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及其影响(内部使用,禁止外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市场化及其影响
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显然,利率市场化的结果使银行的产品价格——存贷款利率逐渐放开,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自主决定贷款的价格及存款成本,极大地促进我国银行的市场化运作。
然而,一旦价格的自由度增加,在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各银行是否会如同其他行业一样,利用价格战进行市场竞争呢?如果展开价格战,对我国银行的影响如何?我们试图通过对国内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战略规划、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以及国内金融行业现状的分析,定性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未来的影响。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实际上利率市场化工作十年前已经开始在中国展开。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中国利率市场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
―1999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探索贷款利率改革的途径。
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2002年又进一步扩大试点。
同时,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体系。
―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
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在1998年和1999年两次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基础上,2002年初在全国八个县农村信用社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50%扩大到100%,存款利率最高可上浮50%。
二、利率市场化原则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按照这一精神,中央银行确定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确定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处理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本、外币利率政策的协调关系,逐步淡化利率政策承担的财政职能。
确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三、国外利率市场化的借鉴
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都经历了一个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的体制变迁时期,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从一些较为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都经历了利率压制到利率深化的历史阶段。
“二战”之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采取国家直接干预的经济政策,在利率体制上,政府规定低交易利率水平并控制利率结构,试图以此强迫廉价储蓄而实现大规模集中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实践的结果适得其反,低利率一方面降低了为投资提供储蓄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刺激了投资需求,造成资金短缺和资金低效使用并存;更为突出的是金融抑制否定了经济主体金融交易自主权而形成的金融短浅化恶性循环,最终障碍了经济发展。
据此,一批经济学家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相继主张提高利率使实际利率为正数,放松价格管制,逐步推行利率自由化,培育金融市场,实现管制和抑制利率体制向放松与利率市场化。
运用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理论指导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改革实践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其中典型的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它们的经济稳定高质量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金融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1989年,世界银行的盖利伯用34个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数据证明了实际利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当然,关键不在于一味提高利率,而在于排除政府的抑制低利率政策以恢复市场特征,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客观决定交易价格,还原经济主体利率决策自主权。
但在有的国家如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墨西哥等国1,利率市场化却引发了异常的高
1阿根廷在1977至1978年取消最高利率管制,年均实际利率由1982年的5.1%上升至1980年的31.2%,1981至1983年通胀率平均每年以250%的速度上升;1982年被迫停止市场开放措施,对存款利率进行了管制;1987年再度实施私有化和放松管制措施,而1990年的通胀率高达2314%(多布森、雅凯,2000)。
智利则是在对财政保持适度控制的基础上实施宏观经济稳定和自由化进程,1974年初取消了最高利率规定,并在次年放松了对商业银行的控制,通胀率由1973年底的600%降至1976年的170%,再降至1981年10%以下,随后再度上升,比索实际存款月利率由1976年的8.6%上升至1982年22.4%。
利率,究其原因,与这些国家的宏观经济与价格水平极不稳定是密不可分的。
当宏观经济与价格水平极不稳定时,伴随着通胀率和名义利率的上升,事后方可实现的实际利率则变得难以确定,从而诱发银行产生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激发他们将利率定在更高、更具风险的水平上,异常高的名义利率也就难免,进而诱发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
四、利率市场化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的自由竞争程度,加剧了银行利率风险,如果银行没有优秀的定价能力和良好的内部管理,这将是个巨大的挑战。
从国际经验来看,有一些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后出现了银行倒闭增加的情况。
例如美国的情况最为典型,美国从1982年开始到1986年3月,大约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了利率市场化,在这一过程中及其之后,美国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是银行倒闭数量的增加。
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美国每年倒闭的银行达两位数,1985年达到了三位数,此后则急剧增加,在1987—1991年每年平均倒闭200家,最多的一年竟然有250家银行倒闭。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并没有参与利率市场化的经验,而且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把握和预测市场利率水平的难度更大。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一些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出现了困难、风险较大,利率市场化后,如果没有有序的竞争、建立存款保险体系以及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将增加。
另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科学的定价能力、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等,都是进行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的前提条件。
当然,从长远看,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落实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自主权,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
有利于商业银行科学确定经营成本和制定价格,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提高效益。
真正做到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另外,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定价的同时,还必须注重金融新产品的开发。
实际上,利率市场化就是金融产品的价格竞争,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我国商业银行真正商业化经营的过程。
五、对上市银行的影响
由于我国许多配套政策不完备,以及微观经营主体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因此,完全的利率市场化需要较长时间,不是一两年能够完成的。
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实际操作看,央行“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指导原则实际上是一个渐进的改革。
从已经试点的利率市场化情况看,贷款利率的下限一般下浮较少(10%),而上限放开较多,说明了央行对利率市场化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另外,利率市场化从非主流产品开始,如外币业务、大额存款等,这些业务在在国内银行中所占比重不大,对银行的影响相对较小。
具体到上市银行,我们认为短期内利率市场化进程对其业绩的影响不大,理由如下:
1.央行利率放开体现了逐步推进、适当保护的原则。
例如贷款利率下限浮动幅度较小,而上限自由度较大,一方面限制了商业银行在竞争优质客户时价格竞争的下限,另一方面能够对其他客户的贷款进行科学定价,使银行的收益和风险相匹配。
2.央行利率放开是有步骤、分品种的。
例如对存款利率的放开放在最后,实际上给商业银行
一定缓冲时间,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决策水平。
3.利率市场化从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对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影响不大。
目前国内利率市场化只是在一小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上市银行在这些地区的网点很少,几乎不会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外部条件的不成熟,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预计比较全面的放松利率管制至少需要5-10年时间。
我们认为2-3年内利率将只是在部分产品上开放,而且是有限度的,对上市银行盈利的影响非常有限。
但从长远看,利率完全放开后,由于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同质性,盈利模式的趋同性,以及产品的可模拟性较强,业内价格战难以避免,将对银行业绩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