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
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 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的速率判断: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 v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 v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不移动
新条件下的 新化学平衡 v’正= v’逆, 反应混合物 中各组分的 含量恒定 平衡状态Ⅱ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总结: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化学 动态 条件一定 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 ————平衡,只有在 ———— ————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 破坏 ,反应 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 发生变化 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 — ——,由于条 ≠ 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正—— v逆,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 ———
压强(MPa) NH3 %
结论:压强增大, NH3%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思考:对于等体积的气体反应,压强改变将怎样影响 化学平衡? 例:在反应I2(g)+H2 (g)
v
2HI (g)中增大压强
v’正= v’逆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讨论:温度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如何影响? v正和 v逆怎样变化? 结论:温度升高, v正和 v逆同时增大;温度降 低,v正和 v逆同时减小。
问题:温度的变化如何改变不同反应的v正和 v逆的倍数?
【实验2-7】 2NO2 N 2O 4 △ H < 0
NO 实验现象:温度升高,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 2浓度增大 ——————— 逆反应 平衡向—————— 方向移动;温度降低,混合气体颜色变 浓度减小 正反应 浅,—NO2— 方向移动 —,平衡向—————— 结论: 吸热反应方向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 ——————移动, 放热反应方向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 ———————移动,
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 逆 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 物浓度,化学平衡向—— 正 反应方向移动。 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
思考:某温度下,反应C(s)+H2O(g) CO(g) +H2(g)达到 平衡后,增加或移去一部分碳固体,化学平衡移动吗? 为什么?
结论:平衡不移动,因为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常数, 其用量的改变不会影响v正和 v逆,化学平衡不移动 注意:气体或溶液浓度的改变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 而纯固体或纯液体用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率改变, 化学平衡不移动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2015年12月23日星期三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定条件下 非平衡状态 一定时间后 条件改变 平衡被破坏 的化学平衡 v正= v逆,反 反应速率改变, v正≠ v逆,反 应混合物中 且变化量不同 应混合物中 各组分的含 各组分的含 量恒定 量不断变化 平衡状态Ⅰ
(
①C的生成 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A
)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 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2-5】 【实验2-6】 结论: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都能使化学 正 反应方向移动 平衡向———
浓度变 化对反 应速率 的影响 平衡移动 增大反应物 增大生成物 原因 浓度 浓度 减小生成物 浓度 减小反应 物浓度
v正首先增大 v逆首先增大 v逆首先减小 v正首先减小 速率变化 v逆随后增大 v正随后增大 v正随后减小 v逆随后减小 且v’正> v’逆 且v’逆> v’正 且v’正> v’逆 且v’逆> v’正 移动方向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2C(g)达到
R(g)+S(g) ,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 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BC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4、 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不变 ,化学平衡—————— 不移动 。 ——————
讨论:在N2(g)+3H2 (g) 2NH3 (g)密闭反应体系中, 充入He气体: 不变, 不变 ,反应速率——— ⑴容积不变时,反应物质浓度———— 不移动 ; 化学平衡—————— 增大 ⑵气体压强不变时,容器的体积________ ,各气体的 减小 ,化学平衡向 逆反应方 减小 , 反应速率————— 浓度_____ —— — 向移动
2. 恒温下, 反应aX(g) bY(g) +cZ(g)达到平衡后, 把 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 X的物 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大到0.19mol/L, 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A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பைடு நூலகம்
3、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 2A(g) 2B+C(△H>0),若随着温度升高,气 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5、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讨论:催化剂怎样改变v正和 v逆?
小结:同步、等倍数改变v正和 v逆 结论: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不能改变反 应混合物的百分含量;但可以改变达到平衡的时间。
v
含量 v’正= v’逆
v正= v逆 t t1 t2
t
1. 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 ② 生成物的产量一定 增加 ③ 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 反应物浓度 一定降低 ⑤ 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 B 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 ①② B、②⑤ C、 ③⑤ D、 ④⑥
升吸、放降
4、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 压强等),化学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①此原理只适用于已达平衡的体系 ②平衡移动方向与条件改变方向相反。 ③移动的结果只能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量,但不 能抵消。
讨论:反应N2(g)+3H2 (g) 2NH3 (g) △H<0 ,达到化学 平衡,改变下列条件,根据反应体系中的变化填空: ①若N2的平衡浓度为a mol/L,其他条件不变,充入N2使其 正反应 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 浓度增大到b mol/L后平衡向————— a< c < b; 后,N2的浓度为c mol/L,则a、b、c的大小为——————— ②若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1 ,之后缩小反应体系体积使压强 正反应 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 体 增大到P2 ,此时平衡向————— P1 < P3< P2 ; 系的压强为P3 ,则P1 、 P2、 P3 的大小为—————————— ③若平衡体系的温度为T1 ,之后将温度升高到 T2 ,此时平 逆反应 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 体系的温度为T3 , 衡向—————— T1 < T3< T2 。 则T1 、 T2、 T3 的大小为——————————
v正 = v逆
t 结论:由于压强变化同时、同步、等倍数影响正、逆 反应速率,v’正= v’逆,化学平衡不移动,但反应速率 改变。
讨论:压强的变化不会影响固体或气体物质的 反应速率,压强的变化会使固态或液态反应的 化学平衡移动吗? 结论: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的改变,不能 使化学平衡移动
强调:压强变化若没有浓度的变化,化学反应速率
A、B和C可能都是液体 B、B和C肯定都是气体
C、B和C可能都是固体
D、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1、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平衡的标志是 AC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同时生3n mol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2、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B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5、可逆反应N2 + H2 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 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关系 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C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 3V逆(NH3)
D、v正(N2)=3V逆(H2)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讨论: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如何影响?v正 和 v逆怎样变化? 结论:压强增大, v正和 v逆同时增大,压强减小, v正和 v逆同时减小。
问题:压强的变化如何改变不同反应的 v正和 v逆的 倍数? N2(g)+3H2(g) 含量的关系 2NH3(g)反应中,压强变化和NH3 1 2.0 5 9.2 10 30 60 100 16.4 35.5 53.6 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