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 兰德的设计思想

保罗 兰德的设计思想
保罗 兰德的设计思想

美国最杰出平面设计大师——保罗?兰德

发布日期:2012-12-26 浏览次数:5071 找设计师在线设计师找设计公司

我来说两句

?设计界的李敖——著名平面

?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田

?色彩在药品包装设计中的应

?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保罗·兰德既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凭借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及无穷无尽的才思,运用诗人兼商人的语言,契合着商业与艺术。

保罗?兰德(Paul Rand)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大师、思想家及设计教育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视觉设计方面的建树和前卫精神对整个平面设计领域而言,影响巨大而深远。保罗·兰德既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凭借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及无

穷无尽的才思,运用诗人兼商人的语言,契合着商业与艺术。

【人物生平】

保罗?兰德1914年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1929-1932年(15-18岁)期间就学于纽约普拉特学院(Pratt Institute)学习设计,1932-1933年(18-19岁)转到纽约的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学习。1933-1934年(19-20岁)到纽约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 League)进修设计,师从德国杰出的设计家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在此期间,学习了比较实质性的设计内容,接触了大量的欧洲设计刊物,在意识形态上受到欧洲功能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对国际设计运动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从而使其思想站在了当时美国设计家的前列。1937年,23岁的兰德开始了自己的平面设计职业生涯,不久便成为“君子——冠”(Esquire Coronet)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为《老爷》(Esquire)、《服装艺术》(Apparel Arts)等著名的服装艺术杂志做封面设计,并取得了成功。之后兰德一直担任纽约著名的威廉温特劳布广告代理公司(William H. Weintraub Advertising Agency)的创意指导,也曾受聘于美国IBM等多家著名公司并担任艺术顾问和设计指导。

1954年兰德离开广告公司开始独自负责企业形象设计方面的工作,其中案例包括美国广播公司(ABC)、IBM公司、西屋电器公司 (Westhouse)、雷斯特(Next)电脑公司、UPS快递公司等。他为这些公司和机构所设计的企业标志,已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保罗?兰德一生创作范围相当广泛,涉及了书籍装帧设计、广告海报、插图、字体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等多个领域。对设计的独到理解使得兰德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他创作的多件作品曾被欧美和日本的博物馆收藏,他也因此获得了纽约艺术设计家协会,英国皇家设计师协会等机构授予的多项荣誉。

与设计创作相比,保罗?兰德对设计教育有着强烈的情感,他从1942年(28岁)开始担任库柏联盟(Cooper Union)协会的老师,1946年(32岁)在普拉特学院教学,1956年(42岁)在耶鲁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担任教授,教授图形设计。在美国,其著作《关于设计的思考》(Thoughts on Design)、《设计与本能》(Design and the Play instinct)、《保罗?兰德作品集》(Paul Rand: A Designer's Art)等书籍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他的设计作品。

【设计思想】

在摄影史上被称为结构主义大师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教授匈牙利人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曾这样评价保罗?兰德:“保罗?兰德既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凭借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及无穷无尽的才思,运用诗人兼商人的语言,契合着商业与艺术”。

兰德认为:“平面设计的受众群体不单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而是各式各样的社会大众;设计效果应该是生动有趣而且引人入胜。”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他很早借鉴并采用欧洲设计家创造的照片拼贴等艺术手法,组成既有理性特点,又有生动象征性图形的新设计风格。兰德对于平面设计的点、线、面、色彩、肌理、

空间等各种构成要素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遵循功能主义高度理性的同时,努力寻找这些视觉元素最和谐的组织方式和最佳的传递效果。

【作品欣赏】

兰德设计出的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是因为他深谙设计的法则,具有能够把简单变成复杂,把复杂变成简明,把普通变成神奇的设计能力。譬如在补色与对比色的处理上、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复杂的有机图形的混合使用上、在处理细部与整体的关系上都能驾驭自如,以上这些在兰德企业形象设计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更是为世人留下了IBM、西屋电器公司(Westhouse) 、UPS快递公司等不朽的企业形象设计。

IBM公司 1956年标志图3 IBM公司 1976标志

“简化”的反义词是“复杂”,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简化是指设计师用精练的设计语言,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在兰德的众多设计作品中将简化这一艺术手法运用到了极致。

由于深受包豪斯建筑美学和欧洲字体艺术的影响,兰德设计的标志透析着建筑般的机能性和新字体艺术的易读性。兰德认为标志作为一个企业识别系统的核心,其表现必须强而有力且容易记忆,IBM公司的企业标志和形象设计是兰德最为经典的案例之一。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一个以生产打字机、电脑和计时器为主要业务的企业,1956年,公司主席汤玛斯?华特森(Thomas Watson Jr.)认为当时的设计比较陈旧并不能代表公司的形象,于是他邀请兰德为公司设计一个“具有非常先进理念又前卫”的标志,以便更好的传播公司形象。保罗? 兰德把难以记住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名称缩写为IBM,便于传播和记忆,并设计出一直沿用至今的企业标志——IBM黑体字。

兰德在对IBM这几个字体设计时,结合IBM公司以事务机器及打字机起家这一历史,将“IBM”三个字母的形象特征设计成打字机打印风格,“B”字母中间负形设计成两个方孔,与其经营打孔机这一业务紧密相扣。标志醒目、简洁、贴切,透过这个崭新的外形传达出IBM最基本的营业内容,1976年,保罗?兰德又为IBM公司设计了八条横纹的变体标志,并选定标准色为蓝色。水平的等线构成处理让人心里产生电磁波振动的动感,既传达了公司高科技行业的性质,又寓意了公司发展理念:严谨、科学、前卫且充满激情。这个标志简练概括、新颖大方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兰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项目,将IBM新的标志形

象广泛运用在与公司有关的一切物体上,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设计以及优秀的售后服务,体现“IBM就是服务”的理念。IBM公司新的形象获得了人们的青睐,最终成为公众信任的计算机界的“蓝色巨人”。这个兼具标准图、标准字、标准色的IBM标志,得到了许多评论家极高的评价,也成为了我们今天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中重要的案例之一。

美国广播公司标志1962年

美学家库尔特·贝德特把艺术简化解释为“在洞察本质的基础上所掌握的最聪明的组织手段。这个本质,就是其余一切事物都从属于它的那个本质。”兰德真可谓对“这一聪明的组织手段”运筹帷幄,他设计的作品视觉秩序清晰明确、画面简洁,却不影响主题思想和丰富信息的传递。上图是1962年兰德为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创作的标志,标志中abc字母水平构图,字母形态的设计及整体空间的处理上集中体现了以极简的特征来强调作品内在魅力,通过简化各种视觉元素,寻找最佳的组合排列方式,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

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IBM的招贴设计Eye-Bee-M 1981年——IBM招贴广告设计1980年

保罗?兰德对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的掌握、借鉴并运用于平面设计中,是其在视觉心理上的又一成就。如上图是IBM公司的招贴设计,也是兰德的传世之作,在招贴设计和字体设计领域的开拓探索给他的设计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名“功能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他在内容和形式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他认为好的设计应该简洁地表达内容,无须华丽的语句;不好的作品只是流于形式、是肤浅的。他总是试图在广告作品中引导受众主动探索和诠释广告传达的内容。在上图中左面的招贴中,一个眼睛、一只蜜蜂和一个M代替了IBM传统logo:“I”设计成眼睛,是对人的关爱;“B”设计成蜜蜂图形,代表的是辛勤劳动;“M”信息与科技,是对技术的不断创新。在创作时兰德并不用简单的英文字母来设计这幅招贴,而是把这些符号元素进行意义上的分解,然后再将各种符号信息重新组合。体现了IBM一直在锐意创新、辛勤劳动并积极进取的精神。风格独特又构成得和谐自然,显现出设计的创造价值,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合乎观众的接受心理。

兰德不断探寻蒙太奇的平面表现方式,他从二维空间与人的关系、作品和受众的关系之中去发掘平面设计的无限可能。上图右面的招贴主题是推广IBM企业文化,作品的黑色边框和白色的背景可以将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招贴的主要内容上。RM是资源管理(Resource Management)的缩写,色相与IBM产品色彩风格相同采用黑色,体现了IBM的产品形象与专业精神;橙色的圆象征“能源”(Energy)体现了一种活力;循环箭头象征着“资源保护”(Materials Conservation)采用赤色,表现了一种流动和广泛认可;“方向盘”是“共乘”(Ridesharing)采用接近海洋颜色的蓝,表示了共享这一主题;绿树是环境保护(Environment Protection)使用自然最初的色彩绿色,反映了生命的价值和健康的意义。画面通过色彩补色对比原理,形成视觉对比效果,让受众生成强烈的视觉印象。这幅作品表达形式不拘一格,富于变化,体现着IBM的专业精神与产品厚重的质感,彰显了IBM的理念与企业文化,达到了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的目的。

“desi8n 63 ”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海报 1963年——《真实、艺术、表达》

拼贴手法的运用

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最早运用于设计领域的是一些欧洲设计家。由于兰德平时很注重对欧洲艺术家创作方法的研究,他把这一创作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设计实验。兰德的拼贴手法多元化,体现在对色彩、肌理、质感及画面的重组构成的丰富变化上,在他经营的画面中往往还充满着游戏和反讽的趣味。

上图“desi8n 63”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海报与《真实、艺术、表达》,都是兰德以拼贴手法实现的最佳诠释。在这些作品中兰德把照片拼贴的图形、绘画插图或简单明确的文字标题,活跃而井然有序地排列于版面之间,代表着当时美国同类设计的最高水平。兰德的设计中充满着一般设计家不敢采用的补色对比的混合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复杂的有机图形的混合使用、照片的拼贴和大色域的结合使用。在节奏的把握、特殊的设计概念与品位等方面,都充分显示了保罗?兰德对设计的深刻认识及对视觉心理的控制能力。通过对拼贴艺术手法的运用,兰德创造出一个以集结视觉引力、多重内涵与视觉趣味的视觉世界,搭建起自己的感官世界与受众间的桥梁。

保罗?兰德的设计实践领域极其广泛,但其作品设计风貌却不拘一格,富于变化,且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在设计的创作过程中,兰德将出发点和归宿点都以人性的角度加以思考,坚持简洁洗练、自由和隽永的艺术表现之路。色彩运用鲜明且强烈,作品独具清新诙谐的幽默感,使得兰德的作品思想蕴意丰富且韵味无穷。

原文链接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7685121.html,/news/show-1325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谢谢!

保罗 兰德的设计思想

保罗兰德的设计思想 美国最杰出平面设计大师——保罗?兰德 发布日期:2012-12-26 浏览次数:5071 找设计师在线设计师找设计公司 我来说两句 , 设计界的李敖——著名平面 , 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田 , 色彩在药品包装设计中的应 , 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保罗?兰德既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凭借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及无穷无尽的才思,运用诗人兼商人的语言,契合着商业与艺术。

保罗?兰德(Paul Rand)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大师、思想家及设计教育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视觉设计方面的建树和前卫精神对整个平面设计领域而言,影响巨大而深远。保罗?兰德既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凭借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及无穷无尽的才思,运用诗人兼商人的语言,契合着商业与艺术。【人物生平】保罗?兰德1914年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1929-1932年(15-18岁)期间就学于纽约普拉特学院(Pratt Institute)学习设计,1932-1933年(18-19岁)转到纽约的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学习。1933-1934年(19-20岁)到纽约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 League)进修设计,师从德国杰出的设计家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在此期间,学习了比较实质性的设计内容,接触了大量的欧洲设计刊物,在意识形态上受到欧洲功能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对国际设计运动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从而使其思想站在了当时美国设计家的前列。1937年,23岁的兰德开始了自己的平面设计职业生涯,不久便成为“君子——冠”(Esquire Coronet)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为《老爷》(Esquire)、《服装艺术》(Apparel Arts)等著名的服装艺术杂志做封面设计,并取得了成功。之后兰德一直担任纽约著名的威廉温特劳布广告代理公司(William H. Weintraub Advertising Agency)的创意指导,也曾受聘于美国IBM等多家著名公司并担任艺术顾问和设计指导。 1954年兰德离开广告公司开始独自负责企业形象设计方面的工作,其中案例包括美国广播公司(ABC)、IBM公司、西屋电器公司 (Westhouse)、雷斯特(Next)电脑公司、UPS快递公司等。他为这些公司和机构所设计的企业标志,已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保罗?兰德一生创作范围相当广泛,涉及了书籍装帧设计、广告海报、插图、字体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等多个领域。对设计的独到理解使得兰德获得

美国平面设计大师

美国最杰出平面设计大师——保罗?兰德 保罗?兰德(Paul Rand)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大师、思想家及设计教育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视觉设计方面的建树和前卫精神对整个平面设计领域而言,影响巨大而深远。保罗·兰德既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凭借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及无穷无尽的才思,运用诗人兼商人的语言,契合着商业与艺术。 【人物生平】 保罗?兰德1914年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1929-1932年(15-18岁)期间就学于纽约普拉特学院(Pratt Institute)学习设计,1932-1933年(18-19岁)转到纽约的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学习。1933-1934年(19-20岁)到纽约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 League)进修设计,师从德国杰出的设计家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在此期间,学习了比较实质性的设计内容,接触了大量的欧洲设计刊物,在意识形态上受到欧洲功能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对国际设计运动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从而使其思想站在了当时美国设计家的前列。1937年,23岁的兰德开始了自己的平面设计职业生涯,不久便成为“君子——冠”(Esquire Coronet)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为《老爷》(Esquire)、《服装艺术》(Apparel Arts)等著

名的服装艺术杂志做封面设计,并取得了成功。之后兰德一直担任纽约著名的威廉温特劳布广告代理公司(William H. Weintraub Advertising Agency)的创意指导,也曾受聘于美国IBM等多家著名公司并担任艺术顾问和设计指导。 1954年兰德离开广告公司开始独自负责企业形象设计方面的工作,其中案例包括美国广播公司(ABC)、IBM公司、西屋电器公司(Westhouse)、雷斯特(Next)电脑公司、UPS快递公司等。他为这些公司和机构所设计的企业标志,已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保罗?兰德一生创作范围相当广泛,涉及了书籍装帧设计、广告海报、插图、字体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等多个领域。对设计的独到理解使得兰德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他创作的多件作品曾被欧美和日本的博物馆收藏,他也因此获得了纽约艺术设计家协会,英国皇家设计师协会等机构授予的多项荣誉。 与设计创作相比,保罗?兰德对设计教育有着强烈的情感,他从1942年(28岁)开始担任库柏联盟(Cooper Union)协会的老师,1946年(32岁)在普拉特学院教学,1956年(42岁)在耶鲁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担任教授,教授图形设计。在美国,其著作《关于设计的思考》(Thoughts on Design)、《设计与本能》(Design and the Play instinct)、《保罗?兰德作品集》(Paul Rand: A Designer's Art)等书籍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他的设计作品。 【设计思想】 在摄影史上被称为结构主义大师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教授匈牙利人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 曾这样评价保罗?兰德:“保罗?兰德既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凭借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及无穷无尽的才思,运用诗人兼商人的语言,契合着商业与艺术”。 兰德认为:“平面设计的受众群体不单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而是各式各样的社会大众;设计效果应该是生动有趣而且引人入胜。”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他很早借鉴并采用欧洲设计家创造的照片拼贴等艺术手法,组成既有理性特点,又有生动象征性图形的新设计风格。兰德对于平面设计的点、线、面、色彩、肌理、空间等各种构成要素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遵循功能主义高度理性的同时,努力寻找这些视觉元素最和谐的组织方式和最佳的传递效果。 【作品欣赏】

唐纳德·诺曼:一个新世界里贸然出现的先知|这个人有好奇心

唐纳德·诺曼:一个新世界里贸然出现的先知|这个人有好 奇心 他是谁:唐纳德 唐纳德·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1935- )认知心理学学科创始 他是谁: 人,工业设计界领袖。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大英百科全书》编委,为惠普、摩托罗拉等公司提供过咨询服务,担任过苹果公司先进技术部门的副总裁。《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等著作至今都是设计专业必读书目。 坏的设计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干扰,好的设计归于无形。在一个物质 好奇心:坏的设计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干扰,好的设计归于无形。在一个物质 好奇心: 化、虚拟化的世界里,人越来越多地与物发生关系,而不是人。设计是人与物之间关系的纽带。唐纳德·诺曼是这个领域里最敏锐的思考者之一。 很多人都会发现生活中那些糟糕的设计。最典型的比如摇控器,随着电视机功能的增加,它变成一个满是按钮的让人崩溃的复杂设备。唐纳德·诺曼给我们的贡献就是,如何用设计管理复杂。 “我面对的挑战是在探索复杂的特性时……还要与很多我们的科技中那些不必要的复杂,不理智的、变化无常的特性相对抗。糟糕的设计是不可原谅的。好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驯服复杂;不是让事物变得简单(如果复杂是符合需求的),而是去管理复杂。” 如今设计领域中常提到的”用户体验“、“以用户为中心”、“情感化设计”这些基本原则,可能都要感谢他,他提出了这些概念,并且一再以各种细节和案例证明和推动了工业设计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作为一个资深学霸,诺曼读书期间的履历已经非常耀眼,比如麻省理工的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硕士、数学心理学哲学博士…… 毕业后的学术造诣更是厉害,1963 年开始在哈佛拿着奖学金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任讲师。三年后就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CSD) 的心理学教授,接着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认知科学系 (Cognitive Science) 。担任一些专业期刊的编委,给一些杂志写专栏,并在很多大学和政府部门咨询委员会任职,比如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 诺曼最开始在计算机、电子工程这样偏重技术层面的研究,后来热衷观察人类的思维机制,以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产品的设计,为好的设计疯狂。1988 年出版的 《设计心理学》至今都是设计界必读经典,从生活中的日用品切入,过去了几十年,其中很多思想今天看来也觉得有趣有理。 他发现很多糟糕的设计才是导致人类不断出错的原因。比如看不出要推、拉还是滑动的门,结合了很多功能但是异常难用的洗衣烘干机,甚至是核研究所仪器、表盘毫不合理的设计…… 诺曼有自己的设计原则,比如概念模式——产品中控制和操作的功能应当显而易见、自然而然,让用户一看就明白每一个按钮如何操作。反馈——简单来说,按下按钮就有提示音或亮灯,每一项操作都立刻得到反馈。限制因素——使物品使用起来方便不出错,比如为防止相机的记忆卡不插错,就应该只有一种插入方式,或者设计一个怎么插都能使用的相机。 1993 年诺曼离开了 USCD,成为苹果公司的用户体验工程师,这一职位在当时也是首创。提出的用户体验概念认为”一个良好的产品能同时增强心灵和思想的感受,使用户拥有愉悦的感觉去欣赏、使用和拥有它”。 就像他在《情感化设计》中提到的那样:“每个人对设计的认知都是从感性反应(我想拥有它)开始的,而后才是实际操作层面(它不难用嘛)和品牌效应层面(啊,那关乎我的个人形象)。一旦到达品牌效应层面,人们就会愿意为这个产品或者服务付更多钱。”

1901-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901-2015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诺贝尔化学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总共被颁发了106次。期间只有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八年没有颁发。诺贝尔奖奖项空缺,除了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之外,还受到了诺贝尔奖组委会“宁缺毋滥”的评奖理念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诺贝尔化学奖共有169位获奖者。其中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在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总共只有168人。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是58岁。其中有32人获奖年龄介于50岁和54岁之间,几乎占到了总获奖人数的20%。 1901年--1910年 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荷)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1902年:赫尔曼?费歇尔(德)合成了糖类和嘌呤衍生物。 1903年:阿累尼乌斯(瑞典)提出了电离理论,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1904年:威廉?拉姆齐爵士(英)发现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并确定他们 在周期表里的位置。 1905年:阿道夫?拜耳(德)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 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1906年:穆瓦桑(法)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 的电炉。 1907年:爱德华?毕希纳(德)对酶及无细胞发酵等生化反应的研究。 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新西兰)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 究。 1909年: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德)对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 的研究。 1910年—1919年 1910年:奥托?瓦拉赫(德)在脂环类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 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的研究。 1911年:玛丽亚?居里(法)发现了镭和钋,提纯镭并研究镭的性质。 1912年格利雅(法)发明了格氏试剂,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保罗?萨巴蒂 埃(法)发明了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的方法,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历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明细

1901年E . A . V . 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年R.罗斯(英国人)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年N.R.芬森(丹麦人)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I.P.巴甫洛夫(俄国人)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R.柯赫(德国人)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年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年C.L.A.拉韦朗(法国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年E.T.科歇尔(瑞士人)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A.科塞尔(德国人)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A.卡雷尔(法国人)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 1918年未颁奖 1919年 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年S.A.S.克劳(丹麦人)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1年未颁奖 1922年A.V.希尔(英国人)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迈尔霍夫(德国人)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F.G.班廷(加拿大),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发现胰岛素 1924年W.爱因托文(荷兰人)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5年未颁奖 1926年J.A.G.菲比格(丹麦人)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外美史下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1420~1540) 原因:宗教改革 总体特点: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性,歌颂大自然 康拉德·维茨作品《基督履海》又称《捕鱼的奇迹》,第一幅风景实景画。 德国版画得以大力发展的原因:版画省钱,先天条件森林覆盖率大,版画是用于印刷以扩大德国的影响力。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油画家,铜版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在建筑与绘画理论方面也都有著作出版):自画像及德国当代人的肖像特点:人物意志坚强,充满自信,同时具有日耳曼人严峻,刚毅的性格特征。代表作《奥斯瓦尔德·克雷尔肖像》 铜版画特点:纤细、重复的线条表现阴影,表现形体用曲线表现使人物充满活力,在形体的构造上,有意的改变物体结构,将人画得比较宽或长。代表作《农民和他的妻子》《骑士、死神和魔鬼》《书斋中的圣哲罗姆》《忧郁》 格吕内瓦尔德《伊森海姆祭坛画》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逃亡途中的休息》 多瑙河画派:已知最早的画派 阿尔特多费尔《阔叶树林中的圣乔治》《多瑙河风景》《亚历山大在伊苏斯之战》 小汉斯·荷尔拜因:人物站在室内,人物姿态夸张,人物往往放置在厚厚的窗帘之上,地板往往使花的变现装饰,人物盛装打扮。代表作《在伦敦的法国使节》 蒂尔曼·里门施奈德:雕塑《亚当与夏娃》《迈德布隆哀悼基督祭坛》 维特·施托斯《天使报喜》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其美术产生的主要条件:国内原因,长达数百年的反抗阿拉伯人的斗争逐渐取得胜利;国外原因,意大利和尼德兰的文艺复兴艺术对西班牙产生了影响。 人文主义不能在西班牙扎根的原因:西班牙的王权、贵族和教会的势力太大。 加泰罗尼亚画派: 费尔列尔·巴索:被叫作“西班牙的乔托”,将宗教绘画引向世俗。 哈依姆·费雷尔:表现生活的细节。代表作《最后的晚餐》 这一时期此画派最著名者哈·马格特:三联画《圣乔治》《圣乔治与公主》 波·贝鲁盖特《圣多米尼克正在焚烧异教的书籍》 阿连赫·费尔南德斯(塞维利亚画派) 《航海者的圣母》 胡·德·华内斯(瓦伦西亚画派)《最后的晚餐》 伊·亚内斯·德·阿尔梅古纳(瓦伦西亚画派)《参竭神庙》《圣长特琳娜》 服务于宫廷的画家: 阿·桑切斯·科埃里奥《唐·卡洛斯王子像》 巴道哈·德·拉·克鲁斯《骑士唐·吉也哥·德·维里马约尔像》《腓力二世像》 样式主义:亦称矫饰主义或风格主义。它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向巴洛克艺术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的特殊艺术现象,它既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那种崇高和谐,也区别于后来的巴洛克艺术,史家们称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为“矫饰主义”或“样式主义”。艺术家有意识的追求某种较为极端的形式,热衷于用复杂的形象和动作来表达内心的骚动不安和压抑的情感,样式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在表现题材中有相当部分是裸体人物,具有古怪和扭曲的体态和发达而夸张的肌肉,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隐晦朦胧,人们难以认识,画中情节往往不在视觉中心显现,被隐约在次要地位,画面空间透视夸张,人物变形,如拉长人体和颈部,画中人往往被拥挤在狭窄的空间里,有冲出画面之感,色彩不着意再现客观自然的外貌,而着力于传达画家主观的情感,在雕塑方面,能适应于全方位观赏,给观众以舒服愉悦感。 路易斯·莫拉雷斯:绰号“神人”,人物的比例稍嫌夸张,苍白和拉长的圣母玛利亚的脸上总带着中世纪禁欲主义的表情,不仅圣母是这样,连她怀中的圣婴也经常表现出郁郁寡欢的样子《圣母子像》埃尔·格列柯:本名多米尼加·泰奥托科普列,主体变形和不安。祭坛画《圣三位一体》《圣母升天》,《崇

经济学人人物传记PaulSamuelson保罗萨缪尔森.

Paul Samuelson 保罗.萨缪尔森 Dec 17th 2009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The last of the great general economists died on December 13th, aged 94 12月13日,最后一位经济学通才去世,享年94岁 “I WAS reborn, born as an economist, at 8.00am on January 2nd 1932, i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classroom,” wrote Paul Samuelson in a memoir published earlier this month. He became probably the most influential economist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For his work in several branches of the dismal science he became the first American economics Nobel laureate. Through his bestselling textbook, he introduced millions of people to the subject. And right to the end he kept on mentoring the profession?s brightest stars. “1932年1月2日,在芝加哥大学的讲堂中,我得到了第二次生命——作为经济学家重生了。”本月早些时候出版的保罗.萨缪尔森回忆录中,他如是写道。他或许是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的经济学家。沉闷如经济学,他在该领域数分支都有著作于世,并因此成为第一位荣膺诺贝尔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在自己的畅销课本中,他向千百万人介绍了这门学科。直至生命垂暮,萨缪尔森仍在谆谆教诲着经济领域中最闪亮的学者。 His actual birth took place almost 17 years earlier in the steel town of Gary, Indiana, to a family of upwardly mobile Polish immigrants. His earliest memories—of the recession of 1919-21 and strikebreaking immigrant workers from Mexico, and of the boom and bust that followed—shaped Mr Samuelson?s macroeconomic views throughout his life. He approved of massive government spending to help an economy escape from recession when monetary policy can do no more. When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月亮与六便士,供大家参考。 月亮与六便士1 整本书围绕斯朱兰有四个大场景的切换:伦敦-巴黎-大溪地-帕提夫。 而围绕着他的主要人物,也就那么几个:斯朱兰太太及其姐姐姐夫、德克及其夫人(布蓝琪)、到大溪地之前和他一起生活的船长(忘了名字了,是杰克船长吗?哈哈)、刚到大溪地时请他当监工的种植园老板、餐馆老板娘提娅哈、斯朱兰在大溪地的妻子爱塔、另一位和他的妻子在大溪地为生活而拼搏并甘之如饴的船长(是叫辉啥来着)、见证他死亡的医生,再加上以第一人称自述的作者。这数下来,才11 个人啊。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描述斯朱兰画作的语言也写的相当精妙,但是我这脑壳真是想象不出来那神秘诡谲的美景)。看着他们在各自人生戏台上卖力的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反而多了一份平静。这些人,哪个不是我们周遭遇到的一个或多个人性格的缩影呐。不管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自然的常态,而且会一直延续下去。 而关键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斯朱兰的勇气与执着,去做自己(及自己想做的事)。这厮说人生苦短,艺术与爱情不可兼得,拥有非凡天赋的他选择了艺术,还真为艺术奉献了自己的生命。芸芸凡人中的我,没有要追求的月亮,那“六便士”,更是人生前行途中不可或缺的盾牌。我不羡慕斯朱兰的人生,也不觉得他的人生有什么好让人称颂的地方。他的故事,触动我的,是那份清高。 月亮与六便士2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是20世纪著

名作家毛姆最著名的作品,畅销了一个世纪。 当我看到书封面上的一行字时,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到月亮与六便士,而讲的是:“我”是一名年轻的作家,在一个意外的机会遇见了银行家查尔斯·斯特里克兰。谁知斯特里克兰为了心中隐秘的绘画梦想,弃家出走到巴黎。他对世俗的一切都冷酷无情,不屑一顾,他曾迫使爱他而抛弃丈夫的布兰奇自杀。但他对艺术有着一种非同寻常,无法抗拒的热情。最终他来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娶妻生子,最终双目失明,疾病缠身。但他完成了一幅最为伟大的作品,但在临死前,他委托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烧了一切……我这才知道,月亮指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六便士指的是俗世与金钱。 毛姆把众多的写作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就像他自己讲故事似的,一切似乎都那么真实与生动。我看完后,差点以为这一切都是真的,真有斯特里克兰这个人。我仿佛不在看书,而在坐在火炉边听毛姆讲故事,不禁沉浸在其中。 再看看这本书的主角,不屈不挠的斯特里克兰。他只为自己的画画理想,放弃了家庭,放弃了名誉。贫穷潦倒,疾病缠身,可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信念,这就是真正的持之以恒!但他却没看到自己的成功。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持之以恒,不忘初心,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才能获得成功!斯特里克兰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本好书,我希望大家有空看看,一定能获得心灵上的收获。 月亮与六便士3 谁不曾有过梦想,梦想就如空气,没有它,生活也会嚼之如蜡,失去光彩。但可曾想过,如果你处于河流的中心,彼岸便是理想,但回头现实却在向你招手,此时,面对理想,你敢不顾一切吗?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想等同于幻想,因为有现实因素的束缚,理想也变得苍白无力,也总会有人在你耳边说,醒醒吧!别再做梦了。当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力作《月亮与六便士》问世后,小说所揭示的

美国平面设计大师保罗·兰德作品探析

摘要:保罗•兰德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大师之一。他以功能性和适用性为出发点,运用极简、蒙太奇、拼贴等设计艺术表现手法,将包豪斯倡导的设计哲学和理性之美概括为简洁、理性的设计语言并应用于商业美术之中,以其独有的想象力契合着商业与艺术的两大领域,给消费者开拓了新的设计文化风貌。 关键词:保罗•兰德;平面设计;极简;蒙太奇;拼贴 1、背景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平面设计领域与欧洲相比,几乎还不存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大批的欧洲现代平面设计师逃亡来到了美国,因而把欧洲的现代平面设计介绍到了美国,刺激了美国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发展,于是出现了美国最早的现代平面设计队伍。这些美国设计师在欧洲现代主义基础上从事平面设计,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并形成了所谓的“纽约平面设计派”。[1]纽约平面设计派的出现使得美国平面设计风格得以确立,与欧洲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艺术天赋极高的保罗•兰德是美国“纽约平面设计派”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2、保罗•兰德简介 保罗•兰德(Paul Rand,1914-1996,见图1)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大师、思想家及设计教育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视觉设计方面的建树和前卫精神对整个平面设计领域而言,影响巨大而深远。 保罗•兰德1914年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1929-1932年(15-18岁)期间就学于纽约普拉特学院(Pratt Institute)学习设计,1932-1933年(18-19岁)转到纽约的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学习。1933-1934年(19-20岁)到纽约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 League)进修设计,师从德国杰出的设计家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在此期间,学习了比较实质性的设计内容,接触了大量的欧洲设计刊物,在意识形态上受到欧洲功能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对国际设计运动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从而使其思想站在了当时美国设计家的前列。1937年,23岁的兰德开始了自己的平面设计职业生涯,不久便成为“君子——冠”(Esquire Coronet)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为《老爷》(Esquire)、《服装艺术》(Apparel Arts)等著名的服装艺术杂志做封面设计,并取得了成功。之后兰德一直担任纽约著名的威廉温特劳布广告代理公司(William H. Weintraub Advertising Agency)的创意指导,也曾受聘于美国IBM等多家著名公司并担任艺术顾问和设计指导。1954年兰德离开广告公司开始独自负责企业形象设计方面的工作,其中案例包括美国广播公司(ABC)、IBM公司、西屋电器公司(Westhouse)、雷斯特(Next)电脑公司、UPS快递公司等。他为这些公司和机构所设计的企业标志,已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保罗•兰德一生创作范围相当广泛,涉及了书籍装帧设计、广告海报、插图、字体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等多个领域。对设计的独到理解使得兰德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他创作的多件作品曾被欧美和日本的博物馆收藏,他也因此获得了纽约艺术设计家协会,英国皇家设计师协会等机构授予的多项荣誉。 与设计创作相比,保罗•兰德对设计教育有着强烈的情感,他从1942年(28岁)开始担任库柏联盟(Cooper Union)协会的老师,1946年(32岁)在普拉特学院教学,1956年(42岁)在耶鲁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担任教授,教授图形设计。在美国,其著作《关于设计的思考》(Thoughts on Design)、《设计与本能》(Design and the Play instinct)、《保罗•兰德作品集》(Paul Rand: A Designer's Art)等书籍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他的设计作品。 在摄影史上被称为结构主义大师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教授匈牙利人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曾这样评价保罗•兰德:“保罗•兰德既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凭借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及无穷无尽的才思,运用诗人兼商人的语言,契合着商业与艺术”。兰德认为:平面设计的受众群体不单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而是各式各样的社会大众;设计效果应该是生动有趣而且引人入胜。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他很早借鉴并采用欧洲设计家创造的照片拼贴等艺术手法,组成既有理性特点,又有生动象征性图形的新设计风格。兰德对于平面设计的点、线、面、色彩、肌理、空间等各种构成要素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遵循功能主义高度理性的同时,努力寻找这些视觉元素最和谐的组织方式和最佳的传递效果。

关于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的几点解读

关于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的几点解读 陈春华 《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11期 摘要:大自然是不平等的,因为同在温带地区,五六百年前,欧洲和中国是地球上两个最发达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专制主义的盛行,中国逐渐退出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在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的欧洲,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导致了经济中心的北移,使工业革命最终得以在英国爆发?这一过程揭示了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型竞争?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国富国穷;中国;欧洲;经济发展道路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025-03 人类历史自诞生国家以来,就伴随着大国崛起和衰落的交互更替,就存在着 国家富裕和贫穷的巨大鸿沟,破解这一重要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的内在原因,是一项世界性的课题?兰德斯的著作《国富国穷》从经济?文化?制度?自然资源?历史传统等方面对国家的兴衰贫富演变作了深刻的考察,他把经济学与世界历史结合起来,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文笔,避开单纯的经济分析与经济理论框架,点面结合地对欧洲与东亚(主要是中国)?南欧与北欧?北美(主要是美国)与南美以及日本?伊斯兰教文化圈的许多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发展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人类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中国与欧洲的历史过程,既有相同点也有相异处,同时亦兼具普遍性与独特性”[1]234?撇开作者“欧洲中心论”的立场,《国富国穷》内容极其丰富,本文仅从中国与欧洲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一角度解读该书? 一?大自然的不平等 作者在引言里谈及写这本书的用意即是为了回答“穷国为何如此贫穷?富国为何如此富足?”从而贫穷国家如何着手治穷,富国如何为帮助穷国致富作贡献?作者看来,“财富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而贫穷则是有引爆危险的潜在污染源?既然不能与世隔绝,那么从长远看,我们的和平与繁荣则依赖于他国的富足?”这样,兰德斯以经济学者与历史学者的双重眼光展开论述,多层面地分析了财富创造?国家兴衰更替的根本原因? “像生活一样,大自然是不平等的,有自己的偏好;进一步说,大自然的不平等是难以消除的?从产值和人均收入来看,富国位于温带,特别是北半球的温带;穷国则位于热带和亚热带?”[2] 19世纪人类学的初期研究假定,地理影响着美德和智慧的分布,而提出这种观点的学者本人所在的群体则是美德与智慧的最富集之处[3]?地理学则完全沾上了种族主义的痕迹?经济学发现:“从关于产值和人均收入的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出,富国位于温带,特别是北半球的温带;穷国则位于热带和亚热带?”[2]5正如保罗·斯特里腾指出:“或许最突出的一个事实是,不发达国家大都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气候学发现:气候不同影响生物活动规律,比如说热带动物多蜷伏,多爬虫;人们午睡,避开炎热的中午;鼓励与人为敌的生物传播;水少,沙漠

外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重点?提纲 1、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为什么称埃及艺术为“来世的艺术”? 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人的肉体死去以后,灵魂仍随尸体存在,只要尸体保存得好,灵魂便可得到永生。从这一观念出发,埃及人对陵墓的建造和装饰、尸体的保存特别关心。他们的艺术大多是为死者服务的,所以,美术史家又把古埃及艺术称为“来世的艺术”。 3、古王国时期的美术以金字塔建筑和雕刻最为突出,壁画尚处于初期阶段。 4、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5、为什么说:“没有希腊、罗马奠定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现代的欧洲” 希腊艺术的形成,发展与其社会历史,名族特点,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城邦国家的民主政体为文化艺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要求公民具有健壮的体格和完美的心灵,这样的审美标准产生了古代世界理想美的典范。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使希腊人得到接触两河、埃及等地区文化的机会. 从而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使神具有人的面貌和情感,成为促使艺术与生活息息相通的有利因素.;奥运会上运动员裸体竞技为艺术家提供了塑造键美人体的条件,使他们对于人体美育较早的领悟和表现. 6、希腊的建筑主要是神庙。希腊古风时期的典型形式:围柱式。 7、建筑柱已形成:多利亚式、伊奥尼亚式 8、古典初期的雕刻家米隆的代表作是:《掷铁饼者》 9、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菲狄亚斯,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建筑,创作了卫城内大量雕刻和装饰浮雕,《命运三女神》是他的代表作。 10、拜占庭建筑的结构特点: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早期教堂主要沿用罗马陵墓圆形或多边形的平面结构和万神庙式的圆穹顶。 11、文艺复兴:原义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其变化的思想基础就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 12、为什么文艺复兴会在意大利产生? 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最早,这为意大利最早产生文艺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形成有力的刺激了世俗文化的发展。人文主义的提倡与兴起建立起与宗教神权文化相对的思想体系。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故乡,这为意大利最早产生文艺复兴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Paul Rand 保罗兰德

Paul Rand 保罗兰德 一个好的设计作品真是多余的,设计的好与坏只是人们记忆的载体与工具。 保罗.兰德(Paul Rand,1914-1996)兰德作为当今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图形设计师、思想家及设计教育家之一,其先导地位和作用是勿庸争辩的。 兰德1929-1932年就学于纽约Parsons设计学院。年仅23岁便成为Esquire Coronet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在随后的三十多年里他一直担任纽约广告代理公司的创意指,也曾受聘为许多美国著名大公司的设计师或设计顾问,其中包括美国广播公司、IBM公司、西屋电器公司、NEXT电脑公司、UPS快递公司、耶鲁大学等艺术顾问。他为这些公司和机构所设计的企业标志,已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视觉设计方面的建树和前卫精神对整个图形设计领域而言,影响巨大而深远。兰德穷其一生的追求,将20世纪上半叶由包豪斯倡导的现代艺术及设计理想和美学原则,切实应用到为商业服务的实用美术中来。兰德的设计实践领域极广,包括广告、杂志的艺术设计、书籍装帧及插图、字体设计、包装设计等。其著的《关于设计的思考》、《设计与本能》、《保罗兰得集》等书,这些书籍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他的设计,绘画和摄影作品。也就是从1956年开始他就在耶鲁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担任教授,教授平面设计。他也曾在普拉特设计学院、库柏设计学院等著名院校任图形设计教授,多次获得各种由专业组织颁发的大奖,包括数枚“纽约艺术家协会”金奖。他还被授予英国“荣誉皇家设计师”头衔。 他的作品作品曾被欧美和日本的多家博物馆收藏,他也因他的作品纽约的艺术设计家协会,英国的皇家设计师协会,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授予他的多项荣誉。 如果有“传奇”这样的词汇专门诠释平面艺术方面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或者一个设计师有一个传奇历史,那么与之相匹配的保罗.兰德(Paul Rand)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也理所应当的把这饿词汇诠释到他身上。 保罗·兰德业绩和对在设计艺术发历史上的奠基石的作用,那么今天我们详细得来介绍他的生平经历,在1937年也就是仅23岁便成为Esquire Coronet广告公司(1937-1941年)的艺术指导,为一本服装艺术杂志做封面设计,并取得了成功。第二份工作也就是从

平面设计史

1.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 由“工业设计之父”威廉﹒ 莫里斯倡导的。 2.包豪斯历史上出现过三个 校长:格罗佩斯、汉斯﹒迈 耶、和密斯﹒凡﹒德罗。3.装饰艺术运动在法国被称 为现代艺术,于20世纪20 年代和30年代达到登峰造 极的地步。 4.在德国工业联盟的会员中, 最著名的设计师是彼得﹒ 贝伦斯。他是工业联盟的发 起者之一,被称为第一位工 业顾问设计师。 5.俄国构成主义风格的确立, 从艺术的角度上看,与立体 主义和未来主义有很大的 渊源关系。 6.1956年英国画家理查德﹒ 汉密尔顿创作了《是什么使 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 具有魅力》宣告了波普时代 的到来。 7.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 结束了它的14年历程。 8.俄国构成主义最重要的代 表人物是马列维奇,成立了 一个‘至上主义’小组。 9.20世纪初,就在德国现代主 义设计迅速发展时,荷兰也 出现了具有相同设计风格 特征的运动—“风格派”运 动,其核心人物有杜斯伯格、 蒙德里安、和里特维尔。10.比亚兹莱为《莎乐美》所作 的插图体现出他艺术风格 的成熟,也为他带来了极大 的声誉,被称为“有天才的 插图画家”。 11.乔尔斯查尔特是法国招贴 画家,被称为“现代海报之 父”,首先要把新艺术风格 引入到招贴画中。12.穆夏的作品吸引了日本木 刻轮廓线的优雅刻画、拜占 庭艺术明亮华美的色彩和 几何装饰效果,以及巴洛克、 洛可可艺术的动感和感性 化描绘。他用感性的装饰线 条和简洁的轮廓线,创造了 被称为“穆夏风格”的人物 形象。 13.克里姆特是维也纳分离派 的著名画家,他的绘画丰富 了以实用艺术和装饰艺术 为主的新艺术运动的内容。 14.抽象派的鼻祖是康定斯基, 俄国人。其作品运用点、线、 面来形成音乐般的形式感, 表达画家内心的世界。 15.《记忆的永恒》是西班牙超 现实主义画家达利所画,描 绘人类潜意识景象。 16.1907年,俄国成立的德意志 制造联盟由影响德国现代 设计发展的重要人物赫尔 曼﹒穆特修斯倡议成立,其 成员包括制造商、建筑师和 工艺师。 17.荷兰风格派以《风格》杂志 为宣传阵地,探讨现代艺术 设计领域的新形式和新方 法,提倡几何抽象和简洁风 格,强调结构和功能。 18.的果报好似是世界上第一 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 成立的学校,它奠定了现代 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首任 校长是格罗佩斯。 19.俄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师迪 米特﹒莫尔创作了《你参加 了红军吗?》。 20.国际主义风格的平面设计 师力图通过简单的网格结 构和近乎标准化的版面形 式实现设计元素的统一。 21.50年代,纽约学派成为美国 最重要的平面设计是群体, 他们注重观念的独创性和 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倡导字 体的图形化,将字体和图形 进行重叠组合。 22.1977年,里德为性感手枪组 合的著名单曲《上帝保佑的 女王》设计的唱片封面,是 那个时代朋克艺术中最有 讽刺性的作品。 23.20世纪初,德国经历了“柏 林招贴”时代,代表人物是 卢欣﹒伯恩哈德。 24.日本第二代平面设计是福 田繁雄的设计,追求融合东 西方艺术的单纯表现,具有 从容、质朴、幽默的叙事风 格。 25.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是法 国。 26.新艺术运动中,擅长再差化 利用线条描绘女性形象的 英国最有才华的插图画家 是 27.达达主义对平面设计的最 大影响在于以拼接方法设 计版面,以摄影照片拼接的 方法来创作插图的,以及版 面编排的无规律化、自由化。 28.劳特蕾克是法国招贴画中 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认 为是招贴画成熟的标志。 29.工业设计史上第一位工业 设计师,被称为德国的“现 代设计之父”的是贝伦斯。 30.拉桑德尔的招贴画设计往 往通过特殊的透视处理突 出画面的空间和视觉冲击 力,他是装饰艺术运动中久 负盛名的平面设计师。 31.纳吉擅长把字体创造、电影 蒙太奇、摄影作品拼接等现 代设计方法运用到设计作 品中。

保罗 兰德的设计思想

美国最杰出平面设计大师——保罗?兰德 发布日期:2012-12-26 浏览次数:5071 找设计师在线设计师找设计公司 我来说两句 ?设计界的李敖——著名平面 ?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田 ?色彩在药品包装设计中的应 ?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保罗·兰德既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凭借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及无穷无尽的才思,运用诗人兼商人的语言,契合着商业与艺术。 保罗?兰德(Paul Rand)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大师、思想家及设计教育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视觉设计方面的建树和前卫精神对整个平面设计领域而言,影响巨大而深远。保罗·兰德既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凭借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及无

穷无尽的才思,运用诗人兼商人的语言,契合着商业与艺术。 【人物生平】 保罗?兰德1914年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1929-1932年(15-18岁)期间就学于纽约普拉特学院(Pratt Institute)学习设计,1932-1933年(18-19岁)转到纽约的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学习。1933-1934年(19-20岁)到纽约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 League)进修设计,师从德国杰出的设计家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在此期间,学习了比较实质性的设计内容,接触了大量的欧洲设计刊物,在意识形态上受到欧洲功能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对国际设计运动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从而使其思想站在了当时美国设计家的前列。1937年,23岁的兰德开始了自己的平面设计职业生涯,不久便成为“君子——冠”(Esquire Coronet)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为《老爷》(Esquire)、《服装艺术》(Apparel Arts)等著名的服装艺术杂志做封面设计,并取得了成功。之后兰德一直担任纽约著名的威廉温特劳布广告代理公司(William H. Weintraub Advertising Agency)的创意指导,也曾受聘于美国IBM等多家著名公司并担任艺术顾问和设计指导。 1954年兰德离开广告公司开始独自负责企业形象设计方面的工作,其中案例包括美国广播公司(ABC)、IBM公司、西屋电器公司 (Westhouse)、雷斯特(Next)电脑公司、UPS快递公司等。他为这些公司和机构所设计的企业标志,已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保罗?兰德一生创作范围相当广泛,涉及了书籍装帧设计、广告海报、插图、字体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等多个领域。对设计的独到理解使得兰德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他创作的多件作品曾被欧美和日本的博物馆收藏,他也因此获得了纽约艺术设计家协会,英国皇家设计师协会等机构授予的多项荣誉。 与设计创作相比,保罗?兰德对设计教育有着强烈的情感,他从1942年(28岁)开始担任库柏联盟(Cooper Union)协会的老师,1946年(32岁)在普拉特学院教学,1956年(42岁)在耶鲁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担任教授,教授图形设计。在美国,其著作《关于设计的思考》(Thoughts on Design)、《设计与本能》(Design and the Play instinct)、《保罗?兰德作品集》(Paul Rand: A Designer's Art)等书籍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他的设计作品。 【设计思想】 在摄影史上被称为结构主义大师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教授匈牙利人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曾这样评价保罗?兰德:“保罗?兰德既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凭借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及无穷无尽的才思,运用诗人兼商人的语言,契合着商业与艺术”。 兰德认为:“平面设计的受众群体不单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而是各式各样的社会大众;设计效果应该是生动有趣而且引人入胜。”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他很早借鉴并采用欧洲设计家创造的照片拼贴等艺术手法,组成既有理性特点,又有生动象征性图形的新设计风格。兰德对于平面设计的点、线、面、色彩、肌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