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宁波市财政转移支付暂行规
宁波市民政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慈善事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宁波市民政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慈善事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民政局,宁波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23.11.22•【字号】甬民发〔2023〕126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宁波市民政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慈善事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区(县、市)民政局、财政局:为发挥福利彩票公益金的引导作用,促进我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和“人人慈善标杆区”建设,特制定《宁波市慈善事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民政局宁波市财政局2023年11月22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支持方向和使用范围第三章引导资金的申请、审核及拨付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附则宁波市慈善事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决策部署,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助力“人人慈善标杆区”建设和共同富裕先行,参照《浙江省慈善事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宁波市慈善事业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
为规范引导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引导资金,是指由市级财政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用于引导和促进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坚持“示范引导、公开透明、绩效导向”的原则,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和安全高效。
第四条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共同负责慈善事业引导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
具体职责分工按照《关于印发宁波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甬政办发〔2014〕247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支持方向和使用范围第五条引导资金支持方向包括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地区激励、慈善组织激励等。
(一)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地区激励。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关于宁波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关于宁波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6.19•【字号】甬政办发[2007]118号•【施行日期】2007.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关于宁波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甬政办发〔2007〕1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市财政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关于《宁波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六月十九日宁波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市财政局人行市中心支行二○○七年五月二十五日) 为进一步深化我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财库〔2001〕24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财政资金运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和监督;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调控提供准确依据;由于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使大量财政资金滞留在预算单位,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
因此,必须对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
宁波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关于印发《宁波市市级国库现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宁波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关于印发《宁波市市级国库现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宁波市市级国库现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各有关商业银行: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试点办法>的通知》(财库〔2014〕183号)、《关于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财库〔2015〕129号)、《关于全面开展省级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通知》(财库〔2017〕8号)等有关规定,经市政府同意,我们制定了《宁波市市级国库现金管理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2017年5月19日宁波市市级国库现金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国库现金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试点办法>的通知》(财库〔2014〕183号)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宁波市市级国库现金管理业务。
本细则所称国库现金,是指宁波市人民政府存放在市级国库的财政资金。
本细则所称市级国库现金管理,是指在确保国库现金安全和资金支付需要的前提下,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运用金融工具有效运作市级库款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宁波市市级国库现金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相统一原则。
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以及支付流动性基础上,实现保值增值。
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罚没财物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罚没财物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21.04.19•【字号】甬财综〔2021〕282号•【施行日期】2021.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罚没财物管理办法》的通知甬财综〔2021〕282号各区县(市)财政局,市级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罚没财物管理,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罚没财物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结合宁波市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宁波市罚没财物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财政局2021年4月19日宁波市罚没财物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移交和保管第三章罚没财物处置第四章罚没收入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罚没财物的管理,防止国家财产损失,保护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财政部关于印发〈罚没财物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税〔2020〕54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宁波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罚没财物移交、保管、处置、收入上缴、预算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罚没财物,是指执法机关依法对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没收、追缴决定或者法院生效裁定、判决取得的罚款、罚金、违法所得、非法财物,没收的保证金、个人财产等,包括现金、有价票证、有价证券、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权利等。
本办法所称执法机关,是指全市各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组织。
本办法所称罚没收入是指罚款、罚金等现金收入,罚没财物处置收入及其孳息。
第四条罚没财物管理工作应遵循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相分离,执法与保管、处置岗位相分离,罚没收入与经费保障相分离的原则。
第五条宁波市财政局负责制定全市罚没财物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各区县(市)财政局和市级执法机关的罚没财物管理工作。
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版)》的通知

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7.12.04•【字号】甬财政发〔2017〕936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财政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宁波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版)》的通知甬财政发〔2017〕936号市级各预算单位、市级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为进一步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与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库〔2015〕73号)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我们对《宁波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甬财政库〔2012〕297号)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财政局2017年12月4日宁波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与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库〔2015〕73号)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以下简称动态监控),是指市财政局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相关财政财务管理规定,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监控财政资金支付清算过程,及时纠正处理发现的违规问题,防范财政资金支付使用风险、强化预算支出执行监管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财政拨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市级预算单位(以下简称预算单位),以及代理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代理银行)。
第四条市财政局是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管理的主管部门,承担财政资金的监管职责。
上海市财政局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上海市财政局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6.01.27•【字号】沪财预〔2016〕12号•【施行日期】2016.0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上海市财政局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沪财预〔2016〕12号各市级预算主管部门,各区县财政局:现将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230号)转发给你们,并就做好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一、对提前下达下一年度的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除必须由市本级直接列支的部分外,各预算主管部门应在收到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下达文件的20日内,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完成资金分配计划,确保在收到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下达文件的30日内发文下达至各区县财政局。
各区县财政局应及时将市财政局提前下达的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全额编入下一年度预算,准确列入相关预算收支科目。
二、对年度执行中下达的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凡已明确项目的,除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另有规定外,各预算主管部门应在收到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下达文件的10日内,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向市财政局提出拨款申请;对未明确具体项目的,除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另有规定外,各预算主管部门应在收到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下达文件的20日内,会同市财政局研究方案并确定具体实施项目,其中对由相关区县负责实施的,应在收到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下达文件的30日内正式发文下达相关区县财政局。
三、对于分配到企业的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负责分配的预算主管部门在会同财政部门明确资金分配方案后,应在资金下达前通过预算主管部门的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除外),公示期一般不少于7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明确市本级财政预算追加审批程序意见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明确市本级财政预算追加审批程序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5.22•【字号】甬政办发[2003]114号•【施行日期】2003.05.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明确市本级财政预算追加审批程序意见的通知(甬政办发[2003]114号)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市财政局《关于明确市本级财政预算追加审批程序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三年五月二十二日关于明确市本级财政预算追加审批程序的意见(宁波市财政局二00三年五月七日)为了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预算追加管理,根据市政府《关于同意市财政局加强市本级财政预算追加管理意见的批复》(甬政发〔2003〕20号)和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加强市本级部门预算管理的意见的通知》(甬政办发〔2003〕46号),现对市本级财政预算追加审批程序明确如下:一、纳入市级基本建设计划的财政性投资项目预算追加,依照市政府《批准市财政局关于宁波市财政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甬政发〔1999〕89号)进行管理,按规定程序分别报送市财政和计划主管部门,由市财政和计划主管部门提出初步意见后报市政府审定。
二、大型会议、重大活动的预算追加,按照《关于加强对各类大型会议活动审批管理的通知》(甬党办发〔2001〕27号)进行管理。
凡以市委、市政府或冠以宁波名义举办的全市性会议、活动及各部门申办的全国、跨区域会议、活动,按规定程序送市委办公厅或市政府办公厅审核、审批;会议、活动经报批同意后,由市委办公厅或市政府办公厅转市财政部门提出会议经费预算追加审查意见。
三、遇自然灾害救灾或重大政策调整等不可预见因素,支出经费未列入年初预算,但是根据实际需要必须在预算执行中追加支出的,由市级主管部门向市财政部门提出,市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定。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3•【字号】甬政办发[2011]243号•【施行日期】2011.08.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甬政办发〔2011〕24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宁波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宁波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浙委办〔2011〕8号),设置宁波市财政局。
市财政局是主管全市财政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划入和增加的职责1.划入国家税务局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的职责。
2.增加负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债务收支计划、社会保障预算等预算的编制和管理的职责。
3.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监督管理的职责。
(二)划出和取消的职责1.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征收管理职责。
2.取消已由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扩权强县改革中省政府、市政府规定应当交由县(市)政府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的事项。
(三)加强的职责1.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职责。
2.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3.强化财税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责。
4.加强财政管理信息大平台和税费征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财政、税收、财务、会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起草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等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规范性文件,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南京市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宁政办发〔2015〕1号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南京市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南京市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宁政办发〔2015〕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财政局拟定的《南京市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1月5日南京市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市财政局2015年1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江苏省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苏财规〔2010〕36号)等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结合南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以下简称“绩效管理”)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按照公共财政管理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财政预算资金设定绩效目标、跟踪绩效进度、开展绩效评价,反馈和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跟踪、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以不断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绩效管理的对象是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管理的资金。
按照预算级次,可分为市本级财政性资金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
第四条财政部门是绩效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各预算部门(单位)是具体实施绩效管理的主体,对本部门(单位)绩效管理相关工作、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绩效负责。
审计部门把绩效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强化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
宁波市地方财政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

宁波市地方财政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6.10.05•【字号】甬政发[1996]213号•【施行日期】1996.10.05•【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地方财政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甬政发[1996]2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市人民政府同意《宁波市地方财政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一九九六年十月五日宁波市地方财政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我市地方财政周转金管理,做到“控制规模、限定投向。
健全制度、加强监督”,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地方财政周转金是由财政部门管理,按照有偿原则周转使用的财政资金。
第二条地方财政周转金的使用、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遵守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
资金的使用,要坚持“拾遗补缺,注重社会效益”的方针。
资金的管理,要坚持“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三条地方财政周转金的规模要从严控制。
当年本级财政周转金本金(不含周转金占用费及存款利息转入部分)的增长幅度要低于本级预算内可用财力的增长幅度。
本级财政周转金本金总额(含周转金占用费及存款利息转入部分)不得超过本级当年预算内可用财力的15%。
超过该比例的地区不得再新增周转金本金。
财政有赤字的地区和工资发放有困难的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增本级财政周转金。
第二章资金来源、运用及使用期限第四条地方财政周转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一)地方财政预算支出中,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可以由无偿拨款改为有偿使用的资金;(二)从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财政周转金;(三)借用周转金的单位归还的周转金本金;(四)周转金占用费和存款利息。
第五条财政部门不得从金融机构或其他单位借入资金,不得擅自以将财政预算内资金转到预算外的方式增加财政周转金。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的意见-甬政发〔2016〕59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的意见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的意见甬政发〔2016〕5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财政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15〕107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是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当前,我市经济增长总体放缓,财政收入潜在增长率下降,需保障的民生及重点支出不断增加,通过强化财政收支管理进一步夯实财政收入基础,科学规范分配财政资金,是确保收支平衡的现实需要。
同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强化财政收支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和发展大局,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二、依法组织各项收入(二)夯实收入基础。
经济是财政收入之源。
强化培植财源意识,围绕经济抓财源。
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支持成长性企业,巩固存量财源。
采取多种措施,狠抓招商引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提高亩产税收质量,壮大增量财源。
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挖掘潜在财源,不断做大做强经济,为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强化收入征管。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构建大数据+云计算的征管新格局。
加强税收风险监控、分析、评估,加大稽查的精准打击威慑力度,提高税收征管质效。
宁波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财政局关于宁波市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甬政发[1998]260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财政局关于宁波市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甬政发[1998]260号](https://img.taocdn.com/s3/m/ea38822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c.png)
宁波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财政局关于宁波市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财政局关于宁波市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甬政发〔1998〕26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市人民政府同意市财政局提出的《宁波市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宁波市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宁波市财政局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甬政〔1997〕8号)精神,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约束,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保值、增值,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保障基金是政府行使管理职能,建立保证广大职工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政府信誉担保,通过法律、法规强制建立的专项基金。
它不同于财政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只能按规定全部用于社会保障支出。
第三条社会保障基金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再就业专项经费、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基金、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兵役义务费及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职工帮困基金等。
第四条在国家财政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预算之前,社会保障基金先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实行预、决算制度。
社会保障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制定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事局等部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事局等部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02•【字号】甬政办发[2009]215号•【施行日期】2009.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事局等部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的通知(甬政办发[2009]2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具体措施,也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对广大义务教育教师的关心,对于依法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教师地位,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涉及广大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大榭开发区、宁波国家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
要把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经费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实施绩效工资,推动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发展。
要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注意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确保教师队伍稳定。
附件: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九月二日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二○○九年八月十七日)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6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意见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4.17•【字号】甬政办发[2006]89号•【施行日期】2006.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意见的通知(甬政办发[2006]8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市财政局《关于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工作意见》已经市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四月十七日关于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工作意见(市财政局二○○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我市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为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支出管理改革不断深入,使预算资金分配、使用逐步趋于规范。
但是,相对于财政收入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而言,我市财政支出管理的任务更为艰巨。
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体系,逐步改变“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管理”的财政管理现状;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绩效预算理念的形成。
为此,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要求,就我市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出如下工作意见:一、我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为总目标,全面深化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以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新的突破口,围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目的,紧紧抓住财政资金分配、流转和使用三个环节,加强预算支出管理,逐步建立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以使用绩效为依据的动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更新理财思路,实现财政工作重点从“重投入”向“重产出”转变,向管理要“增量”,向管理要“效益”,逐步实现预算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实施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财政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甬政办发[2003]207号【发布部门】宁波市政府【发布日期】2003.09.19【实施日期】2003.09.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实施意见的通知(甬政办发[2003]20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市财政局《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三年九月十九日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的实施意见(市财政局二00三年七月二十八日)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的政策意见》(甬党[2003]9号),推进我市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增强我市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特就财政税收政策,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如下:一、扶持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民营企业具备以下三方面基本条件的可申报列入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
企业(集团)现有规模大:企业(集团)年销售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实际上缴税收300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8000万元以上;企业(集团)总资产10亿元以上,所有者权益3亿元以上。
企业(集团)发展目标明确:企业前几年发展速度快,年均递增30%以上。
后几年成长性好,总体发展态势良好;5年后,企业 (集团)规模能达到销售50亿元以上,利税5亿元以上。
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基础好:企业(集团)有科学、系统的发展规划;主导产品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强;经济效益好,主要经济指标居国内同行先进水平,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
民营企业经批准列入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的,可享受《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
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损失赔偿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损失赔偿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22.09.19•【字号】甬财资〔2022〕979号•【施行日期】2022.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损失赔偿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甬财资〔2022〕979号市级各部门(单位):为规范和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减少国有资产损失、浪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8号)、《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浙江省国有资产流失查处试行办法》(省政府令第149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宁波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损失赔偿处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财政局2022年9月19日宁波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损失赔偿处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减少国有资产损失、浪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8号)、《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浙江省国有资产流失查处试行办法》(省政府令第149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国有资产损失是指各单位占有、使用、管理的固定资产、存货、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账款、有价证券、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各类资产的盘亏、损坏、失窃、丢失、权益灭失等损失。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各民主党派机关、群团机关、以及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由于人为过错责任事故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赔偿处理活动。
对国有资产损失的赔偿处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宁波市人民政府转发市会展办、市财政局关于宁波市展会资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转发市会展办、市财政局关于宁波市展会资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6.24•【字号】甬政办发[2008]167号•【施行日期】2008.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转发市会展办、市财政局关于宁波市展会资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甬政办发〔2008〕16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市会展办、市财政局制定的《宁波市展会资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二○○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宁波市展会资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市会展办市财政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展会资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在促进会展业发展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宁波国际会展之都建设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8〕45号)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由会展企业或中介机构在宁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以下简称国展中心)举办的、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含本数,下同)以上的国际性、国家级和地区性的新办展会,都可申请展会资助资金。
第三条展会资助资金使用管理应按照“一展一报、公开透明、绩效挂钩、直接拨付”的原则,重点资助符合我市会展产业导向的信誉佳、规模大、效果好的进出口贸易展会;鼓励现有展会做大做强,引导展会走联合办展之路,并向进出口贸易展方向发展。
第四条市会展办和市财政局负责展会资助资金的申请受理、评估审核、资金拨付和监督管理及年度预决算、绩效评价等工作。
第二章资助条件与标准第五条对新办的境外参展企业展览面积达到总面积60%以上的进口贸易展会的资助标准:展览总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3万平方米以下的资助120─140万元;3万平方米以上、4万平方米以下的资助140─160万元;4万平方米以上、5万平方米以下的资助160─180万元;5万平方米以上、6万平方米以下的资助180─200万元;6万平方米以上的资助200万元。
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21.08.30•【字号】甬财绩〔2021〕707号•【施行日期】2021.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甬财绩〔2021〕707号市级各部门,各区县(市)财政局: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根据《财政部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21〕6号)等有关规定,制定了《宁波市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财政局2021年8月30日宁波市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三章第三方机构的选取与委托第四章对第三方机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第五章档案管理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我市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动第三方机构有序参与预算绩效管理,提高客观性、专业性和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细则》、《财政部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以及政府采购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单位)等管理和使用财政预算资金主体(以下统称委托方),确因工作量大、专业性强以及管理需要,可将以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内容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实施:一是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目标审核;二是绩效评价或评价结果复核;三是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四是预算绩效管理相关课题研究。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第三方机构是指依法设立并向委托方提供预算绩效管理服务的组织,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社会咨询机构等具有专业预算绩效管理服务能力的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等。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宁波市财政转移支付暂行规定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宁波市财政转移支付
暂行规定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7(000)023
【摘要】甬政办发[2007]25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财政局制定的《宁波市财政转移支付暂行规定》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执行。
【总页数】3页(P25-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7
【相关文献】
1.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调整市对县(市)区金融保险业营业税财政体制意见的通知 [J], ;
2.宁波市农业局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2017年中央财政支农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J], ;;;
3.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关于宁波市科技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J],
4.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关于宁波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J],
5.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宁波市第四方物流市场注册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甬政发[2004]100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甬政发[2004]100号](https://img.taocdn.com/s3/m/8d8b572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72.png)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甬政发[2004]10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宁波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宁波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市与县(市)、区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市与县(市)、区两级政府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甬党〔2004〕16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财政收入分配办法在按企业所在地原则划分收入预算级次的基础上,对县(市)实行“增收分成”财政体制,对区实行“比例分享”财政体制。
此轮体制以2003年为基期,实行期限为2005年至2009年。
2004年按原体制过渡一年。
(一)收入划分将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划分为市级固定收入,市与县(市)、区分成(共享)收入,县(市)、区级固定收入和专项分成收入。
1.市级固定收入市区的金融保险业(不包括农村信用社)营业税、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地方银行企业所得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在中央集中缴库、财政部统一分配的跨地区企业所得税;垄断性行业、特大型和特定企业,及其下属控股企业缴纳的税收及附加(不包括契税),具体企业名单由市财政局确定;市级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其他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宁波市财政转移支
付暂行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转移支付
【发文字号】甬政办发[2007]256号
【发布部门】宁波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11.29
【实施日期】2007.11.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宁波市财政转移支付暂行规定的通知
(甬政办发〔2007〕25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财政局制定的《宁波市财政转移支付暂行规定》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执行。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宁波市财政转移支付暂行规定
(市财政局二○○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相关规定,结合本市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为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水平,实现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科学化、透明化和使用资金的有效性,特制订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本市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包括:
(一)体制返还。
指中央确定的税税收返还和市财政体制确定的返还项目。
(二)结算补助。
主要指在财政运行中,由于体制和政策变动等因素引起的各种财力转移事项。
(三)专项补助(专项转移支付)。
主要指对县(市)区具有专门用途的补助和特殊性补助。
第三条财政转移支付应遵循的原则:
(一)突出重点的原则。
根据一定时期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和工作重点,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体现民生理念,重点用于财力相对薄弱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教科文卫事业、社会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