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
纳米银
![纳米银](https://img.taocdn.com/s3/m/09860ec55fbfc77da269b16e.png)
纳米银功效大早在明代,中国《本草纲目》中有“银屑,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久服可轻身”的记载。
韩国传为有很多优质银的国家之一,新罗(古朝鲜)的银也因质量好而有名,在东方也数一数二。
到了高丽之后,银的生产量更多,并向中国及欧美出口。
《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有十七种,四种为精好:新罗银(古朝鲜)、波斯银(中东地区)、云南银(中国云南)、林邑银(越南中南部)”纳米技术的出现后,更是大大增强了银的杀菌抗毒效力。
纳米(nm)是继微米之后的目前最小的一种计量单位,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毫微米。
纳米银离子(Ag﹢)就是利用纳米技术将金属银纳米化。
科学家们发现,银在纳米状态下,由于大大增大了银离子与外界的接触面,其杀菌能力更是产生了质的飞跃,只用极少量的纳米银即可产生强力的杀菌作用,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 50多种细菌。
纳米银离子作为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具有以下特点:广谱抗菌杀菌且无任何的耐药性;强效杀菌,可以在数分钟内杀死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病菌;渗透性强,可由毛孔迅速渗入皮下杀菌,对普通细菌、顽固细菌、耐药细菌以及真菌引起的感染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促进愈合:改善创伤周围组织的微循环,有效地激活并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减少疤痕的生成;抗菌持久,纳米银颗粒利用专利技术生产,外有一层保护膜,在人体内能逐渐释放,所以抗菌效果持久。
纳米银离子的安全性即银的安全性,早在明朝,《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生银,味辛,寒,无毒”。
纳米银离子的安全性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因为微量银元素本来就是人体必须的重要元素之一,纳米银离子不带电荷,不会与人体内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结合而沉积,在毛孔中吸附并杀灭细菌,并会从体内完全排出,不会产生毒副作用。
在美国纳米银的安全性被认为是和食品同级别。
人们针对银的安全性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
经试验考察发现小鼠在口服最大耐受量925mg/kg,即相当于临床使用剂量的4625倍时,无任何毒性反应,在兔的皮肤刺激实验中,也没有发现任何刺激反应。
纳米银离子
![纳米银离子](https://img.taocdn.com/s3/m/f40baa8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0.png)
纳米银离子
纳米银是直径小于100纳米的金属银单质,一般在20到50纳米。
纳米银是以原子结构组成的银粒子,而不是银离子。
纳米银不带电荷,是固体粉末。
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金属银单质加工成颗粒直径小于100纳米的金属银单质。
银离子是银原子失去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子形成的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以带电离子的状态存在,比如Ag1+、Ag2+ 等。
而“纳米银离子”则是粒径为纳米级的、失去了电子的银离子。
溶于水的纳米银离子可以杀死99.9%暴露于纤维表面的大肠杆菌(细菌),金色葡萄球菌(细菌)、白色念珠菌(真菌)等。
纳米材料由于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因此,表现出特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三大效应。
纳米银产品已经从概念走向了应用,被广泛应用到环境净化、医疗、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纳米银实验室制备方法流程
![纳米银实验室制备方法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103822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33.png)
纳米银实验室制备方法流程宝子!今天来和你唠唠纳米银在实验室里咋制备的哈。
一、化学还原法。
这可是个很常用的法子呢。
咱得先准备好原料,硝酸银是个关键的东西,就像是做蛋糕的面粉一样重要。
把硝酸银溶解在水里,配成溶液。
然后呢,要加入还原剂。
还原剂就像个小助手,能把银离子还原成银原子。
像硼氢化钠或者柠檬酸钠都能当这个还原剂。
当把还原剂加进去的时候,溶液里就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啦,银离子就慢慢变成了纳米级别的银粒子。
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的温度、时间还有原料的浓度都很有讲究的哦。
如果温度不合适,可能纳米银就长得不是咱想要的模样了;时间短了,反应不完全,时间长了,可能又会出现一些其他的小状况。
而且这个过程要不停地搅拌,就像搅面糊一样,让它们充分混合均匀,这样才能让纳米银均匀地生成。
二、光化学合成法。
这个方法就有点高科技的感觉啦。
要有特定的光源照射含有银盐的溶液。
比如说紫外光,它就像魔法棒一样。
溶液里呢,还得有合适的光引发剂或者光敏剂。
当光照在溶液上的时候,在这些特殊物质的帮助下,银离子就开始发生反应,慢慢变成纳米银啦。
不过这个方法对设备的要求有点高,要能提供稳定的光源,而且光源的强度和照射的时间都得好好控制。
要是光源太弱或者照射时间不够,那纳米银可能就没办法很好地生成。
而且溶液里其他物质的存在也会影响这个反应,就像一群小伙伴在一起玩,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捣乱一样。
三、电化学合成法。
这个就更有趣啦。
咱得有个电化学装置,有电极啥的。
把银盐溶液放在这个装置里,然后通过给电极通电来让反应发生。
阳极上的银会慢慢溶解变成银离子,然后在阴极上,这些银离子就被还原成纳米银啦。
在这个过程中,电流的大小就像水流的大小一样重要。
电流太大了,可能反应就太猛了,纳米银的大小和形状就不好控制;电流太小了,反应又会慢悠悠的。
而且电极的材料和形状也会影响纳米银的生成呢。
哈哈,纳米银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是不是很有趣呀?每一种方法都像是一场小小的魔法表演,要控制好多小细节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纳米银呢。
纳米银
![纳米银](https://img.taocdn.com/s3/m/6bc1292d4b35eefdc8d3331d.png)
化学方法
水热合成法
水热合成法是在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 蒸汽等流体中合成,再经分离和热处理得纳米 银粒子。水热法系是指在高压釜里的高温、高 压反应环境中,采用水作为反应介质,使难溶 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反应、重结晶而得到理想 的产物。
纳米银的应用
纳米银的应用
导电作用
由于纳米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可 以把纳米银制成导电油墨以满足各种印制电 子产品的需要,如RFID的超高频天线、薄膜 键盘与开关、电池测试器、挠性显示器、电 磁波屏蔽材料等。
纳米银的应用
纳米银的应用
其他作用
据报道,用70nm的银粉制成的轻烧结体作热交 换材料,可以使制冷机工作温度达到0.01~0.003K, 效率较传统材料高30%。将纳米银引入超导材料的合 成中,大大推动了超导领域的发展。由于纳米银粒 子表面等离子振荡吸收峰附近具有超快的非线性光 学响应,科学家发现把纳米银掺杂在半导体或绝缘 体中,可获得较大的非线性极化率。利用这一特性 可制作光电器件,如光开关、高级光学器件的颜色 过滤器等。
体积效应:指体积缩小,粒子内的原子数目减少而 造成的效应。随着纳米银粉颗粒中原子数的减少, 能带中的能级间隔将加大,一些电、磁、热等性能 都会发生异常。 量子尺寸效应:颗粒尺寸减小时,本来是准连续能 带将分裂成不连续的能级。当分立能级之间的间距 大于热能、磁能、静电能。光子能量、超导态的凝 聚能,产生的异于宏观物体的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颗粒尺寸减小时,本来是准连续能 带将分裂成不连续的能级。当分立能级之间的间距 大于热能、磁能、静电能。光子能量、超导态的凝 聚能,产生的异于宏观物体的效应。
制备纳米银的方法
![制备纳米银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e7e7d7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f.png)
制备纳米银的方法
1. 化学还原法呀!就像变魔术一样,把银盐和还原剂混合,哇塞,纳米银就慢慢出现啦!比如在实验室里,把硝酸银溶液和硼氢化钠溶液一混合,嘿嘿,看着纳米银一点点生成,那感觉可奇妙啦!
2. 光化学还原法呢,利用光的能量来促使反应进行,这不是超级酷嘛!就好像太阳给植物能量让它们生长一样,把含有银离子的溶液放在光下,不一会儿,纳米银就“诞生”咯!比如说用紫外线照一下,真的好神奇呀!
3. 电化学法也很棒哦!通过电流的作用让银离子变成纳米银,这不就像是给银离子通上了“魔法电流”嘛!在特定的装置里,通上电,哇哦,就可以收获纳米银啦,就像变戏法一样,太有意思啦!
4. 溶胶凝胶法呀,像揉面团一样把各种材料混合起来,然后纳米银就藏在里面啦!比如把银的化合物和一些其他东西混合搅拌,慢慢就出现纳米银啦,多有趣呀!
5. 模板法呢,就像是给纳米银打造一个特殊的“房子”,让它按照要求生长。
用特定的模板,哇,纳米银就乖乖地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是不是很神奇呀!
6. 微波辅助法哟,利用微波的力量来加速反应,这简直就是科技的魔力呀!就像微波炉快速加热食物一样,让纳米银快速生成,酷不酷呀!
7. 超声法也不错呀,超声的震动让一切变得不一样了呢!就好像给反应来了一场“音乐会”,纳米银就在这“音乐”中诞生啦,想想都觉得好玩呢!
8. 生物合成法更特别啦,利用生物的力量来制造纳米银!比如说用植物提取物,哇,植物居然能帮我们合成纳米银,这也太牛了吧!
我觉得制备纳米银的这些方法都太神奇啦,各有各的奇妙之处,真的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索和尝试呢!。
纳米银红外特征峰
![纳米银红外特征峰](https://img.taocdn.com/s3/m/6ccc805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4.png)
纳米银红外特征峰摘要:一、纳米银的概述二、纳米银的红外特征峰研究意义三、纳米银红外特征峰的检测方法四、纳米银红外特征峰的应用领域五、总结与展望正文:纳米银是一种具有优良光学、热学、电学等性能的纳米材料。
近年来,纳米银在抗菌、抗氧化、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备受关注。
其中,纳米银红外特征峰的研究对于了解其物理性质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纳米银的概述纳米银是一种贵金属纳米材料,其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之间。
由于纳米银颗粒尺寸的量子效应、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等,使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纳米银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吸收和发射能力,因此在光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纳米银的红外特征峰研究意义纳米银红外特征峰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纳米银的表面结构、化学键、晶体结构等信息,进一步了解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此外,研究纳米银红外特征峰还可以为制备高性能纳米银材料提供理论指导,优化纳米银的应用性能。
三、纳米银红外特征峰的检测方法纳米银红外特征峰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原子力显微镜等。
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可以对纳米银的红外特征峰进行定性分析,而原子力显微镜可以观察纳米银颗粒的形貌和尺寸,为进一步研究纳米银红外特征峰提供实验依据。
四、纳米银红外特征峰的应用领域纳米银红外特征峰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例如,在传感器领域,纳米银红外特征峰可用于开发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生物传感器;在光学领域,纳米银红外特征峰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光学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在电子信息领域,纳米银红外特征峰可用于制备低功耗、高性能的电子器件。
五、总结与展望纳米银红外特征峰的研究为纳米银材料的制备、性能优化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着纳米银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纳米银红外特征峰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有望为纳米银材料的发展带来更多创新成果。
纳米银 抗菌 原理
![纳米银 抗菌 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26691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7.png)
纳米银抗菌原理
纳米银具有出色的抗菌性能,这是由于其独特的抗菌原理。
纳米银颗粒的尺寸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这使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与细菌接触的可能性。
纳米银颗粒表面的银离子可以与细菌表面的硫醚、羧基、磷酸基等物质发生反应,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构,阻止其正常的代谢和生长。
此外,银离子还可以与细菌的DNA结合,干扰其复制和转录过程,导致细菌死亡。
与此同时,纳米银颗粒具有较大的表面能量,可以与细菌的膜表面相互作用,导致细菌膜的损伤和渗漏。
这种渗漏会进一步影响细菌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其死亡。
除了直接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外,纳米银还可以通过释放银离子来实现抗菌作用。
银离子可以通过与细菌内的蛋白质和酶反应,干扰其正常的酶活性和代谢过程,从而杀死细菌。
总的来说,纳米银的抗菌原理主要涉及其与细菌表面的相互作用、干扰细菌的膜结构、代谢和DNA复制过程,以及通过释放银离子来杀灭细菌。
这使得纳米银在抗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
![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22f2e3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e.png)
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纳米银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纳米材料,其粒径小于100纳米。
纳米银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同时也具有出色的抗菌和抗病毒性能。
现在,纳米银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环境保护领域、电子领域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疗领域纳米银在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抗菌材料、医用器械等。
它能够有效杀灭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纳米银可以通过与细菌细胞膜或病毒蛋白质相互作用破坏其结构,进而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纳米银还能够有效抑制细菌和病毒的耐药性,对多重耐药菌和病毒也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除了抗菌作用,纳米银还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研究发现,纳米银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加速组织再生,对于创面感染、烧伤、溃疡等皮肤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此外,纳米银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用纺织品、医用导管等材料的制造,能够有效抑制材料表面的细菌附着和生长,减少医疗感染的发生。
二、环境保护领域纳米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水处理和空气净化方面。
由于纳米银具有很高的抗菌性能,它可以被添加到水处理设备中,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提高水的卫生水平。
此外,纳米银还可以被应用于制造过滤材料,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在空气净化方面,纳米银可以制成纳米银纤维膜,用于制造空气净化器和口罩。
这种纳米银纤维膜能够有效抑制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们的健康。
同时,纳米银还具有良好的除臭性能,能够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异味,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三、电子领域纳米银在电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制造导电材料和电子器件。
纳米银的导电性能优异,能够替代传统的导电材料如铜和铝。
制造导电材料时,纳米银能够形成致密的导电网络,提供快速而又稳定的电子传输通路,因此在柔性电子器件、触摸屏和导电墨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纳米银熔点
![纳米银熔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fc262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d.png)
纳米银熔点
纳米银熔点
介绍
纳米银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其熔点也与普通银不同。
本文将介绍纳米银的熔点及其相关知识。
什么是纳米银?
纳米银是一种尺寸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粒子,其表面积相对于体积非常大,因此具有很多特殊性质。
由于其表面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纳米银被广泛用于医学、电子、光学等领域。
纳米银的熔点是多少?
普通银的熔点为961.78摄氏度,而纳米银的熔点则会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而下降。
一般来说,当粒子尺寸小于10纳米时,其熔点会明显下降。
有报道称,在10纳米以下的尺寸范围内,纳米银的熔点可以降至约600摄氏度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由于表面积相对于体积非常大,因此在较小尺寸的情况下,表面原子会占据更大的比例。
这会导致表面能量增加,从而导致熔点降低。
其次,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可能与宏观材料不同,这也可能导致熔点的变化。
纳米银的应用
由于其特殊性质,纳米银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
1. 医学领域:纳米银可以被用作抗菌剂,可以杀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因此,在医学领域中,纳米银被广泛用于制造抗菌面料、医疗器械等产品。
2. 电子领域: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尺寸效应,纳米银可以被用于制造高性能电子元器件。
3. 光学领域:纳米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在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总结
本文介绍了纳米银熔点及其相关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种特殊材料,并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它的特殊性质。
纳米银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中的应用
![纳米银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25784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8.png)
制备
化 学 还 原 法
Nano silver
化学还原 电化学还原 光化学还原
制备
Nano silver
微乳液法
超声波法
性质
Nano silver
拉曼散射 荧光
三阶非线性效应 其他
拉曼效应
入
射
吸收
光
SERS
散射光
检测器
透 射 光
反射光
SERS 拉曼光谱以及对应的电子能级跃迁情况
瑞利散射:散射光频率与入射光频率一样(
Nano silver
纳米银(nano silver)
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 纳米银是粉末状银单质 纳米银的性能与其粒径有直接关系
特点
很高的表面活性 表面能 催化活性
很强的杀菌能力 良好的生物兼容性 表面易修饰
Nano silver
催化剂 记 生物分离 纯化
SERS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特点
SERS具有很强的增强因子。
SERS具有金属选择性。
SERS要求金属表面有一定粗糙度。
Nano silver
不同形貌的纳米银对SERS的影响
立方体状纳米银
银纳米线
电化学沉积法
银纳米棒
树枝状纳米银
颗粒状纳米银
Nano silver
Nano silver
树枝状的纳米银
颗粒尺寸小的纳米银基底比颗粒大的纳米银基底增强效果好, 树枝状的纳米银基底比颗粒状的纳米银的增强效果好
结论
Nano silver
用电化学法制备的树枝状纳米银 具有很强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特 性,作为SERS 基底可以实现对 物质的拉曼光谱探测。
Nano silver
纳米银的分类
![纳米银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39b1e6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e.png)
纳米银的分类
纳米银可以根据其形态和结构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纳米晶:纳米晶是纳米银的一种形态,其中银原子在三维空间中呈规则排列,形成晶体结构。
纳米晶又可以分为纳米晶界和亚颗粒两种。
2.胶体:胶体是另一种形态的纳米银,其中银原子在二维空间中呈规则排列,形成平面结构。
与纳米晶不同,胶体中的银原子在垂直方向上呈现无序排列。
在纳米银的生产和应用方面,不同类型的纳米银可能有不同的用途。
例如,由于纳米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它可以用于高温和高腐蚀环境下的防腐涂料、陶瓷增韧等领域;而胶体由于具有较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可以用于光电器件、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纳米银的应用原理
![纳米银的应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4bc7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5.png)
纳米银的应用原理简介纳米银是指粒径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银纳米颗粒,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抗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纳米银的应用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抗菌原理纳米银的抗菌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表面效应和离子效应。
•表面效应:由于纳米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表面会与周围环境中的氧、水和有机物等发生反应,释放出银离子。
这些银离子能与细菌的蛋白质、DNA等结合,破坏其代谢和生长,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
•离子效应:纳米银在溶液中可以释放出大量的银离子,这些离子能够靶向细菌的细胞膜破坏其结构,导致细胞死亡。
与常规抗菌药物不同,纳米银抗菌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几乎可以对抗各种细菌,包括耐药菌株。
医疗领域的应用纳米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医用材料:纳米银可以制备成纤维状、膜状或涂层形式的医用材料,如纺丝纳米银纤维、纳米银膜和纳米银涂层。
这些材料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以应用于敷料、导管、植入物等医疗器械,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
2.药物传输系统:纳米银具有较好的药物负载能力,可以将药物吸附或包裹在表面,实现药物的控释。
这种纳米银药物传输系统可以在抗菌的同时,将药物精准输送到感染部位,提高药物的疗效。
3.消毒:纳米银的抗菌性能非常强大,可以用于消毒。
例如,纳米银溶液可以作为靶向细菌的喷雾剂,用于病房、手术室、医疗设备等环境的消毒,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纳米银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处理:纳米银能够高效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因此,纳米银可以应用于饮用水、游泳池水等水体的净化处理,保障公众健康和水资源的安全。
2.空气净化:纳米银在空气中具有卓越的抗菌性能,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降低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因此,纳米银可以用于空调过滤网、空气净化器等空气净化设备的制造。
3.农业保护:纳米银可以用于制备农药和肥料,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量,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
![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dde8b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d.png)
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
纳米银是一种制备特殊尺寸范围在1-100纳米的银纳米颗粒。
它具有许多独特的功效与作用,包括:
1. 杀菌消毒:纳米银具有优秀的杀菌性能,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杀死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
它可以破坏这些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结构,进而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2. 防臭除味:由于纳米银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它可以有效地去除引发恶臭的细菌和真菌。
因此,纳米银常用于袜子、鞋垫、衣物和家居用品等产品中,以减少异味和维持环境的清新。
3. 过敏防治:纳米银可降低过敏原的产生和传播。
它可以改变过敏原分子的结构,减少它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
这对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疾病的预防和缓解具有积极意义。
4. 治疗皮肤病:纳米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以深入皮肤表层,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抗炎,从而有效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如痤疮、湿疹和皮炎。
5. 防污染:纳米银可以用于表面涂层,形成抗菌、防污等功能,使产品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易受污染。
这对于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空气净化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纳米银具有杀菌消毒、防臭除味、过敏防治、治疗
皮肤病和防污染等多种功效与作用,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和日常生活中。
《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范文
![《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7ca0e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1.png)
《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在诸多领域展现出独特的性能和应用潜力。
其中,纳米银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导电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独特的表面效应,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并探讨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二、纳米银的制备纳米银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其中,化学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化学法制备纳米银化学法制备纳米银主要利用还原剂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原子,进而形成纳米银。
常见的还原剂包括硼氢化钠、抗坏血酸、银氨溶液等。
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浓度、时间等参数,可以获得不同形状、尺寸的纳米银。
2. 其他制备方法除了化学法,还有物理法和生物法可以制备纳米银。
物理法主要包括真空蒸发、激光烧蚀等;生物法则利用微生物、酶等生物分子进行还原反应。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三、纳米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物医学等领域。
纳米银因其优异的导电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电化学传感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纳米银在电极修饰中的应用纳米银可以用于修饰电极表面,提高电极的导电性和敏感度。
通过将纳米银与其他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的性能。
修饰后的电极具有更好的响应速度和检测灵敏度,能够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快速、准确检测。
2. 纳米银在电化学传感器信号放大中的应用纳米银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可以用于放大电化学传感器的信号。
通过将纳米银与其他催化剂(如酶、抗体等)结合,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和增强。
这有助于提高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和灵敏度,从而实现对低浓度目标物质的检测。
四、结论纳米银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银一种制备方法
![纳米银一种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24bf2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e.png)
纳米银一种制备方法纳米银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较高抗菌性和独特光学特性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制备纳米银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备纳米银的方法。
物理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制备纳米银,包括电化学沉积、溶胶-凝胶法和溅射法等。
其中,电化学沉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在电极上施加电流,使银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成银颗粒,形成纳米银。
电化学沉积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操作灵活和制备规模可调节等优点,可应用于纳米银的大规模生产。
化学方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备纳米银,包括化学溶剂法、水热法和还原法等。
其中,化学溶剂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在有机溶剂中加入还原剂和稳定剂,将银离子还原成银颗粒,形成纳米银。
化学溶剂法具有制备简单、操作方便和制备尺寸可调节等优点,适用于制备不同尺寸的纳米银。
生物法是指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来制备纳米银,包括植物合成法、细菌法和酵母法等。
其中,植物合成法是一种新颖且环境友好的方法,通过将银离子与植物提取物或植物细胞培养物反应,利用植物的代谢过程将银离子还原成银颗粒,形成纳米银。
植物合成法具有无毒性、可持续性和制备纳米银表面功能化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制备纳米银的方法,如微乳液法、氧化物还原法和燃烧法等。
微乳液法是一种在界面条件下制备纳米银的方法,通过在水/有机溶剂界面上形成微乳液,将银离子还原成银颗粒,形成纳米银。
氧化物还原法是一种通过高温煅烧氧化银,再经还原反应得到纳米银的方法。
燃烧法是一种通过控制燃烧反应来制备纳米银的方法,利用还原剂在高温下将银离子还原成银颗粒,形成纳米银。
总之,制备纳米银的方法众多,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性。
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方法制备纳米银,将有助于推动纳米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纳米银概念和作用
![纳米银概念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6692f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1.png)
纳米银的制备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产量和纯度。 纳米银在生物体内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避免潜在的副作用。 纳米银的应用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以满足更多实际需求。 纳米银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以确保其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
纳米银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 验证
长期接触纳米银可能对人体健 康产生潜在风险
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 性可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化学还原法:利用还原剂 将银离子还原成银单质
物理法:如蒸发、溅射、 离子注入等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或植 物提取银的原理
电化学法:利用电化学反 应制备纳米银
纳米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抗菌敷料、药物载体和生物成像剂等。 纳米银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降低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愈合。 纳米银作为药物载体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降低副作用。
纳米银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纳米银的催化作用机制主要与其表面原子结构和电子特性有关 纳米银的催化作用在能源、环保和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银的催化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纳米银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纳米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 纳米银对生物体的影响和安全性评价 纳米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纳米银还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可用于生物医学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
纳米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在废水处理和空气净化方面。
由于纳米银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害细菌和微生物。
纳米银还可以用于制备环保型防雾剂具有高效、安全和环保的优点。
在空气净化方面纳米银可以用于制备抗菌除臭的空气净化器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 菌、病毒和有害气体。
抗菌除臭:纳米银能有效杀死细菌防止纺织品发臭 抗紫外线:纳米银能反射紫外线保护皮肤不受伤害 防静电:纳米银能降低纺织品的静电使穿着更加舒适 增强性能:纳米银能增强纺织品的耐磨、耐洗等性能
纳米银浓度
![纳米银浓度](https://img.taocdn.com/s3/m/8490ab9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9.png)
纳米银浓度纳米银作为一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出色的抗菌性能。
在各个领域中,纳米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浓度对其性能和应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纳米银浓度的角度,探讨其对抗菌性能、材料性质和应用效果的影响。
一、纳米银浓度与抗菌性能纳米银具有卓越的抗菌性能,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具有广谱杀灭作用。
而纳米银浓度对其抗菌性能的影响是显著的。
研究表明,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其抗菌性能也随之增强。
高浓度的纳米银能够更快速地杀死细菌和病毒,对抗菌作用更加明显。
因此,在应用纳米银材料时,适当增加纳米银的浓度可以提高其抗菌性能,进而增强其应用效果。
二、纳米银浓度与材料性质纳米银的浓度也对其材料性质产生影响。
低浓度的纳米银颗粒较小,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对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更加明显。
而高浓度的纳米银颗粒相对较大,比表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在应用中可能更容易聚集和堆积。
此外,纳米银浓度的增加还可能影响材料的稳定性和可溶性。
因此,在设计和合成纳米银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要求和效果选择合适的浓度,以充分发挥其优异的性质。
三、纳米银浓度与应用效果纳米银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医疗、环境、纺织品等多个领域。
而纳米银浓度对其应用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医疗领域为例,适当的纳米银浓度可以提高医疗器械的抗菌性能,减少感染风险。
而在环境领域,适当的纳米银浓度可以提高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的效果,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此外,纳米银浓度的选择还与产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相关,需要综合考虑。
纳米银浓度对其抗菌性能、材料性质和应用效果都具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纳米银浓度可以提高其抗菌性能,增强其应用效果。
在设计和合成纳米银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浓度,以充分发挥其优异的性质。
同时,对于纳米银的应用,还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
纳米银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纳米材料,将在各个领域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纳米银光学特性及应用
![纳米银光学特性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3bfb40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0.png)
纳米银光学特性及应用纳米银是一种具有特殊光学特性的纳米材料。
其晶体结构与传统银材料相似,但其尺寸在纳米级别,通常在1到100纳米之间。
纳米银具有很高的电子迁移率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这使得其在光学领域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纳米银的光学特性以及它在光学应用中的潜在用途。
首先,纳米银具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效应。
当光子能量与纳米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频率相匹配时,电磁波能够有效地激发金属电子的多体振动,使纳米银表面出现极化电子云和极化光子场的耦合效应。
这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导致纳米银具有极高的光吸收和散射能力,光学传输特性也因此发生卓越的变化。
通过调节纳米银的形状(如圆柱形、球形、棒形等)、大小、分布以及基底材料等参数,可以精确控制和调节纳米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实现对光波的调控。
基于纳米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纳米银的光学应用十分广泛。
其中之一就是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
SERS 技术利用纳米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将待测分子吸附到纳米银表面上,通过激发纳米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强电磁场,可以显著增强待测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这大大提高了分子的检测灵敏度。
纳米银基底制备的SERS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检测等领域。
此外,纳米银还被应用于增强荧光检测、光学薄膜、纳米光学器件、光催化等领域。
纳米银在荧光检测中可以通过增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提高荧光信号的强度和信噪比,从而实现更高的检测灵敏度。
纳米银在光学薄膜中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制备超薄光学元件、透明导电薄膜、光学滤波器等。
此外,纳米银还可以利用其光学特性制备光学波导、光学谐振腔和表面增强光谱传感器等纳米光学器件。
另外,纳米银还可以利用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和可见光催化活性,实现光催化反应,例如水分解制氢、有机物降解等。
低温烧结纳米银
![低温烧结纳米银](https://img.taocdn.com/s3/m/c594c05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2.png)
低温烧结纳米银是一种将纳米银颗粒在低于其块体金属熔点的温度下连接形成块体金属烧结体的现象。
这种烧结过程通常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以保持纳米银颗粒的特性。
在低温烧结过程中,纳米银颗粒的表面均匀地包覆着有机包覆层,如柠檬酸根、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等。
这些有机包覆层在低温下能够保护纳米银颗粒,防止其氧化或熔化。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有机包覆层开始逐渐挥发或分解。
由于纳米银颗粒具有巨大的表面能,失去表面包覆层的颗粒无法继续保持稳定,它们之间会形成烧结颈,进而形成具有块体金属性质的烧结体。
这个过程是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扩散来实现的,驱动力是纳米材料化学势或表面能的降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低温烧结纳米银的专业文献或咨询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纳米银材料具有很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电学、光学和催化等方面具有十分优异的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陶瓷和环保材料等领域.目前,纳米银的研究仍是热点,应用前景较为广阔.1纳米银的制备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很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如可按制备机理、反应条件和反应前驱体类别等进行分类.按制备机理可分为如下方法.1.1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制备纳米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硝酸银和硫酸银等银盐与适当的还原剂如锌粉、水合肼、柠檬酸钠等在液相中反应,将Ag+还原为Ag,并生长为单质银颗粒.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的纳米银的杂质含量较高,粒度分布宽,易团聚.因此,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常需加入分散剂如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苯胺和甲醛磺酸萘钠盐等来降低银颗粒的团聚. 赵婷等人[1]用冠醚交联壳聚糖(CTSG)作吸附剂和保护剂,在水介质中用水合肼还原硝酸银制备了纳米银.在水合肼与硝酸银(浓度均为01mol/L)的摩尔比为61、CTSG用量为04g和40的条件下,制得粒径30~40nm的银颗粒.目前,绿色化学已逐渐成为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制备金属纳米粒子的绿色化学的关键在于选择对环境友好的化学试剂和无毒的纳米粒子.Raveendran等人[2]用可溶性淀粉作模板,以D葡萄糖为还原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纳米银粒子.他们认为这是制备金属纳米材料的一种绿色合成方法.Sun等人[3]以葡萄糖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表面含有大量多糖基团的胶体碳球,并用这种碳球作模板制备了纳米银颗粒与碳球的核壳结构.12光还原法光还原法的机理是通过光照使有机物产生自由基,还原金属阳离子.HanMinghan等人[4]利用不同浓度的Ag+在TiO2上进行光还原反应,制备了纳米银载量不同的Ag/TiO2褐色样品,在TiO2表面的银粒子粒径小于10nm.Li等人[5]用紫外线照射硫酸银和聚丙烯酸(配位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液,制成了配位稳定的纳米银颗粒蓝色胶体,将这些胶体电泳沉积,制得类似球形的配位稳定的纳米银颗粒沉积体.Zhou等人[6]以聚乙烯醇为保护剂,用紫外光辐照硝酸银溶液,制得银纳米棒和树枝状纳米晶体.13电化学法电化学法具有简单、快速、无污染等优点,是合成纳米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ZhuJ J等人[7] 研究了在超声波辅助作用下,从含有EDTA的AgNO3水溶液中电化学沉积银纳米线.在溶液温度为30、超声波为50Hz和100W的条件下,控制沉积电流不变,可得到直径约40nm、长度大于6m的纳米线;控制阴极电极电位为-03V(相对于SCE),可得到直径约80nm、长度大于15m的纳米线.廖学红等人[89]用电化学方法以N羟乙基乙二胺N,N,N三乙酸为配位剂,制备出树枝状纳米银.研究发现,配体对纳米粒子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在配体存在的条件下用电化学法制备纳米银是一种简单、无污染的方法.同时,他们还用超声电化学方法以EDTA为配位剂,用AgNO3溶液制备出两种粒径的类球形和树枝状纳米银.随后,他们又用10mA电流电解AgNO3溶液,在配位剂(1g柠檬酸或013g半胱氨酸)存在的条件下制备出树枝型纳米银[10].14激光烧蚀法用激光照射金属表面制备化学纯净的金属胶体,即为激光烧蚀法.此法避免了其他方法如化学氧化还原法中电离出的阴离子或阳离子等杂质的影响.杜勇等人[11]利用Nd YAG激光器以波长1064nm的激发光照射金属银表面,通过控制光照时间,制备出5~20nm的银胶体粒子.照射时间低于25min时,所制备的胶体粒子为5~35nm.在实验过程中很少观测到处于凝聚状态的银胶颗粒,将所制得的银胶体放置数周也未出现聚沉物,说明用该法所制备的银胶体的稳定性较好.TsujiTakeshi等人[12]用飞秒波长800nm的激光脉冲照射水中的银片制得纳米银胶,后用纳秒激光脉冲照射也制得了纳米银胶.将这两者进行比较发现,用纳秒激光脉冲照射制银胶的效率比用飞秒激光脉冲照射高,而且银胶的分散性较好.另外,无论是飞秒激光脉冲还是纳秒激光脉冲,对空气中银的烧蚀效率都比对水中银的烧蚀效率高.15化学电镀法金属纳米线在超大集成电路和光导纤维等领域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用模板组装的纳米线阵列具有设备简单和成本低廉的特点.王银海等人[13]以铝阳极氧化形成的有序多孔氧化铝为模板,利用交流电在模板孔洞中沉积银得到纳米银粒子/Al2O3组装体系.经过分析,交流电能使金属沉积在孔洞中的原因是Al/Al2O3界面的整流特性.迟广俊等人[14]以多孔铝阳极氧化膜(Al2O3/Al)为模板,采用交流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平均长度约5m、直径25nm的银线,纳米银线在Al2O3/Al孔内互相平行,显示凸凹相间的条纹结构.电子衍射(SAED)证实,该纳米银线为面心立方(FCC)的多晶结构.16辐射法在射线的辐照下,水和乙醇等溶剂可产生具有很强还原能力的溶剂化电子,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利用射线的这一特点可将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陈祖耀等人[15]在005mol/LAgNO3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异丙醇和聚乙烯醇或其它表面活性剂和添加剂,用7104居里的Co60射线源辐照,制得粒径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10nm的银颗粒,其粒子结构形态趋于各向异性树枝状.Zhu等人[16]用射线和水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平均粒径约8nm的银颗粒.熊金钰等人[17]以硝酸银为银源,聚乙烯醇(PVA)为稳定剂,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制备出纳米银及其分形生长的有序体.17微乳液法该法是将表面活性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形成亲水极性头向内、疏水有机链向外的液体颗粒结构,其内核可增溶水分子或亲水物质.微乳液一般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一般为脂肪醇)、有机溶剂(一般为烷烃或环烷烃)和水4种组分组成.它是一种热力学稳定体系,可合成大小均匀、粒径为10~20nm的液滴.该方法具有装置简单、操作容易、粒子可控、不易团聚等优点.根据油和水的比例,可以将微乳液分为正相(OPW)、反相(WPO)和双连续相微乳液体系,其中WPO微乳液体系适用于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路林波等人[18]将环己烷、异戊醇、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水以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均匀透明、热力学性质稳定的反相微乳液体系.然后将一定浓度的银铵盐和水合肼溶液按等体积分别加入上述反相微乳液中,常温下制得20~30nm黑色纳米银粒子.Rong等人[19]用环己烷作溶剂,聚环氧乙烯基壬苯醚作表面活性剂,与银盐水溶液混合制成微乳液及用同样的方法制得NaBH4微乳液.将上述两种乳液混合,当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后,离心分离制得纳米银.18晶种法这种方法是以纳米粒子为晶种,在晶种表面用还原剂还原银离子,制得纳米银粒子.在还原过程7第2卷第1期殷焕顺,等: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中,可通过控制晶种和银离子的比例来控制所制得的银粒子粒径.邹凯等人[20]以柠檬酸钠和NaBH4为还原体系还原AgNO3,制得粒径(42)nm的银粒子.以该纳米银为晶种制成悬浮液,将其加入3mL的1mmol/L硝酸银和2mmol/L聚乙烯吡咯烷酮(Mw=58000)溶液中,然后置于15W低压汞灯(=25317nm)下照射48h,可制备出直径50~120nm、长度约50m的银纳米线及树枝状的纳米银.赵彦保等人[21]用水合肼还原硝酸银,在聚乙烯吡咯烷酮存在的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制备出粒径均一、有良好分散性的银纳米微粒,并以此为种子,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棒状胶束环境中制备出银纳米棒和纳米线.2纳米银的应用21抗菌材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愈来愈关注.研发高效无(低)毒的抗菌剂是一个既有社会意义又有经济意义的课题.银离子具有突出的杀菌效果和安全性,在无机抗菌剂中常作为抗菌成分.由于银的成本高及银离子的化学性能不稳定,因此,影响了其应用.抗菌陶瓷是一种功能性新材料,是在制陶的原料中,特别是在陶瓷釉中加入无机抗菌剂制成.刘维良等人[22]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得纳米磷酸锆载Ag抗菌粉体材料.当该抗菌剂在日用陶瓷釉中的质量分数达到21%时,抗菌陶瓷餐具的抗菌率可达9919%以上,而且对日用陶瓷的生产工艺、技术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不大,其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日用陶瓷质量标准的要求.保鲜膜能够控制储藏环境的气体和湿度,延缓果蔬的采后衰老.利用纳米技术,可以使常规保鲜膜具备调气、保湿和防霉等多种功效.李喜宏等人[23]以常规LDPE保鲜膜配方的组分为载体,添加银系纳米材料母粒,研制出含银粒径40~70nm的防霉保鲜膜,通过缓释溶出的Ag+阻止微生物酶的合成.纳米银对常见的食品污染菌也有抑制作用.刘伟等人[24]研究了纳米银对几种常见细菌、酵母菌、霉菌等菌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纳米银对供试菌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试验浓度的条件下,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革兰氏阴性菌抑制的作用次之,对酵母菌和霉菌的抑制作用最弱.在作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纳米银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在纳米银浓度相同的条件下,作用时间越长,抑菌率越高.纳米银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高温处理后仍然有良好的抑菌效果.22催化作用纳米银可以用作多种反应的催化剂.HanMinghan等人[4]通过真空蒸镀法制备了用于光催化还原离子的沉积纳米银的TiO2.在蚁酸存在的条件下,光催化剂TiO2和Ag/TiO2对还原Se()都有效.只是使用没有修饰的TiO2光催化剂时,在Se()被完全还原为Se后,还需进一步将Se 还原为以H2Se形式存在的Se2-.而使用Ag/TiO2催化剂时,Se()被还原为Se,同时还生成H2Se,在pH=315时还原率最高.这说明纳米银极大地加强了Se粒子的电子强度,并通过Se的自还原生成H2Se.Li等人[25]通过考察纳米级复合催化剂Ag/H ZSM S在CH4选择还原NO反应中的活性和选择性发现,当催化剂中纳米银质量分数高于7%时,NO转化率显著提高.这表明,分子筛外表面纳米银的存在提高了银催化剂在CH4选择还原NO反应中的活性.在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激光离解反应过程中,加入纳米银粒子后,导致聚合物炭化,在界面诱导产生石墨化作用;同时纳米银粒子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界面发生反应,改变了粒子对激光能量的转化方式,减弱了其激光炭化作用.总之,纳米银粒子的加入改变了聚合物体系对激光能量的吸收和转换方式,导致其激光离解发生变化.23在修饰电极中的应用纳米银粒子具有比其他纳米粒子更为优异的导电性能和电催化性能.因此,研究纳米银粒子修饰电极具有重要的意义.任祥忠等人[26]采用电化学方法在AgNO3的柠檬酸水溶液中制备了纳米银,并以所制备的纳米银和接枝酪蛋白为复合载体,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电极.该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1010-6 ~1510-2mol/L,响应时间为12s,并且重现性和选择性好.李茂国等人[27]用共价修饰法制备了纳米银修饰的金电极.该修饰电极对灿烂甲酚蓝(BCB)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有较强的催化作用,氧化峰电流与8材料研究与应用2008BCB浓度在4010-7~2110-4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10-8mol/L.后来,他们[28]用经纳米银修饰的玻碳电极进行痕量硫氰根的检测.在pH=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得,氧化峰电流和硫氰根浓度在5010-7~4010-4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13710-8mol/L.将此修饰电极用于测定吸烟和非吸烟人的唾液中痕量硫氰根,结果与光度法测定值基本一致.24在生物材料方面的应用基因诊断和生物传感器发展的一大进步就是功能化的纳米银粒子及其相结合的使用.DNA生物传感器包含了DNA探针的生物识别过程和与之相适应的生物亲合力反应的换能器,换能器的功能是将固定化的单链或双链DNA杂交信号转换成可识别或能测量的信号.纳米金和银粒子所产生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或所具有的电学性能,成为各种新型的、能把生物识别反应转换成放大的光学或电学信号装置的基础.R P VanDuyne等人[29]的研究证明:将掩膜上沉积的尺寸和形状均匀的银粒子限定在一个足够大的、间距固定的表面上,可使它们独立起作用,而不是作为一个阵列,并且环绕粒子的介电环境比较容易控制.他们将小生物分子修饰的三角形纳米银粒子用于病床护理和医学诊断的纳米生物传感器,使其得以进一步发展.J Wang等人[30]提出了电化学溶出检测DNA杂交的间接法:把涂有抗生蛋白链菌素的磁性胶乳微球连接到DNA探针上,在探针同靶核酸杂交之后,再把涂有抗生蛋白链菌素的直径20nm金粒子连接到这个生物共轭靶上,然后将银离子沉积在纳米金粒子上,最后用HBr Br2溶解银,并于薄膜碳电极上恒电位溶出测定银而间接求得靶DNA量.该方法能够在10L杂交溶液中(20min的杂交连接)检测出10pmol的乳腺癌DNA基因片段.功能化的纳米银粒子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同DNA分子杂交结合.这些性质成为它们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的基础,也为DNA计算机的开发带来了光明的前景,是生命科学中分析化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今发展的重点领域.25在光学领域的应用纳米银可用作表面增强喇曼光谱(SERS)的基质[31],实验证明SERS的获得与吸附分子的电性和纳米银的表面电性有关.选取电性合适的纳米银,可以获得较强的SERS,进而扩大SERS的研究范围.由于纳米银粒子表面等离子振荡吸收峰附近具有超快的非线性光学响应,科学家发现把纳米银掺杂在半导体或绝缘体中,可获得较大的非线性极化率,利用这一特性可制作光电器件,如光开关、高级光学器件的颜色过滤器等.3结论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很多,但各有优缺点.采用现有的方法,已合成出多种粒径的球形纳米银粒子和各种颜色的纳米银溶胶,也合成出纳米银线和树枝状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银纳米材料等.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纳米银生产技术将向成本低、消耗低、污染低的方向发展.在现有的制备方法中,具有独特的技术和成本优势的生物还原法将可能成为未来纳米银生产技术的突破口,寻找新的对银具有较强还原能力的菌种并优化其还原条件,将是这种新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赵婷,戴红,肖尧,等.冠醚交联壳聚糖吸附原位还原制备纳米银[J].中国皮革,2006,35(9):2629[2]RAVEENDRANP,FUJ,WALLENSL Completely greensynthesisandstabilizationofmetalnanoparticles[J].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20 03,125:1394013941[3]SUNX,LIY Colloidalcarbonspheresandtheircore/shellstructureswithnoble metalnanoparticles[J].An 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2004,4 3(5):597601[4]HANMH,LINHF,YUANYH,etal Pressuredropfortwophasecounter currentflowinapackedcol umnwithanovelinternal[J].ChemicalEngineeri ngJournal,2003,94(3):171260[5]LIHX,LINMZ,HOUJG Electrophoreticdepositionofligand stabilizedsilvernanoparticlessynthesizedbytheprocessofphotochemicalreduction[J].Jour nalofCrystalGrowth,2000,212:222226[6]ZHOUY,YUSH,WANGCY,etal Anovelultravi oletirradiationphotoreductiontechniquefortheprepara tionofsingle crystalAgnanorodsandAgden drites[J].AdvancedMaterials,1999,11(10):8508529第2卷第1期殷焕顺,等: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7]ZHUJJ,QIUQF,WANGH,etal Synthesisofsilver nanowiresbyasonoelectrochemicalmethod[J].InorganicChemistryCommunications,2002,5(3):242 244[8]廖学红,李鑫.电化学制备纳米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21(5):5859[9]廖学红,赵小宁,邱晓峰,等.类球形和树枝状纳米银的超声电化学制备[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1):119123[10]廖学红,朱俊杰,赵小宁,等.纳米银的电化学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12(21):18371839[11]杜勇,杨小成,方炎.激光烧蚀法制备纳米银胶体及其特征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3,14(4):383386[12]TSUJIT,KAKITAT,TSUJIM Preparationofnano sizeparticlesofsilverwithfemtosecondlaserablationinwater[J].AppliedSurfaceScience,2003,206(1 4):314320[13]王银海,牟季美,蔡维理,等.交流电在Al2O3模板中沉积金属机理探讨[J].物理化学学报,2001,17(2):116118[14]迟广俊,姚素薇,范君,等.银纳米线的TEM表征[J].物理化学学报,2002,18(6):532535[15]陈祖耀,朱英杰,陈敏,等.射线辐照制备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级超细粉[J].化学通报,1996(1):4445[16]ZHUYJ,QIANYT,ZHANGMW,etal Preparation ofnanocrystallinesilverpowdersby rayradiationcom binedwithhydrothermaltreatment[J].Materi alsLetters,1993,17:314318[17]熊金钰,徐国财,吉小利,等.纳米银的超声合成及分形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4,24(3):6972[18]路林波,陈建中,高绍康,等.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金属银粉[J].福州大学学报,2004,32(2):208211[19]RONGM,ZHANGM,LIUH Synthesisofsilver nanoparticlesandtheirself organizationbehaviorinepoxyresin[J].Polymer,1999,40:61696178[20]邹凯,张晓宏,吴世康,等.光化学法合成银纳米线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4,62(18):17711774[21]赵彦保,刘锦,娄云鹏,等.银纳米晶体的制备与表征[J].化学研究,2005,16(4):5254[22]刘维良,陈汴琨.纳米抗菌粉体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江苏陶瓷,2002,35(1):912[23]李喜宏,陈丽,关文强,等.PE/纳米银防霉保鲜膜研制[J].食品科学,2002,23(2):129132[24]刘伟,张子德,王琦,等.纳米银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5):135137[25]LIZ,MARIAFS OnthepromotionofAg ZSM5by ceriumfortheSCRofnobymethane[J].JournalofCa talysis,1999,182: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