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海洋生物活性肽生物学和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
海洋生物活性肽生物学和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摘要:目前国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含有生物活性肽的产品。
作为新型功能性食品的潜在来源,生物活性肽等生物活性化合物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
生物活性肽是一种对身体功能有积极影响并可能影响健康的特定氨基酸片段,是由几个至十几个氨基酸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有机物质,虽然不同分子片段的复杂程度有所差异,但生物活性肽的分子质量都在6000Da以下。
本文主要对海洋生物活性肽生物学和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海洋生物;活性肽;生物学;功能特性引言近年来,海洋生物活性肽成为研究热点,其抗氧化、抗高血压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生物学特性以及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等功能特性被广泛关注,这些特性缘于其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
目前生物活性肽最常用的制备方法是酶解法,其中应用较多的酶是胃肠酶。
海洋资源是新型功能性成分的良好来源,如多糖、矿物质、维生素、抗氧化剂和多肽等。
海洋生物活性肽可被应用于功能食品、药品或化妆品领域。
1海洋生物活性肽生物活性多肽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有动物源和植物源。
海洋生物被认为是生物活性肽的重要来源,可以发挥生物功能来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最近的药理学研究报道了海洋生物活性肽的心脏保护、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等作用。
海洋衍生生物活性肽是有助于消费者健康的合成成分的替代来源,是营养药品和功能性食品的一部分,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对大鲵肉进行酶解,提取到的大鲵肉酶解肽分子量分布在5kDa以下,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和抗氧化活性。
采用体外胃肠消化法从牡蛎蛋白质中提取出分子量为1.60kDa的强抗氧化肽,纯化后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并能有效地防止因羟基自由基所致DNA损伤。
利用酶解法从大眼金枪鱼暗肌中纯化出一种分子量为1222Da的抗氧化肽,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并抑制脂质过氧化,还能显著地清除细胞ROS,增强细胞活性。
观察到分子量为928Da的康格海鳗抗氧化肽对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比α-生育酚有更强的活性。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类 肽 的总称 。
肽 ( n oeosBo g a A tePp d ) 现分 E dgnu io cl cv ete , l i i i 述 如下 。
11 外 源性生 物活性 肽 . 天然 的外源 性 生 物活 性 肽 主要 是 由食 物 中
除了天然的外源性生物活性肽外 , 人们还通 过化 学合成 的方 法合 成 了一些 外 源 性 生物 活 性 肽。这些生物活性肽 已经或正在被用于临床医 学, 为防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的各种疾病、 攻克
的蛋 白质酶解产生。许多研究报道已经证实 , 蛋 白质的酶解液中存在许多生物活性肽 , 如糖巨肽 ( l o ar et e, Gy m e pp d 简称 G P 是牛乳 K c o i M ), 一酪 蛋白的凝乳酶水解产物 , 4 由6 个氨基酸组成 , 它 可抑制流感病毒血凝反应 , 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 殖 , 导信号 通过 刺激或 抑制生 长激素 释放抑制 诱 因子 、 胃泌素和胰泌索等消化调节肽分泌的方式
Ke o d bo ciep pie ;a sr igmea oim ; n fc r to s y W r s: ia t e t s b obn tb l v d s ma ua t eme d u h
1 生物 活性肽 的来源 生 物活性 肽 的种 类 繁 多 , 来源 较 为 广 泛 , 一
们的来源、 种类、 功能、 代谢、 制备方法等 , 为后续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 关键 词 : 生生物 活性肽 ; 收机制 ; 吸 制备 方法
The Re e r h o r s fBia tv p i e s a c Pr g e s o o ci e Pe td
Z u Xio o g S e a gin h a n h nC n l g d a Ab t a t ia t e p p i e i e e a p elt n o i e e tkn s o e t e ih a e sr c :B o ci e t sa g n r l p l i fd f r n i d fp p i swhc l v d a ao d c mp s d b 0 a n cd i i e e tc mp s o n a k mo e i r t i .T e e mo t o o e y 2 mi o a i s w t d f r n o o i n a d r n d p oen h f i t n hya s l c mpi ae o o n swi l f n t n o l t d c mp u d t mu t u ci .An e l ep p i e i a t u a h s lgc l c h i o d t ya e t e t sw t p r c lrp y i o ia h h d h i o f n t n .S me c a a tr t so ia t ep p i e e d s u s d i i a e ,i cu i g t e o - u c i s o h r ce i i f o c i c t sa i s e t sp p r n l d n r o sc b v d l c nh h ii gn,k n n u cin,a s r i g me b l m n n f cu e me o s h sa t l h e — id a dfn t o b o b n t oi a d ma u a t r t d .T i ri e i t e t o a s h c s h r t a a e n o e f r e td . e i lb s me t rt u t rsu y c f h h
植物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植物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二、植物源生物活性肽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
植物源生物活性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炎、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等。
它们通过与细胞膜、受体、酶等靶点结合,改变细胞内外环境,从而发挥其生物活性。
例如,一些植物抗菌肽可以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完整性,进而引发细胞内物质泄漏,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
三、植物源生物活性肽的应用领域
目前,关于植物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从不同的植物组织中分离纯化和鉴定植物源生物活性肽,揭示了其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了植物源生物活性肽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同时,还研究了植物源生物活性肽的毒性和安全性,为其在药物和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总之,随着对植物源生物活性肽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植物源生物活性肽被发现和应用。
未来,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了解植物源生物活性肽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并探索其在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以促进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牛乳源生物活性肽研究与应用进展
THEORY | 理论研究Aug. 2018 China Food Safety »·75·牛乳源生物活性肽研究与应用进展摘要:活性肽是食品研究的热门课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牛乳蛋白除了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外,还可产生多种对人体具有积极作用的活性肽。
牛乳源生物活性肽的分离鉴定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对于其研究与应用十分有必要。
本文综述了牛乳源生物活性基础研究及应用进展,为今后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乳源性; 生物活性肽;功能性食品;食品添加剂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in Food of Milk Derived Bioactive P eptidesLIANG Cao-wen,CAO Y o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Abs tr act:Milk -derived bioactive peptid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potential ingredients of health- promoting functional foods. The present review summarizes the preliminary classes of bioactive milk-derived peptides along with their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gener al char acteris tics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healthcare.Key words: bioactive peptides;application;functional food; milk protein蛋白质是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之一,过去研究认为机体以氨基酸形式吸收蛋白质[1-2]。
活性肽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2
活性肽的类别
生物活性肽分布广泛 , 多来源于动植物体。目前 生物活性肽尚无一致的分类方法。
按原料来源:海洋生物活性肽和陆地生物活性肽
按分泌部位:内源性生物活性肽和外源性生物活性肽 按功能:生理活性肽,如:血管紧缩素转化酶(ACE) 抑制肽,抗氧化肽、抗菌肽等;食品感官肽,如呈味 肽、表面活性肽、营养肽等
Suetsuna K 等的研究也表明抗氧化肽活性与肽链内氨基酸构 型有密切联系。Hernndez-Ledesma B等提出肽构象或肽键对混合 氨基酸的抗氧化活性既有拮抗作用又有协同效应。多肽的抗氧化 活性也与其分子量密切相关。多肽的分子量越小,则越容易透过 生物膜达到作用部位起效。
抗菌肽的构效关系 抗菌肽是一类对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小分子多肽。抗菌肽的 来源广泛,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抗癌等多种活性;抗菌肽 不易导致耐药性,并且对生物体本身无害。根据抗菌肽结构和三 维构象的差异,可将抗菌肽分为 4 类:具有α -螺旋结构的线性肽、 含有二硫键的 β 折叠结构、由一种或多种氨基酸为主构成的多肽 以及具有环形结构的多肽等。 1. 空间结构与抗菌活性 α -螺旋结构是抗菌肽的主要结构特征,具有较高两亲性和稳 定螺旋的区域往往是其活性中心部位。亲水性和疏水性氨基酸侧 链分别排布在α -螺旋的两侧,形成明显的亲水面和疏水面,或者 分别集中在螺旋的N端或C端,形成明显的亲水端和疏水端。这种 两亲性结构有利于α -螺旋型抗菌肽与细胞膜的结合。螺旋结构受 氨基酸的影响,但迄今仍未有对抗菌肽螺旋度与抗菌活性相关性的 定量描述报道。
活性肽构效关系的研究 进展
目录
1 2
活性肽的定义 活性肽的类别 活性肽的制备方法 活性肽构效关系 活性肽分离纯化和分析检验检测技术
3 4 有不同生物活性的 产物。一般由几个到几十个氨基酸残基以酰胺键构成, 氨基酸排列顺序各异、结构多样。现代研究表明,活 性肽具有蛋白质及构成蛋白质的单一氨基酸所不具备 的生理功能。这些肽生物活性多样,包括抗菌、抗病毒、 抗肿瘤、抗氧化、心血管保护作用(抗高血压、抗动脉 粥样化和抗凝血)、免疫调节、镇痛、抗焦虑等作用。
生物活性肽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最新研发进展及成果展示
最新研发进展
近年来,生物活性肽行业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如采用新型酶工程技术和生物发酵技术提高生物活性肽的产量和纯度。
成果展示
一些国内企业成功开发出高效、环保、安全的生物活性肽生产技术和产品,如 用于改善肠道功能、增强免疫力、降低血压等功能的生物活性肽。
05
政策法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相关政策法规概述及解读
生物活性肽相关政策法规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生物活性肽相关的政策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规、药品管理 法、保健品管理条例等。
解读
这些政策法规对生物活性肽的生产、研发、销售和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确保 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评估
01
02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技术创新与研发进展报告
国内外技术水平对比分析
国内技术水平
国内生物活性肽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研 究机构和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创 新。
国外技术水平
国外生物活性肽行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尤其 在生物活性肽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对比分析
国内企业在生物活性肽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 等方面与国外企业存在一定差距,但国内企业正加快追赶 步伐,逐步缩小技术差距。
应对策略建议
加强技术研发
企业应加大对生物活性肽生产技术的研发力 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拓展应用领域
企业应积极拓展生物活性肽的应用领域,开 发新的产品和应用场景。
提高品牌影响力
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 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关注法规政策变化
化妆品中的生物活性肽研究与应用
化妆品中的生物活性肽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美丽的追求,化妆品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众所周知,人体的皮肤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器官,我们在使用化妆品时需要特别谨慎。
这就需要化妆品企业加强研究,选取对皮肤友好且具有独特功效的成分。
生物活性肽便是其中一种备受关注的成分。
本文将对化妆品中的生物活性肽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生物活性肽的概念和特性生物活性肽是指在生物体内具有一定特定功能的活性肽,它们起着传递、调控多种生物活动的作用。
相较于一般的多肽,生物活性肽具有更为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它们能够通过作用于皮肤细胞,实现多种功效,例如抗氧化、皮肤保湿、皮肤修复等。
二、生物活性肽的来源生物活性肽可以从不同的生物体中获取。
常见的来源包括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
动物来源的生物活性肽,如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等,能够有效地改善皮肤弹性和紧致度。
植物来源的生物活性肽,如芦荟肽和大豆肽等,则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滋养皮肤,减少氧化损伤。
此外,许多微生物也含有生物活性肽,如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菌肽,能够有效提高皮肤免疫力。
三、生物活性肽在化妆品中的应用1. 皮肤保湿干燥是许多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里。
而生物活性肽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正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该类肽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水分保持,并增强皮肤细胞间的连接,从而减少水分的流失。
一些具有良好保湿效果的生物活性肽,如玻尿酸和透明质酸等,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保湿型化妆品中。
2. 皮肤修复皮肤受损是因为外界环境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然而,皮肤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一些生物活性肽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加速创伤愈合,减少色素沉着。
例如,胜肽-4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肌肤质地,减少细纹和皱纹的出现。
3. 抗氧化空气污染和紫外线辐射等外界环境会导致皮肤产生氧化损伤。
而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保护皮肤免受氧化损伤。
生物活性肽具有出色的抗氧化性能,如维生素C肽和谷胱甘肽等。
研究生物活性肽在皮肤抗衰老中的效果
研究生物活性肽在皮肤抗衰老中的效果生物活性肽在皮肤抗衰老中的效果研究生物活性肽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因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和安全性,近年来在皮肤抗衰老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些肽类物质通过多种机制参与皮肤细胞的代谢和修复过程,从而延缓皮肤衰老,改善皮肤质量。
本文将探讨生物活性肽在皮肤抗衰老中的作用机制、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生物活性肽的定义与分类生物活性肽是指一类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短链肽,通常由2至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这些肽类物质在生物体内通过特定的酶解途径从蛋白质中释放出来,或通过基因工程、化学合成等方法制备。
根据其来源和功能,生物活性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海洋肽、从植物中提取的植物肽、以及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发酵肽等。
2. 生物活性肽在皮肤抗衰老中的作用机制生物活性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皮肤细胞的生理活动,从而发挥抗衰老作用。
这些作用机制主要包括:2.1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皮肤中的胶原蛋白是维持皮肤弹性和结构的重要成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中胶原蛋白的合成减少,导致皮肤松弛和皱纹的形成。
生物活性肽能够刺激皮肤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从而增加皮肤中胶原蛋白的含量,提高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
2.2 抗氧化作用自由基是导致皮肤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物活性肽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皮肤中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保护皮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2.3 抗炎作用炎症反应会导致皮肤细胞损伤和胶原蛋白降解,加速皮肤衰老。
生物活性肽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皮肤炎症反应,保护皮肤细胞。
2.4 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和分化生物活性肽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皮肤细胞的数量,提高皮肤的再生能力。
这对于修复受损皮肤、减少疤痕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5 调节皮肤屏障功能皮肤屏障功能对于维持皮肤健康至关重要。
生物活性肽能够调节皮肤屏障功能,增强皮肤的保湿能力,减少水分流失,从而改善皮肤干燥和粗糙现象。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_李勇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李 勇(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北京,100083)摘 要 生物活性肽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生物活性肽;其吸收机制优于游离氨基酸,且具有氨基酸不可比拟的生理功能和改善食品感官效应。
海洋生物活性肽资源丰富,有增强免疫、抗氧化、抗高血压、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等活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肽,生物活性肽,海洋生物活性肽,生理功能收稿日期:2006-01-031 肽和生物活性肽基本概念肽(peptides )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片段,并使蛋白质具有数以千万计的生理功能。
肽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氨基酸是其基本构成单位,由2个或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肽分别叫二肽和三肽,以此类推为四肽、五肽。
一般说来,肽链上氨基酸数目在10个以内的叫寡肽,10~50个的叫多肽,50个以上的叫蛋白质。
人们习惯上也把寡肽中的二、三肽称为小肽。
由于构成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与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肽纷繁复杂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活性肽(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 /bioactive peptide /biopeptide )是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又称功能肽(func -tional peptide )。
肽由氨基酸组成,人体存在20种氨基酸,由不同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加上数量排列形成,再加上还可能有的二级、三级结构,其种类是十分庞大的。
每一种活性肽都具有独特的组成结构,不同活性肽的组成结构决定了其功能。
此外活性肽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很微量的,但却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据研究,有些多肽在10-7mol /L 的浓度时仍具有生理活性,就是说1m L 的多肽用60倍水稀释后,仍然具有生理功能。
而且生物体可依据生理状态来合成和降解活性肽,因此,具有调节功能的活性肽的半衰期均很短。
生物活性肽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北方药学 2 1 0 2年第 9卷第 1 期
生物活性肽药理活性 的研 究进展
张 叶 雷 虹 ( 河套大葶医 基础 学院 教研室 巴 淖尔 050 彦 1 0 0)
摘要 : 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 随现代 文明而来的各种 富裕病如 高血 压、 随 伴 高血脂、 肥胖病、 癌症等越来越 引起人们的关注 , 人 们的消费观念 已从单纯的吃饱吃好 向防病 治病方 向转变。生物活性肽 来源很广 , 目前 已经成为世 界范围 内研究的热点。大量研 究 已 明, 表 生物活性肽具有 多种 药理 活性 , 如神经、 激素和免 疫调 节、 抗血栓 、 高血压、 抗 抗胆 固醇、 细菌病毒、 抗 抗癌作用等 , 是
c n u t n ie s h s b e h n e h s a s o s mp o d a a e n c a g d t e e d y .Th y d d n t s t f d wi a i g g ut n u l n y b t s r d t u s i fr i e i o a i e t e t l t o sy o l u t t o p ru t o s i h n o ae
a t y et n ie n ih lse o ,a t a tr n n ii s s n n c n e f c s h s a t l e iws t e rs ac r ge s o n i p r s ,a t oe tr l n i e e i a d a t r e ,a d a t a c r e e t h e v c b a vu i .T i r ce r ve h e e rh p o r s f 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h s a c r g e s o o c v p d a m a o o ia t i e Re e r h P o r s fBi a t e Pe t ePh r c l g c lAc v t i i i y Ab t a t Wi h mp o e n fp o l S l i g sa d r s r c : t t e i r v me to e pe’ i n t n ad,a d a c mp n e t d r i i z t n v r u i d o c n s h v n c o a id wi mo e n c vl ai a o s kn f r h ma ’ h i o i i
生物活性肽及其研究进展
生物活性肽及其研究进展生物活性肽是一类由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多肽,能够产生特定的生物功能。
它们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并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神经传导等生理过程。
近年来,对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和化学合成,成功合成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肽段,包括抗菌肽、神经肽、免疫调节肽等。
这些肽段不仅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还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的工具。
其次,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具有新功能的生物活性肽,如血管生成肽、神经源性炎症调节肽等。
这些肽段能够促进血管生成、神经再生和创伤修复,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退化性疾病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活性肽进行改造和优化,获得了具有更高效、更稳定、更安全的肽药物。
例如,利用融合蛋白技术,可以将生物活性肽连接到其他蛋白上,提高其稳定性和药物传递效率。
同时,通过合成肽的衍生物或手性肽,可以改变肽的空间构型和结构稳定性,从而增强其生物活性和药物吸收性。
另外,研究人员也借助现代生物和分析技术,对生物活性肽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利用生物芯片、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可以揭示肽与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信号转导路径以及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从而为肽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生物活性肽的深入研究,有望开发出更加安全、高效的肽药物,为人类健康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将取得更大的突破,并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展。
食用菌的生物活性肽研究与应用
食用菌的生物活性肽研究与应用食用菌是一种珍贵的营养食品,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等营养成分,还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生物活性肽。
生物活性肽是由蛋白质水解而成的含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分子,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肽的研究与应用。
一、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肽的来源食用菌中的生物活性肽主要来自于蛋白质的水解产物,蛋白质水解可以通过酶法、酸法、碱法等多种方法进行。
其中酶法水解是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酶包括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
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包括酪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等,这些蛋白质可以通过水解产生生物活性肽。
二、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用菌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这些生物活性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1. 香菇中的生物活性肽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糖。
研究发现,香菇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如香菇肽、香菇多肽等。
这些生物活性肽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
2. 松茸中的生物活性肽松茸是一种高档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糖。
研究表明,松茸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如松茸多肽、松茸肽等。
这些生物活性肽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3. 灵芝中的生物活性肽灵芝是一种传统药材,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
研究表明,灵芝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如灵芝多肽、灵芝肽等。
这些生物活性肽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三、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肽的应用由于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肽,因此在保健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保健品领域食用菌中的生物活性肽可以作为保健品原料,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含有食用菌生物活性肽的保健品。
2. 化妆品领域食用菌中的生物活性肽可以作为化妆品原料,具有美白、保湿、抗皱等功效。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李 勇(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北京,100083)摘 要 生物活性肽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生物活性肽;其吸收机制优于游离氨基酸,且具有氨基酸不可比拟的生理功能和改善食品感官效应。
海洋生物活性肽资源丰富,有增强免疫、抗氧化、抗高血压、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等活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肽,生物活性肽,海洋生物活性肽,生理功能收稿日期:2006-01-031 肽和生物活性肽基本概念肽(peptides )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片段,并使蛋白质具有数以千万计的生理功能。
肽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氨基酸是其基本构成单位,由2个或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肽分别叫二肽和三肽,以此类推为四肽、五肽。
一般说来,肽链上氨基酸数目在10个以内的叫寡肽,10~50个的叫多肽,50个以上的叫蛋白质。
人们习惯上也把寡肽中的二、三肽称为小肽。
由于构成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与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肽纷繁复杂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活性肽(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bioactive peptide/biopeptide )是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又称功能肽(func 2tional peptide )。
肽由氨基酸组成,人体存在20种氨基酸,由不同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加上数量排列形成,再加上还可能有的二级、三级结构,其种类是十分庞大的。
每一种活性肽都具有独特的组成结构,不同活性肽的组成结构决定了其功能。
此外活性肽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很微量的,但却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据研究,有些多肽在10-7mol/L 的浓度时仍具有生理活性,就是说1mL 的多肽用60倍水稀释后,仍然具有生理功能。
而且生物体可依据生理状态来合成和降解活性肽,因此,具有调节功能的活性肽的半衰期均很短。
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提取与应用研究
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提取与应用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提取与应用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生物活性肽是由食物蛋白质分解而成的小分子肽链,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菌、降血压等。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领域,旨在提供有关的研究成果与前景展望。
一、生物活性肽的提取方法1. 酶法提取酶法提取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使用特定酶对蛋白质进行水解,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肽链。
常见的酶包括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
该方法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但对于不同食物样品需选用不同的酶。
2. 发酵法提取发酵法提取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含有的酶进行蛋白质水解。
通过培养发酵物,微生物分泌的酶可以高效水解蛋白质,得到生物活性肽。
该方法能够克服酶法提取中对特定酶的依赖,但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发酵。
3. 放电等离子法提取放电等离子法提取是一种新兴的方法,它通过高强度脉冲电场的作用,引发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裂解,释放生物活性肽。
该方法无需添加外源酶,减少了提取过程的复杂性。
二、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应用领域1. 保健食品生物活性肽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菌、降血压等,适宜用于制备保健食品。
目前市场上已有许多以生物活性肽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如美容养颜胶原蛋白肽、降压降脂多肽等。
这些保健食品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还具有延缓衰老、改善皮肤质量等辅助功效。
2. 药物制剂生物活性肽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中。
例如,某些生物活性肽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可以用于制备针剂、口服药物等。
另外,生物活性肽还可以与其他药物结合,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3. 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是指添加了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成分的食品。
生物活性肽可以通过与其他营养成分结合,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
例如,富含抗氧化活性肽的酸奶、富含降血压活性肽的婴儿辅食等。
三、生物活性肽研究的前景展望生物活性肽在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其应用前景广阔。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及其进展讲解
一般说来,肽链上氨基酸数目在10个以内的叫寡肽,10~50个的叫多肽,50个以上
数目
,决定了肽纷繁复杂的结构与功能。
( 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 bioactive peptide/ biopeptide) 是指对生物机体的
,而且分子量相对较小,容易通过基
40 余种,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海葵毒素、
[10]。总之,海洋生物体内的各种活性物质是开发研究海洋生化药物与
,海洋生物资源的优化利用和高值化是未来15年我国海洋高技术
,21世纪将是人类研究、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黄金时代[11]。
,按其原料可划分为:动物源活性肽和植物源
,学者们已经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出多种生物活性
[3]。目前生物活性肽尚无一致的分类方法,按其原料来源可分为海洋生物活性肽和陆地生物
[2];按其分泌部位可分为内源性(即人机体内存在的天然生物活性肽) 和外源性生物活
(包括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天然生物活性肽和蛋白质降解后产生的生物活性
)[8];按其功能可分为生理活性肽(包括抗菌肽、神经活性肽、激素肽和激素调节肽、酶
,而血管舒缓激肽可以舒张血管,使血压降低,醛甾酮的作用则是减少肾脏对水分和盐的排
,增加细胞外液量和血浆量,加大静脉回流量,间接引起高血压。而ACE在KKS中会是具有
ACE的活性成为了治疗高血
等[24]从明胶的酶解液中提取了ACE抑制肽。这是首次从食源性的蛋白质中提取
ACE抑制肽,之后就开始在食物消化蛋白中提取出了大量的ACE抑制肽,诸如牛奶、鱼、
末端) 和六肽Thr-Thr-Met-Pro-Leu-Tyr (α
生物活性肽功能和作用研究进展
生物活性肽功能和作用研究进展
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分子,通常由蛋白质经过酶水解产生。
这些肽段通常含有2-20个氨基酸残基,
并且具有非常多样化的功能和作用。
生物活性肽在调节细胞生长、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生物活性肽功能和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首先,科
学家们发现了一系列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生物活性肽。
这些肽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例如,一些来自海产品的生
物活性肽,如鱼胶原肽和海参肽,展现出了很强的抗氧化功效。
此外,一
些研究还发现,这些抗氧化肽还能够调节身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进
一步增强抗氧化能力。
总的来说,生物活性肽具有非常多样化的功能和作用,包括抗氧化、
免疫调节、抗炎和抗菌。
这些功能和作用使得生物活性肽成为了食品、医
药和保健品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探索生物活性肽的
机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等方面内容,以更好地开
发和利用这些生物活性肽。
乳源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乳源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赵烜影,刘振民,雍靖怡,王国骄,李 楠*(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乳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业研究院,上海 200436)摘 要:蛋白质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成分,乳蛋白被认为是天然生物活性肽的重要来源。
乳源生物活性肽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经酶促水解或微生物发酵而来,有助于人类神经、胃肠、心血管和免疫系统发育,在预防癌症、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和其他健康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乳源生物活性肽在营养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对乳源生物活性肽的生产技术、生物活性进行归纳,并对乳源生物活性肽的生产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乳蛋白;多肽;生物活性;乳制品;功能性Progress in Research on Milk-Derived Bioactive PeptidesZHAO Xuanying, LIU Zhenmin, YONG Jingyi, WANG Guojiao, LI Nan *(Sha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airy Biotechn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airy Biotechnology,Dairy Research Institute, Bright Dairy and Food Co. Ltd., Shanghai 200436, China)Abstract: Protein is an important nutrient for human health, and milk protein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atural bioactive peptides. Milk-derived bioactive peptides, mainly derived from casein and whey proteins by enzymatic hydrolysis or microbial fermentatio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nervous, gastrointestinal, cardiovascular and immune systems and play a vital role in preventing cancer, osteoporosis,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other health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milk-derived bioactive peptides in nutraceuticals and functional foods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milk-derived bioactive peptides, and provides an outlook on the future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lk-derived bioactive peptides.Keywords: milk protein; peptides; bioactivity; dairy products; functionality DOI:10.15922/ki.jdst.2021.06.010中图分类号:TS2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5187(2021)06-0051-07引文格式:赵烜影, 刘振民, 雍靖怡, 等. 乳源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6): 51-57. DOI:10.15922/ki.jdst.2021.06.010. ZHAO Xuanying, LIU Zhenmin, YONG Jingyi, et al.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milk-derived bioactive peptides[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44(6): 51-57. DOI:10.15922/ki.jdst.2021.06.010. 收稿日期:2021-08-25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8YFC1604205);上海乳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19DZ2281400)第一作者简介:赵烜影(1993—)(ORCID: 0000-0002-0478-2455),女,硕士,研究方向为乳品营养与加工。
汉麻籽多肽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质经蛋白酶作用后得到的活性多肽具有广泛的生
物活性。研究表明,汉麻籽蛋白经蛋白酶酶解后得
到的多肽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等多
种生物活性[3]。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汉
麻籽多肽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 期为汉麻籽多肽生物活性的深人研究及其功能食
供依据。
2.6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
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
广泛的 AD 治疗药物[29]。MALOMO 等[31-32]证明了
酶解汉麻籽蛋白所获得的多肽是鳗鱼和人乙酰胆 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的体外强抑 制剂,具体步骤为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胃蛋
HPH20A和HPH60A+15AF下调了脂多糖刺激的
BV-2小胶质细胞TNF-TNF-和IL-1的mRNA转录水
平,而且HPH20A和HPH60A+15AF上调了抗炎细
胞因子 IL-10 的基因表达。
研究表明,汉麻蛋白水解物可以改善神经炎症
和炎症状态,为汉麻蛋白水解物作为天然生物活性
化合物在预防和治疗炎症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提
的降压肽(ACE抑制肽)无副作用,其主要通过抑制
ACE 的活性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14-15]。梁凯[41]研
究了不同水解度的汉麻籽粕酶解产物对体外ACE抑
制活性的影响,发现不同水解度的汉麻籽粕酶解物都
具有 ACE抑制活性,且随着水解度的增大逐渐增强。
GIRGIH等[16] 研究了酶解汉麻籽蛋白水解物(hemp
性[24]。梁凯[5]研究了不同水解度汉麻籽粕的酶解
产物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质量 浓度为50mg/mL、水解度为20.14%的汉麻籽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摘要:生物活性肽来源广泛,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生物活性肽具有显著的生理功能,如神经调节、激素作用、免疫调节、抗血栓、抗高血压、降胆固醇、抑菌、抗病毒、抗癌、抗氧化作用等,被誉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新宠儿。
本文综述了生物活性肽的种类、生理功能、吸收机制、制备方法、分离检测、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生物活性肽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活性肽,生理功能,制备,分离纯化,安全性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BAP)就是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是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00Da,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
其分子结构复杂程度不一[1],是介于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的分子聚合物,小至由两个氨基酸组成,大至由数十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2],而且这些多肽可通过磷酸化、糖基化或酰基化而被修饰[1]。
多数生物活性肽是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蛋白质的长链中,当用适当的蛋白酶水解时,其分子片段与活性被释放出来[3]。
早在100多年前,Matthews就注意到肽的吸收及运转,Agar等首先观察到肠道能完整的转运双甘肽,Newey和Smith提出了肽可被完整转运的证据。
但肽类转运的生理意义,并未得到普遍认识,仍被传统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理论所束缚。
直到20世纪80年代,给畜禽饲喂低水平蛋白质并补充合成氨基酸的饲料,畜禽不能获得最佳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小肽的作用才被人们所重视[4]。
现代生物代谢研究发现:人类摄取的蛋白质经过消化道的多种酶水解后,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仅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更多的是以低肽的形式直接吸收,而且二肽和三肽的吸收速度比相同组成的氨基酸还要快[2]。
这些小肽类物质能够直接参与消化、代谢及内分泌的调节,其吸收机制优于蛋白质和氨基酸。
这是“肽”研究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5]。
另一种观点:从生物多样性来看,生物的各种功能大多来自于蛋白质的多样性。
这种由20种左右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多肽链,是一个具有天文数字般庞大的家系。
其序列的多样性足以产生生物体所有复杂的生理调节功能。
也就是说,理论上所有的生物功能肽都可能以短肽的形式找到[6]。
这些短肽就是生物活性肽,它们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如激素作用、免疫调节、抗血栓、抗高血压、降胆固醇、抑菌、抗病毒、抗癌作用等[3]。
这些功能是原蛋白质或组成氨基酸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生理机能,且许多活性肽的组成氨基酸并不一定是必需氨基酸。
这就为利用蛋白质资源,特别是那些原本认为生物效价不高的蛋白质资源利用提供了新的机遇[2]。
1 生物活性肽种类及功能特性功能性小肽具有激素、生长因子和神经递质功能,在调节动物生长发育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生物活性肽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免疫力(2)诱食肽(3)调节激素分泌(4)抗氧化(5)结合矿物质,促进矿物质吸收(6)呈味(7)抗菌(8)抗癌(9)抗高血压。
1.1 免疫活性肽[7]免疫活性肽能够刺激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感染的能力,降低机体发病率。
从人乳和牛乳的酪蛋白中已检测到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肽片段,这些肽具有刺激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
另外,乳蛋白、大豆蛋白和大米蛋白等通过适当酶解处理也可产生具有免疫活性的肽类物质。
1.2 抗菌活性肽抗菌活性肽通常由细菌、真菌产生,或从动植物体中分离。
它们尽管在结构上千差万别,但几乎所有的抗菌肽都是阳离子型的,两亲结构是它们的共同特征[8]。
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抗菌肽对部分细菌、真菌、原虫、病毒及癌细胞等均具有强大的杀伤作用。
临床试验也表明,抗菌肽能够增强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而且在体内还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1.3 抗高血压活性肽血压是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作用下进行调节,不具活性血管紧张素I 在ACE作用下可转变为有收缩血管平滑肌活性,引起血压升高的血管紧张素II,通过抑制 ACE 活性,可起到降压作用[9];但对动物正常血压无降压作用。
降血压肽是具有抑制ACE活性的肽类,来源广泛,将大豆、小麦、玉米、畜肉、鱼肉、牛乳、鸡蛋等食物酶解可得到不同活性的抑制肽[10]。
也可从蔬菜蛋白、麸皮玉米醇溶蛋白、大麦醇溶蛋白、大蒜和油菜籽中分离得到[11]。
1.4 抗氧化活性肽目前,氧化作用是人类老化现象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已经得到证实。
健康的人体内必须具有稳定和清除自由基的自我保护机制——抗氧化酶系统,但是这种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和含量水平,容易受体内外多种因素干扰而降低,如果不能及时从食物中补充足够的抗氧化物质,就会导致自由基积累,过剩的自由基氧化,很容易成为细胞衰亡的分子基础,因而会加快人体衰老进程,并引发多种疾病。
现已证实:肿瘤、关节炎、血液病、肝病、肺病、心脑血管病等几十种疾病的发生,都与过剩自由基损害有关。
多肽的抗氧化机理包括:给抗氧化酶提供氢、螯合金属离子以及捕捉自由基等。
生物体内的许多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属于蛋白质类,由于蛋白质具有优良的乳化特性,能在油水界面起介导作用,因此其在清除生物体内过量自由基,抑制膜脂质过氧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5 矿质元素吸收促进肽小肽的氨基酸残基可与金属离子螯合,可以避免肠腔中拮抗因子及其它影响因子对矿物元素的沉淀或吸附作用,从而显著促进钙、磷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
牛乳酪蛋白能够稳定钙离子和磷酸离子。
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水解酪蛋白产生含磷酸化丝氨酸残基的酪蛋白磷酸肽(CPPs),CPP有α-和β-两种,分别由α-酪蛋白和β-酪蛋白水解产生[12]。
α-CPP从αs1-酪蛋白的N-末端的第43个氨基酸残基开始,到第79个氨基酸残基结束,含有几个具有高级电荷的丝氨酰基部分;而β-CPP从β-酪蛋白N-末端的第一个氨基酸开始到第25个氨基酸结束,含有4个丝氨酰基部分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序列[13]。
这些磷酸化的丝氨酸是酪蛋白和磷酸钙之间作用形成胶团的活性结构。
高度磷酸化的CPP对钙的结合能力很强,说明CPP中的丝氨酰的磷酸化对结合钙离子并能够提高钙的生物利用度。
1.6 消化吸收调节肽阿片肽可通过结合在特定的阿片受体上来调节胃肠动力、消化、吸收、摄食及内分泌机能。
动物的中枢或肌间神经丛和平滑肌上分布有阿片肽受体。
酪啡肽可延迟胃排空及抑制消化物在小肠内的推进,酪蛋白阿片肽具有延长胃肠蠕动时间和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等功能。
根据此特点,这些肽用于动物生产中,可延长消化物在小肠中的停留时间,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并对幼龄动物的腹泻有抑制作用。
在动物生产实践中,已有日粮中添加酪蛋白内啡肽、微量肽制品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报道。
1.7 神经活性肽神经活性肽包括类鸦片活性肽如脑啡肽,以及其它神经活性肽如生长激素抑制剂、舒缓激肽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等[5],能够作为激素和神经递质与体内的μ、δ、γ-受体相互作用,可起到镇痛、调节呼吸及体温等功能[1]。
神经活性肽主要存在于牛乳、鲔鱼、大豆及其它豆类等许多食品蛋白质的水解物中,能够调节神经的信息传递,现已成为食品药理学的研究焦点之一[14]。
1.8 表面活性肽从酪蛋白、乳清、大豆和麸皮水解物分离得到的某些肽具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如从酪蛋白中得到的多肽片段β-CN(193~209)和β-CN(1~25)可以作为食品的稳定剂和乳化剂。
某些糖肽及其衍生物对一些食品和饮料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如糖肽在啤酒泡沫的形成和稳定中有重要作用。
1.9 抗癌多肽近年来,具有抗肿瘤的生物活性肽在临床应用研究己受到广泛关注。
这些生物活性肽通常从海洋生物、陆地动植物体内分离得到,根据不同结构(如单链、环状、多条肽链)均发挥不同抗肿瘤和癌细胞作用。
与此同时,有些肽类如槲寄生肽,其基本母核与茜草环己肽类似,其动物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可对小鼠肉瘤细胞S180、未分化肉瘤细胞系 S37、肺癌细胞系 Le wis、白血病细胞系 P38等动物移植性肿瘤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诱导 IL–1、IFN、TNF–α等释放。
1.10 呈味肽呈味肽包括甜味肽、酸味肽、咸味肽和苦味肽等,这些肽类添加到食品中,能明显改变食品原有的口感。
同时这些肽类,如咸味肽,由于可作为无钠调味剂,能为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所用,所以可作为保健食品。
苦味肽可从发酵食品如奶酪、可可、米酒和蛋白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添加到许多食物如啤酒、咖啡、果汁和奶酪中,形成这些食品的特殊口感,而且还没有副作用,对人体是安全的。
2 生物活性肽的吸收机制及特点生物活性肽主要是激活体内有关酶系,促进中间代谢膜的通透性,或通过控制DNA转录或翻译而影响特异的蛋白合成,最终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或发挥其药理作用。
小肽在生物体内作为载体和运输工具,将摄入的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各个部位,充分发挥其功能[15]。
小肽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机制不同,小肽的吸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其转运系统可能有以下3种:第1种是依赖H+浓度或Ca2+浓度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这种转运方式在缺氧或添加代谢抑制剂的情况下被抑制;第2种是具有pH依赖性的非耗能性Na+/H+交换转运系统[16],肽转运的动力来源于质子的电化学梯度,质子向细胞内转运产生的动力驱使肽向细胞内运动,这样肽就以易化扩散的形式进入细胞,引起细胞浆的pH值下降,从而活化Na+/H+通道,H+被释出细胞,细胞内的pH恢复到原来水平,然后Na+/K+-ATP酶再将Na+泵出胞膜,此过程需要消耗ATP;第3种是谷胱甘肽(GSH)转运系统[17],GSH的跨膜转运可被Na+、K+、Li+、Ca2+、Mn2+激活,其中受Ca2+的影响最大,这些离子可能跟参与肽转运的某些酶活性有关,该系统的膜外最适pH为7. 5,而且GSH转运载体具有底物专一性,即只能转运GSH,这可能是由于GSH在生物膜内具有抗氧化的功能,故该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8]。
生物活性肽吸收机制有六大特点:(1)不需消化,直接吸收。
它表面有一层保护膜,不会受到人体内的胃蛋白酶、胰酶等酶及酸碱物质的二次水解,它以完整的形式直接进入小肠,被小肠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发挥其功能;(2)吸收特别快。
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时间,如同静脉针剂注射一样,快速发挥作用;(3)它具有100%吸收的特点。
吸收时,没有任何废物及排泄物,能被人体全部利用;(4)主动吸收,迫使活性肽吸收入体内;(5)吸收时,不需耗费人体能量,不会增加胃肠功能负担;(6)起载体作用。
它可将人所食的各种营养物质运载输送到人体各细胞、组织、器官[1]。
3 生物活性肽的制备人们获得生物活性肽的途经详细分下来主要有5种:①生物提取,提取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各类天然活性肽,如从细菌、真菌、动植物等生物体内提取激素、酶抑制剂等天然活性肽;②酸或碱水解,该法虽简单价廉,但酸水解会破坏L一型氨基酸使其转变为D一型氨基酸和有毒物质,而碱水解产物有异味,水解难控制而应用较少;③化学合成,采用液相或固相化学合成法可制取任意需要的活性肽,但因成本高,副反应物及残留化合物多,目前此方法仅在实验规模中使用;④重组DNA法,该法制取活性肽的试验研究尚在进行中;⑤酶法生产,该法是目前生产活性肽的最主要的方法,其优点是产品安全性极高,生产条件温和、高效,对蛋白质营养价值破坏小,可定位生产特定的肽,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