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文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文化的影响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很重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自然环境中揉入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中国传统建筑体现出传统文化追求多样性统一的特点,即所谓“和合不同,奇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会通”精神体现于古建筑中,就是建筑技术和艺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传统建筑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兼容并蓄。
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留下了贯穿史今的重笔,它既是我华夏文明的一例例见证,又是我们先祖勤劳与智慧的体现。从原始社会的山顶洞,到“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秦阿房宫,从大汉四百年的长安未央宫,一直再到明清的紫禁城,还有今日看不到的抑或是史书上也找不到的那千万座宏伟建筑,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在千年的智慧的结晶与沉淀中,我国的传统建筑形成了特有的建筑思想。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到先秦时期的道家,再到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紧接着又是宋明理学将文化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沿着一条清晰的道路前进。这些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以及生活方式,于是我们周遭的一切都跟随者我们时代的主流文化而发展,那么中国的建筑与室内设计也包括在其中。
儒家
春秋时代,孔子提出了以礼治国的观点,并把礼治思想进一步制度化和仪式化,创始了儒家学派。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
儒家建筑的特色主要分为文庙和书院两大类。
文庙中最具特色的是山东曲阜孔庙。唐初设立文庙之制,全国各地也开始广建文庙。地方上的文庙都是以曲阜孔庙为典范建造,大部分是左庙右学的布局,曲阜孔庙的若干形制如“万仞宫墙”照壁、棂星门、“金声玉振”牌坊、大成殿以及舞乐使用的月台等都被继承了下来,只是尺度有所不同,或带有某些地方特色。如云南建水文庙巨大的泮池和雕饰丰富的隔扇门最具特色;苏州文庙中有许多著名的碑刻;四川资中文庙以其精美的透雕大照壁闻名;而天津由于府县两级文庙均设于此,形成了两庙并列的布局,是文庙建筑中的特例
道家
由于道教发源于民间,最早的活动场所主要在山区,因此那时的道教建筑只有洞、石室、静室、大堂、山居、草堂、义舍等民居房屋,对修炼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也相对简单,只是尽量希望“远离尘境,栖寓缥缈”而已。教奉老子为教主,借用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道教体现了历代帝王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的需求为了便于与皇权结合,道教建筑开始出现在平原和城市中,原本是宫廷建筑的“宫”和“观”也成为道教建筑的名称。
崇尚自然、顺应自然与回归是道教在建筑上的必然追求,建筑要取山林野趣,结合山势,适应环境,同时选址上又要符合阴阳五行和八卦的规律,融于山水之间,这样才能达到技术、艺术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进而获得长生。
道士的修行将“得道成仙”作为最终的目标,而这些山被人为赋予了“仙境”的内涵。道教将真实的地理位置与“洞天福地”相对应,界定了道教建筑的位置和环境。道教建筑一般都出现在名山圣地,如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山东崂山等。由于道教相信神仙喜欢居楼,可以靠近天宫,所以宫观中往往建造迎候仙人的“观”,即神居,是极高显的楼,成为其建筑特点之一。
佛教
公元前后,起源于印度的佛教沿着那条贯通中西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受到广大百姓的信奉,并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与扶持。
佛教的建筑就分为佛寺、塔幢和石窟三大部分。
佛寺
佛寺是中国宗教建筑的主要类型,是供奉佛像、举行佛教礼仪、居住僧侣的地方。白马寺开中国佛教寺庙之先河,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佛寺最初仍按照印度的式样,以佛塔为中心,或采取“前塔后殿”的布置方式。随着佛寺的中国化建设,佛塔逐渐退居后面或一侧,殿堂成为全寺的中心。定型后的中国佛寺继承了中国原有的建筑形式,采用对称式布局,沿中轴线布置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两边布置供香客、僧人居住的生活用房。
塔幢
塔是一种古老的佛教建筑物。古印度的塔最早是供养释迦牟尼“舍利”(佛身焚化后形成的颗粒)的“堵坡”(梵文stupa),作为佛的象征供信徒们膜拜。
塔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国后,印度的“堵坡”很快就与中国的楼阁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的楼阁式佛塔:楼阁在下;代表佛的“堵坡”高高在上,被供奉在塔的顶部,称作“塔刹”;而舍利及后来的佛经、佛像等宝物被珍而重之地收藏在塔下的地宫中。在楼阁式塔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密檐式塔、花塔、过街塔、塔门等形式。即便是直接来源于印度,受汉族楼阁影响较少的喇嘛塔、金刚宝座塔,以及云南傣族地区的缅式塔,其造型和细部装饰上也加上了不少中国式样。
窟
中国的石窟源自印度的石窟寺,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遗产,到魏晋至唐这一阶段进入鼎盛时期。早期的石窟大体上是沿着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路线分布的,这也是汉代通西域的路线,由西向东进入河西走廊,再流传到中原及南方地区,和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走向非常类似。
这些石窟不仅记录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石窟中的大量壁画和彩塑还反映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艺术与文化的发展变化。中国最著名的“三大石窟”有: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此外比较有名的还有四川大足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等,其中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也最完好。
在具体的建筑过程中儒释道三家的天人合一观念有着具体区别:儒家将自己主导的伦教纲常思想融人到建筑理念当中,尤其是在宗庙的建筑中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制;佛教则是将自己的教义融人到佛教建筑之中;道家将自己的返璞归真的自然意识融人到建筑理念当中,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建立的建筑意在追求天(自然)人合一境界,因此道家对于中国建筑最大的影响主要是在园林方面,然而这种思想和今天在郊区建立远离大都市喧嚣的郊区别墅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然而在民间的建筑中又有着自己的主导思想,通俗的讲民间建筑有着浓厚的风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