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预案(通用7篇)
![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预案(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e8d3f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3.png)
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预案〔通用7篇〕篇一: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预案一、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强对流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及时有效开展强对流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危害,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
二、编制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xx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xx省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和省应急管理厅《强对流天气应对预案》等有关文件,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县应急管理部门强对流天气防范应对和应急处置工作。
本预案所指的强对流天气是指包括短时暴雨、雷电、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
四、应对处置(一)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发布涉我县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风险提示,或接县重大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启动强对流Ⅲ级以下应急响应。
1、会商研判县应急管理局收到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涉我县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风险提示信息,或接县重大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启动强对流Ⅲ级以下应急响应后,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等部门和相关乡镇、街道沟通,搜集整理有关情况。
县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防汛抗旱防火指挥中心、减灾救灾中心、平安消费监视管理科、危化监管科等相关科室视情开展结合会商,综合研判强对流天气引发灾害事故风险。
2、响应行动(1)发出平安风险提示。
根据综合风险研判意见,县应急管理局视情向相关乡镇、街道发出风险提示单,向县消防救援大队及各专业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作出风险提示,跟踪理解工作落实情况,并做好信息报告工作。
(2)应急值守及信息报送。
相关科室加强值班值守,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送信息。
应急指挥中心及时搜集工作动态、险情、灾情、救援等信息报送县委办和市应急管理局,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3)跟踪掌握。
局应急指挥中心、防汛抗旱防火指挥中心、减灾救灾中心等科室指导相关乡镇、街道做好综合监测预警、人员紧急避险等防范工作,及时理解工作动态、险情、灾情等信息,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4)加强监视指导。
局危化监管科、平安消费监视管理科加强对危化、工矿商贸企业监视指导,催促做好灾害事故防范应对工作。
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812a7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2.png)
一、预案概述为有效应对突发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气象灾害特点,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暴雨、洪水、台风、地震、干旱、沙尘暴、寒潮、高温等突发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体系1. 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成立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部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成。
2. 分级响应机制根据气象灾害的紧急程度、影响范围、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将应急处置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四、应急处置措施1. 监测预警(1)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其他相关部门及时转发预警信息。
(2)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灾害发展态势。
2.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响应,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进入应急状态。
(2)组织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3)加强交通管制,确保应急救援车辆和人员安全通行。
3. 灾害救助(1)迅速开展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生命安全。
(2)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对伤员进行救治。
(3)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发放救灾物资。
4. 恢复重建(1)组织力量开展灾后重建,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
(2)加强基础设施修复,确保灾后重建质量。
5. 信息发布(1)及时发布灾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2)加强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五、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2. 物资保障储备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灾时供应。
3. 人力资源保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技术保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准确性。
六、预案实施与评估1. 实施与演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本预案要求,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气象灾害天气专项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天气专项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0cf59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f.png)
一、总则为提高应对气象灾害天气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各类气象灾害天气,包括暴雨、洪水、台风、干旱、高温、寒潮、大风、沙尘暴、冰雹、雷暴等。
三、组织体系(一)成立气象灾害天气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由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气象灾害天气应急处置工作。
(二)成立气象灾害天气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设在气象部门,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三)成立气象灾害天气应急处置队伍应急处置队伍由公安、消防、卫生、交通、水利、住建、农业等部门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四、预警与响应(一)预警1.气象部门负责发布气象灾害天气预警信息。
2.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接到预警信息后,要及时组织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响应1.预警信息发布后,应急指挥部要根据灾害天气情况和危害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要按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监测,及时掌握灾害天气动态。
(2)开展应急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加强宣传,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4)加强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供应。
五、应急处置(一)人员疏散与安置1.对受灾害天气影响严重的地区,要立即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对受灾群众进行安置,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二)基础设施抢修1.组织力量抢修受损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
2.确保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三)卫生防疫与疾病防控1.加强卫生防疫,防止疫情蔓延。
2.对受灾地区进行疾病防控,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四)农业救灾1.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受灾农户开展生产自救。
2.对受灾农作物进行灾后理赔。
六、恢复重建(一)受灾地区恢复重建工作由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
气象重大灾害应急预案
![气象重大灾害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106b4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7.png)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保障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建立规范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流程,形成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应对机制,全面提高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避免或者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1.2.1 坚持以人为本、防灾与抗灾并举、预防为主的原则。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2 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
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做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应急合力。
二、应急组织体系2.1 应急指挥部成立气象重大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应急工作。
2.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负责信息收集、分析、上报、发布、协调等。
2.3 应急专家组设立应急专家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
三、应急响应3.1 预警信息发布气象部门应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
3.2 应急响应启动根据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
3.3 应急处置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气象灾害发展变化情况;(2)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工作;(3)组织抢险救援,确保人员生命安全;(4)组织转移受灾群众,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5)加强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抢修和维护,确保社会正常运行;(6)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发生。
四、信息共享和处理4.1 信息收集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收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气象灾害信息。
4.2 信息分析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为应急响应提供决策依据。
4.3 信息发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应急响应情况、应急处置进展等。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通用5篇)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1f7ea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6.png)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通用5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篇一一、总则1.1编制目的为做好预防和处置台风、暴雨等带来的各种灾害,进一步完善我公司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建立防台风、暴雨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响应机制,保证抗台风、抗雷暴雨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精细化工厂的'台风、暴雨等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1.3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防台风、暴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防台风、暴雨工作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实行部门主管人员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实行全厂员工参与方针。
(3)快速反应,部门联动。
发生台风、暴雨及次生灾害时,各部门、应急小组联合行动、快速响应,及时、高效地开展预防和应急处置。
各部门都要服从公司防台风、暴雨应急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1.4工作重点(1)组织员工及时避风避险。
(2)组织重点区域的物质安全转移。
(3)仓库、车间、办公室、车棚等设施的安保及低洼地区的防洪排涝。
(4)风、雨、潮的预报预测和预警,并及时向员工发布台风信息。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设立防台风、暴雨应急小组(以下简称应急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公司的防台风、暴雨抢险救灾工作。
2.2应急小组组成应急小组总指挥由xx担任,副指挥由xx担任。
应急小组成员由各部门主管、办公室人员组成。
应急小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篇二冬季防雨雪冰冻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之相关制度和职责,为提高防御冰雪灾害天气的应急处置能力,迅速、高效、有序地展开紧急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启动的方式当遇到重大气。
为提高防御冰雪灾害天气的应急处置能力,迅速、高效、有序地展开紧急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e73e2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8.png)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一、灾前准备工作1.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成立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指挥部,明确相关责任人员和职责。
2.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工作:完善气象监测设施,及时获取气象数据,进行准确预测和预警。
3.制定灾害预防措施:根据气象灾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修筑防洪堤坝、建设抗震房屋等。
二、灾情评估1.组织力量收集灾情信息:及时调动工作人员,收集灾情信息,了解灾害的类型、范围和受灾程度。
2.评估灾情影响:根据灾情评估,确定受灾区域和人员受影响情况,分析灾情的严重程度。
三、应急行动1.组织救援力量:根据灾害的类型和范围,及时组织救援力量,派遣救援队伍进行紧急救援,同时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2.疏散安置被困人员:对于受灾区域内的被困人员,根据灾害情况,进行疏散安置,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3.灾后恢复工作:灾后对受灾区进行清理和修复工作,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同时加强灾后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受灾人员尽快重建家园。
四、信息发布1.及时发布灾情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灾情信息,告知公众受灾程度和应对措施。
2.发布防护指南:根据灾害类型,发布相应的防护指南,告知公众避免灾害、防范灾害。
3.开展应急教育宣传:通过举办应急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应对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五、总结和改进1.加强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查漏补缺,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2.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总结灾害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气象、环保、交通等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灾害,提升整体应急响应能力。
本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灾害应对,能够有效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该预案在灾前准备、灾情评估、应急行动、信息发布和总结改进等方面都有具体措施,能够帮助相关地区和单位在发生气象灾害时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最大程度减少损失,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气象灾害应急处理预案5篇
![气象灾害应急处理预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7407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3.png)
气象灾害应急处理预案【篇1】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公司所在地区5~11月为台风季节,平均每年有台风影响3次,灾害最大台风为年8月8日,中心最大风力12级,年9月15日出现最大台风暴潮,中心风力达12级以上。
由于台风期风暴可引起增水,台风增水或汛期涨水;且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150mm ,上述情况可能会对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应急抢险工作实行公司统一组织领导和分部门牵头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2)参与救援行动的公司人员和机械设备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服从指挥,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救援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3)参与救援行动的全体公司人员要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安全、高效、有序完成救援任务。
3、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体系公司成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1)总指挥:彭志洪(2)副总指挥:吴小烽(3)成员:蔡治寰、张清和、高海同、雷冬明、郭明祥、徐水土、王黎明、戴尧城、何文峰、尹克明、何贞贞、雷峰、胡新华、王涛(4)指挥部设:综合协调组、安全保卫组、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等专业处理组,具体承担事故救援和处理工作。
2)指挥机构职责(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以及善后处理的组织指挥工作。
(2)专业处理组的职责综合协调组:负责安全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部成员及相关单位组别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专业处理组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公司总经理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上级领导和公司领导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具体由王涛负责。
安全保卫组:由公司保安队负责,具体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由张清和负责。
抢险救援组:公司保安组负责,进行抢险救援;由张清和负责。
医疗救护组:公司保健室负责,行政部其它组别配合,联系__医院急救中心,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理;具体由蔡治寰负责。
气象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事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9529f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9.png)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应对气象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4.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5.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办法》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类气象灾害事故,包括但不限于暴雨、洪水、干旱、大风、冰雹、雷电、高温、低温、霜冻、雪灾等。
四、组织体系1. 成立气象灾害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全县气象灾害事故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组,负责具体业务工作。
五、监测预警1.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2. 各级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建立气象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预警信息互联互通。
六、应急处置1. 启动应急响应。
根据气象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 组织救援。
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 人员疏散。
根据灾害情况,及时疏散受威胁区域群众。
4. 防灾减灾。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5. 信息报送。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灾害情况及应急处置情况。
七、后期处置1. 调查评估。
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查明原因。
2. 整改措施。
针对灾害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灾害再次发生。
3. 重建家园。
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
八、应急保障1. 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
2. 物资保障。
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需要。
3. 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4. 技术保障。
提高气象监测预警水平,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5. 宣传培训。
加强应急知识宣传培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九、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气象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气象应急处置预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4d03f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e.png)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防范、应对气象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因气象灾害引发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暴雨、洪水、台风、地震、干旱、高温、沙尘暴、雷电、冰雹等。
1.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加强气象灾害预防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各级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一旦发生气象灾害,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4)信息共享,协同作战。
加强信息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二、组织体系2.1 应急指挥部成立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2 分级指挥机构各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
2.3 专业应急队伍建立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公安、医疗、交通、水利、通信等部门的专业队伍。
三、监测预警3.1 监测预报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3.2 预警信息发布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3.3 预警准备各级政府、各部门根据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四、应急处置4.1 信息报告发现气象灾害时,及时向上级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4.2 响应启动根据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等级。
4.3 分部门响应各级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4 分灾种响应针对不同气象灾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4.5 现场处置组织专业应急队伍,开展现场救援和处置工作。
4.6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公司_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公司_气象灾害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eacde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6.png)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公司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维护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员工、设施及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各类气象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台风、暴雨、洪水、干旱、雷电、冰雹等。
1.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减少人员伤亡。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日常防范,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公司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和指挥。
(4)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发生气象灾害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下设办公室、应急小组、现场指挥组、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护组等。
2.2 应急小组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收集、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工作。
2.3 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协调各部门及人员行动,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2.4 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调配及使用。
2.5 医疗救护组负责灾害发生时的医疗救护工作。
三、预警与响应3.1 预警(1)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通过公司内部通讯系统、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2 响应(1)根据气象灾害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应急指挥部组织各部门及人员迅速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四、应急处置4.1 疏散与安置(1)根据灾害情况,组织员工迅速疏散至安全地带。
(2)为受灾员工提供临时住所和生活必需品。
4.2 抢险救援(1)组织救援队伍进行现场救援,确保被困人员安全。
(2)及时修复受损设施,恢复生产经营秩序。
4.3 环境保护(1)加强对受灾区域的监测,防止环境污染。
(2)及时清理受灾区域,消除安全隐患。
五、恢复重建5.1 灾后评估(1)对灾害损失进行全面评估。
(2)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精选5篇)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96a53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1.png)
⽓象灾害应急预案(精选5篇)⽓象灾害应急预案(精选5篇) 在现实的学习、⼯作、⽣活中,难免会突发⼀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往更坏的⽅向发展,常常要提前编制⼀份优秀的应急预案。
那么⼤家知道应急预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乡镇⽓象灾害应急预案(精选5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象灾害应急预案1 1总则 1.1⽬的 为了规范⽓象灾害防御活动,加强对⽓象灾害事故的预防,杜绝重特⼤事故的发⽣,降低事故损失,建⽴事故情况下快速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企业职⼯⽣命及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产和⼯作秩序,特编制本预案。
1.2依据 本应急预案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安全⽣产法》、《中华⼈民共和国⽓象法》、《国务院关于特⼤安全事故⾏政责任追究规定》、《电业安全⼯作规程》等国家和电⼒⾏业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电⼒⽣产事故调查规程》、《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重⼤突发事件(事故)应急管理办法》等制定。
1.3适⽤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各产业公司及所属各企业单位的⽓象灾害防御及应对⼯作。
1.4⽓象灾害定义 指热带⽓旋(含台风)、暴⾬(雪)、雷电、寒潮、⼤风、⼲旱、⼤雾、⾼温、低温、龙卷风、冰雹、霜冻、连阴⾬等灾害性天⽓、⽓候造成的灾害。
1.5⼯作原则 根据“安全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针,在华能集团公司的统⼀领导下,实⾏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各级⾏政领导责任制,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快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最⼤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保证公司系统职⼯、在公司所属区域作业的外来⼈员的⽣命安全,保障设备安全。
2危险因素与风险分析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主要从事电⼒资源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具有信息、交通运输、新能源、环保、贸易、燃料等相关产业、产品的投资、建设和⽣产经营活动。
公司各企业遍布全国,各地⽓象差异极⼤,各类⽓象灾害都可能对企业的正常运⾏与⼈员、设备的安全构成威胁。
气象灾害事件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事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0cbc9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4.png)
一、预案概述为有效应对气象灾害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因气象因素引发的各类灾害,包括但不限于暴雨、洪水、台风、干旱、高温、低温、冰雹、霜冻等。
三、组织体系1. 成立气象灾害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气象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处理、信息报送、物资调配等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气象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监测预警1.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监测,及时掌握灾害发展趋势。
2. 加强预警信息发布,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加强预警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五、应急处置1. 紧急响应(1)当气象灾害事件发生时,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启动应急预案。
(2)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信息报告(1)各级气象部门要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气象灾害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处置情况。
(2)相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
3. 分级响应根据气象灾害事件的严重程度,实施分级响应。
(1)一级响应:当气象灾害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启动一级响应。
(2)二级响应:当气象灾害事件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启动二级响应。
(3)三级响应:当气象灾害事件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启动三级响应。
4. 现场处置(1)开展救援行动,及时救助受灾群众。
(2)对受灾地区进行封控,防止灾害扩大。
(3)组织力量进行灾后重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六、恢复与重建1. 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明确重建目标、任务和措施。
2. 加强灾后重建资金、物资保障,确保重建工作顺利进行。
3. 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精选5篇)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63b62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4.png)
⽓象灾害应急预案范⽂(精选5篇)⽓象灾害应急预案范⽂(精选5篇) 在学习、⼯作乃⾄⽣活中,有时会发⽣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重⼤损失和危害,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编制应急预案。
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下⾯是⼩编为⼤家整理的⽓象灾害应急预案范⽂(精选5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象灾害应急预案1 ⼀、总则 为有效地防范和处置因⼲旱少⾬、冰雪等恶劣⽓候引发的灾害,切实保障⾏车和仓库物资财产安全及⼴⼤职⼯的安全,建⽴健全⽓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象灾害防范、处置能⼒,最⼤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象灾害造成⼈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公司安全发展提供保障,依据《中华⼈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民共和国⽓象法》、《中华⼈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民共和国防洪法》、《⼈⼯影响天⽓管理条例》、《中华⼈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森林防⽕条例》、《草原防⽕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件,结合我公司仓库和道路运输⼯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适⽤范围 本预案适⽤于以下部门: 1、东区仓库 2、黄⼟坡仓库 3、昆沙仓库 4、⼩屯仓库 5、运输部 6、集装箱部(昆南项⽬部) 7、施救站、修理组 8、黄⼟坡停车场 9、公司各职能部门 公司各部门以及安技、机务、调度等相关⼈员发⽣灾情时应⽴即向组长和副组长报告,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员进⾏抢险,应急救援处置办公室设在安技部,电话:xxx。
三、本预案启动时机 部门根据对各类⽓象灾害的发展态势,综合预评分析⽓象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即应启动本预案。
1、组长职责是及时听取事态情况报告,⽴即召集⼩组成员研究、制定处置对策,组织开展应急⼯作。
2、副组长职责是在组长的统⼀部署下,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研究制定的处置⽅案,指挥各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和善后等相关⼯作。
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d0ed2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2.png)
一、目的和依据为有效应对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暴雨、洪水、干旱、台风、冰雹、雷电、大风等气象灾害的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成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指挥部1. 指挥长: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2. 副指挥长: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3. 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组成。
(二)应急指挥部职责1. 负责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2. 研究制定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3. 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演练;4. 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5. 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6. 负责灾后重建工作。
(三)相关部门职责1. 气象部门:负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发布;2.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确保交通、通信畅通;3. 水利部门:负责水库、河道、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巡查、防守和抢险;4. 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城市排水设施、地下空间等的安全管理;5. 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置;6. 卫生部门:负责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7.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四、预警和响应(一)预警信息发布1. 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情况,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2. 应急指挥部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3. 相关部门根据应急响应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二)应急响应1. Ⅰ级应急响应:发生重大气象灾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2. Ⅱ级应急响应:发生较大气象灾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3. Ⅲ级应急响应:发生一般气象灾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4. Ⅳ级应急响应:发生较小气象灾害,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五、应急处置(一)人员转移1. 针对易受灾害影响的地区,及时组织人员转移;2. 优先保障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安全。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措施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3f4523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f.png)
一、引言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气象现象引起的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寒潮等。
为有效应对气象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级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三、预警与监测1.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发布。
2.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3. 及时收集、分析气象灾害信息,为应急指挥提供依据。
四、应急响应1. 根据气象灾害等级,启动相应应急响应。
2.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1)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2)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加强道路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保障。
3. 一般情况下的应急响应:(1)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2)组织力量开展灾后重建。
(3)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宣传,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五、应急保障1. 保障应急物资储备,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2.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应急资金保障,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六、信息发布与宣传1. 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 加强媒体宣传,普及气象灾害知识。
3. 发布灾情信息,让公众了解灾害情况。
七、总结与评估1. 应急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2. 对应急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八、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预案由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与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省、市法律法规为准。
气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气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5541a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2.png)
气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减轻和及时应对气象自然灾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国家气象局、应急管理部等部门制定的气象防灾减灾相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气象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工作,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冰雹、暴雨、大风等灾害。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尽量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预防为主,防抗结合。
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要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一旦发生气象自然灾害,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要迅速行动,协同应对。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 国家级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设立国家级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由国务院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成员包括应急管理部、国家气象局、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气象局等部门负责人。
国家级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负责制定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政策,指导、协调和监督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2.2 地方级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各级地方政府设立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由地方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成员包括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
地方级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负责制定本地区气象防灾减灾政策,组织、协调和监督本地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2.3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职责(1)国家级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成员部门:应急管理部:负责组织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人员搜救、灾后重建等工作。
单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单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d2a2a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d.png)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单位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确保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单位正常运营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6.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7. 《单位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在气象灾害发生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暴雨、洪水、台风、干旱、高温、低温、冰雹等灾害。
四、组织体系1. 成立单位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下设应急值班组、现场处置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专项工作组。
五、监测预警1.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
2. 对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及时启动预警响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 通过单位内部通讯渠道,及时向全体员工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六、应急处置1. 启动应急响应:根据气象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
2. 现场处置:现场处置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开展救援、疏散、转移等工作。
3. 物资保障:物资保障组负责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4. 信息宣传:信息宣传组负责及时发布应急信息,确保员工了解应急处置情况。
5. 后勤保障: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后勤需求,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七、恢复与重建1. 评估灾害损失:应急指挥部组织评估小组,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
2. 制定恢复重建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尽快恢复单位正常运营。
3. 征用补偿: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受灾员工进行征用补偿。
八、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气象灾害事故_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事故_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74f54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d.png)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提高应对气象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3.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4. 《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5. 《XX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6. 《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市行政区域内因气象灾害引发的各种事故的应急响应和处理。
四、组织体系1. 应急指挥部成立气象灾害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全市气象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应急物资的储备。
3. 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公安、医疗、交通、通信、电力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救援队伍。
五、监测预警1. 监测市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发布工作。
2. 预警根据气象灾害预警等级,市气象局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要密切关注预警信息,做好应急准备。
六、应急处置1. 紧急响应(1)气象灾害发生时,市气象灾害事故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入紧急响应状态。
(2)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采取应急措施,组织应急救援队伍投入救援工作。
2. 救援行动(1)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2)对被困人员实施紧急救援,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3)对受灾地区进行排险、除险,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3. 信息发布市气象灾害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发布应急响应、救援进展等信息。
七、恢复与重建1. 恢复(1)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恢复重建方案。
(2)加强对受灾地区的帮扶,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 建设工程(1)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能力。
(2)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预警准确率。
八、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要组织应急队伍,加强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7be82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3.png)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通用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后果,常常需要预先准备应急预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应急预案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福建省气象条例》、《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福建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福建省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
(三)总体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新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做好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恢复重建等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3、坚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
各级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
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显示、信息收集与共享、组织协调等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响应、早处置。
(四)适用范围1、重大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台风、暴雨、大雪、寒潮、大风、低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等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等涉及公共安全,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气象灾害。
2、本预案适用于xx行政管辖区内的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报、警报等应急工作。
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2236f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c.png)
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在我们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保不准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常常需要预先准备应急预案。
优秀的应急预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1为提高防御灾害天气的应急处置能力,迅速、高效、有序地展开紧急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市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适应范围本预案适应于全市建筑施工现场范围内发生大风、雨、雪等灾害天气的预警应急处置。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市建筑工程管理局负责全市的建筑施工现场防风暴潮等灾害天气的预警应急指挥协调工作,具体负责市内四区的防风暴潮等灾害天气的预警应急指挥协调工作,成立预警应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青岛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
各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预警应急指挥协调工作,并成立相应的机构。
各施工单位和施工现场应成立预警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并组织应急抢险队伍。
三、预警等级根据市灾害天气预警等级,结合建筑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预警分为四个等级: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
1、蓝色预警:大风(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雷雨大风(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并伴有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雷电,且可能持续)2、黄色预警:天气情况为暴雨(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中雪、8-10级大风天气。
3、橙色预警:天气情况为暴雨(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大雪、10-12级大风天气。
4、红色预警:天气情况为大暴雨(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风暴潮、暴雪、12级以上大风和其它重大灾害天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 (4)1.1 编制目的 (4)1.2 编制依据 (4)1.3 适用范围 (4)1.4 工作原则 (4)2 组织体系 (5)2.1 省级应急指挥机制 (5)2.2 省以下应急指挥机制 (6)2.3 工作制度 (6)3 监测预警 (6)3.1 监测预报 (7)3.2 预警信息发布 (7)3.3 预警准备 (9)3.4 预警知识宣传教育 (9)4 应急处置 (9)4.1 信息报告 (9)4.2 响应启动 (9)4.3 分灾种响应 (10)4.4 现场处置 (15)4.5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15)4.6 信息公布 (16)4.7 应急终止或解除 (16)5 恢复与重建 (17)5.1 制订规划和组织实施 (17)5.2 调查评估 (17)5.3 征用补偿 (17)5.4 灾害保险 (18)6 应急保障 (18)7 预案管理 (19)8 附则 (19)8.1 气象灾害预警标准 (19)8.2 名词术语 (24)..........1 总则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安徽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省范围内暴雨、台风、暴雪、干旱、寒潮、霜冻、冰冻、低温、高温、大风、雷电、冰雹、大雾、霾等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因气象因素引发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其他灾害的处置适用有关应急预案的规定。
1.4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全面加强应对气象灾害体系建设,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预防为主、科学高效。
实行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御标准。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部门联动、协调有序。
各地、各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职责,加强地区、部门间信息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
根据气象灾害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的程度,对气象灾害实行分级管理。
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2 组织体系2.1省级应急指挥机制发生跨市级行政区域或大范围气象灾害,并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时,由省政府决定启动相应的省级应急指挥机制,统一领导和指挥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等工作,由省气象局负责实施,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情况,及时预报预警并通报相关部门和单位。
——气象灾害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由省减灾救灾委员会组织实施。
——台风、暴雨引发江河洪水、山洪、渍涝等洪涝灾害及由于持续少雨导致的干旱灾害,由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
——暴雪、冰冻、低温灾害,由省抗雪防冻救灾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
..........——寒潮、霜冻、高温、大风、雷电、冰雹、大雾、霾等灾害,由省政府视情启动相应的应急指挥机制或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处置。
2.2 省以下应急指挥机制对上述各种气象灾害,相关市、县(市、区,下同)人民政府要先期启动或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组织做好应对处置工作。
省有关部门进行指导。
2.3 工作制度实行气象灾害综合研判工作制度。
气象部门根据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分析汇总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有关灾情、险情信息,判断预估气象灾害的可能影响程度及未来发展态势,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相关应对处置建议。
建立气象灾害应对部门联动制度。
气象部门与公安、民政、国土资源、环保、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水利、卫生、安全监管、海事、通信、电力、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单位建立协调联动工作制度,在发生或可能发生气象灾害时,各成员单位加强信息互通,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分析会商,加强配合协作,共同做好应急准备和防范处置工作。
健全气象灾害防御部门联络员会议制度。
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听取各成员单位对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服务的需求,做好气象应急保障服务。
3 监测预警..........3.1 监测预报3.1.1 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气象、水利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快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水文监测预报系统、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等建设,优化气象加密观测站网,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
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过程的预报和趋势预测。
3.1.2 信息共享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并与相关气象灾害应对协调联动部门实现灾情、险情信息实时共享。
3.1.3 灾害普查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和指导下,气象部门建立以乡镇、社区(村)为基础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建立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收集评估系统,组织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工作,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3.2 预警信息发布3.2.1 发布制度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传播”的原则,由气象部门负责制作并按预警级别分级发布,其他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制作和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3.2.2 发布内容..........根据各类气象灾害发展态势,气象部门综合预估分析确定预警级别。
预警级别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Ⅰ级为最高级别。
具体分级标准见附录。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包括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3.2.3 发布途径建立和完善多种手段互补的信息发布系统,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同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有线广播等媒体和其他传播手段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涉及可能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预警信息通过有关信息共享平台向相关部门发布。
各级政府应结合实际,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建设。
要在学校、机场、港口、车站、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道路和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桥梁、涵洞、弯道、坡路等重点路段建立起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
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发布Ⅰ级、Ⅱ级预警后,广播、电视、报纸等公共媒体和电信运营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预警信息播出频次,扩大发送范围。
农村地区应充分发挥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的作用,及时向农民群众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3.3 预警准备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灾害发展趋势,依法依规及时采取措施,开展必要的处置工作。
预警级别达到规定标准后,有关责任人员应立即上岗到位,组织力量深入分析、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尤其是对本地区、本部门风险隐患的影响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做好启动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
3.4 预警知识宣传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4 应急处置4.1 信息报告有关部门按职责收集和提供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损失以及防御等情况,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与相关部门实行信息共享。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逐级向上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可直接向省政府报告。
4.2 响应启动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后,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和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根据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类别,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防范应对措施,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响应级别。
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分别发布不同预警级别时,按照..........最高预警级别灾种启动应急响应。
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均未达到预警标准但可能或已经造成损失和影响时,根据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影响在综合评估基础上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4.3 分灾种响应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后,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应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种类及其影响程度采取应急响应措施和行动。
新闻媒体按要求随时播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应急防范处置措施。
4.3.1 暴雨、台风、大风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暴雨、台风、大风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南,适时增加预报发布频次;了解暴雨、台风、大风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水利部门组织开展水利工程调度、巡护、查险、抢险等,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危险地带以及居住在危房内居民的转移工作。
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教育部门根据防御指南、提示,通知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停课准备,避免在暴雨、台风、大风严重影响时段上学放学。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做好城市内涝排水和公共服务设施防风工作,通知高空等户外建筑施工作业单位做好防风准备。
卫生部门采取措施,开展各项医疗救治和救灾防病工作。
电力部门加强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行监控,及时排查消除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各类隐患。
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对积水道路实行交通引导,必要时由公安部门实施交通管制。
交通运输部门、我省长江段海事部门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加固港口、码头有关设施,督促船舶到安全场所避风;通知水上、水下等户外作业单位做好防风准备,必要时停止作业。
民航部门组织对机场供水、供电、通信等重要设施设备采取防护、加固等措施,及时做好航空器转场和系留设置以及旅客安抚安置工作。
农业部门针对农业生产,落实防御措施,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
灾害发生后,民政、防汛抗旱、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
4.3.2 暴雪、低温、冰冻、寒潮、霜冻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雪灾、低温、大风降温、道路结冰等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南,适时增加预报发布频次。
公安部门加强交通秩序维护,注意指挥、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结冰路段实施交通管制。
交通运输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积雪情况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管理养护职责范围内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电力部门加强电力调度及相关措施落实,加强电力设备巡视维护,及时排查清除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各类隐患,做好电力设施应急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