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碳的性质及环境应用

生物质碳的性质及环境应用

1 生物质炭的性质

生物质炭指在缺氧或限氧条件下对生物质进行高温热解处理后的残余固态物质,同时伴随着可燃气体和生物油的产生。生物质炭的物化性质(如元素的含量、比表面积、孔隙结构、总孔容和表面官能团等)和产率与所用原料和制备条件(如温度、停留时间和压力等)紧密相关。总的来说,生物质炭是一种含有多环芳烃等多种表面官能团的多碳物质,具有孔隙结构发达和高度的化学/生物稳定性分子结构的特点。通常认为,生物炭属于黑炭范畴的一种,根据生物质材料的来源,生物炭可以分为木炭、竹炭、秸秆炭、稻壳炭等[1]。同时,生物质炭含有的多种化学官能团使其能显示出亲水、疏水、酸性等多种性质[2]。

生物质炭的环境功能主要决定于其理化性质。制备生物质炭的材料和制备条件如温度、氧气含量和时间对生物质炭的性质有比较大的影响[3]。因此,由于制备生物质炭的原料不同,制备条件各有差异,获得的生物质炭的性质存在很大差异。例如,畜禽粪制备的生物质炭养分含量高于木屑制备的生物质炭的。高温条件下制备的生物质炭(700 ℃)比低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400 ℃)有更高的孔隙度,吸附能力也较强。Mahinpey等[4]采用小麦秸秆探讨了热解压力、温度和气流速率对生物质炭产率和性质的影响,发现生物油的产率随着压力的增高而增大,生物质炭相比于原秸秆具有更低的H:C和O:C比。Hossain等[5]研究了温度对活性污泥生物质炭的产率和性质的影响,指出生物质炭产率和氮含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微量元素含量却随温度上升而上升。Ozcimen等[6]使用杏核、榛壳、葡萄籽和栗壳几种不同的生物质原料进行生物质炭的制备,指出生物质炭是一种含碳量高、热值高和相对无污染的潜在固体生物能源。

2 生物质炭的环境应用

研究发现,生物质炭具有改良土壤,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碳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同时,生物质炭的孔隙结构发达,表面官能团丰富,生物稳定性高等特点,使其可以作为一种吸附剂进行使用[7]。目前,对于生物质炭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制备条件对生物质炭性质的影响,用于土壤肥力的提升和对污染土壤的修复以及对重金属的吸附去除研究等方面研究较多。

2.1 生物质炭的土壤环境功能应用

生物质炭最重要的方面是它对土壤环境功能的影响。向土壤中施入生物质炭可以对土壤产生多方面的有益影响,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持能力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降低土壤的酸度和有毒元素对植物的毒性、提高土壤

养分的利用率、增强土壤的保湿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和其它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发展并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减少水稻土N2O 和CH4的排放、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并且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从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8-9]。

2.1.1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和保水能力的影响

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某些黑土中,上层土壤的容重比下层土壤低,土壤容重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0],这主要是生物质炭所起的作用。生物质炭的多孔结构使表层土壤空隙度增加,容重减小,这种结构有利植物根系的生长,从而促进作物地上部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某些土壤条件下,尤其是干旱条件下作物根的伸长会受到限制,这种状况可以通过施入生物质炭得到改善。生物质炭还可以降低土壤的抗张强度,增加土壤的田间持水量[11]。除改善表层土壤的物理性状外,生物质炭还可随水分沿土壤剖面向下迁移,使底层土壤的物理性状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12]。

生物质炭可以吸附和保持水分,并且可以增强土壤水分的渗透性。土壤的田间持水量随施入生物质炭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亚马逊河流域某些地区,施入生物质炭可使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18%。生物质炭使土壤的孔径和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土壤水分的渗滤模式、停留时间和流动路径[13]。用生物质炭提高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对砂性土意义更大,因为这类土壤对水分的保蓄能力很弱。因此生物质炭可以作为提高干旱地区砂性土保水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添加生物质炭引起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并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和微生物活性产生影响。

2.1.2生物质炭与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的减排

Steinbeiss等[14]分别将生物质炭加入耕地土壤和森林土壤中,讨论了生物质炭在这两种土壤中的固碳能力,发现土壤中的真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能利用生物质炭。周桂玉等人[15]向土壤中添加秸秆生物质炭和松枝生物质炭培养45 d后,土壤有机碳含量、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有效养分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胡敏酸的色调系数△lgK降低,对土壤有机碳的长期保存有积极意义。

农业活动排放温室气体,一个固定碳的方法就是把含碳物质经过加热处理使其变为稳定物质[16]。通过高温热解生产生物质炭和生物质能源可以降低碳的排放[17]。有机物质的燃烧是自然界光合作用循环的一部分,将碳固定在生物质炭中,从而使碳从这一循环过程脱离出来,这样对于整个大气层来说是一个碳的净减少。CO2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生物质中,生物质分解放出CO2,生物质炭间接阻止了生物质的分解过程,使碳以一种稳定的形态贮存起来,阻止了碳向大气的再释放,这就是所谓的生物质炭的“碳-负”(carbon-negative)效应。由于生物质

炭通过“碳-负”效应能长期将大气中的碳固定在土壤中而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通过热解的方式把易降解的生物质转变成难降解的较稳定的生物质炭,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生物质炭中的碳以稳定的芳香化结构存在,相对于制备它的物料来说,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它也很难转变为CO2。把农业废弃物转变成生物质炭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部分传统的化石燃料,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力,也有利于碳的减排。

2.1.3生物质炭对污染土壤的修复功能

生物质炭的多孔结构和表面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使得生物质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有毒物质的能力,并且可以用来修复污染土壤。生物质炭可以吸附农药等有机污染物,降低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化学活性和毒性。生物质炭对杀虫剂的吸附能力是土壤的2000倍,即使在土壤中施入少量的生物质炭(0.05%)也能有效降低有机污染物对植物的毒害作用,降低杀虫剂和其它有机污染物在植物中的积累[18]。加入生物质炭使土壤孔隙水中多环芳烃(PAH)的浓度降低了50%[19]。生物质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生物质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这种结构对有机污染物起固定作用;(2)生物质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使其可以作为一种去除污染物的良好吸附剂;(3)高温条件下制备的生物质炭的极性比较强,这样的生物质炭对有机物质的亲和能力强,因此能更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4)生物质炭能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也增强了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生物质炭对重金属也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向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可以增加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容量。用取自污染场地的土壤进行了为期60 d 的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生物质炭使土壤孔隙水中镉的浓度降低了10倍,从而减少了镉对植物的毒害作用。这说明生物质炭可以用来修复污染场地[19]。生物质炭可以通过提高土壤pH 降低重金属(Cu 和Zn)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对重金属起到固定作用[20]。生物质炭表面的官能团可以增强土壤保持重金属元素(Ni2+、Cu2+、Pb2+和Cd2+)的能力,因此在选择生物质炭作为土壤改良剂时应根据改良的目的和土壤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生物质炭[21]。

2.2 生物质炭的水处理应用

水处理方面,陈宝梁[22]研究了生物质炭对水中有机污染物4-硝基甲苯的去除效果,指出生物质炭的吸附性能与生物质炭的芳香性呈线性相关关系,饱和吸附量与比表面积具有正相关关系。周尊隆等[23]发现生物质炭对有机物菲的吸附与拟二阶动力学模型拟合度较高,在低浓度和高浓度吸附时受不同的吸附机理控

制。Liu等人[24]利用松木和稻壳制作生物质炭发现其对水中的重金属铅表现了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过程受溶液pH影响,且吸附过程吸热,吸附结果与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的拟合度较高。Uchimiya等[25]研究了生物质炭对同时含有铜、镍、镉和铅几种重金属的水溶液和土壤修复作用。

生物质炭作为吸附剂对磷的去除研究,目前只有Yao等[26]用厌氧消化后的甜菜残渣制作生物质炭并对水溶性磷进行了吸附研究,发现制得的生物质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并通过元素分析、电镜扫描和CRD等技术发现生物质炭表面具有胶态的氧化镁粒子,推断氧化镁粒子的存在是吸附除磷的主要因素。同时,他们还提出吸附后的生物质炭可直接应用于土壤中,不仅可以起到增加土壤中磷含量的作用,同时生物质炭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碳汇量。彭峰等人[27]进行了松木生物质炭吸附除磷的实验,证实了生物质炭对磷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为生物质炭作用于吸附磷吸附起到了引导作用。李际会[28]使用FeCl3对小麦秸秆生物质炭进行改性并研究了其对水中磷酸盐和硝酸盐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改性生物质炭吸附磷酸盐属于二级反应模式,与Langmuir模型的拟合度最高,主要为化学吸附作用;对硝态氮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Langmuir吸附方程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2.47 mg·g-1,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吸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物理吸附占主导。

3 结语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其来源广泛、制作简单,随着研究的深入,生物炭在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在农业土壤改良和作物栽培领域,以及土壤污染物质的生态修复领域的巨大意义日益显现,可以预见生物炭在环境科学、土壤学和农业生产方面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玉学, 刘微, 吴伟祥,等. 土壤生物质炭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J]. 应用生态学

报,2009,20(4):977-982.

[2] Saran S, Elisa L C, Evelyn K, et al. Biochar, climate change and soil: a review to guide future

research[R]. CSIRO Land and Water Science Report, 2009:5-6.

[3] Atkinson C J, Fitzgerald J D, Hipps N A. Potential mechanisms for achieving agricultural

benefits from biochar application to temperate soils: a review[J]. Plant and Soil, 2010, 337(1-2): 1-18.

[4] Mahinpey N, Murugan P, Mani T, et al. Analysis of Bio-Oil, Biogas, and Biochar from

Pressurized Pyrolysis of Wheat Straw Using a Tubular Reactor[J]. Energy & Fuels, 2009, 23: 2736-2742.

[5] Hossain M K, Strezov V, Chan K Y, et al. Influence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on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properties of wastewater sludge biochar[J]. Journal of Enviromental Management, 2011, 92(1): 223-228.

[6] Ozcimen D, Ersoy-Mericboyu A. Characterization of biochar and bio-oil samples obtained

from carbonization of various biomass materials[J]. Renewable Energy, 2010, 35(6): 1319-1324.

[7] Lehmann J, Joseph S. Biochar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M].

London: Earthscan, 2009: 416.

[8] 何绪生, 耿增超, 佘雕, 等. 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2): 1-7.

[9] 花莉, 张成, 马宏瑞, 等. 秸秆生物质炭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10): 2489-2492.

[10] TEIXEIRA W G, MARTINS G C. Soil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C]//LEHMANN J, KERN

D C, GLASER B, et al. eds. Amazonian Dark Earths Origin Properties Management[M].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2003: 271-286.

[11] CHAN K Y, VAN ZWIETEN L, MESZAROS I, et al. Agronomic values of greenwaste

biochar as a soil amendment[J].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2007, 45: 629-634. [12] LEIFELD J, FENNER S, MULLER M. Mobility of black carbon in drained peatland soils[J].

Biogeosciences, 2007, 4: 425-432.

[13]MAJOR J, STEINER C, DOWNIE A, et al. Biochar effects on nutrient leaching[C]//

LEHMANN J, JOSEPH S, eds. Biochar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ndon, Earthscan.2009: 271-287.

[14] Steinbeiss S, Gleixner G, Antonietti M. Effect of biochar amendment on soil carbon balance

and soil microbial activity[J].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9, 41(6): 1301-1310. [15] 周桂玉,窦森,刘世杰. 生物质炭结构性质及其对土壤有效养分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30(10):2075-2080.

[16] SPOKAS K A, KOSKINEN W C, BAKER J M, et al. Impacts of woodchip biochar additions

on greenhouse gas production and sorption/degradation of two herbicides in a Minnesota soil[J]. Chemosphere,2009, 77: 574-581.

[17] KUZYAKOV Y, SUBBOTINA I, CHEN H Q, et al. Black carbon decomposition and

incorporation into soil microbial biomass estimated by 14C labeling[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9, 41: 210-219.

[18] KOOKANA R S. The role of biochar in modifying the environmental fate, bioavailability an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in soils: a review[J].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2010, 48: 627-637.

[19] BEESLEY L, MORENO-JIMÉNEZ E, GOMEZ-EYLES J L. Effects of biochar and

greenwaste compost amendments on mobility, bioavailability and toxicity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a multi-element polluted soil[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0, 158: 2282-2287.

[20] UCHIMAIYA M, LIMA I M, KLASSON K T, et al. Immo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Cu II, Cd II, Ni II, and Pb II) by broiler litter-derived biochars in water and soil[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0, 58: 5538-5544.

[21] UCHIMIYA M, WARTELLE L H, KLASSON K T, et al. Influence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on biochar property and function as a heavy metal sorbent in soil[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1, 59: 2501-2510.

[22] 陈宝梁,周丹丹,朱利中,等. 生物碳质吸附剂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及机理[J].

中国科学(B辑:化学), 2008(06).

[23] 周尊隆,卢媛,孙红文. 菲在不同性质黑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J]. 农业环境

科学学报, 2010(03).

[24] Liu Z G, Zhang F S. Removal of lead from water using biochars prepared from 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of biomas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67(1-3): 933-939. [25] Uchimiya M, Lima I M, Klasson K T, et al. Immo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Cu-II,

Cd-II, Ni-II, and Pb-II) by Broiler Litter-Derived Biochars in Water and Soil[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0, 58(9): 5538-5544.

[26] Yao Y, Gao B, Inyang M, et al. Removal of phosphate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biochar

derived from anaerobically digested sugar beet tailing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 190(1-3): 501-507.

[27] 彭峰,何丕文. 生物质热解半焦对水中磷的吸附去除[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1, 37(5):

6-8.

[28] 李际会. 改性生物炭吸附硝酸盐和磷酸盐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生物质碳的性质及环境应用

生物质碳的性质及环境应用 1 生物质炭的性质 生物质炭指在缺氧或限氧条件下对生物质进行高温热解处理后的残余固态物质,同时伴随着可燃气体和生物油的产生。生物质炭的物化性质(如元素的含量、比表面积、孔隙结构、总孔容和表面官能团等)和产率与所用原料和制备条件(如温度、停留时间和压力等)紧密相关。总的来说,生物质炭是一种含有多环芳烃等多种表面官能团的多碳物质,具有孔隙结构发达和高度的化学/生物稳定性分子结构的特点。通常认为,生物炭属于黑炭范畴的一种,根据生物质材料的来源,生物炭可以分为木炭、竹炭、秸秆炭、稻壳炭等[1]。同时,生物质炭含有的多种化学官能团使其能显示出亲水、疏水、酸性等多种性质[2]。 生物质炭的环境功能主要决定于其理化性质。制备生物质炭的材料和制备条件如温度、氧气含量和时间对生物质炭的性质有比较大的影响[3]。因此,由于制备生物质炭的原料不同,制备条件各有差异,获得的生物质炭的性质存在很大差异。例如,畜禽粪制备的生物质炭养分含量高于木屑制备的生物质炭的。高温条件下制备的生物质炭(700 ℃)比低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400 ℃)有更高的孔隙度,吸附能力也较强。Mahinpey等[4]采用小麦秸秆探讨了热解压力、温度和气流速率对生物质炭产率和性质的影响,发现生物油的产率随着压力的增高而增大,生物质炭相比于原秸秆具有更低的H:C和O:C比。Hossain等[5]研究了温度对活性污泥生物质炭的产率和性质的影响,指出生物质炭产率和氮含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微量元素含量却随温度上升而上升。Ozcimen等[6]使用杏核、榛壳、葡萄籽和栗壳几种不同的生物质原料进行生物质炭的制备,指出生物质炭是一种含碳量高、热值高和相对无污染的潜在固体生物能源。 2 生物质炭的环境应用 研究发现,生物质炭具有改良土壤,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碳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同时,生物质炭的孔隙结构发达,表面官能团丰富,生物稳定性高等特点,使其可以作为一种吸附剂进行使用[7]。目前,对于生物质炭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制备条件对生物质炭性质的影响,用于土壤肥力的提升和对污染土壤的修复以及对重金属的吸附去除研究等方面研究较多。 2.1 生物质炭的土壤环境功能应用 生物质炭最重要的方面是它对土壤环境功能的影响。向土壤中施入生物质炭可以对土壤产生多方面的有益影响,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持能力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降低土壤的酸度和有毒元素对植物的毒性、提高土壤

生物炭的理化性质

生物炭的理化性质 生物炭是一种由生物质制成的碳质材料,通过热解或气化等处理过程得到。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理化性质,在各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重点介绍生物炭的理化性质。 首先,生物炭具有高度的碳含量。由于其原料来源于植物、农作物残渣等有机物,生物炭中的碳含量通常在70%以上,有些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高碳含量使得生物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不易分解和氧化。 其次,生物炭具有大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生物炭中含有丰富的微孔和介孔,这些孔隙可以提供大量的吸附表面,从而提高生物炭的吸附能力。此外,生物炭的比表面积通常在100-1000 m2/g之间,远远高于传统活性炭材料。 第三,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生物炭可以吸附多种有机和无机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这种吸附性能是由于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功能基团所致。生物炭的吸附能力可以应用于水处理、废气处理等环境领域。 同时,生物炭还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生物炭可以用作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生物炭电极可以用于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能源存储领域,同时也可以用于电化学催化和电解等过程。 此外,生物炭还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保肥性。生物炭可以吸附和储存水分和养分,然后释放给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这种保水保肥的特性使得生物炭在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

最后,生物炭还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生物炭可以耐受高温热解和气化等处理过程,不易分解和燃烧。同时,生物炭也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和分解。这种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使得生物炭可以应用于高温热解、催化反应等领域。 综上所述,生物炭具有高碳含量、大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吸附性能、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保水保肥特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一系列独特的理化性质。这些性质使得生物炭在环境、能源、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炭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生物质炭的用途

生物质炭的用途 生物质炭是一种以生物质为原料制成的炭材料,主要由植物纤维经过加工和热解得到。它在化工、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物质炭的主要用途。 首先,在农业领域,生物质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用作土壤改良剂,添加到土壤中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性。生物质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有效改善了土壤的性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此外,生物质炭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以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生物质炭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菜园等各种农作物的种植中。 其次,在畜牧业中,生物质炭也有着广泛的用途。它可以添加到饲料中,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生物质炭中的多孔结构可以吸附有害物质,净化饲料中的毒素,保护消化道的健康。此外,生物质炭中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可以作为畜禽的营养补充,提供能量和养分。因此,生物质炭在畜禽饲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第三,在环境保护领域,生物质炭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可以用作水处理剂,用于净化和改善水质。生物质炭具有极高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净化水质,达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同时,生物质炭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也可以促进水中有益菌群的繁殖,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此外,生物质炭还可以用于废气治理、土壤修复等环境保护领域,对于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生物质炭在化工、能源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吸附材料,用于分离和纯化气体、液体等物质。生物质炭的多孔结构可以提供丰富的吸附位点,能够吸附大量的分子,有效地提高分离和纯化的效率。此外,生物质炭还可以作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催化剂等化工产品,用于制备染料、药物、化学品等。同时,生物质炭还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用于发电、供热等能源领域。 总结来说,生物质炭的主要用途涵盖了农业、畜牧业、环境保护、化工和能源等多个领域。它可以改良土壤、促进植物和畜禽的生长、净化水质、治理污染、分离纯化物质、制备化学品等。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物质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为推动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质炭研究报告

生物质炭研究报告 生物质炭是一种由生物质材料制成的炭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环境保护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报告将对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与探讨。 一、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 目前,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其中,物理方法包括炭化、热解和气化等;化学方法包括酸碱法、溶剂法和微波辐射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 二、生物质炭的性质 生物质炭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高孔隙度、大比表面积和强固度。其中,高孔隙度和大比表面积是其最显著的特点,这使得生物质炭在吸附、催化和传质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此外,生物质炭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抗氧化性能,使其在能源储存和电化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三、生物质炭的应用 1. 环境污染治理:生物质炭具有吸附和催化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可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和土壤修复等环境污染治理工程; 2. 农业领域:生物质炭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结构和肥力,并增强植物养分吸收能力。此外,生物质炭还可以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改善饲料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3. 能源利用:生物质炭可以被用作生物质能源的储存和利用。将其应用于发电和生物柴油制备等领域,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减轻能源供应压力;

4. 材料制备:生物质炭还可以作为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以及金属催化剂的载体材料等。 四、生物质炭的优势和挑战 生物质炭具有许多优势,如资源广泛、环境友好和应用多样性等。然而,其制备过程中仍存在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和制品品质不稳定等挑战。此外,生物质炭的应用还面临着市场认可度不高和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 综上所述,生物质炭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环境保护意义的炭材料。通过研究其制备方法、性质及应用,可以更好地推动其产业化应用,促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本研究报告的介绍和探讨,能够增加人们对生物质炭的了解,并推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利用。

生物质炭技术及应用

生物质炭技术及应用 生物质炭技术及应用是一种将生物质材料通过热解、氧化或还原等过程转化成炭质产物的技术。生物质炭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炭材料,具有多孔性、大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能源开发和产业制造等领域。 生物质炭技术主要分为两步:预处理和炭化。预处理阶段包括生物质材料的粉碎、烘干和除杂等处理,以获得适合炭化的原料。炭化阶段则是通过高温加热生物质材料,使其经历热解、热解和热化等反应而转化成炭质产物。 生物质炭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首先,在环境治理方面,生物质炭可以作为土壤调节剂用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其多孔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并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起到修复土壤的作用。此外,生物质炭还可以用于河道和湖泊的修复,通过吸附和分解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改善水质。 其次,在能源开发方面,生物质炭可以用作生物质燃料,取代传统的化石燃料。生物质炭具有高热值、低灰分和低含氮含硫等特点,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排放较少,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此外,生物质炭还可以用于制备炭基材料,如炭纤维、炭黑和活性炭等,这些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技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最后,在产业制造方面,生物质炭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炭基材料和化工产品。

生物质炭具有多孔性和大比表面积等特点,可以用于制备电极材料、催化剂和吸附剂等。例如,生物质炭可以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此外,生物质炭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催化剂,用于有机合成和环境催化等领域。 综上所述,生物质炭技术及应用在环境治理、能源开发和产业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生物质炭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逐渐受到人们的。生物炭是由生物质经过热解或气化制得的炭素材料,具有多孔性、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本文将详细探讨生物炭的应用技术研究,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生物炭的概念和特点 生物炭是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的一种炭素材料,其制备过程主要涉及热解或气化。生物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这使得它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和反应活性。此外,生物炭还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等优点,使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生物炭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生物炭在环保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高效的吸附剂,生物炭可用于水中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同时,生物炭还可以用于土壤修复,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研究表明,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土壤营养元素的循环利用。 3、生物炭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炭在医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生物炭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可用于药物载体、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以生物炭为载体的药物制剂,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同时,生物炭在肿瘤治疗、伤口愈合和骨组织工程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4、生物炭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生物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生物炭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反应活性,可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吸附剂和催化剂。在化工、能源、水处理等领域,生物炭可用于有毒有害物质的去除、废水处理、能源生产等方面。同时,生物炭还可用于制备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 5、生物炭与其他相关技术的比较 与其他相关技术相比,生物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例如,与活性炭相比,生物炭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吸附性能更为出色。同时,生物炭的制备成本低廉,可再生,具有更好的环境友好性。与合成炭相比,生物炭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更适用于医疗、环保等领域。

生物炭

化学前沿论文 论文题目:生物炭的应用(综述) 课程名称:化学前沿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5年7 月28 日

生物炭的应用(综述) 摘要 近年来,随着南美亚马逊流域考古发现黑土(black earths)及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到生物炭不仅能改变土壤的pH、改变土壤的有机质及土壤的水分,还能改变不同农作物的形态特征,并且能提高全球粮食安全保障,它更能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本文将从生物炭的元素组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生物炭的制备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生,物炭对作物物态特征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人们对生物炭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重视,从而减少因对生物炭的生产及农用重视程度不够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并且用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炭,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生物炭、物化特征、影响、展望。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carbon (review)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outh American Amazon River Basin earths black (black earths) and its in-depth study,To understand the biological carbon can not only change the soil pH,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soil moisture, it can also chang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rops, and can improve global food security, it can mitigate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from the biological carbon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and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effects, carbon on state characteristics of crops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effect were reviewed, so that people of biochar has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thereby reducing the result of biochar pro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degree of attention is not enough to cause resources wasting. And the use of waste biomass production of biological carbon,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Key words: biological carb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and Prospect.

生物炭对污水典型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与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炭对污水典型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与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炭是一种具有高孔隙度和大比表面积的炭材料,其在环境修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生物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如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物等。本文将针对生物炭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生物炭的制备方法 生物炭是一种由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而成的炭材料。其制备方法通常有两种,分别是裂解和碳化方法。其中,裂解方法是通过加热生物质使其分解产生生物炭,而碳化方法则是使用沥青或煤焦油等有机化合物将生物质碳化。 二、生物炭的特性 生物炭具有高孔隙度和大比表面积等特点,使其在污水处理方面有着独特的应用。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可以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助于降解污染物。同时,生物炭还可以吸附污染物,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生物炭对污水的去除机理主要包括吸附和生物降解两种方式。其中,吸附是指污染物被吸附在生物炭表面的过程,而生物降解则是指通过微生物代谢使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生物炭的吸附能力主要与其孔径和表面化学性质有关。较大的孔径和表面卤素含量使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另外,生物炭吸附污染物还受到溶液pH、温度和物质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生物炭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生物炭可以同时去除多种污染物,如重金属和有机物等。同时,生物炭的应用也可以减少传统处理方法的能源消耗和有害废弃物产生。 生物炭-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结合了生物降解和吸附的优势。该方法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有着较好的效果,并且其处理过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此外,生物炭还可以与其他材料结合使用,以提高其污染物去除效果。例如,生物炭/活性炭结合体可以去除水中的氯苯等有机污染物,而生物炭/矿物材料复合体可以去除磷等营养物质。 总之,生物炭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随着其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炭在环境修复和污染防治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制备及应用生物质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制备及应用生物质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生物质炭是一种由生物质物料经高温热解得到的碳化产物。它具有高孔隙度、大比表面积、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等优良性质,因此在各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性质特点及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一、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 当前,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较为多样化,常见的制备方法有炭化法、热解法和氧化还原法等。 (一)炭化法 炭化法是将生物质物料置于密闭的炭化器中,通过触媒的作用使生物质物料热解产生炭化产物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操作简单,能够制备出质量稳定、孔隙度大的高品质生物质炭。炭化法主要分为干燥炭化法和湿法炭化法两种。 (二)热解法

热解法是通过在高温下将生物质物料热解得到生物质炭的一种方法。热解的过程中,生物质物料中的有机物热解分解,形成固体和气体产物。热解法可以分为燃烧加热法、间接加热法和微波热解法等。 (三)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是一个新型的生物质炭制备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将生物质物料置于具有气氛控制功能的炉膛中,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使生物质物料得到炭化。氧化还原法制备的生物质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分布均匀等优点。 二、生物质炭的性质特点 生物质炭具有一系列的性质特点,如高孔隙度、大比表面积、低密度和吸附能力强等。 (一)孔隙度高

生物质炭具有高孔隙度的特点,孔径径向分布规律,正孔大、孔壁厚且分布均匀,同时具有适宜的孔径分布。孔隙度高的的生物质炭在吸附、催化等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活性和选择性。 (二)比表面积大 生物质炭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特点,通常比表面积在500-3000平方米/g之间,因此其对气体、液体的吸附和分离能力更强。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是一种很好的吸附材料。 (三)低密度 生物质炭的密度较低,通常在0.2-0.6g/cm³之间。这使得生物质炭能够在比重相当或略小于吸附物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吸附容量。 (四)吸附能力强

生物质碳化产物

生物质碳化产物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物质碳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生物质碳化产物是生物质经过高温热解或氧化反应后产生的固体、液体或气体产物。本文将从这些产物的特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我们来了解一下生物质碳化产物的种类。生物质碳化产物主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固体产物包括生物质炭、生物质焦油和生物质灰;液体产物主要是生物质油,也称为生物油或生物质液体燃料;气体产物则是生物质气体,包括生物质气体燃料和生物质合成气。这些产物在能源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碳化产物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具有高炭含量、低水分、高固定碳和热值等优点,可作为固体燃料和吸附剂使用。生物质炭可以替代传统煤炭作为燃料,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此外,生物质炭还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和农业生产中,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生物质焦油是固体碳化产物中的一种,它是生物质在高温条件下热解后产生的液体产物。生物质焦油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粘度,可以作为液体燃料使用。此外,生物质焦油还可以用于化工领域的原料制备,例如合成树脂、染料和涂料等。由于生物质焦油具有可再生的特点,对节约化石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质灰是生物质碳化产物中的无机部分,主要由矿质元素和部分有机物组成。生物质灰具有丰富的养分,可以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此外,生物质灰还可以用于建材、陶瓷和水泥等工业制品的生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生物质油是生物质碳化产物中的液体部分,是在生物质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质油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粘度,可以作为替代石油的液体燃料使用。生物质油还可以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和生物液体燃料,对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质气体是生物质碳化产物中的气体部分,主要由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组成。生物质气体可以用作燃料气体,替代天然气和煤气,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生活燃料和发电等领域。生物质合成气还可以用于合成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生物质碳化产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广泛的应用。生物质炭、生物质焦油、生物质灰、生物质油和生物质气体在能源利用、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生物质碳化产物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来源。

生物炭及生物炭基肥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炭及生物炭基肥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生物炭是一种由生物质经过高温热解或气化而制得的碳质固体材料。 生物炭具有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 领域。生物炭基肥则是将生物炭与其他有机或无机肥料混合使用的一种肥 料形式。下面将对生物炭及生物炭基肥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首先,生物炭及生物炭基肥在土壤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炭具 有优良的保水保肥性能,能够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土壤持水量。生物 炭还能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酸性或碱性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生 物炭可以吸附土壤中过多的盐分和重金属离子,减少土壤中的盐害和重金 属毒性。此外,生物炭还能抑制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生长,减少病原菌的 侵袭,从而改善土壤环境。 其次,生物炭及生物炭基肥在植物生长中具有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氮素利用效率,促进植物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氮素。生物炭中的微生物有益菌群也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并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此外,生物炭能够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温性,提高土壤的温度、湿 度和通气性条件,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生物炭及生物炭基肥还具有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效益。生物 炭制备原料来自于农业、林业和农副产品的废弃物,可以有效地利用农业 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而且生物炭本身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分解和 转化,可长期保持在土壤中,减少化肥的释放和流失,降低肥料的施用量。这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的成本,还能减少肥料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然而,目前生物炭及生物炭基肥的应用在农业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 解决。首先,生物炭的制备工艺和技术还不够成熟,制备过程中的能耗和

双碳背景下 生物质炭

双碳背景下生物质炭 双碳背景是指碳的两个形态,即有机碳和无机碳。有机碳主要来 自于生物质,而无机碳主要来自于矿物质。生物质炭则是一种通过高 温热解、干燥或炭化过程得到的有机质,具有吸附性能和其他特殊性质。生物质炭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工业领域等。 生物质炭的制备主要通过高温热解或无氧干燥的方式。高温热解 是将生物质在高温下加热,通过热解、裂解和重组等过程,将有机质 转化为炭质的方法。无氧干燥则是通过去除生物质中的水分,使其成 为炭质的方法。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炭化、氧化、还原和活化等。 生物质炭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可以吸附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质。这主要是由于生物质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微孔结 构是指生物质炭中存在的许多微小的孔隙,这些孔隙可以吸附各种物质。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的生物质炭具有的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因此,生物质炭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处理废水、净化空气、净化土壤和处理工业废气等领域。

生物质炭还具有一定的改良土壤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的作用。生物质炭可以调节土壤的性质,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生物质炭可以吸附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质,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通透性,改善土壤的结构。生物质炭可以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的养分供给能力和生态系统功能。此外,生物质炭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稳定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抗性。 生物质炭还可以作为能源和原材料使用。生物质炭可以作为固体燃料,广泛应用于家庭供暖、工业发电和热能生产等。生物质炭还可以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化肥、涂料、橡胶和建材等。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生物质炭在双碳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吸附性能强大,能够实现废水处理、空气净化和土壤改良等功能。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抗性,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稳定性。生物质炭还可以作为能源和原材料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生物质炭在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工业领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生物炭的未来趋势

生物炭的未来趋势 生物炭是一种由生物质热解制成的固体炭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和高孔隙率。它在农业、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生物炭有着以下几个趋势: 1. 农业应用的拓展:生物炭可以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它可以吸附和保持土壤养分,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并具有抑制土壤肥料和农药流失的作用。未来,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生物炭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2. 环境治理的推广:生物炭可以吸附污染物质,净化水体和大气。在水处理方面,生物炭可以吸附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净化废水。在大气治理方面,生物炭可以吸附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减少环境污染。未来,生物炭可以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大气净化等领域,对改善环境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3. 能源开发的创新:生物炭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材料,用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生物炭可以被用于燃烧发电、生物炭燃气化等能源转换过程中,产生热能和电能。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生物炭具有低碳排放、可再生和环境友好等特点。未来,随着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生物炭在能源开发领域的创新应用将得到推广。 4. 产业化与标准化的发展:目前,生物炭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不完整,市场发展不均衡。未来,生物炭产业将向着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通过提高生产技术和设备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物炭的大规模生产。同时,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和评价指标,推动生物炭产业的健康发展。 5. 科研与技术创新的推进:生物炭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涉及生物质热解、多孔材料、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未来,需要加强生物炭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提高生物炭的生产效率和性能。同时,加强生物炭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应用研究,为生物炭的更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生物炭在农业、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未来,生物炭将向着农业应用拓展、环境治理推广、能源开发创新、产业化与标准化发展、科研与技术创新推进等方向发展。同时,需要加强对生物炭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为生物炭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物炭的应用领域

1.生物炭的应用领域 1生物炭的环境效应 随着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气候变化问题不容小觑,而COZ等气体的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也成为全世界的环境难题;制备生物炭的生物质来源广泛,易集中处理,低污染,可再生,应用潜力巨大;Lehmann曾指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会转变为碳水化合物来储存,经过热解处理后得到的生物炭再重新施与土壤中会起到固碳的作用,这种循环可以称为一个净的“负碳”过程,可以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34除此以外,生物炭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能还常常被用于水质净化,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等环境领域;如生物炭常被用于脱硝脱硫工艺中,通过吸附作用有效去除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2>生物炭的农业效应 己有研究发现,农林业废弃物通过热解炭化制备成生物炭并以土壤改良剂的形式重新施与土壤,可以起到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肥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并修复土壤的效果,若能运用于实际中,能极大的促进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绿色发展; 生物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施加到土壤中可提高土壤中P, K, N, Mg, Ca, N等元素的含量,尤其是畜禽粪便生物炭对贫瘩土壤的养分补充效果非常明显;生物炭的石灰当量值较大,因此施与土壤中能与石灰有同样的作用,通过提高土壤碱基饱和来降低可交换铝水平,而酸性土壤的pH值也可以通过生物炭对土壤质子的消耗作用来完成35-37,进而改良酸性土壤养分的有效性;生物炭自身的高碳含量,不但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碳,还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外加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因此,能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土壤整体的养分吸持容量和持水能力;在土壤保肥方面,生物炭因其自身的特殊性

生物质炭的环境作用

摘要:生物质炭对环境有许多有益之处,有表现在对有害物质的吸附净化作用,又可表现在对甲烷的吸收 等。 关键词:生物质环境作用土壤 生物质能简介:水+ 二氧化碳-----> 有机体+ 氧 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生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与下列诸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品种、生长周期、繁殖与种值方法、收获方法、抗病抗灾性能、日照的时间与强度、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雨量、土壤条件等,在太阳能直接转换的各种过程中,光合作用是效率最低的,光合作用的转化率约为0.5%-5%,据估计温带地区植物光合作用的转化率按全年平均计算约为太阳全部辐射能的0.5%-2.5%,整个生物圈的平均转化率可达3%-5%。生物质能潜力很大,世界上约有250000种生物,在提供理想的环境与条件下,光合作用的最高效率可达8~15%,一般情况下平均效率为0.5%左右。 据估计地球上每年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达2x1011t,含能量达3x1021J,因此每年通过光合作用贮存在植物的枝、茎、叶中的太阳能,相当于全世界每年耗能量的10倍。生物质遍布世界各地,其蕴藏量极大,仅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生产量就像当于目前人类消耗矿物能的20倍,或相当于世界现有人口食物能量的160倍。虽然不同国家单位面积生物质的产量差异很大,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有某种形式的生物质,生物质能是热能的来源,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燃料。 生物能具备下列优点: 提供低硫燃料;提供廉价能源(於某些条件下);将有机物转化成燃料可减少环境公害(例如,垃圾燃料);与其他非传统性能源相比较,技术上的难题较少。至於其缺点有: 小规模利用;植物仅能将极少量的太阳能转化成有

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

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 河北师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农业项目组盛建维 一、生物炭概述 生物炭是生物有机材料(生物质)在缺氧或绝氧环境中,经低温热裂解后生成的固态产物。既可作为高品质能源、土壤改良剂,也可作为还原剂、肥料缓释载体及二氧化碳封存剂等,已广泛应用于固碳减排、水源净化、重金属吸附和土壤改良等,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土壤功能退化等全球关切的热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属于秸秆废弃资源高值化利用的范畴。 生物炭不是一般的木炭,是一种碳含量极其丰富的木炭。它是在低氧环境下,通过高温裂解将木材、草、玉米秆或其它农作物废物碳化。这种由植物形成的,以固定碳元素为目的的木炭被科学家们称为“生物炭”。它的理论基础是:生物质,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燃烧,都可以形成木炭。 生物炭是一种经过高温裂解“加工”过的生物质。裂解过程不仅可以产生用于能源生产的气体,还有碳的一种稳定形式——木炭,木炭被埋入地下,整个过程为“碳负性”(carbon negative)。生物炭几乎是纯碳,埋到地下后可以有几百至上千年不会消失,等于把碳封存进了土壤。生物炭富含微孔,不但可以补充土壤的有机物含量,还可以有效地保存水分和养料,提高土壤肥力。事实上,之所以肥沃的土壤大都呈现黑色,就是因为含碳量高的缘故。英国环保大师詹姆斯·拉夫洛克称,生物炭是减轻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唯一希望。研究人员也表示,生物炭也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减少对碳密集肥料的需求。木炭碎料的孔洞结构十分容易聚集营养物质和有益微生物,从而使土壤变得肥沃,利于植物生长,实现增产的同时让农业更具持续性。更妙的是,它把碳锁定在生物群内,而非让它排放到空气中。 制作生物炭的现代方法是在低氧环境下用高温加热植物垃圾,使其分解。日前,气候专家找到了更清洁环保的方式,进行工业规模二氧化碳固定,利用巨型微波熔炉将二氧化碳封存在“生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