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部分:声学部分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发生的条件: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生也就停止。

2.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播。

3.传播的速度:在15℃的空气中声速为υ = 340 m/s ( υ

固 > υ液 > υ气 )

二、乐音的三个特征(三要素)(乐音:和谐悦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3.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

三、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等级及危害:等级用分贝(dB)来划分

3.减弱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四、声音的应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医用听诊器、回声定位(测距)、医用“B 超”等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眼镜;用声波击碎人体的结石等

第二部分:光学部分

一、光的传播规律:光直、光反、光折

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2.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物理研究方法:

模型法);

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3×10 5 km/s)。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5.应用:激光引直挖掘隧道;“三点一线”射击瞄准;把队伍站直等。

三、光的反射:

1.条件: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反射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反射的种类:(1)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反射后想同一方向。(2)漫反射:表面粗糙,反射后向各个方向。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

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如筷子在水中变弯;疑水浅等)。

2.规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中的角大于其它介质中的角。

3.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透镜(透镜是光的折射的利用)

1.种类: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如远视镜片)有实焦点、焦距(2个)、主光轴;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如近视镜片)有虚焦点(2个)。

2.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成像规律:

应用物距

u 像的

正倒

像距

v

像与

的位

像距与物

的关系

照相机u>2f 倒

fv

投影仪f

v>2f 异侧u

放大镜u

同侧

4.其他应用:显微镜、望远镜

六、光的色散: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第三部分热学

一、热现象:

(一.)温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3.测量工具:温度计;

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围:0℃~100℃)、体温计(测量围:35℃~42℃)、寒暑表(测量围:-30℃~50℃)。(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

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在缩口处被切断)。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B.影响蒸发快慢的

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部同时发生的。

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液化气。

二、热和能: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

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能:

(1)概念:物体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能越大。

(3)改变物体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

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物体间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传递发生。)

(4)能的利用:A利用能来加热B利用能来做功——热机(做功冲程:能转化为机械能)

(5)环境保护:

3、比热容:

(1)物理意义: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差异。

(2)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

种物质的比热容(用 c表示)

(3)单位是焦/(千克﹒℃)——J / (kg﹒℃)

(4)特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5)水的比热容较大—4.2 × 103 J / (kg﹒℃),解释有关的现象。

4、燃料的热值:

(1)概念: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

的燃烧值。

(2)单位:焦/千克(J/kg)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同种燃料的热值

是相同的,与燃料的质量、燃烧情况无关。

(4)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所以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为燃料。

第四部分电学部分

一、电路

1. 电荷:

(1)摩擦起电——带了电荷(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电荷量Q: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2. 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2)方向: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3)持续提供电流的装置——电源(作用、能量转化)

3.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金属、大地、人体、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橡胶、朔料、玻璃、等)

4. 电路:

(1)组成: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通断电流)、导线(传导电流)。

(2)三种电路:通路、断路(开路)、短路。

(3)两种连接方式:串联(电流路径只有一条,特点:用电器互相干扰);并联。

(4)电路图及各元件符号(见教材)

二、电流、电压

物理量概念单位公式测量

工具串、并联电路特点

电流I 电流

大小

安培

A

I=U/R 电流表串:I = I 1 = I 2

并:I = I 1 + I2

电压U 使电路形成电流伏特

V

U=IR 电压表串:U=U 1 =U 2

并:U=U 1 =U 2

电流表、电压表

符号连

量程注意

电流表串

0~0.6A 不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两端

0~3A

电压表并

0~3V

0~15V

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两端(测电源

的电压)

三、电阻

1. 概念: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电流阻碍作用的

大小。

2. 单位:欧姆(欧)—(Ω)、千欧—(k

Ω )、兆欧— (MΩ ) 。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在其它条件一定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的电阻越小;)

4. 定值电阻R: 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

5. 滑动变阻器:

(1)原理: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2)符号:是()

(3)作用:分压;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保护电路中的元件(电源、电

表等)

(4)连接方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时,使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

6.电阻箱:

(1)原理:同上

(2)作用:可明确连入电路中电阻的值。

(3)使用方法:调节方法;读数方法。

(4)测量围:0——99999欧。

四、欧姆定律:

1.实验基础:

(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结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成正比);当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成反比)。

2.欧姆定律:

(1)容: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U/R.

(3)适用条件: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阻。

3.欧姆定律的应用——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欧姆定律

(2)电路图()

(3)实验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被测电阻。

(4)要测的物理量:电流、电压。

(5)实验步骤:

A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先断开开关);

B检查电路——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是否正确以及各元件的接线柱是否松动;

C开关闭合,调节滑动变阻器,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求电阻

R=U/I:

D重复C步再测量2次数据求电阻。

4. 欧姆定律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R总 = R 1 + R 2

(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的电阻都要大);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1 /R 总 =1 /R 1 + 1 /R 2

(2)两个电阻R 1 与R 2 串联在电路中时:

A.电流的比是1:1;

B.电压的比是U 1 :U 2 = R 1 :R 2 (U与R成正比);

C.电功率的比是P 1 :P 2 =U 1 :U 2 =R 1 :R 2 (P与R也成正比);

D.相同时间消耗电能的比是W 1 :W 2 =P 1 :P 2 =R 1 :R 2 (W与R 也成正比);

E.相同时间产生的热量之比是Q 1 :Q 2 =R 1 :R 2 (根据Q=I 2 Rt,Q 与R也成正比) 。

(3)两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时:

A. 电压的比是U 1 :U 2 =1: 1;

B.电流的比是 I 1 :I 2 =1/R 1 :1/R 2 =R 2 :R 1 (U与R成反比);

C.电功率的比是P 1 :P 2 =I 1 :I2= R 2 :R 1 (P与R也成反比);

D.相同时间消耗电能的比是W 1 :W 2 =P 1 :P 2 = R 2 :R 1 (W与R 也成反比);

五、电能和电功率:

(一)、电能w:

1.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过程。

2.单位:(1)国际制:焦耳(焦)——J;(2)日常:度,学名千瓦时(kwh)(3)换算:1kwh=

3.6 ×10 6 J。

3.公式:w=Pt=UIt

4. 测量工具电能表(或电度表),读法: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

(二)、电功率: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或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用电器在1秒钟消耗的电能。定义式:P = w/t

3.计算公式:P=U I 导出公式:P = I 2 R = U 2 /R

4. 单位:瓦特(W),千瓦(KW) 1KW=10 3 W

5. 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P额:在额定电压的功率. 其中白炽灯的铭牌上标有“pz220 V 60W”表示:额定电压是220V, 额定功率是60W.

六、电热: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电能转化为热能)。

2.与什么有关:与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大小和通电时间有关。

3.焦耳定律:

(1)容: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

正比,与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2)表达式:Q=I 2 Rt

(3)单位:焦耳(焦)——J(其中时间单位是秒s)(4)应用:电热器——电能转化为热能,如:电炉子、电饭锅、电热水器等。

七、生活用电:

(一)、家庭电路的组成:

1.火线(与大地的电压是220V);零线(与大地的电压是0V);火线与

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

2.电能表:测量用户在一段时间消耗多少电能。单位:千瓦时KWh (度)。

3.闸刀开关:维修电路,更换保险丝及时切断电路中的电流。

4.保险盒(空气开关):A.安装在火线上;

B.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及时切断电路,有保护电路的作用;

C.保险丝是用电阻率较大的、熔点较低的材料制成。

5.用电器: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三孔插座——上地(帝)、左零又火。

(二)、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发生短路

2.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三)安全用电常识:

1.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触电事故的产生:人体直接或间接与带电体接触。

3.低压触电有两种:(1)是站在地上的人直接接触火线;(2)是站在地上或绝缘体上的人同时接触火线、零线(一手触火线,一手触零线)

第五部分:电与磁

一、电与磁(一)

1.简单的磁现象:

(1)磁性:有吸引铁、钴、镍等的性质;

(2)磁体:有磁性的物体;分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其中人造磁体有吸铁性、指向性;人造磁体的形状有蹄形、条形、针形。)

(3)磁极:南极(S极)和北极(N极)。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词及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5)磁化:原来没有磁性后来获得磁性的过程。

2.磁场:

(1)磁体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就是磁场;

(2)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磁力的作用;

(3)磁场分布的描述:磁感线(用带箭头的虚线画的曲线。外部方向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

(4)地磁场:A地球周围的磁场;B与条形磁铁的磁场方向相似;C地磁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D地磁的两极与地理的两极不完全重合(由我国的宋代学者括发现的)所以小磁针静止时不是指正南正北。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发现的):

(1)通电直导线的磁场——奥斯特实验(丹麦的物理学家);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右手安培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二、电和磁(二)

1.电磁感应现象(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的):

(1)概念: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的现象。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的条件:A电路是闭合的;B导体在磁场中;C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3)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4)应用: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原理图的特点是没有电源(电动机相比较)。

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磁场对电流有作用力)。

(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第六部分:力学

一、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微观世界:

1.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物体的质量不随着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单位:千克(kg) (1t=10 3 kg,1kg=10 3 g,1g=10 3 mg)。

4.测量工具:天平。

5.天平的使用:

(1)放:放在水平台上;

(2)调:游码归零,调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3)用:左物右码,镊子加减砝码,先大后小,调游码;

(4)读: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三)密度:

1.物理意义:不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

例如:水的密度为1.0×10 3 kg/m 3 的物理意义

是1 m3的水的质量是1.0×10 3 kg.

2.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公式:ρ =m/v.

4.单位:kg/m 3 、1g/cm 3 1g/cm 3 =10 3 kg/m 3

如:水的密度为1.0×10 3 kg/m 3 =1g/cm 3

5.测量:

(1)依据:ρ =m/v.;

(2)测量固体的密度:测质量(用天平一次称量)、测体积(排水法用量筒两次测量);

(3)测量液体的密度:测质量(用天平一次称量)、测体积(用量筒一次测量)

二、运动和力

(一)、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参照物(可以任意选;一般选地面为参照物)。

3.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B公式:υ=s/t。C单位:m/s、

km/h 1m/s=3.6km/h。

(2)变速直线运动:A定义:。B平均速度公式:υ=s/t。C测量

方法:测路程和时间。D计算:s= υ t t=s/ υ。

(二)、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牛顿第一定律:

1.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A适用条件:不受外力;B适用围:一切物体。

2.惯性:

(1)概念: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2)决定惯性大小的因素: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或

静止、是否受外力、物体运动快慢都无关。

(3)、惯性现象及应用:

(四)、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同线、等大、反向。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2)二力平衡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力和机械:

(一)、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力的单位:牛顿(N)。

2弹力概念:

3.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

(二)、重力:

1.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2.大小: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mg(g=9.8N/k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在它的几何中心)。

5.应用:重锤线、水平仪。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且物体间有压力;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或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种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5.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正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6.增大有意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使接触面更粗糙。

7.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使接触面光滑;

(3)利用滚动代替滑动;

(四)杠杆:

1.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此案转到哦功能的硬棒。

2.五要素:一点、二力、二臂。

(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F 1 :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 2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 1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L 2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平衡条件(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 ×L 1

=F 2 ×L 2 )。

4.种类:(1)省力杠杆:L 1 >L 2 ,F 1

(2)费力杠杆:L 1 F 2 ;如:钓鱼竿、食品夹、镊子、缝纫机脚踏板;

( 3)等臂杠杆:L 1 =L 2 ,F 1 =F 2 ;如:天平、定滑轮。

(五)其它简单机械:

1.定滑轮:

(1)定义:不随物体一起运动,只绕轮轴心转动。

(2)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3)实质:等臂杠杆。

2.动滑轮:

(1)定义:随物体一起运动。

(2)特点: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力一半力的杠杆)。

3.滑轮组:

(1)组成:至少有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

(2)特点:省力或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3)用力的大小:F=G/n(G是被提升的物重和动滑轮的总重;n是绕绳的段数)。

(4)绕线方法:奇动偶定。

(5)用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nh(n是绕绳的段数,h是物体上升的高度)。

四、压强和浮力:

(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有挤压。

(3)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4)作用点:在物体的接触面上。

2.压强:

(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4)单位:帕斯卡(Pa)1Pa=1N/m2。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6)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二)、液体压强:

1. 产生原因:(1)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对容器的底有压强

(2)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液体对容器的壁有压强

2.:测量工具:压强计.(结构:金属盒、薄膜、U形管、橡皮管)

3. 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部和底部都有压强;(2)液体部各个方

向都有压强;(3)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同一深度液

体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5)液体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计算公式:P=pgh

5.决定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

6.应用:连通器(1)构造: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2)原理:连通器里装入同种液体且不流动时,个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3)连通器的应用:水壶、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

(三)、大气压强:

1.产生原因: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且能流动。

2.大气压的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

3.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其它典型小实验——覆

杯实验。

4.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测的大气压能支持76cm高的

水银柱等于. 1.013×10 5 Pa

5.标准大气压值:是 1.013×10 5 Pa相当于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

压强(Po=1.013×10 5 Pa=76cmHg=760mmHg);粗略计算约为10 5 Pa

6.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随高度减小(原因是离地面越高,大气

层越薄);(2)沸点随气压变化(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高压锅就是利用气压增大沸点升高的道理制成的。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容:流体的流速越大的地方压

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2)应用:飞机、赛车(3)防止:火车站台要有1米的安全线。

3.浮力的三要素:(1)大小:(2方向:竖直向上(3)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4.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5.阿基米德原理:(1)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

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2)适用围:一切浸在液体或气

体里的物体。(3)表达式:F浮=G排=P液gV排。(4)浮力的大小决定因素:只与液体的密度P液、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有关;而与

物体的重G物、物体的密度P液、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还与液体的深度无关。

6物体的浮沉条件:(1)上浮:浮力大于重力(2)悬浮:浮力等于重力(3)下沉:浮力小于重力(4)漂浮:浮力等于重力

7.计算方法:

8.应用:(1)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使浮力等于重力;(2)密度计:使它漂浮在液面上,本身重力一定,故浮力一定,液体的密度与

排开液体的体积成反比;五、功和机械能:

(一)、功:

1.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里力的方向上移

动的距离。

2.计算公式W=FS、W=Gh:3.单位:焦耳(J)。

(二)、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表达式:机械效率=W有/W总(有用功﹢额外功、=总功)(3)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额外功(减小机械的重、减小摩擦等)

(三)、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

2.定义:单位时间理完成的功。

3表达式:P=W/t 。

(超详)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 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的一些常量 1.空气( 15℃)中的声速为: 340m/s. 2.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20HZ~20000HZ. 3.人耳区分回声:≥ 0. 1s 4.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够高出 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够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够高出 50dB。 5.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 C=3×108m/s=3×105Km/s 真空(或空气)中的电磁波速度:C=3×108m/s=3×105Km/s 6.1 光年 =9.46 ×1015m.(长度单位或距离单位) 7.人体的正常体温: 37℃;室内的常温为: 23℃. 体温计的量程: 35℃~42℃分度值为 0.1 ℃ 8.一标准大气压下: ①水的凝固点: 0℃; ②冰的熔点: 0℃; ③水的沸点: 100℃(气压高升,水的沸点会高升); ④4℃时,水的密度最大。 9.电压:①一节干电池电压:;② 一节蓄电池电压: 2V;③对人体安 全电压:不高于 36V; ④家庭电路电压: 220V(家庭电路为交流电,频率为 50Hz,周期为 0.02s , 即1s 内 50 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 100 次) ;动力电路的电压: 380V; ⑤手机电池电压: 3.6V 。 10.元电荷: e=1.6×10-19C 11.重力加速度: g= 9. 8N/kg≈10N/kg 12.中学生的质量约: 50Kg;一只鸡的质量约: 1.5Kg. 13.纯水的密度ρ =1.0 × 103Kg/m3=1g/cm3;人体的密度ρ =1.0 × 103Kg/m3=1g/cm3 14.人步行的速度υ;自行车速度υ =4m/s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 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米/ 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 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 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 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 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 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 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 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 米/ 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 ×108 米/ 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部分:声学部分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发生的条件: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生也就停止。 2.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播。 3.传播的速度:在15℃的空气中声速为υ = 340 m/s ( υ 固 > υ液 > υ气 ) 二、乐音的三个特征(三要素)(乐音:和谐悦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3.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 三、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等级及危害:等级用分贝(dB)来划分 3.减弱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四、声音的应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医用听诊器、回声定位(测距)、医用“B 超”等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眼镜;用声波击碎人体的结石等

第二部分:光学部分 一、光的传播规律:光直、光反、光折 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2.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物理研究方法: 模型法); 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3×10 5 km/s)。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5.应用:激光引直挖掘隧道;“三点一线”射击瞄准;把队伍站直等。 三、光的反射: 1.条件: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反射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反射的种类:(1)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反射后想同一方向。(2)漫反射:表面粗糙,反射后向各个方向。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 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如筷子在水中变弯;疑水浅等)。 2.规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中的角大于其它介质中的角。 3.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透镜(透镜是光的折射的利用) 1.种类: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如远视镜片)有实焦点、焦距(2个)、主光轴;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如近视镜片)有虚焦点(2个)。 2.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初中物理100个必考知识点

初中物理100个必考知识点 初中物理100个必考知识点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20、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初中物理100个必考知识点运动和力初中物理100个必考知识点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物理初中知识点归纳(汇总10篇)

物理初中知识点归纳(汇总10篇) 物理初中知识点归纳第1篇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1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阴影、针孔成像、日食、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线两侧分开,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等大 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

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3×108m/s(8为次方)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老花镜用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性:固液共存、吸热、恒温。非晶熔化特点:吸热,先软化变薄,最后变成液态非晶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⑵ 继续吸热。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顿,发声也停顿。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一样。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 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外表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最新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精华)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 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 SI )。 2、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m) ,其他单位有: 千米 (km) 、分米 (dm)、厘米 (cm) 、 毫米 (mm) 、微米 ( μm 、) 纳米 (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001m ;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 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 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h) 、分 (min) 。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 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 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 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 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 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 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 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 v= s t 其中: s —— 路程 —— 米 (m) ;t —— 时间 —— 秒 (s); v —— 速度 —— 米 /秒 (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 m/s 或 m ·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 位, s s v 符号为 km/h 或 km ·h -1, 1m/s =3.6km/h 。 v= ,变形可得: s=vt , t= t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 。 的机械运动。 粗略研究时,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 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 四、测量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时间。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 (启动 );第二次按下时,表 针停止转动 字单位为 (停止 );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 min ,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 s 。 (回表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 v= s t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 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 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 20-20000 次/ 秒之间。 第 1 页 共 37 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X10 、Pa 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度,而把水的沸腾温 度规定为100 度,把0 度到100 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 摄氏度,用符号笆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 ? 42 笆,分度值为0. 1 笆。 8、焰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焰点即焰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矶、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焰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 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7、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18、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9、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一、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 1.力的概念与性质:质量、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2.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合力、分力、平衡力等 3.应用: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绳子的受力分析等 二、力的效果与质量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原理 2.牛顿第二定律:力的等效性、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质量的测量方法等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和不平衡运动的分析等 三、运动与力学 1.位移、位移-时间图与速度、速度-时间图之间的关系

2.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匀速曲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变速曲线运动等 3.运动图象的表示: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等 4.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势能与动能、功与机械能守恒等 5.匀速圆周运动与受力分析: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离心力、向心力等 四、液体和气体的压强 1.压强的概念与公式:压力的定义、大气压、液体的压强等 2.几种主要压强单位与换算:帕斯卡、标准大气压、毫米汞柱等 3.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等 4.浮力的应用:船舶、潜水者上升与下潜等 5.提高液体压力的方法:水压机、液压缸等

6.气体的压力: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温度的影响、气体压强的单位等 五、杠杆与测力计 1.杠杆原理:力矩、力矩定律、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的应用等 2.平衡条件与测力计:测力计的原理、测力计的使用等 六、光学知识 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互相折射、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等 2.反射与折射:反射的定义、规律与应用、折射的定义、斯涅尔定律等 3.光的成像: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等 4.光的颜色与色散:光的三原色、颜色的成因、光的色散等 5.光的折射与光路:光的折射定律、光路追迹法等 七、磁学知识 1.磁性与磁场:磁性的分类、自然磁石、人工磁铁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