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的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关键词 : 区域经济差异 ; 尔指数 ; 泰 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 :17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1 8 8 (0 0 0 0 8 0 F2 A 10 — 5 12 1 )5— 13— 4
区域 经济 差异是 经济 发展 过程 中普遍 存在 的社会 和
江西农业学报
2 1 ,2 5 :8 0 0 2 ( ) 13—16 8
AcaAgiu ua in x t r h reJa gi c
基 于 泰 尔 指 数 的 陕 西 省 区域 经 济 差 异 分 析
张 宁, 卫海燕
(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 院, 陕西 西安 7 06 ) 102
l 研 究 区经济 概 况
从地貌 、 气候带和经济活 动的差异性看 , 陕西省可 明显分为关 中、 陕北和陕南三 大区域 , 中关 中包括铜 其 川、 渭南 、 西安 、 阳、 咸 宝鸡 5个地市和杨凌农业示范 区;
陕北 包括榆 林 、 延安 2个地 市 ; 陕南 包括 商 洛 、 中 、 康 汉 安 3个地市 。长 期 以来 , 西 省 经 济差 异表 现 为三 大 区域 陕 问 的经 济差距 和 三 大 区域 内部 的经 济差 距 。 图 1 和 图 2 别为 20 分 00和 20 07年 陕 西 省 区 域人 均 G P分 位 D
一
自2 0世纪 8 0年代末 9 0年代初, 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个 问
题 的严 重性 , 始深 入研 究 和 解 释 这个 问题 。实 现 区 域 开
之间的协调发展 , 是保持我社会 的必 要条 件 。 本文 在研究 陕西 省 区域 经 济发 展 总体 趋 势 的 前 提
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差异——基于1990—2007年陕西与上海的对比分析
经济不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 区的代表 , 以非 国有
经济作为制度变迁量化的内容。截取两地 19 90年 至 20 07年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 , 通过计 量模型做实证分析 , 并对其结果进行对 比分析。
收稿 日期 :0 9 4 3 2 o —0 —1
引 言
自亚当 ・ 斯密以来 , 经济学家们就 开始探索经
济增 长 的原 因。亚 当 ・ 密 在其 《 斯 国富 论 》 中论 述 到 专业 化 和劳 动分工 是经 济增 长 的主要 因素 。凯 恩斯 革命 后 , 现代经 济 增 长 理论 开始 发 展 起 来 。索 洛 模 型 中 , 为经济 增 长 取 决 于 资本 和劳 动 。扩 展 后 的 认
1 文献 综 述
从2 纪4 0世 0年代 至 今 , 代经 济 增长 理 论 取 现 得 了长足 的发 展 , 制度 在 该 理论 中 的地 位 和作 用 经
历 了一个 从无 到有 、 不重 要到 重要 的发展 过程 。 从
王 文博 (0 2 从定 量 研 究 的角 度 出发 , 究制 20) 研
入索洛模型 , 构造出一个包含制度的、 技术内生的增
长模型 。通 过模 型 的推导 得 出这 样 的结 论 : 制度 质
量越好 , 人均产出增长率越高 ; 人均产出存在关于制
度条件 收敛 。欠发 达 国家 想获得 “ 后发 优势 ” 超发 赶 达 国家 , 前提 条件是 具 备 良好 的制 度或 能 够持 续 改
增 长的关 系问题就成 为经济学者研 究的重点 内容。基 于大量前人 的研究事 实, 文通过建 立经济增 长模型 , 本 选取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状况。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能够从根本上解 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 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
陕西 区域 经济发展差 距 与
区域 协 调 发展 对 策
王恩胡 , 高全 成 , 红 霞 殷
( 财经学院 , 西安 西安 70 1) 110
一
、
陕 区 经 发 距 况 西 域 济 展差 概
级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并认真落实各 级政府 、职能部门和企业节能减排的责任
制 责 和问 制。
参考文献 :
囝
[] 1马世俊 . 中国生态 学透视 [] 京科学 H. 北
出版社 . 9 0 19.
[] 2洪大用. 代 中国环境 问题 [ . 学与 当 J教 ]
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 J. 阜阳师范学院学
报( 会科学版)20,2. 社 , 06 ( ) [] 晓宗. 生态文明及 生态文明社会 6徐 试论
的构建 ] . 社会政治研究, 064: 20, ) (
【 任编辑 : 辉】 责 字
1 西 域 济 展 距 演 。 革 放 来,西 济 速 展全 GP l8 的 1 亿 . 区 经 发 差 的 进 改 开 以 陕 经 快 发 .省 D由 9年 8 7 陕 7 . 0 元增 到 0 年 6 l2 长 20 的 8 _亿元, 均cP2l增加 8 6 剔 物价 动因 分别 长了 8 53 人 D由9 元 到l4 2元; 除 变 素, 增 11 和 1 。 地 速 殊,有效 除 地基 差 相对 展 指标 看, 7 2 8 陕 5嘴 1 但各 增 悬 从 剔 各 数 异的 发 率 来 l 8 o 年间 . 倍 9—0 北的 榆林 别 . ̄18 的 安、 咸阳、川依 13 .、8和 .,南的 延安、 分 是14 ., 西 宝鸡、 铜 次为 I、0 0403 8 ̄6 关中 4 14 . 8 陕 汉 中安康、 和 的 南 05 .、002 陕 跨越 展、 居中 展、南 发展 、 商洛 关中 渭 仅为 .、 8 .、 , 北 发 关中 发 陕 滞后 ” 50 0 . “ 4 4 5 的 势明 各 展 度 差异 变了 西区 经 格局, 各 经济 展 距。 三 地 态 显。 地发 速 的 改 陕 域 济 扩大了 地 发 差 从 大 带 视 看 】8 关 人 GP 79 ,N 16 , 1. 陕 及 北 低 全 平 值陕 角 ,7 中 均 D3.元 I 2 .元 1 8 1 南 陕 皆 于 省 均 , 9年 57  ̄ 66  ̄ 8 元, 4 北 低  ̄ 28 ,北 均 D达 17 超 全 平 水 7 ;中 13 ,高 平 水 最 。 ] o g 陕 人 GP 3 8 过 省 均 平 2 关 为 87 略 于 均 To 3 ̄, % 4元 平;南 均 D仅 8 3 不 全省 均 平的 半。北地 后 居上 超 南及 。 、 陕 人 GP 为 5元,及 平 水 一 陕 区 来 反 陕 关中关中陕 9 北、 南 均 D的比 从1 8 141 .变 为 0 年 25 .: 差 显 大。 陕 人 C P 值 9  ̄ .:: 7 化 20 的 .:6 1 距明 扩 7 7 1 0 8 1 35 , 2 西区 济 展 距综 评 为 准 认 西区 经 展 距, 运 指 综 . 域经 发 差 合 价。 全面 确 识陕 域 济发 差 笔者 用多 标 陕 合 度 开 进 分 借 大 17 多 内 者 用的 标 测 方法 展 一步 析。 鉴陆 道(9 等 位国 学 使 指 体系,合 区 经 9) 结 陕西 域 济 发 实际, 域 济发 水平、域 济结 区 经济 展活 区 社会 展等个方 选 展的 从区 经 展 区 经 构、域 发 力、域 发 4 面,取  ̄ jD、均 业总 值、 财 入、 产 GP 重、 产 GP 重、市化 i fGP人 工 产 人均 政收 第二 业占 D比 非农 业占 D比 城 水平、 进出 额占 D 重、均 外 人 道 长度、均 货 量、人拥 电 农村 人 纯 口 G吡 人 利用 资、均 路 人 客 运 百 有 话、 居民 均 收 入、市 人均 支 收入、均社 消 零 总 人 存款 额、人 有 数 6 指 城 居民 可 配 人 会 费品 售 额、均 余 万 拥 病床 等l 标, 个 构 出 域 济 会 展 价 标 系并 用 成 分 法 各 区 经 社 发 状 进 综 建 区 经 社 发 评 指 体 ,运 主 分 析 对 地 的 济 会 展 况 行 合 评 价。 借 s s 件 2 8 陕 l 地 ( )关 始 据 行 析 理,到 西 I 地 ( ) 助 P 软 对 o 年 西 1 市 区有 原 数 进 分 处 得 陕 省 1 市 区 S o 个 个 的 济 展 平 合 价 分 如 l示 经 发 水 综 评 得 ,表 所 。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地区东部,部分集中在陕南地区中部。在数量变化上,低低类型的
区域由 2009 年的 5 个县域增加到 8 个县域。从地理位置上看,大
荔县、华阴市、蒲城县、潼关县等县域都位于西安都市圈的外围,
没有与西安直接毗邻,受西安高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比较小。其
136 2021年 11 期 总第 944 期
经济视野
随着研究的深化,研究对象逐渐从省域经济向县域经济转 变。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评价指标与模型选择的不断创新。随着地理信息技术(GIS)的运 用,评价指标也变得越来越科学化。比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经验贝叶斯修正的 Moran’s I 指数、层次分析法(AHP)建立 的权重指标。除了指标的选择,分析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使用传 统的因子分析方法、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来对空间差异的机 制进行分析。许多学者通过回归分析探索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李会等通过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了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和空 间极化现象。近年来,修正传统引力模型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研究 手段。孟德友等借助结合 GIS 技术的引力模型分析江苏区域经 济联系强度与方向。赵雪雁等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 经济联系并对修正模型进行了检验。
时间窗口为 2009 年 -2017 年。(由于白水县、富县、黄龙县、紫阳 经济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产业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经
经济成效实现大步跨越协调发展仍需加倍努力--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域 经济 ,促 进 区域 经济 协调 发展 ,0 6 凌示范 区,是 由河流 冲积和黄 土沉积 为 化 工 业 发 展 迅 速 ,有 力 地 带 动 了 区域 经 20 年省委省政府从陕西 区域 的 自然禀赋差 主形成 的关 中盆地 . 号称“ 八百 里秦 川” 济 的跨 越式发 展和优 势产业 的形成 , , 成 异出发 。 依据区域特色科学制定 了“ 关中
差距 扩 大趋 势 有所 抑 制 , 省 产业 布 局 得 于陕西省南部 , 全 包括汉中市 、 安康市 和商 较差 。 面对 自然条件和发展条件 的限制 ,
到优化 ,区域经济发展取得 了突出成就 , 洛 市 ,是 由强 烈 的地 质 构 造 上 升 运 动 形 在缺乏经济投入和开放有限的困难条件 协调发展 、 竞相发展的格高 、
由于地缘地 貌和 自然 资源分布 的不 进 人 r ・ 个快 速 发 展 的 时期 ,0 8年 经 20
l 从 j 2( 0) 成 “卜一 五 ” 划 目标 , 规 1、 以来 金 融 危 机 的 阴
中间低 , 西部高 、 东部低 , 形复杂 多样 。 同 , 地 三大 区域的经济特色鲜 明: 关中科技 济总 ; l突做 7 0 } 0 0亿 元 ,达 7 l. 3 45 8亿 由北 向南地貌迥异 , 根据 自然 资源 、 地理 优势 凸现 , 陕北 资源 禀赋优越 , 陕南绿色
式发展 , 陕南 突 破 发 展 ” 区域 发 展 战略 的 比重均有所下降 。 其中 , 中地 区第二产 元 和 7 1 3亿元 ,分 别 比 2 0 关 3. 5 0 5年增长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丁越兰;王宁莲;杨天祥【摘要】首先运用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分析了陕西省1999-2008年间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特征,然后通过泰尔指数对陕西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间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得出陕南、关中、陕北地区内部差异逐渐减小,地区间差异为构成全省总差异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资源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最后从如何围绕中心城市,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陕南、关中、陕北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建议.【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11)003【总页数】6页(P24-29)【关键词】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泰尔指数【作者】丁越兰;王宁莲;杨天祥【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安,710062;陕西省统计局,西安,7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83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地区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的现象,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1]因此分析区域经济差异,对于科学地评价地区差异,制定经济发展对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区域经济差异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2],目前学者主要从城市空间差异、发展水平等方面对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分析,但对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主要由区域内部差异还是区域间差异引起未做深入分析。
本文试图从此角度出发,结合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对1999-2008年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分析。
[3]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处我国东西陆路交通联系枢纽地域,交通便利。
土地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
陕西省人口众多,2009年达3 772万人,约占全国的2.81%。
近年来陕西省经济整体发展良好,“十一五”前四年(2006-2009年),陕西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9%,比“十五”期间提高了1.6个百分点,但省内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差异呈扩大趋势。
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分析
维普资讯 http://www.cq 安徽农业科学 。orao A hi giSi20 ,6 7 :99—30 。02 Junlf nu Ar.c.0 83 ( )29 0O3 2
责任编辑
章练红
责任校对
马君 叶
陕 西 省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地 区 差 距 分 析
朱玉 黄增健 (北 林 技 学 济 理 院陕 杨 71) .春, 西 农 科 大 经 管 学 ,西 凌 1 0 2 0
g ‘ l rlid sre e manrao f ein ldsai h r e .I stes lt n frs otnn te rgoa iprt tpee tt uc e hed — n ut a n u tisw r c u o i es n o go a i p rt c a】 s twa h oui o h re ig h e in ldsai a rsn oq ik nt e s r y g o y
(x ) 2 ) 系统阐述 了地 区发 展 差距 的 根本 原 因是 非 农 产业 在 i2 空间分布 的不平衡 性 ] 。杨 明宏 等采 用 多层 次 分解 的 泰尔 系数测度 了中 国经 济发 展 的差距 。笔 者在 前 人研 究 基础 J 上 , 单位乡村 劳动力所 占有 的农村 社会 总产 值作为 指标 采用 以衡量 陕西 省农村地 区的发展水 平 , 以行 政单 位 中的地 区 并 为基本测度 单位 , 改革 以来陕西省 农村 经济 发展 的地 区 研究 差 距变化及其成 因 。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S a n i o i c . W ih W a d c u t rn t o h a x Pr v n e t r l s e i g me h d,a 1o h o n is a e d v d d i t i d f l ft e c u t r ii e n o 5 k n so e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4期
长安 大学学报 ( 社会科 ) 学版
Junl f hn ’ n e i (oi c ne d i ) ora o C ag nU i r t Sc l i c io a v sy a S e E tn
Vo . NO 4 18 .
c u te n S a n i r vn e。 h a e ,wihDep i m eh d。d tr ie h i h n e e n o n isi h a x o i c t ep p r P t lh’ t o ee m n st eweg tid x sa d c n u t o o d csc mp e e sv v la in f rt e s ca n c n mi a ai 0 3 fo 8 o n isi r h n iee au to o h o ila d e o o c d t n 2 0 r m 5 c u t n e
Dif r nc s f r t c n m i e eo m e tlv l f fe e e o hee o o c d v l p n e eso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差异评价]陕西省和山东省位置差异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差异评价]陕西省和山东省位置差异摘要:近年来,虽然陕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地位.而且其内部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
文章首先分析了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选取三大区域的10个地级城市,构建了由10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体系,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比较,将三大区域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结果是陕北经济发展最快,有取代关中领头羊地位之势,陕南经济发展滞后。
关键词: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差异;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1-0066-06引言20世纪90年代,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的在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陕西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又快又好地发展作为主题,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
在区域经济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对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地区投资环境、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城市综合影响力等方面。
而且这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成熟。
有些学者在利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对主成分分析法所求得的结果进行归类、比较。
但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者偏重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对结果的解释往往比较简单,而且提出实质性对策的研究较少。
国外学者对集群与区域经济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知识外溢与区域创新活动、地方化学习能力与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衍生与扩散、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与创新政策、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将主成分分析法应用到区域经济研究的内容比较少,因此运用该方法从事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很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区域经济差异发展的环境效应研究——以宝鸡市和渭南市为例
年份
图 2 两市社会消费 品零售 总额增 长曲线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第2 9卷
一
、
一
砖
刊 嚣
- ◆ -宝 鸡 市 - - _渭 南 市
< 一 一 荽珏 . 箪 争
一 一<
留< 《
2 0 0 0 2 0 0 1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船 年 份 ∞ ∞ ∞ O O ∞ O ∞ O ∞ O ∞ 0 ∞ 0 ∞ O ∞ O ∞ O ∞ ∞ ∞ ∞ ∞ ∞ ∞ ∞ ∞ 0
0
;
.
等 愉
图 1 两 市 生 产 总 值 增 长 曲线
3 0 0 2 5 0
2 0 0 l 5 0
1 O 0 5 0 O
『 薹
J ! ! ! }
2 0 0 0 2 0 0 1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O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4年 2月
渭 南 师 范 学 院 学报
J o u mM o f We i n a n No r mM U n i v e  ̄i t y
F e b .2 0 1 4 V0 1 . 2 9 No . 3
第2 9卷 第 3期
【 蓓蕾园地 】
区域 经 济 差 异发 展 的环 境 效 应 研 究
区域 自然环境 , 探讨 了导致两地经济差异发展 的原 因. 最后提出 了促进两地经济发展相关 的建议 . 关键词 : 经济发展 : 差异; 自然环境
中图分 类号 : F 1 2 7
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
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雷清【摘要】以商洛市六县一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对商洛市2009年至2013年5年的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及原因.从自然区位因素、资本因素、产业结构因素等方面对商洛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县区的当地特色,从实际出发,提出商洛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几点对策和建议.【期刊名称】《陕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62)006【总页数】6页(P115-120)【关键词】区域经济;不平衡;对策建议【作者】雷清【作者单位】商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商洛726000【正文语种】中文商洛市地处秦岭山区,位于陕西南部,共六县一区,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各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县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规模偏小,“强县”偏少偏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低下[1]。
商洛市为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全市经济发展整体滞后,在陕西省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偏低。
因而研究新形势下商洛市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现状与原因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在研究经济差异的众多文献之中,以省际或以经济区为单位的较多[2]。
虽然这样划分易于从总体把握研究对象的特征,但却忽视了省市区的内部差异。
县域经济是我国最基本的经济单元,本文以商洛市六县一区作为基本研究单元,对商洛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分析。
商洛市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76.27亿元;财政总收入42.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 727元和7 035元,增长11.1%和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16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84亿元、增长12.4%,全年共接待游客3 005.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3.29亿元。
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如下图所示:1.1 商洛市区域经济不平衡的总体特征商洛市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取得令人称赞的经济成就背后,也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3]。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对策作者:王恩胡高全成殷红霞来源:《理论导刊》2010年第09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有较大发展,但区域差距逐渐加大。
究其原因既与各地要素禀赋差异有关,更是由于体制转型后市场机制的循环累积效应和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偏向所致。
要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改善欠发达地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增加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
同时要发挥欠发达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还应加强区域互动合作,推动区域对口支援。
关键词: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有较大发展,但各地发展很不平衡。
目前陕西既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作为西部发展龙头之一的副省级特大城市,也有501、经济发展落后、被列人国家重点扶持名单的“国定贫困县”,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悬殊。
分析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现状,探寻区域发展差距形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措施,有助于改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局面,实现全省经济协调发展。
一、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概况1,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快速发展,全省GDP由1978年的81,07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6851,32亿元,人均GDP由291元增加到18246元;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分别增长了15.19倍和11倍。
但各地增速悬殊,从有效剔除各地基数差异的相对发展率指标来看,1978—2008年间陕北的延安、榆林分别是1.84和1.68,关中的西安、宝鸡、咸阳、铜川依次为1.43、1.04、0.84和0.83,陕南的汉中、安康、商洛和关中的渭南仅为0.55、0.48、0.40、0.52,“陕北跨越发展、关中居中发展、陕南滞后发展”的态势明显。
各地发展速度的差异改变了陕西区域经济格局,扩大了各地经济发展差距。
从三大地带视角看,1978年关中人均GDP357.79元,陕南216.66元,陕北188.41元,陕南及陕北皆低于全省平均值,陕北最低。
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以陕西为例
型产业。笔者认为,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 是文化竞争
力的差 异导致 了区域经济 发展的 差距 。 文 化 的差 异是 历史形成 的 。浙江等 沿海地 区从
第4 , 位 陕西居全国第 2 位 ; 0 浙江城镇 居民人均可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获得了宽松的发展条件, 草根经济” 以“ 著称 的浙江
非公有制经济, 如雨后 春笋蓬勃发展。浙商不仅走 遍了全国, 而且走 向了世界 , 为国百 强县 中 , 浙江 占了 3 个 , 0 而
先从这里起步。而大城市国有经济比重大 , 活力不
维普资讯
第2 0卷第 6 期 20 0 7年 1 月 1
西 安 财 经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XialUnv ri o n n ea dEc mma s o r a ’l o iesw f a c n o Fi i c
Vl.0 No. 0 2 1 6
文明比农村要强得多。因此 , 西部的发展正如国务 院西部大开发文件多次指 出的, 要依托交通干线和
枢纽 , 发展一批区域中心城市, 以线串点 , 以点带面 , 通过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 , 发挥城市商业 文化的辐
足, 因而形成了农村包 围城市 , 中小城市推动大城市 的态势。在沿海 , 小城镇遍地开花 , 县域 经济很发
达。而在西部 , 科技 、 教育、 文化、 商业、 工业 、 资本 、
人才等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 , 城市的商业文化 、 工业
陕西一个也没有。在西部百强县中, 陕西也只有 7 个。且主要是靠煤 、 油、 气、 电等国有企业支撑的, 而 不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结果 。陕西近代以来 , 一直处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差异评价
一 、 陕 西 省 三 大 区域 经 济 发 展 差 异 分 析
2
112.92
铜 川 关 中 宝 鸡
102.8 22.9 581.75 22.o
12 331
22.5 22.1
6.OO
地 区 咸 阳 渭 南
587.87 424.88
第 l2卷 第 1期 2012 年 1 月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Northwest A &F University(Socia1 Science Edition)
V oL 12 N o.1 Jan. 2012
基 于主成分分析 的陕西省 三大 区域 经 济 差 异 评价
在 区域 经 济 研究 方 面 ,我 国学 者 对 主成 分 分 析 法 的应 用主要 体 现在 区域 经 济 发展 水 平 、区域 经 济 综 合竞 争力 、地 区经 济 发展 潜 力 、地 区投 资 环境 、城 市 经济综 合实 力 、城市综 合影 响力 等方 面 。E1 而且 这 方 面 的研究 已 比较 成熟 。有 些学 者在 利用 主成分 分 析 的基 础上 ,进一 步进行 聚类 分析 ,对 主成分 分析 法 所 求得 的结果 进 行 归类 、比较 。但 不 足 之处 在 于 多 数 学者 偏重 于运 用 主成 分 分 析 法 的计 算 过 程 ,对 结 果 的解 释往往 比较 简单 ,而且 提 出实 质 性对 策 的研 究 较 少 。
陕西经济学研究论文选题
陕西经济学研究论文选题陕西省经济学研究论文选题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国家重点开发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陕西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陕西省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因此,本文拟以陕西省经济为研究对象,选取以下几个论文选题进行深入研究:1.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不同地区的人均收入、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陕西省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陕西省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占比较高,如煤炭、石油、煤电,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本文将研究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3. 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陕西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存在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动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4. 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实施的重大战略,对陕西省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政策层面和实施效果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以上选题旨在全面分析陕西省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政府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陕西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首先,针对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同时,加强跨区域合作,促进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共享,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其次,针对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问题,可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陕西省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关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关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刘孝奇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陕西区域经济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出现了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并存的局面。
说均衡发展,是指关中、陕北、陕南三地区纵向相比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但发展速度又有不同,以2003年为例,西安、宝鸡、咸阳的GDP增长速度都在11%以上,而同处关中地区的渭南却仅为8.2%。
地处陕北地区的榆林、延安的增长速度在14%左右,而陕南地区的汉中、安康平均为8.5%。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速度的差异必将导致经济总量及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而且差距将越拉越大。
若不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措施,发展速度较慢的市区势必将会拖全省经济发展的后腿。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各种不同差异的存在自有其客观必然的一面,但若任其无节制地扩大,必然加剧地区间不平衡从而导致贫富悬殊,地区不安定等消极现象产生。
同时,差异又意味着区域个性,其中蕴含着潜在的发展优势。
善于发现优势,并把潜在优势转化为优势特色产业,使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是区域间由失衡走向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陕西区域经济差异明显为了更准确地研究陕西区域经济问题,笔者曾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以及借用有关研究成果,将陕西传统的三大经济区域重新划分为关中、陕北、陕东和陕南四大经济板块。
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宝鸡、咸阳三市和杨陵区;陕北地区包括榆林和延安市;陕东地区包括铜川、渭南和商洛三市;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和安康市。
这四个板块发展的实践也印证了他们具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的明显特征。
对上述新划分的四大经济区,我们选取2003年四个地区各“占全省总人口比重(%)”、“占各市GDP总和比重(%)”、“GDP 平均增长速度(%)”、“人均GDP水平(元/人)”等项指标进行比较,以直观地反映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差距。
从各地区占全省总GDP的份额来看:关中地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43.42%,GDP占各市GDP总和的64.14%;陕北地区,占全省人口14.8%,占各市GDP总和的比重为11.12%;陕东地区,占全省人口的比重为23.49%,占各市GDP总和的比重为12.22%;陕南地区,占全省人口18.29%,GDP占各市GDP总和比重为11.52%。
陕西省区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研究
【 摘 要】本文采用D A^ q t E- m I 指数测算陕西省各地市1 o O7 出 9 ~2【年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 ( )及其组成部分。研究表 明,陕西省卫 平均增长率为6 %, 9 ) 7 技术进步是主要的贡献因子, 01 20 年之后全省T P F 变化与技术进步变化趋势相 同。各地市T P F 年均增长率差异显著 ,由高到底依次是铜川、渭南、西安、宝鸡、成阳、 汉中、安康、延安、榆林、商洛。各个地市纯技术效率与技术效率变化趋势一致;技术效率没有得到改善的地市,其规模效率是技术效率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 【 关键词 】D AMa qi指数;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的经济面板数据 ,进行M l q i t a m u s生产率指数分解计算。主要运 20 年 以来,陕西省经济年均增长1. ,高于全国1. % 02 29 1 2 行 结果经整理如表 1 ,图I 所示,T P ~2 ~4 F 变化按时问和 区域的 的增速 [,经济 实力 日益 增强 ,但是 ,陕西经济质量 的提升与 分解情况如下 。 】 】 数量的增长并不 同步 :投 入产 出效率值持续下 降,从1 9 年 的 95 ( 一)陕西省T P F变化 的时间趋势分析 表1陕西省T P F 变化 的年度平均值及- I u s 指数 分解 am it q 0 8 1  ̄2 0 年 的0 6 42 . 0 跌 10 2 J . 4 。近年 来,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E 1 不断加剧,且存在动态演进的格局。 年度 技术效率变化 技术进步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全要素生 产率变化 本 文以陕西省十个行政地市 ( 西安、咸阳、宝鸡 、渭南 、 铜 川、商洛 、安康、汉 中、延安 、榆林 ,测算过程 中将杨凌示 199O 99l -1 099 .9 10 . 51 l 0 0 9 0. 9 90 10 9 .4 范 区划归到咸阳市)为区域决策单元,运用D A M lq it 数 E — am u s指 1 9 — 99 911 2 10 8 .5 10 5 .4 1OO .O l0 8 _5 1 16 .0 分析 19 - 0 7 90 2 0 年十个决策单元的经济面板数据 ,估算各区域全 要素生产率 ( F )的变动情 况,探求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TP 1 9 -1 93 92 9 10 3 .5 10 3 .2 1 2 0 9 10 4 .2 10 7 .7 的深层 原因,从而为合理统筹 区域 发展 战略,作出科学决策等 1 9 —1 9 93 94 090 .8 10 9 .7 096 .6 1 01 . 5 10 7 .5 提供客观、科学 的依据。 二 、变 量选 择 与处 理 1 9 -1 9 94 95 O9 .鹪 10 9 .7 0 94 . 7 094 .9 10 4 . 4 本文 的样本包含 19  ̄2 0 年 陕西十个地市的经济数据 , 90 0 7 1 95 9 6 9 -1 9 092 .9 10 0 .9 I 00 . 6 096 8 10 . 8l 基础数据来源于 《 陕西统 计年 鉴》 (9 4 0 7 )、 《 1 9  ̄2 0 年 陕西 1 9 -1 9 96 97 097 .0 1 5 .1 2 096 . 5 098 .4 10 5 . 4 经济年鉴》 ( 0 0 0 6 2 0  ̄2 0 )。根据D A M lq it E — a mu s 实证模 型,估 算陕西区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需要采用总产 出 ( )、 Y 1 97 9 8 9 -1 9 l0 7 _6 10 2 .0 l 05 _ 7 109 .0 1O 9 . 6 劳动投入 ( )和资本投入 ( )三类变量 。 L K ( )总产 出 ( ):用十个地市各年 以19 年不变价格计算 1 Y 91 1 9 -1 9 98 99 097 .9 10 4 .7 102 . 2 096 .7 10 0 . 7 的国内生产总值衡量,核算方法参照李宾等 ( 09 3 20 )E。 1 19 — 0 0 9920 092 .8 10 2 .8 0 95 . 9 104 .2 10 3 . 6 ( )劳动投入 ( ):鉴于年鉴统计数据 的局限,采用历年 2 L 20-01 0 O 2 0 10 0 .4 105 .5 1 O2 . 6 104 .l I08 . 9 年末各地 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加总农村劳动力数量度量; ( )资本投入 ( ):用各地市每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 K 2 0I 2 0 0 -02 095 . 6 105 . 5 0. 5 96 109 . 0 I08 . 1 额以19 年不变价格计算 的资本存量度量 。 由于1 9 年以后陕 91 93 20—03 0 2 2 0 098 . 6 118 . 7 l0 21 0 99 . 4 111 . 4 西未统计各地市 的新增 固定 资产及 固定资本形成 ,本 文选 取按 当年价 格计算的各省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衡量 当年 新增 2003—2004 093 . 9 1OO . O 0. 5 95 1 00 . 4 09 . 93 投 资量 的指标。 095 . 7 113 . l 10 6 .0 0 96 . 9 10 . 85 本 文将 陕西 各 年 的 环 比固 定 资产 投 资价 格 指 数 折 算 为 2004—2005 各 年 以1 9 年 定基 固定 资产投 资价 格指数 ,并 采用 沈坤 荣等 2005—2o06 91 096 . 9 10l . 8 096 5 l O4 J 2 106 . 7 ( 0 8 核算 的以1 9 年不变价格计 算的陕西省 19 年初始 20 ) 91 90 20-07 0 6 2 0 I07 . 2 l 00 _ 5 10 6 .o 1 02 l 1 08 . 7 资本存 量的数据 9 15 0 亿元 ,将 陕西省每年 的全社 会固定资 2 .09 产投资额采用 永续盘存法进行修正,即: 平均值 09 7 .9 10 0 . 7 094 . g i0 3 .0 I0 7 .6
陕西省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之收敛性研究
巳
服务业产值的绝对差异越大。根据标准差 公式 ,计算出陕西省关 中、陕北 、陕南地
区的人均现代服务业产值的差距 ,绘制 出 2 0 0 0 — 2 0 1 0 年陕西 省现代服务业各地 区标 准差的变化趋势图 ,如图 1 所示。 如图 1 所示 ,自2 0 0 0年以来 , 陕西省 关 中、陕北 、陕南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 的绝 对差异 变化总体上是扩 大的。其 中陕南地
根据 巴罗等 ( B a r r o e t a l ,1 9 9 5)的定 义, 经济 收敛可 以分 为 6收敛和 B收敛 。 6 收敛 是指各区域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 随
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缩小 ,即 6 <6 ;
反之 ,则说 明区域差异正在扩大 ,存在 6 发散。 6收敛意味着各经济体 的人均 收入 水平的绝对趋同 ,即收入水平趋 同。而 B 收敛意味着落后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快
副教授 赵 帆 王秀果 ( 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管理 学院
西安
▲
7 1 0 0 5 5 )
基金 项 目:陕 西省社 会 科 学基金 项 目 《 陕 西省现代 服 务 业的发展 对
经济结构 的影响研 究 》( 编号 :1 0 E 1 4 4)西安 建筑科技 大 学校级 人 文
社 科 基金 项 目 ( 编 号 :RW 1 0 0 3)
于发达经济体 ,即增长率趋 同; B收敛是
6收敛存在的必要条件 ,可 以解释 为 B收
◆
中图分类号 :l a 2 7 2 . 5 文 献标识 码 :A
要测度指标 , 研 究时间跨 度为 2 0 0 0 — 2 0 1 0
敛则 6收敛 ,即增长速度 的趋 同将最终导 致收入水平的趋同 , 也 就是差异的缩小。 所 以本文 以 6收敛和 D收敛 为指标 来对 陕西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探讨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经济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我国地域广阔,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差异性也较大,研究及探讨其经济特点、发展现状、政策影响等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论文主要内容1.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2. 区域经济发展因素分析3. 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对策分析4.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分析5. 区域内部财政收入分配分析三、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较落后。
合肥市、北京市等东部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均发生较大变化,而西部地区的天津市、乌鲁木齐市等地的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一些地方的经济特别是基础产业的发展方面表现的很不足。
四、区域经济发展因素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因素较为复杂,除个别市场因素外,还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税收政策、地方政府行为及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因素主要包括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等;税收政策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地方财政支出、财政补助政策等方面;资源禀赋因素的影响涉及地域区位、气候条件、地下资源等多个方面。
五、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对策分析我国政府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定,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系列规划,以及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扶持等措施。
但在政策实施中还可能出现面临资金紧张、地方政府行为不当等问题。
因此,加强区域协调、加大与基层若干政策实施力度等方面的政策调整仍需不断关注和努力。
六、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分析我国区域内部的不同城市间产业结构差异较大。
东部发达地区城市中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而西部地区城市则以第一产业的占比较高为主。
为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要加强与实际经济现实情况协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七、区域内部财政收入分配分析由于区域经济差异性较大,不同地区之间的财政收入比例也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9107( 2011) 03- 0024- 06
引言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地区之间人均 意义上的经济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的现象, 是区域经 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1] 因此分析区域 经济差异, 对于科学地评价地区差异, 制定经济发展 对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区域经济差异已成为学者 关注的热点之一[ 2] , 目前学者主要从城市空间差异、 发展水平等方面对陕西省区域 经济差异进行 了分 析, 但对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主要由区域内部差 异还是区域间差异引起未做深入分析。本文试图从 此角度出发, 结合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 等方法对 1999- 2008 年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 定量分析。[ 3]
0. 4451
4. 1058
0. 4340
4. 1731
0. 4335
5. 0643
0. 4797
5. 0344
0. 4835
4. 5717
0. 4825
数据来源: 根据 陕西省统计年鉴 ( 1999- 2008) 整理得出, 下表同 表 2 地市与全省平均水平 的差值与相对发展率
地区
1999 年 差值 比率
安康 - 1 568. 55 0. 61 - 8 938. 91 0. 50
商洛 - 1 930. 55 0. 52 - 10 449. 91 06 0. 38
2. 各地市相对发展速度的差异。为了测度各地 中西安 市、宝鸡市、杨凌示范区、延安 市、榆林市的
11 569
3 541. 23
13 330
4 088. 71
19 289
5 571. 82
22 980
6 818. 42
26 041
8 559. 41
相 对差异
RH L
变异系数
4. 0542
0. 4317
3. 9815
0. 4380
4. 2025
0. 4513
4. 1629
0. 4498
4. 1037
市某时期人均 GDP 与陕西省平均人均 GDP 的变化 Nich 值均大于 1, 即这五个地市人均 GDP 的增长速
特征, 引入相对发展速度( Nich) 的概念。当 Nich 大 度大于全省的平均速度, 其中延安市 Nich 值最高,
于 1 时表示某市发展速度比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快, 说明延安市发展速度最快。
11 831
2 842
13 341
3 251
15 294
3 725
17 531
4 201
24 035
4 746
28 676
5 696
33 332
7 291
绝对差异
极差
标准差
6 478
1 749. 22
7 102
2 002. 92
8 099
2 337. 67
8 989
2 604. 11
10 090
3 022. 26
为了对陕西省经济差异进行分解分析, 本文引
入具有可分解性的泰尔指数, 将总体差距分为区域
间差距和区域内部差距, 反映区域间差距和区域内
部差距贡献的份额。[ 12] 其计算公式如下:
T 陕西省 = T 三地 区间 + T 三地区间
3
T hei l= Y i i= 1
l og
Y P
i i
+
3
Yi[
i= 1
计年鉴 ( 1999- 2008) 和 陕西六十年 。[ 6] ( 三) 研究方法 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不断深入, 研究方法
也各不相同, 学者通常选用多个测度方法进行研究, 避免一种方法的不足。区域经济差异可分为绝对差
异和相对差异。绝对差异反映地区间经济的实际差
异, 易受经济发展基数、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 对差异体现地区间经济的相对差异, 反映差距的内 在性, 其变动不易受原有经济基础的影响。为能更 加综合地反映地区经济差异的总体趋势, 一般多以 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为基础, 根据不同需要设计一 些综合差异指标。本文采取极差、标准差、RH L 、变 异系数、泰尔指数来分析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
二、陕西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 时空特征
( 一) 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 从绝对指标上看, 极差从 1999 年的 6 478 元增 长到 2008 年 26 041 元, 扩大了 4. 02 倍, 年均增长 17. 11% 。标 准差 由 1999 年 1 749. 22 元 上升 到 2008 年的 8 559. 41 元, 扩大了 4. 9 倍, 极差和标准 差均在逐年扩大, 2006 年增长幅度最大, 极差增长 44. 7% , 标准差增长速度为 36. 27% , 说明陕西省区 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水平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 从相对指标 上看, 变异系数 由 0. 4317 上升到 0. 4825, 扩大了 1. 12 倍。RH L 自 2002 年均有小幅 下降, 主要是 受非典的影响, 但 2005 年后 逐渐上 升, 相对差异缓慢波动, 个别年份下降, 2006 年达到 最大值, 总体上呈扩大趋势。[ 15] 总之, 从 1999 年到 2008 年, 陕西省区域经济的 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 2006 年增幅 最大; 相对差异 呈波动变化, 2001 年后出现缩小态 势, 但总体上缓 慢增加。无论是相对差异还是绝对差异, 都呈扩大 趋势, 可以看出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 10 年间一直在 增长。 ( 二) 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 1. 各地市与全省 平均水平的差距和比率的变 化。通过对比各地市人均 GDP 与全省人均 GDP 的 差值与比率, 得到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 16] ( 见表 2) 。 由此看出, 陕西省 11 地市中只有西安、宝鸡、杨 凌、延安( 1999- 2008 年) 人均 GDP 高于全省平均 水平, 咸阳人均 GDP 前四年高于平均水平, 榆林市 从 2004 年起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其他地市均低于 全省平均水平。1999 年比率最高的地区是西安, 与 最低的地区商洛相差 1. 60。2008 年, 延安成为比率 最高的地区为 1. 88, 商洛仍为最低地区, 相差1. 47, 说明各地市之间的差异在缩小。
14. 9% , 比 十五 期间提高了 1. 6 个百分点, 但省内 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且差异呈扩大趋势。因 此在 十一五 背景下, 定量分析陕西省区域经济差 异, 对于实现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 制定全面合理的 发展对策, 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一、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分析方法
( 一) 研究区域 本文将陕西省 11 地市( 区) 作为研究单元。根 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的不同, 11 地市可分为陕南、 关中和陕北三大区域, 陕南地区包括安康市、商洛市 和汉中市; 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 南市、铜川市和杨凌示范区; 陕北地区包括榆林市、 延安市, 本文研究时采用这种区域划分。 ( 二)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大致分为单一指标 法和综合指标法[ 5] , 由于综合指标数据收集较为困 难, 本文采用的是单一指标法。人均 GDP 是反映经
2008 年
差值
比率
西安 4 547. 45 2. 12 8 518. 09 1. 48
铜川 - 25. 55 0. 99 - 2 378. 91 0. 87
宝鸡 970. 45 1. 24 1 251. 09 1. 07
咸阳 731. 45 1. 18 - 2 454. 91 0. 86
渭南 - 1 105. 55 0. 73 - 8 205. 91 0. 54 杨凌 291. 45 1. 07 2 258. 09 1. 13
第 11 卷第 3 期 2011 年 5 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 ur nal of No rthw est A & F U niver 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 ol. 11 No . 3 M ay 2011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
丁越兰1, 王宁莲1, 杨天祥2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 地处我国东西陆路 交通联系枢纽地域, 交通便利。土地总面积 20. 56 万平方千米, 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2. 1% 。陕 西省人 口众多, 2009 年达 3 772 万人, 约占全国的2. 81% 。 近年来陕西省经济整体发展良好, 十一五 前四年 ( 2006- 2009 年) , 陕西省国 内生 产总值 年均增 长
N ich
1. 29 0. 83 1. 02 0. 77 0. 48 1. 14
地区
1999 年 差值 比率
2008 年
差值
比率
延安 701. 45 1. 17 15 591. 09 1. 88
榆林 - 1 532. 55 0. 62 12 502. 09 1. 70
汉中 - 1 079. 55 0. 73 - 7 691. 91 0. 57
* 收稿日期: 2010- 07-18 作者简介: 丁越兰( 1967- ) , 女,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第3期
丁越兰等: 陕 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25
济总体发展水平的一个 指标, 具有 广泛的代表性。 因此将人均 GDP 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 标, 选择 1999- 2008 年作为研究的时间序列, 以消 除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数据主要来源于 陕西统
1. 绝对指标 极差: H = Y max - Y min 式中, H 为极差, Y max 为经济水平最高区域的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 Y min 为经济水平最低区域 的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 反映地区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动 的最大绝对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