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标准)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精华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精华

第一章:机械运动学问点一、测量1、长度的单位:根本单位:米,符号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2、单位换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nm;1dm=10-1m、1cm=10-2m、1mm=10-3m、1um=10-6m、1nm=10-9m。

3、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4、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即(一小格表示的长度),确定测量的准确程度。

作用:读数时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例如分度值是0.1cm,读数应当有2位小数。

5、刻度尺的量程:测量的范围。

6、正确运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1)依据实际须要选择分度值与量程合适的刻度尺;(2)从零刻度线或清楚的刻度线起测量,有刻度的边紧靠被测量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录结果时,结果包括数值与单位两局部。

7、时间的根本单位是:秒,符号s;常用单位:时(h)、分(min)、8、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1min=60s、1h=3600s、9、时间测量的工具:秒表、停表。

10、误差的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1、误差产生缘由:(1)测量仪器不够精细;(2)测量方法不够完善。

12、减小误差的方法:(1)屡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细的测量工具;(3)改良测量方法等。

13、误差与错误的区分:(1)误差不能消退,只能尽可能减小;(2)错误是可以消退的。

二、机械运动:1、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的定义:推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选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被选来作为参照物的物体都当作是静止的。

3、参照物选择:除探讨物体本身以外的一切物体,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4、推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假如探讨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间隔)没有改变则探讨物体是静止的,假如探讨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间隔)有改变则探讨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运动还是静止要看参照物选什么。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静止1、机械运动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①、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Ⅰ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Ⅱ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特点: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任意性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运动的快,它的速度就大;物体运动的慢,它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 v=s/t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S→路程→米m 、千米km;t→时间→秒s 、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③、公式的变形:s=vt ; t=s/v④、单位换算:1m/s=3.6km/h ;1km/h=1/3.6m/s;1m/s>1km/h。

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Ⅰ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Ⅱ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Ⅲ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的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⑥、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Ⅰ公式中s、v、t必须对应同一对象、同一运动时段。

Ⅱ运动公式必须注意单位匹配。

(完整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习题】1.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______m—_____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____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_____cm。

2. 1km= m= dm= cm = mm = =μm =nm3. (1)电视机的尺寸是用荧光屏的对角线的长度来表示的.1英寸=2.54cm,一台25英寸彩色电视机荧光屏的对角线长度是_______cm.(2)人眼能分辨的最小物体为0.1mm= nm4.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72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5)天安门广场的旗杆高度是30______5. 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2.(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刻度尺带刻线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紧贴);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线要与被测物体对对齐(对齐);刻度尺要放正,被测物体平行,能倾斜(平行);刻度尺要正方。

D、“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E、“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习题】1.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2. 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3.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4.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内容。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系:用于测量和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标准。

二、速度与加速度1.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速度单位:m/s。

4.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5.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

6.瞬时速度:极短时间段内的速度。

7.加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

8.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9.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加速度单位:m/s²。

10.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

三、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同一方向上匀速运动。

2.特点:速度恒定,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3.速度-时间图:直线。

4.位移-时间图:直线。

四、匀加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均匀增加或减小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3.位移-时间图:抛物线。

4.速度-时间图:直线。

五、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狭义上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而做竖直方向上自由下落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取向竖直向下,大小为9.8m/s²。

3.位移计算公式:位移=初速度×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六、简谐振动1.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振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恒定,振幅和频率可以改变。

3.周期的定义:一个完整的往复运动所需要的时间。

4.频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往复运动次数。

七、单摆运动1.定义:物体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与一个固定点连接,做往复运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周期越长,频率越低。

综上所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和单摆运动等。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km 310 m 10 dm 10 cm 10 mm310μm310nm二、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三角板等。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刻度尺的使用:1、选。

选用量程合适的刻度尺。

2、看。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测。

测量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4、读。

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

记录数据时应注明单位。

三、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单位换算:h 60 min 60 s310 ms四、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铯原子钟等。

机械停表的使用及读数:一调(归零)、二按(启动)、三停、四读。

读数时不需估读。

五、误差定义: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仪器不准确、测量者和测量环境的不同、测量方法的不同。

减小误差(误差不可消除)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能消除,而错误可以避免。

1.2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二、参照物定义: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所选的标准叫参照物。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往往不同。

即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物体都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所以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1.3运动的快慢一、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t
s
v =《机械运动》知识点
一、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分类: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直线)和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

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二、参照物
1、定义: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不能选择研究物体本身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种是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另一种是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2、速度的物理意义: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3、速度的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比值定义法)
4、速度的公式:t
s v = 5、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 )千米每小时(km/h ) 1m/s=3.6km/h
五、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图像*
3、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六、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这样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中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也用t
s v =计算。

七、测平均速度
1、原理:
2、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大全精选全文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大全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游标卡尺等2.测量前的观察: (1)零刻度线(2)量程(3)分度值3.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

4.特殊长度的测量:测圆珠笔的周长,测碗口的长度,测一张纸的厚度。

知识点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其他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常用的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

知识点3:测量误差1.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的第一章通常是为同学们打开物理世界大门的重要篇章,一般会涉及到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和知识。

以下是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机械运动(一)什么是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比如我们日常见到的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鸟儿在空中飞翔、树叶飘落等,都是机械运动的表现。

(二)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我们是运动的;但如果以车内的座椅为参照物,我们则是静止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如,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太阳则是运动的。

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要牢记:1km = 1000m,1m =10dm = 100cm = 1000mm,1mm =1000μm,1μm = 1000nm。

(二)长度的测量工具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三)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等。

1h = 60min,1min = 60s。

(四)时间的测量工具常见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时钟、手表、秒表等。

秒表的读数要注意小表盘和大表盘的配合。

三、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的定义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简而言之,机械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例如,汽车在路上行驶、鸟儿在空中飞翔、树叶从树上飘落等,都是机械运动的常见例子。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物体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它就在做机械运动;反之,如果位置没有改变,就不是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通常我们会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比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通常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当我们说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往往是以地面上的某一固定点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则是运动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运动状态结论,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如,两辆并排行驶且速度相同的汽车,以其中一辆车为参照物,另一辆车是静止的;但以地面为参照物,这两辆车都是运动的。

在实际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但它相对于太阳则是运动的;飞机在空中加油时,加油机和受油机保持相对静止,才能顺利完成加油操作。

四、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通常用字母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那么公式可以写成 v = s / t 。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m/s),常用的还有千米每小时(km/h),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m/s = 36km/h 。

比如,一个物体在 5 秒内通过了 20 米的路程,那么它的速度就是 v = 20m ÷ 5s = 4m/s 。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 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完整版)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章机械运动物理知识点汇总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从大单位换到小单位时10的次方为正数,小单位换到大单位时10的次方为负数。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 课桌高0.7m 篮球直径24cm 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B>、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C>、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B、“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C、“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初中一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初中一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第二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物理知识点汇总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从大单位换到小单位时10的次方为正数,小单位换到大单位时10的次方为负数。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 课桌高0.7m 篮球直径24cm 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新铅笔长度17.5cm 手掌宽度10cm 墨水瓶高度6cm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5、特殊的测量方法:间接测量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B>、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C>、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认”:认清刻度尺所标的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B、“选”: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刻度尺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正对刻度线。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二、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S)。

常用单位有分钟(min)、小时(h)。

(注意:光年指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距离。

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2、测量工具---停表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3、停表的使用:使用前注意观察大、小表盘的量程和分度值。

三、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或实验方法不完善、估读时的偏差、测量环境的影响。

3、减小误差的方法: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读数时粗心大意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5、求平均值注意(1)几次测量中,剔除测量错误数据,求剩下数值的平均值(2)平均值小数点后的位数和测量数值小数点后的位数保持相同。

四、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上,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在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形式有多种,分子运动、电磁运动、热运动、电荷的运动。

五、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5、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设该物体是静止的(无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5、 相对静止的两个条件:运动快慢相同且运动方向相同。

六、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则速度快;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则速度快。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和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v=s t 变形 : s =vt ,t =s v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米每秒(m/s ) 其他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

两单位中米每秒(m/s )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1km/h= 1/3.6 m/s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在1秒内通过的距离是1.1m 。

七、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分为: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与路程S 时间t 没关系t S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我们不能说“物体的运动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Ⅱ 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s tE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八、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V=S/t3、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挡板。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与测量时间)4、结论: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它的速度越来越大。

实验注意:1、斜面不要支起过高,也不要太低(过高 会使小车速度过大,不易记录时间,过低会使测量的平均速度太接近)。

2、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

3、为避免饰演的偶然性,实验中应多次测量。

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而不是斜面的长度。

九、超声波测速超声波属于声波,传播速度和普通声音速度一样(只是含有的能量较高,穿透力强,方向单一),在15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 ,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一般情况下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十、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1、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3种方法:①、分别求出它们的速度进行比较。

②、比较物体运动相同时间所通过的路程的长短。

③、比较物体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

列车通过桥或山洞所走过的路程计算问题。

1、火车过桥问题①、列车全部在桥上或山洞内时通过的路程应为桥长(或山洞长)与车长之差。

②、列车全部通过桥或山洞时通过的路程应为桥长(或山洞长)与车长之和。

2、追及问题。

慢速运动的物体在前,快速运动的物体在后;追赶开始时刻定为计时起点,追及时刻定为计时终点;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差等于追赶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

3、相遇问题。

两物体同时出发,相遇所用时间为t=S/(V1+ V2);一物体先运动,相遇所用时间为t=S1/ V1 +(S-S1)/(V1+ V2);错车问题中,两车运动的路程之和等于两车身长度之和。

在相遇问题【含义】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

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解:392÷(28+21)=8(小时)答:经过8小时两船相遇。

例2 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解:“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

因此总路程为400×2相遇时间=(400×2)÷(5+3)=100(秒)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时间。

例3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解:“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

从题中可知甲骑得快,乙骑得慢,甲过了中点3千米,乙距中点3千米,就是说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相遇时间=(3×2)÷(15-13)=3(小时)两地距离=(15+13)×3=84(千米)答:两地距离是84千米。

追及问题【含义】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

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解:(1)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75×12=900(千米)(2)好马几天追上劣马?900÷(120-75)=20(天)列成综合算式75×12÷(120-75)=900÷45=20(天)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例2 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

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解: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时小亮跑了(500-200)米,要知小亮的速度,须知追及时间,即小明跑500米所用的时间。

又知小明跑200米用40秒,则跑500米用[40×(500÷200)]秒,所以小亮的速度是(500-200)÷[40×(500÷200)]=300÷100=3(米)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例3 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