经典释文》:“郑本或作‘封内’”。

“封”与“邦”为何可以构成异文?
答:上古音“封”帮母东部,“邦”帮母东部,读音相同,意义相通,为同源字,中古后声母分化,有了轻唇和重唇的区别,而上古音并无轻重唇之分。

所以“封”“邦”可以构成异文。

②《礼记·檀弓》:“污其宫而猪焉。

”郑玄注:“猪,都也。

南方谓猪为都。

”《尚书·禹贡》:“大野既猪,东原低平。

”《史记·下本纪》引作:“大野既都,东原低平。

”“猪”为什么可以与“都”相通假?
答:“猪”“都”上古音都是端母,读音相同,音同通假,所以可以相通假。

③孟子·告天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广雅·释诂》:“拂,去也。

”指掠过,擦过。

此处“拂士”却解释为“辅佐之臣,”“拂”通假为“弼”的条件。

答:“拂”上古音滂母物部,“弼”上古音並母物部,滂母与並母是旁纽关系。

读音相近,古无轻唇音,而写不同的异体。

④《说文》:“翟,山雉尾长者。

”假借为“狄”。

狄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说文》:“狄,北狄也。

”段玉裁注:“狄人字,传多假翟为主。

”《左传·僖公四年》:“逐出奔翟。

”“翟”与“狄”古代读音是否相同?
答:“翟”,上古音定母药部,“狄”上古音定母锡部,而锡部与药部是旁转的关系,读音相近。

所以“翟”与“狄”在古代读音是相近而不是相同。

16、古韵三十部根据什么分为十一类?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古韵三十根据主要原因的异同分为十一类;无韵尾或以元音-i收尾的韵称阴声韵;以鼻辅音-m、-n、-η收尾的韵称为阳声韵;以塞辅音-p、-t、-k收尾的韵成为入声韵。

17、举例说明,对转,旁转,通转,旁对转各有什么区别?
对转:同类同直行者相互转化为对转。

原理:元音不同,韵尾发音部位也相同。

如:“进”真部,“跻”脂部;“域”职部,“囿”之部,是对转关系。

之职蒸,候屋东等。

旁转:同类同横行者相互转化为旁转。

原理:元音不同,韵尾相同。

如:“听”耕部,“聪”东部,耕东旁转关系。

候幽可旁转,职铎可旁转。

通转:不同类同直行者相互转化为通转。

原理:元音相同,韵尾发音部位不同。

如:“广”阳部,“阔”,月部,阳月通转。

“旁”阳部,“沱”歌部,阳歌通转。

鱼歌可通转,鱼元可通转。

旁对转:旁转而后对转者为旁对转。

如:“阔”月部,“进”真部,月真旁对转。

幽屋可旁对
转,侯觉可旁对转。

18、为什么要批判“叶音”说?
答:所谓“协句”,就是一种临时改读韵脚字读音以求诗韵和谐的办法。

首先,《诗经》和其他先秦韵文都是用来讽诵的,是配乐歌唱的。

后人读来不押韵,是由于字的读音随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结果。

其次,先秦古韵经由时代发展而变化很大。

“叶音”说者强改字音,以迁就今读,是因为那时候他们还不明白古代语音的变化发展,他们以为古今读音是差不多的,要临时改读一下字音,就协韵了。

19、根据上古音,分析下列各组词读音相同,还是相近?
①等待
答:相近关系。

“等”端母蒸部,“待”定母之部,端母与定母是旁纽关系。

②苍青
答:相近关系。

“苍”清母阳部,“青”清母耕部,阳部与耕部是旁转关系。

③隐翳
答:“隐”影母文部,“翳”影母支部,无转化关系。

④伯擘
答:相近关系,“伯”帮母铎部,“擘”帮母锡部,铎部与锡部是旁转关系。

上古声母表
20、查《上古音手册》,用三角符号标出下面几段诗歌押韵的韵字,并以此为例说明《诗经》押韵的韵例。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诗经·小雅·采薇》)
答:句尾入韵,句句入韵,交韵。

“薇、归”微部;“止、止”之部;“烈、渴”月部;“定、聘”耕部。

⒈入韵的位置:句尾,句中;⒉韵句的距离:隔句入韵,句句入韵;⒊用韵的韵数:
换韵;⒋用韵的宽度:合韵。

21、什么是古音通假?如何区别通假与假借?
答:通假是指古代文献中出现的字形临时借用现象。

通假是假借的一种。

广义的假借有两个含义: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即借一个已有的字形来记录一个有音无字的词。

②“本无其字。

以声托事”的假借。

假借的另一个含义是指本有其字的同音通假。

22、辨析通假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通假造成字调分离,文意难通;②以声求义,破通假,读本字;③以声求义破通假必
须依据文献训诂旁证;④通假字与本字在字形上的对应关系。

23、从语音的角度说明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与本字的联系。

(声音是否相同或相近?为什么)
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
阙—缺相同都是溪母月部
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涉世家》
适—谪相近适—书母锡部,谪—端母锡部,书母与端母是准旁纽关系。

⒊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衡—横相同都是匣母阳部。

⒋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
厝—措相同都是清母铎部。

⒌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论语·为政》
错—措相同清母铎部
⒍吾曾跂而望之,不如登高之博见。

《荀子劝学》
跂—企相同溪母支部
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记·项羽本纪》
倍—背相近倍—並母之部,背—帮母职部。

並母与帮母是旁纽关系,之部与职部是对转关系。

⒏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孟子·离娄下》
蚤—早相同精母幽部
⒐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楚辞·离骚》
脩—休相近脩—心母幽部,休—晓母幽部。

⒑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墨子·非攻篇》
辩—辨相同並母元部
24、联绵词在语音和书写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语音上:①联绵词是双音节的单纯词;②音节具有双声叠韵的特点。

书写形式上:①联绵词具有书写形式多样性的特点;②一个联绵词写成几种形式不是随意的,是以声音相同或相近为条件的;③以古籍的材料作为佐证。

25、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联绵词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语音上:①联绵词是双音节的单纯词;②音节具有双声叠韵的特点。

书写形式上:①联绵词具有书写形式多样性的特点;②一个联绵词写成几种形式不是随意的,是以声音相同或相近为条件的;③以古籍的材料作为佐证。

语义上:①联绵词释义不能望文生义;②联绵词可以探源但是不能够拆开训释。

26、同源词的确定需要哪些方面的条件?
答:1、这些词的语音必须是相同或相近的;2、这些词的意义相互关联;3、有古代训诂资料或字形为证据,证明它们出自共同的语源。

27、同源词的研究有何意义?
答:⒈区别同形同源字的读音,辨析文献词义:①改变音节的声调以区别词义,古人称之为“回声别义”,如: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论语·公治长》好:hàn/hǎn②改变圣母以区别词义,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重:chǒng/zhòng③改变韵母以区别词义,如: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数:shuò/shù④改变整个音节以区别词义,如:傳说举于版筑之间。

《孟子·告天下》说:yue/shuo⒉比较分析同源词,准确理解词义。

①把握具体语境中的词义的意义,以求正确解释文献,词义。

如:“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脱”本义是去掉肉上的骨头。

②了解汉语的词族,掌握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是一些僻字僻词变得不再生僻。

如:朴樕—扶苏
28、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下列各组词在语音上的联系(音同还是音近?为什么?)
改(见母之部)悔(晓母之部)
答:音近,韵部相同,同为之部,声母见母和晓母为邻纽关系。

克(溪母职部)服(並母职部)
答:音不同,也不近,因为並母与溪母无通变关系。

副(滂母职部)幅(帮母职部)
答:音近,韵部相同,同为职部,声母滂母和帮母为旁纽关系。

囹(来母耕部)圄(疑母鱼部)
答:音不同,也不近,因为声母与韵部都无通变关系。

切(清母质部)磋(清母歌部)
答:音近,声母同为清母,韵部质部和歌部为旁对转关系。

29、怎么区别同源字与通假字?
答:同源词指的是从一个语源派生出来的,在读音上相同或相近,在意义上相同或相通的一组词。

“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

”如:分,班,判,半。

通假是指古代文献中出现的字形临时借用现象。

如:说通悦,愉快。

30、结合实际谈谈上古音知识在汉语词汇研究方面的作用。

答:同源词指的是从一个语源派生出来的,在读音上相同或相近,在意义上相同或相通的一组词。

“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

”如:分,班,判,半。

①把握具体语境中的词义的意义,以求正确解释文献,词义。

②了解汉语的词族,掌握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是一些僻字僻词变得不再生僻。

通假是指古代文献中出现的字形临时借用现象。

如:说通悦,愉快。

①通假造成字调分离,文意难通;②以声求义,破通假,读本字;③以声求义破通假必须依据文献训诂旁证;④通假字与本字在字形上的对应关系。

联绵词是双音节的单纯词,语音上最大的特点是两个音节结合起来共同表示一个意义,即具有双音节单语素的特点。

语音上:①联绵词是双音节的单纯词;②音节具有双声叠韵的特点。

书写形式上:①联绵词具有书写形式多样性的特点;②一个联绵词写成几种形式不是随意的,是以声音相同或相近为条件的;③以古籍的材料作为佐证。

语义上:①联绵词释义不能望文生义;②联绵词可以探源但是不能够拆开训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