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临摹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临摹范文

中国画临摹【1】

【内容摘要】在中国的艺术院校,中国画的学习包括两种基本技能训练,一个是西化的素描、色彩,另一个是中国画的临摹,而这两种基本技能并不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

文章试分析中国画基础教学中,中西两种不同思路之间的关系以及 * 画学习 * ,并阐述临摹在现代中国画学习过程中起到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中国画临摹

在中国的艺术院校,中国画学习一般都围绕临摹、写生、创作三个环节展开。

从中国画专业的课程设置就可以看出这一教学模式的共同性,不同的是各大院校课程中各个环节所占的课时比重以及主导思想的差异。

其中临摹作为一个基础的训练方式,一般都会得到重视。

从临摹入手是中国画学习的一贯方式,在历史上也是如此,不过具体方法可能与现代的学院教育有所不同。

从历代中国画家的绘画实践来看,临摹是中国画学习过程中切实有效的途径,很难想象不经过临摹直接去写生或创作是一种什么效果。

大约所有的艺术学习都要解决一个基础或者基本功的问题,而这个基本功的训练有专门的方式与途径,其不同于创作,或者说从创

作行为中很难全面地解决基础问题,所以基础问题一般需要单独解决,需要专门的时间和专门的方式,这样或许才能事半功倍。

现代中国画的基础教学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单纯,实际上,当今

的中国画面临两个基础技能问题,一个是素描及色彩,另一个是临摹,这两个基础对于中国画的作用以及训练方式未必是统一的。

而一个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是不能回避这个问题的。

中国画的基础训练与其他画种有所不同,例如油画专业一般没

有严格的、大量的临摹课程,学生在素描、色彩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步入写生或创作,而且素描、色彩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写生与创作,所以这里几乎不存在一种强烈的、鲜明的转换或过渡,对于学生来说,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的。

然而中国画则不同,学生往往在从素描到国画的课程过渡中就

会产生一系列的空虚与困惑,似乎在思想上也要经历某种跳跃或矛盾的转化。

从素描到中国画的确存在一个转变问题,因为素描、色彩关于

对象的观看方式、表达方式与中国画有所不同。

中国画有自己的特点和属性,这是区别于油画、水彩、水粉等

其他画种的。

正是由于中国画的观看方式、表达方式的特性,使其与素描有

着明显的差异,一者是由中国文化孕育而来,一者是由西方文化孕育而来。

从历史上来看,相对而言,一者重精神,一者重物理。

素描、色彩的背后往往是以西方的理性精神或者数学、自然科学原理为依据,其是画家对于对象较客观的、物理的剖析;而中国画对于对象的理解则是偏重于自然的、人性的、文化的体认,其在数学上未必是精确的,比如说其中的比例、透视并不严格;中国画对于对象的理解在物理上也未必是深刻的,比如说对于质感、量感、色彩、光影的传达并没有穷尽一切。

但对于一个中 * 文化心理来讲,有时却非常准确、非常契合。

中国画不是将对象仅仅视为物理存在,而是一个人性化的、文学化的存在。

因此,在表现手法上,它的线条、点画、写意性都带有作者的感情、性格、文化色彩。

那么,一个习惯于用硬笔并比较严格地使用物理再现方式的人,一旦要画一张中国画,其观看、理解、手法都需要转变,至少这种转变不是一种自然的过渡。

仅仅就手对于铅笔和毛笔的控制与运用就有很大不同,更主要的是两种审美特质、文化特质的不同,而且在具体的一个人心中又不一定能够轻易地转化或替代。

至于嫁接,则又显得过于机械。

一般来说,这个过程或者说这种转变可能在中国文化的心理主导下去完成会更自然一些。

如今,在一种多元文化、多元审美的背景下,一幅画不必强求

其是不是“中国的”,但假如说要在一种“中国的”特质下诉求的话,那就不仅仅是材料与工具的问题了。

总之,中国画语言的造型特质与文化特质都不可忽视。

如果素描可以解决语言的造型能力的问题,那么摹是解决语言

的文化特质的,它们可以进行有效的互补,但是无法相互替代。

人们一般认为绘画基础主要是指造型基础或造形基础。

首先,“形”或“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是不同的,这种差异

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其次,“形”包括物理的形,也包括心理的形,

虽然没有纯粹的、绝对的区分,但二者可能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如果看看阎立本或顾闳中笔下的人物就会发现,它们虽然都是

写实,但显然与达·芬奇、安格尔笔下的形象截然不同。

所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虽然都在写实上下功夫,但其结果依

然有明显的区别,这背后的原因大概主要在于文化差异,当然也有相应的材料、工具、技法的不同。

尤其要看到的是,中国画的一部分“形”是蕴藏在语言即点画

本身当中的,中国画材料中毛笔的柔软加上宣纸以及墨与水的流动性,使得点画变化有很大的可能性,于是,点画本身的形象与点画所塑造的形象一并成为审美对象,而且这种审美又在历史上凝结了中 * 文

化心理。

所以,中国画的语言即线条、点画等不是直接从自然当中提炼来的,也不是单纯从自然当中提炼来的,其不是对于自然形象的单纯的摹写。

也就是说,中国画的语言不完全是为了传达一个客观对象,其同时也是在传达一种审美的、文化的心态或品格。

反过来说,如果要学习中国画语言,仅仅面对自然或一个生活对象是不够的,那样的语言只会是一些自然形态的模仿,只有通过临摹才能体会中国画这种语言的独特之处,即这种语言与文化的关联。

中国画语言所要传达的对象至少有两个:物理的、精神的,甚至更加侧重于后者,比如说人物画对于传神的推崇、山水画对于诗意的表达,这些都要求将对象进行社会的、 * 、诗意的、哲学的理解,不是在眼球当中光学成像那样单纯。

所以在学习中国画时,文化素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个课题需要将技巧与思考、绘画与读书结合起来。

临摹正是这样的桥梁,其不是直接面对自然,而是面对历史,面对文化,面对传统,通过对于优秀绘画的研究来沟通自然与文化,自我与前人。

临摹的目标都是向古人学习、借鉴历史经验并且将 * 经验在现实、自然当中求证。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免要向历史学习,都有一个模仿阶段,不过,中国画的临摹是特指的那种学习方式。

在临摹过程中,首先需要理解所要临摹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