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

1.1质量检验人员按规定对车间洁净区沉降菌定期进行检验,按下表1确定好采样点数,每个采样点需做2个培养皿。

表1 采样点数

洁净室是指房间面积。

1.2每点培养皿数见下表(2)

1.4沉降菌测试规程

1.4.1测试人员: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含该环境级别的工作服,静态测试时,室内人员不得多于3人。

1.4.2测试方法

1.4.

2.1所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高压消毒锅、恒温培养箱、培养皿

1.4.

2.2培养基

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

1.4.3采样方法-

将己制备好的培养皿按规定的采样点的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上后倒置。

1.4.4培养

1.4.4.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4.4.2在37℃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48h。

1.4.4.3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基本身量分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1.4.5菌落计数

1.4.5.1用肉眼直接计数,标一记或在菌落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

1.4.5.2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1.4.6结果计算

1.4.6.1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

1.4.6.2平均菌落数的计算

平均菌落数M= (M1+M2十M3+Mn) /n

M:平均菌落数M1: 1号培养皿菌落数M2: 2号培养皿菌落数

Mn: n号培养皿菌落数n:培养皿总数

1.4.7结果评定:用平菌落数判定。

1.4.7.1洁净室(区)内的平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

1.4.7.2若某洁净室(区)内的平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

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规程

管理文件 一、目 的:规范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标准 二、适用范围: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 三、责 任 者:生产部、质量管理部 四、内 容: 1.洁净区沉降菌采样依据:GB/T 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2.采样流程 → 3.采样准备 3.1培养皿准备 选择Φ90mm ×15mm 规格的培养皿,培养皿盖和底盘均较平整,无损坏。准备培养皿数量根据采样区域进行计算。 3.2培养基准备 选择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 )或沙氏培养基(SDA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4.采样前要求 4.1沉降菌采样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4.2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为宜); 4.3采样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采样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采样状态; 4.4 静态采样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0.5小时;动态采样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4小时; 4.5静态采样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5.采样:

5.1洁净区域(设备)级别及代码 5.2培养皿标记:洁净区代码+ “-”+培养皿编号,例如,超净台1第5个培养皿标记为:A1-5。 5.3最少采样点数目 5.4采样点布局

洁净区(室、设备) 采样点布局 备注 分装间 1 2 3 4 7 8 5 6 9 10 按左图采样点布置放置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分装准备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装准备间采样时,因内部含有周转筐,故按照左图铺设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混合罐装间 1 2 5 6 3 4 7 8 9 10 混合灌装间采样时,因室内有混合罐,故按照左图铺设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其他洁净区(室) 1 3 2 5 6 4 7 9 8 10 采样时根据具体洁净室代码标记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 皿。 5.5铺设培养皿 5.5.1培养皿铺设时按照从洁净度级别较高的区域向洁净度级别较低的区域依次铺设,先铺设A 级区培养皿,再铺设B 级区培养皿,最后铺设C 级区培养皿。 5.5.2铺设培养皿时,按照设备从前向后顺序或者操作人员面向区从前向后的顺序铺设;在百级区(设备)铺设最前排培养皿时,按照操作人员面向区从左向右的顺序铺设。 5.5.3培养皿与培养皿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5~15cm ,防止在操作时造成人为污染。 5.5.4培养皿铺设方法为:将培养皿正放在指定区域,垂直将培养皿盖提至高于培养皿底盘1cm ,按操作人面向区从左向右移动,当培养皿盖右端与底盘左端约1cm 相交时将培养皿盖搭放在培养皿底盘上,依次打开所有培养皿。 右图:培养皿放置图 文件 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规程 编号 版本 15 页码 3-4 超净台1 超净台2 罐 筐 培养皿 底盘 培养皿 盖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洁净区和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洁净区、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如: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的测试和环境验证。 ●3、引用文件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 ?GB/T 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4、定义 ? 4.1 沉降菌:用本测试规定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 下繁殖的可见菌落数。 ? 4.2 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个/皿)表示 ●5、仪器和设备 ? 5.1 灭菌培养皿90mm *15mm ? 5.2 培养基。 ? 5.3 恒温培养箱。 ? 5.4 高压灭菌器。 ? 5.5 放大镜 ●6、培养基和试剂 ? 6.1 生理盐水: 成份﹕氯化钠 8.5g 蒸馏水加至 1000ml 制法﹕溶解后﹐分装到加玻璃珠的三角瓶内﹐每瓶90ml﹐121℃(15 1b)2 0 mi n,高压灭菌。 ? 6.2 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 6.2.1 成分:蛋白胨20g 牛肉膏3g

File Name: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P age 2 of 3 氯化钠5g 琼脂15g 卵磷脂1g 吐温80 7g 蒸馏水1000mL 6.2.2制法:先将卵磷脂加到少量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加入吐温80,将其他成分(除琼脂外)加到 其余的蒸馏水中,溶解。加入已溶解的卵磷脂、?吐温80,混匀,调pH 值为7.1~7.4,加 入琼脂,103.43kPa(121℃15 lb)20min 高压灭菌,储存于冷暗处备用。 ●7、操作步骤 ?7.1 取样: 7.1.1 取样点的设置: A) 最少取样点数:灌装间、制造间3个,其他洁净区2 个; B) 取样点的位置:取样点应均匀分布在待测试区域内,一般离地高度为0.8m左右,关键设备处 可增加取样点; C)每个取样点一般取样一次,每次一般为2个取样皿; D) 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免回风口; 7.1.2 取样时间:可采用动态取样和静态取样: A) 动态取样:正常生产,且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转30分钟后开始取样; B)静态取样:员工己撤离生产区域,且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转至少20分钟后;静态取样时人员 不得多于2人; 7.1.3 取样 A)将制备好的培养皿逐个放置到采样点,然后从里到外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 B)静态测试时,培养皿的暴露时间为30分钟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的暴露时间不得大于4个小时 ?7.2 置于37±1℃恒温培养箱内培养至少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的菌落数; ●8、菌落计数方法: ?8.1先用肉眼观察,点数菌落数,然后再用放大5 倍~10 倍的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每个测点的沉降菌总数为该测点所有培养皿菌落数的平均数; ●9、结果评定: ?9.1 每个测点的菌落数必需低于该洁净区的标准时判定符合要求; ?9.2 静态测试时,如某测点的的菌落平均数超过标准,应再重新取样两次,两次都低于标准时才能判

洁净区沉降菌培养检验操作规程

管理文件 一、目的:规范洁净区沉降菌培养检验操作标准 二、适用范围:洁净区沉降菌培养检验操作操作 三、责任者:质量管理部 四、内容: 1.沉降菌培养 1.1由QC人员将复核的培养皿转移至恒温培养箱; 1.2培养前,培养箱温度应设为32℃或者22℃,1小时后检测培养箱温度是否恢复正常;1.3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配制的培养皿时,在32℃的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时间为2天;采用沙氏培养基配制的培养皿时,在22℃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为5天; 1.4培养时每天检测培养箱温度一次,以培养箱中温度计温度为准。 2.检测(菌落计数) 2.1用肉眼对培养皿上所有菌落直接计数,专人复核是否计数有遗漏; 2.2若平板上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2.3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对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记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2.4将所计数菌落进行记录,然后进行结果计算。 3.结果计算: 3.1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 按下式计算: 式中: M——平均菌落数 M 1——1号培养皿菌落数

M ——2号培养皿菌落数 2 Mn——n号培养皿菌落数 N——培养皿总数 3.2结果评定: 3.2.1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室(区)空气中微生物; 3.2.2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 3.2.3若某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4.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 4.1洁净区沉降菌检测静态标准: 4.2洁净区沉降菌检测动态标准: 5.非主要工作区的其他洁净区域,静态测试频次为每半年测试一次,动态测试频次为每一年 测试一次。

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对洁净区沉降菌检查的方法,以做出洁净情况的正确评价。 2.范围: 各生产车间洁净区 3.职责: 空气沉降菌检测操作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实施,品保部经理监督执行 4.内容 4.1本测试方法是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皿中, 经若干时间,在适宜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的洁净度。 4.2所用设备、试剂 高压消毒锅、恒温培养箱、φ90mm 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皿。 4.3测试状态 4.3.1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 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4.3.2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已经过消毒。 4.3.3洁净厂房的空气净化调节系统的风机已启动至少30分钟。 4.3.4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 明测试状态。 4.4测试人员 4.4.1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培养基按物料进入规定传入。 4.4.2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4.5采样点数目及布置 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是指送风面积,对于乱流洁净室是指房间的面积

4.5.2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要满足最少培养皿数,如下表。不论面积大小,作为 4.5.3采样点的布置: 1)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2)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4.6采样方法及培养 4.6.1将培养皿按要求放置后,打开平皿盖,使培养皿表面暴露30分钟后,将培养皿盖 上后倒置,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30~35℃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后计数。每批可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4.7结果计算 4.7.1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 漏若。 4.7.2培养皿上有2个或者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4.7.3计算公式: M= ΣMi / n 注:公式中M为平均菌数 Mi表示1,2,3…….n号平皿菌落数;n—平皿总数。 洁净区平均菌落数应低于规定的沉降菌测定标准。若某洁净区内的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进行消毒灭菌,然后重新采样2次,检测结果达到标准后方能合格。 4.9注意事项 4.9.1测试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和正解性。 4.9.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4.9.3采取样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4.9.4对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不要 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5.记录 《沉降菌检测报告》FSD-QR-035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 ZHSS03—09—01版 环境监测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试行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北京京中宏塞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中宏赛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受控状态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文件编号 ZHSS03—09—01版 1. 目的 规范检测人员对有洁净要求的洁净区域的沉降菌指标进行检测的操作方法的行为。 2. 范围 适用于本工厂内洁净生产车间、微生物实验室和百级工作台等洁净区域。 3. 职责 质量控制负责人、微生物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 检测方法 4.1 检测依据 引用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标准号 GB50457—2008

执行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检测方法》 标准号 GB/T1629—2010 4.2 仪器设备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百级工作台 4.3 玻璃仪器 Φ90mm培养皿、三角烧杯 4.3 检测药品 大豆酪蛋白琼脂、纯化水 4.4 培养基制备 4.4.1 将大豆酪蛋白琼脂按照比例加水配置,并加热溶解。 4.4.2 将溶解后的培养基置于立式蒸汽压力灭菌器中,121?灭菌20min。 4.4.3 将灭菌合格的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移入百级工作台,以每皿约20ml 的量分装在平皿中,待 凝固备用。 4.5 采样 4.5.1 测试前培养皿表面严格消毒。 4.5.2 将制备好的培养皿按照采样布点图的位置放好,然后由里到外逐个打开,使培养基表面完全暴露在空气中。 4.5.3 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动态监测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不大于4h。 4.5.4 全部采样结束,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6 培养: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采样结束后,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不少于2d。 4.7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有污染。每批做3个对照培养。 4.8 菌落计数

沉降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01.0目的 01.1阐述洁净室(区)空气中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保证药品的质量,防止生产环境 对产品的污染,保证实验室的环境达到检测产品的要求。 02.0适用范围 02.1适用于本公司的洁净室(区)的沉降菌监测和洁净度等级的验证。 03.0人员职责 测试人员对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 04.0内容 04.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04.1.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 用个数来表示。 04.1.2沉降菌:用GB/T16292-2010 提及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性微生物粒子,通过专 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系繁殖到可见到的菌落数。 04.1.3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cfu/ 皿表示。 04.2测试原理: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空气中的生物粒子 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以平板 培养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04.3监测周期:A级洁每次室验做监控,B级每周一次,C级每季度一次,D级每半年 一次监控。 04.4测试方法: 04.4.1使用设备与材料 高压灭菌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恒温恒湿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校验。

(2)最少培养皿数

洁净室(区)采样点布置宜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局部区域过于稀疏。下列多点采样的采样点布置图示可作参考(见图1) 图1平面采样点布置图 A级单向流区域,洁净工作台或局部空气净化设施的采样点宜布置在正对气流的工作面上,气流形式可参考图2、图3。 图2水平单向流的气流形式 图3垂直单向流气流形式

车间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

1.1质量检验人员按规定对车间洁净区沉降菌定期进行检验,按下表1确定好采样点数,每个采样点需做2个培养皿。 表1 采样点数 洁净室是指房间面积。 1.2每点培养皿数见下表(2) 1.4沉降菌测试规程 1.4.1测试人员: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含该环境级别的工作服,静态测试时,室内人员不得多于3人。 1.4.2测试方法 1.4. 2.1所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高压消毒锅、恒温培养箱、培养皿 1.4. 2.2培养基 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 1.4.3采样方法- 将己制备好的培养皿按规定的采样点的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上后倒置。 1.4.4培养 1.4.4.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4.4.2在37℃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48h。 1.4.4.3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基本身量分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1.4.5菌落计数 1.4.5.1用肉眼直接计数,标一记或在菌落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 1.4.5.2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1.4.6结果计算 1.4.6.1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 1.4.6.2平均菌落数的计算 平均菌落数M= (M1+M2十M3+Mn) /n M:平均菌落数M1: 1号培养皿菌落数M2: 2号培养皿菌落数 Mn: n号培养皿菌落数n:培养皿总数 1.4.7结果评定:用平菌落数判定。 1.4.7.1洁净室(区)内的平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

洁净室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洁净室沉降菌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规范检测人员的检测操作。 2. 范围 适用于洁净区沉降菌的检测。 3. 职责 3.1质量部专职检验员负责洁净室沉降菌的检测。 3.2 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情况。 4. 内容 4.1仪器设备及培养基 4.1.1培养皿:玻璃培养皿或一次用无菌培养皿。 4.1.2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 4.1.3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 4.2 检测用培养基平皿的制备 玻璃培养皿使用前应先灭菌,制备培养基平皿时注意无菌操作,每批次应设置对照平皿。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在2~8℃的环境中存放。 4.3采样 4.3.1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米~1.5米左右(略高于工作面)。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按照洁净区的面积大小,而制定最少采样点数目,并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图1 采样点位置参考图

4.3.2 采样次数 对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不得少于2个,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表2 最少培养皿数 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是指送风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是指房间面积。 4.4采样注意事项 4.4.1 测试用具要做无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4.4.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4.4.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它参数做相应的记录。 4.4.4 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对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记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4.4.5采样前应仔细检验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4.5 测试状态 空态、静态和动态三种状态均可进行测试。空态或静态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确保静态测试时洁净室净化空调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动态测试时洁净室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4.6测试时间 对单向流,如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对非单向流,如10 000级、100 000级以上的净化室,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分钟后开始。动态测试时,须记录生产开始的时间及测试时间。 4.7 测试方法及培养计数

沉降菌环境监测规程

洁净区(室)沉降菌监测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洁净区(室)沉降菌监测操作规程,以便准确监测,为药品生产环境条件符合规定要求提供保证。 2、适用范围: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微生物实验室、仓库取样室。 3、职责:现场QA人员、QC生物岗位人员 4、定义: 4.1沉降菌:由本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培养基,在适宜的生产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4.2菌落:细菌培养后,有1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5、规程内容: 5.1人员要求 5.1.1洁净区 (室)的测试人员应进行本专业的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后才能履行对洁净区(室)测试的职责,其中包括涉及的卫生知识和基本微生物知识。 5.1.2洁净区 (室)的测试人员应选择与生产操作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的穿戴方式,外面的衣服不能带进D级以上的区域。 5.2仪器、辅助设备与培养基 5.2.1培养皿一般采用90*15规格的玻璃培养皿 5.2.2电热恒温培养箱 5.2.3培养基:一次性胰酪大豆胨琼脂成品培养基 5.3测试要求 5.3.1测试条件 5.3.1.1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试:洁净区(室)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适用范围。 5.3.1.2压差的测定: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应当不低于10Pa,相同洁净区之间不同功能的房间要保持一定的梯度,一般不低于5Pa。 5.3.2测试状态 5.3.2.1测试状态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5.3.2.2静态测试时所有生产设备均已安装就绪,但未运行,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5.3.2.3动态测试时,被测洁净区(室)应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 5.3.2.4应在记录报告中注明测试环境状态。 5.3.3测试时间 5.3.3.1静态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区(室)而言,测试宜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一、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准备 1. 培养基:选择适合于沉降菌生长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脑心提取物琼脂等。 2. 试管:清洁且干燥的试管,用于制备培养基和盖儿。 3. 平板培养皿:密封性好、无明显污损的平板培养皿。 4. 无菌纱布:用于对培养皿进行覆膜。 5. 显微镜:高倍显微镜,用于观察沉降菌。 6. 其他常规的无菌操作用具和试剂。 二、实验操作步骤 1. 准备培养基:根据所选的培养基配方,按照要求将培养基配制成液体状态,并进行无菌过滤。将液体培养基倒入试管中,每个试管约倒满的1/3,悬挂液体培养基放置在试管架上,待培养基凝固后,封闭试管盖儿。 2. 取样:将待检测的样品进行无菌采样,如空气、水、土壤、食品等,确保取样时避免污染和杂菌的进入。 3. 塑料膜覆盖:将待检测的培养基倒入平板培养皿中,约倒满1/2,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培养皿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好。确保培养基表面整齐平坦,无明显凸起或凹陷。

4. 样品接种:将取样时采集的样品(空气、水、土壤等)用滴管或铁丝等工具,均匀地接种到培养基的表面上,每个培养皿大约接种2~3滴,然后迅速盖上试管上的盖子。 5. 培养条件:将培养皿置于恒温箱中,一般温度设定为30-35°C,培养时间为24小时至72小时不等,具体视沉降菌生长速度而定。 三、结果判读 1. 观察培养皿:取出培养皿,观察上面是否出现菌落。正常情况下,如果检测的样品中存在沉降菌,培养皿上会出现可见的菌落。 2. 菌落形态观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确定是否为沉降菌。 3. 菌种的鉴定:对形态特征与已知的沉降菌标准比对,进行菌种鉴定。 四、注意事项 1. 所有操作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外界杂菌的污染。 2. 严格控制培养基、试管和平板培养皿等材料的无菌。 3. 样品采集要避免手部接触,使用无菌工具进行采样。 4. 培养条件要保持稳定,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观察菌落时要细心,准确判断是否为沉降菌。 6. 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已知的有害菌种。

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1.1.

1.1. 2.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 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为宜)。 1.1.3.风速、压差应在合格范围内。 1.1.4.动态测试。 1.2.测试方法 1.2.1.将准备好的培养皿按采样点要求放置或放在沉降架上(约1.0m)。将采样 台面取样位置或采样辅助设施表面消毒,打开培养皿,将培养皿盖置于已消毒位置,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皿盖上,使培养基表面充分暴露后,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1.2.2.在每一只培养皿上标记好具体的取样位置及取样日期,将所有培养皿在QC 微生物室进行培养观察。 1.3.培养观察计数 1.3.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20~25℃培养箱 中培养3天,30~35℃培养箱中培养2天后观察计数。 1.3. 2.每批培养基应有阴性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次选定2 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1.4.计算 1.4.1.平均菌落数M= M1+M2+…MN N M1=1号培养皿菌落数 M2=2号培养皿菌落数 Mn=n号培养皿菌落数 n=培养皿总数 1.4. 2.结果判定 1.4. 2.1.最终结果采用平均值。但每个碟的菌落数亦不得多于标准规定。 1.4. 2.2.如有一个碟的菌落数超过标准规定,平均却符合规定,也以不合格论。 1.4. 2. 3.静态测试时,若某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 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1.5.注意事项 1.5.1.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 上菌落计数。 1.5. 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因素对样本的污染。 1.5.3.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 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 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1.5.4.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 除。 1.5.5.对于沉降菌测试,符合最少采样点数时,还必须符合最小培养皿数。最 少采样点数与最少培养皿见附表。 1.6.日常监控 1.6.1.对于沉降菌的监控,宜设定纠偏限和警戒限,以保证洁净室(区)的 微生物浓度受到控制。应定期检测以检查微生物负荷以及消毒剂的效 力,并做趋势分析。静态动态监控都可以采用此方法。 1.6. 2.对于沉降菌的取样频次。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修改,在评估以下情 况后,也应确定其他项目的检测频次: 1.6. 2.1.连续超过纠偏限和警戒限 1.6. 2.2.停工时间比预计长 1.6. 2. 3.关键区域内发现污染存在 1.6. 2.4.在生产期间,空气净化系统进行任何重大的维修 1.6. 2.5.日常操作记录反映出倾向性的数据 1.6. 2.6.消毒规程的改变 1.6. 2.7.引起生物污染的事故等 1.6. 2.8.当生产设备有重大维修或增加设备时 1.6. 2.9.当洁净室(区)结构或区域分布有重大变动时 1.7.洁净车间采样点分布图详见《洁净区洁净度监控管理规程》。 1.8.微生物实验室采样点分布图详见《微生物实验室环境测试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之宇文皓月创作 建立洁净度(沉降菌)的检验尺度操纵规程,为沉降菌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尺度操纵方法。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度(沉降菌)检查的全过程。 3 责任 QA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QC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程序 4.1 概述:本尺度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 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发生和滞留的功能。 4.2 测试方法 4.2.1 方法提要: 本尺度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采取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4.2.2 仪器 仪器包含:培养皿、培养基、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4.2.2.1 培养皿 一般采取f90mm×15mm规格的培养皿。 4.2.2.2 培养基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或沙氏培养基(SDA)或用户认可并经验证了的培养基。 4.3测试前的规则: 4.3.1 测试状态; 4.3.1.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 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洁 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 之间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使用范围。 4.3.1.2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4.3.1.3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 的要求,并在陈述中注明测试状态。

洁净区沉降菌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操作规程 1. 概述 洁净区沉降菌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洁净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符合规定标准而制定的。洁净区是进行微生物检测和培养工作的重要区域,任何存在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严格遵守该操作规程对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 操作人员要求 2.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了解并熟悉本操作规程的内容。 2.2.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必须在进入洁净区前进行必要的清洁操作,如洗手、更换工作服等。 2.3.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安静,避免尘埃、气流等对样品产生污染。 3. 设备要求 3.1. 洁净区内的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证操作环境的洁净度。 3.2. 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标准,确保其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样品产生污染。 3.3. 洁净区内必须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如微生物培养箱、无菌平板等。

4. 操作流程 4.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面罩、手套和工作服等。 4.2. 操作人员应在工作台上摆放必要的试剂和培养基。 4.3. 操作人员在摆放试剂和培养基的过程中应避免尘埃和颗粒物的产生。 4.4. 操作人员在取样过程中应使用无菌工具,避免污染样品。 4.5. 操作人员在操作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工作台和设备,保持洁净区的干净和整洁。 5. 质量控制 5.1. 洁净区内的空气质量必须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 5.2. 洁净区内进行的实验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阳性对照和负性对照的设置等。 5.3. 实验结果必须进行正确的解读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废弃物处理 6.1.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处置。 6.2. 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正确的包装和封存,并交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处理。 6.3. 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必须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7. 紧急情况应对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 (一)目的 建立洁净度(沉降菌)的检验操作规程,为沉降菌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度(沉降菌)检查的全过程。 3 责任 QA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QC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程序 4.1 概述:本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 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4.2 测试方法 4.2.1 方法提要: 本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4.2.2 仪器 仪器包括:培养皿、培养基、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4.2.2.1 培养皿 一般采用 90mm×15mm规格的培养皿。 4.2.2.2 培养基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或沙氏培养基(SDA)或用户认可并经验证了的培养基。 4.3测试前的规则: 4.3.1 测试状态; 4.3.1.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 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 度在45%~65%之间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使用范围。 4.3.1.2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4.3.1.3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 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4.3.1.4 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 为不大于4h。 4.3.2 测试人员: 4.3.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 发行版本: 编制部门: 编制日期: 发行日期:

1、目的: 检测生产车间空气沉降菌指标情况是否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安全。 2、范围: 适用于集团各公司生产车间洁净区和半成品冷却室空气监控。 3、职责 3.1集团各公司品控部负责对生产车间空气微生物检测; 3.2集团各公司生产部负责品控部下发的整改通知单的同时按通知单上的书面描述对异常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整改。 4、定义:无 5、工作程序: 5.1取样频率: 5.1.1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采样。 5.1.2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进行采样,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采样检验。 5.1.3正常生产状态的采样,每周一次。 5.2 采样方法 5.2.1 在动态下进行,室内面积≤30 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1 m; 5.2.2 室内面积超过30 m2,设东、西、南、北、中五点,周围4点距墙1 m。 5.2.3 采样时,将含培养基的平板(直径9 cm)置采样点,采样点位置应离地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打开平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露30min。 5.2.4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5.3 菌落培养: 5.3.1在采样前将准备好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平板置36℃±1℃培养24 h,取出检查每个培养 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 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5.3.2 培养皿在用于检测时,为避免培养皿运输或搬动过程造成的影响,宜同时进行对照试验, 每次或每个区域取一个对照皿,与采样同法操作但不需要暴露采样, 5.3.3将已采集样品的培养基在6 h内送实验室,菌落总数于36℃±1℃培养48h观察结果,计 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5.3.4菌落计算: a) 记录平均菌落数,用“CFU/皿”来报告结果。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不可遗漏。 b)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 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5.4 霉菌培养: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目的 建立洁净度(沉降菌)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为沉降菌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标准操作方法。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度(沉降菌)检查的全过程。 3 责任 QA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QC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程序 4.1 概述:本标准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4.2 测试方法 4.2.1 方法提要: 本标准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4.2.2 仪器 仪器包括:培养皿、培养基、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4.2.2.1 培养皿 一般采用f90mm×15mm规格的培养皿。 4.2.2.2 培养基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或沙氏培养基(SDA)或用户认可并经验证了的培养基。 4.3 测试前的规则:

4.3.1 测试状态; 4.3.1.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使用范围。 4.3.1.2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4.3.1.3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4.3.1.4 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不大于4h。 4.3.2 测试人员: 4.3.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4.3.2.2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4.3.3 测试时间: 4.3.3.1 对单向流,如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 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 4.3.3.2 对非单向流,如B级、B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后开始。 4.3.4 注意事项: 4.3.4.1 测试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4.3.4.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4.3.4.3 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4.3.4.4 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