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人格发展与人格教育
第七章 小学儿童个性的发展
2、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3、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
(1)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和学习信心呈正相关
(2)从对学习活动的形式感兴趣过渡到对具体学习内容感兴趣
(3)低年级儿童没有明显的学科兴趣,中高年级才开始分化。
(4)从直接的学习兴趣发展为间接的学习兴趣
22
二、小学儿童气质的发展
• 1、气质的含义: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求。
(2)人格的结构
超我(superego):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 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它的形成是社会 化的结果。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有三个作用: (1)抑制本我的冲动 (2)对自我进行监控 (3)追求完美的境界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发展
第一节 个性概述 第二节 小学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三节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2
第一节 个性概述
一、个性的基本概念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什么叫个性? 西`二方又称人格(personality),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 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 统一的心理品质。
4
(一)个性的基本概念
2、个性的特征: (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2)稳定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3)统合性:指人格的多种成分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 性。否则就会“人格分裂” (4)功能性:指个性会影响个体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命运
5
(一)个性的基本概念
3、个性的组成: (`1二)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教案有关人格发展的内容
教案有关人格发展的内容教案标题: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2. 掌握促进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人格发展的兴趣,并讨论其重要性。
知识讲解:2. 解释人格发展的定义和概念。
3. 介绍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如遗传、环境和个人经历。
4. 分析积极人格特质的重要性,如责任感、自信心和同理心。
活动设计:5. 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认为重要的积极人格特质,并讨论如何培养和发展这些特质。
6.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和潜力。
7. 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不同的社交场景中展示积极的人格特质,如合作、尊重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教学实践:8. 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发展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9. 设计个人成长计划,帮助学生设定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以促进他们的人格发展。
10.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的指导,如情绪识别、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评估和反馈:11. 设计一个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并评估他们在项目中展示的人格特质。
12. 提供个体化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优点和改进的方面,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总结:13. 总结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和教育的角色。
14.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服务机构,让他们亲身体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性。
2. 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园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人格发展经验和成功故事。
3. 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互相支持和指导。
注意事项:1. 教案中的活动和实践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进行适当调整。
2. 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3. 在评估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过度强调竞争和排名。
大学生人格发展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格发展的概念、特点以及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人格特点,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调整心态的能力,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1. 人格发展的概念、特点及重要性。
2. 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
3. 挫折应对与心态调整。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人格发展的理解。
2. 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人格发展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格发展的理解。
二、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人格发展的概念、特点及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认识人格发展的四个阶段: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3. 分析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人格发展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你认为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自我认知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人格特点。
2. 学生分享测试结果,教师点评。
三、挫折应对与心态调整1. 教师讲解挫折应对与心态调整的方法,如积极心态、合理情绪疗法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应对策略。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表现。
2. 自我认知能力:通过自我认知测试,了解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情况。
3. 挫折应对能力:观察学生在面对挫折时的应对策略,评估其心态调整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人格发展与教育_心理学家的观点(B证)(PPT46页)
及健全人格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3) 恰当地运用奖励和惩罚等强化手段有助于学
生良好行为的获得与不良行为的矫正。 4) 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四、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与应用
5) 运用“强化相倚原理”,定义好想要强化和根 除的行为,定义好一种行为是否适当的环境。
专家评论
中国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 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晓边表示,一些大学 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是连日来高校死伤事件频频 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背后是长期以来相关教 育的缺失。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社会,都 应该尽快亡羊补牢。此外,郑晓边建议,设置相 应的服务机构,对大学生提供危机干预,及时为 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方面的帮助。
五、人本主义的观点与应用
只有按生活本来面目去生活, 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 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地,人才 能充分享受生活。
当眼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 人们不会感到满意,而是要 积极寻求发展,需要立即满 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五、人本主义的观点与应用
2. 人本主义在心理教育中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分层次、分类型满足学生的需要。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与生活空间。 充分相信且无条件关注学生的成长。 自我实现过程重于结果。 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见附录二)。 开放教室的教学模式(见附录三)。
理预期和强化效价的函数。 行为在没有强化时也可以获得,其获
得的途径主要是观察和模仿。 自我强化和自我效能是学习的关键。 行为并不总是扮演被决定的角色,它
会影响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四、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与应用
3. 行为与社会学习论在心理教育中的应用 1) 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经典条件反射原理,避免
人格发展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课程名称:人格发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人格特质,学会自我评估。
3. 引导学生探索如何通过积极的行为和态度来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4.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自我评估方法、积极行为和态度的培养。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到自身人格特质,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人格发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问卷调查表3. 心理测试材料4. 案例分析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案例,引入人格发展的主题。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格?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二、讲授新课1. 介绍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如人格特质、人格结构等。
2. 讲解人格发展的过程,包括成长、成熟、稳定等阶段。
3. 分析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如对个人成长、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1. 分发问卷调查表,让学生填写自己的性格特点。
2. 分析问卷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人格特质。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 强调人格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身人格发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人格发展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提问:你们认为如何才能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二、讲授新课1. 讲解如何通过积极的行为和态度来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2. 介绍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倾听、学会感恩等。
三、案例分析1. 分发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通过积极的行为和态度来促进人格发展。
四、实践活动1. 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并反思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表现。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 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人格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人格发展与教育》课件
以追求完美和刻板固执为主要特点,表现 为过分要求自己和他人、过分关注细节和 规则、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
通过谈话、行为疗法等方式帮 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良行为模 式和思维模式,提高自我调节
能力。
药物治疗
针对某些特定症状,如焦虑、 抑郁等,可以使用药物进行缓 解。
社交技能训练
帮助患者提高社交技能,增强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的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社交技巧、合作精神和竞争意 识。学校可以组织团体活动和课 外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
合作。
课程设置
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学生的 全面发展,包括学术、艺术、体 育等各个领域。多样化的课程可 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社会环境的影响
02 人格发展的阶段
CHAPTER
婴儿期
总结词:人格萌芽
详细描述:婴儿期是人格发展的萌芽阶段,主要通过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 突来形成希望品质,对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具有核心影响。
儿童期
总结词:自我意识
详细描述:儿童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开始出现自我意识,通过自主与害羞的冲突来形成意志品质,对儿童形成健 康的人格具有关键作用。
文化背景
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人格发展有深远影响。例如,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可能更注重独立性和 竞争性,而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可能更注重合作和归属感。
媒体影响
媒体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过度暴露于负面媒体内容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因此,家长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媒体内容的监管和引导。
社区资源
社区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如图书馆、公园、青少年中心等,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学 习和娱乐机会,促进其人格的发展。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大对社区资源的投入和建设。
教育与人格发展心得体会
教育与人格发展心得体会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人格发展则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我参与和见证了教育与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对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人来说,教育是人格的塑造者和向导。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和接触各种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格特质和品德观念。
好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其具备高尚的品德、健全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因此,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品德和人格的过程。
其次,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人格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这些个体差异是不可忽视的。
好的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至关重要,这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心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此外,教育与人格发展还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和品德培养。
人格的形成不仅仅依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注重情感的培养和品德的塑造。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和人际关系,培养积极乐观的情感状态。
此外,品德教育也是人格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注重品德培养,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正能量的人。
最后,教育与人格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中,个体的人格也会不断发展和完善。
因此,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人格发展目标。
总而言之,教育与人格发展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教育在塑造人格、培养品德和塑造个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中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培养
教育中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培养教育中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培养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个性发展和人格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个性发展与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中应该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个性发展和人格培养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点和天赋。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通过教育的方式进行培养和发展。
只有通过关注和尊重个体的个性,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个性发展和人格培养对于学生的终身成长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个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个性特质将有助于学生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和适应生活的各种变化。
通过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积极价值观,可以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成功和幸福。
针对个性发展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性,教育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教育机构和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了解他们的兴趣、特点和需求。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发展潜能,并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过于强调标准答案和机械重复的教学方法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培养。
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放性的讨论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一个健康的人格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团组织和实践实习,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最后,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
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人格发展与教育
六、人格的教育
1. 人格教育的方法 认知法: 认知法: ①阅读和听故事,②多媒体教学, 阅读和听故事, 多媒体教学, ③艺术欣赏,④联想活动,⑤认知改变。 艺术欣赏, 联想活动, 认知改变。 操作法: 操作法: ①游戏,②实践活动, 游戏, 实践活动, ③测验,④讲演,⑤绘画。 测验, 讲演, 绘画。
五、健全人格的塑造
1. 健全人格的标准 (1) 国内研究者的观点 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正确的自我意识; 正确的自我意识;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 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 有效地运用个人的能力。 有效地运用个人的能力。 (2)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附录三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 附录三 附录三) (3) 罗杰斯的“机能健全的人”(附录四 罗杰斯的“机能健全的人” 附录四 附录四)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2. 环境因素的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 个体稳定的行为方 式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 式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 , 强化 包括自我强化是行为获得乃至人格塑造 的重要条件。 的重要条件。 共享环境与非共享环境。 共享环境与非共享环境 。 前者指同一家 庭子女在成长中共同享有的环境; 庭子女在成长中共同享有的环境 ; 后者 由在同一家庭中成长却不被子女共同享 有的环境构成(附录二 附录二)。 有的环境构成 附录二 。
4. 认知因素的作用 认知理论家指出, 认知理论家指出,个体差异是由人们处理 信息方式的差异造成的, 信息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对于相同的事件 和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观点, 和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观点, 从而形成不同的构念系统, 从而形成不同的构念系统,人格就是由认 知的构念系统组成。 知的构念系统组成。 情绪理性疗法即旨在通过改变一个人的非 理性观念来塑造健全人格。 理性观念来塑造健全人格。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二)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
1、婴儿期(0-2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2岁到4岁): 基本的自主感对羞怯和疑虑 3、学前期(4岁到7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7岁到12岁):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岁到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如果你是李老师:
➢你认为小明没有朋友的可能原因来自 哪些方面?如何帮助他建立良好的同伴 关系? ➢你将如何引导小红的探索行为? ➢你如何使小平正确认识自我? ➢你如何帮小军树立自信心? ➢你如何与小力的父母沟通,使他重新 回到课堂?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第三节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引言——
你了解自己所处社会的行为要求、 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吗?你了解自己 的父母、教师、同学和朋友吗?你了 解自己吗?你在做出重大人生抉择时 ,受谁的影响最大呢?等等。这一系 列问题都与个体社会化过程密切相关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学习目标
➢描述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列举该理 论的教学含义。 ➢提出一些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阐述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尊的含义以及对个 体社会和情感发展的影响作用。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理论基点
埃里克森是当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 面对着工业社会的重大挑战和美国社会一系列社 会问题,他用心理发展的同一性渐成理论修订了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用兼有潜意识和意识的自我潜能代替了潜意识的 里必多冲动;
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代替有机体与环境间的 冲突;
高中人格发展班会教案
高中人格发展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到人格发展对学业、生活和未来人生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人格、人格发展、心理素质等。
2. 人格特质:性格、气质、能力、动机等。
3. 人际交往技巧:沟通、合作、竞争、冲突解决等。
4. 自我认知: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人格发展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介绍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讲解人格特质及其培养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人士的人格特质,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格发展对学业和未来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人际交往技巧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5. 互动环节:组织一些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6. 总结: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人格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努力和实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人格发展的认识和兴趣。
2. 学生作业和练习: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次班会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收获和建议,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格心理学、人际交往与沟通等方面的教材或参考书。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3. 视频或音频材料:选取一些与人格发展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材料,用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
4. 游戏和活动道具:准备一些游戏和活动的道具,如卡片、海报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六、教学建议1. 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举例生动,贴近生活。
2. 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注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人格发展与人格教育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下,有些人成功,另一些人却一事无成?
为什么有些人总犯同样的错误?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是运气还是努力?是别人还是自己的性格?
第一节人格发展的理论
一、人格发展的内涵
人格“personality”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本意“面具”
两层意思:
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表现出的各种言行
面具背后的真实的“自我”
二、人格发展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口唇期(0-1岁)
婴儿出生后,最大的生理需要是获得食物和营养,所以,新生儿的吮吸动作是快感的来源,口唇是产生快感的中心,是力比多集中的地方。
口唇期婴儿欲望主要通过口唇的吮吸、咀嚼和吞咽等活动来满足。
口唇性格:贪吃、抽烟、酗酒,过于依赖,总希望被照顾(被喂养),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自恋),强求别人,缺乏耐心,贪婪,多疑,悲观,对建立亲密关系困难和恐惧。
肛门期(1-3岁)
性感带转移到肛门,婴儿可以在大小便时体验到快乐。
婴儿开始被训练用厕所。
这一时期的孩子普遍接受排便训练。
这个阶段的快感主要来自排泄时肛门扩约肌的伸缩。
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包括学习独立,接受个人的力量,学习表达消极情绪,如愤怒和攻击。
肛门性格:表现为过于守秩序、爱清洁,吝啬,固执,报复
心强等。
性器期(3-6岁)
力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抚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欲幻想。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而且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获得快感。
这时的儿童会对异性父母产生爱恋,并对同性父母产生嫉恨: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性器性格:在男性,表现为好炫耀自己的男子气概和能力,自夸、好胜、好表现;在女性,可能会过分认同母亲和女性形象,一方面以引诱或挑逗的表现吸引男性,另一方面又否认自己有性意图并表现出天真无邪的样子。
潜伏期(6¡ª11岁)
孩子逐渐得放弃了俄狄浦斯情结,男孩和女孩开始各自以同性父母为榜样来行事,此时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
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儿童,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体和对父母的感情转向外部的环境,转向学习和游戏,更多地与同性同伴相处。
这是一个社会化时期,儿童在家庭外部发展与他人的关系。
此阶段,儿童的性心理发展处于潜伏期。
生殖期(11-13岁开始)
经过暂时的潜伏期,青春期的风暴就到来了,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的发展,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
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对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性需求朝向年龄接近的异性,并希望与其建立两性关系。
这一阶段,人们可以用很多种社会可接受的方法处理性能量,比如,交朋友、从事艺术活动或运动、工作。
性心理的发展走向成熟,人格也趋向成熟。
(三)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卡尔·罗杰斯(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
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影响自我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积极关注的需要
2、价值的条件
3、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4、人格的适应:自我实现者
第二节人格发展的问题
一、人格发展的基本问题:稳定还是可变
二、人格发展的具体问题
1、婴儿期的人格发展问题
进食与排便训练
社会性依恋
环境刺激与社会性隔离的影响
忽视及其对人格的影响
(二)幼儿期的人格发展
1、好奇心和寻求信息
2、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3、离异家庭的持久影响
(三)学龄前的人格发展问题
1、学龄初期的人格发展
2、认知能力和成就动机的发展
3、青春期的人格发展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人格是怎样形成?
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
用下逐渐形成的。
(一)遗传素质的影响
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遗传因素的作用。
双生子研究
(二)家庭环境因素
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的影响。
“有其父必有其子”
类型:
权威型教养方式
放纵型教养方式
民主型教养方式
(三)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第三节
人格的教育与辅导
第四节健全人格的培养
一、培养健全人格的意义
人格是一种力量。
人格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完成学习、正常生活和适应社会环境的前提和保证,人格辅导和塑造的主要任务是,不但要帮助当事人减少或消除因人格不良带来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且还要培养当事人面对和处理各种问题或危机的积极态度和能力,促进人格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二、健全人格的标准
1、和谐的人际关系。
2、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正确的自我意识。
4、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5、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三、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
1、优化教育环境
2、提高人格素养
3、开展心理咨询
4、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