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弧菌脓毒症

合集下载

乙醇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肝组织Toll样受体及髓样分化蛋白-2的表达变化

乙醇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肝组织Toll样受体及髓样分化蛋白-2的表达变化
(Dp r etfE e i c ,TeA l t o i o i l nj Mei l oee H ahn n e i o Si c n eat n m r e y h f i e T, s t T gi dc lg , u zog U i m  ̄ f c nead m o gn i f ad  ̄ H pao o f aC l v e
Tcnl y u a 30 0 C i D p r n o e e i y T eFm l t o i lfW nhuMei l oee ehoo ,W hn4 0 3 , hn g a; ea m t m r e , h it f i e H s t ezo d a lg , t e f gn c A ad pao i c Cl
et tnpo i 一2i l e su fh l hl n ue i r i aei a i ir unf u ( V)spi n a o rt n vr i eo ea oo —i cdl e s s nr swt v i vlics V ii e n i ts t c d v de t h bo i T—P R) R C 技术检 测各 时点大 鼠肝组织 TR 、L 4 MD一2m N L2 TR 、 R A表达及其动态变化 。结果 :乙醇 性肝病创 伤弧菌脓 毒症组 大鼠染 菌后 6h开始 出现较 明显 的毒血症状 , 随着 时间的延长毒 血症状加剧 。乙醇性肝 病大鼠在 染菌后 2h T R 、L 4 MD一2mR A表 达开始 升高 ,1 ,L 2 TR 、 N 2h达峰值 , 菌后 2 染 4 h下降。染菌 后各 时点 TR 、L 4 MD一 R 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 乙醇性 肝病 对照组显 著升高 ( L 2TR 、 2m N P<0 0 , 0 0 ) .5 P< . 1 。结论 :乙醇性

原发性创伤弧菌脓毒血症9例护理体会

原发性创伤弧菌脓毒血症9例护理体会
明显改善 , 均治愈或好 转。3例未行创 口处理病人 2例死亡 。 2 护理体会 2 1 急诊处理 . V V存 在 于海水 和海生 物 中 , 常能从可食 的 经
及 一切刺激性 的食物。如有肝 肾功能不全者 , 优质 蛋 白、 予 低蛋
2 5 防止 交叉感 染 .
立 即将 患者 安置 在 相对 隔 离的病 房 ,. 0
皮 肤是否发红 、 多汗 , 心动过速 和过缓 , 胃肠不适 应等不 良反应。
2 2 1 复发 的观察和 护理 ..
痫性发作 , 昏迷甚至去脑强直发作 , 项强 , 脑膜刺激征加 重 , 提示 再 出血 。一旦发生致残致死率 高 , 预防很 重要 , 床头 抬高 1。一 5
2。以利于静脉 回流 , 0, 降低颅 内压 , 脑水肿 。认 真做好健 康 减轻 教育 , 对病人 及家属应 强调卧床休 息 、 保持情绪 稳定 的重要性 。
鲜后 出现皮 肤损 害或 发热 者 , 要高 度警 惕创 伤 弧茵 感染 , 及早
本组患者 由于局部及全 身症 状严重 , 且病情 发
治疗 护理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4 3 R 7
文章编号 : 3 - 3 0 2 1 )4 0 3 ) o ) 1 7 4 9 ( 00 o 一(0 9 一(2 5
创伤弧菌 ( ir vlics V 为 嗜盐 性海 生 G一 菌属 , Vbi u f u , V) o ni 杆 R ln …在 17 o d a 9 0年首先报 道由 V V感染引起小腿坏疽 和 内毒索
酸等 。
支持, 加强翻身 、 背 、 痰液 , 清除积 痰 ; 拍 湿化 及时 出现 急性肝 肾
衰竭时可予 以血液净化和人工肝治疗。

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脂多糖受体CD14 mRNA、核因子-κB的基因动态表达

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脂多糖受体CD14 mRNA、核因子-κB的基因动态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脓毒症大鼠肺组织脂多糖受体CD14 mRNA、核因子-κB(NF-κB)基因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

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

第1组:正常对照组(NC组);第2~6组为VV组: 予大鼠下肢皮下注射VV,造成VV脓毒症模型,以注射VV后2、6、9、12、16 h各时间点分别为2~6组。

取各组大鼠部分肺组织,用RT-PCR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不同时间点CD14 mRNA、NF-κB mRNA的表达。

结果: NC组大鼠肺组织有少量CD14、NF-κB mRNA表达,分别为0.392±0.056和0.366±0.179。

感染VV后大鼠肺组织CD14 mRNA表达增加,2、6、9、12、16 h的表达量分别为0.976±0.180,1.148±0.218,1.026±0.033,0.988±0.129,0.970±0.125。

大鼠肺组织NF-κ B mRNA表达量也明显增加,2、6、9、12、16 h的表达量分别为0.763±0.215,1.100±0.101,1.068±0.174,1.057±0.076和0.800±0.205。

与NC组相比,二者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VV脓毒症大鼠肺组织CD14、NF-κB的基因表达水平在脓毒症中明显升高,其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其改变对VV脓毒症发病过程具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关键词】创伤弧菌;脓毒症;脂多糖受体CD14;核因子-κB;基因Gene expression and the dynamic change of pulmonary lipopolysaccharide receptor CD14 and NF-κB in rats with Vibrio vulnificus sepsis ZHENG A-mai*,CHEN Yu-xi,LI Meng-fang,LIANG Huan,LU Zhong-qiu. *Department of Emergercy Medical,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Wenzhou,325000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Gene expression and the dynamic change of pulmonary lipopolysaccharide receptor CD14 and NF-κB in rats with Vibrio vulnificus (VV) sepsis. Methods: Sixty male Sprague-Dawley (SD) rats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randomly. The first group was named control group. VV groups include the second to sixth group which were injected VV to make VV sepsis mode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control group and the second group to the sixth group at the timepoint of 2,6,9,12,16 h after injection respectively,the genes of pulmonary lipopolysaccharide receptor CD14 and NF-κB in rats'lung were measured in the different time by the method of RT-PCR. Results: The Gene expression of pulmonary lipopolysaccharide receptor CD14 and NF-κB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a low level(0.392±0.056,0.366±0.179),but the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2 h(0.976±0.180,0.763±0.215),6 h(1.148±0.218,1.100±0.101),9 h(1.026±0.033,1.068±0.174),12 h(0.988±0.129,1.057±0.076),16 h(0.970±0.125,0.800±0.205)after VV being injected(P <0.05). Conclusion: Our data suggest that the Gene expression of pulmonary lipopolysaccharide receptor CD14 and NF-κB elev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V sepsis. Monitoring the change of the Gene expression of pulmonary lipopolysaccharide receptor CD14 and NF-κB in the lung have the benefit of mastering the VV sepsis progress.Key words: Vibrio vulnificus;sepsis;CD14;NF-κB;gene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是一种高致死性嗜盐性G-弧菌,可引起严重的伤口感染、脓毒症等[1]。

创伤弧菌脓毒症

创伤弧菌脓毒症
抗生素后,血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而组织及血疱液阳性率仍高。
辅助检查
六.胸部CT:可表现为双肺渗出。 七.B超:可见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见
腹水。患肢B超可见炎性暗区。
早期临床诊断依据
1. 急性发热,24-48小时出现皮肤,肌肉损害。 2. 大多24-48小时内出现低血压休克,并进展为MODS。 3.4-10月发病,可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1. 有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史。 2. 海边的居民或渔民,发病前1周有生食牡蛎等海鲜史,或肢体创口,海鲜
张力性水(血)疱。
全身症状体征:
实验室检查:
1中任意一项+2或3中一项, 立即外科干预
LIRNEC评分
(laboratory risk indicator for necrotizing fasciitis score) (坏死性筋膜炎风险实验室评分)
0
1
2
4
CRP(mg/L) <=150
>150
感谢观看
Thanks
谢谢
二.大部分患者体温大于37.5℃, 部分患者可达40℃。
三.休克患者可体温不升。
特征性肢体损害
肢体病变多在1-2天左右迅速扩大并向躯体蔓延。 病程早期肢体肿胀,剧烈疼痛,局部可有红斑,水(血)疱,数小时内可融合成大疱或紫血疱,蜂窝 组织炎,皮肤淤血,组织坏死。
65%患者可出现特征性血性大疱,多见于下肢。
刺伤肢体并接触海水史。
六.治疗
一.抗感染治疗:
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早期,联合,足量。
三代头孢+喹诺酮效 果最佳
治疗
01
02
03
抗休克治疗:早 期液体复苏。
04
6小时内:CVP 8-12mmhg

弧菌感染性脓毒症10例早期外科治疗及护理体会

弧菌感染性脓毒症10例早期外科治疗及护理体会
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均为嗜盐性海 生革 兰阴性杆菌 ,弧 l ~2天内出现下肢疼痛、肿胀、淤斑 、血疱、疱壁 由紧张转
菌 感 染 性 脓毒 症 起 病 急 、 病 情 进展 快 、病 死 率 高 ,大 多 因 多 为松弛 ,内容物 由半透明转为半血性 、血性 ,疱周边红肿坏
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DS 而死亡 。尚无有效提高生存率 死。其中左 下肢病变4 , MO ) 例 右下肢 5 , 例 双下肢 l 。入院时均 例
征及社会支持系统的综合评估 。
3 2 加强健康教育 对入选患者及家属应当进行规范腹膜透 .
质量。 参 考 文 献
析相关知识的培训 , 培训考核合格后 方可实施居家腹膜透析 , [ 肖申 . 1 】 腹膜透析 引起 的腹膜 炎的诊 断与治疗 f 】 肾脏 病与 肾 . J 各透析 中心应 当对 居家透析患者实行专人 负责 的随访指导。 移植杂志 , 9 4, ( ) 5 1 2 1 9 36 : 2 ~5 9. 有效的健康教育可 以延长透析龄 , 提高技术存活率 、生存率 , [1姚强 . 膜透 析患 者营养 状态 的评估 【 .中华 肾脏病 杂志 , 2 腹 J】 减少退出率[ 4 I 。
次性敷贴 外用保护 , 禁止盆浴。外导管常规 2 个月更换 ~3
5 J】.中华 肾脏 病 杂 志 , 1 , 次 聚维酮碘帽也应当尽 可能做到一次性使用 。每次更换腹 [1专 家 协作 组 .维持 性 腹 膜透 析 共 识 [
透液时应当注意手的清洁 , 意出液外观 。对有腹透液混浊 、 住 腹痛 、发热等腹腔感染迹 象的患者应当按规范及 时送腹透液
(g・ ) k d 。对于重度营养不 良患者可 以实施胃肠外营养治疗
2 5导管移位、堵管的发生率 较高 本组有 2 (/ )在腹 3 5 加强心理 护理 腹膜透析治疗是一种非生理状态 ,在 此 . 例 29 . 透过程 中发生腹膜透析导管移位 、 管引流不畅 , 中l 堵 其 例发 过程 中患者往往发生情绪上 的紊乱 ,透析过程患者可能以为 生导管漂 移和透析 导管 植入时 内端未能放置到膀胱 直肠窝。 疴 隋恶化 ,心理 负担加重 ,也可能对腹透知识缺乏产生恐惧 ‘

高度警惕发生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可能

高度警惕发生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可能

高度警惕发生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可能*导读: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为非霍乱弧菌,1970年Roland首先报道了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小腿坏疽和内毒素性休克;在美国、丹麦、西班牙、以色列及我国台湾等一些沿海城市相继由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报告;而国内1991年由姜红首先报道创伤弧菌败血症死亡1例;近来浙江省温州地区陆续有创伤弧菌败血症病例报告,大多因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可见创伤弧菌感染是一种少见而又致命性的重要疾病。

……
早期临床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早期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结合早期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创伤弧菌感染所致脓毒血症有显著的疗效。

乌司他丁对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乌司他丁是一种酶抑制剂,可抑制磷脂酶、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纤溶酶及糖、脂类的水解酶及CPK等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白细胞介素、TNF等炎症介质的产生,清除氧自由基,稳定溶酶体膜等,因而乌司他丁可显著改善循环状态及多器官功能,降低MODS患者病死率。

由于创伤弧菌感染具有高度致死性,因此,对该病的预防十分重要,要告诫高危人群不吃生海鲜,已有皮肤创口的患者不能接触海水,对那些近来有生吃海鲜史,出现发热、皮肤损害或低血压的患者,临床医师要高度警惕发生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可能。

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同前。 2、生化反应:能产吲哚,发酵B一 半乳糖苷、纤维二糖、乳糖、葡萄糖、赖氨 酸脱羧酶 、鸟氨酸脱羧酶、液化明胶、苦杏仁苷、氧化酶、触酶均为阳性、 精氨酸双水解酶、硫代硫酸钠、尿素、色氨酸 、V— P试验 、肌醇、山梨醇、 鼠李糖、蔗糖、密二糖和阿拉伯糖为阴性。 3、抵抗力及药物敏感试验: 水温较高,有利于创伤弧菌生长,而在水温低 于 8℃的环境中检测不到该菌存 在。最适合该菌生长的条件为30℃,pH 7.0。可自然生长于 > 2 0 ℃,盐度 为0.7 % ~1.6 %的海水中,当海水盐度超过3.8%时则不易生长。创伤弧菌 抵抗力不强,在 > 52 ℃、NaCl<0.04%或>8% 、12%胆汁及pH<3.2的环 境中不生长,煮沸3min或120℃干式烘烤10min即可死亡 。
Vibrio vulnificus sepsis
主讲人:
内容
•Etiological features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Pathogenesi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 • • • • Regional distribution Seasonal distribution Source of infection and the route of infection Population susceptibility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 脉搏细速、心动过速,出汗、皮肤湿冷,口唇发绀、呼吸 急促,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少尿、无尿,巩膜皮肤黄 染,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 出血,昏迷等。

《创伤弧菌脓毒症诊疗方案》要点

《创伤弧菌脓毒症诊疗方案》要点

《创伤弧菌脓毒症诊疗方案》要点1 引言创伤弧菌脓毒症是由创伤弧菌(vibrio vulnicus)感染导致的急重症,起病急、进展凶猛,救治困难,约50%~70%的患者在48h内死于脓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该疾病散发少见,多数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缺乏相应的经验,由此造成延误诊治的案例时有发生。

2 创伤弧菌脓毒症特点2.1 病原学创伤弧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隶属于弧菌属,首先由美国CDC分离获得。

嗜盐,自然生长在温暖海水中,水温低于17或污染的海水中难以生长,常寄生在贝壳类的海洋生物中(如牡蛎,蚌等)。

携带在海产品中的创伤弧菌在室温下可以大量繁殖,处置不当时可因此感染人类致病。

2.2 流行病学创伤弧菌脓毒症常年散发,近年呈上升趋势,具有较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

2.3 致病机制创伤弧菌脓毒症致病机制复杂,与以下因素有关:(1)宿主环境耐受。

(2)铁摄取。

(3)细胞损伤与细胞毒作用。

(4)毒力的调控。

2.4 临床分型及演变特点创伤弧菌感染主要表现有三种临床亚型,包括原发性脓毒症(43.1%)、创伤感染(45.9%)和胃肠炎(5%)。

原发性脓毒症:常见于生食牡蛎等贝壳类海鲜后,病原体通过胃肠道入血,暴发脓毒症。

主要表现包括急起发热、寒战、休克和典型血性大疱样皮损。

创伤感染:往往是由于身体原有创口接触带菌海水或被海生动物刺伤而感染,表现为肢体局部的皮肤、肌肉坏死等,亦可迅速发展为继发性脓毒症,危急生命,需要截肢。

胃肠炎:以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症状较轻,一般无需住院。

2.5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特点(1)血液检查:血小板可显著降低、凝血功能明显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及肝肾功能损害。

血清肌酸激酶(CK) 可明显升高,其升高的水平能反映局部病变的严重程度。

(2)病原学检查:血液、渗出液、水疱液、脑脊液等培养均可分离出创伤弧菌,是临床确诊的金标准。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协助判断病灶局部及重要脏器的受累情况。

创伤弧菌脓毒症

创伤弧菌脓毒症
菌素等。
抗炎药物
对于脓毒症引发的炎症反应,可以 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进行控 制。
抗凝药物
针对脓毒症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可以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预防 血栓形成。
支持性治疗
补液治疗
根据患者的水和电解质紊乱情况, 进行适当的补液治疗,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
氧疗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氧疗, 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维持正常的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创伤弧菌脓毒症的症状与 诊断
症状
01
02
03
04
急性起病
患者常在接触创伤弧菌后1-2 天内出现症状,病情发展迅速

高热
体温骤升至39℃以上,伴有寒 战。
局部症状
伤口局部红、肿、热、痛,严 重者出现皮下或肌肉脓肿。
全身症状
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 泻等,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
休克。
诊断方法
对50例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
有效性。
02
研究结果
经过治疗,80%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20%的患者出现并发症或死
亡。
03
结论
创伤弧菌脓毒症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和治疗方案等
多种因素有关。需要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
呼吸功能。
营养支持
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保证患者 的营养需求,促进康复。
手术治疗
清创手术
对感染病灶进行彻底的清创手术,清除坏死组织 和脓液,减少感染源。
引流术
对脓肿进行引流,减轻脓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 感染的扩散。

创伤弧菌脓毒血症诊治进展

创伤弧菌脓毒血症诊治进展

•鉴别诊断:
• 下肢蜂窝组织炎 • 下肢血栓性疾病 • 糖尿病足 • 大疱性皮肤病等鉴别
蜂窝组织炎
创伤弧菌感染(一) 创伤弧菌感染(二) 蜂窝组织炎
蜂窝组织炎
创伤弧菌感染
治疗方案
• 抗感染治疗:经动物实验及临床治疗研究,创伤弧菌脓毒症治疗应 遵循早期,联合,足量的用药原则,以联合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及喹
• 病原学检查:血液培养可分离出创伤弧菌, 还可从渗出液、脑脊
液中找到或培养出创伤弧菌。应用抗菌药物后,血液培养阳性 率明显降低,而组织或血疱液培养阳性率仍很高。
• 影像学检查:肺部X片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可表现为 双肺渗出;B超见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可见腹水。患肢B超可 见炎性暗区。
肌肉:
肌浆网扩张,肌 膜下水肿,肌细 胞核固缩,肌丝 排列紊乱、溶解;
脂肪:脂滴呈网状
神经:神经轴索呈空泡变性
动脉:股动脉
内膜胞线 立体部分空泡变性
股静脉:内皮 下部分胶原纤 维溶解,空泡 形成,弹力板 模糊,平滑肌 细胞线粒体空 泡变性
• 创伤孤菌脓毒症动物模型主要脏器的超微结构特点以肺、肝、 肾脏的病变最严重。
• 肺Ⅱ型上皮细胞线粒体空泡变性, 板层小体明显减少, 间质水肿, 胶原纤维疏松、部分溶解、肺泡腔内见大量炎性细胞;
肺:肺的Ⅱ型上皮
细胞线粒体空泡变性, 板层小体明显减少,间 质水肿,胶原纤维疏松、 部分溶解,肺泡腔内见 大量炎性细胞
✓进展极为迅速,多数病例于48小时内死 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超过50%。
✓对于进展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病死率 可达70%以上。
病原学
• 创伤弧菌是多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隶属于弧菌属。 • 镜下典型的表现呈逗点状,也可以呈直棒状或球粒状。 • 它的运动借助于单极鞭毛。无芽孢, 无异染颗粒, 氧化酶阳性,触酶

《创伤弧菌脓毒症》课件

《创伤弧菌脓毒症》课件
支持疗法
支持疗法包括液体复苏、维持呼吸道 通畅、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旨在维持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
并发症和预后
1 多脏器功能衰竭
创伤弧菌脓毒症可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
2 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灶的转移
创伤弧菌脓毒症可导致感染灶的转移,如皮肤坏疽、关节炎等。
3 预后
创伤弧菌脓毒症的预后与早期治疗和患者个体差异有关,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创伤弧菌脓毒症的定义和病因
定义
创伤弧菌脓毒症是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常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病因
创伤弧菌脓毒症主要通过水源和食物传播,尤其是海产品和生鲜蔬菜。暴露于创伤弧菌污染 的环境中,感染的机会就会增加。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创伤弧菌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 高热、寒战、胃肠道症状和皮肤损伤。
建议医务人员加强对创伤弧菌脓毒症的学习和了 解,大众加强对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的重视,共 同防控创伤弧菌脓毒症的发生和传播。
《创伤弧菌脓毒症》PPT 课件
创伤弧菌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本课 件将介绍创伤弧菌脓毒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发症及预 防控制措施,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研究背景和意义
创伤弧菌脓毒症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感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许多医疗和经济负担。深入研究 和了解该疾病的背景和意义,可以更好地指导预防和治疗工作。
预防和控制措施
环境卫生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证水 源卫生,提高环境卫生管理 水平。
个人防护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食物和 水源。

创伤性脓毒症:一种致命的并发症

创伤性脓毒症:一种致命的并发症

创伤性脓毒症:一种致命的并发症摘要脓毒症是创伤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种危及生命的医疗紧急情况,它被定义为身体对感染的极端反应。

如果不及时治疗,脓毒症可迅速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衰竭。

通过代谢适应和修复过程限制组织损伤的能力与宿主的过度免疫反应有关。

根据脓毒症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qSOFA)对脓毒症进行早期预测非常重要,可以在急诊和ICU启动准确的治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许多因素会增加创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脓毒症的发展,这对创伤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已经研究了几种有助于识别和预测宿主经历多发创伤和脓毒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的早期生物标志物: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17(IL-17),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血管紧张素-1(Vanin-1),高密度脂蛋白(HDL)和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

一旦诊断出脓毒症,必须立即开始治疗,使用适当的经验性抗菌药物、多功能支持治疗和代谢控制,然后根据血培养进行特定的抗生素治疗。

由于脓毒症参与多发伤的疾病过程已被公认为ICU患者结局的关键事件,因此创伤专家及早识别脓毒症过程的能力已成为降低死亡率和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特征。

介绍:创伤和脓毒症是21世纪需要重新关注的重要医学问题。

创伤患者偶尔会发生脓毒症,其中10%的创伤死亡是由于脓毒症。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的数据,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这类死因中,创伤和感染继发的脓毒症是主要原因,据估计,每年有超过75万的住院患病率,死亡率接近30%。

60%的创伤患者在到达医院之前死亡,而60%的死亡发生在入院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

损伤相关死因中感染占10%,入院后48 h死亡占54%,入院7 d后死亡占76%。

创伤性感染通常与多个器官功能障碍有关,通常出现在最初4天内。

一些创伤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另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相反的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炎症反应明显减轻。

创伤弧菌脓毒症病理组织学及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研究

创伤弧菌脓毒症病理组织学及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研究

创伤弧菌脓毒症病理组织学及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研究卢中秋;邱俏檬;李海燕;梁欢;胡国新;王明山;李景荣【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07(29)1【摘要】目的探讨大鼠创伤弧菌(VV)脓毒症时病理组织学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制作大鼠VV脓毒症模型(VV组),光镜下观察染菌大鼠主要脏器病理改变,ELISA法测定染菌后各时间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染菌后16h光镜可见肺充血、出血明显,间质弥漫性炎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形态改变,有局灶性坏死,肺纤维组织增生;肌肉呈严重蜂窝织炎,可见肌纤维断裂,有灶性坏死.染菌后2h起血清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染菌后9h 起血清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 VV脓毒症可致肺、肌肉等多组织脏器损害,VV脓毒症早期血清中以促炎因子TNF-α升高为主,脓毒症中后期时抗炎因子IL-10逐渐增多.【总页数】3页(P23-25)【作者】卢中秋;邱俏檬;李海燕;梁欢;胡国新;王明山;李景荣【作者单位】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温州医学院药理研究室;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相关文献】1.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时外周血脂多糖受体mCD14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 [J], 卢中秋;梁欢;李景荣;邱俏檬;章圣辉;周铁丽;胡国新;吴斌2.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时外周血脂多糖受体mCD14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 [J], 卢中秋;梁欢;李景荣;邱俏檬;章圣辉;周铁丽;胡国新;吴斌3.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凝血因子的动态变化 [J], 洪广亮;卢中秋;邱俏檬;梁欢;王明山4.雏鸡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理组织学动态变化研究 [J], 田晶华;丁熙成;柳建新5.慢性肝病患者并发创伤弧菌脓毒症研究现状 [J], 洪广亮;卢中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伤弧菌脓毒症共38页文档

创伤弧菌脓毒症共38页文档
创伤弧菌脓毒症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下肢创伤弧菌感染所致脓毒血症的临床治疗

下肢创伤弧菌感染所致脓毒血症的临床治疗

下肢创伤弧菌感染所致脓毒血症的临床治疗卢中秋;卢才教;陈雷;程俊彦;李景荣;黄唯佳;李秉熙;周铁丽【期刊名称】《温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3(033)005【摘要】@@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为嗜盐性海生G-杆菌属,Roland在1970年首先报道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小腿坏疽和内毒素性休克,美国、西班牙、日本、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沿海城市相继有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报告,然而在祖国大陆沿海关于创伤弧菌感染的病例报道十分罕见.近几年来,我们报告过浙江温州地区陆续发生创伤弧菌脓毒血症引起死亡的病例.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是一种致命性的重要疾病.为此,我们对下肢创伤弧菌感染所致脓毒血症的早期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总页数】1页(P327-327)【作者】卢中秋;卢才教;陈雷;程俊彦;李景荣;黄唯佳;李秉熙;周铁丽【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5.3【相关文献】1.1例下肢创伤弧菌所致脓毒血症的护理 [J], 路杨;冯洁惠2.对1例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合并链球菌感染的脓毒血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J], 林玲3.下肢创伤弧菌感染性脓毒血症的护理体会 [J], 何小兰;唐慧娟;钟建莲;卢才教4.下肢创伤弧菌感染性脓毒血症的诊治体会 [J], 卢才教;卢中秋;林才;陈雷;徐建军;黄唯佳;周铁丽5.一例下肢被海鱼刺伤感染创伤弧菌报道并文献复习 [J], 郑林洋; 曾允富; 王溶; 程少文; 彭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伤弧菌脓毒症诊治的临床实践

创伤弧菌脓毒症诊治的临床实践

2019年第6期创伤弧菌脓毒症是由创伤弧菌(vi br i o vul ni f i -cus ,V V )感染引起的最致命的疾病,好发于慢性肝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主要临床表现为急起发热和特征性血性大疱样肢体皮损等,病情进展迅速,一般24~48h 快速出现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 D S),约50%~70%的患者于48h 内死于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2006-08Em er gi ng i nf ect i on di s eas es 杂志将V V 列入最危险的细菌之一。

早期诊断,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及时外科干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

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带菌海水、牡蛎等贝壳类海生动物是V V 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

其主要感染途径为生吃牡蛎等海鲜和经过肢体破损创口接触海水、海生物刺伤肢体,前者由肠道感染所引起,表现为V V 性脓毒症,后者为肢体局部的皮肤、肌肉坏死等,迅速发展为败血症。

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部分患者的感染途径不明,其病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慢性肝病人、长期嗜洒是V V 脓毒症的主要易感人群,其他高危人群还有:血色病、恶性肿瘤、免疫抑制状态、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V V 脓毒症的发病及预后与慢性肝病密切相关,可能机制:(1)肝脏网状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对细菌的吞噬作用减弱,致肠源性细菌入血;(2)门体静脉侧支循环建立,肠道细菌由门脉通过短路直接进入体循环;(3)肠道通透性屏障破坏使肠腔壁细菌进入全身循环的通道增加;(4)肝脏合成的免疫物质明显减少等因素有关。

致病机制V V 致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多种致病因子、多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1)对宿主环境耐受:V V 的荚膜多糖能抵抗机体的吞噬清除作用,使菌体能在机体内存活。

(2)铁摄取:血清过量铁元素可显著提高V V 的半数致死率和病原体负载,菌体对铁的摄取使其能快速增殖。

(3)细胞损伤与细胞毒作用:V V 毒力因子包括溶细胞素、金属蛋白酶、R t x-A l 、LPS 等多种,可直接造成细胞损伤作用。

创伤弧菌 生物安全等级

创伤弧菌 生物安全等级

创伤弧菌生物安全等级
(实用版)
目录
1.创伤弧菌的概述
2.创伤弧菌的生物安全等级
3.创伤弧菌对人类的影响
4.如何预防和处理创伤弧菌感染
正文
一、创伤弧菌的概述
创伤弧菌(Vibrio cholerae)是一种弧菌属的细菌,主要存在于海水、河口和海鲜等环境中。

创伤弧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通过食用未经充分加热或被污染的海鲜食品传播给人类。

二、创伤弧菌的生物安全等级
创伤弧菌的生物安全等级为 2 级。

2 级生物安全等级的实验室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以保证实验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三、创伤弧菌对人类的影响
创伤弧菌感染会导致人类患上创伤弧菌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呕吐、脱水等。

严重时,创伤弧菌病会导致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危及生命。

四、如何预防和处理创伤弧菌感染
预防创伤弧菌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是避免食用未经充分加热或被污染的海鲜食品。

此外,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保证海鲜食品的清洁和安全,以及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也能有效预防
创伤弧菌感染。

处理创伤弧菌感染的方法主要包括及时就诊、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调整酸碱平衡等。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采取抗生素治疗。

总之,创伤弧菌虽然属于 2 级生物安全等级,但其对人类的影响不容忽视。

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病变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病变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病变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吴斌;卢中秋;赵初环;方周溪;陈锡文;胡国新;周铁丽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04(026)010
【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病变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方法分别取4例创伤弧菌脓毒血症患者下肢病变组织和10只创伤弧菌脓毒血症小鼠主要脏器活检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患者下肢病变组织和小鼠主要脏器主要表现为微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间质水肿,胶原纤维疏松、溶解,胞质溶解,细胞膜破裂,细胞器散在分布,炎性细胞浸润等.结论创伤弧菌脓毒血症受累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炎症性改变,且为多脏器损害.
【总页数】3页(P721-722,725)
【作者】吴斌;卢中秋;赵初环;方周溪;陈锡文;胡国新;周铁丽
【作者单位】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温州医学院电镜室;温州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温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温州医学院细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原发性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护理 [J], 张慧;叶俏
2.1例下肢创伤弧菌所致脓毒血症的护理 [J], 路杨;冯洁惠
3.原发性创伤弧菌脓毒血症3例报道 [J], 薛丽珠
4.下肢创伤弧菌感染性脓毒血症的护理体会 [J], 何小兰;唐慧娟;钟建莲;卢才教
5.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J], 卢中秋;胡国新;李秉煦;周铁丽;李惠萍;张秀华;卢才教;黄唯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卢中秋;胡国新;李秉煦;周铁丽;李惠萍;张秀华;卢才教;黄唯佳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05(034)009
【摘要】我们从1996年起对临床患者下肢创伤弧菌感染引起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临床早期诊断依据(标准)、临床早期抗菌药物及清创减压引流、截肢等综合治疗以及创伤弧菌脓毒血症小鼠模型、致病性及抗菌药物实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临床与实验的系列研究。

【总页数】1页(P33)
【作者】卢中秋;胡国新;李秉煦;周铁丽;李惠萍;张秀华;卢才教;黄唯佳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原发性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护理 [J], 张慧;叶俏
2.1例下肢创伤弧菌所致脓毒血症的护理 [J], 路杨;冯洁惠
3.原发性创伤弧菌脓毒血症3例报道 [J], 薛丽珠
4.下肢创伤弧菌感染性脓毒血症的护理体会 [J], 何小兰;唐慧娟;钟建莲;卢才教
5.下肢创伤弧菌感染所致脓毒血症的临床治疗 [J], 卢中秋;卢才教;陈雷;程俊彦;李景荣;黄唯佳;李秉熙;周铁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海水。 • 易感人群:慢性肝病及免疫力低下患者(如肿瘤,
糖尿病,AIDS等)。 • 大多数发生在暴露后7-14天内。
四.致病因子及机制
• 目前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是多种致病因子, 多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致病因子
• 1.荚膜多糖(CPS): • 是创伤弧菌最重要的致病物质之一,它使
菌体免受机体免疫细胞及补体的吞噬。 • 制备缺失荚膜突变体,其对小鼠模型的毒
• 3.肢体病变多在1-2天左右迅速扩大并向躯 体蔓延。
肢体损害图片
休克
• 1.43%患者出现低血压休克,出现少尿,无 尿。
• 2.多数患者于48小时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病死率超过50%。
• 3.进展为入院即为脓毒性休克的患者病死率 高达70%-100%。
辅助检查
• 1.血常规:白细胞可升高或降低,中性升高,血 色素和血小板可降低。
五.临床特点
• 临床类型 • 1.原发性脓毒症(43%) • 2.创伤感染(45%) • 3.胃肠炎(5%)
1.原发性脓毒症
• 常因生食牡蛎等贝壳类海鲜后,病原体通 过胃肠道入血,爆发原发性脓毒症。
2.创伤感染
• 由于身体原有创口接触带菌海水或被海生 动物刺伤而感染,表现为肢体局部的皮肤, 肌肉坏死等,亦可迅速发展为继发性脓毒 症。
治疗
• 3.对症支持治疗 • 建议入住ICU(EICU)。 • 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维持循环。 • 肝功能衰竭:护肝,人工肝。 • 肺损伤或ARDS:机械通气。 • 肾衰,MODS:CRRT。等
治疗
• 4.早期外科手术治疗 • 对稳定病情,降低致死致残率具有重要意
义。 • 在早期经验性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基础上,
鲜史,或肢体创口,海鲜刺伤肢体并接触海水史。
六.治疗
• 1.抗感染治疗: • 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早期,联合,足量。 • 三代头孢+喹诺酮效果最佳
治疗
• 2.抗休克治疗:早期液体复苏。
• 6小时内:CVP 8-12mmhg

MAP >=65mmhg

尿量 >= 0.5ml/kg/h

ScvQ2( SvQ2) >=70%
3.胃肠炎
•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症状较轻,一般无需 住院。
创伤弧菌脓毒症的临床症状
• 1.急性发热 • 2.肢端特征性血性大疱等皮损表现 • 3.快速出现的低血压休克 • 4.部分患者可伴有消化道症状 • 其中发热伴寒战(84%),腹泻(60%),恶心
(55%),腹痛(55%),呕吐(53%)
急性发热
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等释放炎 性介质பைடு நூலகம்酶等,作用于凝血,纤溶系统激 发播散性凝血。
致病机制
• 目前研究发现:创伤弧菌进入人体后,可 上调mCD14,MD-2受体,活化TLR4-NFKB通路,启动促/抗炎因子表达(如TNF-α, IL-1β,IL-6,IL-10等),引起促/抗炎细胞 因子失衡导致机体过度的炎症反应,凝血, 纤溶系统的紊乱,最终导致创伤弧菌脓毒 症和MODS的发生。
致病因子
• 4.铁(Iron): • 正常机体血浆游离铁维持在极低水平,游
离铁离子浓度增高即为铁超载。 • 创伤弧菌可生成一种铁载体,其能够从载
铁蛋白,乳铁蛋白获取铁,加速刺激创伤 弧菌生长。 • 铁超载会抑制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降低免疫功能。
致病因子
• 5.脂多糖(LPS): • LPS位于G-细菌细胞壁的最外层。 • 创伤弧菌活体繁殖或崩解时可释放LPS。 • 可激活TLR4-NF-KB信号转导通路,刺激巨
血钠(mmol/L) > =135
<135
Cr(mmol/L) <=141
>141
Glu(mmol/L) <=10 >10
预防
• 1.宣教生食海鲜或接触海水对慢性肝病等患 者的危险性。
• 2.提倡科学的饮食方法。 • 3.规范海产品加工的处理过程。
LIRNEC评分
(laboratory risk indicator for necrotizing fasciitis score) (坏死性筋膜炎风险实验室评分)
0
1
2
4
CRP(mg/L) <=150
>150
WBC(/mm3) <15
15-25 >25
Hb(g/dl)
>13.5 11-13.5 <11
患肢B超可见炎性暗区。
早期临床诊断依据
• 1.急性发热,24-48小时出现皮肤,肌肉损害。 • 2.大多24-48小时内出现低血压休克,并进展为
MODS。 • 3.4-10月发病,可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呼
吸困难等。 • 4.有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史。 • 5.海边的居民或渔民,发病前1周有生食牡蛎等海
致病因子
• 3.溶细胞素(cytolysin): • 分子量为51000的水溶性多肽,具有热不稳
定性。 • 可提高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水平,线粒体内
释放细胞色素C,诱导细胞凋亡。 • 可通过胆固醇介导的溶细胞素聚合作用,
在细胞膜避免形成小孔,从而使红细胞溶 解。 • 溶细胞素与患者的肠道损伤密切相关。
• 2.血生化:肌酐和尿素氮升高,CK明显升高。 • 3.凝血功能:PT,APTT延长。 • 4.血气分析:可有低氧,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 5.病原学检查:血培养,渗出液,脑脊液中均可
找到创伤弧菌。使用抗生素后,血培养阳性率明 显降低,而组织及血疱液阳性率仍高。
辅助检查
• 6.胸部CT:可表现为双肺渗出。 • 7.B超:可见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见腹水。
• 1.92%患者表现为急性发热,大部分患者可 伴有寒战。
• 2.大部分患者体温大于37.5℃,部分患者可 达40℃。
• 3.休克患者可体温不升。
特征性肢体损害
• 1.65%患者可出现特征性血性大疱,多见于 下肢。
• 2.病程早期肢体肿胀,剧烈疼痛,局部可有 红斑,水(血)疱,数小时内可融合成大 疱或紫血疱,蜂窝组织炎,皮肤淤血,组 织坏死。
力明显减弱。 • 注射荚膜抗体对染菌动物有保护作用。
致病因子
• 2.金属蛋白酶(VVP): • 曾一度被认为是创伤弧菌的主要致病因子。 • 成熟的蛋白酶为41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分子量45KD。 • 提纯的蛋白酶注射到小鼠体内,能增加血
管的通透性,导致类似创伤弧菌感染的征 象。 • 但构建金属蛋白酶缺失突变体,发现突变 体的毒力并没有减弱。
二.病原学
• 创伤弧菌隶属于弧菌属,是一种嗜盐菌。 • 镜下呈逗点状,直棒状或球粒状。 • 单极鞭毛,无芽孢,需氧及厌氧均能生长。 • 经常寄生在贝壳类的海洋动物中。 • 细菌较容易从血液及表皮的坏死组织中培
养到。
培养基及镜下表现
三.流行病学
• 发病主要在热带及亚热带沿海地区。 • 我国多见于台湾,香港,江浙等沿海地区。 • 多出现在5-10月,夏季为发病高峰。 • 传播媒介:带菌海水,牡蛎等贝壳类海生动物。 • 感染途径:生食带菌海鲜和肢体破损创口接触带
进行切开减张,引流的外科手术。 • 外用磺胺米隆液和氯霉素处理创面。 • 5-7天病情平稳后行清创+植皮术。
• 5.手术截肢:CK明显升高,肌肉坏死严重 者,适时截肢,可明显提高创伤弧菌脓毒 症患者的存活率。
外科干预指征
• 1.局部症状体征: • 快速进展的肿胀,不相称性疼痛。 • 张力性水(血)疱。 • 肿胀伴皮肤瘀斑或皮肤坏死。 • 皮下捻发音。 • 2.全身症状体征: • 严重的中毒症状,脓毒性休克。 • 全身情况进行性恶化难以纠正。 • 3.实验室检查: • CK明显升高。 • LIRNEC评分>6分。 • 1中任意一项+2或3中一项,立即外科干预
创伤弧菌脓毒症
一.概述
• 创伤弧菌为G-杆菌。 • 1970年国外报道首例创伤弧菌感染引起的小腿坏
疽和内毒素性休克。 • 1991年国内报道首例创伤弧菌败血症死亡1例。 • 发病多见于沿海地区。 • 多见于慢性肝病及其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 起病急,进展快,多于24-48小时内进展为脓毒症
休克及MODS,病死率达50-7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