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朔源暨隋唐山水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系列(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朔源暨隋唐山水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系列
(1)
展开全文
【编者按】我1997年退休,次年到老年大学学习花鸟、山水,深感中国画,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一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于是萌生了厘清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以便于系统地了解、学习中国画传统的念头。
2013年,依据多年来老年大学的课堂笔记和从网络及多种图书中搜集的资料,整理编撰了《中国山水画朔源暨隋唐山水作品欣赏》、《五代四大家及其山水作品》、《北宋三大家暨郭熙山水作品赏析》、《南宋四家山水作品赏析》、《元四家黄、王、倪、吴山水作品欣赏》、《明代“浙派”山水作品欣赏》、《明代“吴派”山水作品欣赏》、《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清“四僧”山水作品欣赏》《清代龚贤积墨山水作品欣赏》共10篇。从这里,基本上可以看到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大概面貌。试图把这10篇看做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简要历史,与老年朋友共享。
诚然,由于学养所限,必定谬误多多,诚请大家教正。
中国山水画朔源暨隋唐山水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系列(1)
中国山水画,是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绘画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
距今七八千年之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绘画遗存,主要有古代岩画和陶画。
岩画是原始人刻画或涂抹在岩壁或山崖上的图形。中国的岩画遗址有上千处,最主要的有内蒙古阴山、新疆阿尔泰、云南沧源、江苏连云港等岩画遗址。
彩陶上的纹绘是最古老的绘画创造。以绚丽为特色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画,代表了陶画的最高成就。
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000-2000年),因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
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其彩陶上已见到有水波纹和漩涡的图案。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的对水的描绘。
阴山岩画
彩陶水波纹样
彩陶漩涡纹样
我国黄帝(约公元前26世纪初)时期已有绘画;殷商(约公元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时期出现“宫墙文画”;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时期壁画更加繁盛;战国(公元前475—前221)时期,诸侯并立,壁画尤胜,还有漆画、帛画、青铜器纹饰等等,常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宴饮、会射、狩猎、歌舞、采桑、战争等活动。这一时期的这些画种中,已经有了以日月、星辰、山川为内容的图画。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时期绘画艺术,主要有宫殿壁画、墓室壁画、帛画、工艺品绘画和画像石、画像砖等。
汉代画像砖石的绘画技法较为粗拙凝重,注重形体的大致勾勒,而不作局部的细致处理,风格质朴粗放,自然平实,构图独立、简率,却黑白对比分明,富有装饰趣味。这些坚硬砖石而留下的艺术珍品,至今仍以其独特的特色而焕发着不灭的光辉,显示不朽的艺术魅力。
从已出土的这一时期的大量帛画、瓦当、画像砖石和壁画中,都能见到日月、山水、亭阙、流云、树木等作为人物画的配景出现。这些配景无疑都是山水画的重要素材或主要素材。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逐渐发展,但仅仅作为人物画背景;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289年)时期,是中国历史由统一
到分裂的混乱时期。这一时期:战乱流离虽给社会造成破坏,但却促进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佛学的兴起,导致美术的兴盛;士族的产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玄学的兴起、佛教、道教盛行,人们挣脱了正统儒学的精神羁绊,个性得到张扬,随着文化艺术的飞跃发展。绘画艺术得以蓬勃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壁画、漆画从技法到形式都趋于高超。卷轴画开始兴起,顾恺之、陆探徽、张僧繇等一批优秀画家脱颖而出,成为划时代的艺术大师。
此时,人物、山水、动物题材展现于画面,但尚未脱尽传经载道的窠臼。
中国山水画,孕育于东晋(公元317-420年),传东晋顾恺之曾作《云台山图》,由人物画的背景而稍进一步。故他不仅是人物画的鼻祖,也有人称他是山水画的鼻祖。
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9)时期,山水画完全脱离人物画之背景,而成为独立的画种。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吏治腐败,民不聊生。许多仁人志士隐居不仕,辟召不就。他们无力改变社会,又不想奴颜婢膝侍奉权贵。于是退隐山林,寄情山水,把酒论道。将个人恩怨,爱国热忱,悲愁与无奈寄托于山水之间,于山水中寻求解脱。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学史上产生了山水诗,绘画史上则产生了山水画。出现了象宗炳、王微那样一批专门的山水画家。
最早的中国山水画理论见于晋代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以及后来出现的南朝宋代的两位知名画家宗炳和王微,他们分别著有画论《画山水序》及《叙画》。至此以后,迎来了中国山水画的兴起与发展。
包括山水画在内的中国画,还与中国书法和诗歌有着极深的渊源。中国书法的线条(后发展为笔墨)可以说是中国画生成的基本要素;后再融入古典诗词(最典型的是山水诗)的情景和韵律,使山水画得以形成最早的雏形。至于勾、皴、擦、染、点、敷色、题诗、款印等等,都是以后不断发展丰富的结果。
南北朝山水画家及其作品
宗炳
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士族。东晋末至宋元嘉中,当局屡次徵他作官,俱不就。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信仰佛教,曾参加庐山僧慧远主持的“白莲社”,作有《明佛论》。漫游山川,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后以老病,才回江陵。曾将游历所见景物,绘于居室之壁,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所著《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理论著述。
《画山水序》云:“坚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论述了远近法中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和验证方法,比意大利画家勃吕奈莱斯克(Pmilippe Brunlles co,1377一1446年)创立的远近法的年代约早一千年。
宗炳作品:
宗炳溪山积翠图
王微
王微(415--453)南朝宋书画家。字景玄,一作景贤,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与史道硕井师荀勖、卫协。善属文,能书画,解音律,通医术。吏部尚书江湛举为吏部郎,不受聘。曾与颜延之同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