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与吸收-学习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学习目标】
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胰液、胆汁的成分、作用;吸收的主要部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吸收的形式、机制、途径和过程;铁和钙的吸收形式及影响因素
熟悉: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及生理作用;小肠对钠的吸收与其他物质吸收的关系;消化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了解: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唾液的成分及作用;咀嚼与吞咽;小肠液的成分及作用;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及排便反射;水、负离子和维生素的吸收。【重点与难点解析】
1.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是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2.支配消化道的神经包括外来神经系统和内在神经系统两部分。外来神经系统主要指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时胃肠运动减弱、腺体分泌减少、血流量减少、胃肠括约肌收缩,抑制消化和吸收,但可刺激某些唾液腺的分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胃肠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加、括约肌舒张,促进消化、吸收。内在神经系统包括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通过局部反射调节胃肠功能。但在完整的机体内,内在神经系统的活动常受到外来神经系统的调节。
3.胃肠激素是由胃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统称胃肠激素,其生理作用有:(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2)营养作用;(3)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4.胃内消化包括胃的运动和化学性消化。胃的运动形式包括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和蠕动。紧张性收缩可维持胃的形状与位置;容受性舒张是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有利于容纳与贮存食物;蠕动具有对食物的磨碎、混合与推进作用。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胃运动是胃排空的动力。胃内食物可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和壁内神经丛反射,引起胃运动加强,从而促进胃排空。;十二
指肠内食物可通过肠-胃反射和刺激肠抑胃素释放抑制胃排空。胃的化学性消化
-、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主要是胃液的作用。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HCO
3
(1)盐酸:由胃黏膜泌酸腺的壁细胞分泌,其生理作用有: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水解;杀菌;排入小肠后,由促进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的释放,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助于小肠内铁和钙的吸收。(2)胃蛋白酶原: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分泌,被盐酸或胃蛋白酶激活后能将蛋白质水解为和胨。(3)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可促进在回肠的吸收。内因子缺乏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黏液和碳酸氢
VitB
12
盐:胃粘膜能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此外,胃黏膜的自身保护作用还包括黏膜屏障和胃黏膜的细胞保护作用。
5.消化期胃液的分泌可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三个时期。其中头期胃液的分泌主要受神经调节,其机制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该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分泌量较大;酸度及胃蛋白酶原含量高,消化力强。胃期胃液分泌受神经因素(迷走-迷走反射、壁内神经丛局部反射)及体液因素(促胃液素等)共同调节。该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分泌量大;酸度高,但胃蛋白酶原的含量较头期少,消化力稍弱。肠期胃液的分泌主要受体液调节(促胃液素、肠泌酸素等)。该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分泌量少,酸度及胃蛋白酶原的含量均较低。
6.胃液分泌的神经和体液调节,进食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进食后,食物可通过神经(迷走神经、壁内神经从)及体液(胃泌素、组胺等)机制促进胃液分泌。与此同时,消化道中的食物消化产物,尤其是进入小肠的消化产物(盐酸、脂肪、高渗溶液)亦可通过释放生长抑素及肠抑胃素,引起肠-胃反射等方式抑制胃液分泌。
7.小肠内消化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小肠的运动形式包括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蠕动。胰液中的无机物主要由胰腺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有机物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其主要成分有(1)碳酸氢盐: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黏膜并为小肠内的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2)胰淀粉酶:水解淀粉;(3)胰脂肪酶:水解脂肪;(4)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在肠激酶、胃酸、组织液及胰蛋白酶作用下激活。胰蛋白酶又进一步激活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都能水解蛋白质为和胨,两者共同作用
可水解蛋白质为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胰液中含有水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和最重要的。
8.胰液分泌的调节受神经及体液因素双重调节,以后者为主。调节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1)促胰液素:进入十二指肠内的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和脂肪酸可刺激小肠黏膜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其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上皮细胞,促使其分泌水和碳酸氢盐;(2)缩胆囊素: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脂肪,可刺激小肠黏膜I细胞分泌缩胆囊素,其主要作用于胰腺腺泡细胞促进胰液中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并对胰腺组织具有营养作用。
9.胆汁由肝细胞分泌,非消化期大部分流入胆囊储存。胆汁不含消化酶,其主要作用有:促进脂肪的消化;促进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胆作用。高蛋白质食物引起胆汁排放量最多。促胃液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胆盐及迷走神经兴奋均能促进胆汁分泌。
10.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由于:(1)吸收面积大;(2)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成适合吸收的小分子物质;(3)绒毛内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纤维网;(4)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长。食物中的糖类通常以单糖的形式被肠黏膜吸收,蛋白质则需分解成氨基酸和寡肽后才能被吸收。二者在小肠黏膜的吸收过程均属继发性主动转运,其能量来自钠泵的活动。脂类消化产物需在胆盐的协助下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