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不同药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看中医的用药微妙

合集下载

张仲景三味药组成的46个方,选药精当,个个经典

张仲景三味药组成的46个方,选药精当,个个经典

张仲景三味药组成的46个方,选药精当,个个经典【收藏学习】中医王记涛中医王记涛2022-08-05 15:26发表于河南I导读:这篇文章总结了张仲景用三味药的方子,每个方介绍了主要的应用指征,并现代应用在哪些疾病当中。

要言不烦,值得收藏学习。

1、桂枝生姜枳实汤:桂枝,生姜,枳实。

用于心中痞,诸逆心悬痛,也就是胃里、胸口觉得悬着一个东西堵得慌,疼痛。

现代用在慢性胃炎,胃下垂,水饮停留者;或伴随胸痛的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等辩证内有痰饮,心胃阳气不足的均适用。

2、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炙甘草。

等分捣细过筛混合,散剂冲服一次2克,一日服三次。

若不能服散剂,煎汤,水煎七沸,再入散剂2克,水煮三沸,令药液稍冷,少少含咽,能使药物布散于咽喉,增强疗效。

主少阴客寒咽痛,伏气咽痛。

表现是咽痛而无燥渴、心烦、咽疮、不眠诸热证。

现代治疗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喉炎、食道炎、声带水肿等疾病。

3、旋覆花汤:旋覆花,葱,茜草根。

感到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

现代常用在乳腺增生、肋间神经痛、冠心病、甲肝、乙肝、慢性胃炎、月经不调等疾病。

4、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炙甘草,炮附子。

少阴病,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

虚寒体质的表证,“但欲寐”、“无热恶寒”,表证微热时使用。

现代用在肺心病、心律失常、过敏性疾病、水肿、遗尿等。

5、麻黄附子汤:麻黄,甘草,炮附子。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无水虚胀者,为气。

水,发其汗即已。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

现代治水肿,全身性水肿,恶风寒,不发热,身无汗,口不渴,舌苔白滑,脉沉。

6、白通汤:葱白,干姜,生附子(用淡附片)。

少阴病阴盛戴阳证。

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

用在体内阴寒太重时,出现阳气会外脱。

适合少阴病拉肚子,脉虚弱到几乎把不到。

现代常常治疗失眠或者困倦睡不醒,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头面部水肿等症状突出的情况。

7、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炮附子。

太少两感证。

治冠心病中药处方

治冠心病中药处方

治冠心病中药处方治冠心病中药处方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带你了解下吧,希望你喜欢!治冠心病中药处方冠心病处方太子参15克、茯苓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丹参10克、桂枝8克、炙甘草6克、麦冬10克、川芎10克、五味子6克、元胡10克、龙骨15克、柏子仁15克。

加减:胸痹较著者加瓜蒌、薤白;气滞血淤重者加三七、赤芍、五灵脂;心烦、心悸、汗出者加小麦、大枣。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功效:益心气、补心阳、养心阴、定心志。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李金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方方名愈梗通淤汤方药:党参、生黄芪、紫丹参各15克,全当归、玄胡索、川芎、佩兰、陈皮、半夏各10克,广藿香12克,生大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

功效:祛湿补肾,活血补血,清热燥湿。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疗效:观察83例,心绞痛缓解率为91.1%,心电图改变有效率为48.9%。

温阳复脉汤组成:熟附子3~6克,党参15~30克,石菖蒲10~15克,生蒲黄?包10~15克,生地15~30克,熟枣仁15~30克,炙甘草3~6克。

功能:温阳化瘀,补心安神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用法:上药加清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煎煮2次。

一日服2次,14天为一疗程,一般1~3疗程。

方解:心为至阳之脏,主血脉,司神志,以阳为本。

心阳充盈,则血脉通畅,血液循环无障;心神安宁,则气机升降有度,脏腑生化有序。

若心阳受损,血行受阻,不通则痛;心神失宁,则心律不齐;日久心阳衰竭,水湿泛滥,则心功能不全。

温阳复脉汤以熟附子、党参为君,取参附汤温阳益气,振奋心阳以扶其本:臣以石菖蒲开心窍,生蒲黄通心脉,君臣相使,以行温阳化瘀之效;心主神明,心阳不振,心神不安,则致心律失常,故佐以酸枣仁安神养心,以纠正心律;并取生地为反佐,以防久服附子伤阴耗津之弊;炙甘草补气养心,兼能调和诸药为使。

诸药相配共奏温阳化瘀、补心安神之功,随症加减,对冠心病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均有较显著疗效。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经验。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给出一些建议。

一、病因分析与病机判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血管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等。

中医认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气滞、痰浊、血瘀等。

气滞主要指心脉气滞,导致心脏功能失调;痰浊则是指体内湿热或痰湿内阻,影响血液循环;血瘀则是指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或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因此,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时,需要针对这些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二、中医治疗原则1. 理气活血:理气活血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原则。

通过调理气机,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供血不足,达到缓解心绞痛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香附、延胡索等。

2. 祛痰化湿:湿热和痰湿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致病因素。

中医治疗侧重于祛除体内的湿热和痰湿,改善血液黏稠度,减轻血液循环阻力。

常用的药物有茯苓、半夏、陈皮等。

3. 温肾壮阳: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与肾阳不足密切相关。

通过温肾壮阳,可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从而缓解心绞痛。

常用的药物有杜仲、肉苁蓉、淫羊藿等。

4. 舒肝安神: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与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侧重于舒肝安神,调理心脏的功能状态。

常用的药物有龙胆草、酸枣仁、和田玉等。

三、中医药治疗方案1. 柴胡疏肝汤: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有胸闷、呼吸短促等症状的患者。

该方以柴胡为主药,能够疏肝和胃气,舒缓心脉气滞。

配合其他药物,如香附、延胡索等,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减轻心绞痛症状。

2. 金匮肾气丸: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的患者。

该方以肉苁蓉、山药等药物为主,能够温肾壮阳,提高心脏功能,增强冠状动脉供血能力。

〖中药处方〗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

〖中药处方〗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

〖中药处方〗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中药处方】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治疗心绞痛的偏方,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心绞痛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阵发性胸痛或胸部不适。

那么,如何治疗心绞痛呢?接下来,边肖利马医疗网将为您带来治疗心绞痛的心绞痛症状。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心绞痛症状1.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胸骨上部或中部后的突然挤压、膨胀或窒息性疼痛也可能影响大部分注意力分散区域,并可能辐射到左肩和左上肢前内侧,到达无名指和小指,有时伴有死亡感,通常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动。

在严重情况下,出汗疼痛持续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疼痛在1~2分钟内消失(很少超过5分钟),这通常发生在疲劳、情绪激动(生气、焦虑、过度兴奋)、寒冷、饱腹感、吸烟、贫血、心动过速或休克时2.不典型的心绞痛症状疼痛可能位于胸骨下部、左心前区或上腹部,并辐射至颈部、下颌、左肩胛骨或右前胸部。

疼痛可以很快消失,或者只有左前胸不舒服和闷,这在老年患者或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见。

治疗心绞痛的偏方1.将延胡索、山楂、丹参50克、瓜蒌30克、薤白9克、米酒1000毫升在瓷罐中浸泡3天,然后取10毫升浸泡过的酒备用,一天三次,连续几天。

2,50克毛冬青,15克熟乌头,红糖,适量水,一天两次,饭后,甚至几次。

3、茭白10克,三七2克,肉桂7克,沙参25克,适量黄酒加水煎煮去渣,然后用黄酒洗涤,每天两次,连续几天。

4.将5克菊花、15克生山楂片和草决明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用温水覆盖30分钟,代茶饮用几天。

心绞痛的饮食1、饮食适度,不要太饱2、易于食用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3.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卷心菜、芹菜、香蕉等)。

(4.避免吃高热量和高胆固醇的食物5.禁食和生产气体食物6.避免吸烟和烈酒。

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不稳定心绞痛64例临床疗效观察

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不稳定心绞痛64例临床疗效观察
n o r lg o p rnd m a d c nto r u a o .c nto r u e td b e tr dii e o o o r lg o p t ae y W se n me c n f c mmo r c c ie te t n r u r n p a t e wh l ame tg o p i r r a e y W se n me c n te td b e tr d ii e ,De o to fFo rM id Dr g n a v a mito r ia y n c c i n o u l u s a d s i lir h z i .Re u t:De oc o fFo r l s ls c t no u i
s va lori i rv iia smpo adajsbo dft f nt l gn me xet l mii h a n a mp a i t r z y C i o e l cl y tm dut lo s bea ia os t . n cn n ao u a n t o e n
d wn t e c oe tr l o a 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g y e i eu i t . o cu i n T eme o a e n De o t n o o i u sa d o h l se o tl h t n a i l c rd t i C n l so : h t d b s d o c c i f u M l Dr g n r ly h o F r d
M i u s a d s v a mi i rh z i o l mp o e se o a d a s mp o o o o ay a tr ie s t p e i l Dr g n a i l o r i a y n c u d i r v t n c r i y t m f c r n r re y d s a e wi s l n c d l t h

冠心病中医治疗4方

冠心病中医治疗4方

冠心病中医治疗4方治疗冠心病可以选用西药,也可选用中药。

对于冠心病的中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有中成药和中药复方。

其中中成药从其功能主治大体可分为芳香温通、活血化瘀、扶正养心等几类;从制剂类型可分为复方制剂和单味中药提取制剂等。

冠心病的中药治疗中芳香温通类有冠心苏合丸(胶囊)、麝香保心丸、心宝、苏冰滴丸等;冠心病中药治疗中属于活血化瘀类有复方丹参片、心可舒片、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通心络胶囊、山海丹胶囊、金泽冠心胶囊、川芎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等;复方丹参滴丸及速效救心丸兼具温通与活血化瘀双重作用;扶正养心类有生脉饮口服液、补心气口服液、益心阴口服液、养心氏、炙甘草合剂、屏风生脉胶囊、稳心颗粒等。

以上多为中成药制剂,在病人出现心绞痛发作时多选用芳香温通、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但此类药物药性走窜,易化燥劫阴,伤人正气,故一般在病人症状缓解后应减量或停药,即中医所谓的“中病即止”。

冠心病的中药治疗中复方有以下几个是疗效比较好的。

方一:舒胸益气汤:黄芪30克,党参30克,丹参30克,赤白芍各10克,川芎10克,降香10克,枳壳10克,红花10克,麦冬20克,甘草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二:通脉宁心汤:细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地15克,全瓜蒌5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三:益气养阴通络汤:南沙参20克,北沙参2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丹参25克,川芎15克,益母草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四:黄芪通痹汤:黄芪3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地黄15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冠心病的中药治疗就包括以上所介绍的这些,我们都知道中药是以全身调理为主的。

所以患者即使服用西药,也不妨服用一些中药,这样对于疾病的治疗肯定是有益而无害的。

消渴丸治心绞痛的原理

消渴丸治心绞痛的原理

消渴丸治心绞痛的原理消渴丸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常表现为剧烈而压迫性的胸痛、呼吸困难和心慌等症状。

消渴丸的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调节心血管系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和缓解血管粥样硬化等病变。

消渴丸的组成包括多种草药,其中主要成分有桑叶、山药、白术、茯苓、麦冬等。

这些草药都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尿等。

结合起来使用,能够综合发挥它们的药效,达到治疗心绞痛的效果。

消渴丸中的桑叶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素,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微循环。

同时,桑叶还可以促进冠状动脉的扩张,加快心脏供血,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山药被视为一种滋脾益肺的药材,能够补充体内的气血,增强心脏功能,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

白术和茯苓具有健脾益气、清热利湿的作用,能够改善心脏的营养供应,增强心脏的自我修复能力。

麦冬则被认为具有清热生津、滋阴润燥的功效,可以减少心绞痛引起的口干舌燥等不适。

综合来看,消渴丸治疗心绞痛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桑叶等草药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素,减少炎症反应,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微循环,提高心脏供血。

2. 活血化瘀:消渴丸中的一些草药,如桑叶、麦冬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血栓形成,缓解心绞痛。

3. 补气养血:山药等草药可以滋补脾气,增加体内的气血供应,提高心脏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4. 利尿通便:茯苓等草药具有利尿通便的作用,可以减少体内水分潴留,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5. 缓解症状:消渴丸中的一些草药,如白术、麦冬等,还具有清热生津、滋阴润燥的功效,可以减少心绞痛引起的不适症状,如口干舌燥等。

需要注意的是,消渴丸是一种中成药,对症状的缓解作用可能因人而异。

对于心绞痛患者来说,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减少精神压力等。

三通汤神方,横扫十几种心、脑血管疾病

三通汤神方,横扫十几种心、脑血管疾病

三通汤神方,横扫十几种心、脑血管疾病三通汤神方,横扫十几种心、脑血管疾病,太多人受益了!神方三通汤组方:丹参12克、川芎10克、葛根20克、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12克、人参6克、麦冬6克、五味子6克、甘草6克煎汤,一天一剂,七天一个小疗程,建议服用二十一天,建议最好有在当地中医指导使用。

三通汤这个方子思路,首先打通脑血管,然后打通全身的血管,让全身的血脉像高速路一样畅通无阻,一通百通,很多疾病随着血管的打通自己就消失了。

这就是三通汤独到之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克星。

这个方子真的是神来之笔,是上天怜悯众生,忧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痛苦,于是上天把这个方子赐给小叔带给世人,让文小叔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希望帮助更多的众生解除痛苦。

大道至简,大医至简,中医治疗痛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就是行气活血。

世间的痛一半以上都是气滞血瘀导致的,还有一半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气滞血瘀。

不通则痛,打通血脉就是治疗疼痛的最佳办法。

三通汤可以温阳可以补气可以活血可以化瘀,可以搞定很多种疼痛。

如果你的疼痛非常久了,可以大胆用三通汤试试,久病必瘀。

瘀血疼痛特点是刺痛,晚上加重,白天减轻,遇冷加重。

如果你们因三通汤而受益,请一定记得在留言区反馈效果哦,并弘扬中医文化,不要私藏哦!请把这个方子分享给更多的需要的人。

感恩文小叔老师慈悲大爱!服用小叔神方三通汤后的真实反馈效果,总结如下:1:有的人服用三通汤后头不疼了,头不晕了,精神好多了2:有的人服用三通汤脱发少了3:有的人服用三通汤脸上的老年斑没有了,惊奇4:有的人服用三通汤脸色不黄了,也不苍白了,有血色了,白里透红的5:有的人服用三通汤后竟然不耳鸣了,惊讶6:有的人服用三通汤后舌头上的黑斑少了,舌下静脉不那么粗大了7:有的人服用三通汤颈椎病好了8:有的人服用三通汤肩周炎好了,肩膀灵活了,不痛了,也不怕冷了9:有的人服用三通汤手臂不疼了,以前胳膊伸不直,现在可以活动自如了10:有的人服用三通汤,手脚不麻了11:有的人服用三通汤颈部动脉斑块没了12:有的人服用三通汤胸不闷了,心不慌了,心不痛了13;有的人服用三通汤不怕冷了,手脚不冰凉了14:有的人服用三通汤脾气好了,不怎么生气了,不怎么急躁了15:有的人服用三通汤后睡眠好了,梦少了16:三通汤,最神奇的功效就是可以调理各种疼痛,只要是瘀血导致的疼痛可以大胆用三通汤。

心绞痛的治疗方案中医

心绞痛的治疗方案中医

一、中医病因病机1.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脉不通,引起心绞痛。

2. 痰浊阻络: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痰湿内生,阻于心脉,引起心绞痛。

3. 心气不足:年老体衰,久病体虚,心气不足,心脉失养,引起心绞痛。

4. 心阳虚衰:久病伤阳,心阳虚衰,心脉失于温煦,引起心绞痛。

二、中医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香附、白芍、川芎、红花、丹参等。

(2)痰浊阻络型:治宜化痰祛湿,通络止痛。

方选二陈汤加减,药用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丹参等。

(3)心气不足型:治宜益气养心,活血通络。

方选人参养荣汤加减,药用人参、黄芪、当归、川芎、丹参、桂枝等。

(4)心阳虚衰型:治宜温阳益气,活血通络。

方选参附汤加减,药用人参、附子、干姜、丹参、桂枝等。

2. 针灸治疗(1)体针:主穴:心俞、膻中、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配穴:气滞血瘀型加太冲、血海;痰浊阻络型加丰隆、阴陵泉;心气不足型加神门、心俞;心阳虚衰型加关元、气海。

(2)耳针:主穴:心、交感、神门、心俞;配穴:气滞血瘀型加肝、胆;痰浊阻络型加脾、胃;心气不足型加肾、肺;心阳虚衰型加心、交感。

3. 推拿治疗(1)按揉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心俞、膻中、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次按揉2-3分钟。

(2)拿捏法:用拇指和食指拿捏肩井、曲池、合谷、委中等穴位,每次拿捏2-3分钟。

(3)抖法:用双手握住患者手臂,从肩部抖至腕部,每次抖动2-3分钟。

4. 饮食调养(1)气滞血瘀型:宜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山楂、橘皮、玫瑰花等。

(2)痰浊阻络型:宜食化痰祛湿、通络止痛的食物,如薏苡仁、茯苓、百合等。

(3)心气不足型:宜食益气养心、活血通络的食物,如红枣、山药、核桃等。

(4)心阳虚衰型:宜食温阳益气、活血通络的食物,如羊肉、鸡肉、鹿角胶等。

三、注意事项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2. 饮食宜清淡,低脂、低盐、低糖,戒烟限酒。

老中医常用经典“三药”搭配

老中医常用经典“三药”搭配

老中医常用经典“三药”搭配【老中医常用经典“三药”搭配,你应该知道】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

(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4、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5、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

(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6、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7、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8、胃胀三味:枳壳+枳实各15克+通草8克。

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9、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

脂肪肝或减肥常用木香、山楂。

10、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鼻塞鼻炎);11、消食三味:鸡矢藤+山楂+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12、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13、阳痿三味;蜈蚣+淫羊藿+鹿角片。

真肾虚不多,多为肝郁引起。

用逍遥散思路;14、湿疹三药:杏仁+白豆蔻+炒薏苡仁;15、肾三药:附子+龙骨+牡蛎。

虚火上炎,腰腿沉重怕冷。

另用桂枝加川牛膝这样上热下寒不易吃出火来;16、前列腺三药:白术+冬瓜子+炒薏苡仁+补肾药;【善用“三药”,合理使用能消百病】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

(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

)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4、升督四药:鹿角片、狗脊、葛根;(治疲倦困倦、哈欠、懒腰,助腰脊督背阳气升发。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

(鼻塞鼻炎)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

(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

一补一敛一利,是一个阵法。

10、胃胀三味:枳壳15克、枳实15克、通草8克。

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

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治疗

病因
➢ 寒邪内侵 ➢ 饮食不当 ➢ 情志失调 ➢ 年迈体虚
病机

可 涉 及
肝、脾、肾
本虚
相相 互兼 转为 化病
标实
气虚 阳虚
气阴两虚
血瘀 寒凝 痰浊 气滞
临床分型与治疗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 病种“胸痹心痛”验证方案
分型
发作期
缓解期
寒凝血瘀 气滞血瘀 气虚血瘀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痰阻血瘀 热毒血瘀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0;28(6):410
低危险组
心绞痛类型
初发、恶化劳力型,无静息 时发作
发作时 ST↓ 幅 度
≤1mm
持续 时间
<20min
肌钙蛋 白T或I
正常
中危险组 高危险组
A:1个月内出现的静息心 绞 痛 , 但 48h 内 无 发 作 者 (多数由劳力型心绞痛进展 而来) B:梗死后心绞痛
缓解期的治疗
气滞血瘀
主症: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 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 苔白,脉弦。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2g、赤芍10g、当归 15g、柴胡8g、牛膝10g、枳壳10g、地龙8g。
缓解期的治疗
热毒血瘀
主症: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干口苦,口气浊臭, 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 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冠心Ⅱ号方加减: 丹参30g、赤芍15g、川芎15g、红花10g、虎杖 10g、黄连10g、毛冬青15g、生地15g。
缓解期的治疗
痰阻血瘀
主症: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 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 脉弦滑。 治法:通阳泄浊,活血化瘀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瓜蒌30g、薤白30g、半夏12g、桃仁15g、红花 12g、川芎15g、赤芍15g、当归15g、生地15g。

治疗冠心病的九种中药

治疗冠心病的九种中药

治疗冠心病的九种中药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治疗冠心病时,中药可以提供一种综合的治疗方式,辅助传统疗法,缓解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九种常用的中药,它们在治疗冠心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丹参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抗凝血、扩张冠状动脉和抗氧化等作用。

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血液流动,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减少心肌缺血。

研究表明,丹参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并可以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功能。

2. 三七三七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抗氧化和抗纤溶等作用。

三七中的成分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减少心肌缺血,同时还可以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

研究发现,三七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3.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

黄芪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和缺氧,增加心肌的耐受力,减轻心肌损伤。

研究表明,黄芪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改善心功能。

4.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和抗衰老等作用。

当归中的成分可以促进心肌血液循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缺血。

研究发现,当归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

5. 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抗氧化等作用。

金银花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动,减少心肌缺血。

研究表明,金银花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冠心病的进展。

6. 蒲公英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利尿、解毒和抗氧化等作用。

蒲公英中的成分可以促进心肌代谢,增加心肌细胞的供氧量,减少心肌缺血。

研究发现,蒲公英可以明显改善心肌纤维化,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脏损害。

7. 大黄大黄是一种常用的泻药,具有清热泻火、通便和抗菌等作用。

中药土方调理心脏健康的秘方

中药土方调理心脏健康的秘方

中药土方调理心脏健康的秘方中药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调理人体健康。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心脏被视为人体的枢纽,保持心脏健康对于身体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土方,这些土方可以有效地调理心脏健康,使心脏保持强健。

一、桃仁红枣汤桃仁红枣汤是一种传统中药土方,用于调理心脏健康。

它的制作十分简单,只需将桃仁和红枣一同煮沸即可。

桃仁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脏和血液循环,并减少心脏病的风险。

红枣则具有补血养心的功效,对于调节心脏功能非常有益。

二、丹参茶丹参茶是一款常见的中药调理心脏健康的土方。

制作方法是将丹参粉末加入开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降血脂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三、天麻藏红花茶天麻和藏红花均为常见的中药材,这两种草药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调理心脏健康。

制作天麻藏红花茶时,我们只需将天麻和藏红花一同冲泡即可。

天麻具有平肝息风的功效,可以缓解心脏神经紧张症状,同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藏红花则具有活血化瘀、舒缓血管的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四、金银花绿茶金银花和绿茶的结合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调理心脏健康的土方。

制作金银花绿茶时,我们将金银花和绿茶一同冲泡。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减少心脏炎症的发生,保护心脏健康。

绿茶富含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金银花和绿茶的结合可以相互增强功效,对心脏健康有着显著的调理作用。

五、川楝子葵花汤川楝子和葵花是传统的中药材,通过将川楝子和葵花一同煮沸制成汤饮用,可以有效地调理心脏健康。

川楝子具有消肿化痰的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有一定疗效。

葵花富含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硬化,保护心脏功能。

综上所述,中药土方在调理心脏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中药土方,我们可以维持心脏功能的良好状态,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然而,正如使用任何中药一样,使用中药土方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个体差异。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瓜NO白半夏汤加减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邢孔玉曾德菲邓靖郑婉黄宗文0(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海口570000)中图分类号:R571.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745X(2021)03-0720-03doi:10.3969/j.issn.l004-745X.2221.03.042【摘要】目的观察瓜NO白半夏汤加减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瓜NO白半夏汤加减方。

两组治疗均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结果在中医证候评分、血小板活化功能、心肌损伤指标、镇痛指标的比较上,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0.05或!<0.41),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0.05);在临床疗效的比较上,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0.05)。

结论采用瓜NO 白半夏汤加减方治疗UAP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与心肌损伤指标。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瓜NO白半夏汤血小板活化功能心肌损伤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范畴,其中有47%-57%的ACS是由UAP所引发J1K o UAP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与稳定型心绞痛(SAP)中的一种特殊病理状态,并可由于治疗的时间、方式、过程等原因的差异,产生不同的预后结果叫目前临床UAP的治疗方案以西医药物为主,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依然存在疗效不高、心绞痛发作控制不理想、不稳定斑块脱落等问题[9]o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多种特色疗法被应用于心血管病的治疗中,且在UAP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⑷。

本研究采用瓜NO白半夏汤加减辅助治疗UAP患者,并对其心肌损伤情况与血小板活性指标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4病例选取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院关于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指南}79对于UAP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学}2中痰瘀互结型胸痹的诊断标准。

益心汤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益心汤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益心汤的组成及功能主治组成益心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以下几味药物组成:1.丹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心脏循环,舒缓心脏病症状。

2.山楂:具有活血化瘀、消食健胃的功效,能减少心脏负担,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3.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心脏冠状动脉疾病等症状。

4.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缓解心脏病的症状,改善心绞痛。

5.红花:具有活血化瘀、舒肝解郁的作用,可以减少心脏病症状。

6.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心脏病症状。

功能主治益心汤具有以下几种功能主治:1.活血化瘀:益心汤中的丹参、山楂、三七、桃仁和红花等药物都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们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减少因血液黏稠度高而引起的心脏疾病。

2.改善心脏病症状:益心汤中的丹参、山楂、桃仁、红花和干姜等药物都有助于改善心脏病的症状。

它们能够减少心绞痛、心悸、心律不齐等不适感,改善心脏功能。

3.缓解心脏负担:山楂在益心汤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它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压的作用,有助于减轻心脏的负担,提高心脏的健康水平。

4.舒缓消化不良:山楂对消化不良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益心汤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改善消化功能,减少胃肠不适症状。

5.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益心汤中的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心脏循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6.缓解心理压力:红花和干姜在益心汤中的应用可以舒肝解郁,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提高心脏的健康水平。

总之,益心汤是一种通过活血化瘀、减少心脏负担、舒缓消化不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缓解心理压力等多种途径改善心脏健康的中药方剂。

对心脏病患者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有其他疾病或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应与医生进行咨询后再使用。

『中药方集』心脏病方集

『中药方集』心脏病方集

『中药方集』心脏病方集『中药方集』心脏病方集江苏翟德山据《医学教育网》文整理编辑2013-7-20抗心绞痛的中成药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种疾病。

防治心绞痛除应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外,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合理用药。

近几年研制的很多中成药用来防治心绞痛有较好效果,可以通过降低心肌缺氧量和扩张冠状血管,从而解除冠脉痉挛、增加心肌缺血区供氧而发挥作用。

三七冠心宁由五加科植物三七经提取有效成分加工制成的口服片剂。

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及主动脉内压力,减慢心率和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及血浆胆固醇浓度。

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及高脂血症。

每次1~4片/粒(每片/粒100毫克),每日3次,饭后服,1~6个月为1疗程。

少数服用者有口干、恶心、胃部不适、头痛,偶有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减量或停药后消失。

川芎嗪为伞形科植物川芎成分之一。

可扩张小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脑血流量,对心功能有改善作用。

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闭塞性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脉管炎等。

片剂,每次2片(每片50毫克),每日3次,饭后服,1个月为1疗程。

口服后偶有胃部不适、口干、嗜睡等;禁用于脑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

心乐片(大豆总黄酮片)由豆科植物大豆提取物大豆甙、大豆甙元(大豆素)、丁香酸等加工制成的口服片剂。

可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且可降低心率、心肌收缩力和血压,改善心肌供氧。

适用于治疗轻型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心前区不适和高血压病所致的头晕、头痛、失眠、肢体麻木的症状。

每次服2~3 片(每片50毫克),每日3次。

多数者用药后心率减慢。

心通口服液由黄芪、麦冬、丹参、海藻等中药经科学方法配制成的口服液剂。

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软坚化痰、标本同治的功能。

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胸痹心痛、气阴两虚)。

每次口服10~20毫升(每支10毫升),每日2~3次,4周为1疗程。

治疗心悸的中药药方

治疗心悸的中药药方

治疗心悸的中药药方
治疗心悸的中药药方可以根据具体症状和病情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药方供参考:
1. 大黄汤:大黄9克,芒硝3克,甘草3克,生姜5克。

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适用于阳明热盛引起的心悸。

2. 安神补心汤:黄连6克,黄芩6克,当归6克,菊花6克,
肉桂6克,生姜6克,大枣6克,远志6克,甘草6克。

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适用于心火炽盛引起的心悸。

3. 七叶一枝花汤:七叶一枝花15克,丹参12克,山楂12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香附12克,龙眼肉12克,甘草6克,生姜6克。

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心悸。

4. 决明子茶:决明子10克,加水煮沸后,盖住,焖10分钟,随后饮汤,吃决明子。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适用于心火旺盛、肝火上炎引起的心悸。

请注意,以上药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还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配和调整。

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和用药适应症,并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和禁忌。

老中医:推荐二剂治疗心脏病的经验方

老中医:推荐二剂治疗心脏病的经验方

老中医:推荐二剂治疗心脏病的经验方01.益心汤(颜德馨方)【药物组成】黄芪15g,党参9g,葛根9g,川芎6g,丹参12g,赤芍药9g,山楂9g,菖蒲6g,决明子30g,降香4.5g【功效主治】益气养心、活血化瘀。

胸痛隐隐,遇劳则作,频繁复发,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自汗,舌质胖紫,苔薄白,脉弦细乏力,或脉结代。

【方义】方中重用党参、黄芪益气养心为君,以培补中气、宗气,辅以丹参、山楂、赤芍活血通脉为臣,葛根、川芎升发清阳,降香、决明子降浊止痛,升降相因,加入菖蒲一味引药入心经,兼有化痰开窍之力。

其中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既可活血祛瘀,又可行气通滞;黄芪为补气虚之要药,与党参配伍,则补气升阳之效增强;山楂消食导滞,且有降脂化痰之力。

诸药相配,共奏益气养心、活血通脉、化痰祛瘀止痛之功。

此方一药多效,选药精当,以调气和血为法,“调和”与“通阳”为特点,充分体现了颜老治疗冠心病的学术观点。

【加减应用】气虚阴盛,胸痛甚者,加肉桂3g,三七末3g(冲服);气虚甚者,党参改人参粉3g(冲服);气虚及阳,脉迟肢冷者,加附子6g、桂枝6g;阳虚欲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者,加别直参9g、附子6g、龙骨15g(先煎)、牡蛎15g(先煎)【附注】胸痹心痛重症或真心痛症见阳微阴弦,胸痛剧烈,气短乏力,形寒肢冷汗出,面色苍白,舌淡脉微。

须重用益心汤中黄芪量至30~60g,改党参为人参15g(炖),降香为9~12g,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并重用附子温通心阳、祛寒解凝,临床用量为15~20g,且先煎。

附子大辛大热,为补命门真火第一要药,其性剽悍,力宏效捷,走窜十二经脉,既行气分,又入血分,既能通阳又能温阳,还可祛寒燥湿、回阳救逆,上温心阳以通脉,中助脾阳以健运,下补命火以复阳,外固卫阳以止汗,内驱寒凝以止痛,辨证使用常可应手起效。

若伴有低血压者,可用药对黄芪与升麻,以加强升发清阳之功。

胸痹重且急、四肢逆冷、血压低者,可先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推注以回阳救逆,再予益心汤按上法加减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种不同药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看中医的用药微妙
心绞痛(1)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薛某某,女,61岁,初诊2009年12月。

主诉:胸闷痛间作5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平素劳累,于2006年初开
始出现胸闷痛,呈胸前压迫感,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约数分钟,时有放射至左肩臂,劳累及活动后加重,伴头痛,头部紧箍感,头晕间作。

患者未予重视,症状反复发作。

经查心电图示:T波改变。

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症见:精神疲倦,胸闷痛,气短,心慌,劳累后加重,头痛,头部紧箍感,头晕间作,无天旋地转感,纳可,眠差,二便调。

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既往发现腔隙性脑梗塞病史2年,慢性胃炎病史2年。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气虚痰瘀内阻)。

西医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②腔隙性脑梗塞(陈旧性);③慢性胃炎。

治法:通阳散结,祛痰宽胸为法。

处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党参10克、
当归15克、川芎30克、砂仁10克(后下)、枳实10克、薤白15克、瓜蒌皮15克、茯苓20克、陈皮10克、杜仲
30克、桂枝20克、三七10克、夜交藤30克、白术20克、黄芪30克、法半夏15克。

7剂,日1剂,水煎服。

复诊随访:上方更服30剂,患者胸闷痛、气短、心慌好转,病情好转,复查心电图正常。

体会:患者久病多病体虚,脏腑耗损,
正气亏虚,胸阳不振,气化温煦失宜,痰瘀内生痹阻于心脉则胸闷痛;痰瘀痹阻脑脉,脑失所养故头晕、头痛。

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均为气虚痰瘀内阻之征。

本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病位在心,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虚为本,痰瘀内阻为标,起病缓,病程长,易反复急性发作。

治疗本病应注重通阳散结、行气化痰的效果,患者痰瘀内阻症状较明显,故予以擅涤痰散结、开胸通痹之瓜蒌,擅通阳散结、散寒化痰之薤白,二药相配,能散胸中凝滞之阴寒,化上焦结聚之痰浊,宣胸中阳以宽胸。

辅以枳实下气破结,消痞除满,法半夏化痰降逆。

桂枝通心阳散寒,从而达到通阳散结、祛痰宽胸治疗痰浊中阻之胸痹。

气虚予黄芪、党参补气。

眠差予夜交藤安神。

不稳定型心绞痛(2)通脉消斑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刘某某,男,67岁。

主诉:胸闷痛间作2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两年前开始出现胸闷痛间作,呈胸前区憋闷感,持续3—5分钟,情绪激动及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含服速效救心丸可加速缓解,査心电图示ST-T改变,活动平板示:阳性。

诊断为“胸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间断在我院门诊治疗。

1周前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症见胸闷痛间作,呈胸前区憋闷感,持续5-10分钟,情绪激动及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含服速效救心丸可加速缓解,伴心悸、乏力、头晕,偶有天旋地转感,无恶心呕吐,纳一般,眠欠佳,夜尿
频,大便正常。

舌淡暗,苔白,脉沉细。

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症见:精神疲倦,胸闷,心悸,气短,活动后诱发,头晕,乏力,腰膝酸软,记忆力下降,夜尿频,纳眠一般。

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辨证分型:肾气亏虚,痰瘀阻滞。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髙血压病3级、Ⅱ型糖尿病。

治法:补肾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处方:通脉消斑汤加减,熟地15克、补骨脂15克、怀牛膝15克、山茱萸15克、黄芪30克、桂枝15克、半夏10克、制南星10克、川芎10克、田七10克、全蝎10 克、蜈蚣5条。

14剂,日1剂,水煎服。

复诊随访:上方服30剂,患者诸证明显减轻。

体会:肾阳以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化气为主要功用,这些功能使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肾阳虚,则津血运行减慢,津液不得输布、聚液成痰,血液不得运行,留而成瘀;肾阴为促进机体的滋润、宁静、成形和制约阳热等为主要功用,肾阴通过三焦到达全身,促进津液分泌及血液生成,津血有滋润和濡养作用,肾阴亏虚,则津枯血少,化痰成瘀。

痰瘀交阻痹阻经络,在心为胸痹,在脑则眩晕、中风;在四肢则为脉痹等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因此,肾之阴阳亏虚,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之一。

患者老年多病,脏气必虚,肾之元气虚弱,气血不足,气不行血,瘀血内生;肾气不足,肾主水,水液气化失常,聚而成痰,痰瘀交阻,心脉痹阻,不通而痛而发本病。

故本病病机为肾阳虚,痰瘀阻滞。

治疗以补肾活血化痰为法,拟通脉消斑汤加减。

(3)健脾补肾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庄某某,男,79岁,初诊2008年7月。

主诉:胸闷痛间作5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胸闷、心悸间作,情绪激动及活动后加重,查心电图示ST-T改变,未予重视,1周前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发作频繁,遂到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胸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症见胸闷、心悸、乏力活动后加重,伴头晕,纳差,腰膝酸软,尿频,舌淡暗,苔白,脉沉细。

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脾肾亏虚,痰瘀内阻)。

西医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治法:健脾补肾,活血化痰通络。

处方:胸痛祛痛加减,党参20克、白术20克、茯苓30克、黄芪30克、仙茅15克、仙灵脾10克、当归15克、川芎30克、肉豆蔻15克、杜仲30克、巴戟天20克、三七10克、法半夏15克、制南星15克。

复诊随访:2008年8月,胸闷、心悸、乏力诸证减,无头晕,纳可,小便次数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上方更服30剂,胸闷诸证除。

随访病情稳定,胸闷、心悸鲜有发作。

体会:罗老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虽然很多,然而总属本虚标实之病症,本虚指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然脏腑亏虚,以脾、肾为主。

肾为五脏六腑之根本,所以肾阳旺则全身之阳旺,肾阳衰则全身之阳衰,肾阳亡则全身之阳亡,
人亦死也。

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内藏真阴,“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

肾血依赖肾之阴精而补充,肾之阴精亏虚,心阴失于濡养,血府失柔、脉道失润、脉道狭窄可致本病。

肾气隆盛,则心阳振奋,鼓动有力,血行畅通,脾得温煦,运化功能正常,水谷精微可生气血,输布周身。

若肾气亏虚,不能蒸腾,可致心之运血无力,久之致气滞血瘀,发为本病。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失于运化,气血化源不足,营亏血少,脉道不充,血行不畅,发为胸痹;或脾肾阳虚,阳气不足,不能鼓舞心阳,心阳不展,胸阳不畅,致胸痹疼痛。

或阳气虚衰不能运化水湿,蒸化水液,水湿停聚,聚湿生痰,上犯心胸,心脉闭阻,致胸痹心痛。

故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为脾肾亏虚,痰浊、瘀血为其病理产物,临证两者往往交互为患。

故在治疗本病多以补肾活血化痰立论,以扶正祛邪。

在补脾肾之时,需注意脾肾的阴阳偏盛偏衰,寒湿痰瘀之兼挟,分别予以温肾阳、补肾气、滋肾阴,补脾气,温脾阳,并伍以散寒燥湿、化痰活血之法。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都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各自的药方虽不尽相同,然而各自的疗效都是同样的,这充分说明了中医的微妙之处,一方多效,细细评味中医越发令人着迷!快问呵护好姐妹还有几天就要元旦了,在迎新年辞旧岁之际,快问君祝大家元旦快乐,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嘻嘻哒!么么哒!乐乐哒!圣诞元旦双节合璧之际,微信关注“快问”,
来领取红包哟!特邀珠三角大咖级妇科名医,亲切关爱女性健康,记得先抢优惠券哟!本文来源于快问平台资深名医罗陆一主编《罗陆一临证经验集》,首发于头条号,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红包等你哟!嘻嘻哒!快问中医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