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世界历史课程双语教学初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双语教学的目标、模式及效果评价
少 ,课 件 中英 语 的 用 量 是 多 少 ,能 否 出 现 中文 字
科知 识 达到 掌握 外语 的 目的 , 《 要》 双 语 教 学 目 纲
标 的构 建 ,至少 应包 括 三个 层 面 :知识 目标 、语 言
样 ,作 业 的 形 式 等 方 面 ,都 应 当 具 体 分 析 实 施 。 _。 ” l 为此 ,经 过 两 年 的双 语 教 学 实 践 ,笔 者 以 。 为 ,只有 “ 语 渗 透 型 一双 语 整 合 型一 双 语 思 维 外
能力 。就是 使用 英语 作 为教 与学 的 另一种 媒 介和 工 具 ,让 学生 逐步 掌握 中国近 现代 历史 学科 的英 语 专 业术 语 、语 言结 构 和表 达方 法 ,能 听 瞳该 学科 的英 语授 课 ,读 懂该 学科 的英 语 教学 资料 ,学 会 用英语 去 思考 历史 事件 、表述 思想 ,最 终 能用英 语 就该 学 科 的 问题进 行 口头 和书 面交 流 。 《 要 》 是 历 史 教 纲
《 中国近现代吏纲要》 课双语教学的
目标 \ 模 式 及 致 栗 评 价
刘 朝 华
( 桂林 医学 院 ,广西 桂林 5 10 ) 404
【 摘 要】 自教育部 多次强调双语教 学的重要性和 迫切性 以来, 有关历史双语 教学的探 索与研 究逐 渐成为一 项引人关 注 的新课题。近两年来 , 《 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课双语教 学进行 了一 系列 大胆 尝试 , 也取得 了一定进展 。结合该课程 双语教 学 的探 索, 就其双语教 学的 目标、 模式及效果评价等基本 问题展 开讨论 , 有意义。 很 【 关键 词】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 双语教 学; 标 ; 式 ; 目 k S 效果评价 【 中图分类号】G 4 【 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 46 2 1)1 07 — 3 64 0 1(02 0 — 04 0
高校《世界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运用方法探讨
高校《世界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运用方法探讨*李尔平,吴靖(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南宁530000)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的感慨常为后人所引用,它表明了地图对学习的重要性。
对“世界历史”学科而言,课程涉及的内容浩如烟海,涵括文明产生以来的整个过程,时间跨度大,且同一事件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因此更有必要使用历史地图。
笔者在多年的世界历史教学中发现,纯粹依靠学生课余查阅地图难以完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更多地引导。
一、运用组图构建历史事件的宏观框架既然内容繁多,那就首先进行化繁为简,抓住历史脉络,培养大历史观,在具体事件上也先掌握事件特定的时空范围和来龙去脉。
吴于廑先生等人在编撰《大学世界历史地图集》时,把副标题定为“从地图看世界历史行程”,认为“世界历史行程这一宏伟而悠长的人类自古及今所曾经历的客观过程,可以用一系列的地图,铺开它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投入读者的视野,借以一览它的演变的轮廓。
”“使读者在逐图阅览之中犹之读史,呈现于眼前的,有一个世界的轮廓印象”[1]。
此番话语表明可以用系列地图展示历史进程,展示纵横发展整体联系的宏观人类历史框架。
如何操作?在进行教学时,通过同一主题的数张地图,让学生通过正确的读图方法逐一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在此基础上把分散的点链接起来,对事件时序性、静态位置和动态位移进行整体把握,培养分析能力和识别能力。
例如,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时,我们借助“二战战场总分布图”、“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这样的一组地图。
教师按照时、空相结合的方式把重要的史实标识出来,逐一讲授二战的经过,注意不同战场在同一时间的不同情况。
通过关键节点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第一,从空间看,“二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直接战场波及亚欧大陆两端。
陆战和海战同时进行,陆军、海军、空军等多兵种共同参与,空间层次感分明。
第二,从时间看,亚洲战场从1937年开始,自欧洲战场1939年开始后,战争扩大化,各战场同时并进,相互关联,1942年-1943年是各战场局势的转折期,战争的每一步环环相扣,从各主要战役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历史动态感。
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双语教学探析
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双语教学探析[摘要]双语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同并提出双语教学具有增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等效果。
[关键词]世界近现代史双语教学教学改革根据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界定,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program),使用非学生母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教学,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我们的语言环境不是多语种并重,所以双语教学主要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即上述模式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
笔者从2003年开始世界近现代史双语教学实践,共计9届492名本科生完成了世界近现代史双语课程的学习。
实践中不难发现,世界近现代史双语教学需要逐步确定目标定位,挖掘有利的教学资源,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历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世界近现代史是最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
首先,世界近现代史课程的内容涉外性强。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其外国元素的成分和影响远大于其他专业课程。
因此,阅读和使用西方国家编纂的教材,更能感同身受其历史发展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其次,就国际通用的英文原版教材而言,世界近现代史的英文原版教材数量是最多的,易达到教育部关于双语课程使用原版教材的要求。
目前,我国还没有世界近现代史双语统编教材。
引进版教材价格较高,其知识体系的构建、文字难易程度、教材编纂方法等都存在较多问题,不利于直接使用。
新课程下高中世界史双语教学述论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 社
J u na fS u h s rc lu a nv r iy S ca ce c iin o r lo o t we tAg iut r l c U iest ( o ilS in eEdto )
人 、 分 渗 透 地 运 用 汉 语 和 英 语 两 种 语 言 , 行 世 界 部 进 历 史 的 教 学 , 终 达 到 师 生 均 能 运 用 两 种 思 维 方 式 最
由于 中英 文表 达 方式 的不 同 , 这样 的 中文 翻译
并不 完全 符合 中 国人 的 阅读 习惯 , 因此 读起 来 很 吃 力 , 经 过与英 文对 比阅读 后 , 能更 好地 理解其 意 但 便
来就是 自由平等 的 , 他们被 造 物主赋 予他 们 固有的 、 不可转 让 的权 利 , 中有 生命 、 其 自由及追 求幸福 的权 利 ……如 果遇 有任 何 形 式 的政 府 损 害这 些 目的 , 人
民 就 有 权 利 改 变或 废 除 它 … …
W eh l h s r t o b ef e i e t t a l o d t e e tu hs t e s l— vd n 。 h ta l me r r a e q l t a h y a e e d we y t er n a e c e t d e ua , h t t e r n o d b h i
“ 谓 双 语 教 学 , 指 用 非 母 语 进 行 部 分 或 全 部 所 是
现 了 当时葡 萄牙王 室在 获悉航 海家 迪亚 士发现 了通 往 东方 的新航 路时 , 那种 欣喜 若狂 的心情 。 另外 , 有些 内容经过 英文 对 比阅读后 , 有利 于我
高校历史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探析
平相 比, 国的历史研究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我 国的 我 世界史研究而言 , 起步较 晚 , 起初只是局限于对 国外历史 著作 的翻译 , 根本还谈不上研究。到 2 0世纪初 , 开始引进
作提高教学质量 的若干意见》 教高[0 1 ( 20 1 ) 4号 文件 中要 求各高等学校推广双语教学。2 0 年后的本科教学评估 02 方案也增加 了对双语教学的要求 。 在此政策的推动下 , 近 十年来我 国的双语教学取得了蓬勃 的发展 。双语课 的开 设经历 了从专业选修课扩展到专业必修课 ,从专业 课扩 展到公共课的发展变化过程 ,开设双语课的老师与选修 双语课 的学生 , 其数量也在逐年攀升。然而 , 各高校所开
生的词汇量 。 第二 , 有利 于去除翻译所造成 的理解上的障
英语语言的熟练驾驭 ,思想 的准确传达则难 以实现 。此 外, 要使中国的文化走 出国门, 让世界上更多 的人 了解 中 国文化 ,则更需要我们具备用英语来表达中 国的历史和
文化 的能 力。
碍。 看翻译过来 的外 国著作 , 最大的缺 陷就在于其中隐含 了译者对原文 的理解 ,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 中, 了翻译 的 为 需要 , 会添加或舍弃 一些信息 , 甚至在选 词时 , 还存 在不 甚贴切或歪 曲原意 的危险。这样一来 , 无疑会增加读者对
过程 中存在的 突出问题提 出了解决 办法。 [ 关键词 ] 双语教 学; 历史专业 ; 中国史; 世界 史 中图分类号 : 2 G4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0 — 0 2 0 17 ~ 63 2 1 6 0 8- 3 0)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活动课: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设计: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活动课: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通过梳理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与趋势,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时空背景。
2.史料实证:引导学生分析国际组织的文件、领导人讲话等一手史料,探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历史解释: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4.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责任感,树立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阐述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与实践路径。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体化,让学生产生共鸣并内化于心。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全球化进程图示、国际组织资料、领导人讲话视频等)。
•相关历史文献、新闻报道及评论文章。
•分组讨论材料,如案例研究、辩论题目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概述全球化背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
•讨论法:分组讨论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策略。
•情境模拟:模拟国际会议,就某一全球性议题进行辩论或协商。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国际合作案例,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疫情蔓延等全球性问题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问题导入:提问“面对这些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如何行动?”引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新课教学1.全球化背景分析•利用多媒体展示全球化进程图示,简述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分析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环境、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共同问题。
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解读•讲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背景、核心理念及目标。
•展示领导人讲话摘录,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内涵。
3.案例分析与实践路径•分组讨论:选取“一带一路”倡议、巴黎协定等案例,分析其如何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双语模式下“历史人物教学”——以《中国近代史》课程为例
,
也是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实施双语教学模式 以来最早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之 事件有内在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可说;认真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 目前双语模式下的 《 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使得其教学缺 历史人物就对 《 中国近代史》 课程的清晰掌握大有帮助 为此使 《 中
一
。
乏活力,学生学 习兴趣不高。本文依据 ‘ 中国近代史》课程的性质与特 点,探讨 国近代史》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本人主张, 了历史人物教学在民族地区高师院校 《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并总 应该加强历史人物教学的分量,抓住历史人物教学这个关键环节,
2 1 年 00
《 田师 范专 科 学 校 学报 》 和
Jl 0 0第 2 u, 1 2 9卷 第 六 期
总第 6 8期
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双语模式下 “ 历史人物教学"
— —
以《 中国近代史》课程为例
艾海提 ・ 斯拉木
( 新疆和 田师专政史系 新疆和 田 88 0 ) 4 00
L 璺 j《 捅 中国近 》是高校历史教 业的一门 代史 育专 重要的专业课之 爱国者,息息相关,而这些历史人物又和近代社会发生的大小历史
使 《 中国近代史》课堂进一步活跃起来,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程 的兴趣,实现 《 中国近代史》课程的应有功能,以此进一步推动对 《 中国近代史》是民族地区高校历史教育专业的-f重要的专 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教育工作。n - ] 业课程之一,也是民族地区高校成功实施双语教学模式以来最早采 以往一 些观 点认 为,讲述历史 要 以叙事为 中心,历史人物只是 用双语模式讲授的专业课之一。教育专家称: “ 所谓教学模式,就 讲述历史事件的点缀。 多数历史教材的编写都深受这种观点的影响。 是在一定理论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 现行 《 中国近现代史》教材就是这种情况,它将人物介绍以事件为 形成的教学活动, 相对稳定的基本结构或范型。 它不同于纯粹理论, 线索编排,对众多历史人物大多只单纯介绍他们典型的政治行动以 也不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看,它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 及由此带来的行为结果,使人感到缺少了什么。其实,这是一种偏 策略,一种方法体系。”在教学当中,教学模式的确立是至关重要 见。正所谓 “ 时势造英雄 ”,任何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归根结底 的。它是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因 是时代 的产 儿,总和一 定的时间 、地 点和事件相联 系。司马迁的历 素,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 目 标发生改变, 史名著 《 记》 中就既 有叙事为 中心 的体例 ,也有 记人 为中心的体 史 教学模式也将随之改变。 “ 以育人为本”是民族地区高师院校采用 例 正是因为记叙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才使 《 史记》更具 双语模式实施双语教育的最根本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历史活动离 有迷人的魅力。有些历史教师认为: “ 阅读 《 史记》,二、三千年 不开历史人物,不讲历史人物的历史课肯定是空洞乏味。目前我们 的历史,不因历史事件的繁芜复杂,不因历史线索的纵横交错,不 ’ 所使用的 《 中国近代史》教材是采用 “ 以事系人”的办法介绍历史 因时空的距离遥远,历史人物宛若眼前,历史面貌跃然纸上。由此 人物。所谓 “ 以事系人”就足教材讲到或提到的历史人物是随着历 给历史教育带来的启示是,要化解学生学习历史的障碍,可以让历 史事件出现的。作为教材,要求简明扼要,不像史话体裁,可以对 史人物穿越 时空隧道走近 学生,让学生亲近 历史人物 ,理解历 史人 历史人物作较 多的叙述和刻 画。但作为 民族 地区历史教师 ,需要通 物 。 ’ 中 国近 代史的教学 中 ,通过 加强历史人 物的教学 ,从历 在 过成功地双语教学经验和方法,有意识地强化历史人物来弥补教学 史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使历史人物教学的 内容 使历史双语教 学气氛进一步 活跃 ,要运 用正确的观点 ,采 用恰 过程成为教育学生具备崇高品德和情操的过程。那些在历史活动中 当的方法 以使 民族地 区学生对历 史课程及历史 人物 有正确 的认 识, 留下深深烙印的优秀人物,本身所具备的光彩是值得后人称道和学 提 高学习兴趣从而受到深 刻的教育 。 习的。我们的素质教育强调德育渗透,而在历史人物教学中进行思 1 中国近代史》课程性质与特点 .《 想品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人物教学便于引领教育学生 《 中国近代史》课程是历史教育专业的-f重要的专业课程, 以人为鉴、以史为鉴、追求真理、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严谨 ]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系统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近代中国 治学,进而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中获得启迪和借鉴。 社会如何由封建的、独立主权国家,一步步演变到半殖民地半封建 22 . 作用。首 先,我们 可以通过 《 中国近 代社会》中出现 的历史 社会 ,掌握 在这个变化过 程中的基本线 索、 史学理论 和学习方法 , 人物生 动感人的 言行加强对学生 思想 品德的革命 传统教育 。大学生 深刻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特点及对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处于 长知识 ,长 身体的阶段 ,又 是确立正确世界 观 ,人生观 的重要 为历史教育领域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全方位合格的人才。 时期。学生学习历史,首先得到的是具体的历史知识,通过掌握具 《 中国近代史》课程不仅具有历史课程的一般特点,它还足一 体的历史知识,给人启迪,潜移默化,达到鉴古知今,知人论世的 门,具有鲜明的德育课程特点。它是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 作用。其次,在教学中重视用历史人物生动的言行,可以加强对学 渗透的-f重要课程。历史事件可以带给我们宝贵的经验和教i , 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历史教材中记载了大量历史人物的爱国名言, 7 ; I I 而历史人物又为后人提供了人生定位的标杆。实践证明:通过历史 例如 ,顾 炎武的 “ 天下 兴亡 ,匹夫有 责”、林则徐 的 “ 苟利国家生 教学对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和基本 素养 教育不仅必要 ,而 可行。 死以,岂祸福避趋之”、周恩来的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在 2历史人物教学的重要性与作用 . 教学过程 中,紧扣教材 ,结合这些名 言, 以情动人 ,可以大大激发 2 1重要性 。历史人物 足历史事件 、历史现象和 历史 发展的主 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和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 体,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四要素之一。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是 其次,历史人物的行为和事迹也是很好的道德教育素材。近现 人类的活动,历史教学必然要讲授历史人物。 《 中国近代史》课程 代史一 关天培、邓世昌以身殉国,谭嗣同舍身变法,李大钊英勇就 与中国半殖 民地半 封建社会 中出现的许 多杰 出人物 ,和精忠报 国的 义,蕈存端舍身炸碉堡等事迹,都是很好的素材。这些英雄行为及
全球化时代建构主义视觉下的“世界史双语教学”
积极 意义。在世界文明 日益多元化的今天 , 如何搭 建起 中国更好融人并 了解世界文化的平台 , 世界史 双语教学扮演着不可或缺 的角色 。而要使建构主 义理论在世界史双语教学中正常发挥作用 , 必须处
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各种工具和信息资 源来达 到并优化 自己的学 习 目
兴趣和思考的教材 。 世界史课程着眼世界全局 , 它从 总体上叙述世
双语教学在实现 上述教育 目标过程中具 有十
分重要 的作用 。双语教学 的功能是学生在学习专
业知识的同时 , 也实现 了外语语言的学习。而外语 掌握的纯熟度反过来又促进了对专业知识领域更
为广阔视野 的理解 。在当今国际交 流 日趋频 繁 的 大环境 中, 对熟悉 , 精通外语的人才需求 , 尤其是对 专业型外语复合型人才 的需求 日显突出 。双语
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照本宣科 的依据 , 而是学生主 动索取知识 , 完成学业的信息库 。这就意味着学生
在课堂上可 以根据个体差异 , 在指定的范围内有侧 重地选择和调整 自己的学 习 内容 , 以达到 总体平 衡 。因此 , 从教材这个视角说 , 要具备 系统化的内 容体系 。 以便确保学生在学完之后 , 在头脑里能形 成该课程的轮廓和思路 。在教材 编制上 , 要循序渐 进, 自成体系; 章节之间的内容也要连贯、 进, 递 在 总体上 , 它应该是一本适应学生水平并能激 发学生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4期 20 06年 1 2月
东华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J RNAL OF EA T C NA I OU S HI N咖
( 社会科学版 )
】E O T H L T F EC N0 0GY V0_ 5 N . Fra bibliotek l2 0 4
对高中世界历史双语教学思考实践和探索
对高中世界历史双语教学思考实践和探索世界历史双语教学可行性依据所谓双语历史教学,就是在课堂上,教师逐步导入、部分渗透地运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进行世界历史的教与学,最终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
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既有现行教学大纲规定的母语教材,同时使用自编的非母语教材或原始史料与之配套,即采用双教材共同进行教学。
在高中世界史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依据有四方面:一、学生的英语基础。
根据教学大纲的最新要求,高中阶段学生应掌握英语单词量为5000-6000。
如历史双语教学提前介入,既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英语资源,又可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前接触专业英语,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
相信随着各门学科“双语教学”在上海小学、初中普及面的扩大,高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会逐年提高,反过来也会对历史学科的双语教学带来更多的便利。
二、教材的基础。
现行各种世界历史教材都是经过国内史学专家编译而成的。
这些教材的原始著作都是非汉语的,因此在世界历史学科中使用双语教学切实可行。
教师用英语对原版教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世界历史学习的原汁原味。
尤其是原始、原版史料的引入,既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增添教材的生动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编选合适的教材。
考虑到学生接受程度和可操作性,建议选用供英语非母语国家的教材,如香港、新加坡的新版教材。
由于英语原版的历史教材在编写思想、体系结构、内容取舍、习题配置等多个方面与我们的教材有着重大的差异,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另一种角度来认识历史,了解外国历史学家怎样看待本国的历史,外国同龄学生接受了怎样的历史教育。
四、高素质的双语教师群体。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兼有广博的系列知识结构,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听说读写的交流能力。
随着教师队伍的日益精良,大批拥有现代教育理念的青年教师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并热心投身于这项前人未做过的事业,必然会担负起历史的重托,提炼自身的素质,抓住学校、社会提供的各种语言锻炼机会,使自己成为能熟练运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师。
世界史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
二、 世界 史专 业实 施双 语教学 的意 义
“ 语 教 学 ” 自双 语 现 象 (inulm) 指 双 源 bl gai , i s
个人或某个语言社区使用两种语 言现象。英 国朗
曼 出版社 出版 的《 朗曼 应 用语 言 学词 典 》 给 的定 所
义是 : eueo ascn ri ag aei c ol t s f eo df eg l ug nsho h o n n
早在 20 年 8月 , 国教 育部就 发 布 了《 于 01 我 关 加 强高 等学校本 科教 学工 作 , 高教学 质 量的若 干 提
学 校使用 一种 不是 学生在 家 使用 的语 言进 行教 学 , 这种 模式 称之 为沉 浸型双 语教 学 , 有人 称之 为浸 也 透 型双语 教 学 。 ( ) 生 刚 进 入 学 校 时 使 用 本 族 2学
用 母语 , 后 逐 步 转 变 为 只 使 用 第 二 语 言 进 行 教 然 学, 这种 模式 称之 为过 渡型双 语教 学 。
我 国的 “ 双语 教学 ” 主要 是 指用 一 门外 语 ( , 除
河 南大 学 作为 一 所 拥有 百 年历 史 的 高校 也 投 入 到这场 “ 改革 热潮 ” 中。伴 随 河南 大 学这 一 时 期 院 系的调 整 , 界 史 专 业 从 历 史 学 专 业 中 独立 出 世
全球化视野下的历史教育:世界史教学教案
全球化视野下的历史教育:世界史教学教案引言全球化时代下,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世界史教学编写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以全球视野来呈现历史内容,并促进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高中或大学阶段的世界史课程。
它结合了全球各地区的历史事件和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通过探索不同地域和时间段的历史变革,学生将能够理解全球交往与互动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性,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全球历史事件和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促进学生对于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相互影响与交流的认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介绍全球化视角的重要性2.分析世界历史中的关键事件和主题,如:文明兴衰、帝国扩张、意识形态冲突等。
3.探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发展,如: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等。
4.引导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
教学方法1.多媒体呈现:使用图片、视频资料等多媒体资源来展示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的变化。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共同研究探讨特定话题,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认识。
3.独立研究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些独立研究项目,鼓励他们深入探索感兴趣的全球历史现象。
教学评估方式1.平时考核: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2.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论文或报告,分析特定历史事件或主题,并提供自己的见解。
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或口试的形式,对学生对于世界历史的知识和理解进行综合评估。
结论全球化视野下的历史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入全球范围内的历史事件和主题,使学生能够发展他们关于世界历史的综合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将为他们未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做好准备,并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高校历史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Ke y w o r d s : h i s t o y; r s p e c i li a t y E n l g i s h ; w o r l d h i s t o y r
历史学专业英语是高校历史学本科开设的一 门 重要课程 , 它既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 , 也增强了学生阅读英文文献 资料 的实际能力 , 特别 是为世界史课程的学 习和研究奠定 了基础 。目前 , 许多高校的历史系都开设 了专业英语这 门课程 , 但 因其开设课程 比较晚, 大多仍处于探索与实验阶段。 认真分析教学过程 中所取得的经验 和存在 的问题 ,
习。同历史学 的其 他学科一样 , 对 史料 的学 习和掌 握 是世 界史学科 的基 础 , 要求 提出的每 一个论 点都要 以 大量 的史料作 为论 据 。因此 , 世 界史学 科在 教学过 程
人物 , 也能体会到信仰时代的那种文化氛围。 历 史学 的科 学性 基 于 历史 内容 的 真实 性 、 准 确 性。世界史中的许 多文献资料 , 很容易 由于翻译 的 缘故而偏离了原意, 或者出现混乱 , 这对保持世界历 史教学的科学性非常不利。比如宗教改革 中一个非
宋晓 东
( 石河子大学 政法学院 , 新疆 石河 子 8 3 2 0 0 0 )
摘
要: 为加强高校世 界史 学科 的建设和历史学专业 培养 目 标 的实 现 , 历 史学 专业 英语 教学 的实施 己成 为大
势所趋。本文探讨了历史学专业英语教学 中的实践பைடு நூலகம்验 , 以及在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和完善方法 。
种思维看问题。因为中外 国情不同 , 在解读历史的 过程中, 很多英语词汇在汉语 中都难 以找到对 等的 翻译 , 特别 是一 些 专用 名 词 , 用 翻 译 过 来 的汉 语 , 学 生很难稿清楚其意境和文化内涵。比如 中世纪著名 的教 皇英诺 森 三世 , 直 观 上 用 汉语 很 难 清 楚 这 个 名 字的含义 , 但是如果用英文“ I n n o c e n t 1 1 1 ” , 就可 以很
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政策的发展初探
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 5 一l% , % O 培养高 素质复合 型人才 , 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此为
标 志 , 国范 围内大 规模 的多 专业 的双 语 教 学 系统 全 开 展起来 。同年 , 为推 动我 国高校教 学 改革 , 提高 高
20 年 8 , 01 月 教育部就如何发展双语教学提 出 了倡议。同年 , 时任 副总理李岚清指出: 中国外语 “ 教学存在着时间长但效率低 的问题 。学生通过 8— 1 2年的学习, 仍不 能很好 的掌握英语 , 特别 是在实 际应 用方 面 。我们应 该借 鉴一 下西 方 国家成 功建 立
教育 文化论坛
2 1 i3期 0 1- f
当前 我 国 高校 双 语 教 学政 策 的发 展初 探
魏
( 武汉大学 1 摘 教育科学学 院, 湖北 武汉
琴 ,
经济学院 , 贵州 贵 阳 502 5 05)
40 0 2 贵州大学 3 25;.
要 : 本 文梳理 了我 国高校双语教 学政 策的历 史脉络 , 析 了当前 我 国高校 双语教 学政 策 面临的现 实挑战 , 剖 指
出双语教 学的相关立法应 在适 当的时候被提到议 事 日程使 双语 教 学有 法可依 , 以更好 促进我 国双语教 学的 良性 发
展。
关键 词 : 双语教 学政策 ; 史沿革 ; 实挑 战 历 现
中图分 类号 :6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6 4—7 1 ( 0 1 0 —0 3 0 G4 A 17 65 2 1 ) 3 0 6— 4
心 ” 式开 通 。 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感” 简章》 。《 还指 出: 各高校 在推荐教师 时, “ 应考 虑队伍结构 , 力争大学双语授课 四年不断线” 。 20 04年 8 , 月 教育部颁发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 出了“ 》提 普通高等
高校历史双语教学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功能及原则
维普资讯
20 年 1 0 6 0月 第 5 ( 期 总第 7期 )
天 津 市 经 理 学 院 学 报
J rao i j aae C lg o n lf a i M ngr oee u Tn n l
Oco e 0 6 tb r2 o
No5(u No7) . S m .
3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天地。 、 教育的目的是关注学生 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方面能
的空间。对于那些历史知识掌握扎实 。 而英语基础很差的学 生, 教师可以让他们用汉语为大家讲授历史知识, 培养他们 主动参与意识。再请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用英语阐述。 这 样既可以发挥学生个性特征, 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
度来创造健康的、 极的、 积 民主的、 谐的 和 课堂氛围。比 如我 讲授2 世纪 6 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内容, 0 0 把马丁. 金 路德. 的原文材料放给学生听. 让他们感受当时的现场气氛, 理解
文章的真谛. 同时与学生一起讨论美国的人权问题 , 让学生
望。 师亲切和蔼的面容、 教 鼓励期待的目 纯正流 光、 利的 英语 口 语都会凝聚 成一股强大的 亲和力. 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起积 极作用, 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 兴趣, 增加学生学习的 信心。
的指导者, 以教导学, 以学促教, 最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比 如在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时, 我采用多媒体 。 为学生
还可以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创设情景方式。 养学生的创 培 新能力。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帮助学生 自 主学习。 有利于学 生学会学习,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 发展, 为学生提供一个获 取知识、 了解社会, 并将学到的知识实践于社会的机会。 学生 在 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极主 积 动地发挥自 己的主 观能动 性。
谈提高双语教学成效以力口强大学生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
谈提高双语教学成效以力口强大学生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学生掌握好专业外语知识,熟练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有利于直接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更高效的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
目前,双语教学仍然是提高大学生专业外语实际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论文关键词:双语教学 专业外语 高等学校 复合型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国际化正成为新的时代特征。
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新形势,国家需要大批了解世界各国科技文化,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始终站在学术与实践前沿的创新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尤其要求将来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应具有专业外语实际能力。
目前,双语教学仍然是提高大学生专业外语实际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学校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专业外语课程改革从理论上、实践上为专业外语教育的全面实施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成效有目共睹。
但总体上,我国专业外语教学质量仍落后于形势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专业外语教学各方法和环节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双语教学当前状况分析 一般而言,国内高校双语教学大多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授课时则以英语讲授为主,但不排除汉语,同时在课堂讨论、作业、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英语和汉语并用。
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国内高校在双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闭。
(一)合格双语教学师资缺乏 目前高等学校的中青年教师相当部分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但绝大多数都没有一年以上的出国经历和外语专业学习经历,外语能力严重缺腿,即词汇量大、语法好、阅读能力强,但口语差、听力差、写作能力差。
而双语教学对教师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能力要求十分之高。
(二)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必要的教学资源 双语教学目前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必要的教学资源,特别是立体化教学资源,致使双语教学对进口教材的依赖性大,由此造成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任课教师选择国外优秀教材的信息渠道狭窄;二是即使选定了国外优秀教材,也难以保证及时、足量、连续供应,况且外文原版教材无论是原装进口还是由国内影印,一般价格都比较高。
历史双语教学师资培养的探索
基 于 国 内 对 历 史 双 语 教 学 研 究 的 局 限 性 ,本 研 究 种教学模式。根据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双 课 题 定 位 为 “ 学 历 史双 语 教学 师 资 培 养 研 究 ” 中 ,旨在 语教 育研 究 中心主 任王 斌 华教授 的观 点 ,我 国开 展 的双
践 中 不断 地提 高 。
等院校 要 积极开 展双 语 教学 。为 了提 高学 生 的综 合素 质 和 英语 应 用 能 力 ,许 多大 中 学校 开 设 了双 语 教 学 课程 , 进 行 了双语 教学 的实 践探 索 。如 今 ,实施双 语 教学 已经 成为 教 育领域 改 革的 热点 和亮 点 。 双语 教学 是 指将 母语 外 的另 一种 外 国语 言直 接 应用 于非 语言 类课 程教 学 ,并 使外 语与学 科 知识 同 步获 取的
历 史 双 语 教 学 师 资 培 养 的探 州 市 河 池 学 院 , 西 宜 州 5 6 0 ) 广 广 4 30
【 摘 要】
“ 中学历 史双语教 学师 资培 乔研 究 ”被批 准 为 “ 西 ‘ 广 十一五 ’教 育种 学规 划. 1 20 0
一
定 的 借 鉴 作 用 ,对 新 世 纪 教 学 改 革 具 有 实 践 和 理 论
意义。
二 、 课 题 的 规 划
( ) 研 究 目标 一
本课 题 的效 益 目标 为 适应 中 国改 革开 放 的迅 猛 发展
对双 语 人 才 ( 业 +外 语 、知 识 +技 能 )需 求 的 形势 , 专 实现 获取专业 知识 和提高 外语运 用能力的双重教学 目 标 ,培 养 双语 人 才 ,满足 国家 、地方 的需 要 ,更好 地促 进 学生 未 来 的就业 和 发展 ;成 果 目标 为 完成 调查 报告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选择 世界历 史双语教 法时可 以借 鉴传 统 的 历 史教 学 方 法 , 是 一 定要 避 免 把 双语 教 学 变 但 成语 言教 学 , 离双 语教 学服 务历 史教 学的功 能。 偏 关键 词 : 世界历 史; 双语教 学; 法 ; 教 史料
以分 为 文 献 史 料 、 物 史 料 和 口述 史 料 。 世 界 历 史 实
、
英文史料 的选择 和运用
双语 教学 的关 键 之 一 就 是 搜 集 合 适 的 外 文 史 料 。 关 于外文 史料 的搜 集 方 法 主要 有 文 献 法 、 察 法 、 观 实 物 考 察 法 、 计 法 、 较 法 等 。世 界 历 史 双 语 教 统 比
展 , 视资料 成 为 世 界历 史 教 学 的重 要 史 料 来源 。 影 18 9 8年 美 国历 史 学 家 海 登 ・怀 特 首 创 了 一 个 新 名
词 “ 视 史 学 ” Hitr p oy , 思 是 通 过 视 觉 影 影 ( so i h t ) 意 o
对 世 界 历 史 双 语 教 学 的定 位 和 目标 明确 之 后 , 就 要 选 择 合 适 的 教 学 方 法 。根 据 教 学 实 践 , 世 界 在 历 史 双语 教 学 过 程 中 , 用 以下 教 学 方 法 能 极 大 地 使
第 五 , 片 史 料 教 学 。在 世 界 历 史 双 语 教 学 图
中 , 了 应 用 文 献 史 料 和 影 视 史 料 之 外 , 用 外 文 除 运 图 片 史 料 也 能 达 到 不 错 的 教 学 效 果 。 图 片 记 载 了 特定 的历史 信 息 , 象 地 再 现 了 当时 的历 史 风 貌 , 形 能 帮 助 学 生 加 深 对 历 史 的 理 解 。 比 如 在 讲 到 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的 时 候 , 用 多 媒 体 向学 生 展 示 各 种 利 相 关 图 片 。 图 片 旁 边 附 有 英 文 , 生 看 完 英 文 之 学 后 , 以用 英 语 向 学 生 提 问 , 外 学 生 可 以 根 据 图 可 另
中图分类号 : 4 . G 6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6 3 2 1(02 0 —02 一O 17 — 68 21 )1 12 3
世 界历 史 双语 教 学 , 指 在 历 史教 学 过 程 中, 是
界历史 必须重 视外 文史料 的价值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使 用 汉 语 和 英 语 进 行 世 界 史 的 教 与 学 , 生 在 以英 学 语 为 媒 介 的 教 学 中 进 行 学 科 学 习 和 研 究 。要 达 到
理 想 的 教 学 效 果 , 键 在 于 对 教 学 内 容 和 方 式 的 关 选择 。
一
史 料是 学习 和研究历 史时所 根据 的材 料 , 括 包 各种典 籍 、 标 、 记 、 文 和 民谣 等 , 人 类 在历 图 笔 碑 是
史 发 展 过 程 中 遗 留 下 来 的 痕 迹 。 常 用 史 料 一 般 可
条 件 限 制 , 国 外 实 物 历 史 史 料 进 行 考 察 和 观 察 研 对 究 对 于 大 多 数 中 国 学 生 来 说 不 是 很 现 实 。 因 此 根
据 现 实 条 件 , 双 语 教 学 过 程 中 , 择 英 语 史 料 主 在 选
要应用 文献 法 , 助于搜 集 国外原 始文献 和 国外最 借
的 搜 集 与 欣 赏 , 后 在 课 堂 上 再 进 行 探 讨 。但 是 有 然
一
点 必 须 注 意 , 英 文 史 料 的 搜 集 必 须 鉴 别 其 真 实 对
与虚假 , 观与片面等 , 别是所 选史料 要与教学 目 客 特
标 和 教 材 密 切 联 系 , 难 易 程 度 上 要 符 合 学 生 的 英 在
新研究 成果进行 双语 教学 。
英文史 料 的来 源 最好 是 档 案 资料 、 史 文 献 、 历 时 人 的 笔 记 、 物 图 片 等 。教 师 要 根 据 不 同 内 容 有 实
侧 重 地 使 用 不 同类 型 的 史 料 。 当 然 , 用 文 献 法 搜 利 集英 文原始 史 料 的 时候 , 是 受 到诸 多 条 件 限 制 。 还
收稿 日期 :0 1 1—1 2 1 —1 0
作者 简 介 : 亓佩 成 (93 )男 , 17一 , 山东淄 博人 , 士 , 硕 讲师 , 主要从 事世 界 古代 史研 究 。Em iqc6@13cm - a :p46 6.o l
第 1 期
亓佩成
普通高校世界历史课程双语 教学初探
染 , 而更 好地理解 教师 所讲授 的历史 。 从
第 一 , 句 过 关 , 清 细 节 和 意 思 。对 于 一 些 逐 讲
重 要 的史 料 , 师 要 指 导 学 生 “ 嚼 慢 咽 ” 逐 句 过 教 细 , 关 , 助 学 生 理 解 其 含 义 。英 文 史 料 中会 遇 到 大 量 帮
像 材 料 用 英 文 发 表 自 己 的 观 点 在 学 生 回 答 问 题
一
般 情 况 下 , 校 图 书 馆 不 可 能 拥 有 教 学 需 要 的 全 学
究 英 文 史 料 的 能 力 非 常 必 要 , 学 生 认 识 到 学 习 世 使
部 英 文 原 始 史 料 , 是 可 以 借 助 于 互 联 网 , 过 资 但 通
基 金项 目: 滨州 学 院科研 项 目“ 全球 通史 》 语教 学研 究 ”B X S ( 2 0 O ) 《 双 ( Z Y Ⅵ C 0 7 3
语 水 平 , 于较 难 的英 语 史 料 应 先 帮助 学 生 理 解 。] 对 口
第 三 , 进 式 教 学 。在 双 语 教 学 过 程 中 , 于 渐 由 学 生 英 语 水 平 的差 异 , 进 行 英 语 史 料 双 语 教 学 实 在 践 中应 遵 循 由 浅 而 深 的 原 则 进 行 。 我 国 的 语 言 文 化 特 色 决 定 了 历 史 双 语 教 学 必 须 从 实 际 出 发 , 序 循 渐进 , 能 一 开始 的时候 历 史 课 完全 英 语 化 , 竟 不 毕 理 解有 关世界 历史 的相关 英文 史料 有一定 难度 , 因 此 教师应 根据 学生 的实 际接受 能力 , 学生确 定具 为 有 可 操 作 性 的 双 语 教 学 模 式 , 用 符 合 实 际 的 合 理 采
第2 8卷第 l 期
Vb . 8 1 2 No 1 .
滨州 学 院学 报
J u n l f iz o iest o r a o nh u Unv ri B y
21 0 2年 2月
Fb 2 2 e .,01
【 育教学研 究】 教
普通高校世界历史课程双语教学初探
亓佩 成
学 史 料 的 选 择 主 要 应 运 用 文 献 法 和 比较 法 。 由 于
英 国历 史 教 学 法 专 家 汤 普 森 在 其 文 章 《 解 历 理 史 》 指 出 : 校 的 历 史 学 习 , 能 把 焦 点 集 中 在 历 中 学 不 史 本 身 发 生 了 什 么 上 , 是 要 集 中 在 我 们 如 何 具 有 而 对 历 史 的认 识 。最 重 要 的 是 接 触 和 反 映 探 究 的 过 程 , 得知识 的方 法 , 次 才 是 涉及 历 史 探 究 的结 获 其 果 : 史 的 实 际 情 景 及 其 发 展 。要 达 到 这 样 , 好 历 最 是 由学 生 运 用 史 料 作 为 证 据 , 这 种 运 用 是 广 泛 而 的 、 指 导 的 、 考 性 的和 逐步 要 求 的。汤 普 森认 有 思 为历史教 学应 该 充分 利 用史 料 进 行 历史 教 学 和研 究 活 动 。 世 界 历 史 大 部 分 是 引 用 翻 译 过 来 的 英 文 史 料 , 成 果 和 内 容 也 大 多 是 引 用 外 文 文 献 , 此 其 因 在教学 活动 中, 展 双 语教 学 , 养学 生 阅 读 和研 开 培
题 , 后教师 用英文 进行解答 。 然
以丰 富 教 学 内容 , 可 以 扩 大 学 生 的 知 识 视 野 。 当 又
然 由于 课 时 限 制 , 课 堂 上 不 可 能 把 这 些 史 料 全 部 在
讲 授 完 , 此可 以 向 学 生 推 荐 相 关 资 料 来 源 , 导 学 因 指 生 在 课 后 利 用 业 余 时 间 实 现 相 关 电影 和 图 片 等 史 料
之 后 , 英 语 向学 生 进 行 总 结 和点 评 。 用
在 双语 教 学 过 程 中对 各 种 史 料 综 合 运 用 , 可 即
的 生 僻 单 词 , 师 指 导 学 生 根 据 所 学 历 史 知 识 和 史 教
料 上 下 文 意 思 , 断 出其 含 义 , 于 难 度 大 、 要 的 推 对 重 词 汇可在 教师 的指导下 , 学生进 行详 细地讲解 。 给 第 二 , 题 式 教 学 。对 英 文 史 料 的 理 解 和 把 问 握 , 以通 过 让 学 生 解 答 有 关 问 题 的 形 式 来 培 养 。 可 比如 在 阅 读 完 英 文 原 始 资 料 《 宪 章 》 , 用 英 文 大 时 可 设 计 若 干 问 题 , 求 学 生 用 英 文 回 答 问 题 、 出 问 要 提
( 滨州学院 历史 与社会 学系, 山东 滨州 260 ) 563
摘
要 : 高校世界 历 史双语教 学中, 在 选择 合适 的 英文 史料 和教 法进 行教 学非 常 重要 。通过
世 界历 史双语教 学 , 培养 学生 了解 国外历 史学 学术动 态及 前 沿思 想 , 并且 达到 能 与 国外历 史学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