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事逸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趣事逸闻
1.“奔驰”和“笨死”
德国名牌汽车Benz,我国通行的翻译是“奔驰”。
海外有华人戏用“笨死”,幽默之至可见,用汉语翻译外来词,用了褒义字,可以上天,用了眨义字,也能入地。
2.台湾作家柏杨曾经因为提倡简体字而坐牢
他曾写过一篇杂文《珍惜中国文化》,副标题是“中文横写,天经地义的应从左向右”。
他说,不但横写,就是直写也应该从左向右,理由是汉字的横向结构全部都是从左向右。
比如“汉”,都先写“氵”后写“又”,繁体也这样。
3.曹操修门
据《世说新语》记载一则有关字谜的故事:曹操嫌新修的门太大,不直说,让人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不明白曹操的意思,问杨修,杨指着字说:这不是一个“阔”字吗。
他嫌门修得大了。
4.拆字对联
以汉字字形为材料的文学,可以称为“字形文学”,主要是“拆字对联”。
如:上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下联:切糕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东二点为“冻”;西三点为“洒”;上七刀为“切”;下八刀为“分”。
5.重名的烦恼
天津:张力、张英、张健各有2000多个。
广州:梁妹、陈妹各有2400多个。
沈阳:王玉兰、刘淑珍各为4000多个。
邮递、蓄档、医疗、寻访,都发生混乱。
人称“信息污染”。
6.“夫”字两解
两名轿夫抬着一顶轿子,里面坐着一位贵夫人。
轿夫问:夫人的“夫”
和轿夫的“夫”有什么分别?夫人扬起高昂的头回答:夫人的“夫”是“一大”,轿夫的“夫”是“二人”。
轿夫听后,使劲让轿子颠了几下以示不满。
7.高士其改名
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高仕。
后来,他把名字简化为“士其”,并解释: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
8.古代书法家写简体字
古代书法家常写简体字。
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三分之一是简体字。
欧阳洵的《九成宫》中有六分之一是简体字。
9.古钱币上的简体字
古钱币上有简体字。
汉代的“五铢”钱,有的写成“五朱”。
南宋“建炎通宝”,把繁体宝简成上宀下贝。
太平天国的钱币把繁体国简成外囗内王。
10.“国”字的由来
1955年国务院审议汉字简化方案时,把口内一个王,改为口内一个玉。
11.汉字的妙用
因鸦片战争时抗击英国侵略军而闻名的广东虎门,有一副被人浸浸乐道的对联:“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妙就妙在上联和下联的五个汉字中郁整齐的含有“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的部件。
12.怀素和笔冢
唐朝著名书法家怀素,练字的时候非常刻苦。
他种了很多芭蕉,用芭蕉叶当作练字的纸张。
因而,以“绿天庵”作为居所的名称。
又用漆盘和漆板来练字,写过以后抹掉再写,直到盘板皆穿。
他把写秃的笔头堆在一。
13.活字的种类
宋代毕升发明用泥活字印刷。
后来,有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铅
活字。
现在,铅字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电脑激光排印技术使印刷实现“无铅化”。
14.甲骨文的发现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因病从北京达仁堂购买中药。
药材里有一味“龙骨”,上有刀刻符号。
王懿荣平常喜欢收藏古董,对古代汉字有很深的研究。
经仔细辨认,他认为,这些““龙骨”片上的符号不是随意刻画的道道,很可能是中国古代汉字的真迹。
他让人把药店里的龙骨全部买来,又打听出龙骨的产地是河南安阳小屯。
那儿曾是古代殷王朝的国都。
“龙骨”片上的符号正是三千四百多年前的汉字。
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件值得大书的盛事。
15.《康熙字典》辨似
《康熙字典》附有“辨似”一栏,分“二字相似,三字相似,四字相似,五字相似”,说明“笔画近似,音义显别,毫厘之间,最易混淆”。
总计收900来个形近字。
16.林散之伤
现代书法家林散之,72岁的时候,有一次洗澡,一不小心跌入烫水池中,浑身烫伤。
右手无名指、小指都被烫坏。
经抡救苏醒后,他问的第一句话是:我的右手还能写字吗?伤愈后,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弯曲,他就用三个手指执笔,继续从事他痴迷的书法事业。
17.旅游资源
国际旅行家中偏爱古代的一派认为,中国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长城、
18.米芾和《苕溪诗卷》
1963年,有一名青年拿着一捆字画来到荣宝斋,内有一幅宋代杰出书
法家米芾的《苕溪诗卷》。
慧眼识珠的店主立即用高价买下。
米芾传世之宝有二,一是《蜀素帖》,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
一是《苕溪诗卷》,长期遍访未得,现在重新发现。
这一墨宝原来保存在清宫内。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扶清废帝,立伪满洲国。
不少珍贵字画被溥仪携往长春,后又以伪皇宫流散出去,其中就有《苕溪诗卷》。
这一国宝失而复得,荣宝斋功不可没、
19.千“寿”集锦
《百寿图》中“寿”字有100种不同写法。
近来有人辑录“千寿集锦”,觅得“寿”字有1056种不同写法。
作为娱乐品,写法越多越招人喜欢;作为实用品,汉字写法应该规范化:只有一种写法。
20.铅笔和钢笔的发明
18世纪,欧洲有一位化学家卡特帕.费伯将石墨粉、硫磺、锑和树脂混在一起熔铸,外面加一外壳,造出了最早的铅笔。
19世纪初(1883年),美国人沃特曼发明钢笔。
19世纪后期(1883年),法国人威迪文研制出第一支自来水笔。
1988年,美国人派克,据说因为厌倦不断为学生修笔,遂发明了质量上乘、经久耐用的派克笔。
这些硬笔的出现,为硬笔书法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1.巧用同音字
一幅漫画:身穿西服的胖君子端坐在“八大件”(汽车、洋房等)之间。
画题:《先天下之优而优》。
仅仅换了一个汉字:“忧”换“优”,语义全变,挖苦之情溢于纸上。
22.曲阜孔庙碑林
曲阜孔庙碑林共有碑刻2000余块,上自两汉,下迄民国。
其中汉代碑刻为全国第一,有《史晨碑》《乙瑛碑》《孔庙碑》《礼器碑》等稀世珍品。
23.“三痴”林散之
现代书法家林散之,在诗、书、画三方面的造诣很高。
他早年曾自名“三痴”,即痴诗、痴书、痴画。
林散之的“散之”就是“三痴”的谐音。
有一次,著名学者郭沫若到了南京,许多人请他写字,郭沫若说:“有林散之在南京,我岂敢在南京写字。
”还有一次,两个小学生上门求字,带来的礼品是两块“宝宝乐”饼干。
林散之哈哈大笑,十分高兴地为他们写了字。
24.三老讳字忌日碑
杭州孤山的西冷印社有一镇社之宝,就是山巅的东汉《三老讳字忌日碑》藏石。
这块碑1852年出土于馀姚。
1921年,有人把它运到上海,想卖给洋人。
西冷印社在上海的社员听到这一消息,立即提款八千,将碑赎回,运回杭州,藏于孤山。
他们这一义举,功劳青史。
25.“三希堂”的由来
清朝乾隆皇帝以喜爱书法著称。
他的“三希堂”就是因为得到了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三件稀世墨宝而命名。
26.石建捶胸
《史记.万石列传》记载:有一次,郎中令石建给皇帝上奏折。
奏折批下来后,石建又读了一遍,发现自己写了一个错字,“马”字少写了一笔。
石建顿时吓得汗流满面,连连顿足:“糟了!糟了!奏折上写了错字了,上面一定要治我死罪了!”
27.视觉诗
有人提倡诉之视觉的诗。
如有一首题为《车祸》的视觉诗,用这样的形式:车、车、车,“表现了车子迎面冲来的那种有速度、有远近、有行动
的紧张感觉”。
28.手和脑的延长
人类的特点是能不断延长手和脑。
筷子和笔是手的延长。
书本是脑的延长和扩大,有人称为体外的“纸脑”。
计算机也是脑的延长、扩大和优化,是体外的“电脑”。
“人脑”“纸脑”“电脑”,一人多脑。
29.数字诗
数字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咏雪)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人九十枝花。
”(郊游)
30.索靖诗碑
西晋初年的著名书法家索靖,他写它写的章草受到书法界的推崇。
唐代楷书大家欧阳询从来不轻易赞许别人。
有一次,他路过索靖题写的百碑。
开始根本未予注意,后来,在一瞥间被吸引,再后来,干脆躺卧在碑文下,反复欣赏,不忍离去。
31.王献之握笔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正在写字,王羲之从后面出其不意地抽王献之手中的笔,不料,王献之凝神敛志,握得很牢,没有被抽脱。
王羲之惊叹说,这孩子的书法将来“当有大名”。
32.“望部生意”靠不住
“松柏柳桃”,从木,都是树木,对;“笑笨笃等”,从竹,都是竹子,错了。
33.“望旁生意”靠不住
“湖糊瑚蝴”的声旁为“胡”,都读“胡”,对;“袖抽轴岫”的声旁为“由”,都读“由”,错了。
34.卫夫人和《笔阵图》
两晋有一位著名书法家卫铄,人称“卫夫人”。
她是两晋卫氏书法世家中杰出的一员。
她秉承家风,擅长隶、正、行三体。
在东西晋交替时期,名声大振。
王羲之拜在他门下。
她的《笔阵图》受到后代书法家的推崇。
这是我们见到的最早一篇论执笔,笔法和结体艺术的论述。
35.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祜二牧(1087年),收集散落于长安城外的唐代百经与重要碑刻。
以后陆续增立。
1948年,民国政府将一批新出土的唐代名碑移立碑林。
1961年,国务院将西安碑林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移入《熹平百经.周易残石》《曹全碑》《仓颉庙碑》《广武将军碑》《晖福寺碑》《同州圣教序碑》等珍品。
碑林藏品增至2000余块。
36.阴林山现代碑林
阴林山现代碑林建于1985年。
阴林山位于四川北部,自隋唐以来,先后成为佛教、道教重地。
近现代辟为旅游景区,观光旅游者日多。
为了弘扬国粹,巴中县以“一家为主,百家集资”的办法筹建阴林山现代碑林,共收集40位要政、50位将军、500余名海内外知名书法家的书作,刻碑建林,立碑1300余块,成为中国存碑千块以上的又一大碑林。
37.云峰山现代碑林
云峰山现代碑林建于1987年。
云峰山为书法圣地,其北朝摩崖刻石久负盛名,特别是清代碑派书法兴起,前来观赡者更多。
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外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纷纷前来。
他们登云峰、褐摩崖,即兴挥毫,
现代碑林馆。
38.中日友好书法碑林
中日友好书法碑林用于的1988年。
该碑林建在桂林七星岩中日友好书法研究会馆内,由书法家陈沛彬投资兴建。
现已汇刻许德珩、启功、赵朴初、刘海粟、中曾根康弘、饭岛春敬、青山杉雨、仓山雪州等一百九十余位中日名家的作品,成为中日书法友好交流的象征。
39.砚台巨型化
电脑正在微型化,传统的砚台却在巨型化。
有报称,河北易县用终南山优等石料制成巨型观台,长3米,宽2.34米,高0.9米,重5吨。
运到保定市长期陈列于古莲花池公园。
40.杨珍挨罚
唐代的杨珍任给事中时,在奏折里把一个名叫崔午的人错写成崔牛,受到打四十大棍、罚铜四斤的处罚。
41.“叶”字的争论
1956年,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简化字。
会议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
讨论到“葉”简化作“叶”时,赞成和反对的意见相持不下。
周恩来问对面的外贸部长叶季壮:“你姓叶的有什么意见?”叶说:“我赞成‘叶’代‘葉’,写起来省事。
”周恩来环顾一下四周,说:“喏,你们看姓叶的都同意了,我看就通过吧。
”
42.“一半儿”字谜
字谜中有分拆字形的一半作为谜面的,可称为“一半儿”字谜。
如:半真半假(值)、半朋半支(友)、半部《春秋》(秦)、吃一半,拿一半(哈)、硬一半,软一半(砍)。
43.硬笔书法第一人
上海辟为商埠的时候,钢笔随欧美人士一起进来。
著名古文字学家吴大澂于光绪已丑年(1889年)就用钢笔写了一幅篆体对联,因此有人称之
谓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44.张伯驹和《平复帖》
20世纪30年代,著名书法鉴赏家张伯驹听说溥儒为了筹措葬母费用,要把溥仪赏给他的墨宝――西晋陆机《平复帖》变卖。
《平复帖》是我国传世书法墨迹中时代最早的。
张伯驹变卖了夫人首饰,用四万大洋购买下来。
日本人提出要用三十万大洋转买,张断然拒绝:“我买它岂止为了钱!黄金易得,国宝无二。
万一流落海外,我不成了千古罪人!”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占我大片河山。
张恐所藏书画珍品被掠,就缝在衣被中带到西安。
后来,汪伪一师长将张绑票,索逼40万大洋。
张叮嘱妻子宁可四处求亲告友,也不能变卖字画,终于把这些墨宝保存下来。
1956年,张把《平复帖》等稀世珍品悉数捐献给国家。
45.张旭醉书
唐代书法家张旭嗜好喝酒。
每当喝得酩酊大醉时,他就一路狂走呼喊,然后拿笔就写。
有时,干脆用长长的头发蘸饱墨水,甩头疾书。
酒醒之后,他看到自己的书法作品也连称“神!”人称“张颠”。
张旭的草书,李白的诗歌和裴旻的剑舞,被当时人并称为“三绝”。
46.张芝临池
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刻苦练字。
他把家里刚织好的白布,先用来练字,一直写到分不清黑白了,才拿去染颜色,做衣服。
他就着池塘学习书法,一直练到池水变黑,所以后人把学习书法称为“临池”。
张芝的草书尤其得到书法界的推崇,他被称为“草圣”。
47.中国第一本钢笔字帖
现代书法家邓散木、白蕉的硬笔书法成就都极高。
邓的硬笔,铁钩银书,气势万千;白的硬笔则秀逸疏朗,绝俗超群。
两认于1949年出版中国
第一本钢笔字帖。
48.钟繇入厕
魏晋著名书法家钟繇被称为“楷书之祖”。
他“精思学书三十年”,“若于人居,画地广数步”,晚上在被窝里练指法,常常把被子的衬里划破了。
上厕所时,也念念不忘练字,以致长时间蹲在芧坑里忘了回家。
看见万事万物,他都要描摹事物的形象。
49.注音铜模
黎锦熙主张制造“注音铜模”。
排字的时候,拣一个铅字,该字的注音符号就附在字的一起出来了。
他说:这是一种“很小很小的大事”。
后来,在台湾得到实现,对台湾普及国语大有帮助。
50.《字汇》中的简体字
明朝梅膺祚编《字汇》时就有意识地收入许多简体字。
他说:“近世事繁,字趋便捷,徒拘乎古,恐戾于今,以今时所尚者酌而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