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中国民俗文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河,西抵青海湖的东部,东至黄海,是我国传统 文化的发祥地,特点是重乡土情谊。
+ 长江流域文化圈: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西藏至青 藏高原东侧,东、南均迄于海,具有发展快速突兀起伏 的特点。
+ 青藏风俗文化圈:主要是青海一带,特点是藏族风俗文 化同藏传佛教结下不解之缘。
+ 云贵风俗文化圈:主要指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风俗文化千姿百态。
4、青年节日
+ 芦笙节 + 三月三 + 壮族歌圩节
(二)服饰民俗
+ 四种习俗惯制: + 实用的、观赏的、礼仪的、信仰的 + 中国服饰民俗体现的类型:
+ 1、因季节不同形成的服饰民俗; + 2、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服饰民俗。 + 3、因用途不同形成的专用服饰民俗; + 4、职业不同地位不等形成的服饰民俗; + 5、因宗教信仰不同形成的服饰习俗;
春节 端午 清明 重阳
冬至 元宵 中秋 七夕
传统节日的寓意
+ 1、对安祥健康生活的追求 2、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强调孝道亲情与生育 4、大团圆
1、新年节日
+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 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 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 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 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 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 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 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 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 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 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 源于纪念屈原 + 源于纪念伍子胥 +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 源于百越民族图腾祭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 賽龙舟,吃粽子, 又叫“角黍”、 “筒粽”,花样繁 多。佩香囊:端午 节小孩佩香囊,传 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实际是用于襟头点 缀装饰。
粽子
香囊
+ 端午是一个五颜六 色的、飘香的日子: 红绿交织的香袋, 黏黏甜甜的粽子, 浓浓醉人的黄酒, 青青绿意的菖蒲和 艾叶草。
俗、住俗、婚俗、寿俗、丧俗等;
+ 西南奇山异水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 + 云、贵、川、两广、海南等;少数民族多,节日文化、人生礼仪、衣食住行、歌海
荡漾、舞影婆娑,如一幅幅古朴醇厚的风俗画;
+ 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 + 西北大草原,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
第一节 中国的民俗
一、民俗的概念 二、民俗的特征 三、中国的民风民俗 四、吉祥文化
二、 中国民俗的特征
阶层性和地方性 多元性和复合性 传承性和传播性 稳定性和变化性
不同的婚俗
三、民俗文化
+ (一)民俗文化释义: + 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
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 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 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 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2、生产节日
+ 牛王节--牛是民间的保护神 。 + 农历四月初八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 + 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 + 农历十月十二,广西瑶族凌云沙里“牛王节”
“牛王”争霸赛
选出来的“牛后”与“牛王”
3、纪念节日
+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 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 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举例以下 四种:
+ 闽台风俗文化圈:包括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两省一 海之隔,方言相同,习俗相仿,特点是保留中原古代风 俗文化现象,为中国风俗文化的活标本。
二、民族旅游区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 化。
+ 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婚葬嫁娶、待客礼仪 + 东北林海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 + 自然风光:高山、冰雪、森林+民族风情:鄂伦春、满族、朝鲜族、女真族等,食
一、关于民俗
+ 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 +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
为模式或规范。 + 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
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 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wenku.baidu.com正 是这一含义。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 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 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 民间民俗文化具有传统性、民间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对一 般民众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四、 民俗文化的种类
+ 生产民俗 + 生活民俗 + 礼仪民俗 + 岁时民俗 + 信仰民俗
(一) 岁时节日民俗
+ 岁时节日的由来 + 种类: + 农事节日 + 祭祀节日 + 纪念节日 + 庆贺节日 + 社交、游乐节日
白族 朝鲜族 壮族
藏族 布朗族
布依族 阿昌族 达斡尔族 傣族 满族
案例--苗族服饰
+ 现有的苗族服饰,主 要以地域而定,分为 黔东南型、黔中南型、 川黔滇型、湘西型和 海南型五种。
+ 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 200种,是我国和世 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 多、保存最好的区域, 被称为“苗族服饰博 物馆”。
中国民俗文化
目录
+ 导言: + 一、七个风俗文化圈 + 二、民族旅游区 + 第一节 中国民俗 + 一、民俗的概念 + 二、民俗的特征 + 三、中国的民风民俗 + 四、吉祥文化 + 第二节 民俗文化与旅游 + 一、民俗文化中旅游中的作用 + 二、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审美体验 + 三、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
春节的习俗
+ 扫尘 、贴春联 、 贴窗花和倒贴 “福”字 、年 画 、守岁、爆竹、 拜年等;而春节 食俗就有吃年糕、 饺子、汤团等。
二月初九惊蛰日 吃梨 扫虫炒虫 祭白虎
+ 惊蛰是一年的第三个 节气,此时“万物出 乎震,震为雷,故曰 惊蛰,是蛰虫惊而出 走矣。”
+ 惊蛰落雨到清明,一 日落雨一日晴。惊蛰 过,暖和和,蛤蟆老 角唱山歌。
导言 •民俗旅游 •自然风光旅游 •历史文化旅游 并列为我国旅游 的三大支柱。
和合二仙
一、七个风俗文化圈
+ 依自然环境中地形、气候、物产的各异划分: + 东北风俗文化圈: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及
内蒙古东部,特点是满汉民族风俗的大融合。 + 游牧风俗文化圈:包括内蒙古大部分,辽宁、河北、
陕西三省的北部及新疆,特点是强悍勇武的民俗。 + 黄河流域风俗文化圈:大致北起长城,南界秦岭,
+ 长江流域文化圈: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西藏至青 藏高原东侧,东、南均迄于海,具有发展快速突兀起伏 的特点。
+ 青藏风俗文化圈:主要是青海一带,特点是藏族风俗文 化同藏传佛教结下不解之缘。
+ 云贵风俗文化圈:主要指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风俗文化千姿百态。
4、青年节日
+ 芦笙节 + 三月三 + 壮族歌圩节
(二)服饰民俗
+ 四种习俗惯制: + 实用的、观赏的、礼仪的、信仰的 + 中国服饰民俗体现的类型:
+ 1、因季节不同形成的服饰民俗; + 2、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服饰民俗。 + 3、因用途不同形成的专用服饰民俗; + 4、职业不同地位不等形成的服饰民俗; + 5、因宗教信仰不同形成的服饰习俗;
春节 端午 清明 重阳
冬至 元宵 中秋 七夕
传统节日的寓意
+ 1、对安祥健康生活的追求 2、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强调孝道亲情与生育 4、大团圆
1、新年节日
+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 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 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 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 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 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 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 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 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 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 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 源于纪念屈原 + 源于纪念伍子胥 +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 源于百越民族图腾祭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 賽龙舟,吃粽子, 又叫“角黍”、 “筒粽”,花样繁 多。佩香囊:端午 节小孩佩香囊,传 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实际是用于襟头点 缀装饰。
粽子
香囊
+ 端午是一个五颜六 色的、飘香的日子: 红绿交织的香袋, 黏黏甜甜的粽子, 浓浓醉人的黄酒, 青青绿意的菖蒲和 艾叶草。
俗、住俗、婚俗、寿俗、丧俗等;
+ 西南奇山异水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 + 云、贵、川、两广、海南等;少数民族多,节日文化、人生礼仪、衣食住行、歌海
荡漾、舞影婆娑,如一幅幅古朴醇厚的风俗画;
+ 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 + 西北大草原,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
第一节 中国的民俗
一、民俗的概念 二、民俗的特征 三、中国的民风民俗 四、吉祥文化
二、 中国民俗的特征
阶层性和地方性 多元性和复合性 传承性和传播性 稳定性和变化性
不同的婚俗
三、民俗文化
+ (一)民俗文化释义: + 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
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 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 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 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2、生产节日
+ 牛王节--牛是民间的保护神 。 + 农历四月初八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 + 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 + 农历十月十二,广西瑶族凌云沙里“牛王节”
“牛王”争霸赛
选出来的“牛后”与“牛王”
3、纪念节日
+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 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 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举例以下 四种:
+ 闽台风俗文化圈:包括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两省一 海之隔,方言相同,习俗相仿,特点是保留中原古代风 俗文化现象,为中国风俗文化的活标本。
二、民族旅游区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 化。
+ 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婚葬嫁娶、待客礼仪 + 东北林海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 + 自然风光:高山、冰雪、森林+民族风情:鄂伦春、满族、朝鲜族、女真族等,食
一、关于民俗
+ 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 +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
为模式或规范。 + 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
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 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wenku.baidu.com正 是这一含义。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 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 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 民间民俗文化具有传统性、民间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对一 般民众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四、 民俗文化的种类
+ 生产民俗 + 生活民俗 + 礼仪民俗 + 岁时民俗 + 信仰民俗
(一) 岁时节日民俗
+ 岁时节日的由来 + 种类: + 农事节日 + 祭祀节日 + 纪念节日 + 庆贺节日 + 社交、游乐节日
白族 朝鲜族 壮族
藏族 布朗族
布依族 阿昌族 达斡尔族 傣族 满族
案例--苗族服饰
+ 现有的苗族服饰,主 要以地域而定,分为 黔东南型、黔中南型、 川黔滇型、湘西型和 海南型五种。
+ 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 200种,是我国和世 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 多、保存最好的区域, 被称为“苗族服饰博 物馆”。
中国民俗文化
目录
+ 导言: + 一、七个风俗文化圈 + 二、民族旅游区 + 第一节 中国民俗 + 一、民俗的概念 + 二、民俗的特征 + 三、中国的民风民俗 + 四、吉祥文化 + 第二节 民俗文化与旅游 + 一、民俗文化中旅游中的作用 + 二、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审美体验 + 三、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
春节的习俗
+ 扫尘 、贴春联 、 贴窗花和倒贴 “福”字 、年 画 、守岁、爆竹、 拜年等;而春节 食俗就有吃年糕、 饺子、汤团等。
二月初九惊蛰日 吃梨 扫虫炒虫 祭白虎
+ 惊蛰是一年的第三个 节气,此时“万物出 乎震,震为雷,故曰 惊蛰,是蛰虫惊而出 走矣。”
+ 惊蛰落雨到清明,一 日落雨一日晴。惊蛰 过,暖和和,蛤蟆老 角唱山歌。
导言 •民俗旅游 •自然风光旅游 •历史文化旅游 并列为我国旅游 的三大支柱。
和合二仙
一、七个风俗文化圈
+ 依自然环境中地形、气候、物产的各异划分: + 东北风俗文化圈: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及
内蒙古东部,特点是满汉民族风俗的大融合。 + 游牧风俗文化圈:包括内蒙古大部分,辽宁、河北、
陕西三省的北部及新疆,特点是强悍勇武的民俗。 + 黄河流域风俗文化圈:大致北起长城,南界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