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考研指导徐家宁课程

无机化学考研指导徐家宁课程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考研化学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徐家宁老师的无机化学考研指导课程是一门深入浅出、系统全面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在徐家宁老师的课程中,首先介绍了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无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通过学习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接着,徐家宁老师详细讲解了无机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基础,它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揭示了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变化规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元素化学的学习中,徐家宁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操作化学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索元素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徐家宁老师的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设计方法,培养我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徐家宁老师还讲解了无机化学中的配位化学和固体化学。配位化学

研究的是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通过学习配位化学,我们可以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固体化学研究的是固体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通过学习固体化学,我们可以了解固体物质的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等重要概念。

在徐家宁老师的课程中,我们还将学习到无机化学中的催化剂和无机材料。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通过学习催化剂的种类和催化机理,我们可以了解催化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无机材料是指由无机化合物构成的材料,通过学习无机材料的合成和性能表征方法,我们可以了解无机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应用。

徐家宁老师的无机化学考研指导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全面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为考研化学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无机化学水平。相信通过徐家宁老师的指导,我们一定能够在考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仅供化学系2005级使用) 一、使用教材 《无机化学》(上、下)(第四版)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二、无机化学参考书 《无机化学》(上、下) 武汉大学等校合编,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上、下)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1986年第二版、1992年第三版) 获优秀教材一等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上、下) 孟庆珍胡鼎文程泉寿孔繁荣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史启祯主编,2005年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为国家“八五”重点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近代化学导论》 申泮文主编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大学化学》 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无机化学》 申泮文主编,2002,化学工业出版社.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无机化学》(上、下) 宋天佑程鹏王杏珍主编,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无机化学基本原理》 蔡少华龚孟濂史华红编著1999年中山大学出版社 《普通无机化学》 严宣申王长富编著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级无机化学》 唐宗熏主编,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无机化学前沿》 高忆慈王尧宇史启祯1988 兰州大学出版社 《元素无机化学》 蔡少华龚孟濂史华红编著1999年中山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教学参考书 1 》 华东化工学院无机化学教研组编198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教学参考书2》 冯慈珍主编198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教学参考书 3 》 曹庭礼主编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规律初探》 黄佩丽编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教学笔谈》

无机化学第二章答案

无机化学第二章答案 【篇一: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章(原子结构)试题及答案】txt>本章总目标: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 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e? 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x??p? 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 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 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 的院子轨道。 2pauli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 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3hund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hh)。 ?pmv13.6ev。 n2h)。 2?m 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 第五节:元素周期表

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 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1:原子半径——○ 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3:电子亲和能——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电子亲和能基本呈增加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呈减小的趋势。 4:电负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电负性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至下随着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而电负性递减。习题 一选择题 1.3d电子的径向函数分布图有()(《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1个峰 b.2个峰 c. 3个峰 d. 4个峰 2.波函数一定,则原子核外电子在空间的运动状态就确定,但仍不能确定的是() a.电子的能量 b.电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密度 c.电子距原子核的平均距离 d.电子的运动轨迹 3.在下列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3s b .3px c . 3pz d .3dz2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a .n=3,l=1,ml=+1,ms= +1/2 b .n=4,l=5,ml= -1,ms= +1/2 c .n=3,l=3,ml=+1,ms= -1/2 d .n=4,l=2,ml=+3,ms= -1/2 5.第四周期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可达()(《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4 b. 5 c .6d.7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学时数:72 学分:3 2010年 4 月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无机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通过研究单质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反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律、分子结构、氧化还原、配合物、化学热力学等初步知识,并在原理的指导下,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不同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溶解性、热稳定性、配位能力及典型反应,熟知元素周期表中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本课程为职业能力课,后续课程有《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技术》《化工安全技术》等课程。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构建以“化工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教学工作项目设置为指导,并结合了中山市及珠三角地区化工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和学院专业教学标准。它基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密切结合专业生产的需要,精选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保证了基本内容的深广度及科学性,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就业思路,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其中,理论知识模块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氧化和还原、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配位化学和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等几个部分,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化学实验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数据表达与处理、玻璃管加工及塞子的打孔、台秤与分析天平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电导率仪的使用、酸度计的使用、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等。 无机化学作为化学专业最基础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三、课程教学目标 《无机化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思维方法和实验动手能力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化工相关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专业知识目标:

无机化学考研辅导1

第九讲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一、通性 ⅠA→ⅡA s区,价电子构型为ns1~2 1、单质轻、软,熔点低 2、半径大,电离能及电负性小,具有强还原性,是活泼的金属 3、化合物大多是离子型晶体,氧化物的水合物一般是强碱,碱和盐是强电解质,且强酸盐一般不水解。 二、锂的特殊性 1、Li的标准电极电势最负,但其和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如钠和钾 1Li的熔点高(180℃)反应过程产生的热不足以使之熔化,而钠和钾熔点低(98℃和65℃),从而钠和钾与水反应快。 2Li和H2O的产物LiOH溶解度较小,覆盖在Li的表面,阻碍水和Li的进一步反应。 2、Li在水中是最强的还原剂,但却不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Li的标准电极电势最负(-3.04V),可以认为是最强的还原剂,而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主要是由其电离能和电负性所决定的。电离能小,电负性小则金属性强;反之,则非金属性强,在IA中,从上到下,电离能和电负性逐渐减小,因而决定最强的金属不是Li。那么Li为何有最小的电势呢?这和其有较大的水合能有关,从热化学循环可知,其电极过程的能量变化(忽略熵变):△H=S+I+△h H 三、s区元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1、IA M(I)+O2 →Li2O, Na2O2, MO2(K,Rb,Cs) IIA M(II)+O2→MO(常压)或MO2(Ca,Sr,Ba)(高压) 2、M和非金属反应生成离子晶体时,如果阴阳离子具备一定的匹配条件,则可达到最好的能量效应,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到经验规则:(1)半径较小的阳离子趋向于和半径较小的阴离子结合,半径较大的阳离子趋向于和半径较大的阴离子结合;(2)价数高的阳离子趋向于和价数高的阴离子相结合,价数低的阳离子和价数低的阴离子结合(3)半径小的离子趋向于和价数高的异号离子结合,这样可得到较高能量效应,生成稳定化合物。因此,Li+和半径小的O2-生成Li2O,而半径大的K+、Rb+、Cs+则和O2-生成MO2型超氧化合物。Na+比Li+大,比K+小,趋向于和半径大但价数高的O22-结合,生成Na2O2。 例1:说明下列反应方向: (1)KBr+LiF=KF+LiBr (2)Na2SO4+BaCl2=BaSO4+2NaCl (3)2NaCl+CaF2=2NaF+CaCl2

无机化学考研指导徐家宁课程

无机化学考研指导徐家宁课程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考研化学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徐家宁老师的无机化学考研指导课程是一门深入浅出、系统全面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在徐家宁老师的课程中,首先介绍了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无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通过学习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接着,徐家宁老师详细讲解了无机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基础,它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揭示了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变化规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元素化学的学习中,徐家宁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操作化学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索元素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徐家宁老师的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设计方法,培养我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徐家宁老师还讲解了无机化学中的配位化学和固体化学。配位化学

研究的是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通过学习配位化学,我们可以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固体化学研究的是固体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通过学习固体化学,我们可以了解固体物质的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等重要概念。 在徐家宁老师的课程中,我们还将学习到无机化学中的催化剂和无机材料。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通过学习催化剂的种类和催化机理,我们可以了解催化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无机材料是指由无机化合物构成的材料,通过学习无机材料的合成和性能表征方法,我们可以了解无机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应用。 徐家宁老师的无机化学考研指导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全面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为考研化学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无机化学水平。相信通过徐家宁老师的指导,我们一定能够在考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无机化学考研辅导3

无机化学考研辅导(下) 第五讲卤素 一、卤素单质的通性 1、分子结构和性质 元素的价电子构型为ns2np5,易得一个电子形成全满结构,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最显著的性质是气态的F2、Cl2、Br2、I2的颜色变化,从近无色→紫色,分子最大吸收渐向长波方向移动。说明双原子MO中最高充满的σ和π*至最低未满的空的σ*轨道之间能量差自上而下减小。另外,卤素分子的离解能从F2到I2分别为159kj·mol-1,243kJ·mol-1,193kJ·mol-1和151kJ·mol-1。.除F2外,随着离子半径的增加,键渐弱,因而离解能渐低。 2、反应活性 (1)卤素标准电极电势: I2+2e-=2I- φ =0.52V Br2+2e-=2Br- φ =1.06V Cl2+2e-=2Cl- φ =1.36V F2+2e-=2F- φ =2.87V

氧化能力:F2>Cl2>Br2>I2(还原能力:I->Br->Cl->F-) (2)所以F2,Cl2可与所有金属作用,F2还能与稀有气体作用:形成 XeF2,XeF4,XeOF4等化合物。Br2,I2可与除贵金属外的所有金属作用。 (3)卤素与水作用发生下述两类反应 1X2+H2O→2H++2X-+1/2O2 F2极易发生此反应,日光下Cl2反应慢,Br2,I2无明显反应。 2X2+H2O→H++X-+HOX X2+2OH-→XO-+X-+H2O 第 2类反应即为卤素特征的OX-Re反应即歧化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卤素歧化反应不易发生,如Cl2的K=4.0×10-4;而在碱性条件下,歧化极易进行,且XO-还可继续歧化(3XO-→2X-+XO3-)。Cl2在70摄氏度,Br2在室温,I2在0℃即可发生上述反应。所以室温下将Cl2,Br2,I2分别加入碱中生成的是ClO- ,BrO3-和IO3-。 3、单质制备 (1)F2 1工业制备:电解KHF2与HF混合液 阳极(石墨):2F-=F2↑+2e- 阴极(电解槽):2HF2-+2e-=H2↑ +4F- 电解总反应:2KHF2=2KF+H2↑+F2↑ 2实验室制法:BrF5(g)=BrF3(g)+F2(g)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021级) 无机化学 课程编号:0812198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先修课程:中学化学 后续课程: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总学分:3 教学目的与要求: 无机化学是环境工程、给排水、农业材料、环境科学等专业的第一门基础化学课程。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当前化学的快速发展和近年来化学专业大一新生的特点,要求无机化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基础课程内容的细化,还要适当引入现代化学的新发展,使学生既能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又能通过化学学习正确认识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化学平衡、氧化一还原、配位化合物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分析、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打下基础。 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逐步分析和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无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4.使学生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以及与重要相关学科的联系。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列号章节标题科学时间顺序分配号9999章节标题课时分配6331章节1化学反应基本原理2第2章溶液和胶体3第3章电化学原理和应用4第4章材料结构基础5章化学和材料6章化学和化学环境保护7第7章化学与生命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1.了解系统、环境和相的概念,了解气体分压定律。 2.了解系统的状态、状态功能的含义和状态功能的特点。了解恒压热和火焰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恒容热和热力学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θθθθ 3.了解δg、δh、δS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可分别用δG和δG判断标准状态和非标准状态下的化学反应方向。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大纲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先修课程080027 开课学期 学科类通修课程 无 无机化学〔一〕 Inorganic ChemistryⅠ 第一学期学分/周学时3/4 选用教材 1.《无机化学》〔上册〕〔第 2 版〕宋天佑,程鹏,王杏乔等,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编,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22 年9 月第2 版。 2.《General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 Modern Application》第 8 版, Ralph H. Petrucci,William S. Harwood,F.Geoffrey Herring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 主要参考书 1.《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其次版〕史启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 《现代根底化学》〔上〕〔其次版〕朱欲贞、顾达、黑恩成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3.《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其次版〕,徐家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无机化学是化学系主干根底课之一。通过无机化学学习,使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培育自主学习力量、抽象思维和创性思维的力量,并为后续课程供给必要的理论根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争辩,理解和把握原子构造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构型、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响速率、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复原反响的特点和根本规律。 二、教学根本要求 1.初步了解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响速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原理。 2.初步把握原子核外电子构型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共价小分子构型推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3.运用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氧化复原平衡的一些根本概念、原理进展相关计算。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化学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专业课参考书目与考试大纲【模板】

化学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专业课 参考书目与考试大纲 各位考生:根据教育部、吉林省教育厅文件要求,化学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更改如下。无机化学专业、分析化学专业、有机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以上五个专业考试科目更改为(1)综合化学(包含有机化学75分、物理化学75分、物理化学不包含结构化学);(2)基础化学(150分)。材料与化工专业(原化学工程专业学位)专业课考试科目更改为基础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物理学院命题考试科目为准);课程教学论专业、学科教学(专业学位)没有更改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基础化学(150分)。 【参考书目】 1 东北师范大学,李阳光、王永慧、陈亚光、彭军. 《化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宋天佑、徐家宁、王莉.《无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考试大纲】 1.化学基础知识 气体; 液体和溶液 2.化学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化学反应的方向 3.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KӨ与 r G mӨ的关系;化学平衡的移动 4.酸碱解离平衡 酸碱理论的发展;水的自耦解离平衡;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缓冲溶液 5.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常数;沉淀的生成及其应用;沉淀的溶解与转化 6.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电池反应的热力学;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元素电势图 7.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与速率方程;反应机理;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 8.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微观粒子的特殊性;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9.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共价键理论;金属键理论;离子键理论;分子间作用力 10.晶体与晶体结构 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的基本类型 11.配位化学基础 配合物基本概念;配合物异构现象;配合物的命名 12.配合物中的化学键理论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考试大纲2021

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的掌握无机化学原理,无机元素化学中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制备和用途。 二、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笔试,总分75分。 三、试卷结构 选择题、简答题、推断题 四、参考书 1、《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宋天佑等编著。 2、《无机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徐家宁等编著。 3、《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莉等编著。 4、《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徐家宁等编著。 5、《无机化学考研复习指导》第二版,科学出版社,徐家宁等编著。 五、考试内容: (一)原理部分 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①量子数、径向几率分布图和角度分布函数图。 ②Pauling原子轨道能级图、核外电子排布(88号前)。 ③元素基本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2、分子结构与共价键理论 ①现代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②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并会运用改理论解释分子或离子的结构。 ③价层电子对理论的基本要点,会使用该理论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结构。 ④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会使用该理论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稳定性。 3、晶体结构基础

①离子键理论和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 ②离子极化理论的基本要点。 ③使用化学键理论(极化理论)解释分子的极性、物质的熔沸点、溶解度、稳定性等。 4、配位化合物基础 ①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和异构现象。 ②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③配位化合物价键理论,并能够判断配合物的结构和解释物质的磁学性质。 ④配位化合物的晶体场理论,能够解释配合物的颜色、构型、稳定性等,能够计 算晶体场稳定化能。 ⑤姜—泰勒效应,并能够解释配位化合物的构型问题。 (二)无机化学元素部分 1、卤素(F、Cl、Br、I元素) ①卤素单质的性质及制备; ②卤化氢和氢卤酸的性质(酸性、热稳定性、还原性及其变化规律)及制备; ③金属卤化物、卤素互化物、拟卤素的性质; ④卤素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酸性、稳定性、氧化还原性)及其递变规律。 2、氧族元素(O、S元素) ①氧气、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和制法 ②硫化氢的基本性质,金属硫化物生成和溶解性,多硫化物的结构和性质; ③硫的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及化合物中的d–pπ配键。 3、氮族元素(N、P、As、Sb、Bi元素) ①氮族元素单质的性质; ②氮族元素氢化物的酸碱性和热稳定性规律。 ③氮的氧化物的结构、性质和分子中的离域π键。 ④氮的含氧酸的性质;铵盐、含氧酸酸盐的热分解规律。 ⑤磷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及性质。 ⑥砷、锑、铋重要化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 4、碳族元素(C、Si、Sn、Pb元素) ①一氧化碳、碳酸及其盐的重要性质。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说明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 课程在专业人才培育方案中的定位 本课程是化工类化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根底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把握一般化学的根本原理,及对化学人才的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组成和构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中学化学学习的根底上较系统地把握无机化学根底理论、根本学问、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试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力量,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科研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根底。 2. 课程设计 本课程遵照教高[2023]14 号、教高[2023]16 号、教高厅函[2023]47 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育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全面提上升职高专教学理念,明确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明确人才培育模式的根本特征;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加强试验实训基地建设,树立全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力量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提倡者;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肯定要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提高的思想贯彻于课程教学过程中,而教师更多的是发挥教练与导演的引导、启发和沟通的作用。 在课程内容上,依据高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编写而成,表达“必需”、“够用” 的原则。全书分为理论和试验两局部。理论局部包括:绪论,化学根本量和化学计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卤素,原子构造和元素周期律,分子构造,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硼族元素和碳族元素,氧化复原反响和电化学根底,氮和磷,氧和硫,配位化合物, 过渡元素。试验局部包括:无机化学试验须知,无机化学试验及其根本操作。个别章节还附有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学问面。 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上,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乐观推广探究 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学问技能体系系统化的目的。到达课程内容来源于真实,而又高于真实的目的。 在培育过程中,留意全人进展、效劳学习,把以“学生就业竞争力与进展潜力培育融为一体、教育与教学融为一体、职业素养养成与职业技能培育融为一体、课内与课外培育融为一体”的理念涵盖人才培育全过程的思想,有机地融入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从实现学生专业力量、社会力量和方法力量的提升。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根底必修课,对本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供给重要的相 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 开课分院(系部) 材料与能源分院 适用专业 应用化工技术 课程编码 1017011 学时 64 先修课程 化学必修 1、必修 2 后续课程 物理化学,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编制人 张三英 审定人 丁 琦 制(修)定日期 2023 年 12 月 8 日制定

吉林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带封面)

648 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须携带计算器): 1.《无机化学(第四版)》(上),宋天佑,程鹏,徐家宁,张丽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 2.《无机化学(第四版)》(下),宋天佑,徐家宁,程功臻,王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 3.《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第四版)》,王莉,张丽荣,于杰辉,宋天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 4.《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第4 版)》,徐家宁,王莉,张丽荣,于杰辉,宋天佑,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年。 5. 《无机化学考研复习指导(第二版)》,徐家宁,王莉,宋晓伟,张萍,科学出版社,2014 年。

6.《无机化学核心教程(第三版)》,王莉,范勇,张丽荣,宋晓伟,李国祥、杜金花、徐家宁,科学出版社,2019 年。 7.《物理化学教学笔记》杨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

8. 《物理化学》杨永华、杨桦、郭玉鹏、夏宝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2 版。 9.《物理化学题解》杨永华、夏宝辉、杨桦、郭玉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2 版。

858 有机化学与分析化学(须携带计算器): 1.《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年,4 版。 2.《有机化学学习笔记》刘在群,科学出版社,2013 年,3 版。

3.《Organic Chemistry》Francis A. Carey,麦克劳-希尔公司,2014 年,9 版。 4.《分析化学》苏星光、田媛、贾琼、季桂娟、齐菊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年,2 版。 5. 《分析化学学习及考研指导》,苏星光、田媛、季桂娟、齐菊锐、冯国栋,科学出版社,2020 年,1 版。

无机化学考研辅导3

无机化学考研辅导3 4、H3PO4、H4P2O7、HPO3 加入AgNO3→正磷酸为黄色沉淀,焦、偏磷酸为白色沉淀,偏磷酸能 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六、A、Sb、Bi硫化物 1、A、Sb、Bi的硫化物在结构上类似于它们的氧化物,但由于S2-半 径大,而且A(Ⅲ)、Sb(Ⅲ)、Bi(Ⅲ)又是18+2e-型,M(Ⅲ)与 S2-之间有较大的极化效应,所以其硫化物更接近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溶 解度很小,颜色较深,A2S3(黄)、Sb2S3(黑)、Bi2S3(黑)、A2S5(淡黄)、Sb2S5(橙黄)。 2、A、Sb、Bi硫化物酸碱性不同,在酸碱中溶解情况也有很大区别。与氧化物相似,A2S3基本为酸性;Sb2S3是两性,Bi2S3为碱性。所以 A2S3甚至不溶解于浓HCl,Sb2S3溶于浓HCl,又溶于碱;Bi2S3只溶解 于浓HCl不溶于碱。 Sb2S3+6NaOH=Na3SbO3+Na3AS3+3H2OSb2S3+12HCl=2H3SbCl6+3H2S↑Bi2S3+ 6HCl=2BiCl3+3H2S↑ 其中Na3AS3与Na3SbS3看成是砷(锑)酸盐中O被S取代的产物。 3、用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互相作用生成含氧酸盐一样,硫代酸盐可 由酸性金属硫化物与碱性金属硫化物互相作用而生成。 3Na2S+A2S3=2Na3AS33Na2S+Sb2S3=2Na3SbS3 对于Bi2S3呈碱性,不溶于Na2S中。 由于A2S5和Sb2S5酸性比M2S3强,更易溶于碱的硫化物中: 3Na2S+A2S5=2Na3AS4 3(NH4)2S+Sb2S5=2(NH4)3SbS4

4、A2S3、Sb2S3与M2O3相似,具有还原性,易被多硫化物氧化, A2S3+Na2S2→Na3AS4 Sb2S3+(NH4)2S2→(NH4)3SbS4 Bi2S3中Bi(Ⅲ)还原性极弱,不与多硫化物作用。 5、所有硫代酸盐只存在中性或碱性,遇酸分解成硫化物和H2S气体。 2Na3AS3+6HCl=A2S3↓+3H2S↑+6NaCl2(NH4)3SbS4+6HCl=Sb2S5↓+3H2 S↑+6NH4Cl 习题1:(1)在P4O10中两种P-O键的键长之差为23pm,而在 P4S10中P-S键的键长相差为13pm,说明原因。 (2)磷氮化合物具有环状平面结构,但是在1,1-二苯基三聚氟化磷 氮中,三个N原子和结合F的磷原子共平面(在2.5pm以内),而苯基取 代的磷原子在平面以上20.5pm,说明原因。 习题2:说明氮族元素氢化物性质上的主要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习题3:N2很不活泼,需要在很高的温度时才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而磷很活泼,在室温下与空气接触时即可自燃,试从结构观点 加以说明。 习题4:与胺类相比,膦类和砷类更能稳定过渡金属的较低氧化态, 请说明原因。 练习题 1.完成并配平下列方程 式.(1)N2H4+HNO2→(2)NH4Cl+HNO2→(3)P4+HNO3→(4)POCl3+H2O→

无机化学考试大纲.docx

671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是该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又要为其它几门后继课程准备必需的基础理论和无机化学知识。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熟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平衡理论、化学热力学和物质结构初步知识等在元素化学部分的应用,初步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来阐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以下按无机化学原理、元素化学、实验和综合共四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基本要求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 (一)无机化学原理部分 1、物质结构 了解原子能级、波粒二象性、原于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概念.了解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并熟悉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和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能够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了解元素的性质。了解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变化. 2、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理解离子键的基本含义(概念,离子的电荷、构型、离子半径),理解晶格能的含义。了解几种常见离子晶体(CsCl,NaCl,闪锌矿,萤石,金红石等)的结构类型.理解价键理论,掌握σ键、π键以及杂化轨道的概念。熟悉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dsp2,d2sp3,sp3d2)与分子构型的关系。理解影响共价分子键参数的主要因素.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说明ABn型共价分子和原子团的空间构型.了解分子轨道理论,能够写出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并分子的稳定性及磁性.理解金属键的改性共价键理论和能带理论,掌握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特点,并用以解释有些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 3、化学热力学初步 掌握焓和焓变的概念,吉布斯自由能和熵以及它们的变化的初步概念,状态函数的概念;掌握盖斯定律、并学会利用热力学函数表计算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和熵变;初步掌握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理解范特霍夫等温式并学会计算非标准态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初步掌握利用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的计算、理解△G 、△H 、△S之间的关系;学会估算热力学分解温度和反应温度等。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第一篇: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无机及分析化学》 (二)参考资料 1.《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徐勉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年1 月; 2.《无机及分析化学》,陈虹锦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年8 月; 3.《无机及分析化学》,张仕勇,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年9 月; 4.《无机与分析化学题解》,赵中一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年8 月; 5.《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7 月; 6.《分析化学核心教程》,孟凡昌等编,科学出版社,2005 年2 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3.《分析化学实验》,张广强黄世德主编,学苑出版社,1998 年6 月; 4.《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学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有机化学》 (二)参考资料 1.《有机化学》,谷亨杰、吴泳、丁金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7 月; 2.《有机化学》(第4 版),倪沛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年12 月;3.《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解题示例》,邢其毅、徐瑞秋、裴伟伟编,北京大学出版,2001 年; 4.《有机化学》上、下,胡宏纹主编,高等教学出版社2000 年。 《有机化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1.《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曾昭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 (二)参考资料 1.《仪器分析》,朱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仪器分析》,吴谋成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应用统计学B》 (二)参考资料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全解》,王丽燕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年9 月; 2.《环境统计》,蔡宝森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1 月; 3.《生物统计学》,张勤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年2 月。《植物生物学》 (二)参考资料 1.《植物生物学》,叶庆华、曾定、陈振瑞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植物学(上、下册)(第一版)》,陆时万、吴国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 《植物生物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1.《植物生物学实验》,刘宁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 年; 2.《植物学实验》,何凤仙主编,高教出版社,2000 年。《生物化学》(二)参考资料 1.《生物化学》,周爱儒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年第五版;2.《普通生物化学》,郑集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第三 《生物化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王秀奇、秦淑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动物生物学》 (二)参考资料 1.《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程红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第一篇: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仅供化学系2005级使用) 一、使用教材《无机化学》(上、下)(第四版)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二、无机化学参考书《无机化学》(上、下)武汉大学等校合编,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上、下)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1986年第二版、1992年第三版)获优秀教材一等奖,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上、下) 孟庆珍胡鼎文程泉寿孔繁荣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史启祯主编,2005年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为国家“八五”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近代化学导论》 申泮文主编 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大学化学》 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无机化学》 申泮文主编,2002,化学工业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无机化学》(上、下) 宋天佑程鹏王杏珍主编,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无机化学基本原理》 蔡少华龚孟濂史华红编著1999年中山大学出版社《普通无机化学》 严宣申王长富编著 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中级无机化学》唐宗熏主编,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无机化学前沿》

高忆慈王尧宇史启祯 1988 兰州大学出版社《元素无机化学》蔡少华龚孟濂史华红编著1999年中山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教学参考书》 华东化工学院无机化学教研组编 198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教学参考书 2》 冯慈珍主编 198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教学参考书》 曹庭礼主编 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规律初探》 黄佩丽编 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教学笔谈》 袁万钟隋亮编 199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答疑》 黄孟健编 198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反应的酸碱理论》 张承宏 潘家理编 198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超强酸和超强碱》 [日] 田都浩三著崔圣范译198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原子结构与简单共价分子》 刘范著 1988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分子轨道理论基础》 {苏}M.E.加特金娜著朱龙根译 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杂化轨道理论浅释》 丁忠源著1981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热力学原理及其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王善翁珍慧编1986年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无机立体化学与化学键》 J.E 弗格森著刘举正俞国祯肖良质译 198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热力学函数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严宣申 1992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化学教材中的问题与讨论》 蒋先明编译,1984 年,胡南科技出版社《无机元素化学实验现象剖析》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化学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 课程类别:必修 一、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 无机化学是化学教育(专科)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它既与中学化学内容相衔接,又要为后继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学生学习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 1.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以及氧化还原、配合离解和沉淀溶解等基本理论;2.培养学生运用上述原理去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用途等基本知识。并且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注意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培养学生自学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4.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适当介绍现代化学的新发展、特点及研究新方法,拓宽学生视野。 二、主要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及相当学习网站

1、教材: 北师大等院校编《无机化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2、主要参考书: ①《无机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无机化学》庞锡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书》庞锡涛主编 ④《现代化学基础》华东师大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9年 ⑤《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⑥《无机化学答疑》黄孟键高等教育出版社 ⑦《无机化学——要点·例题·习题》张祖德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⑧《大学化学》杂志 3、相关学习网站 ①. ②. ③. 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及化合物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理论解释 难点:原子结构、化学键理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