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豆粕的生产工艺和性质

合集下载

发酵豆粕生产工艺三篇.doc

发酵豆粕生产工艺三篇.doc

发酵豆粕生产工艺三篇第1条发酵豆粕发酵豆粕原料生产工艺原料豆粕、发酵源、水、糖蜜(可选)原料比发酵源5千克水500千克豆粕1000千克(糖蜜20千克,可选)工艺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并转移至发酵桶、盖严、室温48120小时。

检测酸碱度≤5.5为合格。

发酵容器可选择为内膜袋、呼吸膜袋、发酵桶、发酵罐等。

最好能在没有进气口的情况下密封。

加入连续发酵水源水,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豆粕中。

酵母源与水的混合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向豆粕中添加混合液的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混合液与豆粕的混合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

温度需求水温3040℃是最合适的,不高于40℃,热水被认为低于15℃;环境温度2040℃,低于15℃,考虑保温或延长发酵时间。

水质要求正常自来水及以上。

加工设备的材料需要不锈钢(防腐蚀)。

原料称量确定电子秤准确后,按配方要求的顺序称量各种原料,散装原料的最大误差保持在0 .5Kg 、100g以内当原料混合用于不连续生产时,应在混合前和混合后清洗搅拌机,以确保原料混合均匀。

严禁结块,干燥和潮湿。

产品指标按46蛋白豆粕计算,干料在60℃干燥,计算指标为干料水分()≤10≤42粗蛋白()≥49≥32pH≤5.2≤5.2小肽(占粗蛋白、)≥10≥11KOH蛋白溶解度()≥70≥70总酸()≥2.5≥3.0L-乳酸()≥2.0≥2.5水苏糖()≤0.5≤0.5棉子糖()≤0.3≤0.3抗原蛋白消除()≥80≥80乳酸菌(CFU/克)0-106106-108酵母(CFU/克)00-108 因此,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对于高含水量的材料,不会有结块或成球;2.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3.尽量避免在发酵前引入杂菌,因此细菌混合系统应易于清洁。

发酵设备推荐使用呼吸袋或厚的普通密封塑料袋,可重复使用。

混合后装袋发酵,保证袋口密封,防止空气中的外来细菌进入影响产品质量。

根据各饲料厂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发酵方式。

目前,较常用的发酵方式有罐发酵、堆发酵、箱式发酵、塔式发酵、罐发酵和袋式发酵。

豆粕的生产工艺和性质

豆粕的生产工艺和性质

目前制作豆粉的原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种[1]:第一种是以豆粕为原料,豆粕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萃取出脂肪的豆子残渣(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浸出油),此类豆粕可称为一次豆粕,还有一种是在萃取出脂肪的豆粕基础上再次提取一些其他大豆提取物后的豆粕(如提取大豆异黄酮等,市场上欣靓、天雌素等产品就是采取这种方法),姑且称其为二次豆粕,二种豆粕在检验上不好区分,除非使用非常精密的仪器。

豆粕由于需要先萃取油脂的,因此其大多选取的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经过萃取工艺后,脂肪残留量大多≤0.5%,以此为原料制作的豆粉,细度可达80目、100目、120目甚至更多(有的厂家声称能提供200目豆粉),但这种豆粉有一种特点,由于其脂肪含量很低,所以在发酵生产中,必须辅以大量的消沫剂,否则泡沫无法控制。

此外此种豆粉的初始原料大多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因此其本身蛋白质含量相对偏低,相对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制成的豆粉蛋白质含量就更没有优势。

但目前有些产品就专门使用这种豆粉,比如有的生产厂家的阿维菌素就采用此种豆粉。

第二种是采用豆子为原料(包括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和转基因大豆),这两者原料做成的豆粉在物理、化学性质,无法区别,可能在生物性质上有所区别。

先采取压榨方法压出油脂后(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压榨油),再进行炒饼,磨粉。

这种豆粉相对豆粕豆粉价格要高一些,优点有以下几点:1、此种豆粉由于压榨法取油,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调整压力,从而控制最终豆粉中的残留脂肪含量,这种豆粉与上一种豆粉的最大区别,在发酵生产使用中可以减少消沫剂的用量,因为脂肪也具有消泡功能,而且由于脂肪自然均匀地分布在豆粉中,其消泡效果相应地好于同等效果消沫剂。

基础料中使用消沫剂一方面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对生产菌种也有一定的毒性;即使选用植物油也会因油脂漂浮在发酵液表层,影响发酵液的溶氧水平和菌丝的呼吸。

2、如果选用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其蛋白质含量要高于转基因大豆及及以其为原料制成的豆粕。

低温豆粕生产工艺

低温豆粕生产工艺

低温豆粕生产工艺一、引言低温豆粕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优质饲料原料,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

为了提高豆粕的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低温豆粕生产工艺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低温豆粕生产工艺的原理、步骤和优势。

二、原理低温豆粕生产工艺的核心原理是通过低温处理豆粕,降低其脂肪酶活性,减少对蛋白质的破坏。

传统的豆粕生产工艺中,高温烘干过程中会使脂肪酶活化,导致脂肪酸的析出,进而影响豆粕的品质。

而低温豆粕生产工艺则通过在低温下进行烘干处理,有效抑制脂肪酶的活性,保持豆粕中的脂肪酸不被析出,从而提高豆粕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

三、步骤低温豆粕生产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1.清洗:将原料豆粕经过清洗,去除杂质和污染物,保证豆粕的纯净度。

2.浸泡:将清洗后的豆粕放入大容器中,用清水进行浸泡,使豆粕吸水膨胀,便于后续处理。

3.蒸煮:将浸泡后的豆粕放入蒸煮器中进行蒸煮处理,达到一定温度和时间,使豆粕中的脂肪酶被灭活。

4.压榨:将蒸煮后的豆粕进行压榨,去除其中的油脂和水分,得到豆粕的固体部分。

5.干燥:将压榨后的豆粕放入低温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处理,以进一步降低豆粕中的水分含量。

6.包装:将干燥后的低温豆粕进行包装,以保证其质量和保存期限。

四、优势低温豆粕生产工艺相比传统工艺具有以下优势:1.保留蛋白质:低温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豆粕中脂肪酶的活性,避免蛋白质的破坏和脂肪酸的析出,保留豆粕中的营养成分。

2.提高品质:低温处理可以减少豆粕中的氧化反应,避免产生异味和污染物,提高豆粕的口感和品质。

3.降低成本:低温处理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生产设备的磨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环保节能:低温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高温废气和废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现代环保要求。

五、结论低温豆粕生产工艺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有效降低豆粕中的脂肪酶活性,保留蛋白质和提高品质。

该工艺具有优良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低温豆粕生产工艺还有望进一步提高工艺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人们对优质饲料的需求。

原料知识豆粕共37页文档

原料知识豆粕共37页文档
▪ 大多数凝集素对肠道内的蛋白水解酶有抵抗性,因此能在整个肠道 内与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导致刷状缘膜紊乱、上皮微绒毛缩短 上皮细胞的生存发育能力降低等不良影响。
▪ 上述损伤使绒毛的形态损坏,干扰了离子转运,减少了与消化酶作 用的机会,导致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小肠代谢紊乱, 增加了粘膜上皮的通透性,促进了肠道粘膜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致 使凝集素及肠道内有害微生物产生的一些毒素进入体内,直接触发 小肠固有膜部位的肥大细胞脱落,组胺分泌增加,导致血管通透性 加大和血清蛋白流失增加,使营养成分更多的流向小肠组织,而用 于合成肌肉等组织的营养成分减少,从而降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降低了动物的生长性能
抑制因子,显著降低了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活 性,降低蛋白质消化率,从而影响其生长。
▪ 随着饲料中大豆蛋白添加量的提高,鱼类对饲料 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逐渐下降。这是因为胰蛋 白酶抑制因子和小肠中胰蛋白酶结合生成无活性 的复合物。降低胰蛋白酶活性,导致蛋白质的消 粕的掺假
用稻糠和滑石粉做的颗粒
▪ 用什么掺假?
化学成分
▪ 豆粕中含蛋白质43%左右,赖氨酸2.5%~3.0%,色氨酸 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 %;胡萝卜素较少,仅0.2~0.4mg/Kg,硫胺素、核黄素 各3~6mg/Kg,烟酸15~30mg/Kg,胆碱2200~ 2800mg/Kg。
大豆中的低聚糖(胃肠胀气因子)
▪ 当它们进入大肠后,由于大肠细菌的发酵 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甲烷 气体,引起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 等现象。
皂苷
▪ 可改变鱼类肠道形态,降低肠道粘膜酶的 活性,降低摄食,影响鱼类生长。
尿酶
▪ 生大豆食入后,尿酶在胃肠内适宜的水分、 温度、pH条件下被激活,激活的尿酶将大 豆中部分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氨,大量氨的 存在会引起机体氨代谢障碍或中毒。

豆粕的制作方法

豆粕的制作方法

豆粕的制作方法1. 引言豆粕是一种来源于豆类的副产品,其制作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且富含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被广泛用作饲料和食品添加剂。

本文将介绍豆粕的制作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制作豆粕的步骤和要点。

2. 材料准备制作豆粕所需的主要原料为豆类,常用的豆类包括大豆、黄豆和绿豆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水(足够浸泡豆类)•制粕设备(如豆浆机、豆渣分离机、脱水设备)•锅、砧板、刀等基本厨房用具3. 豆粕制作步骤3.1 浸泡豆类将选好的豆类放入盆中,加入足够的水使豆类完全浸泡其中。

浸泡时间根据不同豆类的种类和新鲜程度而定,一般为8-12小时。

3.2 磨浆将浸泡好的豆类倒入豆浆机中,根据机器说明操作将豆类磨成浆状。

3.3 分离渣滓将豆浆倒入豆渣分离机中,使豆渣和豆浆分离。

分离后的豆渣是豆粕的主要原料。

3.4 脱水将分离出的豆渣放入脱水设备中,去除多余的水分。

脱水的方法可以使用压榨或者滤网等。

3.5 干燥将脱水后的豆渣均匀地摊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自然风干或者使用烘干设备加速干燥,直至豆渣干燥成豆粕。

4. 豆粕的储存与使用4.1 储存将制作好的豆粕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可使用密封容器或包装袋进行储存,延长保质期。

4.2 使用豆粕可用作饲料和食品添加剂。

在饲养家禽和牲畜时,可以将豆粕与其他饲料混合使用,以增加蛋白质和其他营养元素的摄入。

在食品制作中,豆粕可用于烘焙、调味、增加口感等方面的应用。

5. 安全注意事项在制作豆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使用刀具时要小心,避免意外伤害。

•豆浆机和豆渣分离机等电动设备使用时,务必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处理豆类时,避免飞溅和吸入粉尘,可佩戴口罩和手套保护。

结论制作豆粕是一项简单而实用的生产活动,本文介绍了豆粕的制作方法。

通过掌握这些步骤和要点,读者可以自行制作出优质的豆粕,满足自己和家畜特定的需求。

但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并妥善储存和使用豆粕,保证其品质和有效性。

豆粕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测算方法

豆粕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测算方法

豆粕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测算方法豆粕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清理、脱脂、浸出、脱溶剂、脱脂后压榨、脱水、干燥、研磨等步骤。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soybean meal includes raw material cleaning, de-fatting, extraction, desolventizing, de-fatting pressing, dehydration, drying, grinding and other steps.原料清理是指对大豆进行清洁和筛选,以便去除杂质和杂草。

Raw material cleaning refers to the cleaning and screening of soybeans to remove impurities and weeds.脱脂是将豆能中的油脂去除,一般采用机械压榨和溶剂浸出结合的方法。

De-fatting is the process of removing oil from soybeans, generall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pressing and solvent extraction.浸出是将豆渣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得到含油的溶液。

Extraction is to extract the soybean meal with organic solvent to obtain an oily solution.脱溶剂是将提取出的油溶液中的有机溶剂去除。

Desolventizing is the process of removing organic solvents from the extracted oil solution.脱脂后压榨是将脱脂后的豆渣进行压榨,以提取余油。

De-fatting pressing is to press the de-fatted soybean meal to extract residual oil.脱水是将压榨后的豆渣进行脱水处理,以降低湿度。

豆粕加工工艺及生产情况

豆粕加工工艺及生产情况

豆粕加工工艺及生产情况
1、豆粕生产工艺
豆粕是大豆经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根据提取方法不同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其中用浸提法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

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目前国内外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

以浸提法生产豆粕的基本工序为:油脂厂购入大豆→去杂→破碎一颗大豆约碎成6-8块→加温并调整水份含量,破坏原有的组织,易出油→压成片并继续调整水份→加溶剂喷淋淬取豆油→脱溶剂→豆粕生成。

在豆粕的加工工艺中,温度控制是最重要的环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豆粕中蛋白质的含量,并直接导致日后豆粕的质量好坏和使用效果。

根据烘烤过程中是否搀杂进大豆种皮,豆粕还可分为带皮豆粕和去皮豆粕,二者主要区别是蛋白质水平不同。

2. 生产情况
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印度、欧盟等国是世界主要的豆粕生产地区。

一直以来,美国豆粕产量占全球30%以上的份额。

近几年,中国压榨行业快速发展,中国豆粕的发展速度保持了约20%的年增长速度。

我国是豆粕的生产大国。

2000年起,我国豆粕的年产量首次突破1,500万吨,2001年后,豆粕产量出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2004年豆粕产量首次超过巴西与阿根廷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在国内豆粕产量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豆粕生产布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90年代中期以前东北三省是我国豆粕主要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国60%以上,而到2002年以后,随着沿海地区压榨企业的快速发展,山东、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已取代东北地区成为我国主要的豆粕生产基地。

发酵豆粕生产工艺:

发酵豆粕生产工艺:

发酵豆粕生产工艺:1.1 I 生产工艺流程豆粕一喂料斗→提升机→哲存箱+计量秤→混合罐→一次发酵车一混合罐→二次发酵车→滚筒粉碎器→新型烘干机→粉碎→打包→成品1.2发酵豆粕生产过程脱脂豆粕(粗蛋白含量≥48% )经提升机送至暂存箱经计量后进人混合罐.与配制好的发酵液充分混合进入发酵箱中,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进行第一次发酵。

经过初步发酵的中间产品进人混合罐,经过混合后进入二次发酵工段。

经过二次发酵后的互柏其蛋白质的溶解度显着提高,豆粕中的XSG24小时专业为您服务。

非标设计定制闪蒸、带式、喷雾、盘式、流化床、桨叶、回转窑、煅烧、气流、沸腾、真空、烘箱等混合制粒设备,良好的信誉,优越的品质,完善的服务!(公司承诺:此设备如经厂家调试,任然不好正常运行,公司全额退款退货,保证客户购买零风险。

)1详3细6咨1询6联1系1方2式9顾8先8生!气流速,控制离开干燥器的粒子尺寸和数量、最终含水量及物料在干燥段内的停留时间。

⑤加料机的螺旋输送机转数由无机调速电机控制。

根据物料性质和干燥工艺参数控制加料速度。

旋转干燥器的工作性能如下:①能处理膏状、滤饼状等物料;因是闪蒸、瞬时完成干燥,可用于处理热敏物料;干燥室中有搅拌器,同时在高速气流中干燥,可处理黏性物料。

②单位产品能耗低,该干燥器可在较高温度下干燥固含量高的物料,较其他许多干燥设备能耗低。

与喷雾干燥器相比,相同体积时,其干燥能力是喷雾干燥的2倍,能耗是喷雾干燥的1/3。

③产品收率高,质量好。

以干燥H-酸为例,利用闪蒸干燥装置可提高收率5%,而且粒度均匀,含水量小。

④颗粒在热气流中高速分散,干燥时间短、速度快、热效率高。

⑤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集干燥、粉碎、分级为一体,是旋流技术、流化技术、喷动技术及对流技术的有机结合,干燥后不需要再粉碎、筛分,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省了动力和设备费用。

⑥设备紧凑,占用空间少,生产效率高。

⑦该系统密闭性好,保护工人健康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豆粕制作工艺流程

豆粕制作工艺流程

豆粕制作工艺流程咱先说说豆粕是啥呢,它就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

这豆粕在很多地方都可有用啦,像在饲料行业那就是个大明星,给好多小动物提供营养呢。

那这豆粕是咋制作出来的呢?原料准备阶段。

大豆是制作豆粕的基础原料。

这大豆可得精挑细选,就像选美一样。

那些个饱满的、没有病虫害的大豆才是我们的心头好。

要是有坏豆子混进去,那可就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啦。

选好的大豆要先清理一下,把里面夹杂的小石子啊、碎叶子啥的都给剔除掉,让大豆干干净净的。

预处理工序。

接下来就到预处理啦。

大豆得先进行破碎,把它们从完整的豆子变成小碎块。

这个就像是给大豆做个小手术,让它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加工。

破碎后的大豆还要进行软化和轧胚呢。

软化就是给大豆泡个舒服的热水澡,让它们变得软软的,就像棉花糖一样。

轧胚就是把软化后的大豆压成薄片,这薄片可薄啦,就像纸片一样,这样做是为了在后续的工序中能够更好地提取油脂。

浸出工序。

这浸出可是个关键的环节呢。

把轧胚后的大豆薄片放到一种有机溶剂里,这个有机溶剂就像一个超级小能手,它能够把大豆里的油脂给溶解出来。

就像魔法一样,油脂就跑到有机溶剂里去了,剩下的就是豆粕的雏形啦。

不过这有机溶剂可不能随便用,得是安全又高效的那种,这样才能保证豆粕的质量和安全性。

分离工序。

浸出之后就得把油脂和豆粕分开啦。

这就像是把一对好朋友给拉开一样,不过是为了让它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

通过蒸发和蒸馏等方法,把有机溶剂从混合液里弄出去,有机溶剂还能回收再利用呢,既环保又节约。

这样一来,油脂就被提取走了,留下的就是豆粕啦。

豆粕的后期处理。

得到的豆粕还得再处理处理。

要进行干燥,把豆粕里多余的水分给去掉,不然豆粕容易发霉变质,就像面包放久了会长毛一样。

干燥后的豆粕还要进行筛选,把一些杂质再进一步去除,让豆粕变得更加纯净。

最后得到的豆粕就可以装袋,然后被送到需要它的地方去啦,不管是养殖场还是其他的加工厂,豆粕都带着满满的营养去开始它新的旅程呢。

豆粕的制作方法

豆粕的制作方法

豆粕的制作方法
豆粕是指大豆经过压榨后剩下的固体物质,是豆油的副产品。

豆粕以其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而备受推崇,是饲料、食品、食用油等行业的重要原料之一。

以下为豆粕的制作方法:
1. 原料选配:选择大豆作为原料,应选用干净、健康、色泽均匀的豆子,去除杂质。

2. 清洗:将原料用水浸泡2-3小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去除大豆表面的杂质。

3. 磨浆:将清洗干净的大豆加水磨浆,磨浆比例大约为1:3-1:4,磨浆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防止豆渣粘在磨浆机中。

4. 过滤:将磨浆后的豆浆过滤,过滤器可以选择棉布袋或机械压滤器,把豆渣和豆浆分离开来,留下豆浆。

5. 分离:将豆浆倒入离心机内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出来的固体部分即为豆粕。

6. 脱水:将豆粕晾晒或挤压脱水,使其水分充分挥发。

7. 烘干:将脱水后的豆粕通过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70℃左右。

8. 包装:将烘干后的豆粕装入袋中,密封存放于干燥阴凉处。

以上就是豆粕的制作方法,制作时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交叉污染。

豆粕作为饲料和食品的重要原料,应加强其质量检测,确保其安全可靠。

【新提醒】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

【新提醒】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

【新提醒】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

豆粕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40%~44%)、脂肪(1%~2%)、碳水化合物(10%~15%)以及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营养成分比较齐全且均衡;此外,豆粕中还含有大豆异黄酮、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质,是饲料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植物性蛋白原料。

然而豆粕中也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抗原蛋白、脲酶、植酸等),它们的存在一方面对动物体内某些消化酶起抑制作用,与营养物质结合成不易消化的成分,使得豆粕的消化率和动物的吸收率下降;另一方面对动物体内的某些器官造成损伤,给动物生理、生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发酵豆粕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在豆粕中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积累有用的菌体、酶和中间代谢产物,经生产加工、调制而成的产品,又称为微生物发酵豆粕。

研究表明,经微生物发酵处理的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含量少,富含小分子大豆肽、消化酶、维生素和未知生长因子,是优于其他大豆产品的多功能优质蛋白质饲料。

1 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1.1 抗营养因子降低或完全消除利用微生物发酵豆粕,一方面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将消耗利用非蛋白类抗营养因子(如植酸、低聚糖、致甲状腺肿素等),另一方面微生物会分泌一些蛋白酶对豆粕中的蛋白类抗营养因子进行降解。

胥九兵用混合菌种固态发酵豆粕,发酵后大豆抗原蛋白全部被降解。

发酵后豆粕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脂肪氧化酶、大豆凝血素和致甲状腺肿素都能较完全地被降解。

在适宜条件下发酵后,豆粕中的脲酶活性降低93%。

M.Hirabayashi等使用宇佐美曲霉发酵大豆粕,结果发酵后植酸全部被降解。

1.2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提高发酵能够提高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

豆粕在发酵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大量增殖,将豆粕培养基中的非蛋白氮、培养基无机氮(尿素)及抗营养因子等各种物质分解利用转化为营养价值高的菌体蛋白。

菌体蛋白一方面增加了豆粕中的蛋白质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它优于植物蛋白,改善了大豆蛋白质的营养品质。

发酵豆粕(湿料)生产工艺及相关指标

发酵豆粕(湿料)生产工艺及相关指标

发酵豆粕(湿料)生产工艺及相关指标目录目录 (2)发酵豆粕生产手册 (3)产品指标 (4)混合及发酵设备 (5)发酵车间设计 (6)发酵豆粕湿料应用 (7)发酵料储存时间 (9)附件(部分检测方法): (13)发酵豆粕生产手册原料:豆粕、酵源、水、糖蜜(非必选)原料配比:酵源5kg +水500Kg+豆粕1000Kg(+糖蜜20Kg,非必选)工艺:上述原料混匀,转入发酵桶、盖严、室温48~120 小时。

检测pH 值≤5.5 即为合格。

发酵容器可选内膜袋、呼吸膜袋、发酵桶、发酵箱等,以能密闭不进气为好。

添加顺序:酵源+水充分混匀,再加入豆粕中.酵源与水混匀时间不小于2分钟,混合液添加至豆粕时间不超过2分钟,混合液与豆粕搅拌混合不超过2分钟。

温度需求:水温30~40°C最宜,不能高于40°C,低于15°C考虑用热水;环境温度20~40°C,低于15°C考虑保温或延长发酵时间.水质要求:普通自来水及以上级别均可。

加工设备:材质要求不锈钢(防腐蚀).原料称量:确定电子秤准确后按配方要求顺序称取各种原料,最大误差:大宗原料保持在0。

5Kg 以内、小料保持在100g 以内。

原料混合:非连续生产时,混合前后清理搅拌机,保证原料的混合均匀度。

严禁出现结块,半干半湿现象。

产品指标以46%蛋白豆粕计算,干料以60°C烘干计算混合及发酵设备混合设备:建议采用带投料斗垂直提升绞龙卧式混合机接种混合系统在整个设计中比较关键,因此必须要满足一下几个条件:1.对于水分较高的料具有较高的混合均匀度,不会出现成团或成球;2.效率高,占地面面积小,运行费用低;3.发酵前要尽量避免带入杂菌,因此菌种混合系统要易于清理。

发酵设备:建议采用呼吸袋或者厚一点普通密封塑料袋子,可以重复利用.混合完后装袋发酵,保证袋口密封,杜绝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影响产品质量。

根据每个饲料厂的情况选择合理发酵方式,现在用的比较多的发酵模式有:槽式发酵,堆式发酵,箱式发酵,塔式发酵,罐式发酵,袋式发酵.由于我们这个方案是针对终端,发酵规模相对较小,操作需简单,投入小等特点,所以我们建议用袋式发酵,易于控制温度,夏天把袋子铺开来发酵,可以较好的散热,冬天把袋子堆起来发酵,可以较好提升发酵的保温,易于使用,每个袋子的发酵料都定量,用的时候不用称量,易于控制产品的质量,每个袋子都是独立的单元,互不影响,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二次发酵,没有用完的成品需密封储存,避免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豆粕的制作方法

豆粕的制作方法

豆粕的制作方法
豆粕是一种常见的饲料原料,主要由大豆经过磨浆、压榨、脱脂等工艺制成。

豆粕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高热量等特点,是畜禽饲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豆粕的制作方法。

1. 大豆清洗
大豆清洗是制作豆粕的第一步,目的是去除大豆表面的杂质和沙土。

清洗前,应把大豆浸泡在水中,使其充分吸水,以便清洗时更加彻底。

清洗时,可使用清水或流水冲洗,直到水清为止。

2. 大豆磨浆
大豆磨浆是豆粕制作的重要步骤之一,其目的是将大豆磨成细浆。

磨浆时,可使用石磨或机械磨浆机,将清洗干净的大豆加入磨浆机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磨成细浆。

3. 大豆压榨
大豆压榨是制作豆粕的关键步骤之一,其目的是将大豆浆中的油脂分离出来。

压榨时,可使用压榨机或离心机,将大豆浆加入压榨机中,经过高温高压的作用,将豆浆中的油脂分离出来,形成豆粕和豆油两部分。

4. 豆粕脱脂
豆粕脱脂是制作豆粕的另一重要步骤,其目的是将豆粕中的油脂进一步去除。

脱脂时,可使用脱脂机,将豆粕加入脱脂机中,经过高温高压的作用,将豆粕中的油脂进一步去除,形成高蛋白的豆粕。

5. 豆粕包装
豆粕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包装。

包装时,应选择干燥、通风、防潮的环境,将豆粕装入塑料袋或纸袋中,密封保存。

总之,豆粕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但其制作过程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清洗干净、磨浆细腻、压榨充分、脱脂彻底等。

只有严格按照制作工艺进行操作,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豆粕,为畜禽饲料提供优质的原料。

豆粕和发酵豆粕深加工工艺简介

豆粕和发酵豆粕深加工工艺简介

豆粕和发酵豆粕深加工工艺简介以下文章由农业资料网收集整理,如需更多豆粕深加工工艺及产品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文献资料,请参阅豆粕深加工工艺及产品开发利用专辑(pl010412),该技术专辑收集汇编了近年来技术工作者在该技术领域发表的科技文献和申报的国家专利说明书全文,包括详细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一、豆粕和发酵豆粕的特性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

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二种。

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温度过高会影响到蛋白质含量,从而直接关系到豆粕的质量和使用;温度过低会增加豆粕的水份含量,而水份含量高则会影响储存期内豆粕的质量。

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国内目前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

按照国家标准,豆粕分成三个等级,一级豆粕、二级豆粕和三级豆粕。

从目前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的情况看看,目前年国内豆粕加工总量(不不含进口豆粕)大约为1000万吨,其中一级豆粕大约占到20%,二级豆粕占到75%左右,三级豆粕约占到5%,三个等级豆粕流通量的变化主要与大豆的品质有关。

从相同等级豆粕的市场需求情况看看,国内少数存有实力的大型饲料厂采用一级豆粕,大多数饲料厂目前主要采用二级豆粕(蛋白含量43%),二级豆粕仍就是国内豆粕消费市场的主流产品,三级豆粕已很少采用。

豆粕一般呈不规则碎片状,颜色为浅黄色至浅褐色,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

豆粕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40%~48%,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

发酵豆粕是为提高豆粕消化率,降低其抗营养因子,经一定工艺和技术手段发酵后的豆粕。

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二、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加工(1)豆粕的通常加工流程油脂厂购得大豆→回去杂→碎裂→冷却并调整水分含量→甩成片并稳步调整水分→提溶剂喷淋以淬取豆油→退溶剂→豆粕分解成。

豆粕加工工艺

豆粕加工工艺

大 豆 加 工 工 艺 流 程 图备注: 为关键工序 为质控点1大 豆 7风选去皮 13浸 出 19浸出粕 20脱 溶 20干燥冷却22去皮豆粕 22过筛 22混 合22打 包 4风 选 6一次破碎 8二次破碎 9风选去皮 10豆仁 10豆 皮 11轧 胚 10豆皮仓 10皮仁 10粉 碎 20 DT 粕(100℃,30分)22粉 碎 22成品豆粕 17二 蒸 15混合油 16一 蒸18汽 提 18大豆毛油 10豆皮筛 10二次风选 14正己烷 21分 水 21混合汽 21冷 凝 5加热(60-70℃,20-30分钟) 12膨 化 12冷 却 2计 量 3筛 选大豆加工工艺描述:1、原料大豆:榨油二厂原料豆从储存筒仓7号仓、8号仓和9号仓(通常称呼为榨油二厂工作仓)经过RE100A、RE100B、RE100C进入EL100后经过RE101运输到车间准备生产(RE为刮板、EL为斗提)。

2、计量大豆经输送刮板RE101进入车间后,先进入计量秤WE101计量。

3、筛选大豆出计量秤进斗提机EL101送至车间顶楼依靠重力进入大豆筛SI101。

大豆筛(平面回转筛)为震动、半封闭有一定坡度的设备。

当原料豆进入时大豆可以从筛子孔中穿过进入风选器AS101,而大豆中秸秆豆荚等大块杂质由大豆筛尾部滑出,使之与大豆分离。

4、风选AS101为大豆风选设备,大豆进入AS101后其中的微小杂质如粉尘碎豆皮等吸入布袋除尘器FI101,由除尘器汇总后通过下料溜槽进入豆皮绞龙SC161,FI101同时还吸收EL101,SI101中的灰尘杂质。

经过这样几步的预处理原料豆就变的比较干净了,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原料加热过程。

5、大豆加热器大豆加热器DR105内部通有密集的蒸汽加热管道,DR105共12层,层与层之间有通风管道与刹克龙CY105相连通,能够吸走大豆所散发出的水汽及部分脱落的豆皮,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豆加热到60-70度左右,起到软化降低水分及调质的作用。

低温豆粕生产工艺

低温豆粕生产工艺

低温豆粕生产工艺低温豆粕生产工艺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低温处理技术,以尽量保持豆粕的营养成分和活性酶的活性。

下面是一个包含主要步骤的低温豆粕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

1.原料处理:选择优质的黄大豆作为原料,根据需要进行筛选、去杂、清洗等处理,确保原料的质量。

2.破碎:将处理好的黄大豆送入豆破碎机进行破碎,将黄大豆破碎成细小颗粒,增加后续提取效果。

3.脱脂:将破碎好的黄豆送入脱脂机,通过加热和压榨的方式将豆粉中的油脂提取出来,得到油脂较少的粕料。

4.低温处理:将脱脂后的豆粕送入低温处理设备,通常是低温蒸汽或者冷却水循环系统,使豆粕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处理。

5.干燥:在低温处理的同时,采用适当的干燥设备对豆粕进行脱水,将豆粕中的水分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持产品的稳定性。

6.研磨:将干燥后的豆粕送入豆粕研磨机进行研磨,使其粒度更加细小,便于后续加工和应用。

7.包装:将研磨好的低温豆粕送入包装机进行包装,通常是使用透明塑料袋或者纸箱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销售。

8.质检:对包装好的低温豆粕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营养成分检测、微生物指标检测等,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9.储存:将经过质检合格的低温豆粕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仓库中,避免受潮、变质和发霉等。

低温豆粕生产工艺通过降低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尽量减少对豆粕中营养成分和活性酶的破坏,保持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

同时,该工艺还能减少油脂的氧化和自由脂肪酸的生成,提高豆粕的稳定性和储存寿命。

因此,在豆粕加工过程中应用低温处理技术能够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健康、安全的食品需求。

豆粕

豆粕

取 被 检 大 豆 粕 5-10g 于 烧 杯 中 加 入 100ml 四氯化碳搅拌后放置 10-20min ,石粉和贝 壳粉则沉底,取沉淀 物于烧杯中,加入 10-20ml 5-10% 的 盐 酸,如有大量气泡产 生,说明掺有石粉或 贝壳粉。
豆粕鉴别掺假方法
1、水浸法:
取需检查的豆粕(饼)25克,放入盛有250毫 升水的玻璃杯中浸泡2-3小时,然后用木棒轻轻搅 拌可看见豆粕(碎饼)与泥沙分层,上层为饼粕, 下层为泥沙。
三、试剂: 1. 0.1mol/L NaoH
2. 0.05mol/L H2SO4
3. 尿素苯酚红溶液 溶解0.14g 苯酚红于7ml 0.1mol NaoH和35ml
蒸馏水中,溶解 21g尿素(分析纯)于300ml蒸馏水中。将两种
溶液混合搅匀备用。
四、操作步骤: 1.用小烧杯倒出适量尿素苯酚红溶液,滴加0.05mol H2SO4将 其调至琥珀色。 2.取一小勺粗细均匀的大豆饼(粕)原样,撒在培养皿里,加 入适量的苯酚红溶液, 轻轻的旋动以使皿内的样品能均匀浸
产46%蛋白豆粕。
二、豆粕简介
1.豆粕加工工艺
2.豆粕品质 3.营养特性 4.现用厂家 5.异常情况解析 6.豆粕分类
1.加工工艺
• 豆粕是油脂浸出生产后得到的副产物,主要用于饲
料和食品原料。它的质量取决于大豆的质量和豆粕
生产工艺。
• 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
粕二种。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 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 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 进,蛋白质含量高,是中国国内目前现货市场上流
• 豆粕与大豆、豆油的比价关系
豆粕是大豆的副产品,每1吨大豆可以制出0.2吨的 豆油和0.8吨的豆粕,豆粕的价格与大豆的价格有密

豆粕概述

豆粕概述

豆粕概述豆粕是大豆经提取油后的副产品,各类油粕中用途最广的一种。

豆粕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饲养业与饲料加工业,大约85%的豆粕用于家禽和生猪的饲养。

根据提取方法不同可将豆粕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用浸提法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压榨取油后再经过浸提取油后得到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

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目前国内外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产品。

豆粕一般加工流程为:油脂厂购入大豆→去杂→破碎→加温并调整水分含量→压成片并继续调整水分→加溶剂喷淋以淬取豆油→脱溶剂→豆粕生成(去皮豆粕是先去皮后浸提)。

1.豆粕的分类及区别饲料用大豆粕(GB/T19541-2004)将豆粕分为普通豆粕和去皮豆粕两种,具体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技术指标及质量分级带皮大豆粕去皮大豆粕项目一级二级一级二级水分/(%) ≤12.0≤13.0≤12.0≤13.0粗蛋白质/(%) ≥44.0≥42.0≥48.0≥46.0粗纤维/(%) ≤7.0≤3.5≤4.5粗灰分/(%) ≤7.0≤7.0尿素酶活性(以氨态氮计)/[mg/min·g] ≤0.3≤0.3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 ≥70.0≥70.0注: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三项指标均以88%或者87%干物质为基础计算与普通豆粕相比,去皮豆粕是采用先去皮后浸提的加工工艺生产而成;加工中分离出的豆皮约占大豆重量的8%,占大豆体积的10%。

由于豆皮的主要组分是细胞壁或植物纤维素,很难被猪、鸡等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因此去皮豆粕具有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氨基酸消化利用率高的优点。

除此之外,去皮豆粕最主要的优势还在于其本身含有较高的能量和蛋白质,从而在配方中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来容纳玉米,并减少价格昂贵的油脂用量。

除了营养素含量的差异外,畜禽对普通豆粕和去皮豆粕的利用率也有所不同。

康玉凡等(2003)用玉米淀粉-豆粕型半纯合日粮对生长猪的研究表明,去皮豆粕和普通豆粕的粗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93.01%和91.62%。

豆粕的生产工艺和性质

豆粕的生产工艺和性质

豆粕的生产工艺和性质目前制作豆粉的原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种[1]:第一种是以豆粕为原料,豆粕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萃取出脂肪的豆子残渣(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浸出油),此类豆粕可称为一次豆粕,还有一种是在萃取出脂肪的豆粕基础上再次提取一些其他大豆提取物后的豆粕(如提取大豆异黄酮等,市场上欣靓、天雌素等产品就是采取这种方法),姑且称其为二次豆粕,二种豆粕在检验上不好区分,除非使用非常精密的仪器。

豆粕由于需要先萃取油脂的,因此其大多选取的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经过萃取工艺后,脂肪残留量大多≤0.5%,以此为原料制作的豆粉,细度可达80目、100目、120目甚至更多(有的厂家声称能提供200目豆粉),但这种豆粉有一种特点,由于其脂肪含量很低,所以在发酵生产中,必须辅以大量的消沫剂,否则泡沫无法控制。

此外此种豆粉的初始原料大多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因此其本身蛋白质含量相对偏低,相对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制成的豆粉蛋白质含量就更没有优势。

但目前有些产品就专门使用这种豆粉,比如有的生产厂家的阿维菌素就采用此种豆粉。

第二种是采用豆子为原料(包括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和转基因大豆),这两者原料做成的豆粉在物理、化学性质,无法区别,可能在生物性质上有所区别。

先采取压榨方法压出油脂后(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压榨油),再进行炒饼,磨粉。

这种豆粉相对豆粕豆粉价格要高一些,优点有以下几点:1、此种豆粉由于压榨法取油,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调整压力,从而控制最终豆粉中的残留脂肪含量,这种豆粉与上一种豆粉的最大区别,在发酵生产使用中可以减少消沫剂的用量,因为脂肪也具有消泡功能,而且由于脂肪自然均匀地分布在豆粉中,其消泡效果相应地好于同等效果消沫剂。

基础料中使用消沫剂一方面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对生产菌种也有一定的毒性;即使选用植物油也会因油脂漂浮在发酵液表层,影响发酵液的溶氧水平和菌丝的呼吸。

2、如果选用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其蛋白质含量要高于转基因大豆及及以其为原料制成的豆粕。

豆粕生产流程与工艺指标

豆粕生产流程与工艺指标

豆粕生产流程与工艺指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豆粕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加工破碎、提取蛋白、浓缩蛋白、喷雾干燥等几个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制作豆粉的原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种[1]:
第一种是以豆粕为原料,豆粕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萃取出脂肪的豆子残渣(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浸出油),此类豆粕可称为一次豆粕,还有一种是在萃取出脂肪的豆粕基础上再次提取一些其他大豆提取物后的豆粕(如提取大豆异黄酮等,市场上欣靓、天雌素等产品就是采取这种方法),姑且称其为二次豆粕,二种豆粕在检验上不好区分,除非使用非常精密的仪器。

豆粕由于需要先萃取油脂的,因此其大多选取的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经过萃取工艺后,脂肪残留量大多≤0.5%,以此为原料制作的豆粉,细度可达80目、100目、120目甚至更多(有的厂家声称能提供200目豆粉),但这种豆粉有一种特点,由于其脂肪含量很低,所以在发酵生产中,必须辅以大量的消沫剂,否则泡沫无法控制。

此外此种豆粉的初始原料大多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因此其本身蛋白质含量相对偏低,相对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制成的豆粉蛋白质含量就更没有优势。

但目前有些产品就专门使用这种豆粉,比如有的生产厂家的阿维菌素就采用此种豆粉。

第二种是采用豆子为原料(包括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和转基因大豆),这两者原料做成的豆粉在物理、化学性质,无法区别,可能在生物性质上有所区别。

先采取压榨方法压出油脂后(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压榨油),再进行炒饼,磨粉。

这种豆粉相对豆粕豆粉价格要高一些,优点有以下几点:
1、此种豆粉由于压榨法取油,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调整压力,从而控制最终豆粉中的残留脂肪含量,这种豆粉与上一种豆粉的最大区别,在发酵生产使用中可以减少消沫剂的用量,因为脂肪也具有消泡功能,而且由于脂肪自然均匀地分布在豆粉中,其消泡效果相应地好于同等效果消沫剂。

基础料中使用消沫剂一方面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对生产菌种也有一定的毒性;即使选用植物油也会因油脂漂浮在发酵液表层,影响发酵液的溶氧水平和菌丝的呼吸。

2、如果选用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其蛋白质含量要高于转基因大豆及及以其为原料制成的豆粕。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豆粉:有的是将前两种豆粉按比例混合,有的干脆是掺假(有的掺土、有的掺玉米粉),假货的检测方法也比较简单,只要检测蛋白质含量,即知道是否掺假;后一种检测比较麻烦,但如果您要求采购高脂肪残留的豆粉,哪么只要脂肪残留量检测合格,就基本可以断定其真实性或仅仅掺和了较少量的豆粕粉;但有些产品就要求使用按比例掺和豆粉,这就另当别论了。

制作工艺
这是豆粉制作的关键,决定着的豆粉的质量及外观、颜色
豆粕豆粉:
原料如果由豆粕的话,其颜色相对偏浅一些,因为大多数豆粕原料都是比较小的片状物体,由于脂肪含量极低,极易粉碎,以此原料做豆粉的厂家,大多不再炒豆粕,或仅进行简单地温度较低的炒制,这主要因为一方面豆粕在萃取出油的过程,为了提高出油速度和出油率,已经进行过适当加热,另外由于豆粕片比较小,含水量都非常低,比较干燥,相对表面
积较大,如果炒制温度过高,极易自燃,所以豆粉中只要含有一定的豆粕粉其颜色相对就会浅一些。

我们单位一些发酵品种也曾先后使用过一次、二次豆粕做成的豆粉,但最后大多品种都最终停止使用这种豆粕豆粉,我们也曾共同分析过这一问题,使用过程中泡沫大仅是一个方面,大家共同怀疑是不是由于豆粕经过萃取工艺,一些重要的营养成份(特别是些脂溶性营养成份)随着萃取而流失了,二次豆粕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虽然利用豆子做原料,这个问题也客观存在,但情况可能要好一些,因为简单利用压力压榨豆子出油有相当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榨取干净,即使最大限度压榨,残留脂肪也在3%以上。

豆子豆粉:
主要有以下两种工艺:
工艺一:先将豆子加热至要求温度,再进行压榨出油,再对豆饼进行磨粉,制得豆粉。

此种工艺目前基本不再使用,主要是因为,将豆子加热,由于豆子较大,含水量较多,加热时由于受热面积较小,受热不均匀,一方面要加强搅拌力度,另一方面由于豆子的相对表面积较小,加热能耗较高,且制得的豆油颜色发黑,在目前大家都注重节能,降低成本和食品质量的大环境下,此工艺已基本被淘汰,除非客户要求,且出价较高方可为之生产。

工艺二:先将豆子压榨出油,(根据客户对残留脂肪含量的要求不同),可以压榨一次、二次甚至三次(当然压榨次数越多,残留脂肪含量就越少),再对豆饼进行炒制,最后进行磨粉,这是目前豆粉生产厂家的主流工艺。

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榨出的豆油颜色清亮,质量较好,另外由于是对豆饼加热,相对受热面积较大,受热均匀性较好些,比较节能。

另外由于其有一定的残留脂肪含量(特别是要求较高的残留脂肪含量时),在磨粉中,会因豆饼颗粒发粘而糊住筛板造成停车,因此如果要求较高的残留脂肪含量,其加工细度就会受到较大限制,一般只能生产40目、60目以上,个别厂家声称能生产80目的,对此我们表示怀疑。

目前市场上豆粉主要规格有两种:高温豆粉,低温豆粉,有些企业还推出了中温豆粉,但严格说来,目前国内豆粉市场并无一个统一标准。

这些豆粉的在制作工艺上区别主要在于豆饼(豆粕)炒制温度不同和达到炒制要求温度后豆饼(豆粕)维持温度时间的长短差异。

条件好的一些生产厂家采用的带有电子显示的油汀炒锅进行炒豆饼,温度控制非常平稳,相对一些小厂采用直接烧煤加热,质量更有保障的。

达到要求温度后,在锅内停止加热,再维持一段时间。

但由于大多生产厂家,生产任务比较大,且油汀炒锅不能长期闲置,只能采取将炒好的豆饼放到水泥地上,聚集成堆维持一段高温时间的变通措施。

这个豆饼的炒制温度和高温维持时间,不同产品的要求不尽一样,相对来说温度越高,豆粉相对好利用一些,因为高温可以将其一些稳定的化学结构破坏,利用起来比较容易一些。

豆饼的炒制温度高低可以通过检测豆粉的溶磷来确认,如果溶磷过高且颜色过深则说明豆饼的炒制温度超标了,低了一定程度上说明炒制温度偏低(这一点并不尽然,不过炒制温度低了,颜色就可以体现,另外由于豆子来源不同,溶磷也有一定的波动)。

因为磷元素做为一种重要的元素,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比如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分子层、ATP等,但大多
数都以各种有机大分子形式存在,普通检测根本无法检测出来,如果经过高温炒制等物理过程后,大分子断裂后,形成PO43-形式,就可以检测出来了。

玉米浆同样也有这个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